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林业规划的几点认识论文[合集五篇]

时间:2019-11-29 10:46: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现代林业规划的几点认识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现代林业规划的几点认识论文》。

第一篇:对现代林业规划的几点认识论文

1充分借助现代化的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首先,要想把林业管理变粗放式的管理为现代化的管理,首先需要充分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在具体的林业管理规划工作过程中,也需要借鉴其他领域管理取得的一些成功的经验,把计算机、网络、GPS、GIS以及遥感等技术用到现代林业规划管理工作当中,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促使现代林业管理工作顺利地开展下去。现代技术的合理使用还能够有效促使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能够促使林业产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2进一步加强林业站基础设施建设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在经济发展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规范林业发展,首先需要加强林业站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要把基层林业机构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此外,也需要进一步强化林业队伍的建设力度,充分调动林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把林业资源管理、组织生产以及科技推广和林政执法等各项林业站的职能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来。另外,也需要建立并且逐渐完善森林的防火体系以及防虫系统。以此不断地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科学化、加快实现现代化林业管理的既定目标。

3重点支持林业种苗工程建设

在林业规划工作当中,要重点发展林业种苗的工程建设,从根本上保证树苗的质量;加强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实验室,还要加大森林防火意识,宣传森林防火理念,强化群众的防火意识,积极建设一些能适应于森林资源保护以及还能够抑制有害生物防治的一些最基础的设施,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等提供了保障。

4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林业

在建设森林资源时,要不断的优化林业的产业结构,发展生态林业,这也是推动林业规划工作、促进林业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基于此,在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问题上,可以把它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应该选择一些短期速成的、且经济效益可观的树木品种或者类型进行培育,使得林业资源在短期内收到应有的效益。第二,要实现低层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精深加工的有效转型;第三,可以推动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将森林资源的优势发挥出来,对其进行有效开发和使用,促进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此外,在林业的建设方面,既要关注其带来的经济回报,同时也要关注它的生态效益,要以全面发展为基本立足点,做到统筹兼顾,将林业环境自身价值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同时也要保证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总而言之,加强现代化林业规划的管理工作,把我国林业工作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避免一些不利因素发挥作用,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最基础的保证。开展林业规划工作还需要结合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作为指导,同时再借鉴国外一些优秀的策略,不断地完善我国的林业机制体制,使得林业规划的管理工作都能够科学、有效地进行下去,既能够实现林业建设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又能为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作者:乔红梅 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林业规划监测站

第二篇:林业论文

加强生态经济林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太谷县红枣经济林发展调查研究报告

【摘要】加强生态经济林建设,提高森林综合生产能力,调节生态环境的整体功能,充分发挥森林效应和互补作用,保护资源永续利用的动态平衡,才能真正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县域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太谷县以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县为目标,在生态经济林发展上,重点抓好干果苗木两大产业,特别是在发展红枣经济林方面,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与管理、扶持企业建设、积极宣传发动等措施,扎实推进全县生态经济建设。

【关键词】生态 经济林红枣 可持续发展

林业既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同时兼有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生态经济林是林业三大效益兼顾的最佳体现。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改善生态环境日渐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加强生态经济林建设,提高森林综合生产能力,调节生态环境的整体功能,充分发挥森林效应和互补作用,保护资源永续利用的动态平衡,才能真正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县域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太谷县以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县为目标,早动手,早安排,早谋划,在生态经济林发展上,重点抓好干果苗木两大产业,扎实推进全县生态经济建设。

1、生态经济林的基本内涵和意义

1.1生态经济林的基本内涵

生态经济林,不同于一般概念上的经济林,概括起来应该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有利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满足当环境建设的基本生态需求;二是所生产的果品(产品)要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三是实行可持续经营。绿色果品不仅要求无污染、安全,而且要求优质、高营养。发展生态经济林不仅要考虑第一代经济树种由结果到更新连年高产、稳产的问题,而且要考虑第一代以后多代的高产、稳产问题。只有可持续经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2生态经济林的基本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民。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当前发展生态经济林的大势所趋。坚持“治林”与“治穷”相结合、“富林”与“富民”相结合,抓好生态经济林建设,是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1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2、发展生态经济林的基本途径

2.1依靠林业科技支撑

建设生态经济林,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要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就要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1.1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

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1.2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

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2.2.3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增加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2.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建设生态经济林,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要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

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2.3注重林业综合评价

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林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实,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而林业的经济效益可以促进生态效益。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单纯的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客观的生态建设,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不仅能够带动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3、太谷县发展生态经济林情况

3.1太谷县概况

3.1.1太谷县区域环境概况

太谷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晋中盆地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8′-113°01′与北纬37°12′-37°32′之间,县域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约39公里,总面积约1049.91平方公里,为我省南北交通枢纽。全县域地貌形态分山地、丘陵、平原,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在1914-676米之间,平川与山地丘陵的比例是37:63。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8摄氏度,无霜期175天,降雨量462.9毫米,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9600万立方米。全县辖4区3镇6乡197个行政村,有人口29.3万,其中农业人口21万,三次产业构成为23.7:29.6:46.7。红枣和苗木花卉作为该县林业发展的两大优势产业,栽植历史悠久,品种多样,在经历了缓慢发展到快速推进的发展时期,已成为实现县域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3.1.2太谷县红枣产业发展现状

