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形资产价值离合研究的论文
无形资产会计中最主要的也是最难的问题是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与计量,其主要原因是无形资产的无实体性、寿命期不肯定性和未来收益的高度不确定性,这也是与货币资产、实物资产的根本区别,从而形成价值差异。本文就无形资产价值离散现象,研究无形资产价值构成模式,分析研究通过价值整合从而摆脱价值与使用价值的负效应,提出浅见,以抛砖引玉。
一、无形资产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离散分析
资产价值离散现象是普通存在的,无论是公允价值或是历史成本,流动资产或是长期资产,债务重组或是非货币性交易,价值离散是最难理解和处理的问题,但离散现象的出现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形态共存的现象中对资产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分离的突出表现,因此,无形资产价值出现离散现象也不足为奇,关键在于如何才能将离散的原因区分清楚,从而分析无形资产价值构成,有效地评估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从根本上应该是一致的,无形资产最本质的特征是能够带来超额收益,这也是无形资产的使用价值(注:于长春:《无形资产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12月,第77页。)。然而无形资产交易中使用价值与价值往往相互背离。从理论上讲,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而交换价值是使用价值量的体现。正如马克思所言“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注: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上),1975年版,人民出版社,第49页。)。价值与使用价值是同一商品的相互一致的交换关系,理论上应该是一致的,但无形资产交易中往往表现一定量的价值离散,具体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无形资产价格与价值相背离。无形资产交易中,价格往往被动地反映价值,而且由于无形资产价值在决定价格时不象实物商品那样总价值等于总价格,而是总价值高于总价格(注:于长春:《无形资产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12月,第77页。),形成价格与价值的偏离,而价格实际上是交换价值的货币表现,也是使用价值的交易表现,因此无形资产价值与使用价值相背离。如在债务重组时取得的无形资产,如果从其价值上看应表现为该无形资产在原单位的账面价值或重估价值,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应以债权人的债权为准。如果涉及到补价,则以债权的账面价值与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及补价来确定(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年11月,第5页。)。这里所指的债权实际上是交换价值,本身与无形资产价值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应的违背了等价交换这一客观规律,形成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离散。
2.无形资产价值的不对称性。一般来讲,无形资产的价值应以形成无形资产的劳动消耗来构成,包括物化劳动与活劳动两个方面,但无形资产价值形成不尽一致。往往形成无形资产价值的一系列费用均被抛开,如自创无形资产的开发、研制费用,由于开发研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为了谨慎起见,将开发研究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只将专利申请中的注册费、审计费、律师费等计入无形资产成本,造成价值的不对称;又如为提高企业品牌效应,增加商标知名度而支付的广告宣传费,实际上是促成品牌成为著名商标的一项重要劳动消耗,从理论上讲应成为商标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出于谨慎原因,广告宣传费则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国际会计准则在无形资产价值确认与计量上,认为研究与开发应予区分,研究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开发费用则应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予以资本化(注:薜云奎,王志台:《r&d的重要性及其信息披露方式的改进》,《会计研究》2001年第3期。)。如果将无形资产开发研究的不同情况进行区分,笔者认为可以避免不对称性,具体处理方法是对可以申请专利的、研究开发成功的无形资产或可以作为非专利技术的无形资产应予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价值;对于研究失败的,开发不成功的无形资产则应作为当期损失处理,从而避免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不对称性。
3.无形资产零价值与负价值的离散性。无形资产的价值主要表现为未来经济利益的获取与形成。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无形资产总是逐步被新技术、新经验所代替,原有的无形资产可能形成零使用价值,如果原有账面价值仍然存在,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使用价值或交换价值不相符,造成价值的离散现象。同时也由于无形资产本身具有独占权和专有权,而这些特权又十分脆弱,通常很容易被其他企业购买、效仿、推广甚至诋毁,形成零价值或负价值,这样无形资产价值的离散性就十分突出。
