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祝福》看鲁镇的女人们
自从历史踏入了男权社会,女性常常是温柔、善良、贤慧、胆小、软弱的代名词,鲁镇的女人们就大多具备这样的特点。
在平常的日子里,鲁镇的女人大多不停地忙碌着;而在准备福礼之时,她们杀鸡、宰鹅、买猪肉……更是忙作一团。她们非常容易满足,只要能感谢神灵与祖宗的庇佑,只要能祈得来年的平安与幸福,她们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虽然她们只有忙碌的份儿,而没有参拜的资格!
历来的三从四德是女人们必须遵从的,这在她们身上全都化作了温柔贤慧等诸多的“美德”。《祝福》中的四婶大约就是这样一个代表。她非常善解人意,丈夫鲁四老爷的每一次皱眉,都会成为她“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他的告诫──祭祀时不可让祥林嫂沾手──也便成了她的行事准则。对外人,四婶还颇有些同情心,比如面对第二次守寡再度来求职的祥林嫂,虽然“起初还踌蹰”,可“待到听完她自己的话”,“眼圈”竟“有些红了”,并最终收下了她。当然,四婶的同情心并非没有限度,它是以祥林嫂的勤快能干作为前提条件的,一旦前提条件不成立,祥林嫂自然还是要被扫地出门的。
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镇的其他女人们。当丧子的祥林嫂声泪俱下地讲述着撕心裂肺的“阿毛的故事”时,男人“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而“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另有一些老女人,因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地去了,一面还纷纷地评论着。”这些“慈悲”的女人们充分利用她们的片刻闲暇,“特意”寻来,不断地撕揭着祥林嫂痛苦的疮疤,在“猎奇”之后,不断地享受着发自内心的“满足”。这群女人有一种奇特的功能,她们极会营造快乐,她们甚至能将祥林嫂的悲哀“咀嚼赏鉴”成为她们空虚生活中的无穷的乐趣!
如果硬要给这个无聊冷漠的人群找一个典型的话,那么柳妈应该“当仁不让”。她,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与人为善。但是她对待祥林嫂,却丝毫不像对待其他生命那样富有同情心。对祥林嫂的再嫁,柳妈很不以为然,认为祥林嫂不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在她眼里,生命和贞节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相提并论。她还把祥林嫂的谈话传扬开去,供他人谈笑赏玩。最后,还是这个柳妈,以她的“阴司”故事,把祥林嫂推向了恐怖的深渊,在谈笑之间,这个“善女人”掐灭了祥林嫂最后一线生存的希望,斩断了她最后一丝生机。
在这个群体当中还有一个可以满天飞的特殊人物──卫婆子。这是一个乖巧伶俐、能言善辩的老女人,无论什么样的场合与情况,她都能从容应对。靠了这种“本领”,她在豪门与穷人之间八面玲珑地穿梭着,一切可以赚钱的机会从来不会在她手里走脱。小说中的卫老婆子分明就是一个见风使舵、惟利是图的人精。对祥林嫂,她时而利用,时而出卖,吃人不吐骨头,丝毫不顾及乡里乡情。
祥林嫂本不是鲁镇人,但鲁镇却与她的命运密切相联。鲁镇,并非她厄运的开始之处,那是她躲避厄运的理想之地!不料却成了她悲剧人生终结的地方。她曾经希望鲁镇能有她一处容身之地,可是纵然她捐了门槛,等待她的依然是无家可归;她曾经试图改变命运,却始终徘徊在生命的悬崖峭壁,到最后,衰老、胆怯的她麻木地等待着周遭的众人一同将自己推入深渊。她希望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想看见自己的儿子;她害怕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害怕在阴司被锯成两半。这种疑惑是她对自己命运的疑惑,但也正是这种疑惑,这种无法解脱的矛盾,使她受到了极大的精神折磨,最后,悲惨地死去。
祥林嫂是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个被践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视的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可以说,这是一个旧时代的理想化妇女形象,但是最终却被彻底毁灭。若论这一悲剧的制造者,鲁四老爷之流的封建卫道士自然是脱不了干系的。那么,鲁镇的那群女人们扮演的又是怎样的角色呢?四婶的呵斥,柳妈的说鬼,卫老婆子的出卖,老女人们的猎奇与满足,构成了祥林嫂精神生活的支架,也填满了她精神世界的所有空间。她们,并没有合谋要害死祥林嫂,她们是不约而同地合力从人间赶走了祥林嫂。祥林嫂死了,死得无声无息,并且很快就被祝福声淹没。鲁镇人不会去思考责任在谁,因为她天生就是一个“谬种”。鲁镇的女人们不会记起自己在这件事上的“功勋”,因为从来都没有人意识到她们曾经起过的“作用”。她们一如既往地遵循着三从四德,因为她们比祥林嫂幸运得多,她们还有家,还有父亲或者丈夫或者儿子可以遵从,她们只记得祖传的法则: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她们还知道:生为节妇,斯亦人伦之美事。她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她们自己也会成为“祥林嫂”。
鲁镇的女人们并非鲁镇所独有,她们是那个时代所有女性的代表,封建思想吞噬“祥林嫂”的时候,她们是帮凶,殊不知,她们也在被吞噬!她们自己全都是“祥林嫂”!全都是受害人!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她们是一群恶人,那不符合历史的真实。与其说她们是冷酷无情的,倒不如说她们全都是因为愚昧无知,因为她们同样是被践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视的人!
