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认知方式、空间图形认知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研究论文[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11-02 14:1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生认知方式、空间图形认知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生认知方式、空间图形认知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研究论文》。

第一篇:初中生认知方式、空间图形认知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研究论文

人类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人类的创造力,创造力的本质在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在先天遗传,更在后天教育。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正在致力于创造性的研究与开发。初中生正处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的空间图形认知能力也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空间图形认知能力恰恰是创造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它要求人们在从事创造性活动时,能够从不同角度呈现对象时仍能认出对象;能想象外形运动或想象其各部分之间的转换;对观察者自身与所处空间之间关系进行准确思考。

国内外的研究发现,认知方式与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存在密切关系。认知方式指个体在心理活动中倾向于依靠外在参照还是内在参照为依据。依靠外在参照就是场依存型,依靠内在参照就是场独立型。Witkin等人发现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的人格差异与空间认知能力密切相关。Globerson研究发现认知方式与空间认知能力及其他认知能力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最近国内的研究发现认知方式是影响图形推理水平的重要人格标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最近的一项对中学生的认知方式与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关系的研究发现,不同认知方式的中学生空间认知能力存在差异,场独立型学生空间图形认知能力最强,场中间型学生次之,场依存型学生空间图形认知能力最弱。认知方式是影响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内外心理学家关于场认知方式对创造力的影响给予了较多关注,大都认为场独立性特征在创造力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场独立性强是富有创造性个体的人格特点之一。

从上述研究可知,国内外学者更倾向于考察认知方式、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的两两关系,而很少涉及认知方式、空间图形认知能力与创造性思维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此外,在空间图形认知能力方而,绝大多数研究者普遍选择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而对初中生空间图形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从认知方式、空间图形认知能力两个维度入手,揭示二者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宁波一所中学七、八、九3个年级的学生为被试,从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两个班。发放310份问卷,有效问卷为283份。被试的分布情况:男134名,女149名;其中七年级90名,男44名,女46名;八年级89名,男43名,女46名;九年级104名,男47名,女57名。

1.2方法

1.2.1团体镶嵌图形测验(GEFT)

采用北师大心理系根据国外有关测验编制的《团体镶嵌图形测验》(GEFT)。测验题目包括3部分,练习部分共9题,正式测验共两部分,分别有10题。统计结果取30%的高分组为场独立组,30%的低分组为场依存组。该测验是以棒框测验为效标,效度为0.49,达到显著水平。该量表总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

1.2.2空间图形认知能力测验

采用首都师范大学连四清编制的《空间图形认知能力测验》。测验材料包括心理折叠、心理展开和心理旋转3个部分。3项测验合计分数规定为空间图形认知能力总分。得分越高表示空间图形认知能力越强,反之亦然。该测验的分半信度为0.73。

1.2.3创造性思维测验

采用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肖蓓玲编制的《创造性思维测验》。该测验包括创造性思维测验练习和创造性思维测验手册两部分。全套题目从流畅性(Fl),变通性(F2)和独创性(O)3个方而记分,以上3个分数加起来合成练习总分。该测验未指明信度和效度,但经他人多次使用,证明较为真实可靠圈。

1.2.4施测发放问卷,给予标准指导语。

由于本研究的3个测验都要求被试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因此测验使用秒表作为计时工具。回答完毕后即回收问卷。

1.3统计处理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2结果

2.1认知方式、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创造性思维的相关分析 见表1。

认知方式与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创造性思维及各因子的得分均成显著正相关;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得分与独创性得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2.2认知方式、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对创造性思维及各因子的回归分析。

分别以认知方式、空间图形认知能力为预测变量,以创造性思维及各因子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见表2。

2.3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对认知方式的回归分析以空间图形认知能力为预测变量,以认知方式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可得表3。

结果表示: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对认知方式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2.4认知方式在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中介效应分析在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对创造性思维独创性的影响上考虑认知方式的中介作用。

加入认知方式变量后,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对独创性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表4显示,加入认知方式变量后,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对独创性的预测作用由原来的显著预测到预测作用不明显。

根据Baron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标准,说明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可能通过认知方式的中介作用影响创造性思维中的独创性这一维度。

3讨论

本研究中,认知方式对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创造性思维及各因子的得分均有预测作用,表明有场依存性的学生,其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创造性思维较强。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得分与独创性得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空间图形认知能力从独创性方而可以代表创造性思维,对创造性思维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认知方式是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对独创性影响的中介变量。也就是说空间图形认知能力是通过认知方式对创造性思维产生作用。这与Witkin的理论一致,他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空间定向和垂直知觉的经典性实验研究时,发现了空间图形认知能力的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问题。他认为场独立个体具有较强的认知改组能力。并有研究者发现,有空间认知能力参与的创造性活动大都需要较强的场独立性才能有效完成。由此可见,空间认知能力对创造力作用积极效果需要通过特定的认知方式才能得以彰显。

