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进一步推进特色产业发展贷款工程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发挥特色产业发展贷款支撑引导作用,加快培育壮大各类经营主体,不断完善利益联结和风险防范机制,助推我市特色产业发展贷款落地生效。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特色产业发展贷款工程的意见》(甘政办发〔2019〕47号)精神,进一步整合完善了我市相关政策措施,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三年努力,以十大生态产业为重点,把推进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优势产业,狠抓提质增效,适当扩大规模,创新体制机制,切实实现我市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结合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和“双促双增”精准帮扶工作,聚集十大生态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创新产业扶贫信贷产品和模式,加大对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循环农业、中医中药、文化旅游、通道物流、数据信息、军民融合、先进制造等十大生态产业的支持力度。强化协同配合,加强特色产业贷款的组织、发放和统计工作,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确保我市特色产业发展贷款工程落地见效。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风险补偿分担机制,发挥政策性担保支撑作用。
1.完善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市财政向甘肃金控嘉峪关融资担保公司安排20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用于分担我市特色产业贷款发生的担保代偿。甘肃金控嘉峪关融资担保公司根据承贷银行放款额度,将该风险补偿金按比例存入,实行专户管理,可视贷款规模逐步增加,由市财政局、承贷银行和甘肃金控嘉峪关融资担保公司共同监管。市政府承担20%的代偿责任,剩余部分由承贷银行、担保机构按比例分担。在嘉保险机构要推出更多涉农保险产品,积极推进贷款保证保险和农业综合保险,为产业发展、贷款安全提供保障。
2.发挥政策性担保支撑作用。甘肃金控嘉峪关融资担保公司要落实省上相关政策,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按照省金控担保集团的特色产业贷款融资担保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开展担保业务。要深化与银行、企业的对接合作,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作用,为我市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市场化、多层级的融资担保服务。要积极争取省再担保集团再担保增信和分险,提高再担保覆盖率。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特色产业贷款担保业务主力军作用,建立完善“政银担企”四方联动机制,推广“见贷即保”合作模式,实行项目互荐、联合评审和贷款发放限时办理制度,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进一步扩大担保贷款投放规模和效率。要创新担保方式,探索“先担保、后抵押”模式,对可抵押资产不足的企业,可由担保公司先担保增信,银行发放贷款,企业以获得贷款后形成的资产进行抵押增信。(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政府金融办、人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嘉峪关银保监分局、甘肃金控嘉峪关融资担保公司、在嘉各金融机构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提高贷款发放效率。
1.扩大信货支持。鼓励和支持在嘉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挥专业和产品优势,积极推动我市特色产业发展贷款工程,在已出台优惠贷款政策的基础上,持续加大对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做到充分授信。要根据实际和政策要求,进一步细化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操作办法,制定相应的标准化程序,简化流程,将贷款审批权限适当下放,对特色产业贷款优先给予调查、审批,提高贷款投放效率。
2.坚持分类施策。鼓励和支持在嘉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的信用、资产和经营等状况,采取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担保货款等多种方式发放。甘肃金控嘉峪关融资担保公司担保的特色产业发展贷款的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最高不超过20%。按照“新老划断、隔离债务、风险可控、大胆放款、支付监管、封闭运行”的原则,对经营暂时出现困难、原有贷款出现短期违约,但仍有市场前景的龙头企业,在保留原有债务关系、隔离原有债务的前提下,银行和甘肃金控嘉峪关融资担保公司可给予积极的信贷和担保支持。
3.创新金融产品。鼓励和支持在嘉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我市十大生态产业发展实际,创新金融产品,优化信贷模式,扩大政策和产品宣传,促进银企对接。探索将大型农机具、机器设备、存货、保单、仓单、应收账款、动产、保险保单、订单、股权、日光温棚、圈舍、牛羊活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和林权等纳入抵质押、担保范围,提高企业贷款的可获得率。
4.强化贷后监管。支持在嘉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强化信贷风控意识,进一步完善贷后管理体制机制,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提升贷后管理层次,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分类施策,加大对企业信贷资金流向的持续监测和管理,严防信贷资金被挪用,确保特色产业信贷资金全部用于项目建设及企业发展。(责任单位:人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嘉峪关银保监分局、市政府金融办、甘肃金控嘉峪关融资担保公司、在嘉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靠实主体责任,推动政银担企共建共管共治。
