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培养质量调查及几点思考论文[精选多篇]

时间:2019-11-22 19:1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博士培养质量调查及几点思考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博士培养质量调查及几点思考论文》。

第一篇:博士培养质量调查及几点思考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如何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影响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有很多, 本文主要从博士培养质量调查方法、总体评价、培养质量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给出了一些建议以资参考。

关键词: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相关因素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一方面体现了高等学校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博士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很强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学术型人才,博士毕业生应具备宽厚的专业科学知识和技能,善于梳理和提出问题,具有很强的独立从事研究工作能力,并做出创造性贡献。近期我们对本单位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本次调查,对于促进博士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博士培养质量调查的过程与方法

对本单位博士培养质量调查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有:

(一)博士论文质量调查:以每三年为一个时间段、每一时间段选取1篇博士学位论文,选取国外相应学科方向的博士学位论文。学科内部成立专家组,对论文进行评价,形成博士学位论文纵向比较评阅意见综述和博士学位论文中外比较评阅意见综述。

(二)针对应届博士毕业生进行博士质量问卷调查:随机抽取本年度应届博士毕业生(按毕业生总人数30%抽取)进行问卷调查。

(三)针对博士博士生导师进行博士质量问卷调查:随机抽取本单位博士生导师(本单位博士生导师总人数的20%)进行问卷调查。

(四)针对往届毕业博士生进行博士质量问卷调查:在本单位已经毕业的所有往届毕业博士生中,分别抽取已毕业博士总人数的30%进行调查,根据文件要求,抽取时尽可能考虑样本的职称和毕业时间的分布。

(五)博士质量调查访谈:分别对本单位博士生、博士生导师做访谈,并做好记录。

二、博士培养质量的总体评价

(一)对毕业博士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分析

对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进行认真分析后认为,本单位毕业博士的知识基础比较扎实、知识结构比较合理、知识水平较高,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毕业博士的科研能力较强,100%参与导师课题,对课题的贡献率平均达到70%。

(二)对本单位毕业博士的学位论文与国外相应博士论文质量的比较分析

在学位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方面,本单位的博士论文能紧密联系行业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并且基本实现了与国际研究热点的接轨,部分论文甚至具有若干年的超前性。

在对本单位或相关领域的综述与总结方面,本单位的博士论文能较完整地介绍相关领域积累的理论和知识,较好地描述学科的发展动态。但是,可能由于在国外更容易经常参加国际会议并与国际上著名的科学家直接交流,一般国外的博士论文对相关领域理论和知识的总结更加完善,认识和分析也更加深刻。

在论文工作的创新性方面,本单位博士论文一般均能提出2-3个创新点,除影响因素探索和工艺条件优化外,研究工作能够揭示一定的作用机理和反应机理,并且能够为开发新产品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在论文体现的理论基础与专门知识方面,本单位的博士论文能合理地反映博士研究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

在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方面,本单位的博士论文能体现出博士研究生们具有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但是在工作量上,国外的博士论文要更大些,对采用的技术,国外往往需要和其它相关技术进行比较,以便说明本人所选用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这一方面我们显得有所欠缺。另外,欧美国家的博士生似乎更善于利用文献上已经发表的理论或者数据支持他们自己的新发现和新观点。

在论文表达与总结提炼能力方面,本单位的博士论文大都能体现出作者具有较佳的逻辑分析能力和真实描述实验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的严谨学风,但是从理论高度进一步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的能力略显不足。国外的博士论文更善于指出自己的研究结果和文献上发表的结论和理论之间的差异,因而对后续研究也具有更加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三)对本单位毕业博士的发展质量的评价

目前毕业的60位博士毕业生当中,78.6%在高校工作,14.3%在研究所工作,7.1%在企业工作,在高校中担任副校长、学院正副院长、学术带头人、正副系主任,在研究所担任正副所长、责任研究员,在企业担任总经理等,这些具有较高职位的人数的比例达80%。并且这一特殊群体的人际关系很好。经调查,毕业博士认为博士就读期间认识的同学和朋友对其本人现在工作是否非常重要的认知度达80%。

三、博士培养质量相关因素分析

(一)导师队伍状况对学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分析

导师的科研成果:导师已有的科研成果与博士培养质量的相关度较大;在较好的科研基础上,博士研究能更加顺利地进行,研究更为深入,成果更为显著;导师的项目和经费并不是越多越好,需要有一个合适的比例,否则人手不够,博士研究生疲于应付导师希望完成的任务,培养质量将受到影响。

导师的国际交流情况:导师是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并且有意识地让自己指导的研究生参预国际交流对研究生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导师经常能将最新的会议论文资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有意识地关心相关领域大师级人物研究小组的研究进展,对于活跃学生思维、开阔其视野、产生灵感等无疑有极大的好处。

导师的学术影响力:导师的学术影响力和博士培养质量的关系,我们认为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需要和导师指导方式相结合加以论述。如果是单一导师制,导师的学术影响力对博士生的质量影响会比较复杂,总的来讲,导师之前的经历及取得的成绩能很好地激励博士研究生,但是在中国的国情之下,如果导师的学术任职及称号越多,繁忙之下直接指导博士研究生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反而会影响博士生的质量。如果采用双导师制(正副导师),凭借导师学术团队的力量效果应该好得多。

导师的学术水平和道德水平:导师的学术水平和道德水平对博士生的培养质量起十分重要的作用。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认为“博士导师对我现在的工作非常重要”的符合度达到86.4%。“名师出高徒”是颠覆不灭的道理。而所谓名师,自然也包括道德水平。

导师遴选制度:本次调查表明,有毕业学生认为应该加强导师的培养和提高,可见导师遴选的重要性。为推动学科建设,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应该就不断修订和完善博士生导师评审原则、申报条件、评审程序、硬性指标确定、评审专家组设置、约束机制等多方面向学校研究生处等有关部门积极建言献策,目的是通过各种实施办法与步骤,促进博士生导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同时调动了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二)严格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制度

坚持学位论文“ 盲评”制度。论文的评阅人由研究生处学位办聘请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对匿名学位论文进行通讯评议。所有通讯评议的结果均直接邮寄或密封送达学位办,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即有一名批阅人评阅结果为不允许答辩,则学位办组织对论文进行复议。通讯评议全部返回并结果无异议后,方可组织答辩。

