第一篇: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意见
XX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落实促发展稳就业工作,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激励更多劳动者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致富之路,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增加全民收入,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市相关工作部署,通过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保持就业稳定,促进全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2020-2021年全区计划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提升培训1.74万人次以上,力争到2021年底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达到28%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2%以上。
(一)突出培训重点。本轮职业技能培训主要针对以下群体:企业职工;
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等青年、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和城乡低保对象中的劳动力、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等就业重点群体;
贫困家庭子女和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
高危行业领域从业人员和各类特种作业人员。
(二)明确实施载体。企业是职业技能培训的主体,在职工技能培训中发挥主导作用。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下同)在职业技能培训中发挥基础作用。依法设立的培训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组织是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力量,发挥支持作用。
(三)创新培训内容。加强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求职能力等综合性培训,将爱国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工匠精神、质量意识、法律意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环保和健康卫生、就业指导等内容贯穿培训全过程。坚持需求导向,围绕市场急需紧缺职业开展家政、养老服务、托幼、保安、快递员、电商、汽修、电工、手工等就业技能培训;
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循环农业、智慧农业、智能建筑、智慧城市建设开展新产业培训;
围绕促进创业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素质培养、创业项目指导、开业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等培训;
开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工业机器人、物联网等新职业新技能培训。
二、聚焦培训群体,精准提升技能 (四)开展企业职工培训。一是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对企业新招用人员,按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鼓励企业开展形式多样、以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基本技能、安全知识、质量意识、法律意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岗前培训。在员工入职12个月内,培训时间不少于40课时的,考试合格后按每人500元标准给予补贴。二是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顺应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需要,全面推进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大力提升技术工人技能水平。发动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参加提升培训,通过企业开展在岗培训、脱产培训、在线学习等职业技能培训,支持企业开办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提升其技能水平和职业技能等级。取得初级工(专项能力证书)、中级工、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且在我区缴纳失业保险1年以上的企业职工,分别按照1000元、1500元、3000元标准给予补贴;
取得技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且在我区缴纳失业保险1年以上的企业职工,分别按照4500元、6000元标准给予补贴。三是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深化“共建专业、共育人才、共建基地”培养机制。开展“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新型学徒制培训,培训期限1-3年。按中级工水平每人每年4000元、高级工水平每人每年5000元、技师水平每人每年6000元、高级技师水平每人每年8000元标准给予补贴。
(五)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培训。实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免费培训,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含低收入农户)、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转岗职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持续实施劳动预备培训、就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等免费培训。对实施重点群体就业技能免费培训的,取得初级工(专项能力证书)、中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按1000元、1500元标准给予补贴。开展非等级技能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40课时,考试合格后按每人不超过10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围绕全区重点工作或重大项目,加强创业培训公共服务,创新创业培训模式,强化创业培训项目开发,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对符合条件且有创业愿望的重点群体开展免费创业培训。
(六)开展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将政府各部门负责或监管的化工、矿山、电力、金属冶炼、环境保护等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和各类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纳入补贴培训范围,严格执行安全技能培训合格后上岗制度。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企业职工,按每人不超过1000元标准给予补贴。
(七)开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技能提升培训。对高技能人才密集、技术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石化、钢铁及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实施职工技能提升培训,补贴标准在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第(四)条第二款)标准的基础上可以上浮30%。在安全、保安、快递、城市供水、排水、供热、建筑、燃气、园林绿化、公共交通、环境卫生等城市运行保障重点领域从业人员开展非等级技能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40课时,考试合格后按每人不超过1000元标准给予补贴。
(八)开展“XX家政”提质扩容培训。围绕新形势下“一老一小”对家政服务的迫切需求,以母婴服务、居家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为重点,突出标准制定、技能培训、职业评价、促进就业、诚信建设、品牌创建等,推动全区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对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等家政服务类职业开展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40课时,考试合格后按每人不超过10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九)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开展农民渔民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建设一批乡村振兴新型农民培育基地和农业渔业农村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依托农干校、科研单位、农技推广机构,培养一批爱农业、好养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十)开展困难群体技能扶贫培训。支持我区职业学校面向贫困地区开展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帮扶和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招收贫困家庭学生并按规定落实补助政策。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对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按照每人每月500元标准,给予企业不超过6个月的职业培训补贴。对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和城乡低保对象中的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零就业家庭人员、农村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和城市低保家庭人员,在培训期间按规定给予生活费补贴,执行期限延长至2021年12月31日。
