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态女性主义研讨(精选五篇)

时间:2020-10-21 12:4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内生态女性主义研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内生态女性主义研讨》。

第一篇:国内生态女性主义研讨

国内生态女性主义研讨

1.生态女性主义在中国的引入和传播

我国对生态女性主义的接受最早是从对生态女性主义作品的译介开始的。《寂静的春天》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与生态女性主义有关的译著,该书被视为是生态女性主义的奠基之作。书中描写了滥用农药、杀虫剂给生物及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从环境污染的角度唤起人们对忽略的环境问题的关注。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也在一份报告中支持了卡森的见解。该书出版后,在美国和全世界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拉开了美国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序幕。尽管该书并不是真正以生态女性主义的身份在中国登台亮相的,但它在客观上为国内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奠定了基础。之后,国内虽然陆续译介了《自然女性》、《自然之死》、《真实之复兴》、《女性主义与对自然的主宰》等一些与生态女性主义相关的著作,但总体而言,我国在对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相关论著的译介方面成果较少。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中国学界开始集中关注生态女性主义文化思潮,拉开了生态女性主义研究的序幕。1996 年,《国外社会科学》刊登了关春玲写的《西方生态女权主义研究综述》,这是国内最早的一篇关于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研究的综述性文章。该文简要介绍了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出现的新特点,论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其观

点(关春玲 1996:25-30)。之后,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撰文探讨妇女和环境的关系,从多个角度对生态女性主义进行介绍与研究。以中国学术期刊网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近十五年来国内重要期刊发表的有关生态女性主义的论文进行整理分析后,笔者发现我国对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是从哲学、伦理学、宗教等方面开始的,前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这些领域。1996 年,曹南燕和刘兵二人合作发表了《生态女性主义及其意义》,论述了女性与生态运动相结合的原因,较为详细地评述了生态女性主义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以及生态女性主义提出的新的价值观和伦理学,并对生态女性主义的意义做出分析和总结(曹南燕、刘兵 1996:54-60)。之后,陈喜荣(2002:525)在《生态女性主义述评》中,把生态女性主义归为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分支,指出生态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反对传统哲学中的二元论方面具有共性,又有区别。该文还详细陈述了生态女性主义本体论的建设性贡献,指出“非二元论是生态女性主义认识论根据”。台湾的李慧利(2004:93)在《儒学与生态女性主义》中指出,儒学“天人一体”的概念“并不制止人类对自然的干预行为”,“承认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等于支持了某一种环境伦理。”二元论究竟是不是对妇女和自然双重压迫的根源?这个问题仍将继续探讨下去。李建珊和赵媛媛(2008:1-6)在《生态女性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文中提出,生态女性主义可以借鉴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机整体观、“天人合一”的思想和仁爱观念,这有助于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深化和发展。

2000 年,肖巍在《妇女研究论丛》上发表了《生态女性主义及其伦理文化》一文,这是典型的从伦理学角度研究生态女性主义的论文(肖巍 2000:37-41)。2007 年,香港树仁大学王建元发表了《生态伦理与中国神话》一文,该文尝试从中国古代神话(特别是有关女神的)中发掘生态女性主义的论点,以期提炼出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生态伦理(王建元 2007:35-43)。

此外,四川大学陈霞(2000:37-40)的《道教贵柔守雌女性观与生态女权思想》一文是国内第一篇将生态女性主义与宗教研究结合起来的学术论文,该文以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为参照,探讨了中国道教独特的女性观念及其对妇女、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义。作者指出,柔弱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策略,这是雌性反应的方式。如果我们尊重理解这种方式,在对待自然和社会时,不要盲目进取、以强力征服自然,也不要用暴力不公压制女性,反而能保全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和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和谐,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2010年,李瑞虹的《绿色神学:女性主义神学家鲁塞尔的生态思想探究》对美国女神学家鲁赛尔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述(李瑞虹 2010:93-100)。

近些年来,生态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概念已经正式进入文学研究领域。中国期刊网上的数据表明,从文学视角对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呈现多维度的局面,涉及批评理论研究、文本研究以及对生态女性

