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主题单元教学思考教育文档
主题单元教学思考
苏教版国标本六上语文教材是围绕主题来组织单元的。在“主题”的统领下,单元学习内容相对集中,学生的学习空间也相对开阔。主题单元的这种特质,从学的层面上来看,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拓宽他们的认知视野;从教的层面上来讲,为教师从整个单元入手钻研文本、组织教学提供了便利。简而言之,主题单元的编排特点使教材的“例子”性能更为突出,使教学的目标更为聚焦。如何发挥好主题单元的“例子”教学功能呢?笔者认为,单元主题教学要注意把握整体,注重联系。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掘本单元课文间的共性特征和内在联系,探寻文本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契合点,既要让学生读懂课文“写了什么”,还得让他们了解课文是“怎么写”的,以及“为什么这么写”。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并学习文本的言语形式及表达方法,培育学生的语文意识,历练学生的语文能力。下面试以本册教材的第六单元“名人风采”为例,谈一谈对单元主题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一、研读“课标”,确立单元主题的教学目标
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是确保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有 8 条,教师要清楚掌握,准确领会,同时联系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认知实际来确立单元主题教学的目标。第六单元的四篇课文展现的是不同的人物形象,文本的表现形式也各有
特色。在深入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我们再结合“课标”要求思考,“通过本组单元的课文学习,我们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得到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再来研读“课标”,认识也就逐渐聚焦了。于是,本组单元教学目标就清晰了:1.学习生字新词,把握文本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学习作者表现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3.在生活中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尝试着写一写身边的“名人”。4.读一本《名人传记》,开展一次“我眼中的名人”读书交流会。这 4 条教学目标的确立,为主题单元教学明确了方向、明晰了方法。在目标的导引下,语文学习的“例子”功效得到了挖掘,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得到了保障,单元主题教学的意义得到了体现。
二、研究教材,探寻文本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契合点
该单元通过《给家乡孩子的信》《钱学森》《詹天佑》和《鞋匠的儿子》四篇课文,分别为我们展现了巴金、钱学森、詹天佑、林肯这四位名人的感人形象和内在品质。细读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蕴藏在感人形象和可贵品质深处的是一个“爱”字:87 岁的巴金带病给孩子们回信,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是一个仁者的风范,传递出的是一位长者对下一代的关爱;钱学森和詹天佑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心系国家,牺牲个人利益,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表现了他们对祖国的挚爱;出身卑微的林肯,以自己的仁爱和正义征服了对手,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
统之一。四篇文章语言简洁、朴素,事例具体、生动,是学生认识名人的很好的读本,也是他们学习描写人物形象的有效凭借。
同是表现名人风采的文章,在言语形式及表达方法上却不尽相同:《给家乡孩子的信》一文以书信的形式展开叙述,从容而舒缓的语言娓娓道来,给孩子以人生启迪。《钱学森》一文按时间顺序为我们呈现了钱学森心系祖国的心路历程。作者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来体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的。《詹天佑》一课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具体描写,表现了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鞋匠的儿子》一课则通过参议员情感变化和林肯简短而富有智慧的语言描写,双线交织,烘托出林肯的宽容大度、仁爱正义。根据文本的特点,教学中,我们既要让学生对课文的表达主旨有清楚的了解,还应对作者的表达方法及表达形式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实现“课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三、研究学生,确立语文学习的生长点
本单元文本内容的阅读对五年级学生来讲没有困难,通过读书交流,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和人物形象的特点,学生很容易把握。但结合学生的习作实践,我们不难发现,这个学段的学生,大多对怎么表现人物特点,怎么塑造人物形象或认识不清楚,或缺乏有效的方法,以致下笔很难。鉴于此,“名人风采”单元主题的教学在学习字词,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阅读
指向写作,在读中揣摩作者是怎样写的,在读中辨析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让学生从阅读中领悟作者写作运思的奥秘,从篇章结构中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从题材中琢磨作者是如何从众多素材中选择加工的,并从语言中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给家乡孩子的信》一文中那些流露着真情而富有哲理的语句以及书信的格式值得学生体味并积累;比较《钱学森》和《詹天佑》两篇课文在表现主旨和表达方法的异同,有助于学生的阅读思考走向深入;探寻《鞋匠的儿子》一课的拟题和选材背后的意蕴,则使他们能进一步体会到文题与内容、内容与主题间的联系。这样的阅读,文本不仅仅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载体,它还是学生历练语文能力的模本。在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获取到一些认识和方法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完成本单元的习作练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知道家乡有哪些“名人”?通过调查访问,了解他们的事迹,写一写自己眼中的一位“名人”。利用主题单元的编写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发掘文本的教学价值,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社会生活中历练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这样的单元主题教学,不仅开阔了学生语文学习空间,更为他们语文技能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四、深化“主题”认识,丰厚“主题”内涵