本研究探讨了认知方式、空间图形认知能力与创造性思维三者的复杂关系,并提出可能的中介作用模型。在理论上加强了初中生创造性思维实证研究的理论构建,深化了对创造性思维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的认识;在实践上,有助于教育者通过对初中生认知方式的引导以及空间图形认知能力的提高,培养初中生的高水平创造性思维及抽象思维,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第二篇:中班幼儿角色扮演游戏与行业认知能力的关系研究

中班幼儿角色扮演游戏与行业认知能力的关系研究

摘 要

角色扮演游戏有助于幼儿行为认知能力的提高。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通常扮演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角色,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体验者他们的情感,这种游戏能够更直接的对角色有一种全新的认识。通过不同行业角色进行扮演游戏,这是幼儿认知各种不同职业特征的一种重要途径。角色扮演游戏让家长们和教育者们得知,在教学中真实的让幼儿在游戏场景中学习,切身体验着各个行业的行为,能够比传统教学法更直接有效的学习行业的特性,促进幼儿行为认知能力的发展。本文首先对游戏和角色扮演游戏的概念进行阐述,然而对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与行为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角色扮演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角色扮演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还可以有效的指导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这说明角色扮演游戏在幼儿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后针对角色游戏在幼儿的发展问题上,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角色扮演;游戏;行业;认知能力

目 录

引 言...............................................................3

一、相关概念论述.....................................................4

(一)游戏的定义.................................................4

(二)角色扮演游戏...............................................4

二、中班角色扮演游戏的现状调查.......................................4

(一)研究的概况.................................................4

1、研究的对象................................................4

2、研究的方法................................................4

(二)幼儿行业认知能力测试.......................................4

(三)幼儿角色游戏与行为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4

三、职业认知的概况...................................................5

(一)职业的定义.................................................5

(二)职业的主要代表.............................................5

(三)职业的特性以及发展.........................................5

四、角色游戏的发展价值...............................................5

(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6

(二)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6

五、关于角色扮演游戏的建议...........................................6

(一)树立正确的游戏观,重视角色游戏的价值.......................6

(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指导游戏................................7

(三)关注幼儿需要,丰富游戏主题................................8

(四)根据不同个性的幼儿,进行个别教育..........................8

(五)关注游戏过程,发现和解决问题..............................8 结语.................................................................9 参考文献............................................................10

引 言

角色游戏作为有幼儿最喜爱的游戏之一,对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角色游戏来自于幼儿的实际生活,游戏的开展需建立在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之上。但是,由于幼儿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印象并非都是正确与积极的,所以并不是任何幼儿自发的角色游戏都具有良好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角色游戏的指导。为了使角色游戏积极有效地开展并深入进行下去,充分发挥角色游戏的作用,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明确有效指导角色游戏应具备哪些能力,并理解各种能力的含义与要求,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对游戏的定义以及角色扮演游戏的概念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主要对中班角色扮演游戏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幼儿行业认知能力测试以及与行业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第三部分着重对职业的定义、主要代表以及特性和发展进行阐述;第四部分对角色游戏的发展价值进行思考和探索;第五部分在前文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角色扮演游戏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相关概念论述

(一)游戏的定义

对游戏的定义,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游戏理论。柏拉图认为游戏是一切幼子生活和能力跳跃需要而产生的有意识的模拟活动。亚里斯多德认为游戏是劳作后的休息和消遣,本身并带有任何目的性的一种行为活动。而拉夫.科斯特对游戏的定义就是在快乐中学会某种本领的活动。综上所述,游戏是在某一固定时空中进行的自发、自愿的活动,它伴有愉悦的情绪并有别于日常生活,是遵从一定游戏规则的有序活动。

(二)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游戏是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借助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其 生活环境、生活体验和生活感受的游戏。角色扮演游戏是象征性游戏的高级阶段,是随装扮动作和以物代物以后出现的一种活动方式,它完全是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

二、中班角色扮演游戏的现状调查

(一)研究的概况

1、研究的对象

某市幼儿园中班幼儿两个班。

2、研究的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

(二)幼儿行业认知能力测试

幼儿行业认知能力测试包括一般推理能力(智力)测试和特殊智力能力测试。

智力测试包括一系列能力,如记忆、词汇、口头表达的流畅性以及数字能力。具体的认知能力:归纳、演绎、语言理解力、记忆力以及数字能力,即能力倾向测试,目的是测量特定工作能力倾向。