三、强化载体作用,拓展培训渠道 (十一)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并将符合条件的优先列入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范围。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实训中心、教学工厂等,建设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并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关税费优惠政策。支持企业设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专项公共实训基地以及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
(十二)发挥职业学校基础作用。支持XX中等专业学校等职业学校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职业学校技能培训工作量可按培训实际课时量同比折算成全日制学生培训工作量。可将职业学校开展技能培训所得收入的一定比例纳入学校公用经费,作为绩效工资来源。在核定职业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时,向额外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单位倾斜,可根据学校额外承担技能培训的任务和质量适当增核绩效工资总量;
学校在内部分配时,应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向承担技能培训工作的一线教师倾斜,保障其合理待遇。
(十三)发挥社会培训和评价机构支持作用。大力发展社会培训和评价机构,符合条件的纳入政府发布的培训和评价机构目录范围。支持培训和评价机构建立同业交流平台。民办职业培训和评价机构在政府购买服务、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与公办同类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十四)加强培训基础能力建设。根据实际对承担政府补贴培训较多、质效较好的企业、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实训设施设备升级改造予以支持。支持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支持高危企业集中的地区建设安全生产和技能实训基地,将符合条件的纳入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范围。支持XX中等专业学校等职业学校、企业和培训机构建设家庭服务职业培训基地。支持国家级、省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建设,鼓励开发残疾人适宜的培训项目。推广“工学一体化”、“职业培训包”、“互联网+”等先进培训方式。鼓励劳动者在线学习,建立劳动者技能培训电子档案和学分累计制度,学员在线学习课时可按比例计入培训总课时。加强培训师资建设和企业培训师培养。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实行专兼职教师制度,可按规定自主招聘企业技能人才任教。
四、完善补贴政策,激发市场活力 (十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安排2000万元,用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建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实现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其中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培训,可用于企业“师带徒”津贴补助。按规定凡正常支付职工工资的企业,稳岗返还资金主要用于职工技能培训等支出。推动企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开展自主培训与享受政策开展补贴性培训的有机衔接。安排经费,对培训教材和培训包开发、复合型培训项目开发、师资培训、教学改革以及职业技能竞赛等基础工作给予支持,对培训组织动员工作进行奖补。
(十六)调整完善培训补贴政策。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在户籍地、常住地、求职就业地参加培训后取得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培训合格证书等)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原则上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过3次,但同一职业同一等级不可重复享受。将确有培训需求、不具有按月领取养老金资格的人员纳入补贴政策范围。对贫困和重度残疾人的培训范围可以延伸至其直系亲属,待遇等同于残疾人本人参加培训。对企业开展培训或者培训机构开展项目制培训的,先行拨付不高于50%的培训补贴资金。
(十七)加强资金监督管理。依法加强资金监管,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规范资金管理,公开资金使用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监督检查和专项审计,对虚假培训等套取、骗取资金的,依法依纪予以严惩。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对培训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问题要区分不同情况对待,突出正向激励,保护干事担当积极性。
五、保障机制 (十八)强化职责落实。发挥区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健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协调机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成立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并负责政策制定、标准开发、资源整合、培训机构管理、质量监管、技能人才评价机构管理、职业技能培训统筹等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分解工作任务,抓好督促落实。财政部门负责筹集整合政府各类培训资金,确保职业技能培训经费投入,加强资金使用绩效考核和监管。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统筹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建设。教育、工信、住建、国资等部门负责组织和引导XX中等专业学校等职业学校、重点企业等培训力量积极参与培训工作。民政、住建、农业农村、商务、退役军人、应急管理、市场监管、邮政管理等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好本系统、本领域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作,制定相关支持政策,组织培训和资金审核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其他有关部门、行业协会负责根据各自的职能,积极参与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有力支持。审计部门要结合审计项目,对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相关政策的落实和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十九)深化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放管服”改革。实施清单管理,公布补贴性培训项目目录、培训机构目录和评价机构目录,方便劳动者按需选择。采取公开招投标等方式购买培训和评价服务。探索实行信用支付等办法,推动培训不见面申报申领。建立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加强对培训机构、培训过程和培训质量的监管,积极支持开展第三方评估。
(二十)加强技能培训与评价有机衔接。完善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评价体系,统筹做好通用职业工种、行业特有职业工种技能评价工作。准入类职业工种上岗前必须参加技能培训及鉴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龙头企业、行业组织、职业院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评价机构参与开发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牵头开发行业企业工种岗位评价规范和培训标准,开发培训教材和急需紧缺职业工种题库。支持培训和评价机构建立同业交流平台。加强考评员和质量督导员队伍建设。建立职业技能评价机构信用管理制度和退出机制。鼓励企业设立首席技师。
(二十一)强化舆论宣传。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及时发布有关政策,提升政策公众知晓度。大力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落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政策措施,加强激励表彰,营造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第二篇:大学生村官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意见
中共沙坪镇委员会
关于大学生村干部“一二三四”能力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
各村(社区)、各党支部:
为进一步推动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形成“择优选聘、精心培养、合理流动”的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养,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教育管理、梯次培养长效机制,沙坪镇2012年全面实施大学生村官“一二三四”能力提升行动,积极拓展大学生村官发展空间,搭建成长成才新平台,促使他们拓宽视野、提升素质、增强本领,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在基层锻炼干部、在基层选拔干部”的意见精神,紧紧围绕我镇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大局,把大学
生村官队伍建设与加强基层年轻干部培养、促进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基层一线出干部、从基层一线选干部”的干部培养使用导向,着力打造一支“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加快建设富强、和谐新沙坪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二、目的意义