1.落实主体责任。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发挥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的主体责任,建立“市级统筹、层层培育、层层担责、层层负责”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支持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谁推荐、谁服务、谁监管”的原则,按照龙头企业申报,各行业主管部门初步筛选、汇总审核、复核推荐的程序,做好符合条件申贷企业的推荐和初审把关工作,重点对企业诚信经营、安全生产、环保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要协助银行、甘肃金控嘉峪关融资担保公司做好贷前调查、贷后管理、贷款使用、资金监管、资产保全工作,督促指导龙头企业诚信经营,做好安全环保工作。要构建“保企、保贷”的良性运行机制,助推龙头企业健康运行,保证贷款用得好、还得上。企业要切实担负起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市发展改革委要与银行、甘肃金控嘉峪关融资担保公司共同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市政府金融办要做好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的复核、备案、统计、通报工作。
(1)节能环保产业:围绕低碳节能、污染防治、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促进节能环境关键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产品应用和节能环保服务一体化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等方面项目。
牵头推荐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
配合部门:市住建局、市环卫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
(2)清洁生产产业:按照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要求,建立的绿色工业园区、绿色示范工厂,及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建材等传统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节能环保新材料和清洁生产技术工艺研发等方面项目。
牵头推荐部门:市工信局
配合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局、市财政局、工业园区管委会等
(3)清洁能源产业:以构建清洁低碳、高效安全的能源体系为目标,围绕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推进风光电、生物质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互补融合发展,及建设新能源产业与先进高载能产业及产业园等方面项目。
牵头推荐部门: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部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国资委、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工业园区管委会等
(4)循环农业产业:围绕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高效节水技术应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突出问题,打造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构建循环农业体系,突出特色农业、绿色农业、高效农业、戈壁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冷链物流体系等方面项目。
牵头推荐部门:市农业农村局
配合部门:雄关区、长城区、镜铁区、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务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
(5)中医中药产业:坚持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并重,培育并发展生物农业和中医药产业、道地药材标准化种植、中药加工及中医养生养老产业等方面项目。
牵头推荐部门:市卫生健康委、市工信局
配合部门:雄关区、长城区、镜铁区、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文旅局、市民政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等
(6)文化旅游产业:推动特色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及其配套服务,发展乡村旅游、文化集市、文创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化餐饮等方面项目。
牵头推荐部门:市文旅局
配合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文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国资委、市体育局、大景区管委会、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等
(7)通道物流产业:围绕打造便捷快速的陆路通道和空中走廊,构建与之相配套的服务中心、电子商务、仓储物流平台、商贸流通产业园等方面项目。
牵头推荐部门:市商务局
配合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等
(8)数据信息产业:深入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围绕信息数据和基础设施,推进信息服务、应用软件、云计算三大新兴业态发展等方面项目。
牵头推荐部门:市工信局
配合部门: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等
(9)军民融合产业:围绕嘉峪关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集中力量在核应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应急与公共安全、军工服务等领域项目。
牵头推荐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
配合部门: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国资委、市民政局等
(10)先进制造产业:围绕实施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和“互联网+协同制造”,推动智能制造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装备、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产业方面项目。
牵头推荐部门:市工信局