(三)生源状况

生源状况严重影响博士培养质量,是得到较大公认的因素。其中生源的基础课基础差(如某些大专生背景的生源)或专业基础(如专业跨度大的生源)差,被认为是影响培养质量最为严重的因素。

(四)学生的国际交流情况

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加国际交流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交流除有参加国际会议、邀请国外学术团体或著名学者、教授来校讲学等传统方式之外,在电子信息时代,参加学术性的网上BBS讨论,直接与国外学者教授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学术问答也应该属于国际交流,并且应该大力提倡。

(五)师生比

合理的师生比无疑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重要作用。经实践表明,本单位合理的师生比被认为是1:3.5。

(六)导师指导学生情况

导师是否对学生悉心指导对博士培养质量起十分关键的作用。

(七)其他因素

博士质量监督系统如淘汰机制、评估机制、学科布局、图书资源等因素对博士培养质量也有较大影响。

四、建议与措施

(一)进一步健全博士生管理制度,特别是学校应加强奖励机制、约束机制、淘汰体制和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

(二)加大对导师的培养和监督力度。博士生导师是否能够真正站在学术前沿,紧跟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在较大程度决定着培养出来的博士的水平,应着力提高导师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应加强考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导师应做到能上能下,使博士生导师自觉强化对博士生的指导,确保博士生导师对研究课题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三)提倡设置跨学科课程。做到文理渗透,体现知识的广博性;要努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开设新学科课程或是专题讲座,使研究生及时了解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热点问题、前沿内容。对大多数课程取消考试,实行报告结课制度,给博士以充分的实验研究时间。在专业课的设置上,应该更专业、更深入些,内容上不能太泛,绝对不能是大量地重复硕士所学甚至是本科所学内容,要把专业学习融入到研究中去。

(四)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倾力培养博士生的创新思维与精神。这方面可以学习吸收国外对于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和有益做法:例如,应保证博士与企业界的充分接触。国外博士一般所做的毕业专题是企业的攻关课题,企业会派代表对博士课题组进行定期的问询和答辩,之后企业代表与专家、教授和项目访问学者一起进行评议。

(五)强化学术氛围,加强国际交流,鼓励督促博士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参考文献:

[1]牛智有,廖庆喜.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与措施[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10):166-168.[2]韩世新.博士研究生质量调查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2):1887-1888.

第二篇:关于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樊 建平1刘 建 煌2

(1.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

2.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武汉430079)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部分高校近年来博士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和加强的措施,包括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严格把握培养过程中各道关口,强化学位论文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论文评审和答辩制度等,旨在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关键词:博士研究生;博士论文;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3文献标识码: A

Reflections on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Doctoral Programs

FAN Jian-ping1, LIU Jian-huang2

(1.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4;

2.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in doctoral programs at some universities in China, a series of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correct the problems and raise the quality of doctoral training: 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ng faculty, tightening the links of the training procedure, building an effectiv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doctoral dissertations, and improving the dissertation assessment and defense mechanism.

Key words: doctoral student;doctoral dissertation;quality of training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从一个层面体现了高等学校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也从一定角度反映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达水平。博士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很强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学术型人才,博士毕业生应具备宽厚的专业科学知识和技能,善于梳理和提出问题,具有很强的独立从事研究工作能力,并做出创造性贡献[1]。培养优秀的博士需具备三项基本条件:

1)必要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优良的硬件设施和先进的配套软件是培养高质量博士研究生,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创造和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到实验条件完备,同时具有一定学科优势的科研院所进行必要的科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2)导师的知人善教

博士研究生导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精英,是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主体。导师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极大。只有建立高水平、高素质的导师队伍,才能正确引导博士研究生尽快进入学科前沿,及时捕捉创新性思想,开展科研攻关,产出创新性科研成果。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富有创新精神的高质量导师队伍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源动力。

3)学生的发奋努力

博士研究生是国家培养人才的最高层次,博士学位获得者是我国经济建设、科技进步

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博士研究生应达到的学术水平要求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这都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刻苦学习和发奋努力。

但是,目前博士生培养环境尚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生源录取方式

博士生入学考试是由招生单位独立命题,存在着诸多难以克服的弊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博士生质量。

2)课程体系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对博士研究生所开的课程及讲授的学时不足,而且公共外语和政治理论课又占了很大的比重。在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灌输传授多,启发引导少;课程内容过时的、陈旧的多,学科前沿的、先进的少;一言堂的时候多,集体讨论的机会少;理论讲得多,实践机会少。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一些课程考试又不够严格和规范。

3)教与学的态度

一些发达国家的教师把学术地位、名誉与所培养研究生的质量联系在一起,在培养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一丝不苟,严格把好质量关。这就迫使学生认真刻苦地学习和研究,带着学习的压力而不能忽视每一个成才环节。而现实中却存在部分教师只为荣誉和待遇而争当博导,为吸收科研助手而招研究生。有些研究生的奋斗目标也仅仅是为了拿到博士文凭,不是努力成为一流的人才,因此师与生在教与学的培养过程中缺乏应有的目标和动力[2]。

4)管理体制

由于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起步比较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速度又比较快,总是在学习中摸索,在改革中完善。加之一些不正之风的干扰,又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激励机制不够明显,培养过程中的淘汰机制没有建立和实施,宽进严出的模式尚未形成,严重影响了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本文针对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从管理方面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一、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建立严格的资格审查制度

博士研究生导师的主要作用是:站在相当的理论和应用高度,制定主要研究方向并确定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在整个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为博士生提供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同时对其研究进展施行监督,帮助博士研究生顺利完成研究论文、达到培养目标。导师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3]。完善的遴选措施和严格的资格审查制度,是博士研究生教育水平稳步提高的保障。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导师队伍的人数也相应增加,因此需要建立起良好的导师资格审查制度。必须按照“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保证质量,公正合理”的原则。本着实事求是,体现水平的要求,保证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制定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条例和评价指标。强调博士研究生导师必须有高水平论著,显著的科研成绩,并且主持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项目,有稳定的、特色突出的研究方向和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高校习惯性形成的“博导终身制”严重影响博导队伍的质量,虽然我国的高校体系中从未出台过“博导终身制”这一规定,但是长期以来,高校博导职位事实上的“终身制”不可避免地引发了诸多弊端。包括“论资排辈” “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等,从而导致因人设岗、有岗无责、人浮于事等现象,严重阻碍了自由竞争、科学创新的学术氛围,拉大了国内高校和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考评政策,结合一定的量化指标,如论著和成果、在研项目、现有科研经费和指导博士生情况等等,对在岗的博导进行定期检查,不合格的将