(三)幼儿角色游戏与行为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

幼儿角色游戏与行为认知能力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角色游戏是幼儿社会化的一种需要,也是幼儿语言发展水平的再现。在游戏中所体现的活动性、模仿性、自主性和儿童情趣,能使幼儿获得快乐和满足,也是幼儿的语言交往技能日臻丰富。动作和语言是角色游戏中人物的基本行为方式。语言和动作的密切配合使得人物角色更为丰满和逼真。语言和动作在角色游戏中的作用既是不可互相取代的,又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幼儿可以用语言来假设人物身份,假设情景,用语言规定特定的游戏情景,还可以用语言来概括人物的动作、游戏的具体过程。另一方面,幼儿也可以用动作来表示人物的想法、感情,用动作完成游戏的一些情节。语言和动作成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相互作用的两种互相补充的主要方式。幼儿象征能力的发展为语言和动作的发展提供了心理基础,随着象征能力的提高,语言和动作的概括性随之提高。

三、职业认知的概况

(一)职业的定义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从社会角度看职业是劳动者获得的社会角色,劳动者为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并获得相应的报酬;从国民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角度来看,职业是指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操作的专门劳动岗位。

(二)职业的主要代表

我国对职业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第二,专业技术人员;第三,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第四,商业、服务业人员;第五,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第六,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第七,军人;第八,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三)职业的特性以及发展

职业具有同一性、差异性、层次性和时代性的特征。同一性是指某一类别的职业内部,其劳动条件、工作对象、生产工具、操作内容相同或相近。由于环境的同一,人们就会形成同一的行为模式,有共同的语言习惯和道德规范。基于此,才形成了诸如行业工会、行业联合体等社会组织。差异性是指同职业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劳动条件、工作对象、工作性质等都不同。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体制的改革,新的职业如经纪人等还会不断涌现,各种职业间的差异也会不断变化。层次性是指从社会需要角度来看,职业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对从事职业的素质要求不同以及人们对职业的看法或舆论的评价不同,职业便有了层次之分,这种职业的不同层次往往是由于不同职业体力、脑力劳动的付出、收入水平、工作任务的轻重、社会声望、权力地位等因素决定的。时代性是指职业具有时代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热门职业。

四、角色游戏的发展价值

角色游戏是最适合中班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游戏之一,它能对中班幼儿的发展起到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角色游戏不仅可以促进中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也可以促进中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这也正是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所在。

(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角色游戏对中班幼儿语言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中班阶段是幼儿语言发展、尤其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而角色游戏是一种重要的幼儿学习语言方式。中班幼儿期是人类学习语言最为迅速和最为关键的时期,通过角色游戏,可以为中班幼儿语言表达提供自由轻松的环境,可以使中班幼儿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下,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以游戏方式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是将幼儿自主性与教育目的性的有机结合,可以在游戏中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角色类游戏,是生活经验的写照,可以为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巨大的空间,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角色游戏作为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沉浸在游戏之中,给幼儿带来欢乐和愉快的心情,能够幼儿童年带来美好的回忆,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下,幼儿身处游戏情境之中、身处那个游戏性的心理场中才能够享受到轻松自在的快乐,这种快乐体验让幼儿处于一种放松状态。使其可以放松的表达自我,毫无焦虑地进行语言表达和焦虑,消除幼儿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的紧张和压抑。此外,幼儿游戏过程中,也给教师观察、了解和倾听幼儿提供很好的机会,通过游戏,教师可以敏锐地发觉幼儿的需求及其教育重点,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方式,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幼儿语言教育的水平。

(二)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角色游戏可以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社会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幼儿的社会交往是生长发育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完成个体社会化的过程。通过社会交往可以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正常关系,帮助幼儿克服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利于社会交往的行为。而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游戏中角色可以包括社会各行各业,涉及周围各种环境。角色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好动是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活动可以让幼儿感知世界,而且在游戏中能够积累经验,从小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不仅对幼儿当前的发展有很大作用,也可以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奠定基础,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而且可以促进相互交往。可见,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

五、关于角色扮演游戏的建议

角色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游戏之一。幼儿通过角色游戏不断地体验成功与失败,不断的发现自己,认识环境,丰富情感和完善自己的人格,获得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因此,树立正确的游戏观,重视角色游戏的价值;根据幼

儿的年龄特点指导游戏;关注幼儿需要,丰富游戏主题;根据不同个性的幼儿,进行个别教育;关注游戏过程,发现和解决问题是角色攀岩游戏不错的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游戏观,重视角色游戏的价值

树立正确的游戏观,重视角色游戏的价值。众所周知,观念决定行为,影响教师指导角色游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对幼儿园角色游戏的认识。幼儿教师应当多方面了解幼儿角色游戏发展的主要内容,了解角色游戏的本质特征及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提高对角色游戏的价值认同,从意识层面重视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重视角色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还要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正确解读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游戏心理与行为表现。幼儿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所获得的生活印象并非都是正确与积极的,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需要教师的指导,幼儿教师应当明确在开展角色游戏过程中教师指导的必要性。这都将有助于树立正确的角色游戏观念。