大学生村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是党政干部培养年轻干部的后备人才,也是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的源头活水,加强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和能力的提升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形成从农村基层开始的的党政干部培养链,让大学生到农村广阔天地经受实践锻炼,体味基层甘苦,增进与农民的感情,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成为推进党的事业的优秀干部。加强管理和提升能力,有助于发挥大学生村干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成为农村社会和谐的“润滑剂”,成为农村民主管理的“助推器”,成为党政人才培养的“蓄水池”的作用,有助于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全面提升我镇党委科学化建设水平。
三、举措办法
为加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和能力的提升,采取“一二三四”行动。
(一)“一”是指主导或者参与一个致富项目(或重大中心工作)
各基层党组织在日常的工作中要破除求全责备的观念,消除
对大学生村官“太年轻”、“不放心”的顾虑,对看准了、潜力大的优秀大学生村干部,要敢于打破常规,早一点将其放到有利于促其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岗位、项目或者重大中心工作中进行培养锻炼,要有意识地安排其多承担一些急、难、险、重任务,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砥砺思想、磨练意志、增长才干,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二”是指每年撰写两篇心得体会或者调研文章
大学生村官每半年进行一次总结,形成书面材料,同时上报镇党委组织部。这个总结,必须充分体现大学生村官的个人特色,既可以是对季度工作的全面总结,也可以是对某一项重点工作的调研总结,要求态度要认真负责,内容要具体详实,既要谈工作,也要谈思想、认识、体会。
(三)“三”是指联系帮扶三户村民
大学生村官以“一帮三”的长效机制,以“走进农家、为民服务”为主题,每年对三户村民进行帮扶。大学生村官应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结合自身的特长,结合村民的实际情况,以“扶贫、扶智、扶劳”等形式进行帮助。
(四)“四”是指每年参加四次培训或者交流活动
每年组织大学生村官到党校听课、赴人才基地培训、参加论坛和个别选派进修,开展与我镇产业特点、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培训,帮助大学生村官开阔视野、拓展思路。镇委组织部每年组织大学生村官进行一次工作汇报或者组织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同时,在双向自愿的原则下,每个大学生村干部每年轮流到镇各部门挂职锻炼三个月,使他们具有镇、村、社的工作经验,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确保大学生村干部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各村(社区)亦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给予大学生村干部在工作上、生活上、思想上实质性的关心、慰问和帮助。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落实
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既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又是一项长期必须坚持的工作任务,是我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各村(社区)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出发,把这项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切实承担起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的主体职责。组织部门要负责做好牵头抓总工作,宣传部门要加强工作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加强帮带培养,抓好锻炼
开展干群式结对、朋友式结对的结对帮扶活动,形成大学生村干部“一对一”帮扶的长效机制。一是干群式结对。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以定期约谈、下村(社区)工作时谈话等方式,对大学生村干部结对帮扶,定期了解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工作情况,加强思想引导和工作指导,为他们解除思想的困惑,解决生活的困难,搭建成长的平台。二是朋友式结对。镇党委成员、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干部以交朋友形式结对,与大学生村干部一起
调研、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等方式,进行结对帮扶,指导其掌握基层工作方法,了解镇、村(社区)中心工作和阶段性重点工作。
(三)加强考核管理,抓好提升
根据“一二三四”能力提升计划的完成情况,镇村两级对他们工作出勤的登记,农村工作笔记,定期交流汇报工作情况,收集群众反映,听取村社意见,综合比较,全面衡量大学生村干部的德、能、勤、绩、廉,掌握工作实效,并把考核结果与他们的去留奖惩相结合,激发其一心一意干事业的创业热情。
第三篇:乡村文明行动实施意见
关于在全县农村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
意
见
(2011年9月2日)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农村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意见》(鲁办发[2011]11号)的精神和市文明委的安排部署,为切实改善我县农村人居环境,转变农村生活方式,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研究决定,在全县农村实施为期五年的“乡村文明行动”,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重要意义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没有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就没有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就不会落到实处。我县是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大多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农
—— 民物质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县“六级梯次联创”活动、“四德”工程的深入实施,农民文明程度普遍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是,也应清醒看到,在农村的一些地方,基础设施和社会管理滞后,陈规陋习仍然存在,人居环境脏乱差,文化生活单调,生活方式落后,与农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还不相适应,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在全县农村实施“乡村文明行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经济文化强县建设的基础工程。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掀起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热潮。
二、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总体要求
—— 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行政村和新型农村社区为基本单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营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实现新发展”为总体目标,突出诚信建设和生态建设两个重点,不断建设完善村文化大院、村文明诚信示范街、乡村学校少年宫三个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主阵地,深化开展“文明诚信户”、“文明生态村”、“文明社区中心村”、“文明集市”四项创建活动,坚持实施“城乡文明牵手共建”、“志愿服务”、“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优化”、“五项文化惠民工程”五大推进行动,努力培养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安定、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三、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工作目标
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工作目标是:自2011年起到2012年底,在现有基础上,全县50%左右的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标准,5%左右的村达到市级以上文明村标准;到2015年底,实现活动全覆盖,村村有新貌,75%以上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标准,10%以上的村达到市级以上文明村标准。农村环境更加整洁、村风民俗更加文明、道德素质更加提升、生活方式更加健康、社会秩序更加稳定、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全县广大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四、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主要任务
(一)着力构建“三大阵地”,夯实“乡村文明行动”建设的基础
阵地建设是“乡村文明行动”的基础。在全县“乡村文明行动”推进过程中,各级要着力抓好村文化大院、村文明诚信示范街和乡村学校少年宫三个活动主阵地建设,夯实“乡村文明行动”建设基础。
1、村文化大院建设。围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
——近群众,按照“一校、二室、三栏”的标准建设村文化大院。一校即村民教育学校(与人口学校、农技学校合署);二室即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农家书屋);三栏即宣传栏、政务公开栏、光荣栏。村文化大院建设要列入乡镇(街道)经济发展规划中,与经济工作一起布臵、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验收。到2012年底,全县1/3以上的村要建立起文化大院,2015年底,全县3/4以上的村要建立起文化大院,市级以上文明村要建设较高标准的文化广场。
