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四培养工程”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11:2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施“四培养工程”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施“四培养工程”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实施“四培养工程”的调查与思考

实施“四培养工程”的调查与思考

以“四培养工程”为载体

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

-----区实施“四培养工程”的调查与思考

2006年以来,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东风区区委在全区农村广泛开展了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

执政能力的“四培养工程”。通过“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群众拥护的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的实践,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四培养工程”作为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的有效载体,已经得到验证,并收到明显成效,应该长期抓下去。

拓宽党员发展渠道,加大在致富能人中培养和发展党员的力度,是不断增强农村党员在经济发展中带动作用的现实需要

把致富能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符合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在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党员的要求,是扩大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增强农村党员在经济发展中带动作用的重要举措。区委把农村党员的培养和发展锁定在致富能人这个群体中。在对农村致富能人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确定一批入党积极分子,重点进行培养。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提高致富能人的思想政治觉悟,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交心。通过对致富能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意识到他们之所以能够有今天,除了他们自身辛勤劳动外,主要是有党的富民政策和各级党组织的正确引导,增强对党组织的信赖和向往。同时,还以农村党支部为单位,组织他们参加“三会一课”及党支部的学习教育等活动,教育他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感,在思想上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建国乡建设村赵宝福是繁育水稻良种的技术能人,年收入在7万元以上。但他一直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其主要原因是他思想上有顾虑,认为自己做得不够,离党员标准有很大距离,同时担心入党后忙不过来,影响自家经济发展。党组织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乡村干部主动与他交朋友,结成帮扶对子,通过培养谈心,使他认识到了入党非但不会影响自家的生产,还可以带动其他农户发展壮大规模,实现“双赢”,增强市场竞争力。赵宝福思想顾虑打消后,主动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今年七月被村支部吸收为预备党员。入党后的他积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带动全村95以上的农户种上了优质水稻品种。

二是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采取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组织经验交流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今年组织两次致富能人培训班,培训45人次,重点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和基本经验,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三是坚持标准,严格培养和发展。区委把致富能人中的积极分子培养入党,严格按照发展党员标准和程序,决不搞以金钱划线,“嫌贫爱富”,而是把那些在致富方面起带头作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和靠近党组织的人作为重点优先进行培养。落实培养计划,选择责任心强、威信高的党员干部做培养人,加强考察写实,并经常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实践锻炼,促其早日成熟。一年来,共举办党的知识培训班5期,先后培训各种致富能人320人次,在致富能人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85名,发展党员15名,占全区发展党员总数的38.4。

强化教育引导,加大把农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的力度,是始终保持农村党员在经济发展中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是事关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不好,党员队伍能否成为发展农村生产力先进群体的重要问题。我们把农民党员进行分类排队,把具有劳动能力的党员作为重点,突出培养致富能力,着力解决部分党员存在的无法致富、无力致富和无门致富的问题。

一是“特色党小组”带动培养。我们针对原有农村党小组设置不合理、作用发挥不突出等实际问题,创新党小组设置,根据培养对象所从事的行业情况和本人的经营、技术等特长,逐个进行分析,把从事生产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党员组织起来,成立农村特色党小组,特色党小组成员组成既考虑年龄知识结构,又考虑致富能力搭配,确保每个党小组都有一名以上党员致富能手。每名包村乡干部、村干部都联系几个特色党小组,与他们共同分析研究致富路子或经济发展项目。全区共成立种植、养殖、运输等特色党小组43个。由于特色党小组的设置体现了党组织、党员及群众的意愿,符合农村生产的需要,激发了党小组的活力,增强了党员作用的发挥。松江乡宏力村早甘蓝种植特色党小组,带动全村农民发展早甘蓝生产1500亩,通过协会销售到俄罗斯市场。建国乡圳江村党支部书记崔长青和几名党员成立养猪特色党小组,与东北农大合作,投资300万元建成圳江村种猪繁育基地,带动全村170多户发展养猪,全村仅养猪一项人均收入可达1200元。

二是“捆

绑式”帮扶培养。区、乡118名党员与农村有致富能力的党员结成“一对一”、“多对一”帮扶对子115个,帮扶时间一定三年,达不到帮扶目标不解对。重点帮助他们解决脱贫致富中的实际困难,协调贷款、安排专项资金、提供金融部门贷款信用担保,协调财税部门在贴息贷款、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支持。年初以来,共为帮扶党员协调生产资金120多万元,落实致富