主义文学研究的研究等。2002 年韦清琦在《外国文学》上发表的《方兴未艾的绿色文学研究———生态批评》一文中提出,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批评发展到第三阶段的产物,研究的前景相当乐观”(韦清琦2002:35-36)。同年,陈晓兰(2002:42-48)在《文艺理论与批评》上发表的《为人类“他者”的自然———当代西方生态批评》一文中把生态女性主义看作“生态批评”的一个重要类型,是最激进的非马克思主义批评,同时也是最具潜力的批评。从 2004 年开始,一批运用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对作品加以阐析的论文涌现出来,例如左金梅的论文《〈千亩农庄〉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戴桂玉的论文《从〈丧钟为谁而鸣〉管窥海明威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王文惠的论文《从生态女权主义视角对〈简•爱〉的重新读解》,张燕的论文《寻归自然,呼唤和谐人性———艾丽斯•沃克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刍议》,吴琳的论文《解读“海洋三部曲”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单乳女性家族回忆录———〈避风港〉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解读》等。笔者近些年来一直从事生态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和批评理论的研究,力图将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实践研究相结合。2008 年,笔者完成了以生态女性主义批评为研究对象的博士论文《美国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研究》,论文对生态女性主义文化思潮和批判理论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着重探讨了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生态女性主义代表作家的作品进行阐析和解读,试图为国内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源,为国内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学研究领域,国内一些学者开始尝试运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阐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展现生态女性主义对中国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借鉴作用。例如 2006 年,韦清琦在《江苏大学学报》上发表的《中国视角下的生态女性主义》一文中强调,生态女性主义和生态批评类似,在参与经典的重构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文章中,他采用生态女性主义视角阐析了中国当代作家的文学作品,文章中涉及的不仅有女性作家的作品,还有男性作家的作品,通过对比分析,文章指出了男性作家与女性作家的生态女性主义写作的差异。通过具体的文本批评实践,他向我们展现了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对中国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借鉴作用。他认为,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在中国有着良好的前景(韦清琦 2006:19-23)。之后,他采用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了贾平凹的短篇小说,尝试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提供一种绿色女性主义的解读范式(韦清琦 2009:28-30)。王明丽(2010:107-112)把生态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叙事方式,用以解读晚清女性小说,发掘作品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价值。

第二篇:女性主义

女权主义认识

虽然“女权主义”一词出现于19世纪末,但是女权运动的发端却要早得多,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当时,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妇女的处境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在一个长时期内不断下降。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所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使得西方妇女愈益无法忍受现实中的两性差别。她们开始以种种方式争取与男子相同的政治和法律地位,诸如受教育、财产、就业、离婚等方面的权利。

第一次女权运动兴起于世纪中叶。它的高潮一直延续到20世纪20年代末。这是妇女争取与男子同等的政治法律权利的运动。斗争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国家,指向那些将妇女排斥在受教育权、就业权、参政权以及其他权利之外的国家法律。

第一次女权运动主要有三个目标: ①争取女性选举权。②争取女性受教育的权利。③争取女性就业权。

1949年,法国著名作家波伏娃发表了《第二性》,为女权主义第二次高潮的到来奠定了理论基础。波伏娃在她的书中指出:世界上只有一种人性,即男性,女人被看作是男性的偏离,因此这个世界是男人的世界。她认为“女子不是天生的,而是生成的”,人类文化造成了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因此决定女性社会地位的因素不是单纯生理的、心理的或经济的因素,而是社会的。在《第二性》中波伏娃详细地分析了社会文化弱化女性的过程,指出在父制下女性永远是次等的,因而是“第二性的”。此书被誉为“西方女性解放运动的《圣经》,为20世纪50~60年代的第二次女权高潮提供了理论武器。女权主义的理论特点

要准确地把握西方女权主义的基本特征非常困难,甚至几乎不可能,学者们基本上无人去尝试。女权主义与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男性所主导的其他所有政治思潮大不相同,甚至相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女权主义的特征无限多,从而无法充分而恰当地予以归纳,只能就其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作些粗略的描述。