牵头责任单位: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2、村文明诚信示范街建设。全县各行政村(社区)都要确定一条主要街道,按照“四清五化六建设”的标准,建设“文明诚信示范街”。“四清”即清除柴草堆、土石堆、粪堆、垃圾堆;“五化”即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六建设”即街道两侧建排水暗沟、垃圾箱、公共厕所、村头绿地、文明诚信示范街标牌、宣传栏。使“文明诚信示范街”充分发挥“人造环境、环境育人”
—— 的阵地作用。在此基础上影响带动其它街巷、农户院落的环境改观。
牵头责任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3、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依托乡镇中小学,按照三个“标准化”进行建设:一是设施设备标准化。建设“四室一校一广场一橱窗”,即青少年活动室、图书室、展览室、排练室、培训学校、文体广场、宣传橱窗,室内总面积、室外活动面积分别不低于200平方米和500平方米,青少年读物15种以上。二是队伍建设标准化。组建文艺演出队、体育健身队、科普宣传队和文艺创作组,定期开展青少年文化活动。三是活动管理标准化。设专职或兼职辅导管理员。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建设青少年电脑培训室、远程教育点播室、文化共享培训室三位一体的综合活动室,实现远程教育播放网和互联网、局域网“三网”互通。积极组织青少年开展文体活动,全面促进广大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升。
牵头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二)着力打造“四个载体”,构筑“乡村文明行动”平台
抓好活动载体是开展好“乡村文明行动”的关键。要突出抓好文明诚信户、文明生态村、文明社区中心村、文明集市创建四大载体活动,以载体建设推动“乡村文明行动”扎实开展。
1、文明诚信户创建。以“十个好”(思想道德好、遵纪守法好、依法纳税好、科技致富好、信誉信用好、家庭建设好、邻里团结好、计划生育好、卫生清洁好、移风易俗好)为标准,按照“两公开、两评议、一审定”(公开评选标准、村民小组评议、文明诚信评议会评议、村“两委”审定、公开评议结果)的程序广泛开展创评活动。召开村民大会对当选的“文明诚信户”进行授牌表彰的同时,由农合行各乡镇支行分三个档次,分别发放2万元、1.5万元、1万元的《信用贷款证》,实行无抵押贷款,帮扶农民上项目奔康致富。
牵头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县农村合作银行
——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2、文明生态村建设。文明生态村建设主要包括班子建设、思想教育、村庄规划、环境卫生、社会治安、文体活动、科技普及、文明风气、信誉信用、生产发展等十个方面,侧重抓好“三建四改五清”。“三建”即建设文明诚信示范街、文化大院、文体活动队伍;“四改”即改水、改厕、改灶、改圈;“五清”即清除柴草乱垛、污水乱流、粪土乱堆、禽畜乱跑、街道乱占等脏、乱、差现象。“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以“文明诚信户”和“文明诚信示范街”的建设为基础,只有在“文明诚信户”达到全村户数的70%和建设起规范的“文明诚信示范街”时,才能参评“文明生态村”。各村在争创中,要抓教育、办实事,积极引导村民在家里做个好成员,在村里做个好村民,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形成户户争先,人人向上的良好局面。
牵头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县住建局、县文明办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3、文明社区中心村建设。按照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方
—— 向,每个乡镇(街道)规划建设1—3个新型社区,每个社区覆盖4—8个村。选择交通便利、班子好、发展潜力大的村庄作为社区中心村进行建设,创建“文明社区中心村”。社区中心村要设立社区服务中心。2012年底,每个乡镇(街道)要至少建立1个新型社区,1个文明社区中心村示范点。2015年底,每个乡镇(街道)要建立3-5个文明社区中心村示范点。文明社区中心村建设按照《关于在全县开展文明社区(中心村)星级创建的实施意见》(东文明委[2010]4号)执行。
牵头责任单位:县农工办、县文明办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4、文明集市建设。集市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阵地。各乡镇(街道)要对辖区内的集市合理布局、加强管理,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央文明办、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农村广泛开展创建文明集市活动的通知》(工商市字[2010]56号)的精神,规划开展好文明集市创建活动。要结合《创建文明集市
—— 示范标准》(工商市字[2010]227号),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创建思路,有效整合辖区资源,加强集市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做好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作,不断改善集市环境,真正发挥文明集市创建活动在辐射和带动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传播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012年底,各乡镇(街道)要至少建设1处较高标准的文明示范集市;2015年底,各乡镇(街道)集市全部达到“文明集市”标准。
牵头责任单位:县工商局、县文明办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三)着力推进“五项行动”,促进“乡村文明行动”深入开展
1、扎实开展“城乡文明牵手共建”行动。县文明办确定30个左右行政村与我县省、市级文明单位、文明机关进行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共建行动周期为2年。要充分发挥各共建单位的物资条件、人力资源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等优势,支援结对村建设公共设施、改善
—— 文化条件、治理村容村貌、开展科技培训,帮助和带动结对村全面发展。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推进“城乡文明牵手共建”行动规范化、科学化。要把共建任务落实情况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评挂钩,作为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村镇考评的重要依据。积极协调落实好省、市“城乡文明牵手共建”行动,大力争取省、市单位的帮扶,促进我县结对村的快速发展。
牵头责任单位:县文明办
责任单位:各省、市级文明单位(机关),各乡镇(街道)
2、不断深化志愿服务行动。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营造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增加和谐因素、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为目的,广泛普及志愿理念,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着力壮大志愿者队伍,着力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着力建立志愿服务社会化运行模式,推动志愿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有一个大发展。2011年底,各乡镇(街道)都要建立起乡镇(街道)志愿者服务总队,每个行政村
—— 都要成立志愿者服务分队。要围绕开展普及文明礼仪知识、改善环境面貌、维护公共秩序、打造和谐社会、扶危济困、关爱未成年人成长、服务大型社会活动、服务旅游发展等方面开展志愿活动,确保志愿服务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省、市级文明单位(机关)志愿服务队每年要深入农村开展3—5次志愿服务活动,乡镇志愿服务总队每季要组织开展1次大型志愿服务行动。
牵头责任单位:县文明办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各省市级文明单位(机关)志愿服务队
3、坚持抓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行动。紧密结合“三农”工作形势发展变化,创新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科技系统要在农村大力加强科普宣传教育,重视农民科技培训,定期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和创业技能培训,大力培养农村科技骨干和实用人才,要健全农村科普组织和服务网络,建立农村科普示范和教育基地,组织经常性的科技下乡和科
—— 普宣传活动。文化系统要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农村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积极培养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农民自办文化,不断提高农村文化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卫生系统要关注农民健康,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使农民群众得到优质、方便、价格合理的基本卫生服务。各责任单位每年要组织开展2次以上的大型下乡活动。
牵头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科协、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县卫生局
4、大力实施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优化行动(1)坚持倡导培育健康的生活方式。制定完善村规民约,促进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进村民自治。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积极作用,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倡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消费观,坚持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婚丧事大操大办,杜绝黄赌毒,培育文明新风,形成崇尚科学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氛围。
牵头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计生局
——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2)坚持开展社会文化环境整顿活动。开展文化环境整顿和规范活动,加大网吧整治力度、严厉打击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加强网络文化内容监管,强化游艺娱乐场所管理和文化演出市场管理,使社会文化环境不断净化。