主题单元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不仅是个“例子,还应该是个“引子”。教学中,要以“单元”这个点来带动“主题”这个面。教师要通过课内阅读来点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火种,激发、引导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去丰富“主题”经验,去深化“主题”认识,从而在学生的心田中,植入一些富有个人生活印迹的“主题”。一位名人就是一部厚重的书。通过对第六单元的学习,四位名人形象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感染,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去深入研读他们,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从他们的卓越成就中,全面而深入地去感受名人的风采,去探寻“名人风采”的深刻含义。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主题单元教学只是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我们要引导学生透过这扇窗,去领略无限的风光。编者通过一个个单元主题,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三维目标融合到一起。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主题单元的特质,积极发掘单元主题教学的功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第二篇: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常海梅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主题单元”这个词也逐渐走进了语文教学领域,“主题单元教学”也越来越受到语文老师们的重视。由刘宪华、于永正等人发起的“主题单元”教学也逐渐渗透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下面我就把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分享给大家,不妥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单元主题教学的概念和课型:
单元主题教学是依据单元教材或单元主题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语文教学活动。课型有七种:
(1)单元导读课——是一个单元的整体感知课,一般要达到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线索等。
(2)写字指导课一般设在低年级,每单元安排2-3课时,完成规范书写笔画,领悟其特点与规律,正确识字和写字的目标;同时培养正确的“双姿”(坐姿、写字姿势)。中、高年级的写字指导一般穿插在单元预习课中,因为中、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识字、写字基础,只要提醒注意就可以了。写字指导课分“四步”进行教学设计:一步,学习笔画。整合单元所要学习的笔画,并指导正确书写。二步,观察生字,发现规律。通过观察,寻找所学习生字中笔画的共同点。老师一边范写,一边说明书写要求,用红色笔书写关键笔画。三步,练笔与展示。老师说笔顺领写一个生字,学生在作业上书写三至五个,写完后小组互评,选择优秀作品
进行展示。四步,课堂小结。用3-4分钟总结本课写字内容,评价学生写字情况。
(3)以文代文课——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学习。
(4)单元增量课——围绕单元主题开展的增量阅读。
(5)读写联动课——由单元中的每一课、或单元习作训练出发的读写结合。
实践活动课——贯穿于单元学习始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6)读书交流课——围绕共读书目或者自选书目开展的师生、亲子、家校读书交流。
(7)习作指导课是单元“语文主题学习”中所学主题的综合运用的课堂指导,一般安排1-2个课时;对学生而言,习作是单元主题的学以致用。所以,在习作指导中,老师要根据单元整合“主题”,对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指导与训练。一般我是先让学生回忆本单元的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如比喻句,拟人句,总分总等,引出写作要求,接着从选材方面指导其进行片段训练与评价,鼓励其大胆习作,也可以顺势播放
一、两篇精彩范文,让学困生模仿。
教学中开展单元主题教学的优势在于:一是主题富于单元学习一个完整的儿童化、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完整的理解学习内容和建构知识技能;二是避免教学情境、内容、形式的频繁变换,节省教学组织时间;三是充分激发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主动性。
二、单元主题教学的优势:
教学中开展单元主题教学的优势在于:一是主题富于单元学习一个完整的儿童化、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完整的理解学习内容和建构知识技能;二是避免教学情境、内容、形式的频繁变换,节省教学组织时间;三是充分激发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主动性。
三、教学实践:
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特点就是每个单元基本都围绕一个主题。在教学中我没有打破教材中单元的编排,而是根据单元内容归纳教学主题,据此安排一课时的单元起始课,两到三课时的重点关注课,两课时的拓展阅读,练习指导课和习作指导课。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一周半时间就能够完成。如我设计的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主题教学教案如下:
(一)、整体概述,走进单元
1.本单元由哪些内容组成呢?谁来说一说?