负商誉是无形资产负价值的最好体现。负商誉足企业在兼并中产生的购买成本低于被兼并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这就说明购买企业在兼并中要承担被兼并企业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和负面损失。虽然负商誉能便利企业采用购买法进行兼并所进行的会计处理,但负商誉的存在会造成企业无形资产的负价值的存在,而负价值的观点对企业资产(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而言是不相称的,从理论上讲也是不存在的,所以,负价值将离散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形成价值的背离。无形资产的零价值从理论上讲是存在的,一项无形资产产生零价值原因有几点:第一,由于科技进步,新科技代替旧技术,造成某项无形资产完全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而被社会淘汰。这种情况下企业无形资产账面价值意味着在无形资产使用过程中对科技进步的预测不够,对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和摊销价值研究不够而形成的,因此,零价值的存在是企业损失的体现,企业应将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与零价值之间的差额作损失处理。第二,企业由于破产、清算、被兼并或其他原因而不复存在造成的无形资产零价值。在这种情形下,无形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与不能产生未来经济效益的无形资产的零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将不复存在,应作为清算价值或损失价值处理。当然,如果是被兼并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折算应作为考虑因素。如果无形资产对兼并企业没有任何价值或兼并中未作为并购因素考虑,那么,零价值是显而易见的。第三,企业由于某些不可预见的原因形成的无形资产价值消失,从而产生零价值。例如,某企业开发一新型化妆品,并申请专利和商标,由于质量和使用效果较好,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十分畅销,意想不到的是少数顾客使用后产生过敏或负作用,企业被告上卫检部门,经过新闻媒体炒作,该化妆品上市不到两个月就消失,也就是说该无形资产形成零价值。
二、无形资产价值构建模型分析
由于存在无形资产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离散现象,所以正确整合无形资产价值成为无形资产计价的关键。而且无形资产的价值与其他资产的公允价值相似,可以采用折现现金流量的评价模式进行分析。具体可以将无形资产的寿命期分为三个阶段:无形资产形成时、无形资产的经营使用期和无形资产终结时。其价值构成则应由该项无形资产三个时期可预计的现金净流量的现值来折算。由于无形资产未来收益的形成只有经营使用期和所有权转让时,所以无形资产的折现价值可以表述为:
公式中:p为无形资产价值;at为第t期该无形资产的收益值;r为预期报酬率;t为无形资产某收益年份;n为无形资产预计收益年限;pn为无形资产所有权转让价值净额;c为该项无形资产确认时的付现成本。
影响无形资产价值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预期报酬率。计算无形资产的折现价值应以综合资金成本或预期报酬率作为折现率计算无形资产的价值。折现率的大小也表明该项无形资产与风险量或投资者期望报酬有直接关系(注:于长春:《无形资产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12月,第207页。)。因为,预期报酬率就包含着企业风险报酬的补偿率。(2)未来期间无形资产的收益值。无形资产的价值是由未来期间无形资产可实现的收益额折现而成的,包括有效寿命期间无形资产使用权的转让值、无形资产年收益评估值等,所以该公式将无形资产价值与企业未来资产报酬率、盈利能力以及风险因素相结合,从而合理地预计无形资产价值。(3)预计资产收益期。从价值本身而言,无形资产价值与该无形资产产生收益的年份密切相关。收益年限长短必然会影响会计收益值,同时每年创造价值额如果呈上升趋势,无形资产价值呈上升态势比较明显;而如果每年价值额呈下降趋势,缩短无形资产使用期则可以减少价值影响值,包括风险因素的影响。(4)无形资产付现成本。无形资产取得或形成时的付现价值是无形资产价值的负影响值,直接影响无形资产价值额,无论无形资产寿命期多长,在价值平衡点上表明净现值为零时的保本点,即未来收益价值的总现值与付现成本的现值相等。(5)无形资产所有权转让价值。无形资产所有权转让价值是无形资产折现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取得到期转让收益应成为无形资产价值折现的重要依据。(6)确认时的付现成本。无形资产的价值体现着未来收益报酬价值的折现值,而无形资产取得时的付现成本应为该项无形资价值的减项,只有在未来报酬总现值大于付现成本值时该项无形资产投资才合算,项目才具有可行性。(7)无形资产投资风险。由于无形资产价值分析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因此,无沦是投资报酬期望值或是风险报酬率都直接影响折现价值,风险报酬的补偿率具体又可以包括违约风险补偿率、期限风险补偿率及变现风险补偿率三个方面。
就无形资产而言,价值的评估分析有很多方法,而现金流量折现分析则具有科学性,有利于准确分析无形资产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离合关系,有利于评价无形资产影响因素,同时,对于整合无形资产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无形资产的价值整合分析
无形资产的价值与其他所有商品的价值一样都具有二重性,即价值与使用价值。无形资产的价值是由使用价值表现出来的,而这二重性又是由无形资产形成中的劳动二重性表现出来的。因此无形资产的价值研究应分析无形资产形成时的价值整合。
1.价值整合的一般分析
取得无形资产时如何计量无形资产的价值应分析无形资产价值构成。同其他一般资产一样,无形资产的价值也是由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形成的。从无形资产构成来看,任何一项无形资产首先消耗一定量的物化劳动,如开发某项专利,在专利研究、实验、开发、申请过程中,企业所消费的财力、物力都表现在无形资产的价值构成中。其次,无形资产更多的是消耗大量的活劳动,即人力资源成本。如一项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虽然消耗一定数量的有形资产,但更多的是开发软件人的劳动消耗,从无形资产价值构成来看,无形资产价值绝大部分由活劳动价值组成,因此,无形资产价值与其他实物资产的价值具有很大的差异,在整合无形资产价值时应着重考虑这一方面。
2.价值整合的条件分析