项目115个。

三是实用技术、技能传授培养。区农、教等部门大力开展科技之冬、送农业技术服务下乡等活动,制订了“科教帮富”培训计划,按照不同产业类型,采取结对指导、技术讲座、学习观摩、发送科技致富电教片和实用技术资料等办法,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训。一年来,全区先后组织3批农村党员到先进市(县)参观学习,举办农村党员专题实用技术培训班8期。目前,全区已有80以上的农村党员掌握2至3门实用技术,495名党员家庭成为科技生产示范户。建国乡永丰村党支部书记姜艳伟,通过新技术培训,引进黑香稻等优质水稻品种,带动党员示范种植黑香稻100多亩,进而带动全村种植黑香稻3000多亩。今年,仅此一项全村增收100多万元。松江乡兴国村党支部书记刘秀英靠养猪发了家,为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她积极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班的学习,努力学习掌握养猪实用技术。带头创办了全村第一个家庭养猪场,成为全乡致富带头人。在她的带动下,村民们积极发展养猪业,全村养猪户达到160多户,仅养猪一项全村人均纯收入就达1000多元。

四是树立典型扶持培养。区委把选典型、育典型、树典型作为活动的重点来抓,先后培养和树立了以松江乡奶牛养殖大户袁成林等党员致富能人14个。对致富典型大力扶持,重点培养,大力宣传,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袁成林在养奶牛之初,既担心资金不足,又无技术保障,区乡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在畜牧贷款中为他解决了3万元流动资金,又从市里请来畜牧专家作为袁家的技术顾问。如今,袁成林已成为小有名气的养牛大户。

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加大村干部的培养力度,是不断提高村级党组织带领群众加快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实施“四培养工程”,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加快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而提高农村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核心是选拔和培养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

一是严把“入口”,做好“选拔”的工作。我们把能否带领群众致富、有无致富本领作为选拔村干部的重要条件,放宽选人视野,严格选拔程序,采取“两推一选”、公开竞争、群众测评、组织考核等多种形式,真正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致富带动能力强的人选进村“两委”班子和村后备干部,确保选出来的村干部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建国乡西太平村致富带头人李胜国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后,带领群众整修村内道路,组织群众外出承包土地200多公顷,赴俄罗斯等地劳务输出100多人,为村民担保赊购农业机械和化肥农药20多万元,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松江乡模范村党员王杰被列为村级后备干部后,投资10多万元,开办了休闲园,现已发展旅游点3个,为贫困户提供劳动就业岗位30多个,平均每个岗位每年收入在6000元以上,受到群众的称赞。

二是管好“口内”,做好“培养”的工作。区委结合《乡村干部三年素质升级工程》,以全面提高农村干部增强发展意识和致富能力为目标,采取教育引导、培训提高、扶持服务等措施,培训村干部120多人次,其中,35名村干部已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所有村干部都学会并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村干部带头领办、创办示范服务基地40个。松江乡模范村干部金青松,开办了个体水稻良种培育研究所,在自家致富的同时,积极推广振兴2号、振兴4号、“9031”、“509”、空育“131”、“北国香”等系列优质水稻品种,带动农民种植优质水稻4000亩,仅此一项全村农民人均增收550元。

三是畅通“出口”,做好不合格村干部的更新淘汰工作。村干部能不能发挥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的“双带”作用,让群众说了算,每季度组织村里的党员和村民代表对村干部进行一次“实绩评议”,凡是群众认为起不到“双带”作用、不宜继续担任村干部的,一律通过适当的方式免除其村干部职务。出现村干部岗位空缺的,采取党支部提名,党员联名等办法,支持鼓励致富带头人竞选村干部,对率先致富并有能力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人才,乡村党组织确定专人,与培养对象结成帮带对子,重点培养,并让他们参与村里重点工作,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使其熟悉情况,积累工作经验,并接受群众的检验。同时,坚持培养与使用并重,对基本符合后备干部标准的培养对象,及时把他们选拔进村级班子,增强村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一年来,全区共选拔22名致富带头人和致富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中,致富带头人和致富能人达到了70以上。

通过开展“四培养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党员和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了党员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目前,全区农村35岁以下党员人数达到76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5,比培养之初提高了三个百分点。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促进经济发展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党建工作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和保障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创新“四培养工程”载体,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长效机制,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

