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与和平鸽》课堂设计[大全五篇]

时间:2020-02-17 11:3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毕加索与和平鸽》课堂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毕加索与和平鸽》课堂设计》。

第一篇:《毕加索与和平鸽》课堂设计

老师分发课文。

我们各个小组来个比赛,各小组表现好的可以得到一个星星。老师下发工作纸。

师:各位同学,老师今天带来一些图片给大家看,请看屏幕。

我们看看第一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这是一条龙。

师: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哪吒三太子。

生:我想到了我们自己,因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师:看看这幅图。

生:我看到了海鸥。

生:我看到了鸽子。

师:我告诉大家,这是一只鸽子。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和平。

师:很好。我们再来看看。

生:我知道这是毕加索。

师:你知道毕加索?能介绍一下吗?

生:毕加索是一位画家。

师:毕加索是西方著名的画家,是现代派的画家。我们看看毕加索的作品。老师想让大家猜一猜,毕加索与和平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毕加索可能喜欢和平鸽。

生:可能是毕加索喜欢画和平鸽。

师:(板书这两种猜测)拿出工作纸,把他们之间的关系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写出来。

生写,师巡视,提示:不要用长句子。

师:下面就来看一看,是不是你刚才猜的呢?请打开课文,快速阅读。

生读课文。

师:写完的同学请看老师。谁来说一说,你猜对了没有。

生:我看了课文,结果发现毕加索是画的鸽子。

生:我看了课文,结果发现是毕加索原来喜欢鸽子,于是就画了鸽子。

师:大家已经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请大家按小组学习工作纸上的词语,看看有没有不懂的,互相讨论,如果实在不懂的可以等会儿告诉老师。

师:丁冬,丁冬

师:请第一组。

生:巡逻这个词比较难。

师:第二组

生:涕泪纵横

师:第三组

生:祥和

师:第四组

生:没有

师:第五组

生:眺望

生:悲愤交加

师:有没有同学根据课文的意思来试着解决?

生:我觉得巡逻是战争时期进行巡逻工作。

师:还需要走动吗?

生:需要

师:拿着武器一边观察,一边走动,是吗?

生:是

师:涕泪纵横是什么意思?(请一学生)

生:(无语)

师:我提示你一下,“涕”就是鼻涕,泪

师:眺望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望远处看。

师:悲愤交加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有悲伤,也有愤怒。

师:能举个例子吗?

生举例。

师:我们解决了一个字词的问题。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文章一共有四段,你最喜欢哪一段?

生:我最喜欢最后一段。

师:那老师把这段送给你。(师朗读最后一段。)

师:好了,老师送给了你,猜一猜老师最喜欢哪一段?

生:我想老师可能喜欢第二段。因为……

师:我告诉大家,老师最喜欢的是第三段。大家能不能像我刚才一样,把我最喜欢的第三段送给我呢?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得非常好,老师非常喜欢大家送给我的礼物。

我先不告诉你,我先给大家看看这一段话,我请一个同学来朗读。

第二篇:毕加索和和平鸽

《毕加索和和平鸽》教学设计

一、观察图片,引入课文。1.观察龙的图片,你们会想到什么? 2.看一幅鸽子图片,想到什么? 3.再看毕加索画像,介绍毕加索是爱动物的画家。

二、快速默读,思考:毕加索与和平鸽之间有什么关系? 1.讨论毕加索与和平鸽的关系。

2.讨论“和平鸽”的象征意义与课文故事的关系。

三、学习新词。

1.分组讨论不懂的词语。

2.每小组将讨论中不能理解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3.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不理解的词语:涕泪纵横、悲愤交加、口衔橄榄枝。