(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指导游戏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指导游戏。在教育工作中,把握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年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是帮助幼儿提高游戏水平,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的基础。角色游戏是幼儿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他们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感受和体验。不同年龄的幼儿因其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年龄特征,他们在对现实生活认识的范围、深度上就不一样,感受和体验的深刻性也不同,再加上儿童在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也存在年龄差异,这就使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表现出不同年龄各不相同、同一年龄则相对稳定的年龄特点。

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其有意注意的发展,使其注意的稳定性提高;认识范围的扩大,使其个人经验有了一定的积累;思维的直观形象性增强,使其想象逐渐变得活跃而丰富。身心发展上的这些变化,使他们在角色游戏中表现不同的特点:首先,中班幼儿逐渐会有意识地选择角色,安排情节。相关研究表明,中班的幼儿随着注意的稳定性的增加,活动的目的性和主动性也逐渐增强。其活动开始更多地倾向于满足个人内部的需要、愿望和兴趣。因而在游戏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角色,往往他们在游戏开始以前就能确立自己想做什么游戏,想扮什么角色。其次,游戏活动的兴趣集中在角色的分配上。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的游戏能力获得了发展,加之对游戏内容的熟悉,使他们在游戏中主观能动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他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他们喜欢的、感兴趣的角色来扮演。再次,中班幼儿喜欢集体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对周围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认识越来越丰富,尤其是人们在各种活动中态度、情感和彼此之间的关系,都逐渐成为他们感知和体验的内容以及模仿的对象。随着在这些方面的认识的积累,他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由此可见,作为教师,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幼儿特点来指导角色游戏。

(三)关注幼儿需要,丰富游戏主题

幼儿教师应积极关注幼儿需要,丰富游戏主题。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关注幼儿需要,丰富游戏主题,并进行积极引导。这是因为中班阶段幼儿具有丰富想象力,经常能从一个活动中生发出另一个游戏活动来。这时。教师就要抓住这样的教育契机,给予幼儿支持,促进游戏的生成与发展。首先,教师应为中班幼儿创设丰富多样的支持性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支持性环境的创设,让幼儿与环境进行有效的互动,激发幼儿探索汽车的热情。其次,教师在角色游戏中要运用适宜有效的指导语言。

教师运用有效的指导语言,既能提高指导游戏的效果,又能保证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语言有建议式语言、询问式语言等各种类型,面对不同情境,教师要运用适宜的语言给予幼儿反馈。还有就是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为幼儿提供支持性的游戏材料。游戏材料隐含着教育价值,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游戏的深入发展。游戏材料并不是提供得越多越好,而要在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提供能够促进幼儿发展的材料。最后,教师应开展支持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在角色游戏中,当发现幼儿对某一游戏产生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时,教师实施了一系列游戏与教学整合的活动,通过开展支持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开阔幼儿的视野,丰富拓展幼儿的游戏经验。

(四)根据不同个性的幼儿,进行个别教育

幼儿教师应根据不同个性的幼儿,进行个别教育。个性是指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包括性格、兴趣、爱好等。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应该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所谓有针对性的教育就是发扬每个幼儿个性中的长处,纠正其个性中存在的不足或问题,从而促进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孩子3岁以后,家庭和幼儿园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孩子生活的独立性逐步增加,行为的目的性也逐渐明确,自觉性增加,并逐渐使自己的行为服从集体或成人的要求。这样,个性便开始萌芽,这时,就应该对孩子的个性品质进行训练。教师应根据幼儿不同个性特点进行教育,这是幼儿教育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规律。

(五)关注游戏过程,发现和解决问题

幼儿教师应积极关注游戏过程,发现和解决问题。角色游戏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协作的优势,不仅可以使中班幼儿自主选择参与自己感兴趣的角色,并以自己适合的方式和步调进行角色扮演,使其个性与创造能力得以主动、充分的发展。在角色游戏中,如果教师过多限制或放弃指导,就不利于幼儿个性健康良好的发展,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懂得什么时候教,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要懂得运用技术手段帮助幼儿同化知识,懂得必要时作出支持,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应关注游戏过程,尊重幼儿想法,促进幼儿主动参与角色游戏。幼儿园设置角色游戏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幼

儿经过这一历程,促成其自主意识与能力的发展,这是角色游戏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因此,在指角色游戏中,教师对幼儿任何自主活动的想法都应给予充分的尊重,要相信幼儿的能力和知识经验,相信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内在理性,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使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展现,对幼儿的愿望和努力要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结语

通过对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与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可以了了解到,幼儿期是人类学习语言最为迅速和最为关键的时期,通过角色游戏,将幼儿自主性与教育目的性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幼儿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下,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以角色游戏方式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那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幼儿教师应充分发挥角色游戏的积极作用,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这是我们应该特别重要的一个问题,不仅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个性化教育,还要树立正确的角色游戏价值观,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提高幼儿角色游戏水平,从而不断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雪君.浅析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角色扮演[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16):65-66.[2]吴泳波.以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2(1):32-32.[3]丁秋桂.幼儿园角色游戏的现状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153.[4]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97.[5]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54.[6]方建华.中班幼儿园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7]保健.试论游戏对儿童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作用[J].中国科技报,2009(6)