“四培养工程”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益探索,不仅是一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程,也是一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工程。因此,各级党组织应该树立长期抓、抓长期的思想,从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入手,不断丰富和完善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是创新领导机制,切实加强“四培养工程”的领导。主要是建立三个制度:完善领导联系点制度。区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挂一个村,联系一个村党支部书记,培养一个“四培养”村党支部书记典型;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抓一个“四培养”村党支部书记致富典型,并将联系点建成示范点,切实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建立工作责任体系。形成区委全面抓,乡镇党委具体抓,组织部门牵头抓,包村部门配合抓,村级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建立区委组织部规划协调,科协、工青妇、金融、税务、国土、工商等部门积极参与的“四培养工程”责任体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方位责任体系。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加强对“四培养工程”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建立健全督查、通报、责任追究制度,加大督查考评力度,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不断推动“四培养工程”的深入开展。

二是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切实加强“四培养工程”的监督管理。纳入到乡镇党委目标管理考评,做到“四培养工程”与经济建设两个目标一起制定、两个责任书一起落实、两项工作一起检查、两个成果一起考核。把“四培养工程”与农村党员发展和管理紧密结合。今后农村发展党员要将致富能力、致富程度作为发展农村党员的必要条件;坚持把发挥“四培养”作用的实绩作为检验广大党员是否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标准,并列入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四培养”实绩较差的党员,在民主评议党员时,不得评为合格党员。

三是创新运行机制,不断推进“四培养工程”深入开展。强化宣传造势。采取多种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宣传“四培养”工作典型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做法,形成强烈的“四培养”工作氛围。优惠政策搞活。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必须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项目上进行扶持。区、乡、村都要设立“四培养”扶持基金,专门用于“四培养”项目、产业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开发与启动,每年选择一批示范带动力强的村干部、党员农户和综合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的致富能手,帮助确定生产经营项目,扶持创办各类示范服务基地和产销服务组织,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强化技术指导。加强农村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现实需求的农业技术人才。一方面,要加快现有区、乡农业技术人才的再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技能;另一方面,农技人员下乡为农民服务要形成制度,及时将农村实用农业技术送到农户手中。畅通信息引导。发展农村经济,信息的畅通、及时、准确至关重要,必须构建经济信息平台。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技术的作用,引导农民立足当地实际、自身实际,选准致富项目;建立农村经济信息定期发布制度,从而拓宽农民致富视野,转变传统观念,增强致富信心。建好基地示范。针对农民怕担风险,讲求实际的现实情况,将示范服务基地建设作为抓好“四培养工程”的重要载体。区、乡、村三级都要围绕当地农村主攻产业,建好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示范、服务、辐射功能,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

第二篇:农村党建实施双带示范工程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中央、xx《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出台以后,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已经成为各级党组织亟需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几年来,我们从解决制约农民增收致富的实际问题入手,着眼于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用的发挥,在全市探索、总结和推广了依托乡村党组织,由党员干部领办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所形成的产业示范服务基地+农户、股份合作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服务区经济联合体+农户等四种工作模式。目前,全市以乡镇干部为主体创办领办产业示范服务基地810个,以村屯干部和农村各类能人为主体创办领办股份合作公司、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3300多个,以农民党员为主体建立党员服务区和经济联合体4.6万个,共引带农户55万多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66.7%。

一、应对挑战抓党建,新形势催生新模式绥化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大市,一个时期以来,乡村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农业增效慢、农民增收难、农村不稳定的问题比较突出;现行农村经营体制的变革带来的基层党组织行政管理职能弱化,基层干部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不适应的问题比较突出;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相融合、相促进的载体缺乏,基层党员干部带民致富的能力不强、办法少,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体现不明显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民进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想富快富无门路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些现实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影响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在群众中的威信。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到,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提出的挑战,要求我们必须紧扣发展主题,在创新农村党建工作思路上寻求新的突破,在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作用上寻找新的办法。为此,我们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筑具有绥化特色农村党建工作模式的要求,把指导思想定位在“一切围绕发展、一切服从发展、一切服务发展、一切为了发展”上,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组织农民进市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上。在全市相继总结、规范、推广了具有绥化特色的农村党建“四个工作模式”。即“依托乡镇党委,以乡镇干部为主体,按产业领办创办融科技、示范、服务于一体,辐射和引带群众共同致富的乡镇干部产业示范服务基地”的工作模式;“依托村党支部,以农民党员为主体,由党员与从事相同生产经营项目的农户组成党员服务区经济联合体”的工作模式;“依托村党支部,以村组干部为主体,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动员农民以土地作价入股或以资产、资金、技术、设备入股,按照自愿原则组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股份合作公司”的工作模式;“依托村党支部,以农村党员和各类能人为主体,把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组织到一起,为共同致富而自愿联合组建的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的工作模式。目前,这“四个工作模式”基层组织认可、党员干部愿意、农民群众欢迎,已在绥化遍地开花,呈现出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形成了乡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及能人大有作为,农民群众真正得实惠的可喜局面。

