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页岩气安全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页岩气安全规程》(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标准制定的意义和社会背景 页岩气是目前国内天然气增长最为现实的资源。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全国 60%的天然气增量靠页岩气,而四川地区80%的天然气增量靠页岩气。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资源储量排名世界第一。四川省页岩气资源位居全国首位,2019 年四川省累计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 1.19 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66%,是未来我国页岩气开发生产的主战场,川南地区有望继北美后,建成世界第二大页岩气生产基地。截至 2019 年底,所有商业开发的页岩气均产自四川盆地及周缘的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年生产能力 170 亿立方米,距离我国页岩气发展规划目标(2020 年要达到 300 亿立方米)尚有巨大缺口,未来四川省的页岩气勘探开发现场工作量巨大,是未来天然气能源安全保障的重要区域。
页岩气是独立于天然气的新矿种,开发具有特殊性,调研发现国内外无相关页岩气安全标准监管现场安全生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页岩气的规模效益开发。2019 年,国家应急管理部在克拉玛依召开会议,明确指出在国家、行业等相关页岩气安全标准出台前,各相关省市要提前推进相关标准制
定。
目前四川省内有西南油气田、浙江油田、川庆钻探、长城钻探、长宁公司、四川页岩气公司等多家国资或地方资本的企业在从事页岩气生产,施工队伍庞杂,管理难度较大,现场施工安全风险巨大,同时部分企业虽制定了部分安全标准,但各标准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非常迫切需要统一规范,以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二、任务来源 为规范我省页岩气开发生产行为,保证页岩气长期安全开发生产,根据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 2020 年度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川市监函〔2020〕445 号),成立了《页岩气安全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编制组,编制组由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四川长宁天然气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石油浙江油田分公司、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中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油工程西南分公司、中石化西南工程公司构成。
三、标准编制工作简况 为完成本次标准编制,制定进度安排如下:
2020 年 1 月-2 月:制定标准编写运行计划,收集整理本标准需要引用和参考的标准,编制了本标准的制定大纲; 2020 年 3 月-4 月:完成《页岩气安全规程》的工作组讨论稿及内部讨论修改。起草组成员讨论形成了初步修改意见:①标准草案总体结构较为合理,其中采气与管道集输环节结
构有待进一步讨论调整;②具体标准内容需要针对页岩气行业特殊性安全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③标准安全总则部分内容需简化,要突出页岩气特点;④标准正文中引用标准说法要规范; 2020 年 5 月:完成对威远、长宁、涪陵 3 个页岩气区块的现场调研,重点针对现场交叉作业进行了调研。现场调研发现:①共完成 12 个页岩气开发生产作业平台的现场调研,基本涵盖了页岩气开发生产作业的各种作业类型;②现场各作业方的属地管理责任不明确、界面模糊,沟通协调不够畅通;③根据现场各类交叉作业调研,建立了页岩气开发生产交叉作业风险分类表,提出了严禁交叉、高风险类交叉、以及中低风险类交叉作业推荐类型。根据现场调研情况,对工作组讨论稿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标准草案初稿; 2020 年 6 月~8 月: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于 2020 年 6 月 11日组织了四川省地方标准《页岩气安全规程》编制工作汇报会对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工程技术研究院牵头起草的标准草案进行了专家审查与讨论,提出了几条修改意见:①对于提出的重大风险类、高风险类、以及中低风险类交叉作业推荐类型存在疑问,建议按照作业空间不足、垂直空间不能交叉以及作业风险高等因素重新进行交叉作业风险评估;②页岩气压裂相邻平台存在压窜风险,建议钻井设计上做出提示;③放喷测试期间,平台内不应动火作业,建议修改为不宜动火作业;④术语定义增加同排井与井、排与排;⑤采输部分增加管道细菌腐蚀相关内容;⑥尽量将文中引用标准内容直
接写入正文。编制组根据收集到的与会专家修改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再次修改完善,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四、标准编制依据、原则 (一)编制依据 遵从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规范标准编写格式。
(二)制定原则 1.标准的制定要体现原则性,即通过标准的建立规范现场作业流程安全管理,最大限度降低页岩气开发生产安全风险,实现页岩气的规模效益开发。
2.标准的制定要体现科学性,即标准制定要反映目前的生产实践和最新科研成果的统一。
3.标准的制定一定要体现特殊性,2007 年 1 月 1 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了《石油天然气安全规程》标准,该标准涵盖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以及油气管道储运的各个方面的安全要求。该标准主要适合于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生产以及油气管道储运作业。相对于常规天然气而言,页岩气的开发生产作业模式有较大的差别。因此该标准的制定一定要体现页岩气开发生产的特殊性。
4.标准的制定要体现可操作性,在制定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意见,要充分考虑目前的技术状况,制定合理的要求和技术参数,使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操作性,要为页岩气效益开发提供支撑。
五、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一)标准内容框架 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一般规定,交叉作业要求、各环节安全要求及附录 7 个部分内容。
(二)主要编制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陆上页岩气勘探、开发生产和管道储运各作业环节的一般规定、交叉作业要求、各环节安全要求等。标准的制定主要依据前期页岩气安全标准前期研究项目及页岩气开发生产实践。重点是以 AQ2012 为主要框架结构,参考现行相关标准,提出页岩气特殊性安全要求。相关章节制定的依据如下:
1、术语与定义 分别定义了交叉作业、相关方、同排井与井、排与排、工厂化压裂、生产一体化集成装置等页岩气相关术语。
交叉作业是页岩气开发生产面临的最大的安全风险,也最能体现页岩气作业特殊性。将其定义为:页岩气同一平台内两个及以上相关方同时开展生产、施工的作业活动。
基于对交叉作业定义的进一步解释,需要进一步对相关方进行界定。将其定义为:交叉作业相互影响的各作业方,包括生产运行单位、施工作业承包商等。
将同排井与井定义为:页岩气同一平台内地面井口间距小于 30m 的两口井;将排与排定义为:页岩气同一平台内地面井口间距大于等于 30m 的两口井。
对于页岩气压裂而言,工厂化压裂最能体现其作业特殊性。将其定义为:对位置较为集中的多口井或丛式井组实施
批量压裂作业的施工方式。
页岩气地面建设主要采用工艺撬装模块化设计,以适应页岩气快速滚动开发的特点,多采用集成度较高的生产一体化集成装置。将生产一体化集成装置定义为:在页岩气平台上,将容器、设备、自控仪表、电气设备等按一定功能要求集成安装在整体橇座上,以实现页岩气汇集、处理、计量等功能的生产设施。
2、一般规定 页岩气安全生产在一般管理要求、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风险管理、安全作业许可、应急管理等一般规定方面,与常规天然气相同,可按照常规天然气现行标准 AQ 2012 执行。其中,AQ2012 的一般规定里面的硫化氢防护内容不直接引用,对于页岩气开发而言,硫化氢仅存在于上覆地层,仅需在在钻井环节对硫化氢防护提出要求即可。
3、交叉作业要求 交叉作业要求是指页岩气勘探、开发生产以及管道储运各环节涉及到的交叉作业的安全总体要求。
交叉作业前应开展作业风险评估,按照重大风险、高风险、中低风险进行分类管理:重大风险类交叉作业应严格禁止;高风险类交叉作业应采取关(停)相关方生产(作业)设施等风险控制措施,降低交叉作业风险;中低风险类交叉作业应采取风险控制或消减措施。
页岩气交叉作业现场调研表明,现场交叉作业协调负责、界面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管理,对于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在交叉作业前,建设单位应指派现场代表进行协调和监管,统筹各项作业活动,督促落实安全措施。各作业单位应指定现场负责人,并接受现场代表的监管。交叉作业前,建设单位应组织相关方分析作业活动的各项风险,明确危险区域,制定控制措施,编制交叉作业方案和应急处置方案,指定主体责任单位,划分管理范围,明确管理职责。交叉作业前,建设单位应组织相关方签订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协议,明确管理界面和安全责任。交叉作业前,建设单位应组织相关方召开安全作业联合办公会,对交叉作业方案、应急处置方案进行交底。交叉作业前应开展现场联合应急演练。