第三篇:研究生身体自我认知、自信心及其关系研究

研究生身体自我认知、自信心情况及其关系研究

摘要为了了解当前研究生身体自我认知和自信心的情况及其关系,采用量表法对112名研究生进行了身体自我认知和自信心的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生的自信心总体水平不高;(2)身体自我认知的体育活动性、身体肥胖、整体身体、外表、耐力和自尊六个维度对自信心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研究生 身体自我认知 自信心

1.引言

1.1.身体自我认知

身体自我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评价,是个体自我意识中最早出现的部分,同时也是个人概念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外对于身体自我认知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Sonstroem与其同事研究了身体健康与自我价值的关系后发现,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会导致身体机能的提高,从而提升自我价值感【1】。与国外相比,国内对身体自我认知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而且国内的研究除个别对身体能力知觉的研究外,大多停留在对整体自我概念中所包含的身体自我成分的探讨。

近年来,美国学者Marsh将多维度自我概念模型应用到身体自我概念的研究中,他认为身体自我认知应该包括以下十一个维度:健康、协调性、体育活动能力、身体肥胖程度、运动能力、整体身体、外表、力量、灵活性、耐力和自尊【2】。可见,身体自我认知是多维度、多层次、且内涵丰富的。在身体自我认知中得分高的个人具备更完善的自我接受能力,他们可以树立更积极的价值观,采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运动领域和种类的选择上也更加灵活多变。可见,对身体的认知和评价是尤为重要的。

1.2.自信心

自信心是个体对自己是否具有完成某项活动的能力的自我评定,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如何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成为心理学界的热点话题。而自信心作为人格品质中最闪耀的 一环则更为引人注目。自信心的培养可以促进个人积极的人生态度、优化个人的心理状态、保证个人学业的成功、满足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3】。当前心理学界对自信心的研究已取得相当大的成果,对自信心的结构、作用机制和培养途径等方面都有深入的探讨。可见,自信心对个人的积极影响已广为人们所接受。

1.3.身体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目前对影响自信心发展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他人影响、个人能力和性格特征以及文化背景因素等方面,而对于个人的自我认知,特别是身体自我认知对自信心影响的研究却相对缺乏。有研究表明对身体的自我认知会以社会为参照形成评价标准,从而对个人的自尊、自信、自强、自我效能感等产生持久的影响【1】。

因此,身体自我认知作为自信心的重要指标,其状况不仅会反应研究生对身体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而且可能会深刻地影响研究生的自信心的培养,进而影响研究生的成才。

2.研究方法

2.1.被试

随机抽取安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的研究生112名。其中男生54名,女生58名,研一学生45名,研二学生34名,研三学生33名。本研究中的研究生主要指全日制脱产在校学习、生活的一、二、三年级的在读硕士生。

2.2.研究工具

2.2.1.身体自我描述问卷

采用美国学者Marsh编制的身体自我描述问卷【4】,用以测量研究生的身体自我认知状况。本量表共70道测验,分为11个维度,即健康、协调性、体育活动能力、身体肥胖程度、运动能力、整体身体、外表、力量、灵活性、耐力和自尊。该量表采用从1(完全不符合)到6(完全符合)6点记分。本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5,显示了本量表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2.2.2自信心问卷

采用美国心理学家Rosenberg编制的罗森博格自信心量表,用以测量研究生的自信心状况。本量表共10道测验,采用从1(非常同意)到4(非常不同意)4点记分。总得分在10分到40分之间,总分越低说明自信心水平越高。本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0,显示了本量表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2.3.研究程序和数据处理

研究以团体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施测程序标准化,并采用SPSS18.0分析数据。

3.结果分析

3.1研究生的自信心状况

表1 研究生自信心的描述统计

项目

自信心 最小值 10 最大值 40平均数 19.24 标准差 7.064

表1显示,研究生的自信心水平并不高,呈中下水平(中间值25)。而且,自信心得分两极分化严重,其中最低分为10分,最高分为40分。

3.2.研究生身体自我认知和自信心的相关分析

为了了解研究生身体自我认知和自信心的关系,将自信心与身体自我认知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

表2研究生自信心与身体自我认知各维度的相关系数表

自信心 健康 0.035 外表

0.301*** 协调性 0.137 力量 0.014 体育活动性 身体肥胖 0.213** 灵活性 0.164 0.209** 耐力 0.263** 运动能力 0.131 自尊 0.277** 整体身体 0.344*** 总分 0.292**

