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3信息及其特征【新教材】粤教版(2021)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练习
1.3 信息及其特征练习1、1972 年 4 月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的两座汉代墓葬中发现了用竹简写成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这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A.时效性
B.载体依附性
C.真伪性
D.共享性 2、有关信息的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A.信息是不可以处理的B.信息不依附任何载体而存在 C.信息是可以传递的D.信息是不可以共享的 3、“红灯停,绿灯行”反映的是信息的()
A.传递性
B.时效性
C.真伪性
D.价值相对性 4、关于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信息要依附于載体而存在。
B.两个人进行交谈或讨论也是在相互传速信息.C.传递和获得信息的途径可以有很多种。
D.同一条信息对所有人都有价值.5、广东气象台 2006 年 5 月 14 日发布台凤“珍珠″警报,并要求台山到汕头一带需重点防范,迅速做好防御台风的工作,从而将人员、财物的损失降到最低。从信息的角度来说,以上消息最能体现出信息的()。
A.时效性、价值性
B.可存储、可转换
C.独立性、广泛性
D.増值性、共享性 6、“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这句话表明了信息具有()的特点? A.多样性
B.普遍性
C.变化性
D.储存性 7、小王是个应届毕业生, 有一天他看到有个招聘信息息,于是马上到招聘单位进行应聘, 谁知道单位负责人却跟他说招聘日期已过。这里体现了信息具有()。
A.共享性
B.价值性
C.时效性
D.依附性 8、春秋战国时期,秦昭王仰慕孟尝君的才能, 准备聘他为相国.秦国原相国非常嫉妒, 大进谗言。秦王听信谗言,不但不让孟尝君做相国,反而打算杀掉他。
这体理了信息具有()A.时效性
B.载体依附性
C.真伪性
D.共享性 9、下列选项中,属于信息范畴的是()
A.航空公司
B.机场
C.关于大陆与台湾实现三通的报道
D.报纸 10、在应用软件中常用 等表示信息,这些信息的载体形式是()
A.视频
B.声音
C.文字
D.图形 二、判断 1、得知小明被困泰山的消息后,救援人员及时赶到现场施救,使得小明得
以及时获救。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价值性(错)
2、古人将文字、符号刻在龟甲上以传后人,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载体依附性的特征(对)
3、信息、物质与能量是构成社会的三大资源。(对)
4、信息可以被人类所利用,并可以加工处理得到新的价值。(对)
选择题答案:2 3 4 5 6 7 8 9 10 B C A D A B C C C C
第二篇:高中新教材必修五基础练习一
高中新教材必修五基础练习
(一)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A、逋慢(bǔ)拔擢(zhuó)期功(qī)轻飏(yáng)茕茕孑立(qióng).....
B、洗马(xiǎn)出岫(xiù)抟(tuán)弄睇眄(miǎn)舸(gě)舰迷津.....
C、北冥(míng)优渥(wò)簪(zān)笏遄(chuán)飞决(júe)起而飞.....
D、潦(liáo)水台隍(huáng)霰弹(sǎn)栖隐(qī)门衰祚薄(zhu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融洽筹划百页窗不为己甚
B.坐镇沉缅擦边球头头是道
C.宣泄歉收黄粱梦能屈能伸
D.装祯熟稔绿茵场铤而走险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全市的干部作风整顿活动中,暗访组察访了各级党政机关部门,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B.尽管有些地方的“政绩工程”看起来规模宏大,但是由于脱离了实际,弄得劳民伤财,没有使群众受益,因而加重了群众的负担。..
C.川菜历史悠久,在八大菜系中拥有一席之地。我们要不断创新,博采众长,加强川菜饮食文化建设,以文化特色让整个产业源远流长地发展下去。....
