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规划[合集]

时间:2021-02-11 11:0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规划》。

第一篇:云南规划

⑹、高黎贡山—怒江峡谷景区 申报该景区是因为它有潜力建成为像尼泊尔阿那普那国家公园那样非常成功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需处理的问题包括:

应该考虑在远期(2011 至 2020 年)进行申报,如果开发适度,怒江河谷极有潜力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开展徒步旅游和探险旅游的地方。它可成为继泥泊尔之后的又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探险旅游目的地。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保证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保持当地的自然之美和文化的原生形态。怒江河谷发展旅游业的希望在于生态旅游,而不是大规模的团队旅游。

将怒江峡谷纳入三江汇流地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项目

《云南省旅游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全域旅游战略 项目带动战略 加快推进以世界遗产旅游地、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公园、旅游城镇、精品景区、旅游综合体等为主的一批重大重点项目建设 重点培育怒江大峡谷登埂温泉旅游区(温泉康养度假区),采取“温泉+”的综合开发模式,突出温泉疗养、康体养生特色 抓住云南被列为国家公园试点省的重大机遇,推进国家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一批生态旅游区建设,适度开发公众休闲、旅游观光、生态康养服务和产品。加快建设香格里拉普达措、梅里雪山、高黎贡山、怒江大峡谷等 15 个国家公园,国家公园:普达措、老君山、梅里雪山、高黎贡山、白马雪山、怒江大峡谷、大理苍山、独龙江 着力打造 10 个旅游节庆品牌。包括傈僳族阔什节 推出一批户外运动旅游产品。发挥云南山地资源优势,建设一批户外运动公园 重点发展登山、攀岩、徒步、越野跑、皮划艇、潜水、垂钓、帆船、自行车、定向运动等户外运动新产品 创建 10 个以上国家级省级体育旅游基地

兰坪新生桥国家森林公园 罗古箐—大羊场湿地公园

第二篇:云南桥头堡建设规划

三云南桥头堡建设规划

桥头堡是“桥”与“堡”的统一体,“桥”是内联外通、高效便捷的通道,“堡”是里应外合、进退自如的基地。“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简称“桥头堡战略”),是指我国以和谐共赢、科学发展为指南、云南为主体、缅老越为桥梁、南亚次大陆为核心、中国—东盟自贸区为基础,以实施西南周边区域性国际交通便捷化、出入境便利化、进出口规模效益化、产业实体化、市场多元化、合作规范化、发展科学化为目标,面向广大印度洋周边区域的区域性大开放、大合作、大发展、大和谐的战略部署。是党中央国务院高位推动沿边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对云南战略地位的最新定位,是省委省政府统筹云南开放发展全局的关键举措,事关国家战略、西部大开发、云南小康、沿边腾飞、西南周边和谐。内容包括:内联外通的中国—印度洋的综合性国际大通道、国际贸易与相互投资合作机制体制、旅游文化交流窗口、进出口加工制造基地、出入境便利化通关体系。区域范围涵盖中国、东盟、南亚乃至西亚、东非。重点是深化与缅老越三国的合作,借道进入印度洋及其周边国家。

云南桥头堡建设将是一个为期十年的中长期规划,分为两个阶段,2011---2015年是云南桥头堡战略重点的突破阶段,云南将加快实施互联互通的通道路网建设、加快通关便利、综合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缅甸皎漂到昆明油气管道建设、国际物流体系的建设,连通云南到印度洋的口岸建设。2016-2020年则是重点突破,建成昆明、曲靖、大理、蒙自四大枢纽为核心的公路、铁道、航空、水运对内对外运输网络运输体系的建设;建设石油、化工天然气、新能源、特色农业、矿产加工、生物制药、旅游文化、金融交通运输建设。在基础设施方面,构建南北方向的印度洋国际大通道,包括泛亚铁路、泛亚公路,从深圳到广州、到南宁到昆明,到缅甸、孟加拉、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亚洲大陆桥,是支撑“桥头堡”的重要骨架。其中连接云南与缅甸的,主要包括经德宏从瑞丽出境的滇缅陆水联运通道、昆明—仰光高等级公路和泛亚铁路西线。

二云南桥头堡建设要求

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一是要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坚持不懈地加强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和政治素养,强化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提高党员干部学以致用的水平,更有效地促进全省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更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能力建设。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着眼于提高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优化配置,提高善谋善断、宏观管理、协调服务能力,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在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三是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化、科学化水平,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匡正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强化素质培养,大力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年轻干部、党外干部和基层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努力建设一支能担重任、党和人民放心的干部队伍。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完善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四是要抓好基层组织建设。高度重视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和拓展“云岭先锋”工程和“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切实做到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带领群众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和改进党员发展工作,加大在党组织空白领域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五是要推进干部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从严要求和管理干部,强化目标责任,推动工作落实,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严厉问责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为全省加快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第三篇:云南十二五畜牧业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成为我国畜牧业主产省之一,已进入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特色畜牧业转变的发展阶段。把我省由畜牧大省发展成为畜牧强省,加快现代特色畜牧业发展进程已成为我省畜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为把我省由畜牧大省发展成为畜牧强省,大力推进我省特色现代畜牧业建设,促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农业厅对“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全省畜牧业发展实际,特进行本规划研究。

一、“十二五”期间畜牧业回顾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一五”时期,我省畜牧业持续发展,畜产品产量有了显著提高。2010年,全省畜牧业产值598.14亿元,肉类总产量487.47万吨,蛋类产量36.14万吨,奶类产量62.79万吨,都超额完成“十一五”计划。

1、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期间,我省畜牧业实现了的四个突破:一是肉类总产突破400万吨,达487万吨,增187.43万吨,年均增长10.19%;二是奶类产量突破60万吨,达62.79万吨,增30.11万吨,年均增长13.95%;三是生猪出栏率突破130%,达130.22%,提高16.12个百分点;四是肉蛋奶人均占有量突破100千克,达107.38千克,增29.22千克,年均增长6.56%。畜牧业产值接近600亿元,达598亿元,比2005年增258.46亿元,年均增长11.98%;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3.41%。我省已成为全国的畜牧业主产省之一,生猪存栏居全国第6位;牛存栏居全国第6位,羊存栏居全国第12位。在保障市场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和建设现代农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畜牧业生产方式不断转变,专业化、规模化程度提高

我省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养殖小区的建设大大加速了畜牧业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步伐。2010年我省出栏肉猪50 头以上的户数出栏猪占全省25.1%,比2005年提高15.4个百分点;出栏肉牛1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出栏肉牛占全省12.9%;出栏羊30只以上的养殖场(户)出栏羊占全省27.8%;出栏肉鸡2000只以上场(户)出栏肉鸡全省67.1%;蛋鸡存栏 500只以上的规模饲养户存栏蛋鸡蛋占全省的77.19%,生产鸡蛋占全省82.4%;饲养奶牛10头以上的规模饲养户饲养奶牛占全省的22.24%,牛奶产量占全省19.9%。畜禽饲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雏形已经形成,传统畜牧业正逐步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3、优势产区已经形成

面对新的形势,我省制定了《云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大了对畜牧业优势区域的扶持,形成了一批产业聚集度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畜牧业优势产区。形成以曲靖、红河、昭通、文山、昆明、大理、等6州市为代表的生猪主产区,2009年生猪出栏和猪肉产量分别占全省总量的68.97%和72.02%;以昆明、大理、红河为中心的奶牛生产区,奶牛饲养量和牛奶产量分别占全省的94.41%和92.26%。以文山、大理、曲靖、昭通市为主的肉牛主产区,黄牛存栏占全省44.53%,牛肉产量占全省51.7%;以曲靖、大理、楚雄、昆明、丽江为主的山羊主产区,山羊存栏占全省63.18%,羊肉产量占全省67.4%;以昆明、玉溪、曲靖、红河、大理等地为中心的家禽主产区,鸡肉、鸡蛋产量分别占全省的64.23%和78.96%,畜牧业优势区域已经形成。

4、产业化经营取得明显突破。

因看好养殖业和畜产品加工业的良好前景,全省涌现出各种畜牧产业化经营形式,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把由单家独户分散养殖经营的畜牧业,推向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2009年全省上规模的畜牧业龙头企业达435个,2009年全省共加工肉类35.81万吨,奶类25.01万吨,畜产品加工值达389.17亿元,带动了畜牧业经济的发展。生猪屠宰1159.55万头,火腿加工4.06万吨;家禽年屠宰加工7565.85万只;牛屠宰加工87.73万头,羊屠宰加工170.96万只。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带动了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5、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我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央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大幅度增加了畜牧业投入,实施了一批畜牧兽医重大建设项目。十一五期间是云南畜牧业投入最多的时期。一是中央畜牧业建设投资增长幅度较大。建设了一批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生猪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项目、石漠化治理、动物防疫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血吸虫病防治工程等。二是省级财政对畜牧业的投入保持了平稳增长。这些资金主要用于畜牧业产业化、畜牧科技研究和推广、疫病防治、畜禽标准化基地建设、饲草饲料基地建设、品种资源保护等方面,对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也从培植优势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逐年加大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三是社会资金投资畜牧业大幅度增加。一些从事矿业、建筑的民营企业看好畜牧业,投资畜牧业,对我省畜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投入的增加,改善了畜牧业基础设施,稳定了科技队伍,强化了科技支撑和服务体系,促进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为我省畜牧业保持又快又好发展起到了保证作用。

6、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成效明显

我省是我国畜禽遗传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十一五期间开展了大规模的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工作,槟榔江水牛、兰坪乌骨绵羊等18个品种新发现的遗传资源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列入全国畜禽遗传资源名录达到11类56个品种。为我促进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在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坚持保护、选育、利用相结合,以利用促选育、以选育促保护的工作方针,十一五期间采取保护区、种畜禽场保种与群众保种相结合的方法,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加强濒危畜禽品种的本品种选育,按畜禽品种保护类型,分不同层次开展工作,重点对列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的9个品种和槟榔江水牛、云南鹅等品种加强保种场(资源场)、保护区建设,进行原地保护,避免了优良畜禽遗传物种的消失,使一些地方品种的生产性能和种质特性得到了提高,种群规模和数量逐年增加,在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7、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取得明显成效。