表2显示,在对研究生的自信心与身体自我认知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后发现,自信心与体育活动性、身体肥胖、整体身体、外表、耐力和自尊六个维度有显著的相关。但是可以看出这六个维度主要体现的是外在的、可观察的形象方面,这说明研究生对身体自我认知的关注点产生了偏差,过于关注外在形象,而忽视了健康的身体机能在建立自信心方面的作用。另外,自信心与身体自我认知总分显著相关,显示身体自我认知可以对研究生自信心的培养和发展产生有效地影响。

4.讨论

4.1.研究生自信心状况

从自信心的均值来看,尽管属于高素质高学历人群,但研究生的自信心水平并不尽如人意。这除了个人性格缺陷以外,还可能因为当今社会攀比浮躁之气日盛,研究生在外貌、身高、经济条件、学习、能力等方面盲目地与其他人比较,造成不认同感。另外,日渐沉重的学业负担、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等也是造成研究生自信心水平不高的几个重要因素。因此,学校、社会和家庭必须形成一股合力,及时地对研究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协助研究生建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和职业规划,提高研究生的自信心水平,从而促进其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4.2.研究生身体自我认知和自信心的关系

从研究生自我身体自我认知各维度与自信心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研究生的身体自我认

知水平对自信心的提升有显著的影响,特别是体育活动性、身体肥胖、整体身体、外表、耐力和自尊六个维度。有很多研究证实了体育锻炼作为加强个人身体自我认知水平的方式之一可以显著减少以压抑为主导的抑郁感,从而起到改善研究生心理问题,促进其自信心发展的作用【5】。因此,学校可以从加强体育锻炼宣传力度,采取相对灵活的研究生体育锻炼监督机制以及加大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提高场馆利用率等方面来增加研究生锻炼的次数,延长研究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增强研究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5.结论

5.1.当前研究生的自信心水平并不高。

5.2.研究生的身体自我认知对自信心的提升有显著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体育活动性、身体肥胖、整体身体、外表、耐力和自尊六个维度。

5.3.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5.3.1.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这可能会导致自信心在身体自我认知某些维度上的主效应不显著。接下来可以进行更大样本的研究。

5.3.2.正如很多研究所证实,身体自我认知与体育锻炼(锻炼的频率和时间)有着积极的正相关【7】【6】。因此,接下来的研究可以探讨身体自我认知在体育锻炼和自信心之间的中介作用。

5.3.3.本研究采用的是横断研究,所有相关分析的数据都是同时收集的。但是,体育锻炼对身体自我认知的影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因此,接下来的研究可以考虑将纵向研究引入本研究之中。

参考文献

[1] 潘建芬, 唐东辉, 李书玲, 等.青少年身体自我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 15(1).[2] Marsh, H.W.Age and sex effects in multiple dimensions of self-concept: Preadolescence to early adulthood[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89,81: 417-430.[3] 李志.论自信心培养的依据及基本策略[C].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2002.[4] 杨剑.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的介绍与修订[J].山东体育科技, 2002, 24(1).[5] 熊会.当代研究生心理问题探索[J].社会心理科学, 2005, 20(2).[6] 金凯.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体育教育与 体育锻炼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 2010, 12(1).[7] 李高峰.身体自我认知研究述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 19(5).

第四篇:大学生自我认知与发展论文

《大学生自我认知与发展》课程论文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1-11-2

3论文题目:浅谈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认知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认知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什么是“自我认知”,以及自我认知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自我实际分析当代大学生自我认知的现况及其形成原因。关键字:大学生,自我认知。

一、什么是“自我认知”。

准确定义:自我认知也叫自我意识,或叫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和认知。“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就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它包括对物质、对社会、对精神自我的认知。

二、大学生应该学会并注重自我认知及原因。

在我认为,大学时代是一个人形成自我认知的黄金时期。所以大学期间能否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并不断改进自己,发展自己,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生活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大学生是一群富有思想、满含激情、头脑聪颖、思维锐利的青年,但是由于阅历浅、思想不够成熟等原因还具有思想上的依赖性,理想化,盲目自信、自卑等心理特征。因此,作为一名大学生,正确地自我认识、自我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作出符合自己、符合社会的认知,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下面我们先了解自我认知的发展过程。

三、自我认知的发展过程。

自我认知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从大脑的记忆力开始起直到记忆力的消失,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为一个人的意识的形成来是源于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经由记忆和思想的反应。因此,在形成记忆之前的个体是不会有自我意识的。

记忆是一切思想的基础,自我认知是个人在思想之上的对于环境的反应。当一个人的记忆和思想达到一定程度过后,个体的自我意识会更加强烈。如我存在,我占有,我需要,我想的思想就会不断地经过思维和想象力加强个体对自我的认知,直到个体有机生命体的结束。

与此同时,大学生自我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面对诱发事件,大学生自我的认知会对自身状态和周围人群以及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