第二篇:写给女人们的话
写给女人们的话,别嫌不好听,受用就好
1、一双没有生命的皮鞋都要擦鞋油,更何况一张有生命的脸。
2、有很多人说,头发乱了,可以整理,衣服旧了可以买套新的,身材不好可以换吗?
3、买衣服烫头发都要花时间,脚痛了都要逛,所以要找到适合的才值得。
4、这是一个两分钟的世界,第一分钟让别人注意到你,第二分钟让别人喜欢你。
5、女人保养是葡萄,不保养是葡萄干。
6、女人保养是老样子,不保养是样子老。
7、不要怪老公花心,而要怪我们自己没资本让他专心。
8、男人30岁是成品,40岁是精品,50岁是极品,而女人20是鲜花,30岁是黄脸婆,40岁是豆腐渣,男人的皱纹是成熟的魅力,女人的皱纹是衰老的表现。
9、身材是女性永久的时装,很多人花很多的钱来装修自己的房子,其实没有太多人来参观你的房子,却不懂保养自己的身材,带着一副不经修饰的躯体到处让别人参观,即使再有钱也不能把钱贴
在脸上到处走,但是活力健康的形体美却可以让你赢得更多人的尊重!
10、男人都是属“蜜蜂”,蜜蜂的天性是采花,如果家里这朵花不鲜艳了、枯了,蜜蜂就会往外跑了,专注去采野花。
11、美丽是有生产力的,今天不管你有多少钱别人看不到,但形象是无价的。
12、很多的女人家里的地板擦得比自己的脸还要亮,可是我们知道没有一个老公会去亲吻地板的。
13、女人的脸是老公和孩子的脸面,我听过这样的一个小故事,有一位妈妈去幼儿园接她的孩子,因为素面朝天,孩子居然说她是我们家的保姆。
14、韩国的女人很注重保养,因为她们深知一个女人生完孩子以后,没法看了,能给老公看什么呢?现在通过对身材的雕塑可以让自己即使80岁了仍保持18岁的身材。
15、20岁女人像橄榄球,30岁的女人像乒乓球,40岁的女人像足球,50岁的女人像高尔夫球,打得越远越好。
16、20岁之前不漂亮可以怪父母,20岁之后不漂亮要怪自己。
17、一个成功的形象不一定很成功,但一个失败的形象一定会让你很失败。
18、事业是男人的姿色姿色是女人的事业如果你觉得只有内在美就够了那残酷的现实会告诉你你连展示内在美的机会都没有。
19、女孩子如果愿意把吃饭的钱花在脸上,就会有男孩子请你吃饭,为你埋单。
20、你喜欢你男朋友怎么介绍你,是充满自豪,骄傲的说,这是我的女朋友,很漂亮吧,还是说这是我的那个。
21、现代社会不仅男人喜欢看美女,连美女都喜欢看美女,你喜欢看美女吗?
22、保养的女人是五星级酒店,不保养的女人是招待所。亲你认为男人是喜欢住五星酒店?还是招待所呢?
23、女人的白是一种贵气,是一种财富
24、女人一生有两张王牌,一张是婚姻,一张是事业!
