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进行研究的论文[推荐5篇]

时间:2020-02-29 01:0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进行研究的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进行研究的论文》。

第一篇:关于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进行研究的论文

1.耕地后备资源的概念

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两类型都属于耕地后备资源。尚未开垦的通过自然条件形成没有使用的土地,以及虽然经过生产建设但是后期被废弃或者遭遇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损毁等而被废弃没有使用的土地叫做可开垦土地。与可开垦土地不同,可复垦采矿用地主要是指那些废弃的采矿场、采石场、采沙场,废弃的砖窑等土地。

2.涉及技术方面的问题

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如: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定》,以及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目标和任务为中心,分析二次调查、2018年度土地变更以后的调查、农用地分等定级之后的调查同时,根据我们之前在土壤、农业方面的普查成果和我们国家政策上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结合现实中土地利用的情况,我们参考了2017年度土地改变之后调查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 “限制性因素”的评价手段,判断耕地后备资源是否适合耕种,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综合调查评价的评价。

3.涉及技术手段方面的问题

根据我们过去二次调查、2018年度土地变更以后的调查、农用地分等定级之后的调查结果作为依据,同时还有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以及本地交通等信息,结合在农业、土壤方面的普查,对可开垦贫瘠的土地、可重复开垦采矿用地在耕种一年都不能有收获的、土壤被轻度污染的不能耕种的耕地作为条件进行调查评价,并把所调查的数据进行汇总,组建一个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作为数据支撑,从经济、环境角度进行分析,做出一些合理和有效的发展建议。

4.操作的程序概述

4.1 调查研究地域的确定。

根据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为确定评估区域分区进行调查。

4.2 调查评价依据指标的确定。

可开垦耕地自然条件根据 “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技术要求”在环境保护、立地条件、当地气候、所处位置四个方面做出评价。评价指标具体包括:生态条件、年积温、年降水量和灌溉条件、土壤是否严重污染、是否排水畅通、是否满足土层厚度要求以及母质条件、地形坡度是否适宜、盐碱化、土壤质量如何、土壤酸碱度如何、耕作是否方便等。

4.3 获取容易耕种性的指标

4.3.1 从国家的一些关于发展的基本底图下提取常年积累的年报数据,如果遇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数据,可根据气象站观测的数据获得相关修正指标进行修正。

4.3.2 根据国家颁布的底图提取两种指标,它们是平均每年的降水量和降水灌溉指数,如果所得的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你可以把气象、水文、水和土壤等等数据结合在一起或者对当地进行实地调查的方法。如何上游有水库且有输水干、支渠到达本区域,并有分水岭计划,它有可能使用地表水灌溉发展。不管是否有灌溉条件,只考虑灌溉条件是否建设的可能性。通过这种方法来判断是否有水源的保护。

4.3.3 我们可以通过实地调查或者环保部门提供有关主要污染源等信息获得土壤污染状况土壤污染调查资料。

4.3.4 把农用地按照不同的等级进行划分,并且得到了相邻农业用地单位的排水条件。如果没有取得排水系统,就要考虑当地的情况,地形坡度,同时还要对当地进行调查走访确定原因,虑排水条件是否具有建设的可能性。

4.3.5 土壤深度和母质的物质条件,农田成果最近获得的开垦图斑的土层厚度是从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中获取最近分等单元的土层厚度信息。母质类型可以从地质图来获得,或找专家在现场鉴定。

4.3.6 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地图的地形坡度,提取块图斑所属的坡度类别。

4.3.7 通过从全国第二次乡级或县级土壤普查绘制的土壤图获取数据来判断盐渍化的程度;经过全国两次土壤普查的结果可以看到,土壤盐分含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通过野外调查以及实验室样品的分析,对盐渍化程度指标进行了修正。

4.3.8 对土壤质地进行划分不同种类主要依靠农业用地,耕地质量等级更新成果中获取,可开垦图斑的表层土壤质地可作为获取的最近分等单元的土壤质地信息。

4.3.9 农用地分等定级、耕地质量等级更新成果中获取土壤 pH 值,并且可以取得作为可开垦图斑的土壤 pH 值的土壤 pH 值信息、土壤盐渍化程度信息,对于那些不能获取的,可以使用方便携带的 pH 计在野外测定。

4.4 在 2018年评价耕地变更调查中将调查和底图数据库和专题地图的评价组合在一起形成评价单元,组合成各项指标属性的一个评价单元,在评价对象图斑属性信息表中会有相应的每一评价指标信息需要认真填写,由于不同的指标评价结果不相同,您需要对图斑进一步细分,保证图斑特性的相对统一,形成评价单元。15平方米作为最小上图面积,如果不能满足上图要求的,根据实际情况,分配到相邻单元的综合评价中去。“约束因素”作为评价的手段,评价单元。在评单位估参评指标中,只要有适当的差异农业生产条件,划分最好不要作为耕种的指标,剩下的就是耕地后备资源。