配合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国资委等
2.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各行业主管部门可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探索开展“开发性金融+市富民公司+甘肃金控嘉峪关融资担保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合作模式,完善配套政策和服务协调监管体系,进一步发挥政策性资金和政策性金融担保的增信作用,支持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互联互保,提高信用等级和信用资质,扩大银行信贷支持。探索通过仓单质押和货款回收权质押等方式,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切实解决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发展流动资金不足难题。市自然资源局要围绕农村“三变”改革,推动开展农业水利设施、果蔬库、蔬菜大棚等农业设施产权的确权颁证和交易流转,破解龙头企业贷款缺乏有效抵押物的难题。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局等部门要开通绿色通道,为银行和甘肃金控嘉峪关融资担保公司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提供便利。
3.坚持开放合作。充分发挥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在技术、人才、市场和管理方面的优势,加大政策支持,完善配套措施,积极创造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着力解决引入龙头企业信贷支持问题。支持引入龙头企业按其自有资金投入项目的规模,争取由甘肃金控嘉峪关融资担保公司给予担保,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扩大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引入农业龙头企业与我市龙头企业、合作联社等探索开展多形式合作模式,推动在更多产业、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4.加强政银企对接。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快建立和完善与银行沟通联系机制,主动与银行加强在政策应用、信贷产品创新、风险防范等方面的沟通协作,做好重点项目、龙头企业特别是引入龙头企业与银行、政府性担保机构的对接,配合加强贷后管理、经营生产监管和风险防范,扩大信贷规模和金融支持,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有效落实。(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政府金融办、人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嘉峪关银保监分局等,甘肃金控嘉峪关融资担保公司、在嘉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强化组织保障。
1.落实考核激励政策。人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嘉峪关银保监分局要加强金融政策指导,落实和完善辖内银行考核机制,对特色产业贷款不良率高于银行自身各项贷款不良率年度目标2个百分点以内的,可不作为监管评价和银行内部考核评价的扣分因素,调动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将特色产业贷款政策落实情况列入金融机构年度综合评价内容,对贷款政策落实好的金融机构,在各类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中给予支持。各银行和甘肃金控嘉峪关融资担保公司要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具有可操作性、符合特色产业特点的内部尽职免责制度,完善对尽职免责的调查、评议、认定等相关制度。市政府金融办要将特色产业贷款发放工作纳入“市长金融奖”考核指标。市财政局要将特色产业贷款发放的存量、增量与财政性存款相挂钩,对贷款投放规模大的银行给予倾斜。市国资委要加强对政府性担保机构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的考核,对特色产业贷款做得好的银行和政府性担保机构,积极申请省财政给予奖补。2.加强组织保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建立由市农业农村局和市政府金融办为牵头召集人、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组织协调保障,完善信息发布和对接机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工作顺利实施。各相关部门要建立全市特色产业工程台帐;
甘肃金控嘉峪关融资担保公司、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于每月30日前向市政府金融办报送特色产业工程贷款进展情况;
市政府金融办按季向市政府汇报,并建立定期通报制度。(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政府金融办、人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嘉峪关银保监分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应急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卫生健康委、市自然资源局、甘肃金控嘉峪关融资担保公司、在嘉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按职责分工负责)
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关于做好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有关工作的通知》(嘉政办发〔2018〕107号)和《嘉峪关市进一步做好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工作实施方案》(嘉政办发〔2018〕225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南郑县黄官镇水井村发展藤编业富民富村情况调查
水井村地处南郑县以南17公里的浅山丘陵地带,全村共7个村民小组、450户,总人口1450人,有耕地面积585亩,人均耕地0.4亩。改革开放以来,该村立足山区优势,把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藤编业做为全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现已形成了一个由龙头支撑、大户带动、农户参与、产供销一体的藤编工艺品生产基地。2005年全村藤编工艺品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850元,极大地促进了村民就业和增收,为构建和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定的产业基础。