各级坚持把疫病防治作为加快畜牧业发展重中之重的措施来抓,切实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制定并实施了《云南省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积极争取资金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动物疫病防治的手段和能力明显提高;切实加大畜禽疫病防控工作力度,强化疫情监测与处置,严格实施强制免疫,在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的同时,常规疫病和专项病的防治工作力度得到加强。猪瘟等常规疫病免疫密度保持在95%以上;切实加强流通环节监管,不断扩大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范围,实行严格的引种审核和检疫制度;切实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省级和各州、市、县分别组建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动物卫生监督所,县乡兽医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各级动物防疫机构和防疫队伍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加强;切实加强对防控工作的指导,使我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牲畜口蹄疫等重大疫病发病数及其造成的损失明显降低,牛结核、布氏菌病、血吸虫病等人畜共患病的监测与防治初见成效,发病率和发病区域明显减少,确保了省内未出现重大动物疫病的暴发和流行,畜禽死亡率控制在了较低水平。

8、畜牧业科技推广向纵深发展

各地坚持以畜禽良种推广为突破口,不断深化科学养畜实用技术推广。特别是实施了生猪、奶牛(奶水牛)、肉牛良种补贴项目,加强人工授精技术推广,还结合云南实际,重点推广了生猪、奶牛、肉牛和肉羊标准化生产技术,引导畜牧业向品种良种化、技术规范化,生产标准化、产品规格化发展。2010年,全省推广生猪杂交改良,580.99万窝,其中人工授精364.54万窝;推广良种禽2.3亿只,比上年增15.02%,其中省内自给0.78亿只,比上年增14.7%;完成牛冻改75.36万头,同比增8.38%,其中黄牛冻改46.07万头,水牛冻改17万头,奶牛冻改12.3万头,分别增长9.65%、4.8%、9.04%;推广良种蜂31.35万群,比上年增5.2%;其中中蜂改良20.14万群,比上年增3.8%。猪瘟免疫密度保持在95%以上。科学养畜技术对畜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二)我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畜牧业生产水平不高

我省的能繁母猪年提供出栏的肉猪只有10.35头,全国平均为14头,丹麦已达到20头;父母代肉种鸡年提供的商品鸡苗不到100羽,而国内多数场已达到125羽,国外有的场到140羽左右。我省出栏牛平均胴体重为102公斤,全国平均为147公斤,世界平均为199公斤,美国达到305公斤。不仅种畜禽提供的商品数量低,而且个体产肉量也较低。

2、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省耕地资源稀缺,但耗粮高的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仍高达81%,远高于全国60%的水平,草食家畜特别是牛羊肉的比重仅占7.8%,远低于世界平均26.3%的水平;我省肉蛋奶产量的比例为100 : 37:15,奶类产量明显偏低。畜产品质量不高,名、优、特产品数量不足。瘦肉型猪所占的比重虽然有所提高,但总量仍然难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优质禽肉,特别是一些具有独特风味的地方性产品供不应求;目前我省由于牛肉生产的品种参差不齐,有的属于土种牛,有的属于引进品种与本地牛的杂交后代,也有部分属于淘汰的役用牛,在产肉性能、生长速度、肉质、饲料转化率方面,与专用肉牛品种有明显差距,导致我省牛肉档次提升难度很大,大多属于中低档次,优质牛肉和高档牛肉的产量较少,比较效益低,制约了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

3、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和省加大了投入力度,加上市场看好,促进了云南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民营企业纷纷投资建设种畜禽场,使种畜禽场数量不断增加,饲养规模逐步扩大,供种能力和供种质量稳步提高,并逐步向规模化,良种化方向发展。但由于基础太差,投入不足,已经建成的种畜禽场普遍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原种场一扩繁场一商品场的良种繁育体系结构层次不明,布局不合理,分工不明确,供种质量不高,体系不配套等问题。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和畜牧业生产发展不平衡,导致我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发展也不平衡,一是畜种之间的不平衡,我省种猪场建设相对较多,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猪价大幅上涨,加上国家在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投入增加,各地纷纷投资建设种猪场,使猪良种繁育体系大大加强。而种牛、种羊和种禽场建设相对滞后,除牛由于大力推广细管冻精,可以基本满足改良工作需要外,种羊、种禽等供种能力严重不足。由于缺少优质种羊,农民自选、自繁、自用低劣品种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品种退化。由于种禽供种能力严重不足,每年需要从省外调进大量的禽苗,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带来的疫情隐患。二是地域之间的不平衡。我省种畜禽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昆明、曲靖、玉溪等州市,而其他州市则很少,即使有,规模也很小,甚至还有州市种畜禽场还是空白。

由于种畜禽场普遍存在规模小,实行多品种混养,设施简陋,设备匮乏,技术力量薄弱,选育和繁育手段落后等问题,多数没有开展育种工作的能力。种畜禽场还没有成为育种工作的主体,有计划的选育工作基本没有开展。已开展育种工作也只重视采取杂交育成等方式培育新品种,开展引进品种的选育提高或参加全国性育种协作组的很少。普遍存在重引进轻选育的现象,导致出现“引种一维持一退化一再引种”的恶性循环,导致种畜禽质量难以提高,只有耗费大量的资金频繁调进种畜禽。

4、生产方式落后,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我省畜禽养殖仍以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分散的生产具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和趋同性,难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行业内的协调和调控。据统计,2010年我省出栏肉猪50 头规模户出栏猪数占全省出栏数的25%,全国平均水平为60%;全省出栏肉牛1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出栏肉牛只占全省的12.9%;全省出栏羊30只以上的养殖场(户)出栏羊只占全省27.8%。这种以分散养殖为主的传统落后的饲养方式,不仅难以保证畜产品有效供给的,对粪污进行有效处理,更难以保证畜产品安全。同时,由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村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没有充分发育,现有的一些合作组织也没有自己创办的、利益联系紧密的加工企业,养殖者在产业链中处于高风险、低收益的弱势地位,难以从流通加工环节中分享更多利益,在价格市场波动时,农民很容易遭受打击。

5、产业化水平低

养殖业龙头企业有所壮大和发展,涌现出一批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但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仍然普遍存在着企业规模小、档次低,加工增值少;产品质量不高、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差,管理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科技和制度创新能力不足;一体化、集团化程度不高、品牌少,知名度低等弱点。

6、动物防疫形势依然严峻。

随着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动物疫病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大障碍。近年来国内局部地区重大动物疫情仍然时有发生;周边国家动物疫情依然存在,对我省形成了很大威胁。目前,我省动物疫病预测预报体系还不健全,动物防疫监督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畜产品药物残留监测体系不健全,疫病扑灭缺乏足够物质保障等问题,各类药物、化学物质、激素残留和污染对畜产品卫生质量的危害也日益加重,影响了畜产品需求的进一步增长。依然严峻的动物防疫形势与未来畜牧业发展以及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要求极不适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7、服务体系和队伍建设薄弱

基层畜牧科技推广机构基础设施较为脆弱,自我发展能力较弱。我省乡镇畜牧科技推广机构现有基础设施多建于上世纪五十到八十年代,建设标准偏低,绝大部分是旧房,50%以上是危房,30%的机构租用办公用房,89%的机构无试验示范基地,75%的机构没有交通工具,57%的机构没有技术推广及办公必备仪器设备。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基层畜牧科技推广机构面对着广大农村和农民,加之我省特殊的高原山区地理交通条件和生产工作环境,基层农技人员工作环境仍然比较艰苦。

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投入,使各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大大加强,但在畜牧科技推广体系上基本没有投入。随着兽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畜牧兽医站都分成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卫生监督所、畜牧(改良站、草山饲料)站等机构,机构分设后,原有的资产,特别是实验室仪器设备、工作用车等基本都是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所购置,畜牧(改良站、草山饲料)站等机构基本没有实验室,更没有仪器设备,影响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8、资金投入不足,而且分散

多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我省在畜牧业方面的投入在保持了较高水平,但结构不合理。由于动物防疫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动物防疫,用于发展生产的资金十分有限。由于各地财政普遍困难,省级有限的畜牧业发展资金要既要考虑产业发展,又要考虑平衡,面面俱到,导致资金安排分散,难以集中有限的资金,突出发展重点,做到重点投资,重点发展。

二、发展环境分析

(一)云南具有发展特色畜牧业的比较优势和潜力

具有独具特色的立体气候,适宜各种作物、牧草和畜禽的生长繁衍。

1、具有丰富的畜禽遗传资源

椐近年来开展的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全省有14类183个具有肉质好、耐粗饲、抗逆性强等特点的畜禽遗传资源(不含引进品种)。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名录》中的畜禽遗传资源有56个;乌金猪(大河猪)、撒坝猪、滇南小耳猪、藏猪、西双版纳斗鸡、茶花鸡、圭山山羊、宏水牛、独龙牛(大额牛)等9个畜禽遗传资源列入2001年“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08年以来,槟榔江水牛、兰坪乌骨绵羊等17个畜禽遗传资源通过国家鉴定。丰富的畜禽遗传资源是发展特色畜牧业,开发特色畜产品重要的物质基础。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我省畜牧业资源,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结合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培育出新丽江马、云南48-50支半细毛羊、大河乌猪、滇撒猪配套系、滇陆猪等新品种(配套系)。先后从国外引进了一批世界知名的优良畜禽品种,如杜洛克、长白、约克等瘦肉型猪;1996年以来,省政府又投巨资,先后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引进良种肉牛362头建立了西门塔尔、短角牛和婆罗门三个纯种牛场,从澳大利亚引进波尔山羊、萨能羊、努比山羊等优良品种,已经广泛应用于我省畜禽品种改良,提高了畜禽生产性能,加快了良种化进程。

2、牲畜饲养量大

2010年全省牲畜存栏5943万头(只),其中生猪存栏3697万头,居全国第5位,牛存栏976万头,居全国第6位;水牛存栏317万头,居全国第二位;羊存栏1093万只,居全国第12位。肉牛、肉羊在东南亚市场极具竞争力;由于气候十分适合发展奶牛、奶水牛业,而且奶水牛业发展在品种改良、规模饲养和水牛奶加工方面已经取得突破,有希望发展成为南方重要的奶源基地,并走向面向南亚、东南亚。

3、饲草饲料资源丰富

云南四季如春,水热光照充足,适宜牧草生长,全省有11个草原类,占全国草原类的61%,150多个草原型。有天然草地153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8.86%),居全国第7位,位居南方省区之首。其中宜牧草地1193万公顷,占草地面积的77%,理论产草量55亿吨,相当于870万个黄牛单位。已采集到的草地植物中有各种草原植物199科,4958种,其中饲用植物有3200多种可供牲畜食用,其中常见植物1500种,优质饲用植物500—800种;还有1600万吨农作物秸秆可供开发利用。

云南矿物和维生素饲料资源也很丰富,是全国饲料级磷酸氢钙的重要生产供应基地;全省每年用于饲料的粮食约150万吨,每年约有糠麸164万吨,饼粕20万吨,农作物秸秆2000万吨,薯类160万吨。