四、抓重点段,学习画流程图。

1.朗读第三自然段,边听边圈画这段话里的动词。

有一次,有位法国老人来找他,涕泪纵横地向他说了一件悲惨的事:法国当时正被德国人侵占,一天,老人的小孙子把一群白鸽子放出去玩,但是,其中一只小白鸽很久都没有飞回来,小孙子心里惦挂着,就跑到屋顶上面眺望。忽然,他看见蓝天上有个小黑点。啊,是小鸽子回来了。小孙子马上拿出红布条使劲地挥舞,好让小鸽子认出自己的家。不幸的是,附近的德军看见了,以为他在给法国游击队发信号,便发狂似的跑上楼把小孙子推下楼,接着又把飞回来的小鸽子打死了。老人泣不成声地请毕加索给他死去的小孙子画一幅画。

2.默读第三段,看看这段话里面有几个人物?(法国老人、小孙子、毕加索、德军军士)3.教师示范画流程图的方法:

(1)刚才圈的动词是不同的人发出的动作。动词这么多,我们应该怎么去分析呢?老师教大家画一个流程图。我们以小孙子为例,老师把写他动作的句子抽了出来。看老师圈了哪些词语。(板书:放,惦挂,跑,眺望、看见、拿出、挥舞)(2)再用蓝色的框框圈出一些词语。这些词语是形容动作的,使这个动作更加生动。(板书:马上、使劲儿)(3)这些词语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老师就和大家来画小孙子的动作流程图。(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首先是“放”,接着是“惦挂”,接着是“跑”,“眺望”,然后是“看见”小鸽子飞回来了,所以就“拿出”红布条使劲地“挥舞”。有些词语形容他是怎么样挥舞的:“马上”拿出红布条,“使劲地”挥舞。)小结:这就是今天要教的流程图。在流程图里,把动词写进红色的圈,然后根据动作的顺序,用箭头把这个图画出来。再把形容这个动作的词语写进蓝色的框框。

4.分组完成德军和老人动作的流程图。

5.各小组派代表交流,分享所画流程图。把图贴在黑板上。

6.请一位同学连贯地做一些动作(连续表演两遍),观察后分小组再画流程图。7.各小组完成流程图,分享交流。

五、布置作业

回家观察一下妈妈做家务的片段,如煮饭啊,扫地啊,自己试着完成一个流程图。

第三篇:毕加索的和平鸽

毕加索的和平鸽教学设计

联中附小

王绵绵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艺术下册第九单元《艺术家的故事》中的最后一课。毕加索是一位伟大是艺术家,这不仅体现在他的艺术成就上,还体现在作为一个艺术家在战争中所表现担负的责任上。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考虑了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以欣赏毕加索各个时期的作品来让学生感受艺术家的艺术精神;另一个就是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体验战争的残酷和灾难,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同情、帮助弱者的美好情操。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美术形式的创作,同时也能够运用多种美术形式来进行创作,本课的难点是让学生运用共同线来进行线描创作,虽然学生已经经常运用线描的方式来创作,但是对于共同线还比较陌生。

三、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初步认识毕加索,通过欣赏毕加索的和平鸽,感受画家爱国、爱和平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园、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平鸽》,感受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语言。

技能目标:了解“共同线”概念,学习并尝试用共用线的方法表现心中的和平鸽。

四、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毕加索的作品,了解什么是共同线(一条线代表多个形态的线,这样的线我们称共同线)

2.如何尝试着用共同线的表现方式,画一幅和平鸽的线描。

五、教学过程:

(一)、展示生活中鸽子图片

请同学们欣赏鸽子的图片,了解鸽子的特点以及鸽子的各种体态:站、飞、休憩等动作。

(设计意图:运用鸽子的图片这种实物直观的方法来导入,激发学

的学习兴致,直接地让学生了解鸽子的各种动态。)

