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弥散强化铜的电极产业化前景论文
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是通过在铜基体中加入氧化物颗粒作为增强相,并均匀弥散的分布在铜基体中,既保持了材料的导电性,又达到了提高铜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高温抗软化能力的目的。铜-氧化铝复合材料不仅室温强度高、导电和导热性能优良,而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及高温稳定性,是一种有着广阔前景的复合材料。目前,应用最广的氧化物弥散相是Al2O3。Al2O3 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不仅具有高的导电、导热性能,而且具有优越的高温性能和抗蚀性能,在电阻焊电极行业有着极大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是现代电子信息、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材料,已成为当前材料行业研究的热点。
弥散强化机制主要有位错绕过机制和位错切割机制。强化机理是: 在弥散强化材料中,弥散相阻碍位错线的运动,位错线需要较大的应力才能克服阻碍而向前移动,由此材料强度得以提高。对比其它几种强化方式如固溶强化、形变强化等,当温度升高时,材料随着温度升高而出现再结晶或者沉淀重溶的现象,强化机制赖以生存的微观结构变得不稳定,强化作用逐渐失去,合金的高温热稳定性无法满足使用要求。与之相比弥散强化的优势在高温下则表现得十分的突出,具有理想的高温热稳定性。
氧化物陶瓷具有强度高、熔点高、热力学稳定性良好等优点,作为第二增强相,在接近于铜基体熔点的条件下也不会溶解或粗化,既保持了合金的导电性能,又有效地提高了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强度,从而使材料具备良好的综合性能。细小、均匀弥散分布于铜基体中的氧化铝颗粒,由于在高温下仍然具有优良的尺寸和化学稳定性,具有很强的钉扎作用,从而阻止基体组织的粗化,所以Al2O3 弥散强化铜复合材料在高温下仍能保持大部分硬度。而且由于Al2O3 颗粒在铜基体中体积分数小,而且呈细小弥散分布状态,保持了铜基体高导电高导热性能,使材料在接近铜熔点的温度下也能工作。
在电阻焊电极材料行业,现大量使用的电极材料铬锆铜(Cu-Cr-Zr 系列),由于软化温度较低,大约在500℃左右,电极损耗严重导致焊接成本大幅提高,由于频繁地更换,也严重影响了焊接设备的效率。而弥散强化铜合金制成的点焊电极具有寿命长(普通铬锆铜的4 ~ 10倍)、抗软化、不粘附的特性,显示出超强的焊接性能优势。在焊接的过程中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可以做到电流的快速传导,焊区热量能迅速消散,在高温、高压、高电流的工作环境下有非常好的使用效果。在汽车行业,焊接镀锌的钢板时,在氧化铝强化铜电极顶部工作面形成的氧化铝保护层,能有效防止电极表面层在焊接低碳钢板过程中与钢板粘接,很大程度上减轻电极损耗,提高电极使用寿命。随着机械制造业尤其是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对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合金的需求量正在日益增加,将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当前Al2O3 铜基复合材料产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Al2O3 铜基复合材料工艺问题
传统的弥散铜的制造技术多采用粉末冶金法,最开始以外加Al2O3 颗粒混合均匀,压制成型后进行烧结,制成烧结体。粉末冶金法生产Al2O3 弥散强化铜工艺成熟,生产出的复合材料性能较好,但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同时复合材料界面易受污染。改进后的制造工艺通过内氧化原位生成纳米级Al2O3 颗粒,细小且在基体分布均匀,有较高的热力学稳定性;但是其高温性能不佳,同时流程复杂,造成材料质量控制困难,成本非常高,极大地限制了其推广应用。球磨法通常是将纳米或者微米级的Al2O3 粉与Cu 粉按比例放于球磨机中球磨,在球磨过程中Al2O3 颗粒嵌入Cu 颗粒中形成弥散强化铜合金粉。该方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易操作,而且Al2O3 的含量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调控。其缺点在于氧化铝颗粒在Cu 颗粒中的分布状态不够均匀,界面结合也不够紧密,采用该方法制得的氧化铝弥散强化铜的导电性及强度通常都较差。
综其所述,Al2O3 复合材料产业化当前面临的困难一是工艺复杂,二是成本过高,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今后的研究工作应向工艺简化,工艺参数控制,生产成本降低方向发展,从而实现Al2O3 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
Al2O3 铜基复合材料致密度问题