(二)具有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位优势。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和农产品零关税的逐步实施,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水、陆、空)为云南畜产品的外销提供了无限的便利。为畜产品进入东南亚提供了良好的国际市场空间,有利于提高云南畜产品的知名度,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一是区位条件优越。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处在拥有33.6亿人口的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结合部,向东可与珠三角、长三角相连,向北可通向四川和中国中西部腹地,向南可通过建设中的泛亚铁路东、中、西三线直达东南亚国家的河内、曼谷、新加坡和仰光,向西可经缅甸皎漂、孟加拉吉大港沟通印度洋,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中心枢纽,是我国不绕经马六甲海峡通往南亚、中亚、印度洋,进入欧洲、非洲最便捷的陆上通道。背靠大西南,与中西部的广大经济腹地相连,是泛珠区域走向东南亚、南亚最便捷的陆上通道。可以从陆上沟通中国、东南亚和南亚三大市场。地理区位最优、面临市场最广、与东盟及南亚和中东国家互补性最强。独特的区位优势,奠定了云南在中国西部特别是大西南对外开放格局中的经济战略地位,成为大西南对外开放走向东南亚、南亚及印度洋沿岸的门户和通道。

二是与邻国关系稳定。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在文化等方面具有诸多共同点和关联性,相互交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多年来,云南省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拓展对外交流渠道,同周边各国建立了密切的、相互信赖的合作关系。

三是对外连通条件大为改善。近年来,我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以公路、铁路、航空、水路为主体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建设。目前,云南通向中西部的7条省际干线高等级公路、8条干线铁路,以及经云南通往边境地区的4条干线公路和4条干线铁路均已列入国家中长期规划,正加紧建设或提升改造,全程1800多公里的昆曼高速公路全面贯通,腾冲—缅甸密支那高等级公路已通车,全省通往国内城市和东南亚、南亚国家的航空网络基本形成,大大提升了云南与国内外市场间的通达能力。

四是与东南亚、南亚的经济互补性强。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在发展阶段、资源条件、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和消费水平等多方面,有着相当明显的互补性。比如:云南与东南亚国家在能源、矿产、林业、农业、旅游资源禀赋和经济技术互补性强,通过关税减让,将为相关农业企业在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如畜产品、水果、蔬菜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出口机遇,为云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

(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为畜牧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党的十七大和十一五期间每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了畜牧业在今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重要地位,发展畜牧业已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稳定和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目前,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不仅出台了许多加速畜牧业发展的政策,而且加大了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为我国未来畜牧业的持续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7月5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指出,今后十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总体目标是:西部地区经济综合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基地,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在具体措施方面明确提出,首先要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农牧业、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使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我省畜牧业的发展将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随着大量资金、技术和人才的进入,我省经济将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广大居民的收入水平将大幅度提高,进而对全省畜产品消费形成巨大的拉动作用。二是立足于我省的资源优势,通过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和石漠化治理,既可使我省草原生产力得到提高,草食畜和奶类生产加快;又可大大改善草原生态环境,这将对全省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共云南省委八届九次全委会提出了“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教育现代化‘四轮驱动’,加快推进两强一堡’(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战略的步伐”的目标与举措,把农业产业化提到加快推进云南“两强一堡”战略的高度。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加快推进云南“两强一堡”战略“四轮驱动”之首。

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国发[2011]11号),明确提出要依托国际大通道,优化产业布局,将云南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我国重要的出口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生物产业基地;推进大江大河上游森林生态建设、水土保持和重点区域石漠化治理,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把云南建成我国重要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纲领性文件,对于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现代畜牧业发展,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水平为主攻方向,进一步稳定生猪生产,加快肉牛、肉羊、奶业和特色禽发展,突出抓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加工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着力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优化结构和布局,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减少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畜牧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畜牧业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同步增长,把畜牧业和农村的发展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加快云南特色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促使我省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迈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导向的原则

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调整畜牧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增强品牌意识,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坚持政府引导,建立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培育推广适销对路的畜禽品种,大力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养殖效益。

2、坚持突出重点,发挥区域优势原则

尊重科学规律,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我省畜牧业产业优势区域,紧紧围绕主导畜种和产品的发展,坚持分类指导,突出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扶持发展与畜牧业生产相配套的加工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的畜牧业发展格局。

3、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统一规划、重点建设、草畜配套、加强管理、追求效益”的方针,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人工种草,推行粮草轮作,加大配合饲料、青贮和秸秆氨化为主的饲料资源开发和推广力度,实现综合利用,全面发展。

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

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技术创新,建立科技兴牧创新机制,增加科技投入。要注重良种选育,大力推广优良新品种,提高良种普及率;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建立试验示范基地,辐射带动生产,促进畜牧业生产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转变,畜产品产品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5、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品原则

我省由于独特的地理和气候多样性,畜禽遗传资源丰富,有很多畜禽遗传资源可以开发出既有特色、又有较好经济效益的产品满足市场需要。在加强杂交改良利用的同时,要加强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重视对我省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选育和提高,实施开发式保种,以开发促保种,以保种促开发,开发出具有云南特色的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养殖效益。

6、转变生产方式,产业化经营原则

坚持大力扶持规模养殖,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鼓励开发一批质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大、具有一定规模的畜产品品牌产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现代营销理念,打造畜产品“名、特、优”品牌,努力提高名牌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发展目标

加快发展我省现代畜牧业,着力从六方面提升畜牧业水平:一是提升良种化水平。良种化率提高5%以上,全省建成比较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二是提升规模化水平。畜禽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明显提高。三是提升标准化水平。主要畜产品生产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重点规模养殖场达到标准化生产并实现猪肉质量可追溯。四是提升组织化水平。全省农民合作组织增加=。五是提升产业化水平。重点龙头企业,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使产品质量水平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六是提升疫病防控水平。完善省、市(州)和县动物疫病诊断、监测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我省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七是提升科技水平。畜牧业整体科技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八是畜牧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生产与生态更加和谐;九是畜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明显增加,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畜牧业现代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使我省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迈进。

1、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

到2015年,全省猪、牛、羊、禽出栏量分别达到6150万头、450万头、1100万只和3.3亿只,年均递增率分别为5.74%、7.52%、10.13%和7.34%;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600万吨(其中:猪肉520万吨,牛肉68万吨,羊肉23万吨,禽肉55万吨)、50万吨、150.7万吨,年递增4.24%、6.71%和19.14%。

2、畜牧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牛羊等草食家畜占肉类总产的比重不断上升,达到25%。

3、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明显提高

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程度进一步提高,猪、牛、羊和家禽的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到35%、30%、40%和80%。主要畜产品生产基本实现依据标准生产,重点规模养殖企业达到标准化生产并实现猪肉质量可追溯。

4、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规模以上加工企业的数量和深加工能力不断增加,肉类、奶类的深加工能力分别达到60万吨和100万吨。畜禽深加工产品比重大幅度上升,到2015年实际加工量占出栏量的比重达到45%。

5、动物疫病预防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

初步建立科学高效的动物疫情预警预报、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动物防疫监督以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机制,全面提升我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合格率由75%提高到90%;产地检疫率保持100%;建立可追溯体系,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认定达100%;市场兽药抽检合格率由75%提高到90%。

四、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一)发展方向

要按照畜禽品种优良化,养殖结构合理化,生产经营产业化,产品质量安全化,防疫体系网络化等现代畜牧业基本特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畜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畜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巩固畜牧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畜牧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畜牧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畜牧业。促进采取现代经营形式和管理手段,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二)发展重点

1、稳定发展生猪。

从提高质量卫生安全和生产水平入手,积极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实施生猪百万工程,搞好加工,提高附加值,实现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不断开拓生猪外销市场。

2、加快肉牛、肉羊业发展。

要立足肉牛、肉羊资源优势,借鉴国内外先进生产经验,从加强肉牛、肉羊品种改良入手,以肉牛杂交繁育、肉羊本品种选育和杂交繁育技术、标准化肉牛、肉羊生产技术为核心,着力研究与开发高档牛肉、肥羔生产技术,积极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力推广舍饲育肥技术,提高生产能力,提高牛羊肉占肉类总产比重,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实现肉牛、肉羊产业化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突出发展奶业,特别是奶水牛业。

充分发挥云南发展奶业的气候、生态环境、土地、饲料和奶畜资源优势,合理布局,加速荷斯坦奶牛发展,大力发展奶水牛业,加快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牦牛和奶山羊标准化优质奶源基地建设,使奶业成为云南农业的支柱产业。以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为契机,加大科技对奶业的支撑,加快奶畜遗传改良进展,提高优质饲草饲料种植、加工和利用技术水平,提高疫病防治净化能力,建立完善奶制品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加速奶业现代化进程,确保奶制品的质量与安全,努力提高乳品加工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创新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实现云南奶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逐步使云南成为中国南方鲜奶供应基地,面向东南亚的重要奶制品出口基地。

4、加快特色禽发展。

要在实现我省肉鸡、蛋鸡祖代、父母代、商品代的基本配套,进一步提高禽苗自给率,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提高科技水平的基础上,蛋鸡着重于提高单产,增加经济效益;肉禽生产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广外来良种和地方良种,特别是根据市场及区域优势,加强独具特色的地方优良家禽开发,积极发展鸭、鹅及特禽生产,加快优质肉用家禽的发展,形成区域特色。

5、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

立足我省丰富的畜禽遗传资源,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坚持保种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方针,在确定保护品种、保护场点和保护规模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加强保种场、保护区建设,加大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力度;科研、生产和推广相结合,加强畜禽遗传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开发特色畜产品,提高畜产品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推进全省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和利用进程,达到保用并举、以用促保的目的。

6、鼓励发展养蜂、养兔业。充分利用我省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蜜源及中蜂资源,注重质量效益,建设特色蜂产品基地,推进养蜂业产业化经营,把中蜂产业打造成为我省的又一特色品牌,促进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鼓励发展肉兔、獭兔养殖。

五、畜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和重大项目

(一)区域布局

要发挥我省各地区域比较优势,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进一步提升各地各具特色的畜产品集中生产区的优势,加速全省畜牧业区域化进程。

1、标准化生产基地区域布局。1)生猪

生猪生产以生猪主产区曲靖、红河、昭通、文山、昆明、大理等6州市部分养猪水平较高的县市和规模养殖和生产水平较高的玉溪市为重点,兼顾其它县市规模养殖和生产水平较高的,建设30个标准化生猪生产基地。2)优质奶源基地区域布局