交叉作业过程中,需要重点针对现场沟通协调、风险作业管理提出要求。现场现场代表应每日组织各作业方对现场进行联合检查并召开工作协调例会。交叉作业现场应设置警戒线,限制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各作业单位宜根据作业活动的危险程度,采取物理措施对属地进行隔离。对危险区域和设备设施应进行防护和警戒,并设置警示标识。交叉作业现场应设置视频监控,减少人员在现场的活动频次。发生突发事件,现场应立即停止作业,启动应急处置方案。
4、各环节安全要求 与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勘探、开发生产以及管道储运各环节作业的特殊性除了存在交叉作业外,页岩气勘探、开发生产以及管道储运各环节作业本身也具有一定特殊性。故本章节针对物探、钻井、试气和井下作业、采输、暂闭与弃置各专业环节提出了具体安全要求。
(1)物探 与常规天然气相比,在物探环节页岩气不存在作业特殊性,直接引用常规天然气现行标准 AQ 2012。
(2)钻井 与常规天然气钻井相比,页岩气钻井采用丛式井组平台工厂化开发模式,井眼防碰要求高,涉及交叉作业较多,同时目的层钻进使用油基钻井液体系,以及增加临时完井作业等,需要重点针对钻井设计、井场布置、钻机搬安平移、油基钻井液、井控安全、交叉作业安全防护措施、硫化氢防护等提出要求。
钻井设计的设计原则和依据、钻井地质设计、钻井工程设计基本要求以及井眼防碰设计均可按照现行标准执行。套管柱选型以及强度设计、水泥返高应增加考虑压裂施工安全要求内容。
井场布置前需分析浅层地层稳定性,井位选定后,应进行浅层地质勘探,确定钻机安全摆放位置。
钻机搬安平移是页岩气钻井的关键作业环节,安全要求涉及钻机搬安平移的时机以及平移作业防护要求等。
钻井作业重点针对交叉作业、油基钻井液钻井、硫化氢防护、井控安全提出要求。
测井、录井作业与常规天然气相同,直接引用现行标准。固井作业时各环节协调、隔离防护以及作业安全需要进一步提出要求。
(3)试气和井下作业
按照 AQ2012 的框架结构,提出试气和井下作业章节,主要包括泵送桥塞与分簇射孔、压裂、排液测试、完井、其它井下作业等安全要求。
试气和井下作业设计安全原则、地质设计、工程设计、试气和井下作业地面设备、井控装置内容,按照 AQ 2012 执行,试井、气举、修井等井下作业的施工准备、施工作业、安全管理等安全要求按照 SY /T 5727 执行。
泵送桥塞与分簇射孔、压裂、桥塞钻磨、压裂液回收等内容,均有相应行业技术标准,相关安全要求可以直接引用技术标准。
与常规天然气压裂改造相比,页岩气大型水力压裂采用“拉链式”或“同步式”的工厂化压裂模式,压裂规模大、压裂时间长、压裂频次高、施工压力高,现场存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多种作业交叉,另外,在长时间的施工模式下,设备的维修保养难以跟上施工节奏,施工设备在大排量和高压力下更容易出现损伤、刺漏等,需要对高压管汇的维护保养周期、拉链式压裂、交叉作业防护措施、消防安全等重点要求。压裂后的返排,即排液测试面临高压、出砂量大等作业风险。页岩气完井采用不压井下完井管柱等带压作业。
(4)采输 采输环节主要包括采气生产、生产一体化集成装置、平台井站(页岩气平台)及站场(集气站、中心站)以及管道作业等。
页岩气处理、管道干线、输气站场、防腐绝缘与阴极保
护、管道监控与通信、管道试运投产、管道清管与检测、管道维抢修内容,可直接引用常规天然气现行标准 AQ 2012。
考虑到气井投产初期采出液含砂量仍较大,现场宜有人值守,加强除砂、排砂、清洗除砂器和气液分离管理,降低设备和管道失效风险。
虽然一体化集成装置在常规天然气中也在使用,但是在页岩气开发生产中其安全与质量控制方面做得更加规范,值得在行业内推广。
针对页岩气平台井站及站场井数更密集,安全风险更高的特点,同时结合页岩气采气生产中实际出现的事故处置,对紧急截断阀、联锁控制、自动报警等功能进行了更严格要求。细菌腐蚀是页岩气管道作业面临的主要挑战,需要对清管作业以及杀菌措施进行安全要求。
(5)暂闭与弃置 页岩气井暂闭与弃置作业可直接引用常规天然气现行标准,考虑到页岩气丛式井组平台化作业,增加做好邻井井口保护的安全要求。
六、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程度及国内外同类标准情况 未采用相关国际及国外标准。
国外北美地区页岩气开发相对较为成熟,其制定了一系列页岩气勘探开发安全管理标准规范。虽基于天气、地貌、地质、法律法规等主客观因素与我国川渝地区差异较大,导致其现存安全标准规范对我国川渝页岩气安全开采工作指
导意义相对较小,但实际编写中会适当参考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目前,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主要遵循现行国家和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各项安全环保标准,如 AQ2012《石油天然气安全规程》等,并不能针对性完全适用于页岩气。
七、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符合现行法律、法规、政策的相关政策,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无冲突。
八、标准推荐性建议 本规程是依据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规定,按国家标准化要求,根据我省页岩气开发生产特点,参考国内相关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编写而成。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在全省范围实施。
第二篇:2.《劳动合同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劳动合同规范》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国家标准《劳动合同规范》已列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计划编号为20121551-T-317。
本标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归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联合起草。
本标准为国家推荐性标准,是我国人力资源领域中劳动关系协调部分急需制定的标准之一,也是劳动合同制度建设过程中的基础标准。
本标准给出了劳动合同订立、变更、解除、终止、续订等过程的操作程序以及劳动合同规范文本,适用于指导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依法规范、完善劳动合同管理。
二、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劳动合同规范》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标准体系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当前编制这项标准,对于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制度,规范用人单位劳动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完善现行劳动合同制度的应有之义。我国劳动合同制度主要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 例》等法律法规为主体,而劳动合同标准的研制工作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与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相比,标准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更加具有技术性和操作性。因此,有必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对劳动合同操作程序、劳动合同规范文本等方面进行规范的力度,逐步形成以《劳动合同法》为基础,劳动合同法律法规与劳动合同标准相辅相成的劳动合同管理规范体系。
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和谐劳动关系的有力保障。《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各地通过开展多项措施,努力解决法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维护了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总体取得显著成效。尽管如此,在实践中劳动用工管理不规范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在那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中,经常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的即使已经签订劳动合同,在合同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程序上操作不规范;有的仅与劳动者签订简单的协议条款,劳动合同内容不规范。为了规制劳动用工不规范等问题,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有必要通过制定《劳动合同规范》等项标准,实现劳动合同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是健全劳动标准体系,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标准化体系建设的迫切需求。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劳动标 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将健全劳动标准体系第一次写入党的重要政治报告,说明这项工作已被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劳动合同规范》作为劳动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当前制定这项标准可以说是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精神的举措之一。同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标准化规划(2011-2015年)》也明确提出,要把制定劳动合同等项标准,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来抓。因此,当前制定《劳动合同规范》也是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标准化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