牵头责任单位: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3)坚持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按照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和东平湖5A级景区目标要求,依据《东平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指导标准(暂行)的通知》,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形成县、乡镇、村、户四级联动的工作格局。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利用和生活污水净化工程,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建公共绿地和开展庭院植树为重点,积极推进村庄、庭院和道路绿化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县农工办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4)坚持开展农村平安建设活动。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学法、知法、守法。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载体,全力打造平安乡村。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完善治安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农村社会治安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基层社会管理机制,坚持群防群治。大力推进平安协会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一套以群众为主体、各界广泛参与、共同化解社会矛盾的治安防范、平安维稳体系。
牵头责任单位:县综治办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5、加快“五项文化惠民工程”推进行动
加快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确保到2012年底每个乡镇(街道)建有符合标准的多功能、综合性文化站;2015年,全部建成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机制灵活、保障有力、服务优良的示范性综合文化站。完善乡镇(街道)数字服务平台,促
—— 进图书馆数字化成果在农村的应用,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2012年底,50%的乡镇(街道)文化信息资源接收服务站实现配臵要求,力争2015年底,各乡镇(街道)实现全面达标。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整合、村民共享”的原则,积极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加强农家书屋日常督导工作和后续管理工作,每个行政村要选一名文化素质高、责任心强、热爱文化事业的人负责图书的借阅、运行。同时积极对农家书屋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解决书屋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知识的问题。在全县基本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的基础上,按照数字电视节目传输的特点和要求,对乡村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改造。争取在2015年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由现在的7万户提高到12万户,农村覆盖率达到65%以上。全面完成省广电局统一部署的电影放映数字化设备更新任务,农村电影放映实现数字化全覆盖,加强电影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严格禁止农村电影的非法放映、侵权、盗版活动,确保有专人监督检查、跟踪服务,设臵监督电话。
牵头责任单位: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县广播电
—— 视台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五、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工作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乡村文明行动”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县文明委具体组织实施。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出发,把“乡村文明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具体方案,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深入调研,加强指导督查,狠抓工作落实。各文明委成员单位、各责任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分别制定参与乡村文明行动的实施方案,抓好贯彻落实。县文明办切实担负起统一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加强指导的职责,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广泛宣传发动。大力宣传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意义、标准和要求,动员农民群众广泛参与。通过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参观学习等方式,开阔眼界,学习经验,推进乡村文明行动的开展。及时总结、宣传、推
—— 广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典型和经验,努力营造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浓厚氛围。
3、强化责任考核。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把“乡村文明行动”开展情况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双创”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纳入各级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各项评先树优挂钩。县文明委将组织力量,每半年对创建活动情况进行一次初步检查,年终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对实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措施不力,没有收到实效的给予通报批评,以此充分调动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积极性,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
第四篇:区和谐社区建设实施意见
中共***市***区委 ***市***区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化和谐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和省、市关于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区社区建设工作,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全面推进现代化和谐社区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加快推进现代化和谐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是党和政府在城市执政的重要基础。建设现代化和谐社区,是推进整个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全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区社区建设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重视、支持和参与下,取得了显著成效,社区组织在服务居民、协助政府进行社会基础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区正处于打造“三大中心”,促进和谐发展,努力开创现代化新中心城区建设新局面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现代化和谐社区建设对于实现上述总体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推进现代化和谐社区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居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以深化实施人文社区工程、建设“五型社区”为载体,进一步规范社区管理,增强社区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为全面开创现代化新中心城区建设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
二、结合区情实际,全面推进现代化和谐社区建设各项工作
(一)深入实施人文社区工程,积极推进“五型社区”建设。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将建设现代化和谐社区与实施人文社区工程和创建文明城区有机结合起来,精心设置创建载体,完善指标考评体系,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创建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进一步充实人文社区工程内涵,继续开展星级人文社区创建活动,促进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均衡发展。围绕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目标对我区的工作要求,积极落实针对性整改措施,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目标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积极开展全区首批“青年文明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结合我区实际,大力开展“民主法治型社区”、“服务型社区”、“学习型社区”、“平安型社区”和“生态型社区”建设,积极创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优质、平安稳定、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现代化和谐社区。重视发挥家庭在和谐社区创建中的基础作用,通过开展和谐家庭创建、邻里守望互助活动等,搭建各类活动和参与平台,实现家庭和谐、邻里和谐、楼道和谐,不断推动社区和谐。
