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探究项目导学案(实验报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活动实验报告(导学案)
姓名 合作者 班级 日期 探究实验的名称 探究实验的目的:
(1 1)初步学会用探究的方法了解蜡烛的性质,并学会对实验变化中的现象进 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 2)通过探究,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实验用品:
探究内容:1、点燃前:(1 1)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观察蜡烛的形状、颜色、状态、,并闻一闻气味;(2 2)探究蜡烛的硬度、密度、溶解性: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步骤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1 1、点燃前:
(1 1)
观察石蜡的制作材料、形 状、颜色、状态,闻气味。
(2 2)
切割石蜡,将一小块石蜡 投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1 1)
石蜡能切割说明(2 2)2、燃烧时 :
(1 1)
用打火机点燃蜡烛,探究蜡烛燃烧时的现象及火焰的分层情况。
(2 2)
探究蜡烛火焰温度分布情况。
取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 1--s 2s 后取出,观察小木条在火焰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推测
(3 3)探究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改进实验):
在距火焰上方 1 1 厘米左右处罩一个干冷的漏斗,将漏斗倾斜,观察内壁及管口的现象; ②同时用一只干燥的小试管套在漏斗上端的管口处。
10— 5 15 秒后,迅速将试管正立(防止试 管内物质倒出),并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然后向其中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观察试管内的 现象。
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
(正确操作)
(错误操作)
(错误操作)
A(正确操(错误操
实验步骤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2 2、燃烧时:
(1 1)
点燃蜡烛观察现象;(2 2)
用一小木条平放入火焰 中,测试火焰不同层的温度;(3 3)
在火焰上方罩上一干 冷的漏斗;②同时用一只干 燥的小试管套在漏斗上端的 管口处,一会迅速将试管正 立,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1 1)(1 1)(2 2)(2 2)(3 3)(3 3); ②。
②3、熄灭后:
(1 1)探究蜡烛熄灭后的有关情况:吹灭蜡烛,观察现象;迅速用打火机顺着白烟熄灭的方向点 燃白烟,观察现象。
实验步骤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3 3、熄灭后:
(1 1)刚熄灭时的现象,点燃 熄灭时上方白烟(1 1)(1 1)
实验结论:(1 1)
(2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和建议:
测评练习:1、点燃蜡烛时,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火焰分三层 B.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点燃蜡烛时,石蜡先融化后燃烧 D.石蜡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 2、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温度最高的是()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D.无法确定 3 3、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生成物是()
A.二氧化碳 B.水 C.二氧化碳和水 D.无法判断 4 4、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 •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石蜡
问题和建议:
实验步骤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原因 1 1、点燃前:
(1 1)
观察石蜡的制作材料、形状、颜色、状态,闻气味,切割石蜡。
(2 2)
将一小块石蜡投入盛 有水的烧杯中。
(1 1)(1 1)石蜡能切割说明 ,(2 2)(2 2)
2、点燃烧蜡烛实验过程(1 1)
点燃蜡烛(2 2)
用一小木条平放入火 焰中,测试火焰不同层的温 度(3 3)
在火焰上方罩上一干 净干燥的漏斗;在火焰上方(1 1)(1 1)
(2 2)(2 2)
(3 3)(3 3)罩一小试管,一会迅速将试 管正立,滴入少量澄清石灰 水,振荡。