太谷县红枣栽培历史已有两千多年,老枣树主要是以零星栽植为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依托林业经济林工程项目的实施,使全县红枣经济林步入以基地建设为主的科学发展阶段,采用了枣树与小麦、黄豆、绿豆、花生等低杆农作物间作的枣粮间作模式;进入九十年代后期主要采用矮化密植栽培,实行低定杆、高密度的集约经营管理。多年来,通过认真调查、科学分析,在边山丘陵区和重点乡村划定了红枣经济林发展基地,具体制定实施方案,采用

基地建设,旧果园更新改造,老枣树更新复壮,酸枣接大枣,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等多种发展途径,大力发展红枣经济林。形成了以小白乡壶瓶枣园区、北汪乡郎枣园区、明星镇梨枣园区三大科技园区为主,红枣基地遍及全县的格局。为了确保全县红枣经济林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完成了15万亩的红枣无公害产地认定和壶瓶枣、郎枣、梨枣三个品种的无公害认证工作,成功申报了壶瓶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先后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枣乡”、“全国红枣经济林示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称号。目前,红枣经济林面积为15万亩,其中:连片栽植近8万亩、山区散生栽植 7万余亩。

3.2太谷县发展红枣经济林采取的主要措施

3.2.1利用政策扶持

根据国家加强发展农村经济的政策精神,结合市场调查分析研究,太谷县委、政府果断地提出“大打红枣战略”,振兴太谷红枣产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组织林业科技人员分点包片,把红枣发展面积作为衡量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标准,并在资金上实行县里补一点、集体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方式来缓解资金困难的局面,同时,借助“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四个一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的实施,进行项目支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加强枣树综合技术管理、防雨棚和智能烘干房建设,有效地解决红枣成熟期遇雨裂果难题,提高红枣品质和商品枣,提高枣农的收入,从而带动全县红枣产业整体上水平。

3.2.2加强技术培训服务

根据实际情况,林业部门组织科技人员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服务。并聘请省枣协会、林科院、果树所、山西农大等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为技术顾问,进行技术培训指导。特别是针对近年来发生的枣果病害制定方案,配制药剂,进行现场培训,真正为枣农朋友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加强了红枣产业的发展。同时为枣农提供管理技术,组织技术培训,组织指导红枣新品种的选育、引进以及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为枣农提供信息服务,积极组织销售红枣及加工产品。

3.2.3加强技术管理

全县红枣总面积基本稳定在15万亩,进入盛果期挂果面积6万亩,低效林面积达9万亩,针对近年来红枣生产中出现的效益低下、病裂严重和成熟期雨量大的情况,全面实施推广“双调技术”技术,避免了红枣成熟期遇雨裂果烂果的有效措施。目前,雨篷设施建设完成近0.3万亩,建造红枣智能烘干房累计完成105座。红枣示范园区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提高,亩产量达2000斤,亩收益5000元左右,部分高达1万余元,使红枣产业得到了健康持续的发展。

3.2.4扶持企业建设

随着红枣产量的不断增大和收益的提高涌现出一大批红枣加工企业,如兴谷枣业有限公司、晋谷香、九鑫源、开心园食业有限公司等为龙头的红枣加工企业有十多个。以太谷晋隆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太谷县万士达红枣合作社为代表的近50家红枣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红枣产业链的延伸和红枣附加值的提高,带动了红枣经济林健康稳步向前发展,为安置就业人员开辟了重要途径,为红枣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2.5积极宣传发动

一方面,向枣农宣传,使他们积极发展红枣产业,同时向外界人士宣传,使他们认识太谷红枣,购买消费太谷红枣。利用多种途径各种宣传工具积极推介红枣产业和红枣产品,加大红枣知名度。

3.3太谷县发展红枣经济林存在的问题

当前,太谷县发展红枣经济林主要存在五方面的问题:一是发展与管理不平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重栽轻管或只栽不管,管理不力现象突出;二是管理技术滞后,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低;枣果病害严重困扰着红枣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对红枣市场和发展潜力认识不足,流通领域不畅;四是加工能力依然非常薄弱,企业深加工技术滞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企业之间产品标识不协调。五是科研人员缺乏,科技力量和资金投入不足。

3.4针对性建议

3.4.1加强行政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技术水平

针对干果业发展中出现的个别现象,如红枣的病裂果等,增强政府管理职能,稳定果农心态。管理中增加科技含量,引进技术引进人才,推广红枣经济林综合管理技术。

3.4.2红枣发展由规模发展转向完善提高

根据红枣产业发展状况,将工作重点放在确保产量的同时,提高产值。以扶持园区建设为重点,带动全县枣业发展。同时使枣农在自然和市场中增强风险意识,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4.3加强流通领域建设

成立合作社、枣协会,促进红枣业整体发展。首先完善市场流通机制,使果农和企业之间互利互惠,协调发展,提高太谷红枣业市场竞争力。

3.4.4发展深加工企业,生产高科技产品

建立扶持名牌企业,生产品牌产品,提升产品级次,增加商品率,进一步提高红枣附加值。

3.4.5建设生态、观光园林红枣业

在红枣产业发展中,重点开发集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多元复合性模式,传

承和发扬光大太谷红枣文化。

红枣经济林作为太谷县发展生态经济的两大抓手之一,已经成为该县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各类产品的内在和外在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崇尚品牌。尤其是对于保健养身的绝佳产品红枣,更是青睐有加。太谷县紧紧抓住种种机遇,利用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果树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不断在政策上倾斜、在技术上创新、在科技上突破、在链条上延伸,“双调双盖”技术正在全面推广,红枣深加工正在大力引深,产业化、科技化、规模化、品牌化必将带动产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大幅提升,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红枣之乡”。