(1)女权主义是一种以女性为主体的思潮,具有明显的性别倾向性。作为一种女性思潮,女权主义不仅在思想观点上代表着女性的利益并为妇女争取权利,而且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也大多数是女性。因此,女权主义是一种妇女自己的思潮。有的女权主义者甚至认为,虽然也有男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并为此而作出一定的贡献,但他们只能成为女权主义的支.持者,而不能成为女权主义者。

(2)女权主义并不是铁板一块的意识形态,而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常常从其他流派吸收理论营养,并与其他政治思想结合在一起,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在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绿色政治、存在主义、心理分析、后现代主义等政治思潮的影响下,女权主义内部形成了自由女权主义、社会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心理分析女权主义、后现代女权主义、浪漫女权主义、黑人女权主义等政治价值取向不一致的众多主要流派。他们各执一端,相争而又互补,无一能够代表整个女权主义。女权主义的思想米源多元化与社会民主主义、绿色和平主义颇为相似,甚至比它们走得更远。

(3)女权主义在思想上具有明显的随意性。一方面与传统政治思潮尤其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主流思潮相比,女权主义具有极大的随意性,情绪的宣泄远远多于理性的思考。方法论不明确,甚至不讲究;逻辑不清楚,推论时断时续;语言、甚至数据高度夸张,牢骚、乃至咒骂比比皆是;观点(包括结论)自相矛盾,缺乏无可辩驳的说服力。然而另一方面,女权主义的文献直抒胸臆,又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越来越多的女权分子相信,这种模糊思维取决于女人自身的生理条件,因而在心理上势必有别于男人,其直觉往往压倒理性。

(4)女权主义与其他男性理论相比,体现出强烈的温和色彩。无论某些女权流派或者女权分子如何激进,如何呼唤妇女解放、女权革命,甚至大谈性别战争,却从来没有任何女权主义理论代表鼓吹任何形式的暴力革命。即使实践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反抗性群体破坏活动,也不过纵火而已。其明显的原因在于暴力不是女性的优势。根本原因在于,就人类的生活和延续而言,两性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均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因而在斗争的向时,双方还不得不谋求妥协。当代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主要观点