(二)精心组织社区换届选举,加快完善社区民主自治。围绕建立完善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全体居民为主体、社区各类组织共同 参与、共同创建和谐社区新格局的目标,加强社区组织体系建设。认真贯彻《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有关社区选举的相关政策,精心组织做好社区自治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依法保障社区居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按照直接选举的要求,选举产生新一届城市社区居委会、成员代表大会和共建理事会,选好配齐社区居委会成员。进一步完善社区自治机制,充分发挥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决策作用和社区共建理事会协商、议事、监督和共建职能,有效推进社区共治;巩固完善社区民主制度,扎实推进基层廉洁工程建设。逐步扩大社区民主听证会制度适用范围,使之成为解决社区纠纷、宣传政策、实行自治的重要的民主制度。深化居务公开制度,进一步界定公开的范围、程序和监督机制,在有条件的社区推行网上居务公开;规范社区工作制度,促进社区工作规范化。制订完善社区档案管理办法,建立起考核档案索引制度,提高社区工作效率。完善部门工作社区准入制,保障社区自治职能的有效落实。进一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三)有效整合各类资源,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结合我区实际,认真贯彻上级关于加快社区服务发展的政策意见,以社会化、个性化为导向,延伸公共服务,强化社区功能,推动社区服务上新水平。通过整合资源和项目,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不断加强社区服务站(所)建设,逐步将其打造成为社区便民服务的平台和政府公共服务的窗口。以“爱心无界、共享文明”为主题,深入实施“爱心超市”服务网络建设工程,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网络,实现统一标志、统一管理,着力打造爱心服务品牌。加大再就业培训力度,社区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的比例达到 %以上,培训后再就业率达到 %以上。深入开展以爱心编织站等非正规就业服务组织和“ABCD”就业管理服务模式为代表的再就业服务工作,使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对象实现充分就业。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在现有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使之在强化社区功能、开展社区服务、满足群众需求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开展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构建起具有***特色的志愿服务平台和品牌。加强社区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对接联动的网络平台,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完善社区服务利益驱动机制,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采取独资、股份制、合作制等多种形式投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引导社区服务向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加快推进社区商业发展,重点打造“演武天地”社区商业中心,力争成为我区首个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进一步加强引导,规范社区放心示范店和放心早餐工程。
(四)大力推进全区老龄事业发展,积极创建省级老龄工作先进区。建立健全以街道为主体、社区为依托的为老服务体系,把为老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优化3C分级为老服务标准,使老年人根据不同情况得到无偿、低偿以及市场化的服务,并形成相对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培育、推广服务示范点,使用全区统一的标识和称呼,制订行业内部规范,建立居家养老经常化考核制度,形成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经常性补助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根据需要继续增加专职为老服务人员和为老服务志愿者,建立有相当数量和较高 质量的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并逐步引入民间组织专业服务队伍。加强区、街道、社区三级为老服务网络建设,选择1-2个有条件的街道启动建设集中养老(残)福利院,通过几年努力,争取每个街道按规定建立一所福利院。积极推进24个居家养老一级点的规范化建设和48个二级点建设。加强对市场力量的整合,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市场力量进入居家养老服务行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承担为老服务项目,推进中心向企业或非营利性机构发展,努力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
(五)积极拓展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素质。继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标准化建设,培养和配备全科医生,完善双向转诊、分级医疗和技术协作机制,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外来流动人口协管员、社区公共卫生联络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努力实现外来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相关信息的共享;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完善精神卫生工作网络,深入开展精神病线索调查,提高精神卫生防治工作水平;落实卫生监督工作重心下移的要求,继续做好卫生监督进社区工作;继续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培训工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由于角度调整等原因,内容比较单薄,有待职能部门调整充实)
(六)逐步完善新型社区教育体系,积极创建学习型社区。以“发展内涵、创新载体、提升层次、打造品牌”为主题,深化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工作。整合区域内人力、物力、场地等资源,建立区级社区教育师资库,完善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利用《***区社区教育网》,开辟网上课堂,让更多的市民有机会参与享受社区教育。开展适合我区社区建设的本土化、特色化、人文化的区域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与建设,打造***社区教育品牌的一个新的有效载体。出台学习型社区建设精品社区标准、学习型团队评估标准、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评估标准、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标准等,建立并完善社区教育考核评估体系,使学习型社区建设成为学习型城区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5年努力,90%以上的社区要建设成为学习型社区。不断提升“四点钟学校”建设水平,增强这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品牌的影响力。积极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思想道德教育,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
(七)大力开展社区文体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实施文化阵地建设工程,主动配合建设好市民文化广场、***书城等市级重大文化设施,加快推进“两馆(区图书馆、文化馆)一站(街道文化站)”达标建设,争取再创建5个市级社区文化宫、1个省级社区文化示范点。实施群众文化普及工程,挖掘和整合群众文化资源,开展“***区十大文化亮点”评选活动,充分发挥文化共建联谊会作用,提高文化资源共享水平;举办好第六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等节庆活动,继续开展“百场歌舞(电影)进社区”活动,积极开展“百姓艺术”公益行动,不断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水平。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加强精品文艺创作。实施文化产业发展工程,推动文化市场繁荣健康发展。加强社区体育事业发展,构建大众体育服务体系。加大公益性文化设施开放力度,加强对农民工法律知识、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积极开展适合外来人员心理需求的文化活动,引导他们提高自身文明素质。
(八)深化平安社区创建,着力营造和谐安定的生活环境。从维护***社会和谐发展大局出发,全面深化建设“平安社区”工作。进一步规范社区综治警务室建设,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组织的作用,形成有效的社区维稳、治安、公共安全自我管理机制。逐步推进老式住宅小区的准物业管理,修订完善准物业管理政策,使全区居民住宅区物业管理率达到80%。完成32个老式居民小区的数字监控系统建设,1998年以前建设的老式住宅小区电控防盗门安装率达80%以上,到2010年达 %以上。加强社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和依法治区工作,开展“调解能力提高年”活动。深化帮教安置工作,加大社区矫正工作力度,共同促进社会稳定。加强流动人口的登记管理工作,为他们提供就业、求学、计生等服务,扩大公共卫生服务领域,优先解决工伤保险和住院保险,逐步解决养老保障。全面推广明楼街道林家社区流动人口自治管理经验,为农民工展示自我创造公平、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完善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的维权救助机制,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努力形成理解、关心、保护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