第三篇:对现代散文教学认识范文

对现代散文教学认识、收获与体会

邹贤惠

散文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重最大,是文学作品四大样式中在教材里出现最多的一种。随着近些年散文的大流行,那些贴近生活,歌颂人间大爱的作品的大量涌现,散文作品已悄然出现在中考试卷中,并有渐多之势。我认为散文教学应该放在阅读、感悟、品味和提高上。品位和提高是基于阅读感悟基础之上的,且比其更高一层。品味散文,要真切地体会作者所创设的情景(感情气氛)。能体会作者所创设的情景,能领悟到作者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感情,进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品味散文,要领会散文独特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进一步理解散文内在的韵味。品味散文,还要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深入地理解,反复地体会,才能对散文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这样,由读到感,再到品味提高,逐层推进,既便于老师的教,也利于学生的学。在点滴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素养,发展了学习散文的能力,提高了散文的学习水平。

如何提高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在多种文体中,我真的对“散文”情有独钟,一直把它当成自己心灵最好的读者,一边读一边感受,一边教学一边聆听。一直以来,在我的心中是一个又美好又多情的小女孩,对着我诉说,对着我微笑,对着我讲她的心灵深处的故事……进行散文教学的时候心中带着这份美好,带着这份想象和我的学生开始清新平和的散文之旅。

记得在教读鲁迅的作品《风筝》的时,我初读课文的时候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到了童年的自己在泥水中挽起裤管摔泥的认真和快乐,以及回家后被大人责怪的忐忑和狼狈,我突然间有所顿悟,我带着一丝怅然,一丝心酸,把我的童年讲给学生们,让他们和我一起收获童年的感受,收获《风筝》中的哥哥对弟弟歉疚,弟弟对哥哥的全然忘记。课堂上的同学们严肃而认真,活泼中有些许心酸,理智中掺杂着对哥哥的劝解和对小弟的祝福。于是,整个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文章的主题很容易被学生总结出来,多数学生还能多角度的发现和探究。于是我清晰的意识到精读文本收获感悟对散文教学是多么的重要,这节课的收获提醒我以后的教学中认真阅读,细心的收获感悟,给自己和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还有一次,总也忘不了教读《背影》时和学生共同的一次心灵体验。朱自清的纪实散文《背影》让我和我的学生们感受颇丰。初读课文后,孩子们的反应和态度及其平常,文中浓浓的父爱对于生长在农村一个个吃住在外的孩子没有丝毫打动之意,文中质朴平实的语言真的就不值得品味和揣摩么?我于是针对班级住宿生多的情况想了个简单的方法,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换位体验。我开始深情的说:“同学们,想一下生活中有没有父母为你送行的场面?放假时没到家的你路上虽然是自己,可是父母的牵挂无时无刻不在陪伴着你,什么时候进家门,这份牵挂什么时候下线。上学的时候家的门旁,门旁的路口,那个你熟悉的身影难道仅仅是在看路边的风景么?父母的心是颗长着翅膀的心!虽不能时时处处陪伴,但是心早已飞远为你探寻行程是平坦还是荆棘。同学们就,假设你是文中的作者。”接着我又提出个简单易行的口号:“把自己放在文中的那辆车上!”同学们于是尽量进入状态,在记忆中搜索和筛选,这时有个远道的住宿女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想到有一次我对爷爷的态度不好可以说说么?其他同学有的不解,不是父亲么?为什么说爷爷。我耐心的说:“当然可以”。这个学生于是动情的说:“我的爷爷从小没读过书不认识字,他特别希望孩子们能学习好有出息,有一次放假回家我在家做数学卷子,做完后桌子没收拾干净,上学后爷爷发现了我落在桌子上的演算纸,他怕这个是我有用的东西,就特意走了十几里的路送到我的学校,找到我后我看到这几张没用的纸说:那是人家没用的了!当时的不但没有感谢爷爷反而在心里责怪爷爷的无知,现在想想当时爷爷大冷天的冻红的脸和胡子上的白霜,想想爷爷一边搓手一边说:“没事,当溜达了。”我好后悔,这次放假回家我想告诉爷爷我心里的感谢和温暖。学生说完了,我也很受感动,这不就是《背影》带给孩子的朴素而温暖的爱么?它不仅让孩子感受了爱,更加让孩子学会了如何去用心感受,如何去用心回报。其他的孩子也纷纷发言,有的说爸爸晚上经常给负责掏鞋垫的,有的说家里的好吃的他不在家不吃的,还有的说虽然爸妈唠叨,但是那里包含这父母无尽的爱的……课堂上的孩子感觉突然长大了好多,我深深的感觉到,是文章的感染力让孩子们有所感悟,是文章中长者对子女的关爱让孩子有所体会,更是源于自己在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时说的那句话:把自己放车上!是这句话点化了学生原本麻木的神经,让生活在爱中却感受不到爱的孩子们顿悟。一节课结束,教学的顺利进行,让我收获了孩子们的真情实感,收获了《背影》这篇散文带给我的无限情感魅力,收获了散文教学中的无限惊喜,虽然细微甚至浅薄,但是我从此将借用一条规律上好以后我的每一节和散文教学有关的课,那就是在散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并换位体验,注重和学生的情感交流,达到师生一体的效果和境界。