“一花”引来“百花开”
水井村的藤编业起源于70年代初期。最初由该村村民李汉福从四川引进藤编技术,带领5户村民编织藤椅。随着土地联产承包到户和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村两委统一思想认识,认真分析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决定通过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把藤编做为全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动员和组织老百姓人人学技艺、户户搞藤编,建设藤编工艺品专业村。通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使藤编工艺品这个家庭“小副业”发展成为全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村民的“摇钱树”。现在全村从事藤编工艺品生产的专业户380户、从业人数750人,分别占全村总户数、总劳动力的84%和85%,其中专业 -1-
大户16户、专业公司3个,被县政府授予“藤编专业村”称号,被省乡镇企业局、中小企业促进局授予民俗工艺品“十大旗帜村”称号,成为全市的脱贫致富示范村。
促协作抓销售搭建创业致富平台
为了促进该村藤编业快速发展,更好地解决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问题,有效增加村民收入。村两委对农户逐户分析,针对各自情况,落实村委会成员工作责任,实行包户责任制。同时要求党员带头创业、率先致富,开展“一帮一”“一带三”活动。全村32名干部、党员和大户共落实帮扶对象75户,协调资金10余万元,帮助购进原料500吨,累计帮助销售产品2000万元套(件),使全村村民都学起来、干起来、富起来。为了提升藤编业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村委会成立了“藤编协会”,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体系。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分工协作,建立了销售网络,在村内组织了15人的专业销售队伍,还在汉中及西北地区开辟了3个专业市场,把小山村的藤编工艺品推向市场,走出国门。藤编工艺品现销售西北12个城市和日本、美国、荷兰、英国及东南亚各国,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其中出口交货值580万元。
抓技术促创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为了增强藤编工艺品的市场竞争力,黄官镇政府组织技术培训50场(次),接受培训2000多人(次)。还组织大户到外地考察学习,引进外地的能工巧匠到水井村传授技术,进行工艺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现在,全村已由过去的手工生产转为半机械化生产,产品由原 -2-
来单一的藤椅发展到精编藤桌、凳、茶几、屏风、沙发、躺椅等13个系列,花色也发展到菊花、胡椒眼、二龙戏珠、龙凤呈祥、仙女散花等100多种工艺品。“龙凤藤编厂”聘请浙江师傅开发的精品,有的一套价值上万元,成为高档市场和外销的主打产品。通过有效组织、培训技术、开拓市场等措施,水井村的藤编业实现了“三个转变”,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由分散经营向集中经营转变,以大户牵头,典型引路,形成公司带农户的发展模式;二是由传统工艺向现代工艺转变,不断适应新时代发展和市场需要,大力开发新品种、新款式;三是由分散销售向联合销售转变。组建专业销售队伍,不断开发新市场。通过“三个转变”,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实现了产品增值,提高了经济效益。
水井村藤编业使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该村四组的余德忠是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去年实现产值16万元,其中藤编工艺品860套(件),产值12万元,纯收入达到5.8万元。藤编大户郑富学,仅去年就编藤椅800套(件),产值10万元,纯收入3万元,他还帮助郑富礼去年生产藤椅150套(件),实现产值5.5万元,纯收入达到2万元。
建设新农村,旧貌换新颜
藤编业的快速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找到了产业支撑点,也使水井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近年来,在镇政府的领导下,村两委按照新农村规划的要求,分别对村内主干道及人行道实施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对村内住户的房屋实施了饰面改造。截止目前,已累 -3-
计投资64.2万元,打通新村内长730米的街面水泥路,完成人行道硬化4125平方米,粉饰刷新房屋73户280余间,砌筑挡墙护坡230米。建成公共休闲绿地两处,约350平方米,安装路灯21盏。全村有360户新建楼房1100间,占总农户的80%以上。农户住宅内供水、排水、有线电视、卫生厕所等设施齐全。一个村容整洁、村民富裕、和谐发展的新农村正在水井村形成。(市乡企局李毅)
-4 -
第三篇:市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市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市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产业发展组织机构
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市委专职副书记、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发展生物特色产业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市发展特色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从相关乡镇和市直部门抽调8名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工作。各乡镇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生物特色产业发展的领导,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机构到位、工作人员到位。