4.5 评价结果属性是评价过程中的耕地储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的信息标签,标注在评价单元属性信息表中,并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建立评价图层 “HBTC”耕地评价,分类属性都标在图上相应的位置。耕地标记为 “GDHB”,宜耕土地标注为 “FHB”。对所有参评单位自身特点的信息,还要有一个包括所有单项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

第二篇: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技术方案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技术方案

一、工作背景

耕地后备资源是实施土地整治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自2003年完成上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以来,经过多年的土地利用与整治开发,全国后备资源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一轮调查评价结果已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当前我国的耕地后备资源状况,不能满足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有必要对当前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进行清查和摸底。同时,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中,一些省份按照以土地利用现状认定地类的原则,将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范围内和沙化荒漠化的“不稳定耕地”纳入了耕地范围调查统计。另外,二次调查新增耕地面积中还包含了部分农民自行开发,且长期未纳入地方统计的耕地数据。这部分耕地的后续有效利用与科学管理,也急需要界定其每一地块的准确位置,并加以标注说明.二、调查评价的目标与任务

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成果基础上,通过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全面查清全国耕地后备资源的面积、类型、权属和分布情况。相关省份结合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补充开展二次调查中“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的调查评价,落实《关于完善二次调查中耕地增加或减少有关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70号),对“不稳定耕地”和符合70号文件政策要求的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落实到地块并分类标注,为下一步耕地后备资源的稳定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为科学制定相关耕地保护政策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决策支撑。主要任务包括:

(一)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以二次调查和2012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土壤普查、农业普查、全国国土规划纲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成果和资料信息,综合考虑区位、交通等开发条件,以图斑为单元,调查评价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的宜耕性;以县为统计单位,建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进行数据库集成与汇总,形成全国耕地后备资源总体状况;分析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政策建议。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结果基础上,开展可复垦为耕地的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潜力规模调查。

(二)“不稳定耕地”调查。

将不稳定耕地划分为滩地、速生丰产林熟化地、林区多种经营地、开垦草原地、开垦荒地、开垦沼泽地、盐碱化地、高寒低温地、超坡地、其他耕地等10种类型以二次调查数据库为基础,以二次调查中各省上报的“不稳定耕地”面积作为参考,经实地核定位置、范围、质量等级、利用状况等,形成“不稳定耕地”的调查结果,实现“不稳定耕地”的上图入库。并对“不稳定耕地”后续利用条件进行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三)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调查。

以二次调查结果为基础,对比1998土地变更调查结果,在二次调查耕地增加的省份,对二次调查增加的耕地,经实地核定位置、范围、质量等级等,形成单位和个人自行开垦的新增加耕地面积调查结果,实现对新增耕地的上图入库。并对二次调查新增耕地利用条件进行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三、组织分工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由国家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采用“内业为主、外业为辅”的组织模式。在国家层面,制定统一的调查评价技术标准,制定内业层面的关键技术,对地方上报成果进行内外业核查;地方组织,按照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工作要求,开展调查,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开展分析评价

1、国家负责组织制定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定、数据库建设标准、收集整理国家层面掌握的调查评价指标数据、制作调查评价底图,确定并下发二次调查中“不稳定耕地”、新增耕地的参考面积及相关认定标准和原则,负责督导与抽查各地“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的标注工作进度与质量,研究出台相关后续管理政策。

2、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收集整理省级层面掌握的评价指标数据,组织本辖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以国家下发的参考面积,组织实施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和符合70号文件政策的新增耕地标注说明。省级二次调查办公室负责审核与二次调查中报送的“不稳定耕地”面积一致性,对面积不一致的,由省级国土资源部门以专报报部审核。

3、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补充收集整理评价指标数据,按照国家下发的调查评价底图,进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组织开展本辖区内必要的补充调查,汇总分析调查评价数据成果并逐级上报;负责本辖区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和符合70号文件政策的新增耕地标注说明。

四、程序与方法

1、根据国家下发的参考面积划分片区、设定评价指标;

2、制作调查评价底图;

3、收集资料和整理

对有数字化条件的评价指标进行数字化,并根据2012年正射遥感影像图或土地调查数据库进行纠正,建立评价指标图层

4.补充调查核实

结合遥感影像、土地整治规划、生态保护区规划成果和资料、2009年以来变更调查资料等资料对后备耕地资源进行外业调查核实,若现有资料不能满足地方调查评价工作要求,包括资料不足、不实、不详、陈旧等,应进行外业补充调查,补充、修正评价指标数据