(九)加大生态社区建设推进力度,美化和优化社区人居环境。继续做好老小区整治扫尾工作,对演武巷104号B楼、荷花一村1-10幢等8个地块实施改造,彻底解决低洼积水问题。继续推进可再生资源回收实事工程,新增若干个可再生资源回收网点。扎实推进社区垃圾分类收集试点、老小区绿化的升级改造、家庭节水系统改造暨节水型家庭建设工作。启动非管道煤气用户的管道改造,做好社区无障碍 设施改造试点工作。在探索“数字城管”与“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有效形成执法部门与社区联动的长效管理机制。(由于角度调整等原因,内容比较单薄,有待职能部门调整充实)
三、落实保障措施,积极营造加快推进现代化和谐社区建设的良好环境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区及各街道社区建设领导机构,完善社区建设工作目标考核细则等工作机制,明确有关部门职责和分工,强化街道在社区建设工作中的直接领导作用和社区的主体作用,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合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立社区建设专项工作督查制度,定期研究、督促、落实社区建设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制订和谐社区建设政策措施,形成有利于推进***社区发展的和谐社区评估体系,把建设和谐社区的成效纳入考核街道和有关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内容,切实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到2010年,95%以上的社区建设成为居民认可度较高的和谐社区。
(二)扎实推进社区党建,积极构建区域性大党建工作新格局。以社区党建为重点,扎实开展“双百工程”,有效整合与党建工作相关的各种资源,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辖区机关单位党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社区单位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党建工作新格局。结合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进一步拓宽选任渠道,通过“公开招聘一批、下派充实一批、结对帮带一批、考察后备一批”,选好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优化社区党务工 作者队伍结构。以“五个好”为目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创建5个省级党建工作示范社区,进一步夯实基础、培育特色,抓好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由于角度调整等原因,内容比较单薄,有待职能部门调整充实)
(三)注重发挥社区规划作用,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费投入。科学制定社区建设规划,努力形成新建社区统一规划、建设和验收的工作机制,使社区布局更加合理,社区规模更为适度。统筹安排好社区服务、文化、卫生、教育、综治等基础设施,加强“三室三站两中心一校一场所”建设,进一步完善“十分钟生活服务圈”“十分钟卫生服务圈”“十分钟文体活动圈”,做到布局合理、完整。对办公、服务、活动用房面积尚未达标的社区,通过调动各方力量和多种途径增加用房面积,努力达到规定标准,逐步改善社区办公条件。继续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年内在5个社区设立电子公告栏,开展15个社区居委会的网站建设。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社区财力保障和增长机制,并确定每年核拨专项经费用于补助无物业管理小区和困难小区。逐步完善社区经费拨款方式,推行以奖励、项目经费补助等形式的拨款方式,有效调动和激发基层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实现基层队伍素质的新提高。全面贯彻落实市有关文件精神,建立专职社工档案资料库,切实保障专职社区工作者待遇,进一步规范专职社工队伍管理。继续开展统一招聘工作,建立起专职社区工作者后备人才库。规范对专职社区工作者的管理,推行“选聘分离”的社区管理体制。制订出台社区工 作者教育培训规划,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实践基地的作用,开展社工技能大比武活动,强化专职社工培训教育;认真组织专职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促进专职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鼓励和支持专职社区工作者接受学历教育,争取到2010年,全区专职社区工作者大专学历以上的达到85%以上。重视培养社区工作骨干,通过三年努力,培养一批社区工作者骨干和热心社区工作的居民骨干。组建社区工作者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在社区建设工作中的凝聚、创新和奉献作用。大力弘扬新时代社工精神,着力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规范社区工作者考核制度,形成以社区居民评议为主、群众满意为标准、奖优罚劣的评估机制。
(五)强化社区工作理论和实践研讨,实现社区工作新提升。积极创新、勇于实践,以优化社区工作环境、强化社区功能、提高社区凝聚力为目标,加强社区组织、队伍和制度机制建设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积极探索在撤村建居社区引入专职社区工作者参与社区管理,逐步完善撤村建居社区管理体制,有效促进农民市民化。积极探索社区物业管理的新路子,整合业主代表与居民代表资源,有效促进基层管理与服务上新水平。积极开展社区建设经验总结、理论研讨与课题研究,计划编辑《***社区发展轨迹(暂名)》丛书。开展东部新城社区发展模式课题研究,适时举办***社区建设专家论坛,不断创新思路、破解难题,实现社区工作的新提升。
第五篇:宣城市关于开展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开展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为切实改善城镇环境面貌,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全面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4〕4号),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开展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以“增加绿量、提升品质”为主线,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依托宣城优越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大力实施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形成绿地系统完善、绿地总量适宜、绿地布局均衡、山水特色明显的城镇园林新格局,推动全市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强对城镇及周边山体、水系、植被、生物物种等生态资源的保护,坚持适地适树,注重运用乡土树种,形成地域特色鲜明的景观风貌。
——量力而行,绿色惠民。坚持节约集约,不贪大求洋,避免大拆大建,注重保护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立足实际扩大绿化面积,努力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镇生态环境。
——分类指导,统筹推进。针对不同的自然禀赋、文化特色和发展阶段,合理确定城镇园林绿化的技术路径和目标任务,结合城镇环境综合治理、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国家园林城市创建、绿道建设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断提升城镇园林绿化水平。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市本级全面完成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各项绿化建设任务,各项绿化指标全面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到2017年,全市新增城镇园林绿地面积972万平方米(市本级新增园林绿地面积320万平方米以上),改造提升城镇园林绿化面积612万平方米(市本级改造提升园林绿地面积29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街头绿地104个,建成城市绿道284.36公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2个(宣城、宁国),国家园林县城
2个(泾县、绩溪),省级园林县城2个(郎溪县、旌德县)。各县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以上,绿地率达到31%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重点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绿地率达到2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6平方米以上。
到2020年,全市园林绿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生态和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城镇建设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相得益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取得实效。
(四)实施步骤。全市园林绿化提升行动自2014年开始,到2017年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20年基本完成,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全面启动。2014年,各县市区、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双桥物流园区管委会要根据本实施意见,制定本地、本单位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具体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计划,完成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修编)并启动实施。
第二阶段:大力推进。2015年—2017年,围绕创建国家(省)园林城市(县城)这一目标,加快公园、道路、河道等园林绿化建设,大幅增加城市绿量,着力提升绿化品质,全面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市本级力争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第三阶段:巩固提升。2018年-2020年,在巩固阶段性工作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园林绿化水平,促进园林绿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重点工作