明确职责,形成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实行市级领导挂钩制度,指导发展特色产业,明确市级领导每人挂钩一个乡镇,每人重点扶持一项特色产业。各驻村禁毒防艾工作队员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协助抓好特色产业发展。明确各乡镇党委书记为特色产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对各乡镇特色产业发展负总责,做到乡镇领导挂钩包干到村、乡村干部帮扶到户。市直相关部门将特色产业列入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每个乡镇至少有2名以上科技人员负责技术指导工作,做到规划、育苗、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每个环节都有人服务,有人把关,有人验收,有人签字,有人负责,全力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步伐。
出台政策,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
一是继续实行补助政策。除国家和省、州的扶持外,市财政按州级的补助标准1:1配套安排,具体金额根据推进计划一同下达。同时,对州委、州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几个特色产业给予一定补助,如:每种植一亩竹子补助种苗
费80元,每种植一亩咖啡补助种苗费100元,每种植一亩核桃补助种苗费50元。二是继续实行奖励政策。市人民政府将对完成种植任务的乡镇实行奖励,充分调动各级干部抓特色产业发展、深入基层解决问题、服务特色产业发展、帮助群众搞好规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各项指标落到实处。三是继续实行优惠政策。充分利用投资入股、技术指导、合资等方式倡导、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特色产业发展,继续在税收等方面给予适当减免。鼓励农户、集体有偿流转土地,以联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特色产业发展。
广泛宣传,营造产业发展浓厚氛围
切实加大特色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发放宣传单、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广泛开展舆论宣传,做到电视有画面、报刊有文字、广播有声音,使特色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扶持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通过大力宣传,充分调动各族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努力形成政府鼓动、企业带动、农民主动、市场拉动、利益驱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特色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严格奖惩,确保产业发展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市委、市政府建立了生物特色产业考核奖惩机制,明确乡镇和市直有关单位的目标任务,责任到人,建立基数考核奖励机制。市政府在下达任务时,与各乡镇签订责任书,各乡镇交纳保证金,根据考核任务完成情况,按奖励办法兑现奖惩。此外,把特色产业发展工作纳入重点督查工作,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的相关单位和个人,依照行政问责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问责。
第四篇: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夯实跨越物质基础
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夯实跨越物质基础
—— 南江县加快培育立县产业的探索与思考
中共南江县委书记 青理东
南江县位于四川省北部山缘,大巴山腹地,是革命老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这里资源富集,拥有煤、铁、霞石等46种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市场优势突出的绿色食品资源和巨大的水能资源。由于受区位劣势的制约,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总量依然较小。今年以来,南江县委、政府把产业培育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酝酿大思路、实施大手笔、发展大企业”的思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新型工业和生态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基础逐步夯实,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树立新理念,谋划大产业
一是大产业地位非常重要、事关全县大局,必须切实增强实施产业推进行动的责任感。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富则百姓富。实践证明,没有产业支撑,结构调整难以加快推进,农民收入难以稳定增长,经济社会难以跨越发展。可以说,产业经济就是县域经济,县域经济全靠产业经济。县委、政府提出培育大产业,既是跨越发展的顺势之为,也是产业强县的富民之策,更是执政为民的务实之举。二是大产业基础相当薄弱、差距仍然很大,必须切实增强实施产业推进行动的紧迫感。南江与同类山区县相比,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但与发达区县相比,在产业规模、市场机制、结构调整、发展速度、综合效益等方面都还存在较大差距。只有准确认清各地产业发展的客观差距,切实增强产业不强、百姓必穷的危机感和时不我待、奋起直追的紧迫感,才能纵深推进产业发展,不断夯实产业基础。
三是大产业发展机遇难得、条件十分有利,必须切实增强实施产业推进行动的使命感。就南江而言,我们既面临着国家投资重心转移,加大对贫困地区支持力度的政策机遇,又面临着上级党委、政府关心关注革命老区建设的政治机遇。同时,随着广巴高速、乐巴铁路以及南汉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对产品需求和市场消费的拉动效应将日益凸显,加之南江拥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水电资源,这些都为培育大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找准着力点,培育大产业
一要突出品牌优势,培育一批特色产业。近年来,我县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成功创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是南江黄羊产业发展,以科研选育为基础,以南江黄羊光彩互助合作社为重点,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和投入机制为抓手,加快建立科研选育基地、纯种扩繁基地和优质肉羊生产示范基地。二是银花产业发展,以科研科技推广为重点,切实抓好品种选育、药典申报和标准化生产工作,加强基地建设管理,促进产品精深加工。三是核桃和茶叶产业发展,按照“建设一条产业带、培育一家大企业、打造一个大品牌”的思路,以元顶子茶厂为中心,建设元顶—红顶—南鹰村茶叶产业示范带,以桥亭乡为中心,建设关坝—上两—桥亭—赶场核桃产业示范带,努力在品种改良和产品加工上实现重大突破。