三、编制原则
本标准在起草过程中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
(一)一致性原则
起草组在编制标准过程中,对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充分解读和研究,注意标准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保持一致,没有突破法律的规定。
(二)科学规范原则
起草组以标准化技术作为基础,对国内外有关劳动合同文本内容及操作程序等方面的规定和经验进行总结、归纳,确保各项条款符合劳动合同管理的实践活动,确保标准内容的科学性。同时,起草组严格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相关要求编写标准,确保标准形式的规范性。
(三)全面系统原则
起草组先后征求多方意见,最终确定从劳动合同的程序规范、管理规范和文本规范三个方面来编写标准的基本思路,确保标准内容的全面性。同时,本标准的各个章节充分覆盖了劳动合同签订、履行、解除、变更、终止、续订等业务环节,确保标准结构的完整性。
(四)可操作性原则
起草组先后前往江苏、四川、浙江等省多个市、县进行劳动合同执行规范情况的实地调研,通过摸底各地执行劳动合同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了解地方劳动保障部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方对制定劳动合同标准的意见和诉求,使得标准编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确保本标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编制过程
起草组根据国家标准制定程序的相关要求,严格遵循国家标准的编制程序,组织完成《劳动合同规范》的编制工作。
(一)起草阶段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和劳动关系司的 共同指导下,先后完成了组建标准起草组、收集国内外信息、召开研讨会、设计调研方案、开展调研活动、形成研究报告、起草标准征求意见稿等环节的工作。
1.组建标准起草组。为了保障标准编制工作按时保质完成,由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组建标准起草组,并对起草组全体成员进行了标准编制规则的相关培训。
2.收集国内外相关信息。起草组广泛收集与劳动合同规范相关的资料,国内信息主要包括:有关劳动合同的研究,有关劳动合同标准的理论研究,有关劳动合同标准的政策文件、我国劳动合同标准化实践情况等。国外信息主要包括:国际劳工组织和主要国家针对劳动合同文本内容和操作程序的规定及标准等。
3.召开研讨会,听取专家意见。根据人社部规划财务司对劳动合同规范制定工作的整体部署,起草组在北京市召开了由人社部相关司局的负责同志、地方人社部门代表、起草组成员、国内科研机构及高校专家参加的研讨会。参会代表就劳动合同规范的编制思路和框架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最终确定了标准编制的思路、原则及框架,同时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及计划进度。
4.设计调研方案。起草组根据研讨会上的意见,对前期设计的调研方案和调查问卷进行了修改。调研方案最终确定采取集体座谈、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江 苏、四川和浙江等地的省、市、县三级劳动合同执行情况进行摸底,把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了解地方劳动部门、工会组织、企业联合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方对制定劳动合同标准的意见。
5.开展调查研究。起草组先后赴四川省、江苏省和浙江省的多个市、县,通过集体座谈、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各地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的具体措施、实施情况、突出问题以及地方劳动部门、工会、企联、工商联、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方对标准制定的意见进行调研,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6.形成数份研究报告。在文献研究、实证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起草组先后完成了《江苏省劳动合同执行情况调研报告》、《四川省劳动合同执行情况调研报告》、《浙江省劳动合同执行情况调研报告》、《我国劳动合同执行情况实证评估报告》、《我国劳动合同标准化实践现状报告》、《国际劳工组织和主要国家有关劳动合同内容及操作程序的规定及标准》等份报告。这些报告为《劳动合同规范》编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参考。
7.起草标准征求意见稿。起草组基于前期研究成果,根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编写,起草完成《劳动合同规范》草案初稿。
(二)征求意见阶段
标准草案形成之后,起草组多次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听取人社部相关业务司局、地方人社部门、工会、企联、工商联以及国内外科研机构的意见。起草组对征集到的意见进行归纳和处理,并依据处理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形成标准送审稿。
1.2012年12月7日,起草组在河南省洛阳市召开了人社部劳动关系司及辽宁、内蒙古、吉林、江苏、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四川省(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1个地区人社部门,工会组织代表、企业联合会代表参加的研讨会,对标准草案进行讨论。会上征集到8条意见,采纳6条意见,形成标准草案第二稿。
2.2013年1月15日,起草组在北京市召开了由人社部劳动关系司相关同志、中国人民大学专家和英国剑桥大学著名教授布朗先生参加的研讨会,对标准草案第二稿进行讨论。会上征集到12条意见,全部予以采纳,形成标草案准第三稿。
3.2013年6月24日-7月1日,起草组分别在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召开由人社部门、总工会、企业家联合会、工商联以及部分企业和劳动者代表参加的研讨会,对标准草案第三稿进行讨论。会上征集到29条意见,采纳14条意见,形成标 准草案第四稿。
4.2013年12月3日,起草组分别向人社部规划财务司、劳动关系司和中国政法大学金英杰教授报送标准草案第四稿以征求意见,上述单位和个人回函并提出相关意见共计24条,采纳22条意见,形成标准草案第五稿。
5.2014年4月8日-5月8日,起草组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报送标准草案第五稿以征求意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福建、江西、湖北、广东、云南、新疆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12个单位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95条,采纳79条意见,形成标准草案第六稿。
6.2014年11月 7日,起草组召开研讨会,听取了国标委标准审查部原主任关于标准格式的意见和建议,对标准草案第六稿进行了修改,形成标准送审稿。
五、标准的技术内容
课题组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规定的标准必备内容和劳动合同制度的特殊情况,最终形成劳动合同标准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劳动合同的种类,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的终止,劳动合同的续订,劳动合同的管理、附录以及参考文献等部分。
六、标准属性
本标准属于国家推荐性标准。
第三篇: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关于《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为贯彻落实“走出去”发展战略,促进和便利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活动,规范和完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起草了《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出台《规定》的背景
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走出去”发展战略,根据国家境外投资产业指引和国际收支状况,主动积极地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调整措施,进一步简化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审核手续,下放审核权限,取消购汇额度限制,促进境内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措施有:
一是简化境外投资审核手续。取消境外投资外汇风险审查;简化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核手续;取消汇回利润保证金制度。
二是进行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从XX年开始试点,XX年5月全面推广。主要内容有:
1、放宽企业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除了自有外汇资金外,还可使用外汇贷款和人民币购汇;
2、扩大境外投资购汇额度;
3、不再强制要求境外投资的利润汇回境内,可以留在境外进行增资或再投资;
4、进一步下放企业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核权限,省级外汇局审核权限由原先的等值300万美元提高到1000万美元。
三是进一步调整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政策。从XX年7月1日开始,取消境外投资购汇额度的限制;允许境外投资的前期费用汇出;进一步简化了前期费用审核程序。XX年8月,进一步下放境外投资审核权限,对于境外投资外汇来源审核均由所在地外汇局进行,无需报国家外汇管理局核准。
四是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前期资金及后续资本的支持。在境外投资管理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融资难和资金不足是制约我国境外投资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在这方面,我们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加大境外投资的融资力度,缓解境外投资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除了取消境外投资购汇额度的限制和允许境外投资企业汇出有关前期费用外,对于符合条件的中、外资企业集团可以使用自有外汇资金或购汇,在集团内部开展跨境资金运作,为其集团内部的境外成员公司提供外汇放款;改进银行为境外投资企业提供融资性对外担保的管理方式,由原先的逐笔审核改变为余额管理,银行在核定的余额指标范围内,可以自行为境外投资企业提供融资性对外担保,无须逐笔经外汇局核准。XX年8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浙江省宁波市进行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允许民营企业使用其自有外汇、国内外汇贷款或人民币购汇资金对其境外成员公司进行放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为最大程度地支持有条件的境内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境外中资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总结近几年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一系列境外投资外汇管理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整合,拟定了《规定》。《规定》是进一步完善鼓励境外直接投资的配套外汇管理政策,将便利境内机构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从事跨国经营,促进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产业政策的有效实施。
二、《规定》的主要内容
一是扩大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范围。明确境内机构可使用自有外汇资金、国内外汇贷款、人民币购汇、实物或留存境外利润等多种资金来源进行境外投资。
二是将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的审核方式由事前审查改为事后登记,并对具体外汇管理操作环节进行了明确。
三是明确境内机构可以向其境外直接投资企业提供商业贷款及融资性担保,对境外投资企业的后续融资提供支持。
四是将外汇局对境内机构境外投资资金汇出的管理由以往的核准制调整为登记制。境内机构应提交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及境外投资外汇登记证,由外汇指定银行进行真实性审核后,为其办理投资资金汇出。
五是允许境内机构在其境外项目正式成立前的筹建阶段,经外汇局核准,可以汇出其投资总额一定比例的前期费用。
六是明确了境外投资企业利润以及减资、转股、清算等资本变动所得留存境外或汇回境内的处置方式和管理原则。
七是完善境外投资外汇管理的全过程监管,除设立、变更及注销等境外投资全过程的登记管理制度外,进一步确立与商务部共同实施的境外投资联合年检制度。
此外,新《规定》还针对外汇局运行的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信息系统(境外投资模块),对境外直接投资项下跨境资金流出、入的统计监测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与规范。
特此说明。
第四篇:8.《集体合同审查流程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最终版]
《集体合同审查流程规范(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国家标准《集体合同审查流程规范》已列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标准规划(2011-2015年)2012年国家标准制(修)定计划。
本标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归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联合起草。
本标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是我国人力资源标准(劳动关系与调解仲裁标准)部分急需制定的标准之一,也是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过程中的基础标准。
本标准给出了集体合同审查中的基础概念,适用于集体合同审查的政策制定、学术研究。
二、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环境中劳动力市场主体双方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自主调整劳动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也是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建立,集体合同审查管理制度应运而生,规范了集体合 同签订行为。《集体合同审查流程规范》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标准体系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对完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一是完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要求。集体合同审查是我国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审查标准不明确,审查行为不规范以及集体合同签订情况统计不准确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体合同制度的效果。为此,有必要对集体合同审查进行规范,进一步完善和推进集体协商制度。
二是规范政府行政部门审查行为的要求。集体合同审查主要包括集体协商资格审查,集体协商程序审查以及集体合同内容审查等,通过行政部门的审查,确认双方集体协商资格、集体协商程序的合法性,纠正集体合同中的违法行为。审查人员的行为,代表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形象,代表着政府部门的形象。为此,有必要明确审查的内容、统一审查标准和程序,规范集体合同审查行为。
三是督促用人单位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要求。通过政府行政部门的审查,可以纠正用人单位在集体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过程中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督促其依法贯彻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落实各项劳动标准,同时有助于了解掌握企业用工动态和劳动标准、劳动报酬执行情况。为此,需要予以明确和规范。
三、编制原则
本标准起草过程中坚持了以下原则:
(一)一致性原则
我国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以及《集体合同规定》、《关于开展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等法律、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集体合同内容、形式等作出了规范。本标准编写时,注意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保持一致,没有突破法律的规定。在标准形式和表达方式也保持与国家标准一致。
(二)实践性原则
编写本标准时,根据集体合同审查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集体合同审查工作的各环节,特别是报送集体合同的方式及程序性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为规范各地劳动行政部门对集体合同的审查行为和为企业报送集体合同提供便捷的服务,《集体合同审查流程规范》设计了7种集体合同审查文书,可以满足集体合同审查工作和企业报送集体合同两方面的需要。
(三)规范性原则
本标准按照国家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2001.1—2001《标准编写规则 第1部分:术语》的要求编写,标准在起草过程中参 考了其他标准,保证标准形式和内容的规范。
四、编制过程