Al2O3 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好坏,致密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工艺参数。传统的生产方法制备出的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烧结坯普遍致密度不高,特别是断面大时,无法进一步实现大的变形比,一般只能达到97.5%左右理论密度,制品内部会有一定量的孔隙存在,使得最终产品的机械、物理性能不佳。因此,在烧结过程中提高致密度是Al2O3 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研制过程中的一个技术难点。
通过采用真空感应热压炉或低压等静压烧结炉进行烧结,最大限度的消除合金内部残余孔隙和缺陷,可以使烧结坯基本达到理论密度。从而获得高导电性、高抗软化温度以及高致密性。通过雾化制粉制得铜-铝合金粉末,将合金粉末在800 ~ 950℃的温度下进行内氧化,经过还原之后得到铜-氧化铝合金粉末,加入微量稀土金属在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均匀的粉末,压块并将预压坯置于真空感应热压炉或低压等静压烧结炉中进行烧结并合金化,最终得到致密的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
Al2O3 铜基复合材料粉末均匀化问题
Al2O3 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取决于Al2O3 的体积分数以及弥散的Al2O3 颗粒间距和大小。目前国内仅能在实验室内制得颗粒为10-30nm 的Al2O3 颗粒的弥散强化铜,而国外制作的Al2O3 颗粒平均已达到10nm 的水准。制得均匀的超细粉末是研制Al2O3 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所面临的工艺难点之一。
Al2O3 弥散强化铜的性能取决于Al2O3 颗粒的尺寸、分布和间距。粒径较细有利于合金强化,但同时导致导电性降低;粒径过大对于颗粒与基体界面引起的裂纹萌生和扩展无法有效阻止,导致合金韧性下降。经研究,Al2O3 颗粒直径一般在3 ~ 12nm 范围内,颗粒问距为30 ~100nm,Al2O3 的含量为0.1 ~ 1.5wt%时性能为最佳。采用高能球磨可以获得比较均匀的复合粉末: 随球磨时间延长,粉末尺寸逐渐变细,但球磨到一定时间后复合粉末尺寸变化不大,以球磨24 小时为最佳。
本文仅仅是对Al2O3 弥散强化铜材料作了一些初步探讨,其中仍有很多环节需要完善。由于铜-氧化铝复合材料的制造过程是一种粉末冶金过程,致密度很难达到100%,因此工件表面存在许多微细孔。在热加工加热过程中,易造成表面晶界氧化,造成晶界强度低,在热锻过程中造成开裂。由于热锻难题,目前基本局限在电阻焊材料领域及电子小型零件上,限制了该材料的应用。又如本文中提到的等静压.烧结方法制备的材料致密度均偏低,可以考虑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坯料,并且可在烧结后结合冷变形及热处理,或进行挤压变形,进一步提高材料的性能。另外可以结合高温变形实验对弥散铜电极的成型进行数值模拟,为弥散铜电极材料的实际生产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指导。
第二篇:玉屏地税局“四勤”强化铜大高速项目税收管理
玉屏地税局“四勤”强化铜大高速项目税收管理 玉屏地税局以“三个建设年”为指导,采取多项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勤查勤问勤分析勤服务,狠抓辖区内的重点税源之一铜大高速的税收管理,取得积极的成效,1-6月,该项目已入库税收收入374.16万元。
一是勤巡查,加大监控力度。管理员每月至少一次定期巡查和多次不定期的查访,全面掌握工程进度、用工用料、收付款项、涉税单位等情况,对调查了解的情况及时进行记录,加强项目的动态监管。
二是勤沟通,形成管理合力。加强与国土、建设等多部门的沟通,多方面获取项目的涉税信息,建立项目管理台帐,奠定跟踪分析的基础。
三是勤分析,堵塞征管漏洞。管理员按月将项目管理台帐与巡查过程中了解的情况进行分析,认真比对项目施工进度、工程拨付款、发票开具、税款缴纳等情况,及时查漏补缺。
四是勤服务,融洽征纳关系。主动服务,与相关人员沟通联系,了解他们在办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提出的疑问并加以解决,做好纳税解释及服务工作。
税政法规股周英
第三篇:农业产业化论文
河南小麦产业化概论
摘要: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又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主产区,发展小麦经济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河南省在发展小麦经济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具体表现在:优质小麦种植和粮食产业化发展迅速;小麦加工取得长足进步;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发展小麦经济的龙头企业也脱颖而出。河南的部分区域已经形成了及小麦育种、种植、生产、加工与流通一整套完整的产业体系。
河南的小麦产业化体系包括科研开发、良种繁育、生产基地、产品加工和商业贸易等领域,是第一、二、三产业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综合性产业体系。