(1)荷斯坦奶牛。荷斯坦奶牛养殖基地重点发展以嵩明、宜良、石林、晋宁、弥勒、个旧、陆良、通海、麒麟为主的滇东、滇中片区和以剑川、洱源、大理、宾川、祥云、南涧、巍山、永平、隆阳为主滇西两个片区,辐射带动楚雄、临沧、昭通和丽江等中等城市周边市县。

(2)奶水牛。重点发展以德宏州的盈江县、陇川县、潞西市、梁河县,保山市的腾冲县、昌宁县,大理州的巍山县、鹤庆县、宾川县等县市滇西北片区,文山州的广南县、富宁县、邱北县和马关县,红河州的蒙自县、建水县、弥勒县、泸西县以及北部曲靖市的师宗县、沾益县等滇东片区。

以腾冲为中心,重点发展槟榔江水牛良种选育和扩繁,并向周边县市扩展。以槟榔江水牛为主,兼顾摩拉、尼里水牛,在临沧、普洱、西双版纳州的滇西南和昆明、玉溪、楚雄等滇中片区建设重点杂交改良区域,杂交改良本地水牛。

(3)奶肉兼用西门塔尔牛。在红河、思茅以北和德宏以东,海拔1400m以上的地区均可用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对云南黄牛及其西门塔尔杂交牛进行杂交改良,重点优先在改良基础较好的大理、昭通、曲靖、文山和昆明等州市推广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并逐步向楚雄、保山、丽江州市,以及红河和临沧北部县市辐射,全面推开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工作,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培育云南省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

(4)牦牛。以滇西北的香格里拉、德钦,怒江州和丽江的玉龙县、宁蒗县海拔1800m以上牦牛主要生产区域作为重点,开展杂交改良和科学饲养,逐步提高产奶量,满足民族地区需要。(5)奶山羊。奶山羊以圭山山脉一带的石林、宜良、陆良、泸西和弥勒等为重点发展区域,并逐步向周边县市发展。3)标准化肉牛生产基地

以肉牛主产区文山、大理、曲靖、昭通市为重点,兼顾其它肉牛资源和改良基础较好的县市,建设35个标准化肉牛生产基地。4)标准化肉羊生产基地区域布局

以山羊主产区曲靖、大理、楚雄、昆明、丽江为重点,兼顾肉羊存栏量大,资源条件较好的县市,同时兼顾绵羊生产,特别是云南48-50支半细毛羊,建设25个标准化肉羊生产基地。5)特色禽生产基地

以家禽主产区昆明、玉溪、曲靖、红河、大理等地为重点,兼顾家禽生产水平较高,特别是有进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地方家禽品种的县市,建设20个特色禽生产基地。

(二)重大项目

1、畜禽良种工程建设

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的影响范围广,技术含量高,投入大,又涉及到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一项基础性和社会性的事业。今后5年内的主要任务是逐步建成原种场-扩繁场-商品种畜禽场、各县市种公猪站、猪人工授精站点、牛冻改站点等组成的科学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成一批畜禽保种区、保种场、基因库;建设以省种畜生产性能测定站为主体的种畜禽性能测定体系;建成一批种畜禽质量检测站。通过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良种覆盖率,增加优质畜产品产量。

2015年前要重点完成小哨畜牧城建设、大理家畜繁育指导站搬迁扩建;5年内培育出3-5个家畜家禽新品种(系),并通过农业部新品种审定;每个畜禽品种扶持建立2—3个具有新品种开发能力,推广辐射能力,市场竞争力的大型畜禽良种企业集团,特别要培育出1-2个通过农业部审核的生猪核心育种场,到2015年,畜禽育种公司性质的良种企业集团达到10个左右。建成畜禽资源场(保种场)97个、基因库1个、标准化种公猪站80个、标准化猪人工授精站点500个、标准化牛冻改站点500个、建成省级种猪、种牛、种羊和种禽生产性能测定和质量检测中心各一个。使生猪良种供应能力提高10%;肉牛良种供应能力提高30%;奶牛良种供应能力提高50%。

2、动物保护工程建设

加强动物疫病控制,减少药物残留,是提高畜产品质量,保证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畜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针对兽医基础薄弱的现状,要重点加强动物疫病诊断监测系统、动物疫苗及其保存运输冷链系统、动物防疫监督和兽药监察及残留检测系统建设。一是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2015年完成县级防控中心建设。二是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改造、仪器设备更新。三是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系统建设,重点构建通信保障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四是动物卫生执法监督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以及建设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畜禽标识信息识读系统。五是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县级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收集站点以及16个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场。加大财政防疫专项资金投入力度,组织好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疫病的重点防治,使重大动物疫病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动物发病率、死亡率有明显下降,动物疫病控制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3、饲料安全工程建设

重点加强饲料监测体系建设,巩固完善省级饲料质量检测机构;建立州市饲料质量监测预报网络;建设饲料标准试验和饲料安全评价基地。通过饲料安全工程的建设,到2015年,使我省饲料产品的合格率达到95%以上,添加剂和预混料合格率保持在90%左右,违禁药物检出率在5%以下。

4、奶业发展工程建设

适当引进国外验证高产荷斯坦奶牛、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优良品种和从国外引进冻精、胚胎相结合,加强槟榔江水牛的选育扩繁,全面提高高产奶牛、奶水牛核心群和种公牛质量,重点支持云南省冻精站和槟榔江水牛良种繁育场改扩建、大理州家畜繁育指导站搬迁扩,改造扩建种牛舍,更新和购置冻精生产设备、液氮罐以及冻精质量检测、粪污处理设施等,提高种公牛质量和细管冻精生产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服务能力,每年生产荷斯坦奶牛冻精50万剂,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冻精70万剂,奶水牛冻精200万剂,满足每年改良26万头荷斯坦奶牛、40-50万头水牛、35万头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冻精的需要;建立优质奶源基地(包括荷斯坦奶牛、奶水牛、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奶山羊)50个,大力提高现有奶畜的个体生产能力;在奶源基地县选择有一定基础的基地县,重点建设饲养规模在100-500头产奶牛的饲养小区800个,支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水电路、粪污处理、挤奶设施设备、防疫设施、全混合日粮(TMR)设施建设,推进规模化奶牛养殖场CAP认证,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在全省奶业主产区建设5个奶畜生产性能测定中心,通过建设实验室,购置测试仪器设备,加强人员培训、软件开发等,建立由政府主导、行业协会和奶牛参与的奶牛性能测定机制,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行种公牛后裔测定,良种登记,普及生产性能记录与评价系统;强化奶业发展服务体系建设,引进国外优良种公牛和胚胎,建立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站,完善乳品质量检测体系,鼓励大型乳品加工企业建立企业科技研发创新中心。推广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技术,全面提高良种化程度。

5、标准化规模养殖工程建设

以奶牛、生猪、家禽为重点,到2015年,在全省建设3300个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其中年出栏1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1500个,饲养100头奶牛规模养殖场800个,年出栏100头肉牛、500只肉羊规模养殖场各500个。主要在现代饲养设备、粪污处理设施设备、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等3方面进行扶持,实现布局合理、建筑规范、装备现代、清洁生产、管理科学,扩大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目的。

为确保人畜健康和畜产品安全,发展循环经济,对全省1000个规模化畜禽饲养小区(场)进行环境治理,每年完成20%。对实行以下三种粪污治理模式的规模养殖场给予设施设备建设和改造支持。田园利用模式建设内容包括明沟改暗沟、粪便发酵池、三级沉降池等;沼气工程模式建设内容包括发酵池、贮气柜、排污暗沟、锅炉房、水泵、搅拌设备、自动进出料设备、沼气净化设备等;环保型模式建设内容包括建设排污暗沟、发酵车间、发酵槽、集污池、调节池、高效厌氧池等。支持有条件的规模养殖场建设生物有机肥生产。

6、草地保护与建设工程

“十二五”期间,重点加强六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草原生态建设。5年内通过人工种草、飞播种草、改良草地、围栏草地、毒杂草危害治理等措施,达到治理“三化”草地1000万亩的目的。二是优质牧草种子繁殖基地建设。5年内要完成5个(1万亩)牧草种子原基地建设与20个(20万亩)良种扩繁基地建设,保护500万份优质牧草种质资源、筛选培育50个优良品种;三是加强草地动态监测与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方面的工作。四是加强石漠化治理。五是加强退耕还林后续工程建设。七是加强农田种草工作,每年推广农田种草90万亩。

7、畜牧业信息化建设

按照农业信息化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畜牧业信息化,使之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畜牧业生产管理系统、畜产品市场经济信息体系、草地信息、种畜禽信息、疫病信息、饲料信息、兽药信息、技术推广信息、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专业人才管理、国际畜牧业信息等十个信息系统,开展畜牧业信息服务。引进和开发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制定畜牧业信息收集、发布的技术规程和指标体系;建立畜牧业综合信息数据库,定期采集、处理、发布各种畜牧业信息。

8、畜产品出口保障体系建设

为推进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和促进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要按照国际动物卫生质量标准要求和南亚、东南亚市场需求建设畜产品出口基地。一是加强动物防疫、畜产品卫生质量监督检测、畜禽良种结构调整以及以优质肉牛、肉羊和牛奶等畜产品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建立和完善行业动物卫生质量保障体系;三是制定有关法规标准,在项目区消灭和净化规定的动物疫病,饲料、兽药残留等卫生指标达到国际标准。通过在这些区域调整畜禽品种结构、强化疫病防治、饲料和兽药使用监督管理工作,对畜牧业生产实行全程监管,全面提高畜产品卫生质量,提高我省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通过出口基地的“示范”和“窗口”作用,促进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六、畜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各级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加强领导,创新云南发展思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对畜牧业发展提出的要求以及我国畜牧业所具有的优势,各级政府要高度认识畜牧业在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中的特殊地位,加强领导,用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去指导、组织和推动畜牧业发展,以政策和投入为重点,协调管理,产、加、销紧密结合,从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促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提高畜牧业产业经营水平、增强科技支撑、创新组织形式、加强畜产品安全等入手,尽快使畜牧业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实现畜牧业的现代化,推动我省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深入贯彻落实各项国家和省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支持与保护。落实畜牧良种工程、畜牧良种补贴、牧业机械补贴、重大疫病防治和扑杀补贴、母畜保险政策、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各级财政要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同时积极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投资畜牧业,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强对畜禽养殖农户信贷支持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的贷款贴息,扩大饲养规模,提高饲养条件,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活力。要改革和完善国家投资项目管理制度,严格审批,强化监督,引入竞争机制,对条件成熟的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制,保证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投资效益。