2.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相机进行单元概述: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二)、清晰目标,整体感知
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首先我们要掌握生字新词,读好课文,背诵三首古诗,复述《梅花魂》《桂花雨》。其次我们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还要学习如何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怎样联系课文内容解决课后练习。第三,我们还要关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借鉴等等。
(三)、检查预习,巩固字词
1.出示本单元重要生字词,引导学生关注读音。(指名学生提醒: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2.引导学生关注字形:请同学提醒点红字的字形和其他重要生字的字形提醒。
3.关注关键词语的意思。(联系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进行理解。)
(四)、形式多样,朗读展示
1.课文朗读展示:通过课前朗读,同学们的课文读得怎么样了呢?下面我们进行课文朗读展示。
2.师生配合完成课文朗读:(1)《泊船瓜洲》教师朗读;(2)《秋思》指名读;(3)《长相思》师生互动读;(4)《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分小组读。
(五)、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1.引导学生质疑:同学们预习本单元课文的时候,你产生了怎样的疑问呢?谁来交流交流?(1)学生交流疑问。(2)解决能够解决的疑问。(3)课后思考没有解决的疑问。
在单元起始课结束后,我将本单元的基础知识积累,相机渗透在每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如结合课堂教学每天交替检查。开展的“词语之星”“积累之星”“成语之星”“书写之星”等单项评比,进一步提高单元主题教学作用。
四、教学思考:
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对课文进行了重组与整合,课堂容量大大增加,感觉课堂效率提高不少。但,问题也接踵而至:教师实际操作中,过于关注课堂教学效率是否提升,导致课堂容量太大,造成了优等生独霸课堂的情况,一般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吸收和消化并不像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的那么“精彩”。为了解决问题,我又上网查阅吧,深入实践,终于领悟到:
1、单元整体预习决定单元导读课的内容侧重点
美国幽默作家富兰克林说过,我的大部分知识都是这样获得的:在寻找某个资料时意外的发现了另外的资料。单元整体预习,让学生先入为主,第一时间占有阅读材料,为课堂交流与对话做铺垫;生字词等简单问题得以在自学阶段解决,减少课堂学习任务,为学习中的疑难和困惑,以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腾下大量的时间。但在单元整体预习中,因学段的不同,单元整体预习承载的内容就不同,就低中高三个学段来说,随着学段的提升,学生自主预习的内容逐渐增多,预习的质量也逐步提升。根据预习的程度和学段的特点,那么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即单元整体感知的导读课所承载的任务也就有所不同。低年级识字写字的分量会重些,中年级识字写字和句段篇章分量兼顾,到了高年级,识字写字的分量减少,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条理的分析、题材体裁的比较,写法的不同等的体会分量则明显增加。
2、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问题应顺应学情,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单元整体教学注重一课一得,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探究,追求课堂环节简洁,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在其中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得到全面培养与发展。这毋庸置疑,但首先要纠正的一个误解是认为核心问题即每节课只是围绕一个问题展开教学,不管这个问题多么艰涩难懂,不管这个问题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管这个问题学生能够解决。而核心问题的提出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启发性和鼓励性使学生一听到这个问题就有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有效学习。
(2)深刻性和综合性。核心问题决不是孩子不假思考的回答,它需要静心地读书,深度地思考。同时它不是一条笔直的大路,让孩子一眼就能看见对面的精彩,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是柳暗花又一村的惊喜,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充实和富足。
(3)顺应学情遵循规律。核心问题的提出决不能教条主义,而应该以生为本,顺应学情,并且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以生为本,即学生是否感兴趣,学生是否
能自主解决,这个老师一定要考虑到。语文学习的规律,即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体现语言学习和运用,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筛选出适合学生的科学的核心问题。
单元整体教学涵盖了我们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它要求我们向传统课堂挑战,用开阔的视野,用大语文的教学观念,用大刀阔斧般的改革实践,去追求新的教育生活。在其中,让我们每个教师获得新生,让每个孩子都尽情拥抱语文,享受魅力语文!
路,在脚下,延向前方。我们向彼岸迈步前行,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努力实现语文原本教育,就让我们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思考,一起走未来的路吧!
第三篇:单元主题教学之我见
主题为灵魂,贯穿于课型,把握规律,提升素养
——单元主题教学之我见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主题教学例举)
第一课型 单元导读型
教学思想:
单元导读含两层,主题写法接连跟,逐篇阅读悟侧重,表达方法读议中。教学结构:
1、明确主题,以主题引领几篇课文的阅读,感悟以主题编写单元教材的侧重点。
2、领会表达方法,抓住一单元一方法的规律,浏览教材,粗略地感知写法。