25、现实社会里,美色是给男人来消费的。成功男士通常都会
对外表美丽的女性一掷千金,买房、买车只为博红颜一笑。不保养的女人,外面会有狐狸精帮你花钱的。
第三篇:从关庙对联看人们的道德理想
从关庙对联看人们的道德理想
李金元(荆州洪湖市教委原主任 洪湖 433200)
《三国演义》描写了数以百计的英雄人物,但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并建庙宇崇祀的英雄寥寥无几。关羽的故事妇孺皆知,崇祀他的庙宇遍布全国。《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写关羽被吕蒙杀害后,他英魂不散,在玉泉山经僧人普净点化,稽首皈依佛门。小说中写关羽多次在玉泉山显圣护民。特别写他的英魂追吕蒙之魂,痛骂吕蒙,使吕蒙倒地七孔流血而死,悲壮感人。第八十五回又写关羽在“犭虎”亭显圣,助子关兴斩了仇人吴将潘璋,大快人心。这些故事的流传,人们自发地把关羽当神看。画了关羽的像,挂在中堂,顶礼膜拜。中国佛教界也把关羽列为护法的伽蓝神之一。隋炀帝时,关羽被敕封为“伽蓝菩萨”。明清两代,人们对关羽的崇祀达到了顶峰。明洪武敕建庙宇,把关羽定为武庙的主神。清光绪皇帝对关羽的敕封加到26字:“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各地的民众节衣缩食,自发捐款,竞相修建关庙,或称关帝庙、关羽祠、关圣殿、武庙、关岳庙(关羽、岳飞同祀)。河南洛阳在相传埋葬关羽首级的城南七公里处建了关林,帝王宫殿式格局,规模宏大。湖北在相传关羽尸骸埋葬地当阳建了关陵,也是一个建筑群。世上无神鬼,尽是人在闹。关羽由一个普通的山西汉子在战乱中成为英雄,经过民众崇祀和帝王敕封,再由人向神向圣转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惊人的关羽崇拜现象呢?这是关羽忠义、神勇、廉洁、威严的英雄本质在影响人们,也反映了在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道德理想。
关庙的对联,最能体现人们的道德理想。仅《中华名胜对联大典》、《中国古今对联大全》这两部书记载的,剔除其相同的,全国各地崇祀关羽的庙祠178处,庙祠的对联317副。根据庙、祠的大小,少的一副,多的十几副。这些对联,有的崇尚关羽的忠义品格,有的赞颂关羽的神勇特质,有的以关羽为楷模,劝人警世。
一、崇尚忠义
在中国,为人处世最讲“忠诚”二字。人们崇尚关羽,就是崇尚“忠义”。
1.把关羽抬到与孔子一样高的地位。
在关羽的出身地山西省永济市(古称蒲州)有一座规模较大的关帝庙,庙内有一副对联:
先武穆而神,大宋千古、大汉千古;
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此联推崇关羽已是登峰造极。“武穆”是岳飞的谥号。“文宣”是孔子的谥号。
上联尊关羽和岳飞同为武神,下联尊关羽和孔子同为圣人。同时交代了两位武神逝世的朝代,两位圣人的出身地。文字浅显,含意深刻,说明了关羽在由人向神向圣升华。还有一些地方的关庙对联和这一副的思想内容基本相同,只是词句作了调整。如天津市关帝庙对联:“夫子孰能当,孺妇知名,继文宣于千秋后;精忠庸有几,馨香终古,唯武穆可一龛而居。”白崇禧为台湾省新竹县关帝庙题写一联为:“山别东西,前夫子、后夫子;圣分文武,著春秋、读春秋。
怎么能把关羽抬到同孔子一样高的地位呢?有的关庙对联好像在回答这个问题。黑龙江省虎林县乌苏里江左岸的关帝庙里一副对联:
乃所愿学孔子也,知我者唯春秋乎
这是一副集孟子句的对联。孟子生于孔子之后一百多年。孟子尊崇孔子,研读孔子的学说,传承孔子的思想。他说:“乃所愿学孔子也。”下联是孟子与滕文公论政时说的话,而这句话又是孔子说过的话。孟子对滕文公说,孔子著《春秋》这部书,有所赞扬和指责,遭到了一部分人的反对。孔子听到反对他的意见后,感慨地说:“知我者,其唯《春秋》乎!”大意是:“了解我的恐怕就在于《春秋》这部书吧!”此联集孟子的两句话,赞扬关羽自幼爱读经史,一生按《春秋》行事。《三国演义》写关羽行军打仗也不忘读书。他千里走单骑,在已过三关斩四将后,来到荥阳,荥阳太守王植知关羽武艺高强,自觉不是对手,设下圈套,将于当夜三更火烧关羽所住的馆驿。关羽不知有此危急情势,安置甘、糜二夫人休息后,自己一人在正厅灯下读书。王植的从事胡班因羡慕关羽英名,在纵火之前想一睹关羽其人。他见关羽“左手绰髯,聚精会神读书”不自禁地慨叹一声:“真天人也!”被关羽知觉,方得脱险。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关羽的祖藉)关帝庙后院建有“春秋楼”,楼内有关羽读《春秋》的塑像。
2.把关羽奉为做人的楷模
在关庙对联中,奉关羽为做人楷模的比较多。贵州省镇宁县关帝庙有这样的对联:
声威何其震,功勋何其赫,忠义何其重,真武圣人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诚大丈夫哉。
细读上联,关羽温酒斩华雄、匹马斩颜良、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时的英雄形象就浮现眼前。品读下联,就会联想到关羽挂印封金、秉烛避嫌、痛骂碧眼小儿、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如入此庙,读此联,必然对关羽这位“武圣人”、“大丈夫”肃然起敬。
台湾省屏东县关帝庙有近世于右任先生题写的对联:“独往独来,为英雄本色;大仁大勇,真圣哲楷模。”关羽大仁大勇的英雄本色,不仅影响海峡两岸人民,而且在东南亚、在欧美的华人中也有较大影响。在海外,有的华人团体、华人家庭供奉关羽的塑像。
北京地安门西,有一座关帝庙建于清雍正年间,乾隆皇帝御笔为此庙题写一联:“浩气丹心,万古忠诚昭日月;佑民福国,千秋俎豆永山河。”赞美关羽品格与日月同辉,神威与山河同寿。
3.把关羽同朱熹、诸葛亮比
台湾省台北市武圣庙有这样的对联:
一道辞曹书,媲美武侯笺二表;
三分尊蜀鼎,定评朱子笔千秋。
上联写关羽“人在曹营心在汉”,得知刘备在河北的消息后,几次去拜辞曹操,曹操闭门不见。他写了一封辞曹书,立即扶甘、糜二夫人上车,起程去寻刘备。这份辞曹书,表达了关羽同皇叔誓同生死的决心。诸葛亮前、后出师表,请求北伐中原,去完成先帝未竟的统一大业。关羽的一份辞曹书与武侯的两次出师表,同是表达对汉室的忠心,二者可以比美。下联是把关羽和朱子相比。朱子即宋朝的大理学家朱熹。朱子推崇孔孟儒学,宣扬一整套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天理”。关羽忠于蜀汉,帮助刘备伐魏抗吴,如评点这两位历史人物,他们的正统观念是一脉相承的,永垂史册。
河南省辉县关帝庙一副对联有扬朱子、抑诸葛之意。“春秋大一王,拒北和东,诸葛尚非知己;纲目存正统,尊刘抑魏,紫阳方是同心。”上联说关羽和诸葛亮不是知己,主要是在对待东吴的观点不同,诸葛亮主和,关羽主战。直到关羽被吕蒙杀害,英魂在刘备面前哭诉,请求刘备伐吴雪恨,诸葛亮还是建议刘备先伐魏,报仇伐吴徐图之。下联又是说关羽与朱熹维护正统的思想同出一辙,虽然朝代不同,但观点一致。紫阳,地名,在今安徽省,朱熹著书立说的地方。本联中“紫阳”代指朱熹。
4.把关羽的弱点加以包装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不是完人。他的致命弱点是骄傲。关羽大意失荆州被吕蒙杀害后,诸葛亮评论说:“关公平日刚而自矜,故今日有此祸”。人们出于对关羽的崇拜,一些对联把关羽的弱点加以包装、粉饰。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金沙港关帝庙有这样的对联:
史官评我曰矜,谬矣!视吴魏诸人,原同孺子;
后世尊我为帝,敢乎?论春秋之义,终是汉臣。
此联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上联说史官评点我骄傲,这是不对的,你看,吴魏的文臣武将,不像一群无知无能的小孩吗?下联说后世封我为“关圣大帝”,我哪里敢接受,按照《春秋》的规矩,还是心安理得地做一个汉臣。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关羽的弱点也是瑕不掩玉,并不影响他的英雄本色。
关羽的“义”也是有局限的。华容道义释曹操,就是典型的例子。曹操兵败赤壁,逃到华容道,关羽在此把守。关羽放了曹操,以报答曹操当初对他的厚遇。这里,他认敌为友,把个人恩怨放在政治集团利益之上,无疑是一个错误。但有的对联却这样写:
秉烛非避嫌,昼夜思汉室,释曹岂报德,始终藐奸雄。
这副对联很受人们喜欢,甘肃省兰州市关帝庙、山东省安丘市关帝庙、河南省禹州市关帝庙、湖北省利川市关帝庙都用了这副对联。刘、关、张在徐州兵败分散,关羽在张辽的劝说下,与曹操约三事后而降。曹操欲乱其君臣之礼,使关公与甘、糜二位夫人同处一室。关公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关羽避男女之嫌,也是一种个人美德。此联却将此意拔高,说关羽当时没有避嫌的意识,而是一心想着汉室大业。下联采取了转换角度的说法,关羽在华容放走曹操,不是为了报当初之恩,而是对曹操的藐视,以展现关羽傲视一切的英雄气质。
二、赞颂神勇
关羽的神勇主要表现在驰骋疆场上。
1.对英武的高歌
湖南省湘潭市关帝庙和贵州省安顺市关帝庙有同样的对联: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齐丧胆;