二、围绕特色抓党建,新举措打造新模式在打造“四个工作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围绕特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原则,在工作取向上求实、在工作载体上创新、在工作方法上放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不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保证了“四个工作模式”的健康有序发展。

1、坚持放活基层,提供创造新模式的广阔空间。在“四个工作模式”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坚持放活基层,给基层放权松绑,不搞等齐划一,千篇一律。一方面,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及时帮助基层解决创新中遇到的难题。另一方面,允许基层结合实际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工作项目和工作重点,给基层创新工作提供更大的空间。如股份合作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就是来源于安达市委为了解决农业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生产经营成本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问题而进行的实践与探索。

2、实施规模推进,加大新模式的落实力度。对“四个工作模式”,我们采取规模推进的办法,狠抓工作落实。抓组织引导。上升为市委行为,对每个模式的推广,市委都进行专题研究,明确具体要求,召开现场会议推进落实。并在电视台、《绥化日报》等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广泛地进行宣传教育和思想发动。抓专项推进。把“四个工作模式”纳入全市组织工作重点督查项目,落实了乡村“一把手”责任制,明确了具体的创建目标,实行了“三单”督查制度,通过下发问题整改催办单、通报批评单、组织调整建议单的方式,专项督查推进。抓扶持发展。市委和各县(市)区委对“四个工作模式”的发展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信息上给予大力扶持。对领办创办新经济组织的乡村干部,取消“坐班制”,实行身份不变、政治和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对基地、联合体、股份公司和合作社(协会)实行税费减免、不允许任何单位乱收费;划拨专项贷款扶持,近两年全市共下拨党费贴息贷款1768万元,党费贴息近70万元。

3、着眼运行质效,建立新模式的保障机制。用创业型乡村班子做保证。把实行“四个工作模式”作为考核创业型乡村班子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每年末进行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对表现突出的村党组织书记上挂乡镇副职,乡镇党委书记优先提拔重用;对两年内未创办领办产业示范服务基地和股份公司的坚决进行调整。2000年以来全市共有21名乡镇党委书记走上了副处级领导岗位,86名村党组织书记被上挂为乡镇副职。对56名工作不力的乡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调整。用“五型”乡村干部队伍做保证。为确保“四个工作模式”对高素质乡村干部队伍的需求,我们确立了“小康领路人型、产业带头人型、科技明白人型、市场经纪人型和群众贴心人型”目标,通过深入开展争当“佘树德式”乡村干部活动、实行联户帮扶制度、开展大规模培训轮训、进行学历教育、组织外埠考察学习等方式,全市“五型”乡村干部已达50%。用“双培”工程做保证。通过实施“双培”工程,一方面,使一大批党员干部成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排头兵,成为推行“四个工作模式”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全市80%以上有致富能力的党员参与到新经济组织中来;另一方面,使一大批符合条件的致富带头人加入了党组织。去年以来,全市共发展农村各类能人入党2360 名,占发展农民党员总数的80%。

4、实行规范运作,提升新模式的服务水平。我们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原则,使“四个工作模式”沿着致富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方向健康发展。建立规章制度。对于新组建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党组织积极协调工商、税务、科协、民政、供销联社等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帮助健全完善各项章程制度,指导建立组织管理机构,使其成为比较规范的新经济组织。规范经营行为。加强行业管理,保证了各种新经济组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搞强迫命令、不违背大多数农户意愿、不低于市场价格压价压级、不向农户摊派费用、不随意违反与农户签订的有关协议。设置党的组织。坚持新经济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组织设置就跟进到哪里。凡是具有3名以上党员的新经济组织都设立了党组织,开展了正常的组织活动。对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也都落实了乡村党员干部包联制度。