无形资产价值的整合确认,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该项无形资产创造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项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注:《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年5月,第29页。)。从以上两个条件来看,无形资产的价值整合应考虑的首要因素是该项无形资产在未来经济活动中所创造的经济利益的多少,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是多少。如一项专利在未来可预计的使用年份内能否产生经济利益,这是形成该项专利的价值要求。西方会计常用的价值计量中的现值法就是基于这种思想产生的,就是以预计该项无形资产在未来使用期内所获取的经济利益折合为现值的多少作为无形资产价值的形成,因此对未来经济效益的预测是价值整合与确认的重点。其次是无形资产成本的计量方法问题,某项无形资产能否可靠计量是无形资产价值整合的关键。无形资产的构成价值能否可靠计量取决于无形资产的价值形成因素。在采用现时成本法、历史成本法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计量时,构成无形资产的部分消耗不能计入无形资产价值,如自创专利或自行开发品牌,开发研制费及广告宣传费等,由于无法预计这些消耗将产生多少经济效益,开发是成功或是失败,所以,这些费用就不应计入无形资产成本,这属于价值离散分析的内容。
3.价值整合的特殊形态
整合无形资产价值如果只考虑外购无形资产、接受捐赠无形资产、投入无形资产及自创无形资产,那么价值确认倒比较容易,而涉及到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企业兼并等原因取得的无形资产,那么,价值整合就比较困难,这些特殊形态下形成的价值整合所涉及的因素就不是简单整合能解决的,而是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
第一,债务重组时取得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整合,通常并不取决于债务人用以偿还债务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年11月,第33页。)。债务重组时,债权人企业获得无形资产的成本,应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入账,如果发生相关税费,应考虑相关税费的影响。这样,取得的无形资产价值不是由债务企业无形资产形成时的消耗价值所确定的,而是债务人用以抵销的债务(即债权人的债务)与相关税费整合形成的。这样价值的整合基于双方协议价值的多少,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也可以说失去了无形资产价值整合的实际作用。特别是在债务重组交易涉及补价时,收到补价与支付补价的价值处理也各不相同。债权的账面价值与补价这两部分成为价值整合的重要组成,并直接影响整合价值的构成,从而偏离了价值形成观念。
第二,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无形资产自身价值,而主要取决于换入单位的换出资产价值,区别不同的情况(即涉及补价与否)而分别确认(注:《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中国财经出版社,1999年9月,第23页。)。这种情况往往是价值离散分析的主要内容,其中交易资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现时成本的离散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企业兼并形成的无形资产,除兼并时直接接受的无形资产外,产生增值的无形资产实际上是商誉。直接接受的无形资产主要是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等,其价值的整合比较直接,而且整合价值的方法多采用历史成本法、现时成本法等,相对比较直观、容易,而商誉则不一样。商誉是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其价值整合本身具有难以计量的特点,因此一般认为企业自创的商誉不能加以确认。所以商誉的价值整合并非由明显的消耗价值来体现,而是表现为企业获利能力超过了一般企业的获利水平。
第二篇: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论文
浅析企业无形资产的核算与评估管理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信息、智力资源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发重要。对企业而言,实物、财务资本已不再能占绝对优势,人力资源、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更能体现其价值。拥有品牌、商誉等无形资产的企业将更有竞争力,能获得更多超额利润。因此,企业无形资产的核算,价值评估备受会计界的重视,因它不仅关系到企业主体的利益,而且是我们行进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核算,无形资产评估管理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
根据我国2008年颁布的《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拥有的或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能持续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无形资产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在会计上取其狭义理解,即商誉、商标权,专利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
二、无形资产的核算
企业通过设立“无形资产”、“累积摊销”“减值准备”等科目对无形资产进行核算。
无形资产的取得
无形资产的取得有外购,自行研发,股东投入等方式。对于外购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时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作为管理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企业应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假定该价值公允),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等科目。