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
这副对联写关羽平生最得意的两件事。建安五年,袁绍派遣大将颜良率军围攻白马。曹操带领十五万兵迎战。曹操初战失败,被颜良连续斩了两员大将。曹营无人能敌,关羽奋然上马,他倒提青龙刀,策马冲进敌阵。颜良措手不及,被关羽一手斩于马下。关羽割了颜良的头,拴在马项之下,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河北将士惊魂失魄,不战自乱。曹军乘势进攻,获得大胜。关羽镇守荆州,鲁肃邀他赴会。鲁肃企图在宴会上讨还荆州,如果关羽不同意,伏下刀斧手杀之。关羽明知是计,仍从容渡江赴会。他只带了一把大刀,几个随从。酒喝到高兴的时候,鲁肃提起归还荆州事。关羽假装喝醉了,很客气地说,请你来日到荆州赴会,再商量这件事吧!关羽离席,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向江边走去。鲁肃手下的吕蒙、甘宁等人,本想按计划行动,但看到关羽一手提刀,一手挽住鲁肃,恐怕鲁肃被伤,不能动手。关羽直到江边上自己的船时,才放了鲁肃,鲁肃已吓得魂不附体。这副对联,引用这两个故事,赞颂关羽的机智与勇敢。山东省潍坊市关帝庙的一副对联,也是赞颂关羽的英勇。“匹马嘶回千里月,单刀笑指一江风。”这副对联只是上联换成了关羽一匹马、一柄刀,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
2.对关羽人生经历的概述
湖北省当阳市关陵有一副对联,简述关羽的人生经历,表明关羽爱憎立场。这副对联是:
生蒲州,长解州,战徐州,镇荆州,万古神州有赫;
兄玄德,友翼德,擒庞德,释孟德,千秋智德无双。
不少地方的关庙也采用了这副对联,只是略有增删。
河南省许昌市和湖北省玉泉山两地的关帝庙同有这副对联:“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蔽处不愧青天。”上联写关羽的外貌与坐骑的特征,连用四个“赤”字,赞扬关羽忠于汉室,表里如一,义无反顾。下联写关羽爱读经史,惯使大刀,连用四个“青”字,赞扬关羽文韬武略,心怀坦荡。
3.对关羽被害的惋惜
辽宁省义县,福建省东山市、甘肃省兰州市这三个地方的关帝庙都有下面这副对联:
数定三分扶炎汉,伐魏讨吴,辛苦备尝,未了平生事业;
志在一统佐熙朝,伏魔荡寇,神威远震,只完当日精忠。
这副对联对关羽跟随刘备战斗一生,奔波一世,却没有实现匡复汉室的大业,十分惋惜。赞扬关羽成佛封神之后,仍然佑国护民,伏魔除奸,为的是完善自己忠义的品格。
湖北省江陵县关帝庙对联是缅怀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件事的。“荆州形胜即中原,得之则进取易,失之则退守难,天意苍茫,莫怪公犹立马;壮武大名垂宇宙,生不作曹氏臣,死不作孙家妾,人心维系,遂令我欲登龙。”荆州自古战略要地,其重要性谁不知晓。失掉荆州,不是谋划不力,不是作战不勇,是天意难测。忠于蜀汉,对曹操是挂印封金,对孙权是骂使绝婚,宁可玉碎,不可瓦全,这是人心之所系,才使我敬佩有加,欲追随其后。这副对联表达了对关羽的认同和仰慕之情。
四川省巫山县关帝庙有一副状物抒怀的对联:“山势西来犹护蜀,江水东下欲吞吴。”通过写“山势西来”、“江水东下”,表达了关羽忠于蜀汉,仇恨东吴的强烈感情。
浙江省富阳市和江苏省南京市,这两个地方的关帝庙有一副相同的对联:
此吴地也,不为孙郎立庙;
今帝号矣,何须曹氏封侯。
富阳与南京,分别是孙权出身和建都的地方。这两个地方不为孙权建庙,却为关羽建庙,通过反衬,说明关羽形象的影响深远,受到各地民众的崇祀。历代统治者不断为关羽加封,已经有了“关圣大帝”最高名誉,还要曹操封的“汉寿亭侯”做什么呢?通过反问,强调关羽的崇高威望经久不衰。
三、劝人警世
各地关庙有不少劝人警世的对联。这类对联,通俗浅显,不用典、不隐喻,一看就懂,一听就明白。
1.鞭挞狡诈
浙江省如皋市和湖南省大庸市的关帝庙有同样的对联:
有半点生死交情,方许入庙谒帝;
无一毫光明心迹,何须稽首焚香。
此联警示人们应重友情,光明磊落。如果你不能做到这样,你入庙拜神,不是对关圣大帝的亵读吗?如果你心怀不轨,头磕得再响,香烧得再多,能掩盖自己的丑恶灵魂吗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六盘山顶有一座关帝庙,浙江省江山县的仙霞岭上也有一座关帝庙。这两座关帝庙用了同样的对联:“拜斯人,便思学斯人,莫混帐磕了头去;入此山,须要出此山,当仔细扪着心来。”此联教育人们,做人要忠诚,拜佛要虔诚。
福建省泉州市关帝庙的对联,直接痛斥狡诈之徒:“诡诈奸刁,到庙倾城何益;公平正直,入山不拜何妨。”上联警告那些狡诈的人,即使到庙里摆阔气,大上香火钱,还是得不到神灵的的保佑。下联说,正直善良的人,心里有关圣大帝的形象,入庙不下跪,神灵照样会降福于你。