三、力求实效抓党建,新模式带来新变化几年来,在总结完善推进“四个工作模式”上,我们坚持把推行新工作模式取得的实际效果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提高了农民进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农民增收致富有了新变化。“四个工作模式”的推行,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引带作用,把千千万万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纳入整个市场体系,改变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弱势地位,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素质。农民群众通过参与新经济组织,发展专业生产,进一步强化了市场意识,激发了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开展经贸、市场营销、法律、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了科技文化素质和民主法律意识。“党员干部出智慧,农民群众得实惠”,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125元,同比增长5%。安达市农民股份公司入股农户人均纯收入达3821.5元,比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1096.5元。

2、加快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农村经济有了新变化。“四个工作模式”的推行,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利用资源,发展专业生产,调整优化结构的局面,较好地实现了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几年来,使全市801个村和3180个屯成为专业化生产村屯,促进了全市以玉米、水稻、大豆、奶肉牛、瘦肉型猪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快速升级。全市近3年农业增加值实现295亿元。肇东市通过示范服务基地引带,全市奶牛、肉牛、生猪、山绵羊、肉蛋鸡养殖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2003年全市畜牧业产值实现19.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4.1%。

3、取得了领导农村经济工作的主动权,领导方式有了新变化。“四个工作模式”的推行,使乡村党员干部从春抓种、秋抓收、年底抓税收的矛盾和直接管理中解脱出来,通过领办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转变了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掌握了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的工作方法。由原来的“直接干预”、“行政命令”的领导方式,转变为靠活生生的事实引导农民,靠周到细致的服务帮助农民,靠基地、公司的龙头作用带动农民,从而有效地把党的富民政策和各级党组织的发展规划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实现了对农村经济工作的有效领导。

4、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基层干部形象有了新变化。“四个工作模式”的推行,改变了过去乡村干部无所事事,无所作为的状况,领办创办各类新经济组织的热情空前高涨,“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的表率作用更加突出,拉近了同农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出现了“想致富找干部、有难题请干部、有好事想干部”的可喜局面,党群干群关系有了根本性转变。同时,培养锻炼了一大批党员干部,想事、干事的人越来越多,能干事、干成事的人越来越多,“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党员党员致富在前”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共识。

四、与时俱进抓党建,新模式引发新思考“四个工作模式”的实践证明,农村党建工作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开拓创新,才能抓出成效,才能进入新的发展境地。思考之一:做好农村党建工作必须把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用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来促进生产力。如何把蕴藏在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的巨大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之转化为加快发展的经济优势,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提升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党建工作的根本要求。特别是面对农村实行“两补一免”的新情况,农业要发展、农村要稳定、农民要致富的现实对这种转化的要求更加急迫。采取什么办法,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这种转化,是我们各级组织所必须回答好的严峻课题。我们实行的“四个工作模式”初步趟出了一条使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加快发展的经济优势的新路子。思考之二:做好农村党建工作必须坚持抓党建从经济出发、抓经济从党建入手,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来进行。农村党建工作怎样才能具有活力,创新的工作载体怎样才能有生命力,推行“四个工作模式”的实践表明,做好农村党建工作必须突出发展主题,紧紧围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来谋划、来开展。在工作思路的谋划上、措施的落实上、成效的检验上,都要保证和促进这个中心任务的完成,充分体现抓党建从经济出发、抓经济从党建入手的思想,进而实现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的有机融合。思考之三:做好农村党建工作必须坚持抓好素质升级工作,切实发挥乡村党员干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双带”作用。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如何发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任务如何完成,农民低素质、低组织化程度的现状如何改变,党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如何体现,回答好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建设一个坚强有力、能够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基层党组织和一支走在时代发展前列、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党员干部队伍。通过实行“四个工作模式”,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打造了一支适应当前农村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具备“五型”标准的、“双带”作用突出的乡村党员干部和能人队伍。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切实肩负起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民自我解放、自我发展、共同致富的历史责任。思考之四:做好农村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创新农村党建工作,应放宽思路,敢于破旧立新,不受旧有的条条框框限制,只要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载体,就应大胆尝试、敢于坚持;应当放活基层,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对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认真总结,符合实际的给予充分肯定,及时推广。只有这样,农村党建工作才能不断创新和发展。

[1]

第三篇:四培养工程工作方案

新富村级后备干部“四培养”工作方案

为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选拔和培

养优秀中、青年干部作为后备干部,进一步充实村“两委”后备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结合我村的实际,制定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及措施:

一、推荐、培养对象的标准

凡年龄在35周岁以下、在农村工作的优秀中、青年干部,政治思想坚定,管理能力强,有一定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工作成绩突出,群众威信较高,文化程度初中以上。