二要依托资源优势,培育一批主导产业。南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水能资源,其中,矿产资源中,已探明储量煤炭1047.9万吨、铁矿3590.4万吨、花岗石和大理石25亿立方米,潜在价值非常巨大;以光雾山和米仓山为重点的生态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品牌较好,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基础较好,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县;水能资源特别丰富,流域面积3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5条,年均流量达24亿立方米,水能资源开发前景广阔。一是矿产资源开发,重点围绕工业发展“四百万工程”,以矿业集团、煤电公司、铁山矿业、水泥公司、秦巴煤炭、翔鸽化工等资源型企业为重点,通过采取“一企一业、一矿一策、以大并小、以优并劣”的举措,加快煤炭、铁矿、水泥、石材、霞石等矿产资源的开发。二是旅游资源开发,与文化产业和文明县城、生态县城、卫生城市、旅游城市建设相结合,围绕旅游发展“四百工程”,加快完善发展规划,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切实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建设旅游文化名山、旅游文化名城、旅游文化名村。三是水能资源开发,以发展小水电为重点,按照“每年开工一个电站、年终建成一个电站”的思路,以南江河、杨坝河梯级电站开发为主,切实抓好明江河、焦家河、黄柏林、董家河水电站建设。
三要发挥习俗优势,培育一批富民产业。南江大部分地方都有发展传统养殖业、种植业以及外出务工的习俗,为发展大产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一是劳务产业发展,以东榆职中、县职中为依托,抓好劳务培训基地建设,大力实施劳动力培训工程,全面推行“劳务派遣”、“基地+企业”和“订单培训”等劳务输出模式,努力提高劳务产业综合效益。二是生猪产业发展,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落实优惠扶持政策为重点,加强生猪良种繁育、疫病防治、加工销售、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切实走好优质、安全、生态的生猪产业化发展道路。三是优质粮油发展,以翡翠系列米生产加工为重点,整体推进油菜籽和特色杂粮生产加工,确保全县粮食播面稳定在100万亩以上,总产量保持在3.5亿公斤。
三、实施大手笔,促进大产业
一要依靠大基地促进大产业。按照“一村一品、一线一特、一业一企”和“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以培育干环线产业带、产业片、产业圈为重点,突出“果—药—牧”、“果—蔬—牧”、“粮—果—牧”的发展模式,加快产业基地建设,辐射带动整体推进。
二要依靠大企业带动大产业。按照“一手抓基地、一手抓企业”的思路,通过培育大企业来带动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和基地建设,最终实现产业富民强县。一是做大小企业。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思路,切实抓好中小企业融资
担保体系建设,促进小企业不断做大。二是做强大企业。坚持内扩外联的原则,对大而不强、大而不名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加快培育。三是组建新企业。依托南江资源优势和争取政策资金,加快组建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城市开发投资公司、南威水泥集团等企业集团。四是带动大产业。按照“一企带一业、一业富一方”的思路,充分发挥企业对产业的带动作用,带动相关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三要依靠大手笔推进大产业。培育大产业不仅要有大思路、大气魄,更关键的是要有大手笔,规划一旦制定,必须一以贯之抓落实;方向一旦明确,必须强力推进求突破。一是加强分类指导,抓好发展规划。按照“一村一品、一线一特”的要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切实将产业基地规划到乡镇村社和田间地头,将产业发展任务落实到目标和责任领导,确保产业培育扎实有序推进。二是创新体制机制,集聚发展活力。全面推行“不收租金、转为股金,少收现金、转增股金”的农民资金营运模式,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全面推行金融保障、农业保险、龙头保护、专合保证“四方共保”机制,确保产业稳步发展壮大;全面推行企业、乡村干部、县级部门产业发展奖惩机制,重奖在产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集聚产业发展活力。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强化投入保障。加快建立稳定增长的基地建设、品种改良、科研选育、品牌创建、企业技改、人才培养等财政投入机制,着力构建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对现有的政策进行认真疏理,对落实不够的,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快用好用足;对束之高阁、尚未实施的,要找准症结所在,切实解决好阻碍政策落实的关键问题,确保好的政策发挥最大效应。
第五篇:市长在新兴特色产业和沿海发展重大项目推进会上的讲话
X X X 同 志
在全市新特产业、服务业和沿海发展
重点项目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新特产业、服务业和沿海发展重点项目推进会,我们用了2天时间,观摩了25个项目。这些项目既是今年以来全市在推进新特产业、服务业和沿海发展上取得的重大成果,也是全市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后劲和希望所在。回顾今年以来的项目推进工作,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推动重点项目取得突破。市委、市政府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研究制定了新特产业倍增计划、服务业提速计划,大力推进全市24个新特产业、23个服务业集聚区和50个沿海发展重点项目建设。1-10月份,全市新特产业共实施亿元以上项目270个,完成投资443亿元;服务业完成投资381亿元,同比增长28.3%,增速快于工业投资。市开发区主攻重大产业招商,总投资8亿美元的汽车第三工厂项目正式签约。亭湖区沿着新331省道优化产业布局,把招商选资的重点锁定在新特产业龙头项目、现代服务业品牌项目和重大外资项目上,一个新的经济走廊在市区东部展示了崛起的雏形。响水县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今年有12个10亿元以上