无形资产的摊销
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无形资产一般是没有残余价值的,它们的预计寿命,也就是其有效年限,即为摊销的期限。
关于摊销方法,企业可以参照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对无形资产的摊销采用直线法、产量法、加速摊销法。对稳定性强的无形资产,如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适合采用直线法摊销。如果无形资产在整个使用期间所提供的工作量可以采用产品的生产产量或工作时数等进行确定,则适合使用产量法摊销。对于与知识、技术、产品更新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如专利权、非专利技 1 /
4术,采用加速摊销法更为合适。
无形资产的处置
出售: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应当将取得价款与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出租:取得的租金收入通过“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算,发生的支出则通过“其他业务成本”核算。
报废: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应当将该无形资产的账 面价值予以转销,其账面价值转作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
无形资产的减值
企业要定期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果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应当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入当期的资产减值准备;如果前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得以恢复,07年新准则规定已计提减值准备不能予以转回。同时规定当无形资产发生减值后,应对其在尚可使用年限内计提的摊销额做出调整。处置无形资产,必须相应结转该项无形资产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三、无形资产的评估与管理
无形资产的评估
影响无形资产评估价值的因素: 包括无形资产的成本,机会成本,预期收益,使用期限,技术成熟程度,转让内容,无形资产发展趋势、更新换代速度和情况,无形资产市场供求状况,同行业同类无形资产交易方式九项因素。评估方法:主要有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
收益法: 此法是根据无形资产的经济利益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算无形资产价值。诸如商誉、特许代理等。此法关键是如何确定适当的折现率或资本化率。
市场法:该法根据市场交易确定无形资产的价值,适用于专利、商标和版权等, 该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大多数无形资产并不具有市场价格,有些无形资产是独一无二的,难以确定交易价格,其次,无形资产一般都是与其他资产一起交易,很难单独分离其价值。成本法:该法是计算替代或重建某类无形资产所需的成本。适用于那些能被替代的无形资产的价值计算,也可估算因无形资产使生产成本下降,原材料消耗减少或价格降低,浪费减少和更有效利用设备等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从而评估出这部分无形资产的价值。
无形资产评估中出现的问题
1、对评估对象和范围把握不准。一方面,由于对无形资产认识不足,造成企业大量的资产流失;另一方面,有的企业对无形资产评估值越来越高,对评估的对象、范围越来越大。/
42、评估标准不统一,方法不科学,误差大。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无形资产评估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在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资产评估法》,更没有无形资产评估的实施细则。
3、无形资产评估中财务处理问题。由于无形资产的收益带有不确定性,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技术知识成果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难以准确地预计和确定,这为准确地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4、无形资产评估方法中的问题。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主要有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等。评估方法的选择必须符合评估对象的基本要求,大都要求综合运用各种评估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我国目前所引用的西方评估理论与方法较多,但我国的经济政治环境与西方相差很大,很多理论与方法无法直接运用。如何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评估理论与方法体系,需要进行探索。此外,评估所需资料不全,常用评估参数体系没有建立,这是影响评估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总体上说,我国目前的评估理论与方法都滞后于无形资产的评估实践。
无形资产管理
国内一批研究企业理论和企业战略的学者通过对世界500强企业进行深人研究得出重要结论:世界500强企业之所以可以持续发展,是因为其掌握了秘密武器——核心竞争力,而无形资产则是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如可口可乐的商标和配方等无形资产奠定了其在全球市场上所向无敌的核心能力,百年兴盛不衰。佳能公司利用其在光学镜片、成像技术和超微摄影技术等方面的专利、技术秘密构成了在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照相机等市场领域的核心能力。