二、推荐、培养的原则和程序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和乡关于推荐、选拔后备干部的通知要求,每年定期选拔符合条件的干部,经党支部支委会讨论通过,在党员大会上进行民主测评,写出推荐考察材料,上报乡组织办。

三、培养计划和措施方法

1、加强后备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严格、高标准地要求,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做到政治上严要求,业务上多培养,生活上要关心。培养年轻干部的正气、才气、灵气、锐气。

2、加强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引导和培养后备干部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强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新世纪信息时代农村各项工作的需要。

3、注重培训和锻炼,做到“重点后备干部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要把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放在一定岗位上压担子、给台阶、多锻炼。积极引导他们投身各种工作实践之中,在实践中提高素质,增强技能,增长才干。

4、健全干部谈话和教育管理制度。党支部书记不定期找后备干部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多鼓励,让后备干部时时自重、自警、自省、自律,达到教育干部、解决问题的目的,帮助后备干部认识工作中的不足,提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切实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起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帮带、培育、考察、管理、使用五大机制,做到后备干部培育有计划、管理有措施、使用有效果。

一是联系帮带机制。实行村干部与后备干部“一帮一”、“结对子”,搞好传帮带。经常与他们交流沟通,定期了解其思想状态和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

二是教育培育机制。党支部制定培训教育规划,采取集中培训、干部帮带、供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对后备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工作能力和致富技能培训。

三是定期考察机制。每年进行一次当期考察。考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立场、思想品德、工作表现、廉洁自律情况、理论水平、业务技能、组织领导能力以及工作实绩、群众基础等方面情况。通过考察,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后备干部的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计划和措施。

四是动态管理机制。对村级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调整一次。在考察的基础上,村党支部每年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对后备干部进行一次民主评议,把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不高,有违法违纪行为,工作实绩不突出,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群众威信不高的后备干部调整出局。

五是科学使用机制。坚持备用结合、科学使用的原则,对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考察,表现突出的后备干部,经党员和群众按照有关规定推荐提名,可作为村“两委”候选人,参加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的选举。

我们要狠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中共三村镇新富村委员会

第四篇:关于培养选拔女干部的调查与思考

党章第三十三条中指出,“党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培养和选拔女干部,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上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年来,___市鼓楼区委立足区情实际,坚持把培养选拔女干部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制定规划,明确目标,强化措施,不断推进女干部的成长

和进步。

一、基本情况

目前,___市鼓楼区科级领导干部队伍中女干部85人,占干部总数的24,其中正科级女干部20人;副科级女干部65人。区直部门领导班子中配备女干部的达到27个,占区直部门班子总数的71,其中担任部门党政“一把手”的女干部7人,占正职领导干部总数的20。全区6个街道办事处领导班子中均配备了1名以上女干部,配备率100,其中4个街道办事处配备了2名以上女干部,个别街道办事处配备了女“一把手”。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女干部参政比例不够高。由于过去鼓楼区女干部的比例一直较低,而科级干部总体基数又较大,所以要提高女干部的比例不是在短期内就能解决的,需要长期的努力。另外,由于封建思想的影响,一些女同志潜意识中把自我交属于家庭,淡化了自己更重要的社会角色,比较安于现状,从政意识不强。第二,女干部分布不够合理。一些部门在选拔女干部时,不同程度地存在求全责备的倾向,对其不信任、不放心、不敢委以重任,出现了副职多、正职少、低职多、高职少,基层多、中高层少,党群岗位多、经济岗位少的“四多四少”现象。第三,妇女后备干部队伍还比较薄弱。过去有的部门领导对女干部的培养重视不够,后备力量不足,选拔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近几年来,由于人员编制的原因,大学生就业难,优秀女同志来源匮乏,妇女后备干部队伍得不到有效的补充,导致女干部青黄不接的现象比较严重。

三、主要做法

领导重视,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力度。大力培养选拔女干部是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区委对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非常重视,针对女干部的现实状况,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力度。一是制定规划。印发《2002-2005年鼓楼区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规划》,确立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工作要求、配套措施和倾斜政策,为加强女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二是落实政策。区委责成有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建立和完善了全区科级女干部花名册、全区女党员花名册等,对女干部每年的学习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为培养和使用女干部提供了准确的素材。三是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女干部、优秀女性人才的先进事迹和妇女进取精神,同时切实提高社会各界对选拔女干部工作的认识,努力形成社会关心和支持女干部队伍建设的局面。