3、熄火蜡烛时(1 1)刚熄灭时的现象,点 燃熄灭时上方白烟(1 1)(1 1)
结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旅鼠之谜》探究式导学案 (含配套PPT002)
吴起县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探究式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课题:《旅鼠之谜》 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审核人:李锋 授课人: 学习目标
1、感知旅鼠的奥秘。
2、培养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3、激发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的欲望。学习重点:感知旅鼠的奥秘,培养探究精神和能力。
学习难点:探究本文独特的写法;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知识的科学小品文。
【知识链接】
旅鼠,哺乳动物,常年居住北极,体形椭圆,四肢短小,比普通老鼠要小一些,最大可长到15厘米,尾巴粗短,耳朵很小,两眼闪着胆怯的光芒,但当被逼得走投无路时,它也会勃然大怒,奋力反击。爱斯基摩人称其为来自天空的动物,斯堪的纳维亚人称之为“天鼠”。这是因为在特定的年头,它们的数量会大增,就象天兵天将,突然降临。
旅鼠的食量惊人,一顿可吃相当于自身重量两倍的食物,而且食性广,草根、草茎和苔藓之类几乎所有的北极植物均在其食谱之列,它一年可吃45公斤的食物,因此,人们戏称旅鼠为“肥胖忙碌的收割机”。
旅鼠的天敌颇多,像猫头鹰、贼鸥、雪鹗、北极狐、北极熊等均以旅鼠为食。一对雪鹗和它们的子女一天就可吃掉100只旅鼠。甚至于草食性的驯鹿,也会对旅鼠大开杀戒,用蹄将其踩死,然后吃掉。
【学习过程】
一、自主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媲()美 挑衅()迷惘()笃()信 ....啮()齿 滑稽()徘徊()逃窜().....
2、根据意思填词语。
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忠实地信仰。()比喻眼光短,见识浅。()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二、自主探究
1、浏览课文,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2、如果人类也象旅鼠一样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世界会怎么样?
三、合作探究
你认为本文属于哪种文体?并说明理由。(提示:答案不求一致,言之成理即可。)
四、拓展延伸
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说说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
五、达标检测
阅读选文,完成文后1—4题。
奇特的年轮
①人们所熟知的年轮,是树木的年轮。一棵树被锯倒了,数一数树墩上有多少圈条纹,人们就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年龄了。另外,树木的年轮里,还储存着当地的气候、地震、火山爆发和水灾旱灾等丰富的自然信息。因此,科学家十分重视从树木的年轮里获取蕴藏着的科学信息资料。
②植物中不仅树木有年轮,水仙花也有年轮,它的年轮在它的“蒜头”上,有一个年轮的,开花期短;有三个年轮的,开花期长。因此,有经验的育花者,往往选取年轮多的水仙头,以便使花期长些。
③不仅植物有年轮,动物亦有年轮。鲤鱼等鱼类的年轮是其鳞片上的宽窄分界的条纹。令人不解的是,并非所有的鱼的年轮都在鳞片上,大马哈鱼的年轮在它们的背鳍上,大、小黄鱼的年轮却在它们的耳石上。
④牛、羊的年轮在它们的犄角上,所以又称为“角轮”。龟、鳖的年轮在它们的背甲上。蚌、贝和螺的年轮在它们的壳上。
⑤腔肠动物珊瑚虫的年轮是它们表壁上有粗细之分的规则形条纹。珊瑚虫不仅有它们的年轮,而且还有它们的“日轮”。一年为365日,那么它们便在自己的体壁上划下365条环纹。
⑥兔子和黄鼠狼这样的动物也有年轮,年轮在它们的骨头上,不过,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⑦有些鸟也有年轮:据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位山地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捉住一只熊蜂鸟,发现近爪处腿皮上有环圈,根据环圈判断,这只鸟已有11岁了,从而否定了一般认为熊蜂鸟的寿命只有8年的说法。
⑧日本科学家最先发现人也有年轮,是在人的头颅里面,通过声波可以检测出一个人的实际年龄。如果检测器的声波频率与被检测人的实际年龄相符,人体便会做出反应,从而在荧屏上显示出来。目前,这一先进的科学技术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用它来检测大型运动会参赛人员的实际年龄,或是应用到刑事案件的侦破中,用以检测涉嫌人员或罪犯的实际年龄,从而为破案提供重要的线索和有力的证据。
⑨按理说,一切生物都应该有它们各自的年龄,只不过是有的已经被发现,更多的没有被发现罢了。科学家们正努力探索生物年轮的奥秘,以便有更多的发现,进而造福于人类。
1、本文介绍年轮,为什么先从树木的年轮说起?