D.某大学副教授认为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的行为有违交通法规,应将《背影》请出教材,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闪烁其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的一年工作的重点。
B.为了防止交通堵塞现象不再发生,我县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实行科学管制,使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百姓的满意程度非常高。
C.已经出台的十项国家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将使钢铁等行业生产潜能、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在几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
D.总是高调宣传环保的陈光标,为全体员工购置了200辆自行车,带着员工骑自行车上街,呼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大力提倡低碳绿色出行”。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不爱学习,喜欢体育,人缘挺好:我知道的就这些。
B、她爱买许多零碎的东西,什么黄花呀、木耳呀、干笋呀、蘑菇呀,满满地装了一篮。
C、什么是说明文的科学性呢?就是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反映正确就是科学的。反之,就是不科学的。
D、高考是人生一次严峻的挑战,对此,你是懦弱地等待和逃避呢?还是勇敢地迎接和应对呢?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I卷)()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② 以占世界 1%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 %的人口 ③ 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 ④ 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⑤ 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拼细作⑥在上世纪末突破5 亿吨大关
A .④⑥②⑤③①B .④⑤③⑥①②C .⑤①⑥④③②D .⑤④③⑥②①
二、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7、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一重山,两重山”和“菊花开,菊花残”这两句话分别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表现主题的?请简要回答。(4分)
答:
8、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也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温暖的,你认为呢?请结合词中的意象作简要回答。(4分)
答:
三、语言实际应用
9、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句议论性的话,揭示下列生活现象所蕴含的道理。(5分)
一位名叫阿费列德的外科医生在解剖尸体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患病器官并不如人们想像的那样糟,相反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为了抵御病变,它们往往要代偿性地比正常器官机能强。他还发现美术学院的不少学生视力不如常人,有的甚至还是色盲。另外,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盲人的听觉、触觉、嗅觉都要比一般人灵敏,失去双臂的人平衡感更强,双脚更灵巧。这一切,仿佛都是上帝安排好的。所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10、以形象化的语言描绘抽象的情思,可使读者获得更鲜明的印象、更具体的感动,例如用“母爱是阳台上晒干的衣服,暖暖的,充满太阳的气味”,比“母爱是世间最温馨无私的爱”更加具体可感。请你仿照上面例句,选取“友情”、“悲伤”中的一种,根据你的体会,进行形象的描写。不可沿用例句的说法。(5分)
答:
第三篇:科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教案:1.1 信息及其特征
课题名称: 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科教版
高一年级 课时:1课时
一、设计思想
通过身边的关于信息的实例引入到教学课堂中,让学生懂得什么是信息,目的就是让他们在了解信息及其特征的同时,让他们意识到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并且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信息技术并不是纯粹的教他们掌握操作计算机的技能,而是要培养他们养成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的要求: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的载体和形态、能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三、学情分析
初中时主要注重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综合应用技能,对“信息”的确切内涵和特征没有掌握,高中时信息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第一次接触时不太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应结合教材,多收集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从侧面和感性上理解这两个概念。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的概念;了解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2)能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描述信息的特征。2.过程与方法:
1)根据案例,能正确的分析它的特征 2)能形成一种正确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3)收集使用信息的正确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正确认识信息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兴趣自主学习信息技术
五、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与载体的概念、信息的特征 难点:信息概念的理解和具有的一般特征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引领学生体验信息社会与信息特征;
2.开放地授课,根据教材又不局限教材,在概念、原则方面提高学习兴趣。
七、课前准备
相关的辅助课件、多媒体教室
八、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抛出问题(学生用2-3分钟分析讨论)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2:观看课本中第二页图片,你从图片中获取什么信息? 3:从网上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什么信息?
师: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
引出信息的概念: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第二环节: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引出载体的概念:我们将承载信息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景象、数据、图标、符号、电磁波等称为信息的载体,也称为媒体或媒介。
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即:其只是传输介质/实体/名称,不表示内容
第三环节:信息的特征 师:任何的信息的表示、传播、存储都必须依附某种载体,这就是信息的第一个特征:(载体依附性)。那么除了这个特征之外,信息还有哪些特征呢?
例1:大家都观看过春晚节目中的小品“不差钱”,本想是给丫蛋上,最后是毕老爷看上了服务生小沈阳,为什么呢?这个小品中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信息价值性)
师:在平时生活中、或者在历史上,我们可不可以找出些关于信息价值性的例子来? 生:……
例2:走回家路上,下起了暴雨,回到家时,整个人都湿透了,这时,妈妈跟我说“天气预报说今天会下雨”。这个信息对我来有没有意义?