标准起草组根据国家标准制定程序的相关要求,严格遵循国家标准的编制程序,组织完成集体合同规范的编制工作。
(一)起草阶段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和劳动关系司的共同指导下,先后完成了组建标准起草组、收集资料、召开研讨会、设计调研方案、开展调研活动、形成研究报告、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等环节的工作。
1.组建标准起草组。为保障标准编制工作按时保质完成,由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组建标准起草组,并对起草小组全体成员进行了标准编制规则的相关培训。
2.收集相关资料。起草工作组广泛收集了集体合同审查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国家及地方关于集体合同审查的相关研究,集体合同审查的有关规定,我国集体合同审查实践情况。
3.召开研讨会确定思路和框架。根据部规划财务司对集体合同审查流程规范制定工作的整体部署,起草工作组在北京市召开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司局的负责同志、地方劳动保障部门代表、起草组成员、国内科研机构及高校专家参加的研讨会。就集体合同审查流程规范的编制思路和 框架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最终确定了标准编制的思路、原则及框架,同时明确了工作安排及计划进度。
4.设计调研方案。起草工作组根据研讨会上的意见,对前期设计的调研方案进行修改完善,最终确定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研,并确定了调研内容,修改了调查问卷。
5.开展调查研究。按照确定的调研方案,起草工作组赴四川省、江苏省和浙江省,对上述地区贯彻落实集体合同制度的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地方人社部门、工会组织、企业组织以及用人单位、劳动者对标准制定的意见和建议。
6.形成研究报告。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起草工作组研究起草了《集体合同审查流程管理制度研究报告》,为标准的编制提供了支撑和参考。
7.起草了标准征求意见稿。起草工作组基于前期研究成果,根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编写,起草了《集体合同审查流程规范》(征求意见稿)。
(二)征求意见阶段
标准草案形成后,起草组多次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听取人社部相关业务司局、地方人社部门、工会、企联、工商联以及国内外科研机构的意见,对草案多次进行修改,四易 其稿,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1.2012年12月7日,起草组在河南省洛阳市召开了人社部劳动关系司及辽宁、内蒙古、吉林、江苏、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四川省(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个地区人社部门,工会组织代表、企业联合会代表参加的研讨会,对标准草案进行讨论。会上征集到7条意见,采纳6条,形成标准草案第二稿。
2.2013年1月15日,起草组在北京市召开了人社部劳动关系司、中国人民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专家参加的研讨会,对标准草案第二稿进行讨论。会上征集到3条意见,采纳2条,形成标准草案第三稿。
3.2013年6月24日—7月1日,起草组分别在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召开人社厅、总工会、企业家联合会、工商联以及部分企业和劳动者代表参加研讨会,对标准草案第三稿进行了讨论。座谈会共收集到7条意见,采纳5条,形成标准草案第四稿,即征求意见稿。
4.2014年4月8日—5月8日,起草组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书面征求了意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广东、云南、新疆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 障厅(局)13个单位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共50条。起草组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修改,形成标准草案第五稿。
5.2014年11月 日,起草组召开研讨会,听取了国标委标准审查部原主任关于标准格式的意见和建议,对标准进行了修改,形成报送审查稿。
五、标准的技术内容
本标准共包括11方面的内容。其中,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3章为标准要求的格式内容,其余8章为标准的主体内容。另外,为方便企业报送集体合同和劳动行政部门审查集体合同,标准设计了7种文书,作为《集体合同审查流程规范》的附件。
六、标准属性
本标准属于国家强制性标准。
第五篇:关于修订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的编制说明
关于修订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的编制说明
一、对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1.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自2004年5月1日起实施已有7年,对爆破行业的规范化和快速发展,对保障爆破作业安全,减少爆破事故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得到广泛的好评。在这七年间,随着以人为本、治理国家理念的贯彻,各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一些与爆破安全工作有关的条例、办法及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引用的一些国家标准先后进行了修编、发布,包括:
1)《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6号)于2006年进行了修改,于同年9月1日起施行;
2)GB50089《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是《爆破安全规程》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于2007年进行了修编,并于当年8月1日起实施;
3)GB50154《地下及覆土火药炸药仓库设计安全规范》于2009年进行了修编,并于同年9月1日起实施;该国标也是《爆破安全规程》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4)公安部已发布和即将发布的部颁标准,要求有:
①GA837-2009《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库治安防范要求》于2009年颁布实施; ②GA838-2009《小型爆炸物品储存库安全规范》于2009年颁布实施; ③《爆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已完成送审稿,审批后即将发布实施。
与这些近年来修编和新发布的标准、条例、办法、要求相对照,《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已有不少内容不适用,或与新发布的规范有矛盾,需要修改、删节、补充、完善,有必要与正在执行的有关规定、标准统一起来。
2.爆破安全规程6722-2003实施以来的7年,是我国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七年,七年来我国爆破行业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钻、爆机具得到较为广泛的,普遍的应用,主体钻孔机、混装车已很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促进爆破行业发展的基础;
2)由于钻、爆机具的广泛应用,一些传统的爆破工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例如药壶爆破已被明令禁示,露天裸露爆破也面临被禁用之例,作为我国爆破界的光辉典范,为国民经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硐室爆破工艺,近几年无论从使用频率还是爆破规模上都出现了大幅度下降;
3)随着爆破器材行业的发展进步,一批数十年来一直占据主要位置的民爆器材开始退役、淘汰,与之相适应的爆破工艺也必然一同退役、淘汰,例如火雷管、导火索已禁止生产,与之相适应的“火炮爆破方法”也必然光芒不再;2#岩石炸药因填加TNT影响作业人员健康而停止生产,与之相适应的药包加工、装药工艺也退出了工程爆破范畴。
4)随着全自动高精度液压凿岩机及现场混装车的应用,随着新的起爆器材的出现和新型炸药的应用,把爆破工艺、爆破工程管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就需要吐故纳新,对已实施7年的《爆破安全规程》进行增补、删减、修改,使之适应当前的工艺水平和安全管理需要。
3.随着爆破行业的迅速发展,也必然会发生良莠并生的局面,出现了一些技术功能低下、管理混乱、事故频出的“小、乱、差”爆破作业单位,爆破行业亟待整顿。为此,我国爆破界提出了精细爆破的理念,淘汰了一些落后的工艺和高能耗、高污染、高事故率的作业方法;公安部也即将出台《爆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对爆破企业进行整顿和重组。要扶持能力强、管理规范化、安全有保障的企业,限制、改造事故频发、能力低下的小公司,需要从制度上予以支持,这也是本次规程修编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4.7年来,也发生了一些让人刻骨铭心的爆破事故或与爆破作业有关的次生事故,在分析统计之后,让我们铭记难忘,痛心疾首,有许多事故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吸取教育,更需要进一步敲响警钟,把事故的教育转化成预防、减少、杜绝事故的经验,进而升华形成标准的条文,纳入我们修编的《爆破安全规程》之中,这是对遇难者最好的慰籍,对受伤者最好的安慰,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更是益于当世、垂训后人的宝贵财产。