在20世纪60年代的第二次女权运动高潮前后,自由主义女权主义仍然十分活跃,涌现出大批理论著作,其中美国妇女B·弗里丹的著作《女性的奥秘》起了运动先声的作用,她发起的“NOW"(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Woman,全国妇女组织)后来达到240多万人,成为西方最大的妇女团体。继《女性的奥秘》之后,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相继出版了一系列经典作品,如:理查兹的《怀疑一切的女权主义者》1982,G·斯蒂奈姆的《愤怒的行动和日常的反抗》(1983)欧金的《性别、正义与家庭》1990)等,她们的思想代表了当代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主要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一)继续坚持男女两性具有相同理性 在人性论这个政治理论的出发点上,自由女权主义认同传统自由主义的观点,即持一种理性至上的信念。传统自由主义主张把人的活动分为理性和感性两个相互冲突的领域,并认为理性高于感性,人类有能力区别于、并且优越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性。但传统自由主义只是将理性的桂冠戴在男人头上,认为男性具有勇敢、自信、开放、进取、宽容等一系列相关的优点,而女性不具有理性,或女性的理性低于男性,女人常常在“冲动(感情用事)”的标签之下,同怯懦、轻浮、琐碎、蝙狭、封闭等一系列缺点联系在一起。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历来不接受这种流行观念,当代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继续坚持沃尔斯通克拉夫特“两性理性无差异”理论,认为两性的本质、尤其理性的基本特征没有太大的区别,男人能够做到的事情女人也能做到.社会舆论对两性的不同理解实属男性的产品,甚至就是排挤、压制妇女的借口。正如密尔所说:“现在被称之为妇女的天性明显地是人为的事一一在某些方面是强制压迫的结果,在另一些方面是不自然的刺激的结果。”(二)男女两性应拥有同等的竞争机会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认为,在一个公平的社会里,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得到发挥自己潜力的机会,男女两性应当拥有同等的竞争机会。但西方传统观念出于性别偏见,认为妇女天生软弱无能,仅仅适合有限的特定职业,例如医务、服务、文秘、教师等等。而不能从事投资、政治、传教等工作,更不用说军事、警务等需要高度体能和胆量的行当。在同一个部门或者单位,两性有明确的“分工”,男性员工大多待遇好、地位高,女性员工恰恰相反。即便在所谓适合妇女的领域,两性也有明显的主从之别。例如在医院,院长、科主任和资深医生大多为男性,女性主要充当护士;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哈佛大学,文科的近500名资深教授竟然是清一色的须眉。事实上在就业和竞选活动中,如果男女两名对象或者候选人能力相当,女性一般都会“莫名其妙”地失败。这一切,传统上就连自由派的男子都觉得天经地义,认定女人其实最适合在私人领域持家,而不是在公共领域驰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从更加彻底的理性主义出发,执着地追求性别平等,或者性别正义,因此而得名“平权女权主义”。她们中有些人甚至认为,除了生理构造之外,两性在责任、命运、活动方式等其他方面没有区别,因此,反对对妇女的任何歧视,要求摆脱“贤妻良母”的传统角色,突破家庭这个私人领域的限制,进人在传统上由男人把持的公共领域。渴望享受与男性同样的个人理性选择以及法律、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各种人权、待遇和机会,在同样的市场规则下进行公平的、公开的竞争,以取得自我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例如在教育方面,自山女权派一向反对传统的、带有歧视性的性别隔离制度,要求两性实行内容一致的混合教育,以充分发掘妇女的潜能口“不仅男女两性的德行,而且两性的知识在性质上也应该是相同的,即使在程度上不相等。”在就业方面,强烈要求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对两性一视同仁,绝不能出于性别原因而排斥妇女。她们相信,妇女的解放还能让男人摆脱养家糊口和保卫祖国的重负,从而解放自身。

(三)改革不公正的法律与教育体制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认为,女性之所以显得不如男性,是因为她们没有得到与男性相同的受教育机会,因此,妇女应该争取受教育的权利和相应的法律改革。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她们认为,美国基本上是遵循对所有人一律给予公平和自由的原则的,只是这种公平和自由还应当进一步扩展到妇女身上。由于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及其他女权主义者的推动下,196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同工同酬法案”,20世纪60年代末,又对民权法案作了修改,把雇佣中禁止性别歧视的内容列人了法案;70年代,美国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代表全国妇女组织(NOW)又掀起了通过“平等权利修正案”的运动,要求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规定“合众国或任何州不得以性别为由,剥夺或限制法律所规定的妇女的平等权利”。迄今为止,美国宪法修正案共有26条,所以“平等权利修正案”又被称为宪法第27条修正案。早在1971年和1972年,美国众参两院分别通过了这项修正案。但是根据规定,宪法修正案还必须得到美国50个州中3/4的州即38个州的批准,才能最终成为宪法的一部分。但是到1978年为止,这项修正案只得到35个州的批准,为此,国会不得不将批准的限期从原来的1979年延长到1982年,但到1982年6月30日为止,支持此修正案的州仍然只有35个,因此这息。在美国总统竞选期间,两党的候选人都曾对此项修正案发表看法。虽然通过“平等权利修正案”阻力很大,但女权主义者还会继续斗争下去。项修正案只得被废弃。尽管如此,美国妇女争取平等权利的运动从未止.(四)认同现存的政治秋序及价值体系 自山女权主义形成2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西方女权运动中最大的流派,并且为异性所领导的主流舆论所接受。这主要是由于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立场温和,基本认同现存的政治秩序及其价值体系,承认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支配地位,比较容易同其他利益集团达成妥协。