(二)、欣赏艺术大师毕加索的鸽子作品,了解其意义

1、学生通过欣赏初步了解毕加索作品的表现方法以及毕加索表现的和平鸽的特点。

2、提问:为何鸽子能象征和平的意义

展示一段文字资料:上帝创造人类后,人性变坏,人世间充满了仇恨和罪恶。上帝十分生气,决定用洪水将人类消灭,只留下亚当、夏娃的第三个儿子挪亚一家。上帝命挪亚制造一只巨大的方形木船,把各种动物各选择一对带到船上。不久,洪水淹没了大地,只有挪亚的方舟在漂流。挪亚放出一只乌鸦,让它去探听外界的情况,可是乌鸦一去不返。挪亚又选了一只鸽子放了出去,过了不久,鸽子飞回来了,鸽子嘴里衔着一枝刚从树上拧下来的翠绿色的橄榄枝,挪亚由此知道洪水已经消退了,大地恢复了平静。后来,人们就把鸽子和橄榄枝当作和平的象征,还把鸽子叫作和平鸽。

(设计意图:讲述鸽子和橄榄枝为什么被当作和平的象征,让学生更加直接地了解到艺术家毕加索创作与鸽子有关的作品的意义。)

(三)、欣赏佳作、探究新知(1)、再一次欣赏毕加索的作品,找一找哪些作品最有创意?

《和平鸽的脸》

《和平鸽》

1、找一找《和平鸽的脸》

它的创意:橄榄枝的这条线代表了三个形态的线,这样的线就称共同线。

2、分析作品:把作品分解,让学生更能清楚的看清哪一条线是共同线。

3、教师当场示范《和平鸽》,请学生找共同线。(2)、展示两幅具有共同线的作品,请学生寻找共同线,并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线分别代表了哪些形态的线?

(设计意图: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来探索毕加索和平鸽的作品的特点,来学习共同线在毕加索和平鸽作品创作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体现出学习的主人公的身份。)

(四)、自主创作

请同学们尝试着用共同线的表现方式,画一幅和平鸽的线描,教师巡视指导,即时表扬优秀作品。

(设计意图:创作是练习的过程,更是学习检验的一种方式,因此,让学生大胆地根据以上学习到的知识来进行创作,从而检查学生的学习状态。)

(五)、作品展示

同学间相互评价,相互寻找作品的共同线。

(六)、课后拓展

展示毕加索其他的作品及毕加索本人的照片,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大师的魅力。

六、教学反思

在课堂当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让他们能够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并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地去发散思维,创造性想象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让学生体验创作的快乐。

第四篇:爱因斯坦与毕加索

《爱因斯坦·毕加索——空间、时间和动人心魄之美》片段

2004-11-11 16:30:19 来源:易文网

两个世界合二为一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和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这两位激励了好几代艺术家和科学家的天才典范,是20世纪的偶像。现代科学就是爱因斯坦,现代艺术就是毕加索。这一现象是如何形成的,乃是西方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传奇之一。现代科学就是爱因斯坦,现代艺术就是毕加索。人们总是能在任何两个人之间找到一些惊人的巧合现象,这已经成了一种老生常谈。然而在爱因斯坦和毕加索的案例中,他们的个人生活、工作经历和创造性中的相似都是很奇特的,且有文献为据。两人在他们最具创造力的时期——20世纪的头15年——向我们显示的相似性并不止他们自己的思考方式的共同点。它们也让我们窥见艺术的创造性和科学的创造性的本质,以及艺术和科学中共同前沿领域里的研究是如何进行的。

在令人惊叹的20世纪初叶,任何事情看起来都是可能的,并且在任何地方都是可以实现的,爱因斯坦和毕加索的个人生活和工作条件没有什么不同。从单个人的头脑中产生出来的思想在一个我们称之为现代的社会中运转起来。相比起爱因斯坦和毕加索是如何提出他们的洞见的这一问题,我对他们为什么作出他们的发现更感兴趣。艺术心理学家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曾经写道: “当一件艺术品被创造出来之后,我们如何去了解实际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倾听艺术家关于自己都谈到些什么。”这一说法对科学家也成立。