暂停博士生导师资格。

二、严把入口关,提高博士生源质量

首先,必须加强招生改革,吸引优秀生源。博士生外语入学考试可采取全国统一或行业院校联合命题,或题库命题,使其更加规范,考试内容更加科学合理。专业基础课要有一定广度,可按一级学科命题,拓宽考核的内容,加强相关知识结构的测试。专业课要有深度,同时要包括专业外语的内容。真正把优秀生源招进来,把好入口质量关。另外做好推荐优秀硕士生提前攻博工作,既可调动在学硕士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拓宽了博士生生源的入口渠道。

但是如只以分数作为入学唯一标准,就显得机械、单一,容易忽视不同类型人才的选拔。对被这条“线”挡在门外的科研能力优秀的学生,显得不公平。对渴望能发现创新型人才的导师,也不尽如意。因此在考生复试时,要看他硕士学位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研究成果证明书、攻读博士期间想致力研究的问题和设想的陈述及专家推荐信等等体现其科研能力的各方面情况。即使考试分数未达标,如果科研能力突出,导师又有录取意向,同样有攻读博士学位的入学资格。相反如果不能体现优秀的科研能力,分数再高也应慎重录取。

三、注重过程管理,着力培养博士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要切实加强博士论文的指导环节,提高博士生的科研实践能力。现代科学技术是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个人力量是难以应付这种形势的,应发挥导师的群体作用和博士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改善知识结构和培养创新能力[4]。按研究方向为每个博士生建立由导师和多位相关领域的其他导师组成的指导小组,博士生要进行定期的学术报告,汇报工作情况和研究进展,并接受不同导师的公开指导和同学的监督。原则上至少每个学期做一次公开的学术报告,并及时根据报告情况布置下一期工作的主攻方向。通过这种有步骤的公开指导和监督检查可以不断促进博士生科研能力的提高。为保证研究质量,博士生应实行弹性学制,建议要求从选题报告通过到正式提交博士学位论文至少有2年以上的研究时间,这样有助于增强博士生攻克前沿课题的信心,才有可能做出具有挑战性的、高水平的博士论文。

首先抓选题,有了好的选题才能做出高水平的论文。选题原则应是紧跟学科前沿,具有创新性和持续性。而选题报告是做好学位论文的基础,加强选题报告的评审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保证质量,报告应包括:文献综述、选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以及难点与特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进度安排以及完成论文工作的时间。选题报告经导师同意后,由学院学位委员会在相关学科范围内组织选题报告答辩会。选题报告考核小组以导师为主体,由课题有关的人员组成。选题报告要求在读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必须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面向国民经济和实际工程型论文选题,并应当聘请校外有关工程技术专家参加。如果学位论文题目有重大变动,必须重新做选题报告,以保证课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其次抓开题,开题的质量影响到整个博士生培养过程,主要是检查论文选题是否合适、所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手段是否可行、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有无创新点以及博士生的工作态度、精力投入和工作进展情况等。考核由学院学位委员会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考核小组,按照考核要求,提出问题、做出评价和指导。这样做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论文工作少走弯路。

四、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博士生发表高水平论文

建立完善的优秀博士论文奖励制度,对加速拔尖人才的成长将会有显著的作用。

首先,要建立完善和持久的优秀博士生资助基金制度,为有发展潜力的博士生创造宽松的环境;从选题报告阶段开始就评选优秀的选题,并在随后的每一根据研究成果评选优

秀博士生,将其列入重点资助范围,并对他们规定更高的答辩资格。

其次,还要建立完善和持久的优秀博士论文评审制度和奖励制度,设立“优秀博士论文奖”和“优秀博士论文指导奖”,奖励获得优秀博士论文的博士和导师,并在次年的博士生招生计划中予以优先安排,从获奖论文中遴选产生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参选学位论文。

最后,对在校期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博士生要给予重奖,例如对论文被SCI、EI和ISTP 收录的作者要给予单项奖励。这些措施可以加速拔尖人才的成长,出高水平的博士生和高水平的博士论文,早日实现博士生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方面新的成绩。

五、坚持质量标准,执行严格的论文评审和答辩制度

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是综合考核和评定研究生论文水平、知识水平、综合素质及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位论文质量审核把关的重要环节[5]。由于学科的多样性、专业的纵深性和评价主体的主观差异性,有必要在程序上规定得很严格细密。必须对研究生的学位评定、答辩程序提出具体的管理规定和实施办法并严格执行。

为避免近年来在部分高校滋生的一些不正常现象,如因人情因素导致对论文评价越来越高,论文评阅与答辩越来越容易通过,以及越来越多的“一致同意”、“全票通过”。确保论文评审结果的客观、公正,完善博士生培养质量保证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制度已成迫切趋势。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必须由研究生院在一定范围内随机抽选,评阅意见直接返回研究生院,评阅人信息对论文作者和导师保密;论文评阅专家、答辩委员会组成必须达到一定的资格和人数要求。为了达到公平评阅的目的,实施博士学位论文双向匿名评审制,制定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标准,明确地规范评价项目及成绩等级的内涵,以定量的形式体现各项指标的不同意义和权重,明确规定评价要素分项总分应达到的标准。只有达到要求和通过匿名评审的论文,才能进行论文答辩。

当然,匿名评审在多年的实践中确有其弊端,评审的论文应该是双向匿名,但实际上情况却常常是:需要匿名评审的论文竟然是由研究生本人送到评审专家的手中,而且指导教师早在论文送出之前已经和评阅人打好招呼,因为参与匿名评审的专家名单在很多情况下是导师自己拟定的。还有,即使评审专家评审时的确不知道论文的作者和指导者,但是他仍然担心:自己如果秉持学术良心办事,不给劣质论文通过,最后谁能够保证消息不透露出去。在这个“人情”大于“公平”的社会中,这种担心似乎也很正常。但是就算是这种变了形的匿名评审,仍然比完全不匿名的效果好得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劣质博士毕业论文和毕业生。因此要做的是让匿名评审名副其实,严格控制送审环节,加大保密措施,做到真正的双向匿名。