第三篇:浅析女性主义

学号: 20095021234 西方文论论文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2009级

杨夏清

论文题目

浅析女性主义

指导教师

朱庆福

职称

副教授

2012年6月2日

目 录

摘要................................................................3 关键词..............................................................3 前言................................................................3

一、女性主义产生的原因..............................................3

二、女性主义的影响..................................................5

(一)社会科学领域..............................................5

(二)文学创作领域..............................................7 参考文献............................................................8

浅析女性主义

摘要:女权主义,又叫女性主义,它是近、现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和政治思潮,女权运动的意识形态。基本特征为争取妇女的权益,要求保护并扩大她们的应得权利。认为女性一向为习惯势力和法律的歧视和限制,享受不到与男性同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那么女权主义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它在社会科学领域及文学创作上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关键词:女性主义;原因;影响;社会科学;文学创作

前言

女权主义批评是与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分不开的,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第二次女权运动的高涨,直接引发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浪潮出现在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期,以1920年至1928年英美妇女获得完全的选举权为达到高潮的标志。60年代后出现了第二次女权运动。这次女权运动的大背景是法国和西欧的学生造反运动,以及美国的抗议越战的和平运动、黑人的反种族歧视运动和公民权运动。欧美政治斗争的风起云涌,成为这次妇女解放的直接导火线。这次女权运动已超越了第一次女权运动争取妇女财产权、选举权的范围和目标,逐步深入到就业、教育、福利和政治、文化各领域,并努力上升到对妇女的本质和文化构成的探讨,“它包括一名妇女应是什么的真正问题,我们的女性气质和特征怎样界定、以及我们怎样重新界定的问题,它包括反对妇女作为供男性消费的性欲对象的战役,反对色情描写、强奸等暴力形式;妇女解放运动关心妇女的教育、福利权利、机会的均等,工资、工作环境选择的自由,妇女有了孩子后的生活,是否要孩子以及什么时候要孩子的权利;关注父权制的压迫方式,它和阶级及种族对妇女的压抑等等”。显然这次女权运动的深广度远远超过了第一次。