关键词:河南小麦产业化
一、小麦良种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是河南省“十一五”期间种子改良工程和农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将对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扩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河南省经过与各大科研机构和科研院校合作共同选育了很多优良品种。如:郑麦004、豫农949、豫农202、豫麦22等等。这些优良品种的选育更适合河南地区的气候、土壤及水质环境。小麦高效稳产,为河南省粮食产量的提升做了很大贡献。
二、小麦优质区种植
河南省是全国最大的小麦主产区,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4近8年来,全省小麦总产一直稳定在2000万吨以上。据资料显示,河南省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近年来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国家采取对优质专用小麦实行良种推广补贴,对推动优质小麦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1河南省下大气力推广一批新技术、新品种,实现了优质小麦优质又高产,提高了农民种粮效益。
1、河南省小麦种植划分为三大区域:
目前,其全省已基本形成了早、中、晚茬,强、中、弱筋搭配合理的优
质小麦品种结构和以豫北为优质强筋小麦、豫中为中筋小麦、豫南为弱筋小麦生产基地的区域布局。
据了解,根据有关专家在认真分析全省各地气候、土壤和生产条件、发展趋势和优质小麦品种品质表现的基础上,参照全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吸收近几年河南省在示范开发优质小麦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按照依靠科技进步、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品质结构、提高种植效益的原则,经过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后将河南省小麦种植划分为三大区域:
(1)豫北、豫西强筋麦区
其中豫北强筋麦区主要包括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济源6市43个县(市、区),常年麦播面积1400万亩左右,适宜发展优质强筋小麦,但黄河故道沙地宜发展中筋小麦。豫西丘陵旱地强筋麦区主要包括洛阳市、三门峡市全部及郑州、平顶山、许昌部分共31个县(市、区),常年麦播面积900万亩左右,适宜发展强筋小麦,但生产水平和商品率较低。
(2)豫中、豫东、豫南中筋和强筋麦区
该区主要包括开封、周口、商丘、漯河、驻马店5市全部和南阳、许昌、郑州、平顶山部分县(市、区),常年麦播面积4000万亩左右,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55%,是我省中筋、强筋优质小麦混生区。其中黄河以南、沙河以北和南阳盆地中土壤质地偏黏、肥力较高、小麦生育后期降水偏少的地区适宜发展强筋小麦,其余大部分地区适宜发展优质中筋小麦。
(3)豫南沿淮弱筋和中筋麦区
该区主要包括信阳市全部和南阳市桐柏县等,常年麦播面积约500万亩
左右。其中该区沿淮沙壤土适宜发展优质弱筋小麦,肥力较高、土质较黏的地区适当发展中筋小麦。
2、提升品种,促进增收
由于小麦品质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因此各地在实施规划时应充分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布局。同时还必须推广优质小麦综合栽培技术,在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推广新农药和生物农药等方面,根据强筋、中筋、弱筋小麦自身特点选用适用技术进行栽培管理。
一要扩大优质小麦的种植面积以及优质小麦的比例,确保小麦产出水平持续稳定增长。据专家测算,种植一亩优质小麦的净产值比普通小麦高约30元。根据河南省实际及未来市场对小麦需求状况的判断,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是必由之路。
二要降低小麦生产成本,提高小麦种植收益。要实行产业化经营、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生产,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节约物质费用尤其是直接生产费用支出和劳动消耗,降低小麦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三、小麦的生产加工
如何能提高小麦价值,如何能让农民的实惠,如何能从生产过剩的困境