二、修编原则
1.修编不是新编,应在详细研究原标准的基础进行;删、增、改均应说明原因;篇幅控制在±10%之内,修编后的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2.与现有有关标准、条例、办法等保持一致;
3.删除与已不用的爆破方法有关的规定,增加新工艺、新技术有关的安全规定,充分体现出修编后标准的先进性、实用性,并注意与国际接轨。
4.总结事故教训,将之升华为标准条文。
5.扶植先进,限制落后,促进爆破行业的重组、整合。
6.分组修编,集中讨论,多方征求意见;经修改草稿、讨论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五次修编,形成最后标准文本。
三、主体架构的变动
1.本标准规范性技术要求全部变为强制性,为此对原标准部分非强制性条文作了修订、删节。2.在标准文字量略有减少的前提下,将原标准的7章修编为14章,主要变化是: ①原标准第4章(爆破作业的基本规定)一分为三,即
第四章 爆破工程分级与管理
第五章 爆破设计、安全评估与安全监理
第六章 爆破作业的基本规定
其中第四章编排内容为:爆破工程的分级与级别调整;爆破作业单位的分级管理以及与爆破工程分级的对应关系;爆破作业人员的条件、职责以及爆破技术人员的分级管理,爆破技术人员级别、作业范围与爆破工程分级的关系。在爆破作业人员的管理方面,增加了培训内容。
第5章为技术监督、管理内容,把设计、安全评估和安全监理这三项技术管理业务单拿出来组成一章。对设计程序作了较大的修改,原标准中对安全评估、安全监理只是原则性的规定了什么工程需要安全评后和安全监理,安全评估和安全监理由谁来作,其内容是什么。在修编中总结七年来有关规定执行的情况,增加了如何进行安全评估和安全监理的内容,对其权限及权威性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
第6章是真正的“爆破作业基本规定”的内容,按爆破作业的工艺过程,对各个环节的安全问题作了强制性的规定。与原标准相比,只是删去了与淘汰的工艺有关的安全规定,增加了与新工艺有关的内容。
②原第5章(各类爆破作业的安全规定)按不同类别的爆破作业,分成了六章,排列顺序是按爆破介质与作业环境的不同依次安排;
第7章针对露天爆破作业,包括了深孔、控爆、浅孔、冻土、硐室各方面的内容,对硐室爆破作了删、简,明文规定露天作业不得进行裸露爆破。
第8章为地下爆破,包括了井巷、隧道掘进及各类井下矿山爆破的安全规定。
第9章专门针对高温露天矿、地下矿及高温高硫矿山、热凝结物等高温环境的爆破作业作出了系统的安全规定。
第10章把水下爆破单列成一章,包括了各类水下岩石爆破、软基处理爆破、破冰爆破、潜水爆破等内容。
第11章为拆除爆破及城镇浅孔爆破,这两类爆破均在城镇中进行,作业环境复杂,在安全管理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围堰、堤坝和挡水岩坎爆破因被认定为拆除爆破的一项,所以也归到本章。
第12章题目为特种爆破,把不被上述五章的涵盖的爆破,也就是爆破技术人员安全作业证与所标的特种爆破全归纳入本章;或按非岩石爆破和拆除爆破的其他爆破全归入本章。包括了金属介质爆破,地震勘探爆破、油气井爆破和钻孔雷爆四个领域。这里面金属介质和油气井爆破是产值高、效益好、发展很快的特种爆破行业,所占篇幅也最大。
第13章的内容为安全和环境保护标准,把原标准第6章中的炸药库安全有关内容移至第14章。对安全和环境保护标准吸纳了近几年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必要的修改。
第14章集中了爆破器材购买、储存、运输、管理以及销毁、再加工的全部安全管理内容。作到了与现行标准的一致,保持了内容的完整性。
这样编排之后,条理更为清楚,标题也更为醒目,好查找、好使用,也是本次修编工作的一个亮点。3.取消了附录A、B、C,有关内容按强制性条文的要求经修改后纳入了第5章5.2节的正规条文。
四、各章、节的修编说明
1.前言中明确了本标准规范性技术要素均为强制性,这也是本次修编工作的前提。2.第1、2章只作了文字性修改。
3.第3章的术语和定义由原标准的31条增至38条,所有定义均和国家有关词典作了对证,部分术语定义按词典进行了修正。
4.第4章爆破工程分级与管理 本章包括了爆破工程分级,爆破作业单位分类、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的分级管理(分级办法由公安部文件发布)及爆破作业人员管理三部分,这三部分相互独立又密切关联。本章的核心内容是:把爆破工程分级,不同等级的爆破工程由同级或高级别的爆破作业单位承担,承担单位必须有与工程等级和作业范围相适应的爆破工程技术人员。不纳入分级管理的爆破工程不要求承担单位的级别,但应有作业范围相适应的爆破技术人员。
4.1 爆破工程分级
1)和原标准相比,爆破工程分级表作了重要调整
①作业范围由七类变成岩石爆破、拆除爆破、特种爆破三类,岩石爆破包括了露天、地下、水下等。②硐室爆破在分级表中不再单列,在分级注①中作了规定。
③岩石爆破栏对应的是露天深孔爆破分级,露天深孔爆破年消耗炸药量百万吨以上,是应用最广泛,每年消耗炸药量最多的爆破工艺,原标准分级中没有A级工程,这次作了调整;因不必再考虑矿山常规爆破的级别问题,C、D级对应药量朝小调整。
④地下中深孔爆破分级、露天及地下硐室爆破工程分级,复杂环境深孔爆破分级,水下爆破工程分级因都是岩石爆破,在注①中作了规定。
⑤拆除爆破分级作了较大的变动,提出了两个分级标准,楼房、厂房按高度判定管理级别;对烟囱、水塔、冷却塔拆除爆破,因其为细高建筑物,对分级高度在注②中作了规定;围堰、堤坝、岩坎拆除爆破用药量都比较大,其分级在注③中单独作了规定;桥梁、支撑、基础、地坪、单体等不涉及高度问题,只按一次爆破总药量分级,在注③中作了规定。
⑥城镇浅孔爆破和基础、地坪、单体爆破有相似处和相比性,其分级办法也与之相同,在注③中作了说明。
⑦特种爆破最具规模的是爆炸复合,发展很快,出现了许多规范化的大中型企业,但也有许多技术条件、管理水平差的小企业,质量和安全均无保证,几经研究,在这次修编中把爆炸复合拿出来纳入分级管理的范畴,进行规范化管理,分成A、B、C三级。
其他特种爆破尚无实施分级管理的条件,暂不实行分级管理。
⑧4.1.2~4.1.5对爆破工程分级进行了调整,原标准中规定由设计、安全评估和审批单位商定提高爆破工程的管理级别,这条规定不好控制且有一定的随意性,本次修编明确规定了B、C、D级岩石爆破工程,拆除爆破工程的强制性调级办法,并对特种爆破提出了强制性级别调整表,特别对单张复合板用药量达不到表4-1的规定,但调级计量标准达到表4-2规定的,按表4-2进行调整。
4.2 爆破作业单位
“爆破作业单位”的分类、级别条件、申办方法等在公安部文件《爆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中作了详细规定,这次修编时本节作了重大修改,修改的目的是与公安部的《爆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相一致。修改后的内容是:爆破作业单位应持证作业,作业证件分非营业性和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两类,这两类爆破作业单位可作什么,应按什么程序作,不可作什么,其安全职责是什么,出了事故受处罚的原则和档案管理要求。基本上都是新编入的内容。
应特别提出的是,为了防止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在取得资质等级后去承担本单位无能力承担的,不具备相应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爆破工程,规定承担爆破工程的范围受单位资质等级及技术人员作业范围双重约束(具体约束要求在公安部《爆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中有详细规定)。
4.3 爆破作业人员
因“爆破作业人员”在公安部文件《爆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中作了定义,系指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安全员、爆破员和保管员,本节规定还涉及管理人员等,所以标题改为“爆破作业人员”。基本内容仍是原标准和4.2.4的条文规定,只有以下几处修改:
1)把原“爆破工作领导人”明确为爆破作业单位的领导人,爆破技术负责人,工程项目负责人,工程项目爆破技术负责人,并规定均应接受培训持证上岗;明确了爆破器材押运工作由爆破员和安全员担任,删除了专职押运员。
2)明确规定了爆破作业人员只能受聘于一个爆破作业单位,并不准在其他爆破作业单位兼职。3)对人员培训作了强制性规定。5.爆破设计、安全评估与安全监理
把原标准的4.3(爆破设计)、4.4(爆破安全评估)、4.5(爆破工程安全监理)、4.6(设计审批)的主要条文,结合公安部文件《爆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纳入了7年来在设计、安全评估、安全监理方面新认知、新经验、新办法,修编成本章的条文,主要修改处有:
1)设计、安全评估、安全监理均要求单位、人员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和作业范围,并对承担的项目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连带赔偿责任。
2)设计条文的修改
①改三阶段设计文件为单一的爆破技术设计,对技术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作了新的规定。②把附录A、B、C修改后纳入设计的强制性规定。
③设计审批的范围、程序和权限,参照公安部《爆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作了较大的修改。④对设计审批应提交的材料作了规定。3)安全评估和安全监理条文修改
①对评估和监理对象作了明确规定,只有A、B级和复杂环境对民生有较大影响的爆破工程需要进行安全评估和安全监理。
②对评估和监理单位资格作出了明确规定。
③安全评估增加了评估依据、专家咨询,评估意见的实质性要求作了强制性规定。
④对监理内容、监理对设计文件签认,监理签发的停工令的权力作了强制性规定,对监理程序、监理总结报告也作出了强制性规定。
这些修改都是在安全评估和安全监理被纳入爆破规程七年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吸纳了工作教训之后提升综合而形成的。
6.爆破作业的基本规定