毕加索的传记作者理查森(John Richardson)曾引用过这位艺术家一位最善解人意的情人马尔(Dora Maar)的一个评论。尽管她讲的是毕加索的后立体主义时期,但她的评述最适于他发现立体主义的时期。“有5种因素,”马尔说道,“决定了他的生活方式和他的风格:他热恋的女人,作为催化剂的诗人或诗人们,他生活的地方,一个提供羡慕和理解(这是他从来都觉得不够的)的朋友圈,以及那只与他为伴、须臾不可离的爱犬。”所有这5种因素在1904年5月都因缘际会地汇合在一起,那时他搬到了拉维尼昂(Ravignan)街13号,一间位于蒙马特尔区、被亲切地称为“洗衣舫”(Bateau Lavoir)的极其简陋的房子里。1907年仲夏他就画出了《亚威农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一幅将艺术引入20世纪的杰作。尽管毕加索的许多艺术家和文学家朋友凭自己的本事都取得了一定的名声,并且也十分钦佩毕加索在艺术上的敏锐,但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有能力认识到那年7月在他的画室里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

除了没有狗,爱因斯坦在1905年春天的情形与毕加索非常相似。那时他与米列娃(Mileva)搬到了瑞士伯尔尼老市中心克拉姆街(Kramgasse)49号一间狭窄的没有电梯的3楼公寓里。爱因斯坦在伯尔尼最密切的朋友都是像他一样默默无闻的公务员,当然他们当中也没有一个人对他即将创造出来的东西有哪怕一丁点儿感知。 艺术史学家通常认为,立体主义的根源来自塞尚(Paul Cézanne)和原始艺术(primitive art)。这个观点完全没有考虑到科学、数学和技术上的惊人发展如何影响了对“先锋”(avantgarde)本身的定义。长期以来,人们都知道,科学的根源从来都不完全来自科学本身的内部。那为什么20世纪最有影响的艺术运动的根源应该完全来自艺术内部呢?我们通过把毕加索《亚威农少女》的来源观点扩展到包括科学、数学和技术因素在内,就可以获得对毕加索的不朽奋斗更深刻的洞见。

因而对比式的传记研究就成为探究20世纪初智力氛围的一种手段,那是一个自文艺复兴以来空前出现的天才的时代。这个时代所产生的最好的作品将永远成为那些用来定义文明的最高成就的作品。相对论和《亚威农少女》代表了两个人——尽管地理上和文化上相隔较远的爱因斯坦和毕加索——对像潮汐一样席卷欧洲的戏剧性变化的反应。

 在这些巨大转变的震中,是关于再现(representation)和抽象(abstraction)的争论。在艺术中,出现了一个对自文艺复兴以来一直占据中心舞台的具像法(figuration)和透视(perspective)的反运动,这一点非常强有力地体现在塞尚的后印象主义中。技术上的新发展,比如飞机、无线电报和汽车的出现,改变了每个人的空间概念和时间概念。作为电影制片术先驱,迈布里奇(Eadward Muybridge)和马雷(Etienne-Jules Marey)的多重画面(multiple images)技术,除了在系列画面上描述不同的透视点,还使得在系列画面或一个单一画面上描述随时间的变化成为可能。在科学中,X射线的发现似乎使得内外模糊,不透明的东西变成透明的,二维和三维之间的区别变得迷离了。具有貌似无限能量的放射性,似乎证明了空间充满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和X射线,它们到处飞来飞去,打开一切事物。甚至在更为抽象的方面,数学家们思考着新的、外来的几何学,它们能用大于三的维度来描述。人们尤其对四维空间的观念及其对空间中或时间中的运动的含义着迷。