拓展渠道,加强女干部人才储备。加强人才储备是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培养选拔优秀女干部的重要措施。为确保后备干部中的女性比例,区委采取多种渠道,把各类优秀女性人才吸纳到党政干部队伍中来。一是在招考录用公务员时,坚持男女平等,不搞性别歧视,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女大学毕业生进入了公务员队伍。二是在考核中,及时发现掌握女干部中的优秀分子,了解她们的现实表彰和学习情况,把考核中发现的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等的女干部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入选女干部人才库。三是在每次调整充实后备干部时,要求各单位推荐上报的后备干部初步入选中必有一定数量的女干部,从而拓宽女干部的选拔视野,及时发现储备女性后备人才。

加强培训,促进女干部素质提高。根据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和领导班子建设实际,区委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女干部的培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一是提高理论素质。区委有计划地选派有发展潜力的女同志和女后备干部参加青干班、妇干班等培训班,指导各部门合理选送年轻优秀女同志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强练内功,提高素质。二是注重学历培训。区委、区政府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女干部参加各类学历达标学习,通过采取在职培训、自学函授和选送进修等多种途径,提高女干部的文化素质。通过几年来的学习培训,现有的女干部的文化素质。通过几年来的学习培训,现有的女干部大专学历达到95以上,拥有本科学历也超过70。三是强化实践锻炼,对缺乏基层锻炼的年轻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女干部,优先选派到基层伤职或下派挂职锻炼,对工作经验丰富、缺乏领导能力的优秀女干部优先选派参加各种工作队,同时安排一定数量的女干部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岗位交流,使她们在多种环境和岗位上接受锻炼,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才干,在实践中锻炼成长。鼓楼区每年都安排一定比例的女干部外派到苏南等挂职锻炼、下派到基层社委会挂职锻炼。

择优使用,提供施政平台。

第五篇:关于实施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实施“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的探索与思考

陈荣伟

人才问题,历来是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一个地区如何才能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资兴市在“大干新三年、冲刺百强县”的征程中,主动适应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新要求,顺应老百姓盼富求富的新期待,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即为全市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自由择业家庭,每户培养一名产业技术工人。面对这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借鉴,只有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才能加速推进,取得实效。

一、以全新的理念审视“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 当前,社会上“招工难”与“就业难”的现象并存,然而“用工荒”并非“数量荒”,而是“技工荒”。开展“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就是为了加快培养、储备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技术人才,这既是一项民生工程,又是一项民心工程;既是发展所需,又是群众所盼。

1.是增强资兴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个区域的竞争力有很多方面,如资源、区位、环境等,但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跳出资兴看资兴,站在郴州、全省、全国审视资兴,资兴要实现冲刺全国百强县,目前最缺的是人才。真正推动资兴发展的是社会上认为“不是人才的人才”、“不是高材生的高材生”的专业技术人才,他们才是推动资兴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助推器”和“加速器”。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就是为了不断增强资兴劳动力的可持续发展,提升资兴区域竞争力。

2.是加速资兴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当前,承接的产业基本上是5至10年就会不断地转移,承接的产业不但需要寻找最廉价的劳动力、最便宜的土地,更需要一大批技工人员推动产业升级。在这块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大湘南,资兴要争当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市,靠的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个最基本的因素——技工,技工已经成为承接产业转移极其重要的“吸引力”、名副其实的“招牌菜”。只有培养、储备了一批产业发展需要的产业工人,才能为争当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奠定坚实基础,沿海的产业才会转移过来,才会落地,才不会象“候鸟”一样。

3.是加快推进资兴城镇化的需要。资兴地广人稀,城区面积很大,但城区人口较少。资兴要实现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要加速推进城镇化,就必须依靠新型工业化带动。大力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能够把山区、库区的老百姓吸引过来,引导其参加劳动技能培养,参与新型工业化,老百姓只有真正掌握了劳动技能,既“富了脑袋”,又“富了口袋”,才会安心在城市留得下来、生活得好。

二、以超常的举措谋划“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

“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旨在为全市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自由择业家庭迅速培养一名产业技术工人,计划用3年的时间培养4.5万名高素质产业工人,力争使新增劳动力掌握1-2项就业技能或致富本领,让已从业者技能得到不断提升,努力使每个家庭人均收入迅速增长,实现“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的工作目标。