3、速读课文,按教材规定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自读批注,初步了解几篇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1、自读、教师解读单元导语,点名本单元主题和写法;
2、每篇阅读前只提一个,最多两个问题,而且读完后要及时回应和反馈。还要注意同一单元的阅读中,提的问题要基本一致,便于掌握方法,更快速地理解。
3、提出要求,学生各自轻声读或者部分重点段落轻声齐读。A、读完一篇,反馈一篇;鼓励学生分小组分课文主持反馈; B、启发学生:本单元编者为突出主题,选择了哪些材料,各篇的侧重点是什么? C、梳理各篇主题的关键词以及表达方法。
4、教师板书各篇课题,学生逐篇回答并板书关键词,形成单元框架。
温馨提示:
1、“单元导语”的处理要干脆、精炼,由学生细读后教师解读,不要动辄让学生读,导致纠缠不休,过于费时。
2、结课时也要回顾单元主题,素材选编,做到首尾相接。
3、在单元导读型教学中,要整体把握,小切口,不宜太深。课例例举:
9、鲸 10*松鼠
11、新型玻璃 12*假如没有灰尘
运用几种不同的读法,采用不同的评价,用扶引——半放——全放的思路及结构方式概括主要内容。
9、鲸
用关联词“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鲸之所以„„(哺乳动物)是因为„„(肺呼吸 胎生 吃母乳”感知课文主要内容。10*松鼠:
扶引式:教师引领,四位学生自助式的填写板书,松鼠的特点(漂亮、乖巧、驯良),学生根据板书找段标注,结合板书小组代表说主要内容。
11、新型玻璃:
半放式:根据教师的提示(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中间生抢取填写的自主权,玻璃名称 特点 作用
中间以下的学生给同桌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桌帮助。12*假如没有灰尘:
全放式:分四个大组,自主概括,教师板画四个竞赛圈,限时3分自主在圈内填写关键词(优秀生);根据板书概括主要内容。(中间生)。把主要内容说给小组听(学困生)
第二课型:课文解读型
教学思想:主题切入抓内容,识记字词熟读文,先读后议悟方法,写字习句练技能。解读的阅读课型,始终要遵循一个理念:“小学的阅读教学,重在培养阅读能力,要注重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少一点过多的感悟,少一点过多表面的热闹的师生对话,不如一课围绕一个重点,集中突破,让学生真正在语文课上有所收获。引导学生从单元的导读入手,明确学习说明性文章的重中之重,就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并指导学生试着加以运用。所以,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引导学生随时结合具体的词句对说明方法及其特征、用途、典型实例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结构:
第一课时
1、读通读顺课文,抓住课文内容;
2、在预习基础上组织识字的展示交流;
3、指导写字;
4、字词练习与作业。
第二课时
1、随文理解关键的几个词语。
2、理解感悟课文内容,鼓励并指导学生深读课文,能够提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示范教学即先扶,然后按照段落,放手让学生认真阅读,上讲台给大家依照老师的方法讲读某一部分。
1、教学思路定为:紧扣重点段,体会写法—自读自悟,感悟升华—积累运用,学习表达。如此几个环节清楚明白、目标明确,无论是对重点段的品读,还是学生自读后的交流、讨论,以及随后的演讲、练笔,均是围绕“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表达的形象,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这一目的来设计的。
2、“不全、不粹、不足”,使得语文教学更精练,更精彩。课堂的教学中无须面面俱到。
3、课上,要确保机会均等,人人参与。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4、课堂要紧扣语言文字的学习、鉴赏与运用,艺术因素只能作为点缀,不能过多。
课例例举: 【《鲸》鲸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鲸》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课文语言简洁、生动、优美。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表达的形象,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本课的教学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中五至六年级的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去解读。
教学流程:
一、关联词预习检测法:
1、用“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用“ 鲸之所以„„(哺乳动物)是因为„„”(肺呼吸 胎生 吃母乳)检测对鲸的感知,并在老师指定的位置板写关键词。【设计理念】
从学生课前预习为抓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使检测从整体上运转起来。
二、引领读学法感知鲸的特点及说明方法。齐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板写鲸的特点(大)
2、教师追问鲸特大的有力证据(方法:学生找读句子,并概括板写关键字词)
3、教师引领学生在课件出示的关键句中思考说明方法。【设计理念】
在进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时,老师要正确处理好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两者的关系。教师要精心设计单元教学过程,课型设计注重由老师主导到学生主学的过程落实。
三、自读解说法: 默读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
2、讲解员根据文本自主进行解说鲸的演化和种类,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并适当板写。(板写内容:陆地——浅海——海洋 须鲸 齿鲸)【设计理念】
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中,要积极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并能展现自己的独特体验。
三、合作式探究列表并展示法:
1、教师出示学习提纲
生活习性 特点 说明方法 食物
呼吸
睡觉
生长
2、小组合作批注
3、根据分配的承担任务,上台根据自己小组的内容进行展示讲解,补充。【设计理念】
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展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主动发展,注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实践活动,使学生的个体主体性定能达到很好的尊重和展现。