2、科学家为什么十分重视从树木的年轮里获取科学信息?
3、本文在介绍各种动植物的年轮时,一般是先介绍年轮的____________,再介绍年轮的____________,有的略去了对后者的介绍。这样使文章显得____________。
4、本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请写出两种。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第三篇:八年级生物上册 尝试对生物分类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尝试对生物分类
一、学习目标
1、尝试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征分类
2、列举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类群
二、学习重难点
1、分类的概念。
2、分类的依据
3、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预习检查
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把生物划分为 和 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 和 等特征进行科学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 和。
2、生物分类的依据是在生物在 和 等方面的特征。
3、分类的基本单位。
四、学思园地
1、完成P82页的讨论题。
2、写出植物的分类图表。
3、总结一些植物的分类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
4、完成P83页讨论题
5、写出动物的分类图表
6、总结一下动物的分类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
五、课堂检测
1、植物分类中,重要的分类依据是()A、根茎的差别 B、叶的特征
C、生殖器官的特征 D、营养器官的特征
2、动物分类的依据()A、动物数量的多少 B、动物内部复杂的结构
C、动物的外部形态 D、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生理功能
3、将霉菌分为青霉、曲霉、毛霉、根霉等类型,主要是根据其()A、形态结构 B、菌丝的形态特征 C、菌体色泽特征 D、孢子的形态特征
4、蜘蛛和蚯蚓属于同一类动物,这个类群是 A、环节动物 B、脊椎动物 C、节肢动物 D、无脊椎动物
六、反思总结
()2
第四篇:冀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lesson32导学案
Lesson32 At the Supermarket
【Teaching Aims:】
1.words:fresh,follow,count,forty,fifty,sixty,seventy,eighty,ninety,hundred.2.Structures and expressions:
(1)next to(2)No problem(3)Follow me(4)May I help you?(5)I will take it.【Teaching procedures:】
『预习案』
根据括号中所给的汉语意思用适当的单词填空,没空一词。1.Li Ming,can you(数)these numbers? 2.Our school has nine(百)students.3.Ten plus thirty equals(四十).4.Look at these apples.They are very(新鲜的).5.Please(跟随,明白)me.『探究案』
Step1.Review : phrases in lesson31
Step2.Lead-in: Have breakfast → Watch a video → At the supermarketStep3.Listening: ① Listen and match ② Listen and fill
Step4.Reading:① Read and answer② Read aloud in groups
Step5.Groupwork:shopping at the supermarket.Step6.Structures and expressions:
① May I help you?
② look for
③ next to
④ follow me
⑤ No problem.⑥ I will take it.『延伸案』
一、根据句子意思用适当的单词填空,每空一词。
1.This dress is beautiful.I’llit.2.The bananas arethe pears.3.Let’s 数)the numbers together.二、单项选择。
1.-Good morning!
-I want to buy a coat.A.Can you help me?B.What can I do for you?
C.Would you like this one?D.Do you like it? 2.Do you havefresh potatoes?