很多时候作为一名教师真的觉得自己是一名演员,在自己那三尺讲台上演绎和学生的故事,诠释教科书里的情感,谱写教学生涯无数个日日夜夜春秋寒暑酸甜苦辣,而对于散文的热爱让我首先打开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突破口,用自己真实的情感,珍贵的灵感,参透了散文教学中的奥秘,这其中一定离不开精读文本,用心感悟,让学生抓住令人感动的瞬间,换位体验走进作者,这样的散文教学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会是一次愉快的心灵之旅,更会让热爱语文的老师和孩子们获益匪浅!热爱散文,你会在散文的教学中舔尝收获的快乐;如何提高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说重,是因其语言精练、词藻华丽、行文隽永、手法巧妙,对激发学生爱好语文、学好语文大有裨益。说难,是因其虽“神不散”,但毕竟“形散”,不像记叙文那样完整,说明文那样明白。要教好它,就一定要改革教学方法,要针对散文的特点,再现散文的意境,将动人的画卷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把感情的清泉引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深情的“赏析”中,把握文脉,习得语言,领悟其蕴含的思想感情,掌握出神入化的表现技巧,从而提高散文教学的质量。根据散文作品的规律,我们授予学生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则是进入情境的必经途径。

一、入情入境,注重教法。

1、注重课前导语的设计。散文有的偏重于叙事,有的偏重于绘景,有的则偏重于抒情,根据不同的散文篇目设计不同的导入语。可以重图景描绘,巧妙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渴望。比如,进行朱自清的名篇《春》的教学时,我们就这样导入:“古诗云„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笔下的春是那样的生机盎然,令人心驰神往,而朱自清先生向我们展示的更是一幅幅如诗如画如歌般的春景图,让我们一起同他去感受春天的迷人景象吧。”教师缓缓地叙述,轻柔的语调,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他们自然而然地以一副愉悦的心态进文本阅读。

2、解题思路的引导。文章标题很容易为学生所忽略,但实际上它包含的信息量挺大,有的取自于物,有的拟之以情;有的标之以情思。细读文章的标题,较容易提纲挈领般地直奔文章的中心。比如《背影》一文,标题中标明了文章的内容,如能迅速浏览一下文章便可发现,作者是写父亲的背影来抒怀的。这样看来,题目和内容的结合是如此的紧密,怎能弃之于不顾呢。

3、线索的把握

散文以“形散而神不散”来构筑全文,于是抓住线索成了理解文章的有益做法。记叙性散文重在情节的组织和铺展,可以从情节方面寻找线索。至于游记之类文章的线索则有可能是:空间的推移,时间的转变,移步换景等。而抒情性散文或寓情于景,或托物言志,可以从画面展开的层次或物的方面去寻找。比如《紫藤萝瀑布》这一课:“文以情感的流动为线索来展开的。文中紧紧围绕紫藤萝这个物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作者把静态的景物完全写活了。行文中,作者描写这一树紫藤萝„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这些文字,一反常态,入笔出新,给读者一种流动的动态享受,透露出作者欢快、欣喜的情感。”

4、学会理解文眼

文眼有时出现在篇首,有时出现在篇末,有时出现在篇中,它使文章的内容前后互有照应,体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和深刻的文章内涵,无论在哪,理解文眼对理解文章的主旨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此一来,抓住文眼就能举纲张目,有效地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许多文眼既是行文的线索,又是文章的主旨。比如《背影》中父亲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在文中不断的出现。“背影描写两次虚写,两次实写,笔墨互殊,虚实相济。起笔„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以虚写挑明文眼,为全文抒情定下基调,引出了全篇对父亲的回忆与思念,中间两次实写背影,详略有度,尺寸各异,作者用了几乎三分之一的篇幅工笔细描父亲穿铁道买桔子而出现的背影,饱含作者铭感五衷的深情,把作品推向抒情的高潮,嗣后写离开车站的父亲只用了一笔:„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地人里,再也找不着了‟,作者对父亲离去的失落、依恋和愁绪交汇的感情潮水也随之夺眶而出。文章结尾处写泪光中的背影,纯系多年后同强烈思念而产生的幻影,实属以形写神的传神之笔!紧跟着光景惨淡、陷入绝境的父亲的来信而浮现的背影,融进了父亲晚年凄苦的悲剧形象,与起笔处的背影首尾关合,构思愈加缜密,而由于衬上了灰暗社会的背景色调,收到了言有尽而余音缭绕的艺术效果,留给读者无穷回味和联想的余地。”理解了“背影”也就理解了一个父亲对儿子那份至真至诚的爱。

意境教学是散文教学中的难点,要突破难关,还要注重解读过程中的细节处理。

二、创设意境,感悟精彩。

1、重视朗读 散文是情的文学,有着诗一般的情韵和行云流水般的美,如果只做无声的语言来接受的话,那真是一大缺撼。拿起朗读这个最基本的教学武器,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读自悟,感受美带给自己的冲击和对心灵涤荡般的快乐。散文本是一种适宜朗读的文章,文章的情感抒发不同,指导的方法也就不同。比如朱自清的《春》,恬美而有生气,感情极其细腻、丰富。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以轻松,欢快,轻柔的语调进行朗读,以此营造出一种和谐,惬意的氛围。通过朗读消除了文本和读者两者之间的对立,从而使彼此界限消融,也许这就是我们教学需要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假如我们的学生朗读时能全身心的投入,通过自己的理解,用音调的高低,节奏的急缓,语调的高昂或沉痛,以及情感的酝酿来读出自己的感受和所悟,教学效果怎么会不好呢?