经调查2003年——2006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年报可以发现,无形资产占当年全部资产的比重仅分别为3.72%、3.85%、3.94%和3.98%,而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企业的这一比重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达35%,一些高科技企业甚至超过了60%。差距如此之大,令人警醒。我国企业应该有一种紧迫感,应该清楚的看到我们与国际上技术先进、经济发达国家的差距,及时调整思路,将无形资产的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
强化无形资产管理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刺激无形资产的产品生产,从而促使企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利于科技水平转化为生产力,促使企业的技术实力不断升级,企业资本不断地积累,从而持续地提高企业生产力水平;有利于企业能够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4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评估管理不规范,评估市场混乱。我国无形资产评估组织虽然近年来得到较大发展,但管理相对落后,还很不完善。一是行政干预严重。二是评估机构无信誉登记。三是垄断严重。
2、评估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无视国家法规和职业道德。
3、评估管理体制不健全。
加强无形资产的评估与管理
1、完善无形资产价值估价体系。把成本途径、市场途径和收益途径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各种评估途径的结论,得出最终评估结果。
2、评估参数的匹配。各个评估参数的选用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遵循统一的原则。
3、提高评估人员的素质。
4、建立和完善无形资产评估业的政策法规体系。
5、建立评估师制度。需要建立对无形资产评估的执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择优选拔、严格录用,建立起规范、科学的评估师资格认证制度。
6、改善评估市场管理模式。改变评估机构管理模式,在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统一管理下,成立各级、各种类型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使其真正“脱钩改制”。
7、建立无形资产评估的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在评估工作中建立公共信息网和常用数据库,对于无形资产评估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高效化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无形资产在经济运营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要使无形资产评估成为推动无形资产发展的动力,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无形资产评估理论方法论的研究,不断推进无形资产评估理论方法的科学化,努力使无形资产评估市场规范化。
参考文献:[1]卢双娥.关于无形资产评估问题的思考[J]石家庄经济学院报,2002
[2]青岛财税网
[3]杨泽花.浅析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现实意义及有效途径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4]姜楠.无形资产评估理论和管理体制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
第三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
【中文摘要】离合词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离合词以其复杂的特性,成为对外汉语教与学的难点,近年来也有很多专家和学者对离合词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但是,立足于教材的综合研究还略显不足。所以本文选取了《桥梁》这部对外汉语精品教材,以《桥梁》主课文和副课文中的全部离合词为研究对象,以杨庆蕙编著的《现代汉语离合词用法词典》为参考,对离合词的性质、特点、用法及常见偏误进行了探讨,最重要的是对教材中所有离合词一一加以考察,旨在为中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离合词的学习与运用中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分为正文和附录两大部分。在正文部分,主要介绍了关于离合词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综述了各家对离合词的观点。由于到目前为止,关于离合词的性质尚存在争议,所以本文也并不过多地纠缠于其理论层面,而主要以离合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为落脚点和出发点进行研究。其次是对离合词的类型、用法特点和常见偏误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这些研究为本文的第二部分附录的编写提供了理论支撑。附录包含两个部分。附录一是《桥梁》中全部离合词的扩展度考察表,该表从13个方面对离合词“离”的情况进行了考察。附录二是《桥梁》中全部离合词的用法分析,从“离”、“合”两个方面着手,“离”采用了附录一考察表中的13种分离形态,“合”参考了杨庆蕙《现代汉语离合词用法词典》中列举的10种情况。关于离合词的理论探讨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将
其置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具体的某一个方面,或许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希望我们的研究对此有所裨益。