与原标准4.7~4.16比较,编制顺序变动不大,基本上是按爆破工艺过程编写,内容则根据近年来科技进步的状况作了较多的增减: 1)停止作业的环境:对风浪环境根据现场经验作了调整,并和水下爆破的有关规定统一起来:原标准风力6级,浪高0.8m改为风力8级,浪高1.0m。
2)对特殊情况下进行爆破(抢险救灾、有关法规限制)作了规定。3)对湿式凿岩,深孔凿岩应配收尘设备作了强制性规定。
4)对现场检测及试验项目,按强制性要求及当前我国的国情作了切合实际的减项。
5)爆破器材加工及起爆方法,删去了与火雷管、导火索有关的规定,增加了电子雷管的有关内容。6)增加了电子雷管起爆网路和混合起爆网路。7)机械化装药
机械化装药是爆破作业取得重大进步的主要环节,不仅保障了装药安全,它带来的直接利益是增大了延长装药量并且可减少超深,与有水深孔中装卷药比较,机械化装药可排出孔中积水使乳化炸药贴壁,增加装药量,而且爆破质量优于卷药爆破,粗略统计我国台阶爆破年钻孔量1亿m以上,其中水孔占1/3左右约3千万m以上,实行机械化装药后,在平均单耗不变的前提下,可扩大孔网20%以上,即少钻20%以上的钻孔米数,年计达600万m以上,节能减耗效益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这次标准修编增补了机械化装药的内容,把原来零散分布在露天爆破、井下爆破中的机械化装药有关条文以及压气装药孔底起爆内容全部集中于本节,并结合7年来装药机械的进步及在我国使用的情况,单列了装药机械一小节(6.5.3),以求促进装药机械的推广使用,确保在实用中的安全。混装车装药规定由13条变成16条,内容有所增删。
8)予装药一小节删除了预装药时间不宜超过7天的规定。
9)爆后检查内容增加了公用设施及建、构筑物的安全情况,增加了检查人员的规定,细化了检查发现问题处理的条文。
10)盲炮处理增加了盲炮如何进行处理的规定。
11)爆破效应监测一节中,接受近几年来爆破次生事故频频发生的教训,监测项目增加了“可能引起次生灾害的危险源”。
12)在爆破总结一节中增加了总结安全评估和安全监理的作用。7.露天爆破
本章由原规程5.1(露天爆破)5.2(硐室爆破)合并修编而成,较大的修改有: 1)在一般规定中规定严禁在露天采用裸露爆破。
2)深孔爆破条文中增加了近几年引入、发展的高台阶爆破,空气间隔 爆破的内容。
3)基于钻孔机械作业精度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对深孔爆破钻孔验收标准作了调整:孔深误差由±0.5调为±0.2m,间排距由0.3m调为0.2m,钻孔偏斜度由2.6%(1°30′)调为2%。这种调整是比较容易作到的,这种调整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按当前我国广泛采用的台阶爆破设计软件R-K设计程序初步估算,把精度提高的数据输入程序后,在爆破质量延米装药量保持不变的设计前提下,孔网可以增大,延米爆破量可以增加10%左右,这意味着平均单位耗药量降10%,钻孔量减少10%,按我国每年中深孔爆破钻孔1亿m,用药150万t计算,每年可减少千万m钻孔长度,节省10余万吨炸药。这就是 6 向技术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的典型例证,工程实践也证明了其可行性和正确性。这也是本次规程修编的一个亮点。
4)因硐室爆破作业条件较差,前期投入较多,并且平均单位耗药量高,事故率也较高,在钻孔机械得到普及的现代中国,其实用性已经变得不太重要,并且应用范围有越来越窄、爆破规模越来越小的趋势,这次修编时,我们的主导思想是不提倡、不反对,但须进行一些限制,具体的体现:
①硐室爆破条文删掉了一些偏于操作细则的内容和一般性规定,在保持工艺内容完整的前提下,篇幅减少了一半。
②明文规定爆破作业单位和爆破技术人员均须有相同等级以上(包括相同等级)的硐室爆破业绩,才能承担相应等级硐室爆破的设计、施工、安全评估和安全监理。
5)在钻爆工艺发展到今天的水平时,药壶、蛇穴爆破等相对落后的工艺,在新标准中不再提及,自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6)对条文进行了整合重组、增删,例如:
①综合水电工程与核岛工程的保护层开挖经验,编制了7.6节的条文,对保护层开挖工艺进行了规范。②删去了现场混制炸药的有关规定。
③把原属特种爆破一章的冻土爆破移至本章。8.地下爆破
本章基本上是原规程5.3(地下爆破)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增删。
1)纵观近年来透水事故频频发生,造成重大人员及财产损失,增加了一条针对透水事故的安全条文(8.1.9),强制规定在有透水危险地段实施地下爆破时,应作专项设计并有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
2)瓦斯突出、透水、高温环境,不良地质条件下发生的事故往往造成群死群伤,并引发一些次生事故,在研究分析事故案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强制性规定(8.1.7),要求在出现以上诸端事故苗头时立即停止爆破作业,研究安全方案和处理措施。
3)交通、水电、铁道等部门每年基建工程量都很大,是爆破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大断面隧道开挖在安全工作上有其特点和特殊的工艺要求,经和有关部门的专业同志研究后,增加了“隧道开挖爆破”一节。
4)把高温爆破全部移至第9章,把掘井爆破移至本章,作为8.12.14小节。9.高温爆破
近年来随着高温矿区资源开发工程的增多,火区爆破工作量有较大增加,出了不少事故,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有了不少教训。从长远看,高温矿区开发工程还会延续和扩大,一些抢险资源的灭火爆破工程也会陆续展开,为保证高温区爆破作业的安全,在整理研究消化,提升多年来拓展的技术、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参照一些大型高温矿山现场规章制度,结合原标准5.3.8(高温高硫矿井爆破)和5.6.3(高温热凝结物爆破)的内容,制定本章的强制性条文,以保证高温爆破的安全,本章共9节:
9.1 一般规定
针对高温环境的共同问题制订的条文,包括人员、器材、测温要求、装药顺序规定,发现事故苗头人员撤离的规定。9.2 高温岩石爆破
本节针对露天煤矿火区附近的剥离工程中露天深孔爆破的安全问题,依据所掌握的现场资料,事故资料,对装药准备、降温措施、测温安全、爆破工艺等作了强制性规定。
9.3 高温高硫矿山爆破
高温高硫矿山的危险性有5个方面 1)高温可使爆破器材早爆、燃烧;
2)炸药和高硫矿石接触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燃烧、爆炸;
3)硝酸铵、2价铁离子、水达到一定比混合时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局部升温,引起含硝酸铵类炸药早爆;
4)硫尘有爆炸危险; 5)高硫矿有自燃危险。
本节针对这些危险因素作了相应的强制性规定,适用于露天矿,也适用于地下矿。9.4 热凝结构物爆破
主要针对炉瘤爆破,特点是规模小、环境温度高、设备多。本节仍是原5.6.3的条文,作了少量文字修改。
10.水下爆破
只是在原规程5.5节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的技术进步作了一些调整和修改:
1)在“一般规定”中,删除了一些属于操作细节的内容,吸纳了近年来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结合“有水”这种特殊环境带来的特殊问题,对航道、船只、水态、水中爆破不安全因素、水中冲击波、涌浪的破坏作用,有水环境使用的爆破器材、起爆网路这些共同的内容作了整理、归纳,与原标准比较,这部分显得更加顺畅。
2)对水下裸露药包爆破的作用作了限制,但没有禁止。
3)水下钻孔爆破是本章的核心内容,近十年来钻孔船数量猛增,水下钻孔作业工程量也很多,在工程中积累了诸多有益经验,也发生过一些事故,本章第10.3节(水下钻孔爆破)把这些经验、教育升华为强制性条文的内容,对原标准条文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增删。
4)岩塞爆破近些年工程不多并有逐年减少的趋势,本次修编对原5.5.4(水下岩塞爆破)作了大量的删、减,文字量减少了近一半。
5)把原标准5.5.7(软基处理爆破)名称改为“爆炸挤淤与夯实”(10.6),这些年水下挤淤、夯实工程很多,经二十余年的开拓、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新工艺,有一套完整的操作规范。本次修编取其精华,纳入条文,必将有利于水下挤淤夯实工程的作业安全和技术进步。
6)把原5.5.8(海上救助和沉船处理爆破)易名为潜水爆破和水下结构物拆除爆破,内容变化不大,只作了文字修改。
7)把原5.5.6(围堰、堤坝和挡水岩坎爆破)由本章移至第11章(拆除爆破)。8)破冰爆破删除了冰下炸礁的条文,因为这类作业已基本上不作了。11.拆除爆破及城镇浅孔爆破 随着城市建设工程的大规模施工,我国每年都有大批的建(构)物需要爆破拆除,大量的城镇石方浅孔爆破用于开沟、场平,在长期的、大量的工程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开拓了很多新工艺、新技术领域,使我国拆除爆破工程无论在数量上、难度上、设计上、施工上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本章的修编工作是在原标准5.4节的基础上,吸纳融合了近几年的经验、教训,进行再加工、提高而完成的,无论旧条文还是新条文,都具有我国特点,贴近国情,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与原标准比较有以下重要变更:
1)根据实际困难,明确规定了A、B、C、D级工程均可将技术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合并,使设计工作更加便捷、有效。
2)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强调了落地飞溅物和落地前冲对安全的影响,肯定了沟槽、缓冲堤的减震和防冲作用。
3)把围堰、堤坝及岩坎拆除爆破移到本章,文字作了修改,增加了水域安全管理的条文。4)规定了不进行试爆的条件,对保证安全、简捷施工程序都有重要意义。
5)近年来发生过两起在爆破界引起震惊的予拆除重大事故,著名爆破专家因之而被判刑,新标准编制在研究、汲取这些教训后,把予拆除单列了一节,增加了预拆除时保证安全的强制性条文。
6)新增加爆后检查,盲炮处理一节,规定了检查发现重大问题的处理办法和清运工作跟踪。7)根据基坑支撑予留孔装药爆破的成功实践和三峡围堰预留装药孔、洞爆破的经验,增加了预埋管、予留药室爆破的条文。
12.特种爆破