贯彻落实畜禽养殖用地视为农业用地政策,建立完善在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和家庭牧场建设用地鼓励机制。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相关环保及清洁生产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畜牧业产地环境监测体系,及时监督和跟踪规划实施后的环境效果。

(三)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各地政府和畜牧部门要对产业化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龙头企业,在信贷、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在基地建设、原料采购、设备引进、产品出口等方面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扶持。引导具有实力的畜牧业龙头企业整合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逐步形成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的产业集团和不同层次的龙头企业群体。通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等有效形式,规范产业化各利益主体之间的行为准则,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机制。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争取上市融资,增加龙头企业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围绕我省畜牧业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保鲜肉和方便肉制品。扩大加工规模,提高产品档次,打造知名品牌,增加外销出口,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和畜牧业综合效益。畜产品加工企业要着力做好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产品配送网络、供求信息渠道,扩大经销商队伍,积极构建企业的规模优势、管理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实现经营市场化、管理科学化、运营资本化的目标,使体制创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大力推进农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将千家万户小规模分散饲养与社会化大市场的有效连接,建立与养殖户紧密连接的经济共同体,使广大养殖户不仅能在生产领域获得收入,而且在加工和流通领域也能得到适当收益。

(四)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我省在未来几年应向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实行倾斜政策,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建设一批综合实力强的畜禽良种龙头企业。坚持引种、培育、推广相结合,做好良种的扩繁和推广工作。加强培育特色、优质、高效、抗逆性强,具有知识产权和云南特色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各地要为民营企业进入畜禽良种产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和省级重点原种场、品种资源保种场、种公牛站、种畜禽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畜禽种业集团,努力推动全省畜禽良种产业化进程,促进畜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五)强化产业支撑能力建设。

深化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乡镇畜牧兽医公益性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强人员培训,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基层队伍服务能力。建立和健全畜牧业科技示范推广体系,加强科技推广力度,重点抓好实用科技的普及推广,大力提高基层技术推广人员和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使畜牧业的持续发展真正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培育多元化的畜牧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全服务体系。组建不同畜种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产业技术体系,着力提升畜牧技术推广、动物防疫、动物卫生监督、兽药饲料监管、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等技术支撑水平。加快畜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和推广,提高饲料饲草、兽药、畜牧机械等产业的技术含量和生产供应能力,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

(六)大力开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活动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进一步发挥标准化规模养殖在规范畜牧业生产、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开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在场址布局、栏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按程序组织生产。要围绕重点环节,着力于标准的制修订、实施与推广,达到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

要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实现畜禽品种良种化;养殖场选址布局应科学合理,符合防疫要求,畜禽圈舍、饲养与环境控制设备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实现养殖设施化;落实畜禽养殖场和小区备案制度,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配制和使用安全高效饲料,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实现生产规范化;完善防疫设施,健全防疫制度,加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实现防疫制度化;畜禽粪污处理方法得当,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实现粪污处理无害化或资源化利用;依照《畜牧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畜禽养殖档案建立和畜禽标识使用实施有效监管,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监管常态化。各地要建立健全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强关键技术培训与指导,加快相关标准的推广应用步伐,着力提升畜禽标准化生产水平。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尽快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七)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 强化对动物疫病监控,加强畜禽疫病快速诊断和监测技术推广和兽药残留检测监测,保障畜产品安全。重点抓好种畜禽场、大中型规模养殖场、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动物疫病监测和产品质量监控,建立产品安全的把关、溯源、设限和布控体系。强化畜禽养殖规模场(小区)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加强流通环节的动物防疫监督管理。加强畜产品及其投入品的监管。重点落实源头治理,市场监督等措施,继续加大畜牧投入品专项整治力度,对养殖、加工、流通实行全程监测。推行《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加强兽药质量监管和兽药残留监控。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除在养殖环节加大力度外,重点加强对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质量监控。

(八)加强畜禽遗传资源和草地资源保护

立足于我省丰富的畜禽遗传资源,以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建立符合云南畜牧业生产实际的畜禽品种资源的有效保护及合理利用的体系为目的,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坚持保种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方针,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实行建立基因库、保种场、保种户相结合,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在确定保护品种、保护场点和保护规模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我省主要畜禽品种资源的良种登记和动态监测评估体系,加大濒危动物品种资源的保护力度,强化法制管理,推进全省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和利用进程,达到保用并举、以用促保的目的。

要建立保种技术队伍,配套运用原产地、异地、活体、冷冻保存等保种技术,争取建设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建立和完善一批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基本达到每个列入保护名录的品种都有一个保种场,有一个保护区,使我省主要畜禽品种资源基本得到保护。建立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创新利用体系,对列入保护目录的畜禽遗传资源制定保护措施,逐步实现濒危地方畜禽品种数量增加,质量提高,达到保种基本要求。建立地方畜禽种质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基本建立和完善列入省级畜禽遗传保护目录的品种动态监测体系,通过良种登记和遗传评估,对特定基因性状进行跟踪评价,随时掌握畜禽遗传资源状况。建立畜禽种质资源信息网络体系。以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为基本单元,建立起品种资源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及社会化利用。建立地方畜禽品种产业化开发体系。以地方畜禽品种核心群为依托,建立扩繁群,形成生产群;确定特色产品生产模式,开展开发利用,逐渐实现地方畜禽品种保护开发的产业化。建立地方畜禽品种保护开发投入体系。制定优惠政策,争取中央、省级财政列出专项资金用于保种补贴,多方面融资,确定承担保护开发企业,建立有效的保护、选育、开发、利用机制,逐步使保种工作得到良性循环,满足市场现实和长远需求。建立地方畜禽品种科技开发体系。搞好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建立完善的畜禽品种保护开发科技体系和人才队伍。

(九)加强畜牧业生产信息的分析和预警

在健全畜牧业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采集系统,加强定点跟踪调查,加强对产业趋势、供求变化和成本效益的分析预测,定期进行信息发布和预警,实现对市场变化、疫病流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有效预警预报,强化宏观调控和风险控制,使养殖户及时了解统一、权威的市场信息,指导广大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引导合理出栏,促进均衡上市,化解养殖户可能遇到的生产和经营风险。

第四篇:云南桥头堡规划之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桥头堡

桥头堡是陆桥经济研究中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重要概念。港口的性质、运输线路的便捷和政府部门的定位是确定桥头堡的主要依据。桥头堡是陆桥经济研究中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重要概念。港口的性质、运输线路的便捷和政府部门的定位是确定桥头堡的主要依据;融国际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为一体的国际商贸中心,是桥头堡的主要功能定位。比如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连云港,指的是一个经济带的起点城市。

名词解释:桥头堡战略

“桥头堡战略”是推进我国向西南开放、实现睦邻友好的战略需要,也是云南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实现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需要,对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09年7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云南后提出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此后,加快桥头堡建设,把云南建成中国沿边开放经济区已成为云南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发改委启动编制指导意见,意味着这一战略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事实上,“桥头堡”战略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昆交会期间,美国联邦快递集团亚太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云南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对东南亚、南亚地区的辐射功能,拥有国内首屈一指的民航运输网络,联邦快递将积极开拓云南物流市场。新加坡三德集团更是提前看到“桥头堡”战略带来的投资机会,斥资3000万美元将其中国总部搬到昆明。

2010年7月27日,云南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财政薄弱是云南桥头堡建设的一大瓶颈。云南省省长秦光荣认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的全面推开,将为桥头堡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这次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标志着金融体系支持云南全面对外开放新时期的到来。”云南对外金融合作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云南财经大学东南亚南亚研究所所长胡列曲说。

与此同时,云南有关部门还在与海内外金融机构、政府高官商讨如何加强泛亚地区财金货币合作大通道建设,如何对构建战略大通道和云南桥头堡建设形成金融支撑,等等。

显然,云南桥头堡建设开始渐入佳境。

云南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齐欢称,目前,整个桥头堡的框架已大致清晰,即云南将在国际大通道与进出口加工基地建设,以及大湄公

河次区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孟中印缅合作机制建设等主要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据国家发改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委托云南省社科院编制的《云南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专项规划制定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云南桥头堡建设将是一个为期十年的中长期规划,分为两个阶段。

2011---2015年是云南桥头堡战略重点的突破阶段,云南将加快实施互联互通的通道路网建设、加快通关便利、综合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缅甸皎漂到昆明油气管道建设、国际物流体系的建设,连通云南到印度洋的口岸建设。

2016-2020年则是重点突破,建成昆明、曲靖、大理、蒙自四大枢纽为核心的公路、铁道、航空、水运对内对外运输网络运输体系的建设;建设石油、化工天然气、新能源、特色农业、矿产加工、生物制药、旅游文化、金融交通运输建设。

在基础设施方面,构建南北方向的印度洋国际大通道,包括泛亚铁路、泛亚公路,从深圳到广州、到南宁到昆明,到缅甸、孟加拉、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亚洲大陆桥,是支撑“桥头堡”的重要骨架。其中连接云南与缅甸的,主要包括经德宏从瑞丽出境的滇缅陆水联运通道、昆明—仰光高等级公路和泛亚铁路西线。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云南省一直关注直达印度洋国际大通道的构建,即从西南方向形成一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而连接欧洲的新通道。这条从云南经由缅甸直达印度洋的大通道,要比目前经东南沿海绕道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行程短3000公里左右。据统计,目前中国出口货物有42%,原油进口的90%均经马六甲。一旦印度洋大通道贯通,云南将不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贫困边陲,而成为开放的前沿。

期待更多优惠政策云南将借助桥头堡战略打造滇中城市经济圈、八个沿边经济区和四条经济走廊。其中,滇中城市经济圈是以昆明为核心,统领玉溪、曲靖、楚雄。八个沿边经济区将建成为加快口岸经济港、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跨境合作区、三头在外的产业聚集区、无障碍跨境旅游区、民族保护及生态保护试验区。四条经济走廊包括云南-河内、云南—曼谷、云南-皎漂、云南-印度加尔各答等。

点轴面的全方位立体式布局将增强云南在国内国外的市场辐射功能。齐欢称,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城市经济,将是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八个经济区及四条经济走廊的建设则是有利于加快沿线开发、承担向西南开放,增强市场的辐射功能。

《指导意见》指出,云南在利用其区位优势的同时,应鼓励多种贸易方式的发展,促进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

如,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启动,老东盟6国对我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至0.6%,到2015年,新东盟4国对我国90%产品实施零关税。根据商务部的统计,今年上半年云南省外贸总额为61.2亿美元,增幅列居全国第二,对东盟的贸易额则同比增长54.2%。