2.祈福禳灾
湖北省房县关帝庙有这样的对联:
恳关公显灵,驱那毒残鬼魅;
望东岳祈福,佑吾愚弱黎民。
这副对联反映了老百姓的愿望。在封建社会,基层政权薄弱,地方恶势力横行。即使朝庭有明君,也是天高皇帝远。老百姓希望关帝显灵,铲除邪恶,保佑黎民百姓。
3.劝人学圣中国的圣人,都是后世加封的。按封建伦理确定的圣人,不是人人都可以去做的,但要鼓励和提倡人人去学。如湖北省阳新市就有这样的对联:
作圣有何奇,认真“忠义”两个字;
慕公无别法,熟读《春秋》一部书。
这副对联把学习圣人说得太容易了。仿佛只要记住“忠义”二字,熟读《春秋》一书,就成为圣人了。但仔细想来,从“认真”、“熟读”两个词来分析,学圣就不是容易的事了。谁能理解“忠义”的真谛,谁能吃透《春秋》的宗旨,光说不行,还要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也就是看你是不是讲信义,重承诺,是不是去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民。
湖南省宁乡县关帝庙对联这样告诫人们:“古来不乏英雄,能称圣贤者罕矣;世上许多朋友,有如兄弟者谁乎。”劝导人们学习圣人,要从学习圣人的思想境界学起,有了圣人的思想境界,才有圣人的行为规范。这样的人才可跻身圣人的殿堂。交朋友,要从心上去交,只要心心相印,才能是挚友、是诤友。云南省石屏县关帝庙的对联:“异姓胜同胞,笑他人同胞异姓:三分归一统,恨当年一统三分。此联告诉人们,兄弟的团结,国家的统一,是治国齐家的永恒主题。
关庙对联中也有一些消极的内容,这是受了时代的局限。有的宣扬一种狭隘的“义”气,如“桃园三结义”的形式,往往容易被江湖帮会用作欺骗的手段。有的突出宣传因果报应,容易消磨人们的斗争意志。总之,我们从遍布全国的崇祀关羽的庙祠,又从这些庙祠的众多对联中,认识到了一种关公文化。这种关公文化,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道德理想,即体现在关公形象中的正直、忠诚、疾恶如仇、见义勇为。
附:本文主要参考书目
1.珍本中国古典小说十大名著丛书编辑委员会编《三国演义》,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1994年6月第2版。
2.中华国粹丛典编委会编《中华名胜对联大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1993年8月第1版。
3.钱剑夫主编《中国古今对联大全》,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1993年8月第1版。
4.吴树平、赖长扬主编全译本《白话四书五经》,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1992年3月第1版。
5.武冈子主编《大中华文化知识宝库》湖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年6月第1版。
第四篇:女人们必备的座右铭
不成熟人生的标志是可以为了理想壮烈地牺牲,成熟人生的标志是可以为了理想卑贱地活着。
回声没有创造什么,却因为擅长模仿而深得主人的喜爱。
一个人的慈悲,不在居高临下时,而在人微言轻时。
对于尚未成熟的人来说,自由就是散漫。
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女人需要书房,不亚于需要衣服,一个养内,一方安外。缺了哪个都令人遗憾。赌气把一件事做完,往往比赌气把一件事中断更糟糕。
愿望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
旁观者的呐喊,改写不了竞争者的得分。当人人都相信时,我们要存在怀疑,当人人都怀疑时我们要存在信念,这才是正常的社会。
命运只顺应你的心你悲观时把你推向更悲观,你坚强时给你更坚强的力量。
智慧来自无偏见的心,再长的路一步一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成功是二十岁给优秀的人工作,三十岁跟优秀的人合作,四十岁找优秀的人为自己工作,五十岁把别人变成优秀的人。
当一件事情做的太容易,你就得当心,你可能正处在倒退的路上。
宁可出去碰壁,也不要再加面壁。
人有三个错误不能犯,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
富有领导艺术的领导,一般都没有官架子。