本章根据原标准5.6~5.9四节的条文,结合近几年来在特种爆破领域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重新整合,修编而成。因近几年特种爆破行业发展很快,出现了许多年产值数亿元的大中型企业,发展了新的技术、工艺和管理模式,所以在修编时补充了一些新内容,增大了篇幅。
在修编时按爆炸受体和爆破工艺的不同分成四节,第一节占了一半篇幅,是针对金属材料的,第3节占40%篇幅,是针对油气井爆破工艺的,第2节内容为地震勘探爆破,第四节为钻孔雷爆,条理清楚,便于查找。
12.1 金属破碎爆破与爆炸加工
与原标准比,篇幅增加了3%,主要增加在聚能切割爆破和爆炸复合两小节。主要修改及增删内容有: 1)参照公安部《爆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对特种爆破作业单位申请报批程序作了修改; 2)随着起爆方法的技术进步,取消了“爆炸加工应使用电力起爆”的规定,企业可自行选择起爆方法。
3)取消了爆炸坑不得用于销毁作业的规定。
4)新增了“聚能切割爆破”,取代了原“拆船切割爆破”,文字增加了5倍。近几年聚能切割爆破由主要应用于拆船拓展到用切割器进行各种切割乃至拆除爆破,本节综合了各类切割工艺的经验,提升成安全规定的条文。
5)爆炸复合单列了一小节
因爆炸复合只是爆炸加工范畴的一种工艺,所以在原标准中只有百余字,夹在5.6.5小节中,这次修编篇幅扩大到400余字,在爆破工程分级表中,爆炸复合赫然其中,与岩石爆破、拆除爆破一样实施分级 管理,似有三足鼎立之势,这是该分支行业近几年飞跃式发展,技术、工艺上快速进步的必然结果。当然爆炸复合已成为特种爆破各行业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效益最好的领军企业,出现了一批管理规范化、生产安全、产值数亿的大中型加工厂,也正因为发展快、效益好,也出现了一批无专业人才、无安全保证系统、工艺落后、产品质量差的小型加工厂或小型作坊,发生过不少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扰乱了市场,败坏了行业的声誉,针对这种现实状况,本小节的条文作了一些强制性规定,要求企业应配备专业人员和调配专用炸药的生产设施,规定了较为严格的作业安全要求和场地要求等,目的是在贯彻保证安全的强制性要求时,对现存的良莠混杂状态进行有效整顿。
6)将原标准5.6.5~5.6.8的除爆炸复合与爆炸压接外的条文合成一小节作了重新编排和文字修改。7)增补了爆炸消除应力的条文,与爆炸压接合在一起,列为12.1.6小节。合在一起的原因是这两者都是裸露爆破,爆破对环境影响有一定的可比性,安全要求也有相似处。
12.2 地震勘探爆破
地震勘探爆破是唯一利用爆破产生的地震波进行有益活动的分支,在其他爆破作业中,地震波均属无用而且有害的能量消耗,需采用各种手段减弱地震波,控制其有害效应。而地震勘探爆破则是利用爆破作震源,通过观测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畸变推断其发生反射、折射的地质构造性质、规模、形态及位置,从而获得含水层,含油、气地质构造,含矿构造,断层及溶洞等有用信息。
本节由原规程5.7修编而来,在文字上进行了修订,删除了作业细节一类的条文,将原20条规定修编成6条,但仍然保持了原标准条文的光整性。
12.3 油气井爆破
油气井爆破是特种爆破的一个重要分支,每年为国家创造很大的经济效益,有很强的专业队伍在野外,在边远地区努力地工作,支持着这一行业的蓬勃发展。
在“讨论稿”的修编过程中,收到不少修改意见并有整体性的完整的修改草稿提高给修编组,经认真研究后认为:
1)原条文在执行的几年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至今没有发现错误的、不利于作业安全和企业发展的规定,在使用中仍有现实意义并深入人心。
2)整体修改稿偏于操作细节,不适全规程条文的要求。因此这节的条文基本上没作过大的变更,在维持原条文内容的基础上只作了局部的修改。
12.4 钻孔雷爆
在“讨论稿”修编阶段,有人提出将本节删除。经研究讨论,认为这种工艺当前仍有不少应用,条文整体内容保留,删除了一些过细的规定,文字减少了一半。
13.安全允许距离与对环境影响的控制
本章主要内容是规定安全标准与环境保护标准条文,在发生民事纠纷、刑事案件或理赔事故时,本章的有关规定是重要判决依据,所以本节的内容倍受重视,最多应用。本章规定也是设计文件中作安全设计、安全评估书中作评估结论、监理工作中编制监理规划和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此处需特别说明两点:
一是只有按本节的规定作出安全设计、安全评估、安全监理规划才是合法的,按本节规定作出的监测布署和监测结论才具有法律效能,违背了这些规定就是违法,发生重大事故时就要承担刑事责任。第二点要说明的是,这些规定只是原则的、基本的规定,其中采用的数据标准均由统计资料得来,由数据划分的界线并非绝对不会出事故的界线,即飞石界线之外也不是绝对没有个别飞石,振动安全界线之外也不能保证没有建(构)筑物或设施因爆破振动而受损,只是概率很小;在界线之内一般不是必然会发生大量飞石或建(构)筑物破坏,只是距离不同,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同,只要是按标准规定作出设计界线,按标准要求进行现场爆破警戒、撤离,在界线之外万一发生事故,属非责任性意外事故,设计、施工领导人员、负责人员不承担刑事责任。
因标准的重要性和非绝对性,所以每次修编的难度都很大,本次修编,除了整理近年来国内外的大量事故资料以资确定标准外,还参照了国外规程、标准的有关规定,慎重地按国外标准的等级进行了一些借鉴和引用,尽量作到与国际接轨。本章主要修编内容有:
1)增加了监测人员资质及监测仪器可靠性的规定。
2)在整理国内外资料后,归纳了专家意见,决定在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标准中全部引入振动频率,用频率和质点振动速度幅值这两个相共生的参数共同作为对爆破振动的主体,并以之制定爆破振动允许标准,在修订时还参照了国外的一些国家标准,主要增删及修订内容有:
①根据多年来发生民事纠纷的调研与统计,对各类建筑物的安全允许标准中质点振幅值均作了小幅调低,适当提高了要求;
②规定了质点振动速度幅值为径向、切向、重向三个分量中的最大值,振动频率为幅值对应振波的主频率;
③新给出了运行中的水电站及发电厂中心控制室设备、水工隧道、交通隧道、矿山巷道、新浇大体积混凝土允许振速对应的频率范围及地下构筑物控制点位置;
④新给出了永久性岩石边坡允许振动标准(频率及幅值)及控制点位置;
⑤新给出了新浇大体积混凝土(C20)不同龄期、不同频率范围对应的允许振动标准; ⑥规定了拆除爆破振动允许标准应同时考虑建筑物坍落触地振动;
⑦第一次提出了核电站及受地震惯性力控制的保护对象,允许采用爆破振动加速度作安全判据。3)空气冲击波的规范条文基本无变化,新给出了掩体中作业人员承受空气冲击波的超压值(指俺体所在地的超压值)。
4)强化了爆破作业噪声控制标准,选用突发噪声判据作为控制标准,并对噪声监测、控制作出了规定,本节参阅了国外有关资料和我国低频噪声的新规定,做到了与国际接轨。
5)水冲击波及涌浪的安全允许距离单列了一节,有关条文基本没多大变化,新加了两方面的内容: ①新加了水中冲击波对鱼类影响的安全控制标准;
②规定涌浪的安全标准是浪高不超过大坝、水库的校核水位,不淹没岸边保护对象,不造成撞船。6)个别飞散物对人员安全允许距离表,删去了与我国国情不密切关联内容及淘汰工艺相关规定,个别数据按本规程有关条文的规定作了变更。
7)把爆破器材库内外部安全距离移至第14章。
8)针对瓦斯爆炸、气体中毒造成了较多严重爆破事故,在修编瓦斯及有害气体的监测、控制措施规定时吸纳了近年的教训,增加了有关强制性的规定。9)因对涌浪控制的办法不成熟,有待在实践中实验、探索,本次修编删去了涌浪控制的内容(删去一小节)。
10)因当前出现了许多具有特殊安全性能的电雷管,所以把电雷管爆区改成了“普通电雷管爆区”。14.爆破器材的储存及安全管理
当前我国颁布的被各部门广泛认同并严格执行有关爆破器材库及爆破器材安全管理的专门规定,除了国务院466号文《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和本标准外,还有两部国标(均已为本规程规范性引用文件,即GB50089-2007和GB50154-2009)和两个公安部文件(GA837-2009,GA838-2009)。其中GB50089-2007针对爆破器材生产及经销单位的地面库,GB10154-2009针对国家物资贮存总库的覆土库及地下库;GB838-2009针对爆破作业单位小型爆破器材库单库存放工业炸药5t以下,黑火药2t以下,工业雷管2万发以内),GA837-2009是库房治安防范要求的规定,针对除矿山地下分库,发放站之外的一切爆破器材库;本规程针对的是爆破器材使用单位的爆破器材储存和安全管理,涉及的储存方式有地面库、地下及覆土库,井下分库及发放站、移动式库、临时库、现场临时堆存及混装车的地面站七种。
作为管理使用单位规范,一直是根据使用单位的特点(库房使用年限不是太长,库房与矿山或爆破作业点不能太远)在仓库内外部距离上规定的宽松了些,历次修编因考虑矿山库房不宜大改造、大变动,所以几十年来,一直维持着最初的一些规定。近几年来,随着混装车的广泛应用,一些大中型矿山自备的大中型炸药总库大幅度减少,新开矿山建库或建地面站均按公安部的文件和GB50089、GB10154报批。根据这些情况,本次修编不少主要参编人员提出把使用单位的仓库与生产、经营单位及国家总库的标准统一起来,经研究、讨论,一致认为统一的时机已经成熟,统一标准是切实可行的。
在此认知的基础上,本章的修编工作进行了几次反复,最终认可的修编方式是:凡与本规程规范性引用文件GB50089-2007和GB50154-2009内容重复原标准条文或有必要按引用文件修改的原标准条文均从本标准中把详细的文字表述删去,仅说明按GB50089-2007执行或按GB10154-2009的有关规定执行;凡必须提及或作出规定的与GA837-2009和GA838-2009内容上有重复的条文,在修编时维持了重复性文字或修改成简单的、原则性的规定,以维持本规程的完整性和国标的权威性,同时给使用者提供一定的方便;凡属使用单位必须的而在其他国标中没有详细规定的爆破器材储存、运输、管理内容(例如井下爆破器材分库、发放站,使用单位运输爆破器材的各种方法,爆破器材临时库及现场临时堆放等),在修编时均保留了原条文或主要内容。
本章修编的重要变化有:
1)内容按储存、运输、安全管理的行文顺序重新作了编排。
2)将原标准的爆破器材库的内、外部安全距离(原6.5, 6.6节)有关条文移至本章,在文字上作了简化,与GB50089、GB50154保持了一致。
3)爆破器材库位置、结构、设施、照明、通讯、防雷、消防等原标准条文的文字全部删除,改成了按GB50089或GB50154执行;
4)增加了可移动仓库,混装车地面站的有关内容和小型爆破器材库有关条文。5)爆破器材安全管理。
分库区库房管理、收发制度、检验、销毁再加工五个小节,在重新编排条文时,作了大量的删减,只维持了安全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