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建设的作用论文5则范文

时间:2019-10-18 17:1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建设的作用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建设的作用论文》。

第一篇: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建设的作用论文

现代农业建设依靠农业机械化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仍然处于从过去传统农业转变成为现代农业的一个过渡的阶段,自从我国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至今,虽然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也从本质上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所提高的大部分方法都是通过农药、化肥的投入来提升劳动生产率以及土地的生产率,虽然通过这一种途径来将生产率提升仍然存在一定的空间,但是,想要继续提升劳动生产率就必须要通过对劳动力最为直接的替代品进行寻找来实现,这里所说的替代品就是机器,也就是农业机械。

从1995年到2004年,我国经济建设得到了高速发展,并且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我国得到了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综合的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在2005年,我国投入了三亿元来对农业机械发展进行了支持,带动了地方配套11亿元的资金,在农业总动力以及劳均动力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一定的增长,分别增加了一点七七倍以及一点七二倍,与此同时,农业的机械化也将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提升了。

建设现代农业的标志要实施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了我国农业现代化最为主要的标志,近些年来,我国正处于从过去传统的农业转向成为现代农业转变最为关键的时期,积极、有效的推进农业的机械化,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现代化农业、建设小康社会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并且成为了实现现代化必然的一个要求。所谓的农业机械化就是指运用十分先进的农业机械对农业进行装备,目的就在于对农业生产和经营的条件进行改善,不断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生产技术水平以及生态效益,相关实践标明,农业的机械化能够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相关实践标明,农业机械化能够提升农业综合生产的能力以及农产品的竞争力,并且成为了促进传统农业转变成为现代农业的关键。除此之外,推进农业机械化还是农民实现增收有效的途径,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从本质上提升农业的效益。

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能够促进农民转向非农产业,将农民增收空间拓宽。想要建设现代农业就必须要走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的农业机械化道路,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建设,不仅仅要遵循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自身的规律,对国外相关经验进行借鉴和学习,还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那些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的机械化道路。

结语

农业建设依靠农业机械化发展以及建设现代农业的标志要实施农业机械化这三个放面探讨了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

第二篇:农业机械化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分析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国家基础工程的加速进行和国内外平等互动竞争平台的搭建,使国内农机业发生了变化,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农机装备业已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科技、开发、生产体系和比较完整的推广示范体系,农机产品进出口增长趋势明显,我国农机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机遇期。为此,就我国农机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村发展; 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

1.国内农机业的现状:目前,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十五”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确立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各级政府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措施;各地加快了农机立法进程,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制、修订了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规章,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农业机械化法律体系。2005年,中央和地方财政继续加大了补贴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业机械化上,形成了依法促进农机化发展强大的推动力和政策引导力。2005年,国内农机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不少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抓住了自身发展的机遇。

2、国内农机业的优势

1)我国农机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机遇期:一是农机化促进法在2004年出台;二是农机化行政编制增加;三是农机化的国家项目增加。农机化促进法涵盖了农机化工作的方方面面,制订原则是“淡化管理,立足促进”.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各地基本建设规模的扩大,挖掘机、装载机和吊装设备等农村工程机械需求量成倍地增长;保护性耕作支持政策使得保护性耕作机具得到了快速发展;设施农业装备和节水设备在各地示范项目的带动下需求不断增长。

2)建立了从科研、开发、制造到销售、服务比较完整的农机工业体系。农机产品服务对象涵盖了农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的整个农业领域。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与经济情况不同,我国农机产品门类复杂、品种多。到目前为止,我国已能生产14大类、95小类、3000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对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增产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发挥了显着作用。同时,建立了包括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企业三结合的科研开发体系、整机生产和配套件生产企业组成的生产体系、企业与农机销售公司结合的销售与服务体系以及农机技术推广部门与企业结合的推广示范体系。

3)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近年来,国际上不少大型农机企业看准了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与中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同时,国内一些大型农机企业,不断地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推进了国产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的提高。为了鼓励大型农业机械的进口,国家还制定了优惠进口税收政策。在中国举办展览会,也是农机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