但云南主要商品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农产品、机电、生活用品的出口,进口的主要是原材料,贸易结构和贸易量和其具有的区位优势不相符。在《指点意见》中,除发展云南六大支柱产业外,云南将作为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以促进其产业结构调整。

据了解,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包括劳动密集型产业、深加工制造业为重点、进出口加工贸易业、进出口商品区、资源性精加工、现代物流业、承接两头在外的产业。

另据知情者透露,国家发改委已表示,在规划的云南桥头堡重要产业中,将对云南现代物流产业加大支持力度。

齐欢透露,云南向中央申请外向型的优惠政策,“政策的优惠远点要向深圳珠海看齐,近点要看齐广西、海南、两江新区、新疆喀什等政策。” 名词解释:东南亚

东南亚(Southeast Asia)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其中有十一个国家,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不包括中国南海诸岛,南海大部分为中国专属经济区,南海诸岛为中国领土,不属东南亚。世界各国习惯把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五国称之为东南亚的“陆地国家”或“半岛国家”;而将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五国称之为东南亚的“海洋国家”或“海岛国家”。1967年,东南亚地区出现了一个“国家集团”,这就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发展至今已有10个成员国,面积约4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6亿。

名词解释:南亚

南亚指亚洲南部地区,介于东南亚与西亚之间。位于0°―北纬40°,东经60°―100°之间,陆地基本在北纬10°―30°之间。大体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之间。南亚共有7个国家,其中尼泊尔、不丹为内陆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为临海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为岛国。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和克什米尔地区同中国相邻。南北和东西距离各约3100公里,面积约437万平方千米。人口10亿以上,使用200余种语言。东盟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同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名词解释:泛亚公路

泛亚公路(Asian Highway,AH)是亚洲各国与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委员会(ESCAP)改善亚洲公路系统的合作计划。是亚洲陆路交通基建发展计划(ALTID)三大工程之一(另外两个为泛亚铁路和促进陆路交通计划)。

计划由联合国在1959年倡导,借此该地区国与国之间的公路交通发展。在计划的首阶段(1960-70)取得颇大成就,但因1975年经费不继进度被拖延下来。经社委员会在1992年第四十八次会议上通过“交通发展计划”后逐步与成员国进行协调。

泛亚公路跨政府协定(IGA)在2003年11月18日跨政府会议上获得通过, 当中的附件一为覆盖32成员国、包括55条路线,总长140,000公里的路网;附件二为“分级与设计标准”。2004年4月在中国上海举行的经社委员会第六十次会议上,有23个国家签署了协定。

计划中的AH1线东起日本东京,西至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以西接壤保加利亚的边境,途经朝鲜半岛、中国大陆及其他东南亚、中亚及南亚国家,以改善东亚国家、印度及俄罗斯之间的贸易。为此需要完善现有路段并兴建新路连接现有路段。相关预算及工期将于2006年公布。

名词解释:泛亚铁路

泛亚铁路(Trans-Asian Railway,TAR)是一个统一的、贯通欧亚大陆的货运铁路网络。亚洲18个国家的代表于2010年4月10日在韩国釜山正式签署《亚洲铁路网政府间协定》,筹划了近50年的泛亚铁路网计划最终得以落实。按照协定的规划,不久的将来,4条“钢铁丝绸之路”构成的黄金走廊就可以把欧亚两大洲连为一体,纵横交错的干线和支线将编织起一个巨大的经济合作网络。但目前有关国家尚不得不面临统一技术标准,协调海关、检疫和安全检查程序,筹措巨额建设资金,统一建设步伐的艰巨任务。

名词解释:滇中城市经济圈

所谓滇中城市经济圈,包括昆明、玉溪、曲靖和楚雄4个州市。名词解释:四条经济走廊

云南——河口

云南——曼谷

云南——皎漂

云南——加尔各答

名词解释:云南六大支柱产业

烟草产业、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旅游业、有色金属矿业、磷化工产业、以水电为主的电力产业。

名词解释:中缅油气管道

2009年12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缅甸能源部签署了中缅原油管道权利与义务协议,明确了中石油作为控股方的东南亚原油管道有限公司在中缅原油管道建设运营上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中缅原油管道协议规定,缅甸联邦政府授予东南亚原油管道有限公司对中缅原油管道的特许经营权,并负责管道的建设及运营等。东南亚原油管道有限公司同时还享有税收减免、原油过境、进出口清关和路权作业等相关权利。协议还规定,缅甸政府保证东南亚原油管道有限公司对管道的所有权和独家经营权,保障管道安全。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哈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和中俄原油管道之后又一条重要能源进口通道。它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可跨越马六甲海峡,对保障能源安全有重大意义。中缅油气管道境外和境内段分别于2010年6月3日和9月10日正式开工建设。

第五篇:云南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2018课题指南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8年5月

目 录

申报说明··(3)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10)党史·党建··(11)

哲学··(13)理论经济 应用经济··(14)统计学··(16)政治学··(17)法学··(18)社会学 人口学··(19)民族学··(21)国际问题研究··(22)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考古学 ·(24)宗教学··(25)中国文学 外国文学 语言学··(26)新闻学与传播学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27)体育学··(29)管理学··(29)

申报说明

一、申报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总书记对云南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发挥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示范引导作用,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全省工作大局服务,为繁荣发展云南哲学社会科学服务。

二、《云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18课题指南》,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研究阐释;省委第十次党代会和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的研究阐释;云南改革开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入研究;各学科学术发展和学科的基础性、前沿性问题的跟踪研究,在相关学科中拟定了一批研究参考选题,申请人可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选择申报。

三、申报省社科规划项目,要体现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着力推出体现云南社科研究水准的重要成果。基础研究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前沿和动态,力求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较高的学术思想价值;应用研究要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力求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强的决策 参考价值。

四、课题申请人须具备下列条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具有博士学位。不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博士学位的,可以申请青年项目,但必须有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同行专家书面推荐。青年项目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年龄均不超过39周岁(1979年5月7日后出生)。课题组成员或推荐人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签字确认,否则视为违规申报。申请人可以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跨学科、跨部门、跨领域组成课题组申请项目。全日制在读研究生不能申请,具备申报条件的在职博士生(博士后)从所在工作单位申请。

五、课题申请单位须符合以下条件: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雄厚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实力;设有科研工作管理职能部门;能够提供开展研究的必要条件并承诺信誉保证。以兼职人员身份从所兼职单位申报省社科规划项目的,兼职单位须审核兼职人员正式聘用关系的真实性,承担项目管理职责并承诺信誉保证。

六、课题申报范围涉及23个学科。因列入《课题指南》的学科条目数有差别,为突出研究重点,对部分学科在序号排列上作了归并,但不表示学科分类的改变。申请人仍然要按照国家社科基金学科代码填写《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跨学科研究课题要以“靠 4近优先”原则,选择一个为主学科申报。教育学、艺术学2个单列学科的申报分别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省艺术科学规划办另行组织。《课题指南》条目分为具体条目(带*号)和方向性条目两类,以具体条目为主。具体条目的申报,可选择不同的研究角度、方法和侧重点,也可对条目的文字表述作适当修改。方向性条目只规定研究的范围和方向,申请人要据此自行设计具体题目。只要符合《课题指南》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各学科均鼓励申请人根据研究兴趣和学术积累申报自选课题(包括重点课题)。自选课题与按《课题指南》申报的选题在评审程序、评审标准、立项指标、资助强度等方面同样对待。无论是按《课题指南》拟定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课题名称的表述应科学、严谨、规范、简明,一般不加副标题。

七、申报课题的资助额度为:重点项目5万元,一般项目3万元,青年项目2万元。申请人自行选择项目类别申报,按照《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和《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云财教〔2017〕412号)的要求,根据实际需要编制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

八、云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的完成时限,基础研究、综合研究一般为2~3年,应用研究一般为1~2年,以《立项协议书》确定的起始时间为准。获准立项项目的《申请书》和《立项协议书》视为具有约束力的资助合同文本。课题负责人在项目研究期间要遵守相关承诺,履行约定义务,按时完成项目研究并申请结项。无正当理由逾期未结项的,课题一 5 律作终止处理,已拨剩余经费按原渠道退回,取消申请人3年申报资格,列入科研诚信不良记录;研究成果存在抄袭剽窃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经发现查实,课题一律作撤销处理,已拨全部经费按原渠道退回,取消申请人5年申报资格,列入科研诚信不良记录。

九、为避免一题多报、交叉申请和重复立项,确保申请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课题研究,从严控制项目逾期,提高申报质量,2018云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申请作如下限定:(1)课题负责人同只能申报一个省社科规划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省社科规划项目的申请;课题组成员同最多参与两个省社科规划项目申请;在研的各类省级项目的课题组成员最多参与一个省社科规划项目申请。(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省社科规划各类研究项目未结项的负责人不能申请新的省社科规划项目(结项证书标注日期在2018年5月8日之前的可以申请)。(3)2015年~2018年省社科规划项目被终止或撤销的项目负责人,不能申请本省社科规划项目,其课题组成员也不能作为负责人以内容相同或相近选题申请本省社科规划项目。(4)申请人申请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已获得立项的,所申请的省社科规划项目不再立项。(5)凡在内容上与在研或已结项的各级各类项目有较大关联的申请课题,须在《申请书》中详细说明所申请项目与已承担项目的联系和区别,否则视为重复申请。不得以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的同一成果申请多 6 个项目结项。(6)凡以博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申报省社科规划项目的,须在《申请书》中注明所申请项目与学位论文(出站报告)的联系和区别,申请鉴定结项时,须提交学位论文(出站报告)复核。(7)不得以已出版的内容基本相同的研究成果申请本省社科规划项目。(8)凡以省社科规划项目名义发表阶段性成果或最终成果,须标注受“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资助”字样。

十、申请人作为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被《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要报》采用1篇以上;通过其他渠道报送得到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或被省部级以上部门采纳1篇以上的,只要符合不以重复选题申报、无省社科规划或同级别及以上在研项目、无省社科规划项目被终止或撤项等限制规定的,申请本项目可直接立项或优先立项。成果采用或领导批示、部门采纳情况须在《申请书》中说明,需提供证明材料并得到认定。

十一、本项目采取网上申报,申请人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省社科规划科研管理系统(kyglpt.ynpopss.gov.cn)下载《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申请书》(一式2份)、《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论证活页》(一式7份),按申报系统提示说明填写申报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申报重点项目的《活页》论证字数不超过7000字;申报一般项目、青年项目的《活页》论证字数不超过5000字。按《活页》中要求列出前期相关研究成果。申请者要如实准确填写申请材料,凡存在弄虚作假、重复申报、抄袭剽窃等严 7 重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经查实将对个人及责任单位予以通报;如获立项即予撤项,取消申请人5年申报资格,列入不良科研信用记录。