A.anyB.someC./D.a
3.Wang Hong can’ther bike.A.look forB.looking forC.findD.finding
4.They are
A.shopB.shoppingC.shoppedD.shops
Homework:Copy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three times.【课后反思:】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语文八上30课导学案(模版)
30课《诗四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2、通过合作探究,学会鉴赏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的方法。
3、感悟古代诗歌的内涵,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情趣。学法指导:
1、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通过朗读体味诗中的情感。
2、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诗歌中的文字转换成画面,体会诗歌意境。
3、领悟导学案所给的材料,对诗歌进行深入理解,小组合作,试对诗歌进行赏析和评点。
一、教材助读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名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被称为“平淡之宗”,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王维(700-761),字摩诘,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曾官至尚书右丞。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并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现在属河南)人,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二、二、预习自测
1、完成《课易通》基础智能练习1、2、3小题。
2、自己选取一首诗,与组内同学互相说说诗的大意和对诗的感受。
三、信息链接
诗歌赏析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交代了劳作的地点:南山;劳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把“盛”与“稀”形成对比,写出了作者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劳作的艰辛。“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交代了劳作的时间:一整天;写出了劳作的艰辛,“带月荷锄归”写出了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月下,诗人扛着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的一幅美丽的“月下归耕图”暗示了这种艰辛在作者眼里是快乐的。“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为后文写“衣沾不足惜”做铺垫。“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点明主旨: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但这种艰辛在作者看来是快乐的,因为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意愿没有被违背,暗含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社会污浊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使至塞上》
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表达了诗人的抑郁、愤懑、孤独、寂寞之情,和希望边疆平定的感情。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疆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渡荆门送别》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著一“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颔联这两句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阔;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颈联两句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登岳阳楼》
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作者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消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该诗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全诗紧紧围绕“悲”字展开。首联第一句“洞庭之东江水西”,横空出世,从大处着笔,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直接点出: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的东边,在奔腾浩荡的长江之西。不由得让人想起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看到这
气势非凡的语句,让人不由得心驰神往,但第二句却笔锋一转,不再是空阔无边的壮景,而是描绘出一副宁静的画面,“帘旌不动夕阳迟”,举目所见的是苍茫的暮色,帘旌一动不动,夕阳缓缓西沉,残阳如血,铺于水面,湖面一半冷绿一半红,看上去风平浪静,有些惨淡,有些寂寞,有些苍凉。景之凄迷衬托人之悲愁。此句乃以景传情也。颔联由上句平静的景物描写转而进行强烈的抒情。“登临吴蜀横分地”,既说登临的地理位置,也在回顾历史,当年吴蜀争夺荆州的历史似乎再度重现,吴蜀两军相争,互相厮杀,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人声,马蹄声,兵器撞击声„„声声不绝于耳。历史的辽远、战场的血腥似乎又出现在眼前,战争,战争,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思及此,“徙倚湖山欲暮时”,面对满眼的湖光山色,诗人却无心欣赏,独自徘徊,是因为有满怀的愁绪,有满腹的心事啊,而在这苍茫的湖山暮色之下,徘徊的身影拉长,拉长,正如作者理不清、剪不断的愁情,更增添了几许怅惘、落寞之感。忆历史,思往事,感时世,心悲切。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诗人发出了痛苦的呐喊,为什么偏偏会忆起吴蜀之战,那是因为诗人在历靖康之变后饱尝战争之苦:万里逃难,南奔襄汉,颠沛湘湖,流离失所。这正是诗人悲之所在啊。“万里”、“三年”分别从时空的跨度来叙其遭遇之悲,读之让人感慨万千。登高望远不但不能减轻心中的悲苦,反而更添几许愁绪。这无边无际的愁绪当“望远”“凭危”时更如一江秋水滚滚而出。如李煜“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如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登高望远怀乡思家,乃人之常情也,更何况饱尝无限家国之痛的诗人呢?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早已深入骨髓了啊?此句将诗人的悲、伤、哀、痛推向了极致。尾联“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似乎是诗人顾影自怜的喃喃自语,未老先衰头已白,为国事,为家事,为自己,为那些与自己一样国破家亡的同乡们焦虑、忧愁,吊古伤今,感怀伤时,在秋霜的季节里,更觉时世如风霜相逼,冷峭之极。那衰老的枯木、那苍凉的湖面,何尝不像自己呢?沦落天涯无尽的凄凉,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一切尽在不言中。
四、合作探究
1、名句赏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3)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为。
2、小组选取一首诗,进行赏析,然后在全班交流。
五、训练自测
完成《课易通》7——1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