一、女性主义产生的原因

妇女解放运动是女性主义的直接导火线,要探索女性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必须要了解妇女解放运动的来龙去脉。有压迫就会有反抗,对妇女无休止的压迫便是妇女解放运动的诱因。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中,从妇女所受压迫的根源、妇女产生、妇女解放途径等角度系统阐述了他们的妇女理论,并为当时社会主义妇女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类起源角度考察妇女问题,认为一夫一妻制核心家庭的产生,私有制的出现是妇女受压迫的根源。“现在我们可以把摩尔根的分期法概括如下:蒙昧时代是以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类的制造品主要是用作这种采集的辅助工具。野蛮时代是学会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类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方法的时期。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有了三种主要的婚姻形式,这三种婚姻形式大体上与人类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相适应。群婚制是与蒙昧时代相适应的,对偶婚姻是与野蛮时代相适应的,以通奸和卖淫为补充的一夫一妻制是与文明时代相适应的。在野蛮时代高级阶段,在对偶婚姻制和一夫一妻制之间,插入了男子对女奴隶的统治和多妻制”。按照恩格斯的观点,早期以狩猎和采集为主的社会是财产公有制和群婚制的社会,妇女从事采集,男子从事打猎,妇女采集具有稳定性,妇女劳动对部落生存至关重要,而妇女由于身体所具有的生殖功能使其获得无比优越的地位。在群婚制和早期对偶制社会中,妇女属于自由和受尊重的地位,家庭是主要生产场所。野蛮时代人类向畜牧业和农业生产发展,家畜的驯养和畜群的繁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的来源,从而产生了全新的社会关系,男子控制了部落的畜群,家庭外生产胜过了家庭内生产,男子财富的积累一方面改变了男子的地位,另一方面促使继承制的改变。母系制被废除,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私有制出现,男子依靠经济统治支配新的家庭秩序。一夫一妻制是在野蛮时期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交替的时期从对偶家庭中产生的,它建立在丈夫的统治之上要求生育确凿无疑出自父亲的子女继承父亲的财产。而恩格斯通过考察古代社会得出结论,奴隶制与一夫一妻制并存,完全受男子支配的年轻美貌的女奴隶的存在,使一夫一妻制从一开始就具有了特殊性质,使它成为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一夫一妻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男女不平等的根源,一夫一妻制是为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延续,男子凭借财产的掌握控制了妻子的身体,而随着私有制的废除,公有制的建立,男女不平等的问题会逐步解决。妇女没有压迫,也就没有妇女解放运动。因此,女性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的产生。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批评家赞成改变整个社会制度,但她们认为消灭私有制并不意味着消灭对妇女的压迫。“一般来说,社会主义国家的妇女比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有更多的平等机会。但是,若把社会主义国家中妇女和男子的情况相比,妇女往往还是处于二等公民的地位,这使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者怀疑:一个由男子领导、男子下定义的革命是否会认真考虑妇女的需要和利益”。所以对妇女的压迫既表现为阶级压迫,也表现为性别压迫,妇女的解放也只有通过反对性别和阶级压迫来实现。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经济分析法不能完全解释妇女受歧视、受压迫的根源,她们还从文化、生理、种族等其他方面加以分析。肖瓦尔特从文化的研究模式中吸取女子的肉体、语言和心理的观点,把他们放在社会关系中去理解。她对人类学家阿登那(Edwin Ardener)夫妇提出的女子文化模型高度评价,肖瓦尔特认为女人构成了一个失声集团,其文化和现实生活的圈子同男性主宰集团的圈子重合,却又不完全被后者包容,而一个主宰集团可以确定多个失声集团,如一个美国黑人女诗人的文学属性就由男性白人主宰集团和失声的女子文化、失声的黑人文化几个集团形成。法国女性批评家吸收了精神分析学的思想从女性生理角度弘扬女性生理特征和欲望,对女性生理受压抑受贬损的文化偏见进行批判,伊利格瑞认为女性具有多个性器官,长期以来对男性阳物标榜是女性受歧视的根源。

二、女性主义的影响

(一)社会科学领域

女性主义是近、现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和政治思潮,女权运动的意识形态。基本特征为争取妇女的权益,要求保护并扩大她们的应得权利。认为女性一向为习惯势力和法律的歧视和限制,享受不到与男性同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女权主义者要求男女地位平等,而这就要求她们对男性中心主义进行评判和斗争。

女性主义对社会科学的主要贡献是通过对传统社会科学模式的批评来完成的。女性主义

认为, 主流社会科学的规范模式是由男性创造和规定的, 从其研究领域和对象、主题和内容、方法与结论等各方面来看, 都是符合男性中心的价值体系, 因此与父权制文化之间结成了内在的联盟。它过于注重男性所关注的领域和议题, 忽视和排斥女性的经验和情感, 使女人和女人的世界成为社会科学中无形的、看不见的东西。同时对于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分析和解释, 社会科学总体上站在男性的立场上, 从维护现有社会秩序、权力体系和主流男性群体的利益出发, 而不顾及女性作为边缘群体的感受和判断, 因而充斥着男性霸权。在社会科学研究中, 女性以及与女性相关的议题通常被排除在外, 或加以贬抑, 女性经验的无形化、边缘化是一种普遍现象。