十二、申报课题全部实行同行专家网上《活页》匿名初评,通过初评的再提交会议评审,结果在云南哲学社会科学网上公示。初评和会议评审前申报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走访、咨询学科组评审专家。凡行贿评审专家者,一经查实将予以通报;如获立项即予撤项,取消申请人5年申报资格。凡在项目评审中发现严重违纪违规行为的,一经查实将予以通报,评审人列入不良科研信用记录,取消个人5年项目评审资格。

十三、课题最终成果实行匿名通讯鉴定,鉴定等级予以公布。除特殊情况外,最终成果须先鉴定、后出版,擅自出版者视为自行终止资助协议。

十四、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的课题申报,省社科规划办不直接受理个人申报。要加强对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严格审核申报资格、前期研究成果的真实性、课题组的研究实力和必备条件等,签署明确意见。适当控制申报数量,提高申报质量,特别是要避免同类选题、低水平选题、已立项选题申报。

十五、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要按规定做好《申请书》《活页》审核及系统上的审核确认工作,并确保提交的《申请书》《活页》的纸质版与上传系统电子版的信息完全一致,以免影响评审结果。

十六、课题申报时间为2018年5月8日至5月29日。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要在5月29日前,将本单位申报项目的《申请书》《活页》《申报清单》纸质版审核盖章后报送至我办。邮寄材料必须在5月27日前以特快专递方式寄出(以邮戳为准)。逾期报送材料不予受理。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过程研究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精神 实质研究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与当代 价值研究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实践 意义研究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研究 *6.总书记新时代观研究

*7.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研究 *8.总书记改革开放思想研究 *9.总书记文化自信思想研究 *10.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 *11.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研究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演变及其规律研究 *1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研究

*15.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研究 *16.新时代“四个伟大”内在逻辑与重要意义研究 *17.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机制 研究

*18.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研究 *19.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0.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研究

*21.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研究

*22.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

*23.《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研究

*24.《共产党宣言》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在中国的实践研究 *2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及历史经验研究 *26.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历程及历史经验研究 *27.新时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系列思想研究 *28.改革开放40年云南“直过民族”跨越式发展经验研究 29.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的发展历程、成就和经验专题研究 30.当前社会思潮传播的新特点和有效引导研究 31.新时代深化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研究 32.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33.国外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 34.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态势研究

党史•党建

*1.习近平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思想研究 *2.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 *3.总书记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思想研究 *4.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思想研究 *5.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研究 *6.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

*7.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研究 *8.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研究 *9.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研究 *10.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研究 *11.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研究 *12.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研究

*13.改革开放40年云南党的建设实践经验研究 *14.新时代加强云南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15.“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与经验研究 *16.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党建工作研究 *17.推动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研究 *18.构建新时代云南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研究

*19.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云南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20.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进”研究 *21.构建云南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22.创新云南党建文化传播途径研究 *23.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云岭铁军”研究 *24.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图谱研究

*25.中国共产党巩固边疆发展边疆的奋斗历程研究 *26.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云南工作、活动史料收集 整理研究

27.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云南革命根据地研究 28.中共云南地方党组织的历史文献和当代文献编纂与利用 研究

29.云南红色革命遗址、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建筑、革命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开发利用研究

30.中共云南地方党史专题资料收集整理研究 31.中共云南地方党史重要人物口述史研究

32.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云南革命英烈研究

哲学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研究 *2.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维方法研究 *3.总书记创新思想的哲学研究 *4.总书记文化自信思想的哲学研究 *5.总书记民生观研究

*6.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哲学研究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研究

*8.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哲学研究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研究

*10.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弘扬和现代转化研究 *1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问题研究 *12.艾思奇哲学思想学术史研究 *13.新时代加强全民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14.云南各民族文化交融发展的哲学研究 *15云南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16.云南少数民族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17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多元价值研究 *18云南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 19.大数据技术运用的伦理问题研究 20.当代西方哲学的新思潮、新流派研究

理论经济 应用经济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价值研究 *3.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理论和历史经验研究 *4.改革开放40年云南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研究 *5.新时代云南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研究 *6.建设现代经济新体系的云南方案研究

*7.云南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 *8.新时代云南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点和机制研究 *9.新时代深化云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10.云南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点与机制研究 *11.实现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机制研究

*12.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导向下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 发展研究

*13.云南“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迭代产业体系 构建研究

*14.“一带一路”背景下产业链重构与云南制造业升级路径 研究

*15.云南民间投资可持续增长的环境与体制机制研究

*16.发展云南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多元化要素市场研究 *17.发挥投资对云南经济增长关键性作用研究 *18.发挥消费对云南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研究 *19推进云南乡村绿色发展研究 *20.云南乡村振兴的制度经济学研究

*21.云南深度贫困地区基本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22.云南地方金融体系改革与制度建设问题研究 *23.防范化解云南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 *24.云南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研究

*25.全面减税降费背景下的云南财源建设研究 *26.云南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 *27.激发云南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研究 *28.云南产业结构调整下的就业问题研究

*29.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新趋势新问题及对策研究 *30.云南劳动力技能短缺与化解路径研究 *31.云南民营企业完善财务与会计制度问题研究 *32.云南企业家精神激发与培育研究

*33.境内外铁路建设对云南产业布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34.云南科技型企业现状与转型升级体制支持研究 *35.云南绿色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36.深化云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37.壮大云南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 *38.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与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 *39.云南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

*40.云南深度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研究

*41.云南乡村污染评估与治理模式研究 *42.培育壮大云南全域旅游市场研究 *43.云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44.云南出入境旅游的经济效应与提升机制研究 *45.推进云南沿边经济带加快发展研究 *46.云南培育对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研究 *47云南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能与激励机制研究 *48.云南企业对外投资安全与效益研究 *49.云南企业融入海外工业园区发展研究 *50.云南融入多边双边经济走廊建设研究 *51.云南房地产业发展的调控机制及效果研究 52.云南共享经济发展研究 53.云南平台经济发展研究 54.云南分享经济发展研究

统计学

*1.云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统计测度研究 *2.新时代云南产业升级的统计监测研究

*3.云南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统计测度及其效应研究 *4.云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统计测度研究 *5.云南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统计评价研究 *6.云南环境治理绩效的统计测度研究

*7.基于大数据的云南周边国家产业结构比较统计研究

*8.基于大数据的云南省中小微企业发展统计研究 *9.云南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统计测度及效应研究

10.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1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延伸模型与应用研究 12.隐形贫困测度与精准扶贫政策研究 13.地方经济发展质量统计测评研究 14.地方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研究

政治学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研究 *2.习近平新时代政治建设思想及其战略和方略研究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研究

*4.保持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制度建设研究 *5.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政治机制研究 *6.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和培育机制研究 *7.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研究 *8.提高民主监督实效性研究 *9.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研究 *10.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机制研究 *11.新时代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研究 *12.增强党的领导干部执政本领的政策和机制研究 *13.云南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研究 *14.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在云南的实践研究 *15.云南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政治责任研究

*16.优化政府管理机制与提升政府公信力研究 *17云南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公共政策研究 *18.中华文化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协调整合机制研究 *19.云南社会治理实践中的正确民族观研究

*20.新时代云南边疆文化安全态势评估及施策体系研究 *21.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研究 22.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跟踪研究 23.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政党政治研究

法学

*1.总书记法治思想研究

*2.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研究 *3.弘扬宪法精神和增强全社会宪法意识研究 *4.推进地方立法的合宪性审查研究

*5.改革开放40年云南法治建设的实践经验研究 *6.新的历史方位与推进云南法治工作创新发展研究 *7.地方监察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8.大数据运用与司法工作创新研究 *9.加强和改进云南地方立法工作研究

*10.云南法治社会建设的落实机制研究 *11.提高云南宗教事务法治化水平研究 *12.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改革立法问题研究

*13.环保督查制度的法治保障研究 *14.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研究

*15.完善云南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研究 *16.加强云南重点领域民生法制保障研究 *17.优化云南法治营商环境研究

*18.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研究 *19.云南旅游业诚信建设的法治化研究 *2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研究

*21.云南边境地区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研究 *22.防范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问题研究 *23.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4.推进新时代信访工作创新发展研究 *25.化解综合治理执行难问题的对策研究 26.司法改革配套保障制度研究 27.司法改革成效评估研究

28.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研究 29.加强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研究

30.推进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公安、智慧法律服务 建设研究

31.推进“数字边防”建设研究

32.推进分业、分类、分众法治宣传教育研究 33.深化依法治省实践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

社会学 人口学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社会建设思想 研究

*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社会学研究 *3.云南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研究 *4.云南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研究 *5.新时代云南民族地区社会转型的社会学研究 *6.新时代培育云南乡村发展新动能的社会学研究 *7.云南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社会治理研究 *8.新时代云南劳动就业的社会学研究

*9.新时代云南城乡基层社区治理的社会学研究 *10.新时代云南乡村振兴战略与实践的社会学研究 *11.新时代云南农村社会空间变迁研究 *12.云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 *13.新时代云南农村新乡贤文化研究

*14.健康云南建设与新型社会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15.云南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研究 *16.云南农村互助养老问题研究

*17.云南加强与周边国家反贫困领域交流合作研究 *18.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研究 19.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 20.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的机制创新研究 21.农村脱贫人口返贫的阻断机制研究

22.乡村贫困向城市贫困转移的新趋向、新问题及对策研究 23.城镇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24.云南生育变动及趋势研究

*25.云南人口分布变动的新特征与城镇体系空间格局优化研 20 究

*26.云南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社会问题研究 *27.云南农村劳动力状况与变动趋势研究 *28.云南农业转移人口城市适应性研究 *29.云南农村劳动力回迁研究

*30.云南边境地区跨境人口流动问题研究 *31.大数据时代云南流动人口管理研究 32.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对生育决策的影响研究 33.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衔接研究 34.城乡人口流动与城乡人力资本分配重组研究 35.全面两孩政策与妇女发展研究

民族学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民族工作研究 *2.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民族学学理研究 *3.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团结研究 *4.“四个自信”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 *5.改革开放40年云南的民族工作研究 *6.新的历史方位与推进云南民族工作创新研究

*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缩小区域、族别发展差距研究 *8.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与促进云南各民族交往交流 交融研究

*9.推动云南边境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 *10.乡村振兴战略与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研究

*1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云南民族文化振兴发展研究

*12.云南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研究 *13.云南历史文化古籍、民族文化古籍数字化服务研究 *14.农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研究 *15.云南民族工作口述史研究