2、咬文嚼字,欣赏语言。

浅浅地流于对课文走马观花般的理解是很难消融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必须直接地深入到文中,学会咬文嚼字,读出自己的味,感受语言的生动和情韵,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描绘的意境。对于表现力丰富的字、词深入品析。比如《春》这一课,其中的一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踢几脚球……”这段描写春天的小草,一个“钻”字就把尖尖的草破土而出的情状写活了,春草那绿绿的情态,多种多样的姿态仿佛触手可及。其次对于文中修辞语句,学会展开想象进行美化。又比如《紫藤萝瀑布》中,这样写道:“第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文中提到发“帆”,人们自然会想到“海洋”,因而就更感受到了这一树紫藤萝以外更为广阔的世界。像这样的例子在这篇散文中俯拾皆是,比喻、拟人,象征、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应用,共同营造出一个优美的意境,理解了这些情景交融的语句,我们也就会跟着走进了这一片美丽的世界,认识一种新的生命,懂得了作者对未来的满怀憧憬。

3、抓住细节,品出其味。

生动的细节是散文富有感受染力的一个重要特点,一个细节的刻画,往往凝聚着丰富的情感,把握细节的内涵,往往能很快地走进那一片情感世界。还是以《背影》来谈吧。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在文中,我们却一再发现,作者一次又一次的泪流满面,那一种强烈的情感,一次次撞击着读者的心,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父亲深沉的挚爱和他那颗水晶般透明的赤子心。”“四次流泪着墨不多,情意深长,儿子的一种无可排解、无从宽恕的自责、愧悔之负疚感受,一种不能去怀、无可慰藉的惆怅、失落与感激思念之情,更衬托了父爱的恳挚无私一弥足珍贵和无可报偿!抓住了这一细节,品评这一细节,谁能不为这一片深情所打动呢? 教师的教育生命在课堂,学生生命的充实与升华也在课堂。我们要尊重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知识的“冰冷”,转化成“火热”。课堂上,学生们需要关注和关爱,需要提醒和提携,需要指导和引导。课堂教学中,恰当的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有效教学增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我们要相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我们行动起来,让有效的语文课堂,迸发出灵动的光彩!以初中教材中任何一篇散文为例,谈谈如何对现代散文进行解读与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试述教学策略的具体选择。

第四篇:对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认识

我对现代交通运输的认识

————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传播0901 李洪豪 09322002

从时间概念上看,交通运输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两个大的历史阶段:自然交通阶段或古典交通阶段和现代交通阶段。19世纪以后,开始出现了人造交通工具和经过专门设计、符合一定标准规范的交通基础设施,这标志着人类进入了现代交通阶段。随着人类对世界认识的深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材料、动力和能源以及信息控制技术的进步,将会演变到智能或者叫后现代交通发展阶段,当然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现代交通与古典交通之间的最大差异在于它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包括速度、方便的程度、舒适的程度。从这种意义上讲,交通已经与社会融为一体。

现代交通运输是指在现代经济发展条件下,按照综合运输理论和现代经济发展对运输的基本要求,从追求系统效率的角度与合理的社会综合交通运输成本的层面,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而构建的,具有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特征的交通运输系统。按照现代交通运输的内涵,推进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既是交通运输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技术进步对交通运输的要求,符合现代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产业更新的基本规律。

根据科学发展观和现代交通运输的科学内涵和要求,并结合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我国现代交通运输要沿着以下方向发展。

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提升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和效益。在我国交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形势和资源制约的情况下,在交通运输发展中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政策和实际中去,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是最有效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以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线,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不断提高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加强基础设施养护管理,提高交通运输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提升设施的使用效率,保障交通运行安全。要减少对资源的占用和消耗,落实国家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积极研究和开发资源综合利用、材料再生等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进一步完善运输装备的市场准人和退出机制,从源头上限制高耗能运输装备进入运输市场,逐步淘汰高耗能的设施和装备,促进运输技术装备结构升级。要进一步完善公路、水路运输和港口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鼓励推广使用替代能源。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建设工程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做好环境影响

评价工作。建立交通环境保护监测评估体系,加强环保监测和监督,切实将环境保护落实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实现交通发展与自然生态和谐统一。

二、建立统一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明确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主体。在交通资源利用率较高的发达国家中,以“大交通”体制为模式的综合运输管理体制被广泛地采用。它们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大交通”体制的探索提供了依据。目前,我国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热潮中,正在进行“大交通”部的组建,建立完整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由专家提议经过以下几个阶段逐步完成,首先应将交通部和中国民航总局等相关部门合并,组建新的“大交通”,设想中的“大交通”负责所有交通的公共管理职能,即包括公路交通、水路交通和空中交通的管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行铁路行业政企分开的改革,逐步完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立“大交通”并不是简单的部门合并,而是为了提高交通行业的行政效率及行业的整体效率与服务水平,同时促进交通部门的政府职能转型。