正式答辩前必须经过预答辩,学位论文预答辩对保证博士论文的质量和论文最终定稿有很大帮助,既减少论文评审的盲目性,又对论文通讯评议通过率起到一定的保证作用,对论文水平的提高也是十分有效的。博士研究生在论文初稿完成后,可提交预答辩申请,由本学科的专家组成预答辩小组,听取论文预答辩,并对论文工作的主要成果和创新性等进行评议,对论文是否达到博士学位水平和论文存在的问题及修改意见做出决议。只有通过论文预答辩者,才能提交通讯评议。预答辩不合格者,必须根据专家意见进行补充、修改,如论文出现重大原则性错误,则须重新对课题进行研究,重新撰写论文。预答辩优秀,专家认为进一步完善后可做出突出成果,有希望申请国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者,在本人和导师自愿的基础上,可申请推迟毕业,并给予优秀学位论文基金资助。

答辩委员会的成员应当确保是真正的同行专家,而不是仅仅限于宽泛领域的同行。应当严格防止答辩委员会成员和导师相互交换角色轮流参加评审和答辩的现象发生。现在的论文答辩是主管部门限期批量进行的,不是成熟一个答辩一个,这种限期批量的做法本身大有“走过场”的味道。博士生的培养十分个案化,不能采取批量雷同评审和答辩的办法,要确保质

量,就得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

参考文献:

[1] 牛智有,廖庆喜.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与措施[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5,(10): 166-168.

[2] 高绿绮.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与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思考及措施[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5): 50-54.

[3] 范德林.博士研究生质量保证体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1,(5): 71-72.

[4] 何友,陈少昌,关键.对加强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海军院校教育, 2001,(1): 62-64.

[5] 关勋强,李瑞兴,刘运成.医学研究生教育评价研究与实践[M].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1.

第三篇:年轻干部培养及选拔任用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基层年轻干部培养及选拔任用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大力培养选拔基层年轻干部,是实现领导班子更替有序、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如何有效把握基层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创设条件促其较快成长进步,为党的各项事业发展打造一支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充满朝气的生力军,是当前各级组织部门重视和关注的重要课题。我通过分层次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基层年轻干部成长规律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并结合实际对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年轻干部培养工作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

关键词:基层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对策研究

一、当前基层年轻干部队伍素质现状分析

基层年轻干部队伍整体发展不均衡,各基层单位在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和发展的层次上拉开了较大的距离,认真冷静地分析一下,就不难看出,制约基层年轻干部队伍发展的“瓶颈”除了地方经济相对落后等存在的客观因素影响之外,一些基层年轻干部责任心、进取心不强、贪图享乐、满足现状、怕吃苦碰壁、在其位不谋其事等主观因素作怪,目 1

光短浅,思路不开阔;做事拖沓,决策不果断;私心较重、缺乏号召力,更是导致基层年轻干部队伍整体发展水平失衡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主要根源。因此,了解、把握基层年轻干部的真实情况,把好他们的“脉”,是我们治理、培养、使用基层年轻干部必须走好的的关键一步棋。

基层年轻干部的优点和特长:思想观念新,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青春、有活力,干事布满激情;不墨守成规,反叛意识、创新意识强。

基层年轻干部的缺点和不足:一是政治素质不过硬。有的基层年轻干部考虑个人的事过多;有的基层年轻干部工作得过且过;有的基层干部工作讲条件、讲待遇、计得失,与集体格格不入。二是综合素质不过硬。有的基层年轻干部,平时缺乏沟通,处理工作方法简单,造成干群关系紧张;有的基层年轻干部好高骛远,工作飘浮。三是业务素质不过硬。有的基层年轻干部不会深入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甚至自己首先对事物就存在熟悉偏激和片面的情况;有的基层年轻干部业务始终上不去,不懂得相关业务知识,在群众中没威信,表现在作风稀拉、执法随意、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

二、当前基层年轻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新进人员的入口关进一步严格、规范,新进干部一般都是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为基层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提供了源头活水,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了此项工作。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基层年轻干部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一是高学历人才来源不广,数量不多。近年来,随着工作竞争压力的增大,回县工作的大专以上毕业生逐年增多,一定程度上对本县干部素质补充和提升,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由于引进人才专业、身份等客观条件限制,数量不足、分布范围不广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存在。二是学业水平有高有低,学历与能力不相对等。一方面,由于大学扩招等政策的稳步实施,中学生受到高等教育的面得到了很大扩展,但是新录用大学毕业干部适应能力不强、动手能力较差、能力水平与学历高低不相对等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普遍存在。

实践锻炼机制不够健全。随着机构改革政策逐步贯彻落实,各单位编制、岗位设臵限定,基本是一人一岗,岗责相应,大多数基层年轻干部岗位相对固定,一定程度上对干部的轮岗、交流形成制约。

思想观念解放程度不够。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基层年轻干部成长的空间、渠道和机会得到了一定的扩充,但由于职位、经验等客观因素影响以及基层年轻干部培养、选拔、配备、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等因素制约,论资排辈、按年龄排坐次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旧存在。

三、加强基层年轻干部培养的对策

健全人才引进机制,丰富源头活水。一是全面掌握全县空缺岗位及岗位所需学历、专业等基础信息,认真贯彻落实《泽普县引进优秀人才管理办法》,下大力气引进学历较高、素质较好、能力较强的优秀基层年轻干部,充实我县干部队伍。坚决贯彻落实优秀人才奖励鼓励措施,在单位安排、学习深造、提拔使用等方面予以倾斜、重点照顾,做到以好的措施引人、用深情关怀留人,确保人才引的进、留的住、用的好。二要探索一般干部交流方式。针对少数乡镇和部门一般干部交流难、工作缺乏积极性等问题,研究出台《泽普县乡镇和部门一般干部交流轮岗办法》,在实行末位淘汰的基础上,对一般干部实行同类乡镇、同行业交流,将优秀人才合理流动到更加重要和关键的岗位重点锻炼,为其提供成长机会,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加强干部培养机制,全面提升素质。一是进一步健全后备干部选拔管理机制。认真执行《泽普县科级后备干部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继续坚持科级后备干部两轮民主推荐、分层培养、定期考核、动态管理等制度,将优秀基层年轻干部及时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加强引导、严格管理,备用结合,建立一支年绩较轻、结构合理、专业齐备的优秀后备干部队伍。二是注重教育培训。把基层年轻干部教育培训纳入总体规划,按照 “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充分运用电教、讲