女性主义认为, 男人和女人虽然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中, 但他们所生活的社会世界是截然不同的。社会对男人和女人的要求以及男人和女人对生活的感受都各不相同, 如社会劳动分工制度将男女职业隔离开来, 家庭生活也给男女安排了不同的角色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 男人和女人并非是这个社会的平等参与者, 因为社会性别作为一个重要变量起了关键的调节作用, 而社会科学往往忽视这一点, 把针对男性样本的研究发现概推到全体, 漠视女人切身的领域与议题。例如, 关于“工作”的定义, 往往局限于以男性为主的就业市场上的有酬劳动, 而以女性为主的家务劳动既没有报酬, 也就不算在“工作”之列。女人在家庭中作为家庭主妇所做的大量无偿工作, 都被视为女人的一种“天职”不加过问, 因而也就很少成为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正式议题。女性在家庭结构中的地位没有受以足够的关注,或者说, 社会科学有关这一议题的研究是以扭曲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女性主义认为, 社会科学中女性和女性经验的无形化, 并不是研究对象和主题上的简单疏漏, 而是因为社会科学从价值取向上看就是男性中心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理性与情感、男性与女性的划分依据是一种与性别隐喻 相对应的意识形态, 其中包含着男尊女卑的价值等级观念, 有着深刻的文化基础。这种两分法的性别意识形态规定了男女之间差异的先天性和重要性, 它将文化塑造的社会性别观念归之于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别, 从而确立了社会性别制度、角色分工、性别身份等存在的合理性, 为男人在父权制社会中的支配地位和女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压迫和从属地位提供了辩护。从这个意义上说, 社会科学中的男性霸权是与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中的男性霸权相一致的。女性主义社会学家多萝西·史密斯认为, 社会学之所以无视女人和女人的经验, 就是因为女性被视为情绪化的、非理性的, 女人的经验被视为主观的、不真实的, 因而不能作为构成知识的基础。社会学的知识必须建立在男性的所谓普遍经验的基础上, 其勾画出的世界恰恰是男人眼中被歪曲了的世界。因此在女人从自己的生活出发所发现和感受的经验与考察这一经验世界可用的概念和理论框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离。同时, 由于男人和女人所处的两个世界以及作为知识构成的两种经验之间并不具有同等地位, 男人构造的世界对于女人的生活世界来说具有某种权威作用, 它构成了这个社会统治关系的基础。“那些使社会学受制于男人所支配的社会结构的制度, 也就是那些让女人受困于被压迫境况的制度。因此要打开后一种锁链, 就必须先解除前一种锁链”。从这个意义上说, 社会学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 而且是用来证明这种意识形态的正当性并使之理性化的一种手段。男人对社会生活的理解与社会学所推崇的概念框架以及为统治所需的知识类型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幸的契合。

因此社会学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统治实践的一部分, 它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父权制社会中性别统治得以存在和延续的帮凶。

(二)文学创作领域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欧美,至今仍在继续发展。它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高涨并深入到文化、文学领域的结果,因而有着较鲜明的政治倾向。它是以妇女为中心的批评,其研究对象包括妇女形象、女性创作和女性阅读等。它要求以一种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对男性文学歪曲妇女形象进行猛烈批判;他努力发掘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学传统,重评文学史它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女性特有的写作、表达方式关注女性作家的创作状况;它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对女性创作的压抑,提倡一种女权主义写作方式。

“五四”以来,中国女性小说的母性主题分化为讴歌神圣母爱与反思母性缺陷两条线索。新时期之后,在西方女性主义文化观念与文本创作的影响下,前一条线索发展为母女结盟、共同反抗父权统治的有效策略,后一条线索则体现出消解母性神话、挖掘女性人生复杂性的特征。表面看来,这一特征与西方女性主义回归前俄狄浦斯阶段的母性家园的精神指向相对立,从本质上说却与它殊途同归,并更具中国本土特色。

总之,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思潮,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在社会科学领域和文学创作领域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关于父权(即夫权)形成的原因和基础、实现性平等的方式等问题,人们见解纷纷。但均承认性压迫和性剥削不能以两性生理差别为依据,而是一种社会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由于两性的利益实际上难以分割,女权主义从未成为一种独立的思潮,而是分散于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不同思潮之内,作为后者的组成部分,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参考文献: [1]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2.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高明月.论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对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影响[N].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3月.第6卷第1期

[3]吴小英.女性主义与家庭社会学研究:女性主义社会研究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44——94页