1.建立激励措施,确保群众“想来学”。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深入农村、企业广泛宣传,全面解读培训政策,使“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工作家喻户晓,鼓励农村劳动力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学习,让已就业者积极参加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提高致富本领。市财政预算安排足够的专项资金,实行免学费、免生活费、给误工补贴的三大政策,对未就业大学毕业生、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下岗失业人员、自由择业者和农民等六类人群,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实现第一年消除零培训家庭、第二年消除零就业家庭、第三年50%的家庭得到巩固提升培训的三大目标,用优惠政策、培训目标,提升广大学员参与培训的激情。

2.创新培训方式,确保群众“学得好”。根据产业发展需求、企业用工需求、人才就业需求和城乡居民增收需求的四大需求,充分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聘请专家学者,组建讲师团,按照“以需定培,长短结合,以短为主”的原则,多层次、多途径、多手段深入乡镇、企业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企业岗位技能培训,做到边生产、边示范,边施工、边培训。主动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对接,实现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保证学生学得有味,学的东西用得上。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既可以在学校学,也可以在企业学,既可以学历培训,也可短期培训。鼓励技术能手或致富带头人,以“传、帮、带”的方式开展培训,通过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真正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

3.优化务工环境,确保群众“留得住”。企业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实行“五险一金”等权益保障制度,对技工人员高看一等、厚爱一层,营造一种“尊重技工、重视技工、培养技工”的良好氛围,真正使技工留在企业、服务企业。加强与用工企业的对接,详细了解受训学员就业后的工资福利待遇、权益保障等情况以及企业资信等方面的信息,稳妥签订就业意向协议书,建立用工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学员培训后全部稳定就业。建立与职业资格证相结合的持证上岗和劳动准入制度,强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劳动力市场“通行证”的劳动准入制度的管理,确保职业技能培训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三、以务实的作风保障“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

“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工作事关全局、事关长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组织、社会配合、群众参与”的运行模式,强力推进,抓出实效。

1.强化领导明责任。“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涉及面广,组建高规格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委书记任顾问,市长任组长,实行“市长工程”。各乡镇(街道)、各职能部门坚持把“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一把手抓“一把手工程”。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成立组织机构,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责任体制,努力将这一惠民工程打造成承接产业转移人才对接的“蓄水池”、城乡居民增收致富的“加速器”、社会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2.加强协调聚合力。“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由市委副书记、政府副市长具体抓,负责其综合协调、督查考核、培养项目、培训经费监督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及日常工作。全市所有部门和乡镇自觉服从服务这项工作,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同时,建立“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一季度一调度,研究部署并督促落实“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作。

3.培育特色树品牌。以“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为契机,做大做强市职业中专,实现职业教育“规模化”、“特色化”、“精品化”,着力打造全国最具创新力的职业培训教育品牌。以“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为抓手,建立以职业中专为核心的创业培训基地,加强与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的战略合作,着力打造全国最具生命力的技能培训基地品牌。以“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为载体,积极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着力打造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创业型城市品牌。

来源:郴州通讯

下载实施“四培养工程”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施“四培养工程”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施培养基地“四对接”

    钟祥市隆重召开人才工作会议2012年5月17日,钟祥市隆重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乡、镇、街办、场、库、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乡镇党委组织委员,市直部、委、办、局......

    实施“培养工程”的情况汇报

    去年以来,***按照石家庄市委《关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实施基础工程的意见》的总体要求,着眼改善结构、提高素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实施“培养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一、......

    年轻干部培养及选拔任用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基层年轻干部培养及选拔任用的 调查与思考 摘要:大力培养选拔基层年轻干部,是实现领导班子更替有序、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如何有效把握基层年轻干......

    农村党建实施双带示范工程的调查与思考(写写帮推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出台以后,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已经成为各级党组织亟需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几年来,我们从解决制约......

    关于我市实施农业标准化的调查与思考

    农业标准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助推器”—关于我市实施农业标准化的调查与思考 农业标准化,就是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生产流程全面纳入......

    我市小学英语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我市小学英语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001年1月,教育部在“关于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基本目标,即“2001......

    广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状况调查与思考

    广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状况调查与思考 [摘要]笔者通过走访广西桂林市资源县、崇左市大新县、北海市铁山港区、钦州市灵山县、贵港市桂平县,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在建设社会主......

    关于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的 调查与思 考为了充分掌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的落实情况,促使今后的工作进一步完善与健康发展,确保明年的参合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