党课、办培训班等形式,多渠道培训基层年轻干部,增强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建立组织人事部门牵头、职能部门配合、各单位共同参与的上下一致、分级负责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保证培训数量、质量,切实提升基层年轻干部素质。三是创造机会进行实践锻炼。按照《泽普县民主推荐科级后备干部一线锻炼办法》,每年从后备干部库中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基层年轻干部,在县直机关与乡镇、不同工作岗位之间“上培下派”锻炼,把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后备干部选派到农村一线、重点项目一线、改制一线、信访维稳和招商引资一线等急难险重岗位锻炼、经受考验,提高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本领;把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后备干部选调到县级机关和综合部门进行培养锻炼,开阔干部视野,熟悉各方面工作,增强综合素质。

完善干部选任机制,搭建成长平台。改进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评议等制度,真正做到尊重民意,把群众的测评推荐结果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全面打破论资排辈思想,充分拓展基层年轻干部成长空间,增强干部选任工作的民主度和公信度。进一步推进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完善科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办法,进一步规范程序、便于操作、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制度保证。健全干部考评体系,把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组

织考核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干部个人述职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将考核作为了解干部德能勤绩廉的重要途径,并使考核结果在干部奖惩、任免、升降中有效运用。试行领导干部任期制,研究制定不称职领导干部认定标准,加大调整不称职领导干部的力度,真正形成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为基层年轻干部的成长搭建广阔平台,提供更多机会。

第四篇:博士培养管理规定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为加强对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培养工作的过程管理,不断完善培养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研究生培养及管理的相关文件以及《XX大学授予学位工作细则》,在总结我校多年来培养博士生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修订本规定。

一、培养目标

科学家及行业精英。

具有坚定的理想与信念、良好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诚信公正,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身心健康。

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具有国际视野,能熟练地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与领导能力。

二、学制及修读年限

博士生、硕博连读生(博士阶段)学制为3年,直接攻博研究生学制为4.5年或5年,最长修读年限为6年。

三、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培养博士生的基本教学文件,其主要内容为:学科、专业简介、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制和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必修环节、学位论文工作等方面的内容。培养方案应拓展博士生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上应掌握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突出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培养方案由各学科专业委员会根据研究生院有关文件要求修订,方案中应设置跨院系课程或跨学科门类课程,并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学科交叉的培养。培养方案由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后实施。

四、培养计划

博士生在入学后二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结合研究方向和博士生的个人特点,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经指导教师审核同意,输入到研究生信息系统,在线打印一式三份并由导师签字确认,其中一份由研究生本人保管,一份交研究生导师,一份留院系存档。

个人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选题报告、学位论文、必修环节等阶段的要求和进度制订出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发挥每个博士生的特点和创造性。

博士生的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博士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博士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在执行培养计划过程中,若因特殊情况提出修改者,必须在未选该课之前填写《修改培养计划申请表》,经导师同意后报学院教务办公室审批备案。

五、课程学习及学分要求

博士生的培养重点在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根据各学科博士生培养基本要求、学位论文工作的需要和个人特点,继续学习一些相关课程,在拓宽基础理论、加深专业知识、掌握前沿信息的基础上,学会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博士生课程和必修环节实行学分制。博士生学分的基本要求是:博士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13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4学分,专业学位课4学分,非学位课2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直接攻博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4学分,专业学位课15学分,非学位课10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各学院、学科专业可根据本部门学科专业的特点,确定不低于上述基本要求的学分数。

每位博士生应当按照《XX大学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管理规定》,在中期考核前修完培养计划确定的所有课程并取得学分。

院系和导师应加强研究生实践教学(含科研、实践、实习、毕业论文等)的安全教育,并严格遵守学校相关文件规定。

每位博士生应根据培养方案中的要求,参与学校教育培养计划规定的专业实践环节以及为学位论文需要而进行的相关科研课题研究,但研究生有权拒绝老师让其参与非本校科研项目(未纳入学校科研管理的)。

对于纳入研究生培养计划的专业实践活动,每位博士生必须在与我校(研究生院或培养单位)签订协议的校外实践基地内进行。

六、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博士生培养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博士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各学科、专业应采取措施鼓励博士生选择具有一定风险性的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要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要加强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按时完成论文选题、中期考核、论文预评审、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几个主要环节上的管理工作。

(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科学创新是博士生培养的核心,博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应具有明确的科学创新以及系统性、完整性和学术性。论文的基本论点、结论和建议应有较大的学术价值或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具有较大的理论或实践意义。如果博士生学习阶段的科研工作系本人在硕士学习阶段科研工作的继续和深入,硕士学位论文的成果可以在博士学位论文中引用,但不能作为博士生学习阶段的科研成果。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年。

导师和学科组要尽可能地营造一个好的学术氛围,组织研究生参加与本学科发展有关的学术会议、学术讲座或学术沙龙,使博士生能得到学术交流的训练。有条件的学科、专业、以及指导教师都应该为博士生获得最新信息创造条件,激发博士生在学位论文工作期间的创新欲望。必须避免让博士生去做简单低水平的重复性的技术开发工作。

学位论文原则上应用汉语撰写;对于用汉语授课并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博士留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如用英语(德语、法语)撰写,博士学位论文不少于5000汉字摘要;对于其他情况(含用英语授课)的博士留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如用英语(德语、法语)撰写,可不要求撰写汉语摘要,但必须有英语摘要。

学位论文撰写必须符合学术道德规范要求。

(二)学位论文的内容与格式

学位论文的内容与格式参阅《XX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

七、学位论文开题工作

建立博士生学位论文研究开题报告制度,不仅是学位论文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培养博士生提出问题与发现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博士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