四、根据板书口述法或运用说明方法我来当小小解说员。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可以二选一,张扬个性。
1、(小练笔)鲸的自述(引用课外搜集的资料)。
2、学生自主选举例数字、作比较、举例子这些说明方法,介绍自己熟知的物(植物、动物、物品等)
【设计理念】
课堂要拓展资源,课堂叫学以致用。板书设计:
(鲸)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鲸)之所以是„„(哺乳动物)是因为„„”(肺呼吸 胎生 吃母乳)
说明方法: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第三课型 拓展阅读型:
教学思想:强化主题做引领,表达方法比较中,逐篇展交做反馈,阅读积累负不增。
教学任务:
1、通读几篇表现同一主题的阅读材料;
2、感悟编者表现主题而选材的侧重点;
3、感知几篇共同的与单元写法相同或相近的写法。教学方法:
1、回顾本单元主题和主要表达的方法
2、逐文阅读和反馈各篇围绕主题表达的侧重点;
3、自读批注—组内议论—全班展示交流反馈;
4、回顾单元主题,师生板书课题和关键词。
第四课型 口语交际型
教学思想:单元主题先回顾,丰富素材创情境,自说互议全参与,展示交流广交际。精心设计情境,让学生自始至终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双向互动中产生话题,而且在宽松的交际氛围中积极主动、无拘无束地进行交际,其思维、表达能力同时得到指导和培养。教学结构:
口语交际课结构: 提出话题,明确要求;小组合作,丰富话题;典型示范,凸显方法;分组展示,广泛交际;总结梳理,升华主题。教学方法:
A、课前三分钟说话根据实际确定说话内容,提出说话要求,使得说话有很强的针对性;B、情境创设要调动学生真实的内心感受,激发说话欲望;C、说话环节教师努力创设说话的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说话机会,让学生在动态的交际中反复训练、体会;D、强调学生学会倾听,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还要听者会听,真正实现口语交际的多向、互动的过程;E、课堂教学评价及时跟进,方式多样,体现出评价既是课堂教学的手段,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特点。F、要教给广泛的交际技巧:主交际者提出疑问,倾听者谈出感受;提出建议;积极做出评价;加联想的补充,丰富交际内容;做出评论;积极回应。课例例举:我是小小推销员
一、激发情趣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小商品”,你想让你手中的物品也得到别人的喜爱,让别人心甘情愿地把他买下来吗?那我们今天就试着做一名“小小推销员”。
二、精心准备
1.熟悉“商品”。对你的“商品”进行全面了解。从外观、规格、到用途、使用方法、以及价格,做到心中有数。可以通过阅读说明书和向别人询问,得到真实的情况。
2.找出产品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准备做精彩的描述。
3.面对“顾客”,你用怎样的表情,怎样的语气,怎样的语言推销你的商品,请做好充分的准备。
4.思考“顾客”针对产品会提出那些质疑?你将如何解答。
三、小组试买
1.在小组中试着推销你的商品,让同学们针对你推销产品的内容、语言、语气、表情提出中肯的建议。
2.认真聆听同学们的建议,合理采纳。
四、班级特卖场
1.每组选出最优秀的“推销员”,推销自己的产品。
2.“顾客”认真聆听“推销员”的介绍,对产品提出质疑。
3.耐心、机智的回答“顾客”的问题,抱着即对消费者负责,又对产品负责的态度。
五、总结
1.评出最佳“推销员”
2.你认为怎样才能过做一个优秀推销员?(优秀推销员的标准是什么?)
第五课型习作训练型
教学思想:
围绕主题做选择,运用写法来练笔,三化四段做指导,少说多写讲效率。
生活化:题材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有兴趣,有话可说。主体化:作文课上小学生是主人,理所应当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能动性还给学生,把观察、思维、想象和表达的时空还给学生。时效化:8篇作文外的练笔。我们确定并尝试每节课完成一篇习作,前5-6分钟教师启发、点拨,打开学生思路,中间20分钟集中精力习作,然后用5-6分钟自己修改,提倡自己朗读出声,边读边改,再用剩余的时间在小组里互相阅读,互相“送评语”,教师组织学生轮流上台宣读自己的习作,做激励性的点评,一节课内尽可能完成。
教学结构:二节课,四步走:
1、指导、打草稿;
2、自评互评、誊写。
第一课时:先通过单元课文导入新课,对学生进行一些指导,让学生说,再评。然后再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用时15分钟完成对学生的指导)剩下的20分钟时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完成习作,无须评价,更不必打断、表扬学生。
第二课时:修改过程中,让学生读出来,或者也可以选择让学生边读边改、相互之间修改习作。全班交流的时候,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便于掌握学生的习作情况。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话题交流,真情融汇——联系生活,引导说话—— 指导作文、点拨思维——学生展示说话,师生评价 ——快速行文,一气呵成。
第二课时:回顾作文要求,教师小结——学生自主反复修改(评阅方式:作文自
评自改,作文互评互改,目的是养成学生写完作文后认真修改的习惯。a、学生自主低声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b、找个信得过的对手,交换互评互改,并且在习作本上给予中肯的评语。c、学困生找自己的帮扶对象,让其为自己评阅修改。)——评阅反馈,互相促进 课例例举:选择一种物品介绍给大家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
一、审题,确定习作内容
1.默读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同学交流一下。2.确定习作内容。
二、作文指导:怎样写说明文 1.回忆一下什么叫说明文。2.写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3.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介绍物品,用上哪些方法?(你的物品有哪些特点?如:外形、质量、用途、价格等,抓住突出的特点,用数字、举例、对比、打比方、生动描写等方法,具体描述物品的特点。)学生口交。
4.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资料,但不要大量抄录。说明写作要求。第二环节:
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第三环节:
1、自评后组内互评。
2、注意关注同学的优点。
3.各组推荐突出的习作,全班评价。4.评价之后,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第四环节: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第六课型 回顾拓展型
教学思想:自主探究小组议,展示交流做矫正,汇报主持快反馈,逐文综合练技能。