投资10亿元项目“双十”目标,成功引进协鑫集团、台玻集团、鸿海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落户。建湖县积极推动特佳液压机械等企业与徐工集团、美国森权公司等企业合作,挂大靠强,提升实力。东台市、盐都区大力支持本土企业实施技改扩能,新上项目,做大规模,推动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发展壮大。
四是推动创新平台逐步完善。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金融高地、人才高地建设,成功举办以科技创新、招才引智为主题的“11·18”活动,推动各地加快科技成果展示交流、公共技术服务、科技创新研发、科技创业等四大平台和各类研发中心建设,全市首批35家公共研发平台基本建成。市开发区坚持造城与建区相结合,加快推进软件园建设,全力打造我市首家集融资担保、股权投资、企业咨询、上市培植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金融创投服务平台,推动金融服务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大丰市围绕加快推进港口建设和新特产业发展,积极建设由股权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和相关服务机构组成的综合性投融资服务平台,海晶创投中心已入驻各类创投机构13家。城南新区积极推进金融集聚区、聚龙湖商务商贸区等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完善了城市功能。
五是推动沿海港口加快建设。坚持以港口为龙头,推进沿海发展。重点突破大丰港,配套完善射阳港,开发建设滨海港和陈家港,全力加快盐城港“一港四区”建设。1-10月份,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7.3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752.5万吨,同比增长111%,均提前完成任务。大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通过政策聚焦、要素聚集、力量聚合,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市新特产业正在快速崛起,现代服务业正在加快集聚,沿海开发正在强力推进。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在经济运行和项目推进上,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经济增长势头逐月趋缓。今年1-10月份,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97.8亿元,增幅在苏北排第五位;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2054.2亿元,增幅在苏北排第五位;规模以上工业投资827.5亿元,增幅在苏北排第五位,而且工业经济主要指标从8月份以来呈现逐月下滑的趋势。当然,我市大部分经济指标总量在全省仍然排在5-7位。看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要看总量,还要看均量,更要看增幅。当前,苏北地区各市之间的竞争已经处于白热化状态,竞争的态势日趋激烈,你追我赶的氛围日益浓厚。我们稍有松懈,与排在前面的老大哥的距离会越来越大,与排在后面的追兵的距离会越来越小,这使得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一轮进位争先的工作要求,难度在增加。我们要拉近与标兵的距离,扩大与追兵的距离,关键靠增幅。二是项目投资与目标差距较大。1-10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服务业投资等缺口较大,分别欠序时进度11.3、8.7、14个百分点,沿海5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欠序时11.8个百分点。投资增幅呈现回落态势。三是竣工项目投产达效进度较慢。今年全市新实施的270个新特产业项目中,仅有86个项目竣工,竣工率不到三分之一。年初确定的100个服务业重点项
培育一批销售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只有这样,新特产业才能成规模、有影响、快集聚。要鼓励企业重组、合作、上市、技改,积极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在政策上,要同等对待本土企业和招商引资引进来的企业,进一步优化本土企业的发展环境。在这方面,盐都区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要集中力量做长产业链,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强化产业链招商,形成引来一个、带来一串、辐射一片的效应。要更大力度推进企业集聚发展,从项目审批、用地方面加强引导,严格控制零散的项目供地,促进同类型企业到园区集聚发展,形成新特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
第二,要使新特产业集聚拥有一流的承载平台。产业的集聚,必然会产生规模效应、聚合效应、裂变效应。特色产业园区是新特产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承载平台。加快推进新特产业集聚,我们就要加快规划建设好符合产业集聚要求的园区,根据产业发展定位,大力推进各地开发区的区中园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提升项目承载能力。要积极构建产学研金合作融合发展机制,全力支持我市企业和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校企联盟、技术转移联盟,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区域创新体系。要把已经建成的科技大厦、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平台尽快运行起来,真正发挥作用。各地在继续加大对23个服务业集聚区推进力度的同时,还要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努力把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区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示范
同志们,新兴产业体现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希望和活力,特色产业是区域经济参与竞争的优势和根基,新特产业发展的程度反映的是一个地方的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我们一要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积极鼓励百姓创业,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全面加强工作创优,努力实现沿海开发奋力争先,新特产业崛起领先,跨越发展进位争先,为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作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