博士生学位论文选题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以及开题报告的组织实施等事项按下列要求执行。

1.论文选题的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课题的选择以科学研究为导向,应具有深刻的学术内涵;也可选择结合生产实践、解决重大工程实际问题的课题,鼓励学科交叉。

课题要有创新性,处于学科发展的前沿,使研究生提出新见解,通过研究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对某个学科方向或技术领域有所推动;课题要有可行性,使论文提出的工作构想与思路,能够在本校或国内有关单位的实验条件下取得足够的实验验证或揭示,课题工作量和难易程度应适当,使研究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做出预期成果。

论文选题应该尽量结合本学科专业课题组或导师的科研课题进行,并且结合研究生的科研基础和个人特长。

2.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研究生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确定论文课题后必须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对所选课题的立论依据、研究方案、研究基础和经费预算等进行全面介绍和论证。开题报告的一般内容:

(1)研究问题:在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科学问题,阐述课题的研究目的以及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文献综述:在大量文献阅读(阅读量及中文与外文文献阅读的比例要求由各学科专业确定)基础上,着重分析国内外在该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以验证研究问题的创新性,并介绍所查阅文献的范围以及查阅方式、手段;

(3)研究内容:建立学术构想、划定研究范围、界定课题边界,对研究内容进行明确的选择,避免范围过大;明确拟解决的关键技术;(4)研究方法: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制定完整的技术路线,进行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分析,预设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难点,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5)预期结论:对研究问题的解答进行科学预设,提出可能的创造性成果,以指导研究;(6)研究基础:科学评估工作条件,包括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导师的专业把控能力,所需科研和实验条件,估算课题工作量和所需经费;

(7)参考文献:规范地列出参考文献目录(文献阅读数量及中文与外文文献阅读的比例要求由各学科专业确定);

(8)工作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工作进度表。

3.开题报告会的组织实施

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应以学术报告会形式公开进行,并在会前做好信息公告工作。公开招考博士生、硕博连读研究生开题报告一般应在一年半内完成(不迟于第三学期);直接攻博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一般应在两年半内完成(不迟于第五学期)。

(1)报告会前,研究生必须完成《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表格的填写,并经其导师审核签署意见;

(2)由研究生所在学科专业委员会或博士生导师为主体组成3~5名相关学科专家(博导人数比例不少于50%),对选题的创新性、可行性进行相关论证。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参加;

(3)研究生对拟选课题作全面汇报,并当场回答评审委员的提问。评审小组经过讨论,对该生有否能力完成课题任务、能否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做出明确评定,并将提问和讨论的主要内容作好记录,每位评审委员应签名;

(4)开题报告经审查通过,必须严格执行。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如果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做选题报告。

4.其他

(1)开题报告会通过后,由评审小组负责人签名同意,记1学分。《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要求一式三份,一份由研究生本人保管,一份交研究生导师,一份留院系存档。研究生院将对各单位《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进行抽查;

(2)因特殊原因需推迟者,必须提前书面申请,并注明预期开题时间,经本学科专业委员会主任批准后,交研究生院培养处备案;

(3)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3个月后补充开题或6个月后重新开题,若仍未通过者,按中期考核不合格处理。

八、中期考核

公开招考博士生、硕博连读研究生中期考核一般不迟于第四学期完成;直接攻博研究生中期考核一般不迟于第六学期完成。主要对博士生学位论文进行一次阶段性检查,并检查培养过程中其它环节的完成情况。培养单位应将中期考核逐步建设成为不合格学生的中期淘汰的常态机制。

中期考核的组织和实施:博士生中期考核以院系为单位,由院系行政领导、党委(或党总支)领导及学科、专业委员会主任组成不少于5人的考核小组。全面考核博士生的思想政治、专业学习、科学研究等情况。

博士生应当按《XX大学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表》中的考核要求逐项填写,并向考核小组提交中期考核课程学习成绩单、论文选题报告、论文阶段性成果报告及文章发表情况的材料。博士生中期考核一般采用答辩的方式进行,博士生要着重对论文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阐述已完成的论文工作内容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下一阶段工作计划和措施,并对论文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尤其对与开题报告内容中不相符的部分进行重点说明,对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需继续完成的研究内容进行论证,导师则对该生中期考核情况给出评语,评语包括对已有工作评价,以及对培养计划完成情况、该生表现和今后工作的评价。各学科专业委员会应建立有导师参加的3-5人专家检查小组,负责本学科博士生学位论文的阶段性考评工作。专家检查小组对博士生学位论文阶段性情况给予评定,对于被认为确有创新、有可能成为优秀论文的学位论文,应予以重点关注;对于被认为不通过者,应对该博士生提出修改要求,并在半年后再次进行复查。学院教务人员要对参加中期考核的博士生的课程成绩进行检查、汇总。院系中期考核小组应对每位博士生进行综合考评,考核不通过者半年后再次进行考核,再次中期考核不通过者,按中期考核不合格处理。

各学院于中期考核前一周将具体考核时间、地点报研究生院培养处,研究生院将对中期考核工作进行督导。

直博生在中期考核前不允许转为硕士研究生。当中期考核不通过时,经本人申请,导师和学院同意,并经研究生院批准报上海市学籍管理部门核准后,可转为硕士研究生继续学习。转为硕士研究生后,必须根据该年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培养计划,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各个培养环节,成绩合格,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者,可授予硕士学位。

九、学位论文双向隐名预评审

博士生学位论文完成初稿后,经导师确认同意,提交院系进行博士论文双向隐名预评审,学位论文预评审一般应在学位论文正式答辩前2-3个月进行。

十、学位论文评阅

(一)博士学位论文通过双向隐名预评审后,申请人须根据评阅意见修改,并写出修改说明,经导师审阅同意后,进入论文评阅阶段。

(二)博士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45天被送交5至7位校内外同行专家评阅。同行专家评阅人必须是本学科领域具有教授及相当职称的专家或具有博士生指教导师资格的专家,其中校外专家至少3位,校内专家至少2位。评阅人中校内、外至少各有2位博士生指导教师。申请人的指导教师不可作为同行专家评阅人。

同行专家评阅人收到论文后,应在30天内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对论文可否提交答辩,是否达到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提出意见。