进行判断和评价,从而对于周围环境相处的融洽程度得出自己惯性的结论,这个结论会导致自身的情绪反应,进而强化已有的判断和评价。

四、当代中国大学生自我认知的状况及其形成原因(以我的自我认知为例)。

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自我认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

对于大学生来讲,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阶段是处于一个自我意识完善的重要时期.可就当代中国大学生自我认知状况来看,他们在踏入大学校门后,刚脱离灌输式的教育,进入一个自我教育的新阶段,无论从思想上、行为上,他们明显处于一个尴尬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开始摸索着建立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必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各种主观以及客观的因素,使得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完善过程中,有时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出现自我认知偏差,甚至造成自我认知障碍。自我认知的不完善,就会进一步造成大学生不能够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现在就我进入大学后的这段经历谈一下自我认知。进入大学以后,突然没有了高中时的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课余时间一下子多了起来,迷茫二字随之而来。课余时间都应该做些什么,除了考试成绩我还应该从哪些角度评价自己、给自己定位,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都是我一直苦苦思索的东西。大一我做了很多事情,学生会工作、班委、勤工,也听过很多自己感兴趣的讲座,参加过不少活动,读过一些课外书籍,当然,最重要的还有学习。每天似乎都过得忙忙碌碌,也不全都感到充实。对自己大一一年的评价,我认为总体还可以,成绩排在中上,部门和班级工作也能得到他人认可。然而评优使我感到受到很大打击,一段时间内我甚至否定自己大一一年的付出,感到失去了继续奋斗的动力。但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自我剖析,我开始正确的认识自己。成绩方面自己并不算差,对专业课的学习也充满热情,今后只需继续保持热情,不懈怠继续努力。在学生工作上应该做出一些调整,不能多而不精。自己做过的喜欢做的事也确实让自己学到了很多,成长了汗多。今后要改进的就是把时间有效率的充分利用起来,不要把时间浪费到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去。经过心理上对自己的客观认识和评价,我可以不自卑、不自傲,保持一颗平常心继续朝着自己既定的方向努力。

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自己遇到的困惑时,经常会出现各种不合理的认知,其主要表现在对于自己、他人周围环境及事物的“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论”和“糟糕至极”三个特征。

除此之外,它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卑。自卑是由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体验。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过分看重自身短处,否定自己的长处或长处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常表现出胆怯、畏惧、怀疑、担心被人嫌弃和拒绝,行为中采取逃避方式。形成这种

软弱无力的心理品质的原因很多,如生理缺陷、成绩不好,能力差、失恋、社会地位低下等。但是引起自卑的直接原因是受到别人的嘲笑、讥讽、打击。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我曾经有位男同学,身高比一般男生都要矮一些,因此他一直都很自卑,很少跟班里女同学讲话,也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甚至有些自闭,成绩也一直不好。

自傲。自傲是过高估计自己的一种自我认知。自傲者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很强的优越感,处处表现自己,对自身的长处无限夸大,炫耀自己、对他人容易指责和怪罪,挑三捡四,盛气凌人。好象自己全是优点没有缺点,别人全是缺点没优点。例如,一位男生,从小学到大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又是干部子弟,所以很自得、自傲,但在追求一女生时却被拒绝,这使他遭到沉痛的打击,终日深思不得其解,造成精神分裂症。

虚荣。虚荣是指追求虚假荣誉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人把荣誉或引起人们的羡慕、赞赏,作为一种生活目标追求,因而常常不择手段地去猎取荣誉。这种人很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又嫉妒任何比自己强的人,把别人取的荣誉视为对自己的竞争。因此这种人总是使自身处于较强的自束和更强的情感波动之间的矛盾之中,一旦目标、愿望不能达到,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压得喘不过气来,造成精神过度紧张。当下很多大学生都存在虚荣心理,尤其是很多女生。从网络或者电视新闻中经常可以看到女大学生因为钱财等原因作出不好的行为。

造成大学生自我认知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我个人理解,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是学历等级因素。学历等级因素是社会片面的追求高学历,造成大学生的学习目标茫然,学习目的不明确,造成大学“育才”不“育人”的现象。其次是社会舆论因素:社会本身对大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对大学生的概念认知停留于70年代,对当代大学生的舆论过于偏激,使得现在大学生只注重学习成绩,追求“全能”而抑制了个人特长的发展,最终培养出面面不专的废才。再次就是就业压力因素:客观的就业压力也是使大学生自我认知发生偏差的重要因素。

最后是教育本位因素:中国的教育一贯强调的是“教育本位”,只“育才”,不“育人”,忽略对学生自我认知,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等自我意识的培养和引导。