不要花太多的钱找工作,需要你花时间和精力的是好好工作。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多问‘为什么‘增加了解,多问;为什么不’带来突破。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即使一只挺摆得时钟,每天也能正确两次。
酒桌上频频向你举杯的人,要么是对你很尊重,要么是想出你洋相。
挥霍是把自己不珍惜的东西拿出来,慷慨是把自己珍惜的东西拿出来。
以前愁能不能吃饱,现在愁会不会吃倒。
人生的烦恼有两种,得不到和要不要。
该说时会说,水平,不该说时不说,聪明。知道何时该说何时不该说,高明。
一爱情不是去爱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去接受一个不完美的人。
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
没有完美的情人,只有值得包容的伴侣。
要成功你需要朋友,要需要非常成功你需要敌人,要真正成功你需要战胜自己。听人说话只信一半是精明,知道哪一半可信聪明。
抑制愤怒的最好办法;当别人愤怒时,你冷静的观察那是怎样的一副德行。
情侣间的尊重不是闲情逸致时,而是观点相左时,夫妻间的恩爱,不在花前月下时。愚昧就是你在重复相同的事,却希望得到不同的结果。
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而对待工人农民的态度则考验一个民族的良心。
大部分痛苦开始于心里说‘不行’而嘴上说‘行‘。
小聪明会硌脚,大聪明会垫脚。
经验是捷径也是一种障碍,用心计,让人相信你一阵子,用心,让人相信你一辈子。
人生三大遗憾,不会选择,不坚持选择,不断选择。
没有风暴,船帆只不过是一块布。
孩子小时,给他们深根;长大了给他们翅膀。
人生如天气,可预料,却往往出乎意料
爱情还比打喷嚏。不经意总能打出来,刻意打却不尽人意。能抓住机遇的人,大都是不假思索就能做出选择的人。
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控制。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迁就别人是美德,迁就自己是恶行。寂寞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什么话都听得明白,一种是什么都听得明白。
男人因孤独而优秀,女人因优秀而孤独。没钱时看不起自己,有钱时看不起别人。所有的人都站在一边不一定是好事,比如都站在船的一边。
对公鸡来说麦粒远胜过砖石,需要的才是最好的。
原谅只是将遗憾悄悄掩埋,忘记,才是最深刻的宽容。
如果某人想把你重重摔下,他做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把你高高举起。
恋人之间重要的不是语言而是语气。语气不是别的,是弦外之音。
人一辈子要赢的不是权和钱,而是眼光,境界,胸怀和朋友。
婚前男人觉得没有女人适合自己,婚后觉得很多女人适合自己。
把脾气拿出来叫本能,把脾气压回去叫本事。
一个人的品位,往往由他身边的朋友来决定。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要和一个男人相处快乐,你该多了解他而不必太爱他,要和一个女人相处快乐,你该多爱她,而不必多了解她。
人类至少可以从一个树上学到三种美德,抬头仰视,伫立不动,懂得安静。
这一年来你是真的生活了三百多天,还是之生活了一天,却重复了三百多次。
我们总是关注我们得到的东西是否值钱,而往往忽略放弃的东西是否可惜。
从猴子演变到人需要一万年,从人变成猴子只需要一瓶酒。人品最佳的适度,1,看他怎样对待无利益于他者,2,看他怎样对待无还手之力者。
职场三不争,不与领导争锋,不与同事争宠,不与下级争功。
人生中有些事是不得不做的,于不得不做中勉强去做,是毁灭;于不得不做中做得好,是勇敢。豁达的心胸会改变我们自己,也会改变伤害你的朋友。
是人成熟的是经历,而非岁月。
有两种人无法真正旅游,一是跟团的,二是按攻略做的。如果活在别人的经验里,就算到了天边也算白玩。
男人本质都是孩子,如果他让你感到的只是他的成熟,说明他还不够爱你。读书若不善用知识也会生病,由‘知’成‘痴’。
第五篇:鲁公女观后感
执着痴念 生死相随
——《鲁公女》及其他
电影《鲁公女》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书生张于旦野游巧遇县令之女鲁飞飞,一见倾心,思念难忍。当张于旦贸然探访时,才得知鲁飞飞已日前仙逝。灵前祭奠焚香颂经、遥祝祈祷。生死相恋,令阎王爷动心;挚诚相爱,令神仙铁拐李与何仙姑感动。天崩地裂、山盟海誓、金石为开。漆黑的棺材内青烟喷然,一对生煞费苦心恋人,历尽磨难后终成眷属。