答辩前同行专家评阅人的姓名应保密,博士生不得参与论文的送审过程。

(三)学校对博士学位论文开展隐名评审抽检。对于评审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按照学校对申请博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不合格论文处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十一、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组织

(一)博士生提出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后,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会由5至7人组成,成员应是具有教授及相当职称的专家或具有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的专家,并以博士生指导教师为主,其中还包括校外同行专家2至3位,校外专家中至少有1位是博士生指导教师,如申请人的导师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委员会至少由6人组成。答辩委员会主席由教授及相当职称的博士生指导教师担任,申请人的指导教师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设秘书1人,由我校具有中级或以上职称的在职人员担任,在读研究生不得担任答辩秘书。

(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须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或副主席审批。

(三)答辩委员会秘书负责博士学位论文送审评阅和答辩的组织工作。

答辩前应完成学位论文的送审评阅,答辩时协助主席办理有关事务,做好答辩会的详细记录。

博士生不能直接参与本人学位论文送审评阅、答辩的组织工作。

十二、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审批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须向院系递交的审核材料:

1.XX大学申请博士学位审批表

2.博士学位论文隐名预评审意见书

3.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书

4.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复印件

5.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表

6.全脱产博士研究生学习时间超过3年、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习时间超过4年,均须提交已批准的延期答辩申请表,最长修读年限不超过6年。

答辩委员会秘书将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审核材料提前一周送交至院系教务科和学位评定分委会审批,经批准同意方可举行论文答辩。未经批准擅自举行论文答辩,此次答辩无效。

十三、学位论文答辩

(一)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应公开举行,答辩会议应按以下程序执行。

1.答辩委员会秘书宣布答辩委员会委员和主席;

2.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答辩会;

3.由答辩者报告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汇报不少于30分钟);

4.答辩委员会委员和到会人提问,答辩人回答问题;

5.答辩会休会;

6.答辩委员会委员内部会议:

(1)答辩委员会秘书宣读导师、论文评阅人、同行专家对论文的评阅意见;

(2)答辩委员会秘书或导师介绍博士生的基本情况,包括简历和进校后的学习、研究情况;

(3)答辩委员会委员评议研究生是否达到学位条例中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

(4)拟定并通过答辩决议书;

(5)投票表决:对是否同意建议授予博士学位进行表决。

7.答辩会复会;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决议和投票结果;

8.答辩者和导师致谢;

9.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会结束。

(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就是否同意建议授予博士学位进行表决。申请人获得全体答辩委员会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票,为建议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申请人博士学位;申请人获得全体答辩委员会成员二分之一以上(含二分之一)、三分之二以下(不含三分之二)同意票,可在二年内修改论文,申请重新答辩一次。同时认定为通过博士毕业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申请人获得全体答辩委员会成员二分之一以下(不含二分之一)同意票,为建议不授予申请人博士学位,同时认定为博士学位论文没有达到毕业要求。答辩决议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三)申请人第二次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就是否同意建议授予博士学位进行表决,申请人未获得全体答辩委员会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票,为建议不授予申请人博士学位。

(四)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认为申请人的论文虽未达到博士学位的水平,但已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而申请人以前未获得该学科专业硕士学位的,答辩委员会可以作出建议授予该学科专业硕士学位的决议,但不能同时作出修改论文后重新答辩一次的决议。

(五)已经通过的博士学位论文或摘要应当公开发表(涉密的论文除外)。

十四、提前答辩规定

在学制年限内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的博士生,经学院(系、所)审核,研究生院批准,可以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1.博士生提前答辩应具备的条件

(1)博士生入学后的注册时间不应少于2学年;

(2)完成培养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修满规定的学分;(3)博士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申请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年;(4)通过博士生中期考核;

(5)在申请提前答辩时已按要求发表了学术论文。发表论文有关要求参阅《XX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规定》;(6)通过博士学位论文隐名预评审。

2.申请学位论文提前答辩的程序

(1)凡申请学位论文提前答辩的博士生,应由本人申请,经指导教师同意,学院批准,报研究生院审批。申请书及相关材料于答辩前1个月交研究生院培养处;

(2)经批准提前答辩的博士生,需提交2本博士学位论文,由研究生院组织隐名评阅。评阅通过后,按博士生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的要求进行后续工作;

(3)为保证博士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凡申请提前答辩的学位论文的论文评阅专家和答辩委员会委员由研究生院培养处聘请。各学科、专业委员会提供论文评阅和答辩专家供培养处选聘时参考,其中论文评阅人校内4人(博导不少于2人)、校外8人(博导不少于4人);答辩委员会委员校内外各8人(博导各不少于4人)。培养处从中确定具体的评阅专家和答辩专家人选。

十五、延期答辩的规定

超过学制年限未能按时答辩者,确定客观原因且有能力在最长修年限度内完成论文研究内容的,经学生申请,导师同意,院系审核,研究生院批准,可以延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1.延期答辩的条件

(1)通过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

(2)学位论文阶段成果报告完成情况良好。

2.申请程序

(1)凡申请延期答辩的博士研究生,本人在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提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批准,经研究生院审批。申请报告于学制年限期满前3个月提交;

(2)应根据论文研究的进展情况提出合理的延长期限。

十六、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研究生院将结合教学改革及时协调各种未尽事宜,必要时补充文件附件。

第五篇:公路建设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思考论文

摘要:介绍了公路建设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意义,结合影响公路建设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从监管制度、材料采购、施工技术等角度,提出了提升公路建设质量的建议,从而延长公路的服务年限。

关键词:公路,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施工材料

为了促进我国公路建设取得更好的发展,我国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现如今,我国公路网线取得了更加完善的发展,城市交通高架桥的建设速度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城市主管道的建设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促使客运网线的较快增长,使得物流的迅速发展,而这就使得公路的损害日益严重,使得公路的寿命有所缩短,因此,对公路建设施工质量进行监督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意义