教学方法:
1、尽可能由学生主持完成。
2、教师指导完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鼓励能力强的“小老师” 主持完成。
3、指导“交流平台”时注意与本单元主题的紧密联系。课例例举:回顾.拓展三
一、交流平台:
1、你能填写一下这张表格吗?(课文中涉及到的尽可能都填上)说明的方法 课文中的例子 举例子 用数字
做比较 打比方
2、除了课文中的,在其他的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你还能找到吗? 除了以上四种方法,你还发现什么好方法了吗?是这填一填。说明的方法
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 举例子 用数字 做比较 打比方
3、除了用表格的方式小结单元的学习内容,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这首小诗,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2.这首小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画面?和你的同桌说说。3.你还知道描写四季的谚语和诗歌吗?向大家推荐推荐。
三、课外书屋
1.默读课外书屋的介绍,明确阅读要求。
2.你喜欢《森林报》吗?挑选你印象最深的章节介绍给同学听。
【教学反思】
以往教学解读课型时,不怎么关注单元导读和单元的整体要求,有时也只是读读单元导读,并没有让学生明确本单元每一课的主题思想及训练方法,教师也是雾里看花。所以授课就按套路走下去,字词学习后就是课文感知和感悟,有时为了应试,抓住重点段来训练阅读解答能力,似乎从没想过在教学的过程中去渗透作者的表达方法,更没有用心的将方法学以致用。看来并没有用心去做学习型教师,也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教学只是教师地位和名利的考量。通过学习和交流,也通过自己的再实践,发觉再做知识的搬运工是最低级的教师,尤其在今后执教解读的课型中,自身要努力做到三透:钻透教材,吃透教材,用透教材。
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课型时要转变教师观念,整体上把握教材。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在课堂教学中把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体运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主动发展,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师立足于教材又要高于甚至突破于教材,丰富教学素材,课内外结合,打破识记知识的现状,而要更好地让学生运用知识,淡化高分低能现象。课堂设计遵循由主导到主学,坚持自主发展原则,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课型设计注重由老师主导到学生主学的过程落实。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层次,设计的环节要有层次感,学生评价时也要有坡度,为了全体学生发展,评价就要进行捆绑式,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不同层次和难度的内容,如此,才能使课堂整体化,学生也才能有竞争意识和突破意识。
第四篇:戏剧单元的教学思考
戏剧单元的教学思考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两个单元的戏剧教学内容,在完成了这些教学内容之后,回过头来思考一下,总是觉得,在教学中缺少了些什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将有关情况作一下反思,以期待将来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
第一,戏剧作品的教学是不是必须要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确为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多好处,多媒体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应用很具体形象的多媒体技术加以展现的呢?我个人认为,过多的媒体使用,如视频、音频、图画,只能削弱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感悟能力,使学生过于以来感官的刺激,而丢失掉语文教学本身对教材文字的钻研与感悟。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应该是适时的、适事的,而不是随便为了让学生感兴趣乱来。只有在对文本深入钻研的基础上穿插多媒体,才能真正发挥其辅助作用。
第二,如何处理戏剧语言和戏剧思想内容的关系。不能有所偏废。教学中多数老师(包括我自己)对古代戏剧的思想内容进行了大肆渲染,力图把课文涉及到的所有思想内容都教给学生,而忘却了语文培养学生语言运用和品味奖赏的要求。比如在教《长亭送别》中,我们就过于注重对两人对爱情的态度的分析,并且展开了较为激烈的课堂讨论,希望使学生拥有健康的爱情观。而忽略了,所有的思想内容都是由文字、语言表现出来的,语文的本身应该是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加深对文化思想的理解。尤其在《长亭送别》、《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作品的教学中,更应该将语言文字的赏析作为一个重点,让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达到奇文共赏的目的。
第三,要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古代戏剧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戏剧的文字本身不会存在多少问题,因为课文的注释相当详细。所有我们经常会自主学习、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教学中我们发现,必须加强教师对讨论发言的指导,任何没有教师引导的合作讨论都有可能会将学生引入误区。比如在教授《闺塾》一课时是最容易出现学生对现行教育制度的讨论,这时也最容易出现一些错误的观点,这时教师是否有能力进行指导很关键。这时的课堂不是自由的课堂,也不是独裁的课堂,这时有些可以不用涉及的内容就不应该涉及。
第四,要处理好课文学习和课外拓展的关系,不能无边无际,漫无目的,要紧扣课文。教学中如果是紧扣课文的拓展将对课文的理解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是毫无联系的拓展将会导致学习目标的不得落实。比如在教《窦娥冤》一课中,有教师就在课堂尾声加了一个辩论“当你在受冤枉时是否会忍”。课堂是很热闹,但是这个问题与课文到底有多少关系,与本课的教学目标到底有多少关系,不得而知。学生对窦娥的冤屈,也就是对古代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都没有很好的体会去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不是哗众取宠吗?