中,寻找一条突围之路?面对这一难题,我想应该把河南建设成全国重要的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和加工基地作为一项战略举措,列为“十二五”期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举措之首。以提高小麦生产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加小麦加工及深加工,这不仅有利于继续保持河南小麦在全国的优势地位,而且有利于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为此,河南省委省政府和一些企业也做了相关方面的努力工作。
1、进一步增强面粉加工能力
不断增多以面粉为主体的初级加工企业数量,扩大加工规模,提高生产
能力。河南省粮食加工业已由单纯追求数量扩张转向重点加强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改建、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品种,提高产品品质,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位于郑州的金象麦业集团,是河南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之一,目前拥有意大利进口面粉生产线两条,日处理小麦620吨,所生产的“神象”牌面粉,已经行销河南和西南、西北等广大地区,其中70%销往省外,年实现销售收入2.9亿元。不仅延长了小麦加工链条,使小麦加工增值,而且通过产业化带动增加了农民收入。
2、增强食品生产优势,提高小麦产量
到2003年,全省食品加工已发展到24个行业、23个门类,主要分布在粮食、商业、轻工等部门及个体私人经营,形成了初具规模、比较完整的现代食品工业体系。国有及限额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1672家,固定资产净值208.70万元,从业3 6.65万人;实现销售收入568.24亿元,占全省工业销售收入总额的15.69%;完成工业增加值188.0 1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4.8%;实现利税68.37亿元,占全省工业利税总额的18.73%。以面制品为特色的食品加工,也逐步实现了粗粮细做和细粮精做,由简单的复制品、熟食品发展成为节令食品、快餐食品和速冻食品等,日趋精细化、品牌化。全省现有85个规模较大的食品加工企业,创出了13个名牌产品。味精、方便面、速冻食品年总产分别达30万吨、45万吨和6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6%、25%、60%,均居全国首位。“白象”、“南街村”方便面,“科迪”、“三全”、“思念”水饺、汤圆等,成了叫得响的知名品牌,远销20多个省(区、市)。
3、提升粮食精深加工成效
目前,以粮食为原料的工业加工项目,如运用先进的小麦分离技术。提
取小麦蛋白生产谷朊粉,以小麦代替玉米生产味精,用小麦原料生产酒精、液体二氧化碳、车用乙醇(汽油)等项目进展顺利,科技含量较高的加工技
术和设备已得到陆续应用。不少地方相继新建和续建了一批高起点、高附加值、外向型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项目,研制开发出了一批附加值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拳头、名牌产品,提高了我省粮食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全省已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粮食加工企业10多家,开发产品近百个品种。
河南省还重点围绕味精、淀粉、饲料、酒精、药品、环保产品等领域,大力开发研究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用于小麦做原料的替代工艺技术。据河南金星啤酒集团公司副总李京介绍,从1999年开始,公司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进行用小麦淀粉质原料代替进口大麦芽生产啤酒的工艺改造,将小麦啤酒的保质期从3个月延长到6个月以上。公司利用这一技术开发生产的“金星小麦啤酒”,每吨原料成本可降低600元至800元,大大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加快陈粮的转化,今年上半年,河南南阳的天冠集团建成了一套大型变性燃料乙醇生产装置。这一装置将从小麦中提炼出来的乙醇与汽油混合调配,生产出一种清洁的汽车燃料——车用乙醇汽油。这一计划,将为大量积压在仓库里的过剩小麦、玉米开辟一个新的市场空间。目前,这一新型燃料已开始在郑州、洛阳、南阳等地的20多个加油站率先使用。据天冠集团总经理张晓阳介绍,生产一吨乙醇大概需要3吨粮食,这一年产20万吨乙醇的装置每年可转化小麦60万吨,相当于一个产粮大县两年的小麦产量。
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河南省的小麦加工转化能力大大提高。全省已基
本实现了以小麦外销为主转变为以面粉外销为主。目前,河南省面粉加工、方便面、挂面、面制速冻食品等行业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以小麦加工转化为主的食品工业,年销售收入达485亿元,实现利税65.12亿元,均居工业各行业之首,已经成为全省工业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四、小麦产业的经营与管理
1、创新企业经营机制,大力发展小麦期货经营。