【英文摘要】The clutching word is a characteristic language phenomenon of Chinese language.The grammar of the clutching word is so complicated that it becomes a difficult part for scholar to teach and to learn the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analyzed and studied all the aspects of clutching word, it is not enough to study it just based on textbook.So a exquisite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for foreigner—“Bridge”is selected to be studied in this thesis.All the clutching words in the main-text and the vice-text of“Bridge”are the object of study.In addition, the“Contemporary Usage of Clutching Words Dictionary”written by Yang Qinghui is chosen as the standard for the thesis.In this thesis, I state the definition, character, usage and the biased error of clutching words.What’s more, I analyzed the detail of each clutching word in“Bridge”aiming at helping Chinese learner who is in vantage level to study clutch words in a right way.This thesis consists of two parts—main text and appendix.In the main part, I focus on introducing the study history of clutching word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t.At the same time, I summarize the
different standpoints about it.So far, there is not an all-accepted definition of clutching words, so the practical use of it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is thesis, rather than the theory of clutching words.Then, I deeply discuss the type of the clutching words, its character and the misunderstanding about it, which becomes the support theory of the appendix.The appendix includes two parts.Appendix One is a form of all the clutching words in“Bridge”, and the form is about the 13 aspects of“split”in clutching words grammar.Appendix Two is on the analysis about the usage of all the clutching words in“Bridge”, and I start the statement from two sides– splitting and combining.”Splitting”is based on the 13 separate patterns in Appendix One.”Combining”is referred to the 10 examples given by the“Contemporary Usage of Clutching Words Dictionary”written by Yang Qinghui.We should do more study about the theory of clutching words,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t also can be a good attempt to study it as one aspect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Hopefully, the thesis can help a lot in this kind of study.【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离合词 《桥梁》
【英文关键词】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lutching words “Bridge”
【目录】对外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摘要5程7-8
一、绪论7-16
中文摘要4-
5英文
(一)对离合词的认识及发展历
(三)研
(二)关于离合词界定的争议8-11究概况,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11-1616-19
(一)动宾式16
二、离合词的结构类型
(二)动补式16-17
三、对外汉
(三)联合式17-18
(四)主谓式18-19语教学中离合词的用法特点19-231923-30成因25-27语30-31考察表31-4040-157
(二)“离”的用法19-2
3(一)离合词的偏误类型
(一)“合”的用法
四、离合词的偏误研究23-2
5(二)偏误的五、结
(三)教学策略和解决方法27-30附录
31-157
附录一:《桥梁》中离合词扩展度
附录二:《桥梁》中全部离合词用法分析参考文献157-160
致谢160
第四篇: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初探
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初探
[摘要] 无形资产种类繁多,价值较高,但从各个公司各自报表对无形资产的披露情况来看,有的干脆为零,有的仅仅一百多万,最多的也不过为两亿多元。我们很容易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上市公司报表中披露的无形资产是否充分?如果不充分,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本文探讨了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难点及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一般惯例,针对账内无形资产的不充分性及账外无形资产存在的可能性等特点,对无形资产的质量实施特殊的分析。