*16.“边民为本”与云南边民扶持政策研究 *17.云南沿边村寨建设与守土固边研究

*18.鼓励和扶持云南边民抵边居住生产对策研究 *19.西方纳西学研究百年评述

20.云南民族关系史专题研究(分区域、分时段)

21.云南地方戏曲振兴发展研究 22.云南各民族传统音乐研究

23.云南传统民族文化与创意设计、现代时尚、数字技术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4.云南城市民族工作典型经验实证研究

25.云南跨境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保护传承研究

国际问题研究

*1.总书记周边外交思想研究

*2.新时期云南周边国家安全风险评估与防范研究 *3.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中国观”和中国形象研究 *4.构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安全合作机制研究

*5.构建西南地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新开放格局研究

*6.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关系中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问题研究

*7.民族主义对我国在南亚东南亚国家投资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8.新世纪以来中印关系热点及应对研究 *9.印度莫迪政府外交战略与中印关系走向研究 *10.印日自由走廊进展及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研究 *11.澜湄合作框架下云南跨境河流水资源合作研究 *12.中国与印度对缅战略的比较研究

*13.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研究

*14.加快推进中缅、中越、中老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15.推进中老泰经济走廊建设的前景与策略研究 *16.新世纪以来的缅甸新政治体制研究 *17.缅甸政治转型以来中缅党际外交研究

*18.“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发展战略 对接研究

*19.中国公民和企业在南亚东南亚的利益安全保障研究 *20.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贸易摩擦风险与对策研究 21.当代南亚东南亚国家民族问题专题研究 22.新世纪南亚东南亚国家区域国别关系研究

23.新世纪南亚东南亚地区热点综合分析研究 24.东南亚区域合作组织的双边多边投资与贸易研究 25.拓展我国在南亚东南亚国家工程承包市场研究 26.全球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考古学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理论基础研究 *2.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 *3.云南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区系类型研究 *4.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外关系史研究 *5.云南古碑刻整理与研究

*6.云南社会史专题研究(交通史、城市史、移民史、民族社会史等)

*7.云南对外关系史研究(贸易史、文化交流史等)*8.云南妇女史研究(分区域、分民族、分时段)

*9.云南与周边省区关系史研究(经济、文化、交通、区域治理等专题)

*10.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发展史研究(分区域、分民族、分类别)

*11.近代西方国家涉我国西南地区的文献资料整理研究 *12.云南历史名人家族史专题研究

*13.云南历史名人的思想文化资源及当代价值研究 14.云南历史地理专题研究

15.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关系史专题研究

*16.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稻作文化史研究 *17.东盟国家对华关系史研究 *18.当代南亚东南亚史学史研究 *19.东南亚国家云南人社团发展史研究

*20.近代以来云南在东南亚的华侨华人史研究

21.南亚东南亚国家国别史专题研究 22.南亚东南亚国家双边关系史专题研究 *23.云南青铜器时代的考古学研究 *24.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考古学研究 *25.云南古代城镇与社会的考古学研究 *26.云南古代农业的考古学研究

*27.云南少数民族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古墓葬、古遗址、古建筑、壁画、石窟、崖刻等)考古学研究

*28.古代云南与周边地区河流流域沿线考古调查研究 *29.古代云南对内对外交通线路考古调查研究 *30.云南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研究 31.云南文物发掘保护利用研究

32.加强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考古合作研究

宗教学

*1.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发展研究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宗教观研究*3.改革开放40年云南宗教工作实践经验研究

*4.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宗教信仰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5.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口述史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 *6.“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宗教文化对外交流研究

*7.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基督教本土化研究 *8.云南常住外国人宗教活动状况调查研究 *9.“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外宗教问题研究

*10.防范境外政治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策略研究 *11.互联网背景下宗教传播问题及其治理研究 12.宗教经典文献整理翻译研究

13.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研究 14.国外宗教极端主义问题研究 15.南亚东南亚国家宗教专题研究

中国文学 外国文学 语言学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研究 *2.云南文学史研究

*3.新时期云南文学发展研究

*4.云南历代作家的年谱、行迹考证研究 *5.云南少数民族史诗学术史资料整理与研究 *6.云南民族民间文学资源整理保护传承研究 *7.云南民族民间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 *8.基于云南民族优秀文化的文学艺术创作研究 *9.文化地理与当代云南诗歌的生长研究 *10.中国文学作品在南亚东南亚的译介研究

*11.近现代云南(籍)翻译家研究

12.多民族文学融合研究

13.民族文学与主流文学关系研究 14.南亚东南亚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15.南亚东南亚国别文学史研究 16.南亚东南亚国家文学研究

17.南亚东南亚国家文学经典作家、作品研究 *18.云南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开发应用研究 *19.云南民族语言文字和经典文献保护传承研究 *20.云南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声学图谱研究 *21.云南地方方言文化保护传承研究 *22.藏缅语序数词结构的类型及演变研究 23.云南民族语言文字资料库建设研究 24.云南少数民族语言词典编纂和词典学研究 25.新时代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研究 26.网络时代语言特点与语言文明研究 27.南亚东南亚国家国际汉语传播研究

新闻学与传播学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1.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研究 *2.总书记新闻舆论思想研究

*3.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传播话语体系建构研究 *4.提升云南文化国际传播力建设研究

*5.中国传统文化在南亚东南亚的传播和影响研究 *6.媒介融合视域下云南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7.融媒体背景下云南媒体机制创新研究 *8.云南广播史研究

*9.云南省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对策研究 *10.新时代网络舆情的大数据应用与研究 *11.网上正能量传播方式和激励机制研究 12.当前社会思潮传播的新特点和引导对策研究 13.网络意识形态新情况及应对策略研究 14.网络社会综合治理研究 15.网络信息安全综合治理研究

*16.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图书馆发展研究 *17.开放数据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 *18.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研究

*19.智慧社会与云南信息环境建设研究 *20.大数据时代云南档案数据管理研究

*21.云南濒危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生存风险评估研究 *22.新技术环境下云南档案资源的大众化传播研究 *23.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保护研究 *24.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资源整合与利用研究 *25.城市记忆下的云南城市档案资源建设研究 *26.云南少数民族伦理档案文献发掘整理研究 *27.提升云南社科学术期刊质量与影响力研究 *28.信息化背景下云南农村信息贫困治理策略研究 *29.缩小云南城乡数字鸿沟研究

30.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研究

31.公共图书馆用户的信息行为与信息服务研究 32.图书馆服务全民阅读战略的对策与措施研究

体育学

*1.总书记体育思想研究

*2.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体育事业发展经验研究 *3.新时代云南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4.深化云南公共体育资源优化配置改革研究 *5.加快云南高原特色体育发展研究 *6.云南户外运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7.云南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8.云南体育特色小镇发展模式与分类建设研究 *9.云南农村体育振兴发展研究

*10.云南体育后备人才多种模式培养研究 *11.云南乡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发展研究

*12.云南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与传播研究 13.体育大数据开发与产业化研究 14.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研究 15.居民体育消费的实证研究

管理学

*1.创新云南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研究 *2.加快形成云南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格局的政策体系研究 *3.强化云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支撑研究

*4.强化云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投入保障机制研究 *5.健全完善云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研究

*6.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构建云南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研究 *7.完善云南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制研究 *8.构建云南多层次多元化大健康服务体系研究 *9.云南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路径与支持政策研究 *10.基于大数据的云南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 *11.推进云南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研究 *12.云南完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13.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企业形象建设研究 *14.深化云南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研究 *15.云南混合所有制公司治理研究 *16.云南精准脱贫项目后续管理研究

*17.云南科技人才培养引进的机制创新研究 *18.“互联网+”与提升云南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19.互联网和大数据对云南企业治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云南六大水系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的协同机制研究 *21.云南九大高原湖泊环境综合治理的协同机制研究 *22.云南退役军人权益保障研究

*23.云南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 *24.云南省短缺药品现状及监测预警机制研究

*25.云南众创空间培育机制及发展策略研究

*26.云南老字号的文化价值及保护发展研究

*27.云南国有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案例研究 *28.互联网时代的云南品牌建设研究 *29.打好云南绿色能源牌研究 *30.打好云南绿色食品牌研究 *31.打好云南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研究 *32.互联网时代云南旅游企业管理创新研究 *33.云南城市品牌营销战略研究 34.“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研究 35.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安全研究 36.虚拟社会组织管理研究 37.新时代公共文化政策研究 38.新时代公共卫生政策研究

下载云南规划[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规划[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云南石林旅游规划方案

    新云南石林旅游规划方案/2011-04-11 10:47:20新云南石林旅游规划方案--空前的资本运作!熊大寻策划机构/文2004年熊大寻为石林精心制订了一举在全国及全世界引爆的旅游规划方案,......

    云南烤烟轮作规划的依据

    云南烤烟轮作规划的依据 2006-11-20 烤烟轮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除考虑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外,以烤烟种植区划为基础,对作物种植比例,耕地面积与适宜种烟面积、轮作年限与比例......

    云南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方案(概要)

    云南大学2002级MBA(周末)总策划:沈龙(91)创意:沈龙(91),赵锐(118),梅浩(85)收集资料:沈龙(91),李绍荣(75),李洪锦(69)编写:沈龙(91),查容瑞(41),毕承俊(39)版面设计:沈龙(91......

    云南临沧商场店儿童乐园规划书

    云南临沧商场店儿童乐园规划书 一、总论 1.1、 项目名称: 商场2楼儿童乐园。 1.2、 投资单位: 济南微乐园游乐设施有限公司。 1.3、 建设地点:商场2楼。 1.4、 建设内容与规......

    云南当代区域经济规划ppp研究中心章程(合集)

    云南当代区域经济规划ppp研究中心章程 第一章 总则 (一)名称:云南当代区域经济规划PPP研究中心 (二)地点: (三)职能:在经济新常态下,加快政府转变职能,协助解决当前财政问题、盘活现有......

    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控制性规划

    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公告项目区域位置在昆明晋宁南城片区规划中的位置项目绿地系统规划图项目现状分析图规划结构分析图项目土地利用规划图公......

    前瞻产业研究院:云南马龙科技农业产业园规划案例

    前瞻产业研究院:云南马龙科技农业产业园规划案例 一、项目背景 1、区域概况 早在十一五期间,云南省政府就提出了“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概念,将昆明和曲靖的16个县市区连片建成......

    云南十二五规划与桥头堡战略的重要内容[合集5篇]

    云南十二五规划与桥头堡战略的重要内容 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次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