钱梦龙在教学经验总结时说:“把求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求知的过程,为了求知,学生必须运用智力,认真探索,因此,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就相应地发展了智能。” 教师应在教学中扮演“多重角色”,学会充当导演。为了让学生深入领悟戏剧的精髓,教师除了向学生介绍戏剧的相关常识外,还要引导学生了解《茶馆》的创作背景,明确写作意图,思考它的结构特征,指导学生通过台词、舞台提示及潜台词等仔细揣摩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表现,为学生的舞台展示作好准备,学会甘当配角。为学生提供自我体验、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作主角,让他们在登台表演中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兴衰际遇,体察人物的内心世界。老师当学生的观众,作为配角,对学生的表演活动进行评议,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主题及艺术性的理解。学会乐当总结者。当学生活动完毕后,及时对作品进行总结与归纳,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成功所在,如《茶馆》一文,作者就是运用了高超的创作技巧,通过富有性格化的人物语言描写,很好地展示出不同层次人物的思想性格,从而达到了表现和深化主题的效果。
总之,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易于产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情景,教师就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及时地调整合适的位置。当然,教无定法,但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我们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强钟逊
戏剧单元的教学思考
强钟逊 2011-7-13
第五篇:关工委青少年主题教育实践思考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爱国主义是民族之魂。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青少年教育的永恒主题,是关工委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首要任务。
我区关工委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坚持十四年,始终紧紧抓住爱国主义这条主线,组织开展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每年都突出一个教育中心,通过不同载体,明确主题,常抓常新。
回
一、必要与必然
93年11月《中国教育报》刊登了题为《夏令营中的较量》的通讯,报导了由77名中国孩子和30名日本孩子在内蒙古一起举行“草原探险夏令营”的情况,通讯报导中有四个小标题(1)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2)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了发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地段把儿子拉上车;(3)日本孩子吼声在草原上震荡;(4)中日孩子的表现在我们心中压上了沉甸甸的问号。“一石激起千层浪”,特别是通讯中写道日本人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老同志心灵受到了很大的撞击。94年初,区关工委讨论新一年工作计划时认为《较量》提出的问题,适时,适势,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国家和未来至关重要,与其说暴露中国孩子的不足,不如说反映中国教育的弱点,这教育是指学校,家庭,社会对孩子影响的合力。区关工委提出了新一年工作中心,要开展“读《较量》,讲责任,找对策,育新人,”主题教育,主动配合区教育局,协调团区委、区少工委、区妇联等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次自觉地开展主题教育尝到甜头,并在活动中形成了一支辅导员队伍。接着在95年进行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开展爱国主义百场报告会活动”;96年开展了“学长征精神,做革命后代”活动;97年实施了“明珠归祖国,雪洗百年耻”教育活动。尔后认真进行总结,不断提高对主题教育规律性认识,先后在省、市有关会议上作汇报介绍。97年在《迎接香港回归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小结》上,区委在批示中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青少年教育永恒主题,要不断开拓和深入。每个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下一页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时期都要抓住一个重点作为载体,采用多种形式,各方配合,形成合力,把教育抓活抓实”。至此,我们开展“主题教育”,从不连贯到形成系统并一直坚持至今。
14年来,区关工委在开展对青少年教育工作中,越来越深刻认识到,“主题教育”活动是使爱国主义教育长期坚持,常抓常新的必然要求,是适合关工委组织性质、特点,发挥优势的最佳选择,是关工
委工作不断创新,深入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方法与途径
(1)调查研究
主题教育的确定,必须从青少年实际出发,调查研究,有的放矢地进行。当代青少年接触面广,信息量大,社会发展节奏快,反映在他们身上不仅有共同的年龄特点,还有时代特点、地域特点和环境特点,这些特点对青少年的政治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为此,区关工委集中区、街两级关工委力量多次进行专题调查,如“中小学生国情知识调查”,“中小学生思想状况调查”,“社会教育状况调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调查”,“市场经济与青少年教育调查”,“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关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问题的调查”等,每次调查都写出调查报告,上报区委,通报区教育局、团区委、区妇联等部门和组织,有的还在市、区有关会议上汇报介绍情况。通过调研,掌握青少年思想脉搏,突出“主题教育”的重点,找准教育切口,先后编写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震撼世界的壮举,彪炳千秋的史诗》、《明珠归祖国,洗雪百年耻》、《英雄的史诗,光荣的传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学习伟人,报效祖国》、《五十年辉煌,新世纪畅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明确责任,振兴中华》等宣讲提纲,印发到各社区和学校,组织开展宣讲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性。
(2)搭建平台(3)实践体验
在进行主题教育中,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采取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围绕主题,开展了
“走进社会大课堂,争做世纪小主人”、“走进新西湖,热爱新**”、“小手拉大手,文明进社区”、“争做文明小市民,我为争创出份力”、“天堂是我家,节能是我责”、“你出一身汗,我献一份情”、“军营一日”、“学农一日”、“军魂系着红领巾”等教育实践活动,使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受到教育,增长才干。如在04年开展“小手牵大手,显露真情”实践活动中,开展了“学童寻访‘五老’红领巾大行动”,在寻访中还开展“五个一”活动:“献一条红领巾,写一封慰问信,拍一张合影照,题一句贴心话,做一件实在事”。如“建设小康社区,共创美好家园”的实践活动中,开展“我为社区绿化添一点‘绿’,我为社区环保添一点净,我为社区卫生添一份洁,我为社区文化增一份美,我为社区宣传出一份力”的“五为”实践活动。05年在全区开展了“四进”、“五小”实践活动,以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建设“进社会、进家庭、进社区、进公共场”为主线,引导青少年在社会上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家庭做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区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敬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外出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做“小主人”。