4)走绿色化产业道路。以“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为导向,走“绿色化”产业道路,融合高新技术,发展节约型农业装备,力争达到低能耗、零排放的标准。从政策方面讲,发展节能农机,是“十一五”的重点领域。发展节能型拖拉机,注重技术投入、开发新型产品、减少能耗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由于燃油价格的不断提高,用户对节能产品的要求更加迫切。从市场可以看出,用户对节能型的农机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农机达到环保要求和具有节约能源的性能。这一要求将直接主导我国未来的农机发展方向。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节能型农机正逐步推向市场,同时受到用户的高度关注。我国农机企业将重点发展满足水田机械化、旱地保护作业等方面的产品,重点发展节能、节水、节肥和降低农业成本、保护环境、增加产量的农业机械产品,达到与国家政策、市场走向、用户需求、自身发展同步。

5)农业机械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国外农机业多年的发展经验表明,采用智能化、自动化的作业方式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发展高效节本农业的有效途径。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在采用了高度自动化的作业机械后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而且还提高了其农产品在国际市场场上数量和价格的相对优势。我国农机业要想在国际上立足,就必须缩小我国与农业发达国家在农业机械装备方面的差距。这样国外自

动化、智能化程度很高的农机装备才不会占领我国市场,也不会使我国农机行业陷入困境。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我国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打下了基础。

拖拉机产品上,实现计算机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系统(RS),高精度的机、电、液(气)一体化等与拖拉机产品的有机结合。目前,我国第1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GPS的智能变量播种、施肥、旋耕机”研制成功,已在上海松江泖新农场试用。国内第1台GPS收获机已经在福田重工诞生。

3、产、学、研、推、管相结合。要想加强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研究和开发,突出关键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着力解决农机科技创新滞后、技术供给不足问题。坚持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和技术发展趋势,逐步减少和淘汰不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落后机具,做到产、学、研、推、管相结合;通过组织实施重大新型农业机械产品和配套机具的开发和生产,充分发挥社会力量,通过市场拉动,引导农机企业加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力度;通过政策扶持、科研开发、示范推广和市场机制,逐步形成可持续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和良性循环发展的推广体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国家基础工程的加速进行和国内外平等互动竞争平台的搭建,将使国内农机快速发展,农机工业装备农业能力不断增强,农机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国内农机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新的发展趋势及时地调整发展策略,使农机行业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局势,促使我国农机事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仍存在着生产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等特点,因此农产品无论从价格上还是从品质上相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加入WTO后,国家要降低农产品进出口关税,取消对国内农业的各种扶持和补贴,国外质量好、价格低的农产品会对我国农产品形成强有力的冲击,我国农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抓住加入WTO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机遇,实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农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他产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的发展。因此,农业波动将对人民生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

我国农业机械化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风雨之路,从总体上看,成绩是主要的。解放前我国基本上没有农业机械,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机装备总量的不断增加,推动了农机化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业领域不断拓宽。小麦主产区基本实现了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稻生产过程机械化发展势头正在加快。与此同时,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也明显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正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畜牧业、养殖业、农产品产后处理及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抵抗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同时促使农业向农工贸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农业运输事业的发展。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还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机产品结构性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以及发展不平衡,如:耕种环节机械化水平高、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高、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低。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所谓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武装农业,使传统农业转化为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现代化农业具有以下3个特征:一是生物技术的科学化,如不断培育和推广应用各种新的高产优质抗逆品种,利用普及新的耕作栽培、饲养护育技术;二是劳动手段的机

械化,即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体系,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与劳动力形成配套的关系,从田间作业、运输到精选、烘干、入库、加工等全部过程都实现机械化;三是生产组织的社会化,将农业生产从缺乏分工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区域专业化的商品生产,形成一个产、供、销密切联系高度社会化的经济体系。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又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核心技术组成,农业机械化始终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如进行的“白色农业”、“绿色农业”、“精准农业”等科技革命,在这一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将始终伴随着农业科技进步而不断创新与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进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的手段与载体,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提高粮食单产和改善农作物品质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机械化收获、粮食产后烘干、粮食初加工等都是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化支撑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是基础。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必须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用现代农业工程技术及装备替代人力劳动,彻底改变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新时期是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要适应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总战略的需求,为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有效的装备保障,从技术角度支撑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3-4]。因此,农业机械化最终要在农业现代化中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农机制造业尽快实施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尽快发展耕作栽培、收获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和运输机械等,以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业机械化为稳定和发展农业与畜牧业做出了贡献,并通过转化为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农业机械化是农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其水平和效益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21世纪头20年内,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奋斗目标。中央1号文件系统部署了建设现代农业各项工作,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建设现代农业的高度重视。