城市公路以及高速公路的施工质量的好坏,会对客运以及货运有着直接的影响,也会对公路建设的地域的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故此,就需要促使公路建设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以保证公路建设地区内的经济运转的稳定。故此,施工监理部门就有着较大的责任,其监督管理的效率高低,对该区域的城市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今后的工作当中,一定不能够麻痹大意,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对工程的各环节进行监督管理。“欲先富,当修路”这句话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地区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那么就需要解决当地的交通问题,这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故此,在经济发展工程中,需要将公路建设作为其中的基础工程,要优先纳入地区发展的行列。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而在这环境下,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建设的质量,而这就导致公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那么就会缩短公路的使用期限,影响了车辆的行驶安全,进而促使区域的经济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故此,建设管理单位就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要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好施工中的质量监控工作,并且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1]。对于监督机构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力度,要从专业上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以保证监管工作能够落实到位。此外,施工监管部门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要从公路的规划设计进行认真的分析,再对具体的施工建设进行考量,不管是在施工方案的设计方面,还是在公路建设的实际施工方面,乃至最后的竣工验收方面,都需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只有当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达标,才能够进行接下来的施工,只有当每一个建设指标都符合设计要求,负责人才能够进行签字验收。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使公路建设的施工质量得到极大的保障,从而促使公路的使用期限大大增加,继而促进当地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2影响公路建设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2.1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急需增强

在公路质量的影响因素中,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监管人员责任心的高低、工作态度的是否端正,专业水平的高低等等都对公路建设的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部分监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个人技术未能与时俱进,对施工人员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在公路建设中以下几种现象时常发生:1)偷工减料;2)以次充好;3)不根据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等等。上述现象导致公路建设的施工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2.2施工材料的质量不符合标准

在公路建设中,施工质量的好坏与施工材料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关联。然而,在许多公路建设中,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对施工材料的监管不够重视,这就导致一些不符合建设要求的建筑材料进入了施工场地,从而为公路的建设带来了后期隐患[2]。

2.3机械设备的使用不够正确

在公路建设中,往往会用到机械设备来进行辅助施工,这些设备大多为重型机械设备,所以它们的个体质量较大,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使用,一直停留在施工公路上,就会对路面造成严重的损伤。然而,人们又会对这些由于设备所造成的影响有所忽视,并且很少有施工单位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这就使得机械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大大增加,而一旦发生故障,那么就只能停留在新建的公路上,从而导致新建公路受到极大的损伤。

3解决策略

3.1对监督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

在公路建设施工中,对质量监督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能够极大的确保公路施工的质量。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是公路建设施工开展的必要流程,监管单位需要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制定责任状,如此,才能够促使公路建设施工得到有效的监管。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监管单位需要切实了解施工单位的工作流程,要根据施工工人的技术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督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促使公路建设施工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3.2对施工材料的采购进行严格的监管

要想保证公路建设的施工质量,那么就需要从源头上进行监管,而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的采购则是其中的源头。施工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会对公路的建设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会关乎到公路的使用期限。在公路基础施工中,回填土石的质量在其中非常关键,其是保障公路路基承重力的重中之重[3]。故此,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相关负责单位要对建设材料进行严格的监管,在采购施工材料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采购,要对所采购的原材料进行检测,如此才能够从源头上保证公路施工的建设质量。

3.3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是影响其质量高低的关键。现如今,许多承包公路的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所招聘的施工人员都是一些专业素质较低的农民,这些人虽然吃苦耐劳,但是由于受到的教育有限,他们的施工技术仅仅停留在经验上,而没有与时俱进去学习一些最新的施工工艺。这种现象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尤为明显。在我国许多欠发达地区,大部分施工单位不是中标单位,而是经过了重重的分包,这样就导致在出现施工质量后,很难找到相关的负责人,从而使公路施工质量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影响了公路的有效使用,更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故此,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一定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要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只有经过了培训考核的员工,才能够从事工程的施工。此外,相关监管单位要对现场施工加强监管,如果施工单位有出现违规施工,或者是出现一些不符合规范标准的施工,一定要及时责令其进行改正。这样一来,就能够促使因为施工工艺的不合格,而导致公路的施工质量受到影响的这一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4结语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由此对公路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而在公路建设中,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督管理极其重要。只有对公路的施工工程进行有效的管理,从建设材料这一源头进行监管,对公路建设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进行监督管理,才能够促使公路施工的质量得到保障,才能够尽可能的减少甚至杜绝影响施工质量问题的产生。只有对公路建设的各个施工环节进行监管,才能够防止因为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而导致公路建设的施工质量受到影响,造成公路的使用期限大大减少,或者是造成公路交通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梁铎.基于公路建设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的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14(1):118-119.

[2]曾兆权.基于公路建设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的思考[J].信息化建设,2016(4):162.

[3]舒小娜.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创新措施探讨[J].江西建材,2016(17):147-148.

下载博士培养质量调查及几点思考论文[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博士培养质量调查及几点思考论文[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硕士博士研究生 口腔正畸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硕士博士研究生 口腔正畸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 口腔正畸学在口腔医学的各个学科当中,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培养新型具有医疗、教学、科研等多方面能力的口腔正......

    对国家食品安全的调查及思考毛概论文

    对国家食品安全的调查及思考组长:xxxxxxxx 组员:xxxxxxxxxxx2012/3/26 - 2012/4/15对国家食品安全的调查及思考院系:xxxxxxxxx 课题组:第七组 调查地点:校园、图书馆 调查内容:大......

    加强国防生养成教育 提高培养质量论文

    摘要:国防生是介于军校生与地方普通大学生之间的特殊群体,应该集两者之长,避两者之短。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加强养成教育,拓展教育途径、创新形式内容,提高培养质量。关键词:国防生养......

    委托培养博士研究生协议书

    委托培养博士研究生协议书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经 (甲方)及委托培养研究生本人同意,2013年长安大学(乙方)为甲方招收委托培养博士研究生 ,学习学科、专业 ,学制三年。经协商,签订本......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培养方案

    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依据我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校发【2011】36号)等文件精神,为保证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博士委托培养协议1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委托培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协议书甲 方: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乙方: 丙 方: 经甲、乙双方同意,甲方受乙方委托招收考生(丙方)为2012年专业委托培养博士......

    委托培养博士研究生协议书

    为了培养更多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应_________(甲方)的要求,_________(乙方)从年全国统一招收的博士生中录取_________(丙方)为_________专业研究方向委托培养博士研究生。一、丙方由乙......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4版) 适用于2015级及以后 兰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 一.学科概况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