生:……
师:说明信息具有什么特性?(时效性)生:……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信息具有价值,但信息如果不能反映事物的最新变化状态,它的效用就会降低,一旦超过其“生命周期”,信息就失去效用,成为历史记录。所以,我们在自己的学习研究领域中,要养成积极关注信息变化,跟踪最新信息动向的良好习惯,以免使用过时信息。
例3:街上有人牵过一头大象, 听到人们在谈论, 几个盲人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于是出现这样结果:第一位摸到大象的耳朵说是大象像一把扇子,第二位摸到大象身躯,说大象像堵墙,第三位摸到大象大腿,说大象像一根柱子,第四位摸到大象的鼻子,说大象像一根弯弯的管子,第五位摸到大象的尾巴,说大象像一根绳子……
师:这则材料说明信息具有什么特性?(信息的不完全性)生:……
例4:上学期13级有个学生打电话给我说,他的手机号码被湖南卫视播放的《爸爸去哪了》第二季幸运用户,发短信过来了,他说获得12万的奖金,并告诉了他家人,叫他家人来学校了…..老师要相信他手机上的这条短信吗?
生:…… 师:说说理由 生:……
师:哪些人容易上当? 生:……
师:上面这条短信说明了信息具有(真伪性)。伪信息造成社会信息污染,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我们在接收信息的时候,要习惯首先对信息进行分析鉴别,避免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以及误信他人,上当受骗。同学们有收到过伪信息吗?
生:……
例5:师:现在几点? 生:……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老师知道了现在是几点钟,这说明了信息具有什么特性?(共享性)
生: ……
师:我们知道物质、能源和信息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它们都可以共享,但是它们又有区别。物质和能源一旦被人占有,其他人就得不到了。同学们刚才给老师共享了几点钟的信息,可是你们并没有因为给我共享而失去这些信息。所以,萧伯纳有一句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怎么样?
生:……
师:信息的特征是不是只有以下几种呢?还有很多特征,请同学们学会观察,并能举一个相关的例子(信息可以被储存和保留、传递性等)。
生:……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
分析下面的材料,说说它们分别代表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1、李明早上听到广播说晚上有暴雨,他到学校把这个信息告诉班上的其它同学。
2、《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蒋干从周瑜那里盗得伪造的蔡瑁、张允投降书,致使曹操将二人斩首。
3、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4、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
5、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曾经发生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由于条件限制,没有将发生过的事件通过适当的方式全部记录或保存下来,使得我们对某些事件知之甚少或根本不清楚
6、学校把历年的高考成绩列表分析,预测今年的高考情况。
九、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身边的关于信息的实例引入到教学课堂中,然后给出信息与载体的定义,并举例让学生更容易了解信息的各种特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帮助和总结
以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方式和教师引导的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
第四篇: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全套教案,粤教版必修1
篇一: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技术全套教案_粤教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教师:雷萍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
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厂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师:(课件演示)4.信息可以共享(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一、教学目标分析: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第一章内容。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
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
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主要是描述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一块的内容都是教学重点,后两者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
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五、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七、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这一节。首先,请大家阅读本节开头的一则新闻:
问题:上面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师活动: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
教师活动:给学生3分钟看书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dos:
dos实际上是diskoperationsystem(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基于磁盘管理的操作系统。它是命令行形式的,靠输入命令来进行人机对话,并通过命令的形式把指令传给计算机,让计算机实现操作的。因此,作为用户的我们要记忆大量繁锁的命令,那样才能用好计算机。
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来呈现交互。
举例子:查看文件,复制文件,删除文件(2)dos下如何实现(教师演示)
应用:建筑领域、外科医生、军事领域
②语音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
应用:语音输入法、无人值守电话服务、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
③智能代理技术 office助手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认真看书上第九页资料
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
教师活动:请同学注意观察教材第九页的表。
篇二:高中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全套教案 粤教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教师:雷萍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厂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4.信息可以共享(1)信息资源共享。(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一、教学目标分析: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第一章内容。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
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
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主要是描述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一块的内容都是教学重点,后两者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
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五、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七、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这一节。首先,请大家阅读本节开头的一则新闻:
问题:上面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师活动: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
教师活动:给学生3分钟看书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dos:
dos实际上是diskoperationsystem(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基于磁盘管理的操作系统。它是命令行形式的,靠输入命令来进行人机对话,并通过命令的形式把指令传给计算机,让计算机实现操作的。因此,作为用户的我们要记忆大量繁锁的命令,那样才能用好计算机。
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来呈现交互。
举例子:查看文件,复制文件,删除文件(2)dos下如何实现(教师演示)
应用:建筑领域、外科医生、军事领域
②语音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
应用:语音输入法、无人值守电话服务、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
③智能代理技术 office助手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认真看书上第九页资料
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
教师活动:请同学注意观察教材第九页的表。