5.宜耕性评价。

通过内外业调查,将每一评价指标信息填注到评价对象图斑属性信息表中。如评价对象图斑某一指标评价结果不同,则需要进一步细分图斑,保证图斑属性相对均一,形成评价单元

6.评价结果属性信息标注

将评价过程中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结果标注在评价单元属性信息表中

第三篇:新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即将启动-2014-4-29

新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即将启动

2014-04-29作者:李 倩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日前,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部署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全面查清全国耕地后备资源面积、类型、权属和分布情况,相关省份将补充开展二次调查中“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的调查评价。

本次调查评价主要包括三项任务:

一是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以二次调查和2012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土壤普查、农业普查、全国国土规划纲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成果和资料信息,综合考虑区位、交通等开发条件,以图斑为单元,调查评价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的宜耕性;以县为统计单位,建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进行数据库集成与汇总,形成国家级层面数据库;分析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政策建议。

二是开展“不稳定耕地”调查。以二次调查数据库为基础,以二次调查中各省上报的“不稳定耕地”面积为参考,经实地核定位置、范围、质量等级、利用状况等,形成“不稳定耕地”调查结果,实现“不稳定耕地”上图入库。

三是开展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调查。以二次调查结果为基础,对比1998土地变更调查结果,在二次调查耕地增加的省份,对二次调查增加耕地,经实地核定位置、范围、质量等级等,形成单位和个人自行开垦的新增加耕地面积调查结果,实现对新增耕地上图入库。

按照《通知》部署,2014年5~7月,完成调查评价试点工作,完善调查评价相关方案和标准规程,开展技术培训。2015年6~10月,完成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更新工作,完成国家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综合数据库建设。

《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案》与《通知》同步下达。

第四篇:关于印发福建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文件

闽国土资综[2 011]1 5 5号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 福建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市、县(区)国土资源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环境与国土资源局:

为做好我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现将《福建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按照办理。

(此件不予公开)

二o一一年六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国土资源

后备资源 方案 通知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

年6月23曰印发 福建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与任务

(一)目的

在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变更调查、已有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农用地分等以及农业部门各项工作成果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外业调查,查清全省各类耕地后备资源数量、类型和分布情况。

(二)任务

1、调查

以2010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比例尺和上图指标为标准,以已有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为参考,结合自然坡度、土质土壤、灌溉水源、水分条件、地质地貌、交通状况、环境影响等条件,调查全省辖区内耕地后备资源,包括可开发为耕地的未利用地(含未变更为未利用地的废弃园地,不包括滩涂)、可复垦为耕地的废弃建设用地。

2、建立数据库

以2010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为基础,运用GIs技术,依据外业调查记录,完成耕地后备资源图斑的图形和属性数据入库,建立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

3、图件制作

以201 0土地变更调查形成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落实耕地后备资源图斑边界,制作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分布图。

4、汇总

利用数据库和GIs软件,对入库的耕地后备资源图斑进行面积量算和汇总。

5、分析

根据辖区内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类型、分布情况,对照各类资料,分析评价辖区内耕地后备资源情况。

6、报告编写

编写省、市、县各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报告。

7、检查验收

各县(市、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完成,经县级自检、市级验收后,将辖区内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各项成果上报省厅。省厅组织有关人员对县(市、区)调查成果进行抽查、整理、分析和汇总。

二、技术依据

(一)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TD/T 1 O 07—2 O 0 3)

(二)农用地分等规程(TD/T 1 004—2 00 3)

(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 1 01 O一2 0 07)

(四)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 01 4—2 0 07)

(五)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 01 6—2 O 07)

(六)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TD/T 1 02 3—2 01 O)

(七)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 024—2 01 0)

(八)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 02 5—2 01 O)

(九)其他有关规范规程

三、技术路线与方法

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与上图指标,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 1 01 O一2 O 07)国家标准,结合县或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变更调查、农用地分等以及农业部门各项工作成果资料,确定调查对象。

以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结合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制作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底图。

开展外业调查,实地核实调查对象的地类、面积和分布等情况,填写外业调查手簿、表格,编绘外业调查成果图。

依据外业调查记录和已立项土地整理项目资料,结合县或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认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借助GIs软件,完成对外业调查信息的转绘和属性录入工作,建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统计汇总数据,编制各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图,编写报告。

四、提交成果

(一)县级成果

1、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外业调查底图、记录、表格

2、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

3、标准分幅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图

4、县、乡级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图

5、县、乡级耕地后备资源汇总数据及表册

6、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分析报告

(二)市级成果

1、市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

2、市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分布图

3、市级耕地后备资源汇总数据及表册

4、市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报告

(三)省级成果

1、省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

2、省级耕地后备资源汇总数据及表册

3、省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报告

五、工作进度安排

根据工作部署,我省于2 011年底完成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具体工作进度安排如下:

(一)2 01 1年6月1 0日~6月3 O日

编制工作方案,制定《福建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技术要求》。

(二)2 01 1年7月1日~7月2 O日

开展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业务培训工作;以2 01 O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县(市、区)提取本辖区可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图斑,制作外业调查底图,为外业调查做好准备工作。

(三)2 Ol 1年7月2 1日~8月31日

开展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外业工作。

(四)2 011年9月1日~9月3 O日

开展内业处理工作,建立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编制图件,汇总数据,编写报告。

(五)2 011年1 0月1日~2 0 1 1年1 0月3l目

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相关成果资料整理并自检后报市级验收。

(六)2 01 1年11月1日~2 011年1 2月1 5日

完成省、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建设、数据汇总、图件编制、报告编写等相关工作。

(七)2 01 1年1 2月1 6日~2 01 1年l 2月31日

整理相关成果资料,成果归档。

六、组织实施

(一)组织保障

福建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以县级为单位开展,调查工作由省国土资源厅统一部署,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省厅地籍处、规划处、耕保处、整理中心负责相关业务指导。

(二)技术保障

省国土资源厅依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技术标准为基础,结合我省实际,制定《福建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技术要求》,并组织各市、县(区)及作业单位有关技术人员开展培训。

为解决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中遇到的技术业务问题,由省规划院组织成立技术组,聘请调查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具体负责解决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中遇到的技术业务问题。

各县(市、区)也可参照省厅的做法,加强调查工作技术保障。

(三)经费保障

各市、县(区)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同本级财政部门做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经费的落实,确保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顺利按时保质完成。

七、成果检查与验收

按照《福建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检查验收办法》,按照县级自检、市级验收,省级抽查的制度,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进行检查验收。

省、市视各县(市、区)成果情况,按一定比例对各县(市、区)调查成果进行实地核实与内业检查。

各县(市、区)对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应认真修改并补充完善,凡达不到成果验收要求的不予验收,并限期整改直至验收诵主寸。

第五篇:新一轮后备资源调查的任务(模版)

新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的任务耕地后备资源一般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转化为耕地的非耕地资源。更广 义地说,对于那些低产耕地,通过土地开发、土地改良、土地整理等方法,使单位面积耕地 的生物生产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所提高的那一部分耕地的生物生产力也可视为耕地后备资源。

本次调查评价主要包括三项任务:

一是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以二次调查和2012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土壤普查、农业普查、全国国土规划纲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成果和资料信息,综合考虑区位、交通等开发条件,以图斑为单元,调查评价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的宜耕性;以县为统计单位,建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进行数据库集成与汇总,形成国家级层面数据库;分析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政策建议。

二是开展“不稳定耕地”调查。以二次调查数据库为基础,以二次调查中各省上报的“不稳定耕地”面积为参考,经实地核定位置、范围、质量等级、利用状况等,形成“不稳定耕地”调查结果,实现“不稳定耕地”上图入库。三是开展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调查。以二次调查结果为基础,对比1998土地变更调查结果,在二次调查耕地增加的省份,对二次调查增加耕地,经实地核定位置、范围、质量等级等,形成单位和个人自行开垦的新增加耕地面积调查结果,实现对新增耕地上图入库。

下载关于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进行研究的论文[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进行研究的论文[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论文

    近年来,关于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已成为我国教育界广为关注与探究的重要课题,许多专家和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发表真知灼见,但大部分研究都把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很多研......

    对创新电力营销服务进行研究论文

    引言自2002年国务院下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国发号文)以来,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进程已历经13年。在此期间,国务院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相继出台了多项改革方案和措施,中国电力......

    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研究

    谈煤矿安全管理维度模式的构建全文下载 收藏本文 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研究,为搞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本文拟从系统的角度对煤矿安全管理......

    土地后备资源分析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分析——以睢宁县故黄河沿线五镇为例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建设不可避免地要占用耕地,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耕地保护,就必须开发一部分耕......

    关于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4〕13号)-2014-4-23

    关于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 2014-04-29来源:地籍管理司 国土资厅发〔2014〕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部机关......

    耕地保护论文

    论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和重要的生产要素,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保护耕地的重要性,其中保护耕地与粮......

    对煤炭销售实施供应链管理进行研究论文(最终定稿)

    一、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含义供应链把企业作为核心,通过控制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把供应商、分销商、制造商、零售商以及最终的用户连接成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网络链接的结......

    关于医药营销专科学生对“西方经济学”进行研究的论文

    一、PBL 教学方法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应用PBL 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基于问题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PBL 教学法强调将学生置身于有意义的问题中,通过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