此外,要改变目前这种部门分割的管理体制,必须建立统一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统一制定法律法规、交通规划、行业政策和技术标准等,切实推动交通运输体系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交通运输科技进步,推进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切实加大交通科技投入,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题作用,促进产学结合,积极扩展科技咨询、技术交易、成果推广、信息服务、知识产权等交通科技服务,加强与国际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改变传统的高投人、高消耗、低效益、低产出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把交通发展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紧密结合交通生产建设实际,努力突破一批行业关键技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智能交通运输的开发,提高运输效率,加快发展高速、重载技术、集装箱多式联运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资源损耗,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开展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工程,增强交通运输系统的科技含量。

总之,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的现代交通运输业应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部署,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推进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尽快建立统一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完善支持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数据和指标体系,推进公路水路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转变交通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交通运输方式,增强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现代交通运输业的科学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洪转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体系构建的思考[期刊论文]

2.李兴华 现代交通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期刊论文]

3.汪鸣论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理论创新[期刊论文]

第五篇:井冈山市林业规划

井冈山市“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 2011-10-18 阅读次数: 1976 作者: 佚名

(讨论稿)

“十二五”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林业,为森林可持续经营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林业改革,促进林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对我市林业建设,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林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为科学编制好我市“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切实为“十二五”林业发展服务,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深化林业改革,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加强林业产业化建设,促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把井冈山建设成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林业经济发展、林农生活富裕的生态林业县市。

二、基本思路

以林业项目为载体,结合井冈山森林资源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通过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分步实施,逐步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森林资源培育体系、经营管理体系、监测评价体系和资源保护体系。

三、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在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森林结构、大力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通过人工造林、中幼龄抚育等措施,到2015年新增有林地6万亩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5个百分点,达到81.2%;林木绿化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8个百分点,达到85%;全市活立木蓄积增加100万立方米,达到904万立方米;全市林业总产值(含一、二、三产业)达到35亿元。

四、分项规划

㈠、资源培育规划

1、井冈山市国家重点公益林中幼林抚育项目:对全市郁闭度大于0.85的国家重点公益林进行抚育间伐,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从2011—2015年,投资1000万元完成国家重点公益林中幼林抚育15万亩。

2、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项目:充分利用我市荒山荒地造林,这样既可扩大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覆盖率,又可减少水土流失,绿化美化环境,增强森林生态功能。从2011—2015年,投资200万元,完成荒山荒地造林10000亩。

3、长防林建设工程: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从2011—2015年,每年完成3700亩荒山荒地造林,3700亩疏林地封山育林,总投资500万元。

4、珍稀树种培育:从2011—2015年,我市主要通过补植红豆杉、木兰科等珍稀树种来改善森林结构,增加树种多样性,提高森林质量,满足社会对珍贵用材等多种需求,保护和发展珍稀树种资源。总规模5000亩,投资1000万元。

5、亚洲投资银行井冈山速生丰产林建设项目: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市木材和木制品供应不足的问题,同时减轻现有森林资源和天然林保护的压力,从2011—2015年,投资3000万元,新建3万亩以杉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改造全市3.5万亩低产(效)毛竹林。

6、杉木大径材培育工程:杉木在我国南方栽培区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但随着市场的变化,目前杉木中小径材已严重供大于求,价格下降,而市场需求的大径材则极为缺乏。为提高我市林业效益,从2011—2015年,投资3000万元,培育10万亩杉木大径材用材林。

㈡、国土绿化规划

1、山上绿化工程:采取人工造林、低产林改造、阔叶树补植补造、封山育林等综合措施,加强受灾森林恢复,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到2012年,受灾森林基本得到恢复,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比重达到35%以上。同时突出抓好珍贵阔叶树种造林工程。结合林业灾后重造,综合运用封、改、补、造等各种营造林手段,积极推进以楠木等珍贵树种为主的阔叶树资源培育。按照交通便利优先安排原则,以国有林场和重点加工企业为主,鼓励广大林农和其他经营主体营造珍贵树种。

2、绿色通道工程: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公路两侧为主体,抓好通道绿化1800亩。要在巩固原有绿化的基础上,增加常绿树、花果树和灌木,提高绿化的品位和档次,使绿色通道实现绿化、美化和香化。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包括三大子工程。一是高速公路绿化工程(含连接线),建设任务300亩,到2012年达到全面绿化。二是国省道干线绿化工程,建设任务700.0亩,到2012年,国省道干线绿化率达到100%。三是县乡公路绿化工程,建设任务为800亩,到2012年,县乡公路绿化率达到80%。

3、城镇(乡、场)绿化美化工程:到2015年,市政府驻地绿化覆盖率达到45%,绿地率达到5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乡镇场驻地绿化,到2015年,全县乡镇所在地绿化覆盖率达到25%,绿地率达到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5平方米。

4、工业园区绿化工程:大力开展工业园区绿化美化,到2012年,工业园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园区内裸露地基本得到绿化;到2015年,全面建成生态工业园区。