篇三:高中信息技术-1.1信息及其特征教案-粤教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厂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4.信息可以共享(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篇四:[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完整版教案(粤教版)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厂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4.信息可以共享(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一、教学目标分析: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第一章内容。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
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
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主要是描述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一块的内容都是教学重点,后两者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
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五、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七、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这一节。首先,请大家阅读本节开头的一则新闻:
问题:上面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师活动: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
教师活动:给学生3分钟看书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dos:
dos实际上是diskoperationsystem(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基于磁盘管理的操作系统。它是命令行形式的,靠输入命令来进行人机对话,并通过命令的形式把指令传给计算机,让计算机实现操作的。因此,作为用户的我们要记忆大量繁锁的命令,那样才能用好计算机。
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来呈现交互。
举例子:查看文件,复制文件,删除文件(2)dos下如何实现(教师演示)
①虚拟现实技术
应用:建筑领域、外科医生、军事领域
②语音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
应用:语音输入法、无人值守电话服务、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
③智能代理技术 office助手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认真看书上第九页资料
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
教师活动:请同学注意观察教材第九页的表。
学生活动:认真看书上的表
教师活动:从本张表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师生小结:
年份越来越来大,性能越来越来好,价格越来越来低。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辩论:信息技术的利与弊
解释三种观点:
篇五:高中信息技术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粤教版必修1 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的第一章节,内容涉及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特点;信息社会及其特点;信息处理的概念及特点;信息技术的概念及组成。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因此,教师只是泛泛而谈,学生肯定不感兴趣,所以,针对此特点,进行分组讨论的方式,利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和发现自己身边有关信息方面的问题,通过教师设置讨论题目,使教学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再者,现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学生对信息方面的认识并不是一概不知,只不过是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
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 “信息技术”这两个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设计思想
设计思想:将教学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再创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既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能培养他们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判别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更利于教师掌握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节改进教学策略。
四、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能够掌握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应用和影响
(2)明确信息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明确信息技术对自己和社会发展起到的巨大作用。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
(2)通过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讨论过程中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了解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形式,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紧迫感,激发学习欲望;
(3)通过学习,努力提高鉴别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和水平,更有效的利用信息;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能够掌握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应用和影响
教学难点:对“信息”这一概念的理解,六、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照全体学生的发展;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实践的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要把新课程的理念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体现出来,我认为应该关注两点:一是教师教学观的变革,除了重视“双基”外,还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由“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转变。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应用“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地积极主动性,进而达到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地思维,倡导主动参与团队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亲身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
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我对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进行了重新整合,目的是让掌握信息与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社会的特点,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更加明确当今信息社会的特点和中学生所肩负的历史责任。
七、教学准备
八、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的选择充分考虑了学习者特征和新课程发展阶段的变化,能较好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采用了引导式和讨论探究式掌握学习教学策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又通过问题任务的引导,展开小组讨论与交流,进而达到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与学的任务。
结合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讨论,正确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紧迫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五篇:高中信息技术 网页制作教案 粤教版选修3
网页制作
教学目标:
1、了解网页的主要构成内容
2、学会网页的布局
3、学会网页中插入图片,文字设置,插入超链接的方法 教学内容:
1、启动FrontPage “开始”菜单——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FrontPage
2、新建网页:文件——新建——空白网页
表格——表格布局 表格——插入表格
专心
爱心
用心 1
调整表格
插入图片:
1. 插入:插入——图片——剪贴画(来自文件)2. 设置:右击图片(快捷菜单)——图片属性 3. 删除:选择图片——按删除键
调整图片,单击图片,出现小黑方块,就可调整图片
专心
爱心
用心 2
文字的录入:直接录入。
复制——复制粘贴
文字的编辑:格式——字体
格式——段落
文字最后生成格式
专心
爱心
用心 3
超级链接:
1. 链接到邮箱
选择“求助信箱图片”——单击超链接按钮——选择“邮件超链接”按钮——输入邮箱地址——确定
2. 链接到其他网页、网站
选择链接文字——单击超链接按钮——输入指定网页地址——确定 3. 取消超链接
选择超链接部分——单击超链接按钮——删除URL地址栏的内容——确定
保存:文件——保存
保存位置为F:/**班级/
专心
爱心
用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