(五)完善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各县市区、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双桥物流园区管委会各县市区、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要按照国家园林城市、园林县城、园林城镇相关标准,编制(修编)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和园林建设项目景观设计,合理划定城市绿线、蓝线、紫线,完善“三线”管理办法。市本级于2014年7月底前完成《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城市湿地资源保护规划》、《城市防灾避险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编制和《宣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修编工作。
(六)大幅增加城镇绿量。各县市区、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双桥物流园区管委会各县市区、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要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和绿道建设,充分利用空闲地、裸露地开展园林绿化建设。通过拆违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破硬增绿等活动增加城市绿量。老城区要拓展街头、道旁绿地,充分利用楼间、屋顶开展绿化,实施立体绿化;对城区内
停车场最大限度补植乔木,新建停车场应按林荫停车场标准建设,努力提高城区绿化覆盖率。加强对现有绿化(绿地)的保护和改造提升,改善景观效果。结合“三线三边”“三线四边”环境整治,沿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高压走廊两侧及工矿企业建设宽度20—50米的防护林带,确保城镇防护绿地实施率≥80%。积极做好城镇建成区范围内主干道两侧裸露山体、荒山荒坡等受损弃置地的生态修复工作,生态修复率达到80%以上。注重对自然生态、地形地貌的保护,避免大填大挖,有效保护城镇生态敏感区域及生物多样性,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宣州区要于2014年5月前完成水阳江东岸及区开发区白马河、竹塘河、松泉河防护林的建设;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要于2014年5月前完成管理范围内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西出入口至与宣州区古泉镇交界处)防护林的建设和高压走廊绿化的提升改造;市交通局于2014年5月底前完成合杭高速公路防护林的建设。
(七)加快公园建设。各县市区要实现达到城区300米见绿地、500米见公(游)园的标准要求,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均衡的城镇公园绿地系统,确保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70%。到2017年,县城老城区每年新增街头绿地(游园)3个以上,建制镇应建有1座面积不小于2公顷的综合性公园绿地。各地、各单位在公园建设时要严格控制公园内建筑物、构筑物等配套设施规模,公园内的绿地面积不得少于公园陆地总面积的65%。
宣州区要于2014年5月前开工建设麒麟山公园,完成安国西路与松泉西路、奉公路与百寿路、麒麟大道与宣水路、竹塘路与南环路等交叉口街头绿地(游园)的建设;2017年前,孙埠、水阳、水东、狸桥四个重点城镇分别建设完成1座面积不小于2公顷的综合性公园绿地。2020年前完成硖石山公园建设。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要于2014年12月前建设完成铁山公园,2014年5月前开工建设高速西出口公园(匝道外),完成莲塘路与临海路交叉口西北角、莲西路与莲塘路交叉口东南侧、柏枧山路与玉荷路交叉口西北角等街头绿地(游园)的建设。市住建委要于2014年底前建设完成宛陵湖西湖景区、敬亭山南大门公园;2015年6月前建设完成植物园、明镜湖公园、九曲公园;2020年前建设完成宛陵湖东湖景区、敬洋公园、中心公园、体育中心公园。市双桥物流园区于2014年5月前开工建设双溪公园,完成宛陵东路与经三路交叉口西南角街头绿地(游园)的建设。市林业局于2020年前建设完成夏渡森林公园。市彩金湖生态新城于2020年前建设完成彩金湖公园。通过以上公园及街头绿地建设,确保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0.06,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70%。
(八)强化道路绿化。一是要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和主要出城道路,重点打造城镇出入口绿化景观。二是结合城镇主次干道及景观路建设路侧绿带,绿带宽度宜为20—30米。以植物造景为主、体现混交林风貌。三是新建道路要按照林荫路标准建设,主要道路行道树原则上应做到单侧2排以上;对既有道路绿化要进行提升改造,以补植或增植行道树为主,适当增加花灌木,解决“缺株断档”和“色彩不足”的问题。确保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5%以上,道路绿化达标率达到80%以上。
(九)整治水系绿化。各县市区要坚持“流域治理、生态治河”的理念,统筹防洪排涝、截污治污、生态景观建设三大任务,对城市河流进行综合整治,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滨水空间和水系生态廊道。到2017年,城镇主要河道岸线新建绿化单侧宽度原则上应达到50米以上,滨河绿带长度占河道岸线总长度以及河道绿化普及率均达到80%以上。
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要于2015年5月前完成清溪河景观带(含莲花湖公园),2017年前完成梅溪河景观带的建设;市住建委于2014年12月前完成泥河景观带,2015年5月前完成道岔河景观带,2020年前完成解放河、宛溪河二期景观带的建设。
(十)加强单位和居住小区绿化。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大力开展“园林式单位”创建活动,掀起庭院绿化的热潮,在扩大绿地面积、增加绿量、提升品质上下功夫,积极争创“园林式单位”,确保全市“园林式单位”比例≥60%。实施绿色图章制度,从规划和竣工验收两个等方面严格把关,留足小区公共绿地,确保绿化投资强度,新建小区绿地率不得低于30%。结合居民使用需求,通过丰富植物配置,对老旧小区绿化进行提升改造,完善居住区绿地的生态效益和服务功能。改造后的小区绿地率不得低于25%。
(十一)打造园林绿化精品示范工程。坚持新建与改造提升并重,编制高质量设计方案,强化施工全过程监管,建设一批示范公园、示范路等园林绿化精品。示范工程应做到植物景观丰富、配套设施完善,园林小品、建(构)筑物地域特色鲜明,体现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理念。到2017年,宣城市区至少建成6个以上综合性示范公园、10条以上园林绿化示范路;各县市至少建成1个以上综合性示范公园、5条以上园林绿化示范路。
(十二)提升园林绿化管理养护水平。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严格制定管养标准、完善管养制度,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在提高管养的精细化水平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一批养护管理样板段、示范路;要创新管养模式,推行园林绿化建设、养护、监管相分离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全面实行“建管分开、管办分离”。同时,城
市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大园林绿化执法力度,对破坏城市绿化的行为从快从重处罚,有效巩固绿化建设成果。
(十三)倡导社会公众参与。积极引导城镇居民认建认养园林绿地,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度。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及家庭开展庭院、阳台、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在街道、社区和物业小区组织绿化星级示范单位、示范户评选,并给予示范单位、示范户适当奖励。
三、保障措施
(十四)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双桥物流园区管委会各级政府、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是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和管理制度,强化目标管理,保障资金投入,全面推进城镇园林绿化建设和改造提升。市建立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联席会议制度,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牵头召集、相关单位参加,负责指导、培训、督促检查等工作。
(十五)创新融资方式。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筹集园林绿化建设资金,保证在绿化提升期间城镇园林绿化投入逐年增加。各级政府、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要将绿化建设提升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城镇绿化建设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拓宽园林绿化建设养护资金渠道。
(十六)加强人员培训。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定期组织园林专题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园林干部职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科学管理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十七)严格检查考核。结合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健全工作督查制度。市政府将组织对绿化提升行动开展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并予以通报。同时,将各县市区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进行考核。落实工作责任制,对在绿化提升行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不能如期完成任务、影响全市绿化提升行动目标实现的,将严肃追究责任。
(十八)加大宣传引导。各新闻媒体要组织开展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主题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爱绿、建绿、护绿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的浓厚氛围。
2014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