5、村庄绿化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全方位的绿化美化。入村道路两侧栽植行道树,村民房前屋后见缝插绿,栽植速生用材林或经济果木林;村庄外围建设10米左右的环村风水林带。到2012年,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交通干线沿线可视范围内村庄全面绿化;到2015年,全县村庄绿化覆盖率35%以上,达到人均树木占有量20株以上。

6、路沟渠(林网)绿化工程:结合土地整理、造地增粮富民工程等项目,抓好农田林网建设。结合地形地貌,在田边、路边、渠边、沟边栽植适宜树种,建设农田林网、林带,到2015年,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农田林网体系。

7、河流大型渠堤坝绿化工程:大力开展河流渠堤绿化,到2012年,江河堤防、灌区渠道绿化率达到75%;到2015年,江河堤防、灌区渠道绿化率达到90%以上。

8、荒滩荒地绿化工程:大力开展荒滩荒地绿化美化,到2012年,荒滩荒地绿化率达到75%;到2015年,荒滩荒地绿化率达到90%以上。

㈢、林业科技规划

1、科研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新品种引进试验基地,重点在竹类方面进行引种试验。

2、科技培训方面:逐步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对林农采取多形式多层次的林业科技培训,预计每年不少于200人次,期末不少于1000人次。

3、技术推广方面:进一步完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建设,2011—2015年期间,配合上级业务部门建立1—2个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

㈣、国有林场、站、所发展规划

1、“十二五”期间分步有序全面完成我市国有林场体制改革。

2、推进新一轮林业工作站标准化建设,力争“十二五”末我市林业工作站在新一轮标准化建设中60%以上通过验收。

㈤、森林防火规划

1、宣传教育系统建设:增设大型钢质宣传牌10块,陶瓷宣传牌100块。

2、扑救指挥系统建设:新购运兵车20辆,二号扑火工具2000把,砍刀1000把,扑火装备1000套。

3、扑火队伍建设:建设20个半专业队营房100平方米,物资(车库)200平方米。

4、林火监控、阻隔系统建设:增设40个监控点,购置对讲机400部,新建了望台20座。新建防火林带200公里。

㈥、森林健康、森防检疫及病虫害防治规划

1、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市县乡村三级监测网络,根据林木资源变化,逐年及时调整和增设测报站点,到2015年确保监测覆盖率达到95%以上,以测报站和监测点为基础,每年开展村级森防员培训,建立病虫害测报信息管理网络系统,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市主要林木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并结合全市各地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进行全市主要林木病虫害的长期趋势预报,为林业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建立健全林木病虫预测预报档案和数据库,并逐步推广采用高新技术开展监测和预报工作,到“十二五”末,使全市林木病虫预测预报网络体系形成规模、仪器设备现代化、技术先进、测报和监测能力能够适应工作需要。

2、森防检疫标准站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是森防管理体系的主体,是加强森防工作的基本保障。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精神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市县森防站的行政管理和执法水平,按照国家林业局提出的标准站建设原则和标准,强化建设,使标准站上档次,上水平,主要任务为逐年完善和配备检疫检验室、防治试验室、档案室和必要的信息传输、交通、通讯设备、测报、检疫、防治器械等,五年内完成标准化森防检疫站的建设。

㈦、森林资源保护与综合开发利用规划

1、加强井冈山天然阔叶林保护红色旅游区工程建设:一是围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绿色森林旅游功能,以新城区、大龙镇、龙市镇、茅坪乡、厦坪镇、拿山乡、黄坳乡等7个乡镇为重点,井冈山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为依托,继续实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护工程。在“十二五”内,在以上区域内全面禁止采伐阔叶树;二是加大资金保护投入,组织人员编制好《井冈山天然阔叶林保护红色旅游区工程建设》方案,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利用5年工程建设时间,逐步形成自然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景观和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的和谐统一,进一步提升井冈山旅游品味。三是通过保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扩大公益林面积、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的综合效能来达到保护的目的。

2、合理推进井冈林业特色产业发展:一是充分开发利用全市现有2950万根毛竹林资源,2012年前引进毛竹旅游工艺品精深加工项目2个,项目投资3000万元,年创产值7000万元。二是充分利用境内分布有数百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通过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力度、扩大动植物生长和栖息范围、改善动植物生存环境;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加强资源的保护力度,减少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有效地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鼓励个体经营户从事陆生野生动物繁育与利用,通过森林旅游观光,带动森林资源产业化发展。

㈧、林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1、基层工作站站房改造工程:新建基层工作站站房5个,改造破旧站房5个。

2、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工程:实施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工程,新建住房12000平方米,改善200户林场职工居住条件。

3、国有林区公路改造工程:新建林区公路450公里,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

4、国有林区自来水改造工程:新建国有林区自来水管道20公里,改建管道10公里。㈨、林业队伍建设及人力资源规划

1、实施人才培训工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围绕理论教育、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创新学习教育方式,积极开展干部职工在职在岗继续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素质与业务能力。推荐干部职工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培训、学习,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推进自主创新的能力、管理社会能力和依法办事能力。“十二五”末使在职干部职工参加培训学习1次以上。

2、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工作,壮大人才总量与规模。在现有编制允许情况下,有计划有步骤的公开招收营林、规划设计、森防、林业科技推广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林业技术队伍,尤其是林业站所的技术力量,“十二五”末使每个林业站所的技术人员达到3名以上。

㈩、林权制度改革及要素市场建设规划。

推进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完善产权交易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立林业产权流转电子信息平台。