实践证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顺应世界农业发展普遍规律与发展趋势,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发展农业生产力为中心,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我国今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个进程中,应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高度重视并解决好“三农”问题。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深入和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变化,都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和更快的要求。

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思路是: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作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法制建设为保障,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增强农业机械化对国民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支撑和保障能力,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支持。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业机械化为稳定和发展农业与畜牧业做出了贡献,并通过转化为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农业机械化是农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其水平和效益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21世纪头20年内,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奋斗目标。中央1号文件系统部署了建设现代农业各项工作,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建设现代农业的高度重视。

实践证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顺应世界农业发展普遍规律与发展趋势,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发展农业生产力为中心,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我国今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个进程中,应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高度重视并解决好“三农”问题。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深入和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变化,都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和更快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国家基础工程的加速进行和国内外平等互动竞争平台的搭建,将使国内农机快速发展,农机工业装备农业能力不断增强,农机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国内农机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新的发展趋势及时地调整发展,使农机行业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局势,促使我国农机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机械化制度变迁及政策评价》——郭姝宇吉林大学2011-06-01博士论文

2.《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卢秉福沈阳农业大学 2008-05-08

3.《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冯启高 毛罕平农业化研究2010-02-01期刊第5期20页

4.《 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杨敏丽 刘敏农业机械学报2005-07-30期刊第七期70页

第三篇:农业机械化论文

农业机械化促进解决粮食危机

“国以民为本, 民以食为天”,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的重要商品, 粮食安全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性问题。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保障粮食安全, 主要的思路是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提高人力投入。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大量的青壮年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造成农村劳动力缺乏,有些村县甚至出现了耕地无人耕种的情况。如今,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劳动力数量必然下滑,如何在缺乏劳动力的情况下提高粮食产量?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农业大型机械化的推广。

农业机械化是就是把农业置于现代化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实现生物技术科学化,劳动手段机械化,生产经营管理社会化,这是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共同规律和标志。搞不搞机械化,对提高粮食产量,增强抗灾能力,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特别是在生产力水平低、粮食生产低而不稳,农业徘徊不前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农牧业机械化工作,对改变农牧业生产条件,增强农牧业后劲尤为重要。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

农业机械化也是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19世纪的美国农业还是很落后的,从19世纪中叶开始,美国农业开始走上机械化,现代化的道路,到20世纪60年代,已基本完成农业现代化的初级阶段。目前,没过农业作业已大都有机械化取代且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其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8%,农民年平均产值已达2.3万美元。同样,二战后,西欧国家重建时也比较注重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日进其农业机械化整体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农业经营体制方面,一家庭农场经营为主题,通过调节价格,信贷,补贴及技术援助等手段,促进专业化发展。我们的邻国日本也在农业机械化的道路上探索着,相比于美国,欧洲的农业机械化是建立在人少地多的前提下,日本则是人多地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典型代表。其大量购买农田拖拉机,解放原来的手动劳动力,在农业劳动力由48.3%锐减至11.2%的情况下,其粮食年产率反而在增长,这一切都得益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因素,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息息相关。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达国家,由于农业机械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的情况看,农机化水平高的地区,农民收入也比较高,生活相对富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直接创造财富。二

是可以发挥农机的替代功能,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农业生产“增机、减人、增收”的过程。三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吸纳功能,安置部分农民实现农业内部再就业。

既然农业机械化在国外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就需要将其本土化,用以提高我国的粮食产量以缓解可能出现的粮食危机。在本土化的时候我们必须结合中国农业自身的情况。首先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空间分异特征,从全国层面来看,划分为“东西两侧”,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每个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从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对比与中国的人口分布,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西部现在是人少,现代化水平低,属于亟待开发的地区。西部的大量耕地却没有足够的人口来进行和东部一样的精耕细作。这点刚刚符合我们所认为的农业大型机械化的发展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农业大型机械化的发展应该先从西部开展试点,逐步向全国蔓延。

总而言之,针对我国农业的现状及问题的根源所在, 同时也针对入世后的危机和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农业发展出路的总体构想应该是: 分流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镇、乡镇企业, 成为城市化建设的后备力量和主力, 但必须同时强调他们各方面素质能力的提高, 并坚决采取相应措施, 大力发展和扶植乡镇企业, 让乡镇企业的发展成为城市化建设和挽救农民和农业的支柱。留下来的农民必须首先提高文化素质, 增大知识含量。同时向农村输血——向农村、农业输送各层次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并建立相应的配套机构(如改造后的农村基层组织)来指导、组织、协调、服务于农民。提高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使农业产业尽快形成规模, 使农产品在“质”和“量”上都有竞争力。以此提高农业总产值,缓解可能到来的粮食危机。