河南小麦经济是全国粮食经济的一部分,也是世界粮食经济的一部分。参与国际粮食经济竞争是河南省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问题。河南省小麦应
对美、澳、加麦的冲击,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国内市场上与之抗衡,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最佳的切入点就是采取期货交易的形式。开展小麦期货交易,逐步健全市场机制是解决小麦流通问题的出路之一,引导种植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生产、经营、加工企业进行套期保值、规避现货风险。2003年3月28日,优质强筋小麦已在郑商所挂牌交易,政府有关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引导粮食购销企业积极参与期货经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把河南小麦经济融入世界粮食经济之中。
2、创新粮食流通机制,组建跨省粮食公司。
粮食流通渠道不畅是发展小麦经济的重要障碍。河南省打破区域界限,组建跨省粮食公司,在产销区设立分支机构,变企业外部运作为企业内部运作,可以有效解决粮食流通渠道不畅的问题。同时,跨省粮食公司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载体,在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的新形势下,可发挥以下三个方面的主导作用:一是在粮食收购上起主导作用;二是在粮食价格上起引导作用;三是在供应市场上起稳定作用。这位河南小麦消化提供了良好的路子。
参考文献: 尹钧中国小麦产业化[M].金盾出版社.2010.7
丁华.河南小麦产业化开发模式与实现途径现象[J].河
南工业大学学报.2006(4)16-23
杨文钰.农业产业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5.6
第四篇:智能材料及其产业化应用前景
智能材料及其产业化应用前景
智能材料是一类能感知外部环境变化并通过改变自身材料性能而对变化做出响应的自适应系统。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材料,它可以模仿生命系统,具有传感、处理和响应功能,它能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程度实现非线性响应已达到最佳适应效果。智能材料是继天然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与人工设计材料之后的第四代材料,是现代高技术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将支撑未来高技术的发展,使传统意义下的功能材料与结构材料间的界限逐渐消失,从而实现结构功能化、功能多样化。
中科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智能材料实验立足研究和开发具有减振降噪,传感驱动等特性的新型智能材料和结构,并根据应用需求,将研究成果转化成产品。实验室将从智能流体,电/磁可控弹性体,减振降噪,制动传感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口,以新型材料特性的研究和实用型多功能阻尼器,传感器和制动器的开发为重点,切合先进技术制造所机器人和智能装备学科方向的发展,开发多种适用于市场需求的新一代智能器件。正在研发的磁敏材料是一种力学性能可由磁场控制的新型功能材料。由于其具有响应快、可逆性好、以及通过调节磁场大小可控制材料的力学性能连续变化等特点,因而近年来在建筑、汽车、振动控制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智能材料的应用主要在结构控制、振动减噪和驱动传感诸方面,产业化需求市场非常广泛。主要应用领域有:
汽车/交通:智能悬挂系统,刹车器,离合器; 桥梁/公路:智能桥墩支撑系统,健康监测; 机器人:柔性关节,人工肌肉,皮肤传感器; 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触觉传感器;
噪声处理:高效低频隔振器件、隔振基础等各类隔振系统,控制室内噪声。典型服务案例:
1、车辆智能悬挂和防侧翻系统
问题:不同路况(振动)情况下汽车阻尼系统的响应及大货车的弯道翻滚
解决方案:利用磁流变液在磁场激励下的粘性可调特性,应对不同的路况,调节激励磁场的强度(即调节电流),改变阻尼系数,从而获得较好的响应,增强汽车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同时使用电子传感器、电子控制电路和先进的可控车辆悬架部件的组合,开发合适的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技术优势:可调范围大,控制简单。