所有这些都在报纸、杂志上和咖啡厅里被广泛地讨论着,也出现在像柏格森(Henri Bergson)和伟大的法国博学之士亨利·庞加莱(Henri Poincaré)那些优美和能为人们所理解的哲学著作中。这些发展及其意义,在被称为“毕加索帮”(la bande à Picasso)的密友圈中争论着。这帮人在毕加索的画室中见面,画室的门上挂着一个“诗人聚所”(Rendezvous des poètes)的牌子。这个小组由诗人和像阿尔弗雷德·雅里(Alfred Jarry)这样献身于神秘和先锋文学的幻想家组成。雅里出版了有关非欧几何、第四维度和时间旅行的寓言。巧合的是,在瑞士的伯尔尼,也同样存在一个类似的研究小组,讨论类似的论题,自称为“奥林匹亚科学院”(Olympia Academy)。尽管不像毕加索帮那样浮夸浪漫,他们以同样贫穷的波西米亚方式经常聚在一起。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都探讨所有知识问题,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太阳运转:在巴黎,这个太阳是毕加索;在伯尔尼,中心的太阳是爱因斯坦。

第五篇:走近大师毕加索 教学设计

走近大师毕加索 教学设计

一、概述

课程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课时:1课时

课题简析:本课题选用了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亚威农少女》、《梦》、《公牛》等代表作,通过对作品的赏析让学生感受毕加索的创作手法和绘画风格演变,分析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立体主义绘画的魅力。

学情分析:许多学生都听过毕加索的名字,对他的作品不十分了解,不知晓画家的表现手法和特点,对于作品的构成、重组和变形难于理解;但对于毕加索画面的独特视角还是有非常强的兴趣,本课让学生学会欣赏并初步了解毕加索立体主义的绘画风格。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大师毕加索的绘画的作品,拉近学生与大师的距离,激发学习大师作品的兴趣,初步了解立体主义绘画语言。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大师作品,能表达自己对毕加索独特的人物表现方法的感受和体会;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增长知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能初步理解立体主义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毕加索立体主义构成方法,学会简单的评价现代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毕加索不同阶段作品的特点以及与相关其他大师作品对比。

教学难点:教学组织及学生兴趣的调动,如何让教学内容更加的贴近学生,让他们能接受比较专业的美术知识而不厌烦。

四、教学资源:BBC《艺术的力量》,各主要艺术网站搜取资料,微信公众账号等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这是谁的作品同学们知道么?(图一)

同学们:看风格猜测:野派马蒂斯的、毕加索的、塞尚的„„ 教师:再看这幅呢?能确定是谁的作品了么?(图二)同学们:毕加索的。教师:很好,同学们都知道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的作品,根据以往的知识我们记得毕加索是一位伟大的画家,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斥责法西斯,用艺术的力量对抗暴行。除此之外我们对这位大师并不了解,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大师毕加索。(板书)

(二)毕加索的成就:

课件展示: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 件,包括:油画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同学们惊叹毕加索是位高产作家。

大师之间的对比:梵高的作品为800多幅,且命运多舛。毕加索跟一生穷困潦倒的文森特·梵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 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作品对比:《多拉 玛尔德肖像》与《蒙娜丽莎》仿佛是镜面反射,只是表现语言不同,可以看出毕加索的反传统观念。(此处由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三)毕加索出现之前的绘画主流是什么样的呢?

回顾自文艺复兴至19世纪的绘画主流:(板书)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斐尔的《圣母画》

鲁本斯的 《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伦勃朗的《夜巡》

委拉斯贵支的《纺织女》、大卫的《马拉之死》

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回顾以上作品由学生总结作品的表现方式:都是具象的表现方式。

(四)毕加索的现代美术创作产生的背景(教师逐一引导归纳)

1.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局面给人们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骚乱和不安。悲观情绪、反抗、灾难融入了美术创作。