在我看来,电影版《鲁公女》更加清晰且简洁的描述了张于旦与鲁飞飞的爱情故事,并没有再掺杂其他的故事线索。
电影开始,张于旦在树林间游荡,遇到似仙子的鲁飞飞,一时忘情不能言语。这样的情形被鲁飞飞误认为是痴傻之人,一时同情将自己射下的猎物送给了张于旦。鲁飞飞的那句“喂,它是我射杀的,请还给我。”显然表现出鲁飞飞其实是个性格开朗,全无古代女子的娇羞,这也暗暗埋下伏笔表明性格不同一般的鲁飞飞必有一段旷世爱情。
而张于旦对于鲁飞飞的爱慕可谓是一见钟情。至于张于旦为何一见倾心,电影未能明确表示,或许这也就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张于旦在与鲁飞飞的匆匆一别后极度思念鲁飞飞,怀抱鲁飞飞曾射下的猎物,爱不释手。这足矣表明“睹物思人”的说法。他四处打听,终于寻得鲁飞飞下落,贸然前去拜访。当看到鲁家大门悬挂追丧之物时以为是鲁家老人去世,一问下人得知是鲁飞飞去世时,几乎是崩溃,吓得不轻。天不随人愿,本是一桩美满姻缘,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搅了去。张于旦心痛至极,全无任何心思再读书。
在世人看来,一场充满遗憾的爱情故事本可以这样就结束了,但是作者却将笔锋一转,故事又有一个新的转折点。张于旦经别人提点得知鲁家因家乡远在他方,一时无法回乡,只能将鲁飞飞的灵柩寄放在张于旦读书的荒庙里。得知这样的消息,张于旦其实是兴奋的,为见鲁飞飞已是迫不及待,但电影中描述了这样一个细节,张于旦在去见鲁飞飞灵柩的路上其实的极度害怕的,极度小心的,再加上电影熏染的寂静黑暗的氛围,足矣表现张于旦是有些忌惮鬼神之说的。但当张于旦见到鲁飞飞的灵柩时,这种害怕早就被抛之脑后,在鲁飞飞的灵柩前上香,倾诉自己的思念之情,并许下为鲁飞飞日日烧香诵经祭奠的承诺。此时,别说是对鬼神之说的害怕以不再有,就连读书赶考这样的大事可能他都已经忘记了吧。
终于在一天夜里,鲁飞飞出现了,以孤魂野鬼的形式。张于旦见到鲁飞飞,全然不顾她已是鬼魂之态,欣喜若狂之样溢于言表。就这样鲁飞飞与张于旦过着“人鬼情未了”,羡煞神仙的日子。可是,世人看到此处,应该也都会有一样担忧,鲁飞飞毕竟是鬼魂之身,人鬼不能相合的定律自然是不能被鲁飞飞打破的,他们的痴爱故事将会如何发展呢?还会有如此生死相随的爱情出现吗?
电影《鲁公女》不负世人的猜测,给了大家一个满意的答案。鲁飞飞终于要走了,她被安排去还魂,张于旦听到这样的消息当然是惊呆,不知如何是好。鲁飞飞与他相约十五年后再见,可张于旦满怀担心十五年后已是风烛残年之身,怎么会有机会重逢?鲁飞飞不断提醒着张于旦十五年相会的约定。终于,恋恋不舍的走了。鲁飞飞转世为人,犹记得当年约定,一直痴傻等待张于旦的到来。而张于旦,每年清明节必为鲁飞飞扫墓祭奠,他也不忘十五年相会的约定。张于旦一生未娶,只为等待他的飞飞。路过神仙看他痴傻之极,又惋惜他风烛残年的身子,为考验他对鲁飞飞的忠贞爱情,两位神仙假扮成人,用金银财宝、美人在怀诱惑张于旦。怎料张于旦不为所动,一直表明“与人有前世之约,不能负前世之约”的态度。两位神仙为之所动,为表敬意,把张于旦变回原先俊俏的外表。张于旦喜出望外,极度兴奋地去见转世的鲁飞飞。在大门口被奴才拦了下来,只能落魄离开,再寻求见飞飞之法。而另一边,鲁飞飞为见张于旦,绝食威胁父母,一直等待张于旦的到来。此等执着与痴傻之情倒真像是鲁飞飞此种性格开朗且执拗的人所能做出的。被鲁飞飞逼迫无奈之下,父亲外出寻找张于旦,带张于旦回府。鲁飞飞听到张生到来的消息高兴之极,赶紧梳妆打扮,急于相见。可发现父亲带回之人太过年轻,根本不想十五年后张生应有的模样。气急之下哭哭啼啼,抱憾去世。张于旦此时未见鲁飞飞,不知缘何为此。回到住处,晚上做梦,鲁飞飞托梦于他,才知心中有误会。最终,鲁飞飞还阳,张于旦与鲁飞飞的爱情故事总算有个圆满结局。
此等痴傻执念,生死相随的爱情,让我想起也是中国古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爱情开始都是美好的,可有些浅薄的爱情经不起世俗的考验,匆匆落下帷幕。可梁祝的爱情故事,在经历了艰难曲折后,亦是忠贞不渝。俩人双双殉情而死,神话故事似的结局为两人幻化成蝴蝶翩翩飞去。在世人眼里,或许梁祝的故事没有《鲁公女》故事结局圆满,但在两对情人眼里,他们的痴傻执念,生死相随其实早就得偿所愿,没有遗憾。
无论是怎样的结局,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不是追究故事的真假虚伪,而是从并不太真实的故事情节中,体会那人间之情——爱情的真谛,了解古人对于那痴傻执念、生死相随的爱情的赞美与憧憬之情。现实中的我们,也应像古人一样,怀着对爱情,对人间真情的憧憬,拥抱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