市场前景:世界三大的汽车制造商一直在做大量的研究开发运动型多用途车(SUV)的侧翻防护系统。然而,目前已有的SUV翻车防护系统的组件无法适用于军事和商用卡车的用途。主要SUV使用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是利用液压制动力以防止翻车。大多数的军用车辆和大型货车利用空气制动无法支持这种类型的ABS功能。我们设计的防翻滚系统将不依赖于动力制动,利用磁流变(MR)流体智能减振器以及传感和控制系统,从根本上消除翻转。智能悬挂和防侧翻系统防在军用和民用大货车的应用上存在很可观的市场份额。大货车尤其是军用车辆造成大量受伤和死亡的翻车事故。据底特律新闻局报道美国每年货车和军车侧翻事故导致2.23亿美元的财产损失。主要原因是一些军用车辆在安全功能上更新往往落后于民用车辆5、6年。通常军用车辆和大型货车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数额巨大,由于其有较大的尺寸,有时有非常昂贵的货物。与其他形式的汽车碰撞相比,大货车的翻车事故往往更加致命,造成危害也更大。
因而,大货车侧翻防护系统具有可观的市场份额。中国每年卡车销售350万左右。如果以7000元的保守价格出售一辆卡车侧翻防护系统。在中国获取防侧翻系统市场的1%,可能会产生高达240多亿元的销售额。
2、智能桥墩支撑系统
问题:突发冲击载荷(台风,过载,爆炸等)下桥梁系统的响应
解决方案:在遇到突发冲击载荷时,通过施加一定强度的磁场,改变支撑系统的刚度和阻尼系数,增加其抗冲击的能力,迅速吸收冲击载荷的能量,为桥梁系统提供保护。并且根据磁流变弹性体的压阻特性,可以将其作为传感器使用,实时监控桥梁系统的健康状况。(注:衡水中铁建已对该项成果表达合作开发的意向)技术优势:自传感,自适应。
3、吸声降噪
问题:传统泡沫材料在被动吸声减振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存在低频失效、吸振频域较窄等局限性,对振动频域的智能感知是实现广谱吸收的难点。
解决方案:多功能智能磁性泡沫聚合物的研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智能磁性泡沫聚合物具有力学性能、物理结构可
调控性,通过微孔隙构造与宏观拓扑形态在磁场下发生耦合作用,实现对声波的宽频域主动控制。技术优势:可调控,吸声频谱宽
Controllable and Adaptable Lateral Support System The goal of this project was to develop a lateral support system(LLS)that is remotely operable, maintains launcher alignment, protects the launcher and payload from shock and vibration inputs while it is stowed within a missile tube environment, and is able to actively adjust to and react to dynamic shock and vibration events.An electromechanically actuated linear toggle mechanism with a magnetorheological grease(MRG)damper and elastomeric pad were utilized to provide self–aligning and controllable energy absorption capabilities.A Compressible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Spring-Damper Device The goal of this project was to develop a novel Compressible Magnetorheological(CMR)fluid springless strut for US Army tracked vehicles.The developed prototype is capable of providing a controllable vibration damping and liquid spring characteristics in one single device.The full-scale CMR strut and control system were successfully tested under operational and non-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Vertical Support Group Controllable Shock Absorber
The goal for this project was to develop a 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MRE)based adaptable, flexible, and rapidly reconfigurable controllable shock absorber system to vertically support payloads within the same size and weight envelope on current and future submarines.An MRE-VSG controllable shock absorber and control system was developed to demonstrate component form, fit, and functionality with subscale prototype and system operability with various candidate payloads.US Patent 8,820,492 B1 was granted for this technology.