五、主要措施

㈠、进一步改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水平

“十二五”期间,是建设现代林业,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林业改革,促进林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必须充分认识这一时期的重要意义。要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林业发展目标作为林业建设重要内容列入年终考核。

㈡、不断改善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

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营造林项目,加快森林后续资源培育力度。提倡在迹地和林中空地上营造阔叶树,改善林分树种结构;造林时杜绝全面清山炼山,保留林地上各种阔叶树种;继续推行针叶林补阔;严禁掠夺式采伐和“拔大毛”式的抚育间伐。二是继续实施“一大四小”绿化工程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任务,推进生态林业建设步伐。

㈢、积极开展科技示范,提高林业科技含量

盛世兴林,科技为本,开拓创新,试点先行。坚持以林业科技创新和产业技术的提升支撑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构建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一是建立林业科研服务体系,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和应用转化,提高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应用率和贡献率。二是建立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加强林业科技人员培训和农员技术人员培训,鼓励支持林业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咨询、技术参股、领办企业等多种形式,直接参与林业产业化建设,加快林业科技推广和普及。三是建立各种激励机制,稳定林业科技队伍。四是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汲取成功经验。一方面,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寻求科技支撑;另一方面,加强与在林业可持续经营方面有一定基础的单位的交流,汲取成功经验。

㈣、严格以法治林,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加大《森林法》及各项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加快推进以法治林进程。建立健全执法体系,逐步建立以森林公安为主体乡镇林业站工作人员骨干、乡村护林员为网络的管护体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整合执法力量,提高执法水平,提升执法权威。要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对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管理,强化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深入开展林业“严打”专项斗争,切实加大对涉林案件查处力度,坚决杜绝乱砍乱伐,乱捕猎等各类违法行为,保护林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加强林业法制教育,为实现林业“十二五”规划目标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㈤、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坚持“十二五”林业发展目标不动摇,把加快生态林业建设,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切实加强领导,形成有力的组织保障。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将全市林业规划发展目标分解到各乡镇场,并落到实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实现林业“十二五”规划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点依据,定期督办检查,严格考评兑现,及时解决林业产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强化宣传引导,广泛发动群众积极投身到生态林业建设的主战场。

㈥、全面改善投资环境,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加大对公益林业建设和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林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等经费纳入当地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并优先安排,改善森林经营的投资环境。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专项用于地方公益林的建设和管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资金规模。搞好林业政策性贷款和争取利用外资工作,推动以速生丰产林基地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执行好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林业税费改革政策,减轻森林经营者负担。改革育林基金征收、管理和使用办法,最大限度地调动森林经营相关利益者的积极性。

㈦、创新林业机制,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全面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在项目准入、资金扶持、税费和资源利用政策等方面,给予各种所有制森林经营主体平等待遇,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资金、机制等方面的优势,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促使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在市场资源配置中流向森林经营。商品林建设对非公有制经济要完全开放,国有和集体所有的商品林,可以采取承包、拍卖、租赁等方式搞活经营,引入多种经济成份平等竞争,进入商品林的经营领域。公益林建设和管护,也可引入民营机制,实行公有民营,民办公助,提高经营效率。鼓励各种经济成分参与森林多种经营、林产加工以及林区非木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林业投资要向非公有制林业倾斜,积极扶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促进森林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㈧、深化林业改革,推进林业配套改革进程

一是明晰林业产权,促进森林资源向森林资本转变。要保持林权长期稳定,依法保障林地、林木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颁发林权证。坚持“谁造林、谁所有”的原则,切实维护林业生产经营者的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经营自主权和财产处置权。二是进一步巩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的同时,加快林业产权交易中心等林业要素市场建设,探索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建立林业资产流转平台,实现林业资产有序流转,盘活林业资产,为全面实现林业“十二五”规划目标创造有利条件。

下载对现代林业规划的几点认识论文[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现代林业规划的几点认识论文[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林业产业规划

    黄花乡林业产业发展规划(2010年11月15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甘肃省《林业产业发展纲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和......

    对党的认识论文

    我对党的认识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党校学习,个人对于党性的知识了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于什么是党,什么是党员,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都有较为深入的学习。从总体上,党课对于入党......

    对汽车认识的论文

    汽车技术发展与其他行业技术发展的关系,以及与国民经 济的关系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快和全球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世界汽车工业的科技创新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科技创......

    论文:对土木工程的认识

    对土木工工程的认识 工专111班孙明辉2011501141[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土木工程的定义、培养目标、基本属性。 [关键词]:土木工程 一、土木工程的概论 1.1土木工程的概念 土木......

    对党的认识论文

    我对党的认识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党校学习,个人对于党性的知识了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于什么是党,什么是党员,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都有较为深入的学习。从总体上,党课对于入......

    对机械工程的认识论文

    自动化技术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技术之一,是我国尖断科技的结晶。以下是“对机械工程的认识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性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目前,我国的自动化......

    对土木工程的认识论文

    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是对拟建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实行科学的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对土木工程的认识论文 ,欢迎借鉴!对土木工程的认识论文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

    结合工商管理专业浅谈对林业的认识

    结 合 工 商 管 理 专 业 浅 谈 对 林 业 的 认 识 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姓名: 学号: 摘要:工商管理专业的范围比较广,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下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