2.西方资本主义飞速发展,贫富两极分化,生活节奏加快,追求安乐椅式的艺术取向,为艺术而艺术的流派丛生。

3.科技引入美术创作,立体主义多维的观察方式诱发艺术新的现象。4.哲学思潮影响.5.原始文化、东方文化被吸收。

(五)毕加索的探索

由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早期代表作《拿烟斗的男孩》,逐步探索,初期“塞尚风格”形成了立体主义的宣告:《亚威农的少女》彻底否定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视三度空间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绘画。毕加索断然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把整个人体利用各种几何化了的平面装配而成,这一点在当时来说,是人类对神的一种亵渎行为。同时它废除远近法式的空间表现,舍弃画面的深奥感,而把量感或立体要素全体转化为平面性。这幅画,既受到塞尚的影响,又明显的反映了黑人雕刻艺术的成就。强化变形,其目的也是增加吸引力。毕加索说:“我把鼻子画歪了,归根到底,我是想迫使人们去注意鼻子。” 《亚威农的少女》不仅是毕加索一生的转折点,也是艺术史上的巨大突破。要是没有这幅画,立体主义也许不会诞生。所以人们称呼它为现代艺术发展的里程碑。

(六)视频欣赏:《毕加索与公牛》

学生总结: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毕加索独特的画风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原来抽象作品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和没有规律。毕加索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艺术家是因为其不断地探索和艺术信仰。

学生们懂得了原来毕加索抽象而概括的作品并不是随笔涂画而来的,也是经过从具象到较概括再到抽象的演变过程的。来看看两者的对比,感觉是非常强烈的。

(七)小结:“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毕加索的成就并非只是机遇,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部分毕加索的作品,大家对他及作品应该都有了新的认识和发现吧,今天我们从立体主义打破、重组的手法和其观察视角走近了他的作品,我们课堂上看到的作品只是他众多作品中的冰山一角,除了在绘画上独树一帜,他还是剧作家、诗人、雕塑家。我们可以更多方面的去了解他。

(八)课后作业“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黑人时期”、“立体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抽象主义时期”。

伴随着欣赏我们身边的立体主义绘画和拼贴创作结束课程。

六、教学效果及反思

课堂时间为40分钟,铺垫时间应进行控制,视频内容十分恰当且吸引学生注意力,同学们通过学习都对毕加索有了新的认识,对立体主义、对现代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基本达到了课前设置的教学目标。

下载《毕加索与和平鸽》课堂设计[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毕加索与和平鸽》课堂设计[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毕加索与爱因斯坦——立体主义与相对论的碰撞

    毕加索与爱因斯坦——立体主义与相对论的碰撞 051010519 前言: 说实话,作为一个理工科大学生,一开始选择这门课的时候,心里有些抵触心理,看着别人选择地实用课程,哀叹自己的命怎么......

    高效课堂与教学设计

    高效课堂与教学设计 (参加昌乐二中孙如月老师“721高效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互助中学 尤文楷 确定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起点,这一目标将自始至终贯穿并体现于教学设计全过......

    素质教育与高中数学课堂设计

    素质教育与高中数学课堂设计 重庆市忠县中学 彭剑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课程,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课堂设计.课堂设计的各环节都必须真正体现“面向全体”、“......

    毕加索一生与他的艺术[范文大全]

    毕加索与他的立体主义 摘要:就像没有人会怀疑太阳从东方升起一样,同样没有人会怀疑毕加索对人类美术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他所创造的立体主义艺术颠覆了人们过往的艺术观念以......

    3《爱因斯坦与毕加索:科学与艺术的交响》

    爱因斯坦与毕加索:科学与艺术的交响 作者:张承民 今年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879-1955)创立广义相对论100周年。回顾爱因斯坦的科学人生及其他所处的时代,我们鸟瞰人类社会......

    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摘 要 科学 的教学设计,既是体现 教育 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和预习性所必需,又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

    《荷花淀》课堂读写设计与实录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荷花淀》课堂读写设计与实录 作者:卞光武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1年第02期 “艺术表达的空白”是文学创作的一种特殊现象。指作品中......

    《毕加索的创造与毁灭》读后感[小编推荐]

    毕加索,西班牙著名画家,雕刻家等。他的画作风格独异,目光犀利,以一位艺术家的敏锐目光观察着周围的一切,洞悉了生活的细节和丝毫的变迁。他用自己的画笔,生动而形象地刻画了理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