第五篇:地源热泵产业化前景分析报告
扬州辛普森中央空调制造有限公司
产品产业化前景分析报告
项目名称:地源热泵(热回收)机组
编报单位:扬州辛普森中央空调制造有限公司编报日期:二○○七 年八 月
地源热泵(热回收)机组
产品产业化前景分析报告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对空调的使用价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公司经过多年的专研和努力研发的新产品——节能、环保型地源热泵(热回收)冷热水中央空调机组适时应运而生。它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的建筑物中,还可以用于道路融雪、除冰和体育草坪加热。它的主要特点和创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源热泵(热回收)冷热水机组采用三个套管式双冷凝器,实现了热泵机组一机三用,夏季制冷最低5℃,冬季供暖最高30℃以及常年每天24小时提供55℃生活热水。
2、采用地源热泵技术为建筑物提供空调、采暖、供应热水的综合系统替代制冷机+锅炉的传统空调、采暖、供热水方式。
3、自然能源互补利用,地源热泵(热回收)机组通过地下水、地下埋管的方式。夏季把多余的热量储存于地下土壤中,作为冬季制热提取的热源;冬季把地源热泵产生的大量的冷量储存于地下土壤中,利于热泵高效运行,实现冬冷夏用和夏热冬用,即冷热能量的反季节使用,最大限度的节约电能,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具有节能环保的良好特点。
4系统维护容易,地源热泵(热回收)冷热水机组的设备运转部件要比常规系统设备少,因而减少了了维护,并且更加可靠。
5、高效、节能运行费用低,地源温度全年相对稳定,冬季比环境空气温度高,夏季比环境空气温度低,是很好的热泵热源和空调冷源。这种温度特性使得地源热泵比传统空调系统运行效率要高20%。因此在节能方面,节省运行费用达50%左右。
6、自动化控制程度高,系统运行参数实时数字显示,可随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监控,而且配置远程控制接口可实现远程遥控利于最佳能耗自动控制。
7、系统稳定,运行平稳,利用套管式冷凝器和蒸发器,结构简单、效率持久、科学控制、人性化设计、操作方便快捷、经济实用。世纪70 年代,由于发生了世界石油危机,地源热泵因此获得了飞速发展。据统计,在家用供热装置中,地源热泵所占的比例,瑞士为96%,奥地利为38%,丹麦为27%;在美国,2001年已安装40万台地源热泵;在加拿大地源热泵以每年20%的递增销量而处于各种热泵系统的首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高能耗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威胁。数据表明:每百万美元GDP的能耗,中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1倍,更是日本的9倍。另外中国80%的建筑未采取节能设计。政府正制定各项节能政策和目标,尤其是将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将极大地促进地源热泵系统的发展。目前,地源热泵空调在中国正处于快速起步阶段,1995年至2000年全国地源热泵工程面积达100万m2,而2001年至2004年全国地源热泵工程面积超过达2000万m2,仅北京市2004年就有500 多万平方米的建筑采用地源热泵系统供暖(冷)。在节能新政的推动下,地源热泵必将飞速发展。
因此,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及早投资地源热泵将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辛普森地源热泵(热回收)机组的经济效益表现如下:
(1)初投资与传统中央空调(进口机)比要低。由于使用寿命长达25年,比传统机组的设备投资/年/冷吨要低。
(2)由于不用主机房,可以省掉这部分的建筑费用。系统采用的是局部送风系统,送风管道尺寸小,可以降低建筑物的层高,节省土建投资费用。
(3)降低能源费用。由于系统降低了能源需求量,也就会降低能源设备费用和增容费用。
(4)运行费用低。由于该系统效率高,能耗比高,热量回收利用,因此运行费用比传统中央空调低。按照美国地源热泵使用单位运行的实际统计,其节约的幅度根据不同的地源方式分别在30%~50%,这对于用户是个可观的效益,对长年需要使用空调的单位节约费用更为突出。
从以上的形势分析,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地源热泵(热回收)空调机组系统以绿色环保高效节能的优势问世以来,经试(投)产,已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一年产量160台,产值640万元,销售640万元,利税138万元。今年的产量预计300台,产值1200万元,利税将达到270万元,计划5年内产值过亿元,利税二千万以上。我们坚信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地源热泵(热回收)机组空调系统将产生惊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