[4]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第四篇:女性主义读后感

女性主义读后感

10社法吴梦瑶108328119

读了李银河教授的有关女性主义的文章,让我不禁想到李阳家暴的事件。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被传出发生家庭暴力事件,他的名人身份,让家庭暴力这个往往隐藏于家里的社会问题浮出水面,自发生事情这些天来,李阳一直在高调接受访问,而他的妻子kim一直保持沉默,后来她勇敢的说了出来,因为她知道,在中国,有很多像她一样的女性,只有说出来,才能寻求帮助。

这不经让我们想到女性的维权。受暴妇女要勇于寻求帮助,现在虽然帮助还有待于发展,但是我们从各级的妇联以及其他的妇女组织,通过热线、通过其他的办法,帮助的办法也越来越多。但是家暴这个事情是非常复杂的,各个家庭也不一样,家暴我们说起来容易,对于受暴妇女来讲,她有经济的考虑,有孩子的考虑,有夫妻感情的考虑,有的还没有完全认识到,有的感情可能很差,破裂了,有的她以为感情并不是那么差,只是丈夫脾气不好等等。所以我们是应该有很多的社区帮助,既要帮助受暴者,我们其实也有很多社区的行为,应该能够帮到施暴者。他也有一个理念的学习和行为的矫正等等。像李阳把女人看作工具,打心底里瞧不起女人。他认识他的妻子kim时,看中的是她的英语教学法,因而聘请她担任“美籍总编辑”数年。后来结婚,“美籍妻子”这一招牌,在需要的时候就亮出来,不需要时

就不闻不问,乃至他妻子说自己是“准单亲妈妈”。李阳长年不回北京的家,把家庭和教育子女的事务全丢给妻子,她吃苦耐劳。李阳却没有以实际的行动来回报妻子,女人只是他迈向成功的阶梯。纵容家庭暴力的,这是绝对错误的。我们都是反对家庭暴力的,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等,都是起着维护女性权益的重要意义的。我们从来没有人认为打老婆是个好现象。所以,有些人是找借口,以为男人是事业为重,为了事业甚至于可以牺牲老婆,牺牲家庭,我觉得这个都不能拿来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主要的东西,中国文化里面是反对这个的。中国文化我们也要看文化的主流,我们的文化不纵容家庭暴力。

第五篇:生态课堂教学研讨经验交流[最终版]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3月23日至25日我有幸参加了**省科技大学举办的“名师之路”西部六省第二届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使我受益匪浅。课堂上名师精彩的表演,灵活的教法,真正得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了,也为我以后的教学历程指明了方向。

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

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那怎样才能是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拉萨的天空》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我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我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载国内生态女性主义研讨(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内生态女性主义研讨(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德伯家的苔丝》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5篇)

    《德伯家的苔丝》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哈代在1891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生活的窘迫、男权的压迫、命运的阴差阳错等因素造就了苔丝最后的悲剧人生......

    《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The Ecological Feminism Consciousness of William Faulkner in the Sound and the Fury 摘要: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通过康......

    女性主义与城市规划

    女性主义(Feminism),源自西方,早期指的是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女性主义,最早出现在法国,意味着妇女解放,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五四时,传到中国,定为女权......

    英国文学 女性主义[精选]

    近代英国文学中女性主义思想的嬗变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简·奥斯汀、勃朗特姐妹、盖斯凯尔夫人、乔治·艾略特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等女性作家在她们作品中反映出的女性主义思想,......

    新女性主义文学

    新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及其发展 内容摘要:女作家的存在和发展,为台湾文坛增添了一道道夺目的光彩。随着新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女作家的数量越来越多,她们开始对自身以及......

    女性主义与比较文学

    三、女性主义与比较文学 一、概述 1、概念厘清 女性文学有三种字面上的含义:一是研究女性作家创作的文学;二是研究描写女性生活的文学;三是研究表现出女性意识的文学。 在大多......

    (全英文论文)吉姆爷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5篇范文)

    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全英文论文)浅析英语交际法教学及其运用 (全英文论文) 影响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因素及对策 (全英文论文)英语语音教学在农村中学中......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探析《德伯家的苔丝》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大学英语电影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2 从功能理论角度分析电影《点球成金》字幕翻译 3 论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中的人文主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