参考文献

【1】龙冬平, 李同昇, 苗园园, 于正松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类型地理学报 2014.02 69卷第2期 【2】杨远新,刘安芳浅论我国农业与农村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战略——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7 第15卷第4期

【3】崔冰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出路现代农业

【4】彭珂珊 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和中国粮食问题观察粮食问题研究 2008.4 【5】沈尤佳粮食危机与农业生产方式——粮食生产中的集体化、资本化与合作化中国农村观察 2011.4

第四篇:水对农业的作用

水对农业的作用

一、我国水资源形势及其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我国是水旱灾害十分频繁的国家。随着人口迅速增长,经济高速发展,我国水资源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恶化问题日趋严峻,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1.洪涝灾害频繁。20世纪90年代有六年发生大水,直接经济损失逾万亿元。1998年大水还记忆犹新,2003年淮河又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黄河支流渭河和长江支流汉江也出现多年不遇的秋汛。据初步统计,2003年全国30个省(区、市)洪涝灾害受灾人口2.27亿人,因灾死亡1356人,直接经济损失1278亿元。

2.干旱缺水严重。我国有4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缺水地区,其中黄、淮、海及西北内陆等严重缺水区占35%。全国还有20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问题亟待解决。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668座城市有400多座缺水,其中108座严重缺水,1.6亿多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由于缺水,不得不大量超采地下水。全国地下水超采区上世纪80年代初为56个,90年代末发展到164个,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累计超采量逾1000亿立方米。1999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连年大旱,2003年春夏两季,北方大部和西南、江南、华南地区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全国共有2694万城乡人口、1665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因旱损失粮食3080万吨、经济作物损失346亿元,粮食损失高于90年代以来平均水平。

3.水污染加剧。全国废污水排放量由1980年的315亿吨增加到2002年的631亿吨。流经城市的河段64%为Ⅳ、Ⅴ类或劣Ⅴ类水。50%的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118座大城市中约98%的浅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4.水土流失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超过国土面积的1/3,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损失耕地100多万亩,损失有机质4000多万吨,相当于全国所有小化肥厂的产量。每年因水土流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00多亿元。据民盟四川省委的调查: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的荒漠化速度出现了令人吃惊的加速趋势,90年代达到每年246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干旱缺水、水污染和水土流失使得我国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北方“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南方河流、湖泊污染加剧,每年水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3.1%。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荒漠化扩大,沙尘暴加剧。地下水严重超采在一些地方形成地面沉降、裂缝、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等地质灾害,西北内陆一些地区因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荒漠化及沙化面积不断扩大。

第五篇:农业机械化科研人才培养论文

1农业机械化科研对教学条件的影响

教师要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广泛参与科研实践,特别是农机化学科,必须深入到科研生产一线,才能获得最有价值的经验积累。农机化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习知识,还要求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因此,农机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不能仅仅局限于纸上谈兵。教师通过广泛地参加科研活动,亲自进行实践,可以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增加实践经验,提高综合素养,从而使业务知识更全面、教学经验更丰富和教学方法更独特,使教学具有更为坚实的基础[5-6]。根据笔者的询问,农机化工科学生对教材上最感兴趣的知识往往是一些实用性知识。许多教师按部就班,照本宣科,不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如果教师能够多参加农机科研实践,在长期的农机科研实践中所获得的许多实例和感悟,可以藉由课堂传达至学生,为教学工作提供丰富的素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农机化科研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影响

2.1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前沿知识

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一般都是反映农机领域科学前沿动态的课题,这些科研项目所涉及的研究内容,很多是从书本上难以找到的。学生通过参与课题,能够初步地掌握所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对于今后的工作、科研都大有裨益。对于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来说,有利于缩短毕业后的就业培训期,从而尽快投入工作,提高学生在工作中的竞争力。在社会服务过程中,也有利于农机化前沿技术的推广。对于进入科研院所或读研的学生来说,受到早期科研训练后,可以更快地投入研究团队的科研项目,缩短与团队人员之间专业知识的差距,增强研究生教育期间的科研能力和科研信心。东北农业大学多年来为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批农机科技和管理人才,各单位反馈意见良好,这与毕业生在校期间参加科研活动有密切的关系。约翰迪尔等著名农机企业主动将其先进农机具捐赠给学校,用于教学和科研工作。另外,一些企业还专门设立了奖学金,在宣传企业品牌和先进技术的同时,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双赢的效果。