这些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经,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青少年在亲自参与的实践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把在主题教育中培养激发的爱国主义感情,转化为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培养优秀品德,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实际行动。
(4)整合资源我区是**的老城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许多文物古迹纪念场馆,如浙江革命烈士纪念塔和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南宋官窑博物馆,**博物馆、胡庆余堂、胡雪岩故居、**碑林、中共**建党建团旧址、南宋太庙遗址、毛主席视察小营巷卫生工作陈列馆、蒋筑英纪念馆、龚自珍纪念馆、钱王祠等等,这些都是我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01年,区关工委配合区教育局,发动各街道、社区将辖区教育资源调查摸底,全区汇集编印成册,发到学校、社区,为开展教育提供资料。同时,我们还将有关街道、社区、工厂、商店、机关单位、公共场所,花坛绿地、公益单位、地区驻军等,作为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可依托使用的资源,注意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涉及学校、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在党和政府组织机构中,青少年教育也涉及到教育、团委、妇联、文化、科协、体育、司法、公安、法院、文明办、综治办、未保委、社教委,儿童妇女委等十多个部门。关工委组织处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结合点,又可依靠老同志资源和经验优势,发挥其在各部门中的配合协调作用。因此,我们在开展主题教育中,十分注意协调各方,努力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每年紧紧围绕一个主题,使教育活动得到落实。
三、体会与思考
多年来,我们结合青少年的特点,积极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的主要体会:
提高认识,把握主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从国家和民族的高度,重视青少年工作”。当今世界面临着一场综合国力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青少年一代基本素质的竞争和较量。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说到底是老一辈革命家流血牺牲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少年如何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爱国主义是青少年教育永恒的主题,是关工委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首要任务。主题教育的开展和发展,是关工委性质和地位决定,是工作发展过程的必然。关工委工作是配合补充,但不能等待。要积极主动发挥优势,有所作为。主题教育丰富,形式多样,实际上是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补缺。我们每年确定教育主题,都根据当前形势任务,党的中心工作和青少年特点需要,经集体研究,反复推敲才确定。我区从抓《较量》大讨论,到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13年中,主题明确,常抓常新。在教育中,强调达到“了解历史,激发感情,培育意志,落实行动”,着力在知、情、行三个环节上下功夫,使青少年增长知识,了解国情,缅怀先烈,学习伟人,以史育情,以事育情,以境育情,以情感人,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思想感情,培养不怕困难、顽强进取的坚强意志,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从而落实行动,鼓励青少年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做新世纪主人。
整合力量,创新形式。搞活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方法上要灵活,形式要多样。学校、社会、家庭相互支持,协调行动,互相配合。学校是主体,家庭是基础,社区是依托,通过学校抓学期、社区抓假期、家长学校向家长提要求,求得相互呼应,形成育人氛围。青少年处在长知识,长身体时期,教育方法必须适合青少年特点,与时代同步,与青少年同心。坚持符合客观需要可接受原则,采用读(读书活动)看(电影电视)、听(报告故事)、写(心得征文)、画(书法绘画)、赛(知识竞赛)、演(演讲演出)、访(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形成系列活动,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就能受到青少年欢迎,使教育收到成效。同时还应认识到教育是德、智、体一个整体,相互渗透,不能截然划分。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虽然占首要地位,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讲历史,增进青少年知识,这就是智育,了解历史,才能激发感情,培育意志,增强毅力,有利于锻炼学生体质,这是主题教育抓其一而得其三所发挥的独特作用,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
夯实基础,建好队伍。关心下一代工作,基础在基层,重点在基层,要树立依靠基层,服务基层,为青少年办实事的观念。近年来,我们通过开展争创“五好”关工委(领导班子建设好,网络组织完善好,制度健全执行好,活动经常效果好,积极探索创新好)活动,加强基层,活跃基层,使主题教育得以落实,促进关工委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主题教育持之以恒,必须有一支队伍来实现。
“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是主题教育的基本队伍和主要力量,老同志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对青少年具有特别深厚感情和影响力,是主题教育不可替代的力量。要把老同志在培养教育未成年人的优势保护好,发挥好,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条件。要不断壮大“五老”志愿者队伍,加强“五老”队伍建设,吸收符合条件的老同志担任社区主题教育辅导员,失足青少年帮教员、讲师团宣讲员。区关工委成立以来,始终重视“五老”队伍建设,每年进行一次培训,要求老同志就近就地做好这方面工作。同时,区教育局从学校中抽调具有教育工作经验的干部到街道,担任街道关工委专职干部,使其成为骨干,这对加强街道、社区与学校沟通联系,加强基层组织,搞好队伍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区委领导同志数次肯定我区主题教育很有特色,要始终坚持,要纳入党委工作计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纳入党建考核目标。主题教育要贴近现代化实际,贴近青少年实际,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区关工委老同志始终努力学习,紧跟时代,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协调各方,精心组织,做到主动不越权,配合不抢道,帮忙不添乱,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参加关工委工作的老同志非常重视教育者应该先受教育,同时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自身也得到了教育。通过教育互动,老同志重温历史,回忆往事,缅怀先烈,对比变化,思想上得到净化,精神上得到安慰,行动上振作精神,更加感到责任重大,许多老同志表示,一定要爱惜老同志的称号,注意老同志的形象,发挥老同志的优势,奉献老同志的爱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力所能及的亲情关怀和诚挚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跟上形势,思想常新,才能让主题教育出现新局面,更上一层楼。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