[关键词] 无形资产 商誉 会计处理 质量分析
据《中华工商时报》《无形资产担保获贷5000万元》消息:私营企业福建金得利集团董事长林永霖用自己长期建立的个人和企业的诚信及企业获得的“中国驰名商标”作担保,向中信实业银行福州分行贷款5000万元。
按照我国的有关制度,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无实物形态的资产,企业的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特许经营权。
一、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有以下难点
1.自创无形资产的成本难以确定
(1)自创无形资产的时间可能跨越多个会计期间,这样同一支出可能与多项无形资产有关,从而使得自创无形资产支出难以追溯到某一特定项目中去,因而也就难以进行无形资产核算。
(2)自创无形资产支出的规模与无形资产自创的成功之间没有比例关系。很多情况下,一定规模的无形资产自创支出,并不能产生任何成果。因而,迫使自创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必须采用与常规资产购建取得成本的会计处理不同的方法。
2.无形资产的受益期难以确定
(1)无形资产的受益期受竞争对手的行动影响较大。无形资产的受益期在很多情况下与自身的质量相关性较小,更多地受竞争对手行动的影响。
(2)无形资产的受益期受法律保护的影响较大。在企业由于知识产权纠纷而求助于法律保护时,法律保护倾向就对企业无形资产的受益时间至关重要。
(3)无形资产的受益期受偶发性因素的影响较大。是指那些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难以控制,但对企业无形资产的受益期有重大影响的因素。
3.商誉难以离开特定企业而独立存在商誉实际上是企业所具有的高于一般盈利水平的企业获得能力所形成的价值。
二、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特有惯例
1.研究和开发活动支出的会计处理
《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研究和开发费用在各会计期的分配,取决于它们与将来产生的收益之间的联系。我国对自创无形资产的规定集中在《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该准则规定,研究和开发费用作为当期费用处理。
2.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的确定
无形资产摊销年限,决定了无形资产价值在资产中消失(转移)的速度。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会计原则委员会在其第17号意见书《无形资产》中,规定商誉应在40年以内按直线法摊销完毕。我国有关制度规定的无形资产摊销期限的确定原则是: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计入损益。如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其摊销年限按下列原则确定:
(1)合同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合同规定的受益
年限。
(2)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
(3)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两者之中较短者。
(4)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10年。
3.商誉的会计处理
按照一般会计惯例,企业通常不确认自己内部形成的商誉,只确认购入的商誉。只有一个企业购买另一个企业才有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此时,商誉是指买方企业的收购价与被收购企业对应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Fair Value)之间的差额。
(1)商誉的会计确认只在企业所有权发生重大变化时出现,此时商誉的价值为投资方取得股权的代价与所获取的被购买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对应份额之差。
(2)被购买企业的商誉在购买企业所确认的仅是与其所获得股权相对应的商誉。
(3)当商誉的计算结果大于零时,被购买企业有正商誉,当商誉小于零时,被购买企业有负商誉。
三、无形资产的质量分析
1.报表上作为“无形资产”列示的基本上是企业外购的无形资产
2.企业可能存在由于会计处理原因而导致的账外无形资产
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难以在资产负债表上出现,只能“游离”在资产负债表外,作为无形资产重要组成部分的人力资源也未在资产负债表得到体现。
3.账外无形资产价值的实现方式可有多种选择
从前面所述文章来看,银行敢于接受企业无形资产的担保,对企业发放贷款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即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等无形资产都可以作为贷款质押物。
银行对企业无形资产的考察包括:(1)企业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经营网络、发展速度、发展目标、纳税记录等方面的企业诚信内容;(2)董事长个人的诚信记录;(3)企业获得的“中国驰名商标”。
无形资产必须具备在贷款期内自身保值和增值的特征。从银行的角度来说,只有此类无形资产才适宜作为抵押物。
参考文献:[1]张新民: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2]Earl K.Stice.财务会计报告与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第五篇:无形资产价值确认书范本
无形资产价值确认书
专利“”做了专利评估。
专利于2013年2月22日专利权人由变更为专利号为:
根据编号为专利评估报告评估价
值为人民币叁佰万元整(RMB300万元),作价198万元作为对的知识产权(专利权)出资。
全体股东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