2.2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科技创新是提高高等农业院校综合实力的战略支撑,东北农业大学农机化专业教师科研工作热情较高,几乎全部具有科研工作经验。目前学院承担国家攻关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重点课题70余项,每年在国内外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省部级科研奖励多项。教师对科研和教学工作的正确处理,可以加速推动科技和本科生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的工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与指导教师相互讨论,鼓励学生多发言多提问,使学生了解科研成果的获得过程,进而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另外,学院不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各界专家开办学术讲座,带来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听讲的学生随时质疑辩论,从而养成良好的科研思维和发散性思维。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达到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的目的,通过与导师的交流信息,明确自身的不足,从而激发自身创新思维的热情,潜移默化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讨论与建议

3.1农业机械化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

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偏低,服务社会功能发挥不充分,农机化科技成果亦是如此。众所周知,农机化科技成果转化率受到资金、管理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风险性事业,即使是一项成熟的成果,还要有必要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和推广等一系列活动,需要强大的后盾和资助才能完成,在短期内难以实现。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等单位,通过对接会、论坛等多种形式,搭建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平台,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2教学与农业机械化科研的时间分配问题

农业院校的农机化教学既要符合农业院校的教学特点,又要体现出农机化教学的特色。面对农机化教学与科研任务均很繁重的局面,只有正确处理农机化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才能实现培养农机化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教师可以选择拔尖学生课余时间参加科研工作,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缓解了科研压力。而如何挖掘农机化教学与科研的深层次关系,使其相互促进,是当前农机化教学与科研的一个课题。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既能提高大学教学的效果和大学生的素质,又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3.3科研经费的投入支持问题

对于高等农业院校来说,增加农业机械化科研投入会带来规模效率和规模收益的增加,显著提高学校的整体实力,因此,应当努力获取各方面的资金支持。对比世界发达国家,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科学研究投入应达到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国家对基础研究投入的平均水平,提供能够满足研究需求的科研基地和基础设施。各职能部门,应当立足长远,加大对高等农业院校的资金支持力度。另外,科研承担者需要做好预算,调整科技活动的投入比例,把有限的科研经费合理地分配使用。

4结论

农业机械化科研促进教学,教学反哺科研。农机化人才的培养是时代赋予农业高校的使命,而农机化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领域,学生只有经过深入的科研实践,不断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挖掘农机化知识蕴藏在深处的东西,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科研活动促进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大量的科研案例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科研的主动性相结合,处理好科研活动与专业学习的关系,鼓励学生参与农机化科研活动,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其重要的意义。

下载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建设的作用论文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建设的作用论文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烟草农业学术论文现代烟草农业论文烟草农业论文:浅谈现代烟草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应用

    现代烟草农业学术论文现代烟草农业论文烟草农业论文: 浅谈现代烟草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应用 摘要:烤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一个特殊领域,目前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了大力推进现代烟草农......

    农业强省建设论文

    以农业强省为契机,促全省动物卫生监督事业发展 李光明 蔡传鹏 (湖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 2011年5月底6月初,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时提出,“湖北农业资源丰富,要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农......

    农业工程科技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作用

    农业工程科技创新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作用 专业:农机姓名:席 荣 庭学号:201011404131 摘要:进一步明确农业工程在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作用和任务,以促使农业工程在农业现代化......

    农业工程科技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作用

    农业工程科技创新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作用 专业:农机 姓名:席 荣 庭 学号: 201011404131 摘要: 进一步明确农业工程在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作用和任务,以促使农业工程在农业......

    发挥农业补贴对粮食生产的激励作用

    发挥农业补贴对粮食生产的激励作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按实际粮食播种面积或产量对生产者补贴试点,提高补贴精准性、指向性。这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一......

    浅谈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作用趋势

    浅谈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作用趋势 论文摘要: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国外先进农业科学方法的不断引进和应用,使我国近几年的农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发展现代农业的观......

    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支撑作用

    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支撑作用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3、结合实际工作,简述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3、结合实际工作,简述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答:答:农业机械化就是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机械代替手工和畜力作业,减 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