五、正确的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大学生正处在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能否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非常重要。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看不到自我的长处,觉得处处不如别人,就会产生自卑,丧失信心,做事畏缩不前;相反,如果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导致工作的失误。因此,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学会吾日三省吾身,敢于剖析自己、否定自己、肯定自己。在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中形成自己正确的自我认知和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1】颜吾佴、孔琳等,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与理想信念,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季屏,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及其辅导,宁波大学,2009年第一期。

【3】岳宝华,大学生自我认知发展和完善的途径探析,太原科技大学,2010.5。

第五篇:浅谈认知能力与情绪能力对消费者行为共同作用研究

浅谈认知能力与情绪能力对消费者行为共同作用研究

企业必须从消费者行为角度出发,加强产品认知质量管理。同时杨伟文也指出品牌认知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当前购买行为,并通过品牌关系影响消费者的未来购买行为。

一、情绪能力

情绪可以划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kidwell指出消费者情绪能力是代表一个人能熟练运用情绪信息的能力,以达到期望的消费者购后,同时它也包含消费者解释自己情感的能力,了解购买决策和消费如何在一个消费集中使消费者感受和调整他们的情绪。情绪能力不同于认知能力,它被定义为特定领域知识的数量,这种特定知识是由先天个体差异或者经验久而久之产生的。张戈零和陈晓红指出,当积极的惊讶情绪被启动时,被试者的总体满意度显著提高。耿黎辉从广告、消费促进和公共关系等多方面引起的消费者情绪对购后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表明以上因素引发的消费情绪对满意有直接影响,并通过满意间接影响重购意向。陈晓红和张戈零探讨了消费者情绪对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并指出处于惊喜情绪的消费者更易表现出口碑传播的意愿。田巧玲从营业员情绪的角度进行研究,并指出营业员在商业营销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情绪并传染给顾客,从而使购物过程顺利完成。

二、情绪与认知共同研究

通过比较情感和认知的预测能力,指出正面情绪是消费者忠诚的预测因子。陈劲和李志探讨了认知和情绪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指出认知是情绪的基础,同时情绪又影响认知的加工水平。sointu和seppo研究了认知能力和情绪稳定调整的相互作用,并指出认知能力可以缓冲情绪对满意度的影响。

三、情绪能力与认知能力对消费者行为的共同作用

在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中,情绪和认知并不是单独影响消费者行为,情绪在该过程中起到显著的主导作用。当消费者处于正面情绪时其花费的金钱或时间将显著高于负面情绪时的消费者。同时,如果消费者在决策过程中产生认知与情绪失调,为了减少认知失调,消费者将最大可能减少消费投入。因此,不同的情绪会对认知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最终的决策。

而认知方式也在消费者接触产品资料过程中同样影响消费者情绪,从而作用于消费者决策。在相同的认知能力水平下,当消费者出现正面情绪时产品购买量将明显高于产生负面情绪时的购买量。而在相同的情绪能力水平下,独立认知型消费者产品购买量波动将小于依存认知型消费者产品购买量波动。与此同时当独立型认知消费者在面对负面情绪时其产品购买量波动将小于依存型认知消费者购买量的波动

下载初中生认知方式、空间图形认知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研究论文[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生认知方式、空间图形认知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研究论文[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知发展与初中生英语教学设计 心理学论文(精选多篇)

    认知发展与初中生英语教学设计 【摘要】可以说对于英语的学习是从初中生正式开始的。对于初中生来说英语是一门全新的语言全新的概念,要学好它,不仅需要自身付出努力,更需要老......

    浅谈汽车保险与理赔的认知_论文

    浅谈汽车保险与理赔的认知 姓名张 仁 伟学号09 系(院)汽车工程 班级D09汽车 指导教师 张力 二O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摘要 汽车保险产生的前提是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自然灾害和意......

    3-6岁幼儿语言与认知能力培养

    3岁1个月--3岁6个月问问题随心所欲:在3岁时孩子的词汇应该超过300个,能够以5~6个单词的句子交谈,并可以模仿成人发出的大部分声音。有时孩子会不停地唠叨,这对于孩子学习新词并利用这些词汇思......

    认知负荷与教学设计国内研究整理

    大纲: 一. 认知符合基本理论 二. 认知负荷与教学设计 三. 负荷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课堂、虚拟学习环境、课件 四.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各类课程教学设计举例 五. 总结:有效的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大学生认知的研究

    ww w.5 Y k j.CoM文章 来源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大学生认知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团委内容摘要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

    关于市场营销岗位认知能力与分析的报告

    关于市场营销岗位认知能力与分析的报告 ------对于杭州钢材市场的调查分析 一、调研经过 在调研之前我们通过网络找了一些钢材市场,我们还通过学长学姐找到的了一些很重要的......

    “流程银行”的战略认知与组织模式研究

    “流程银行”的战略认知与组织模式研究 胡衍强 刘仲英 邵建利 内容提要:流程银行是当前国际先进银行普遍采用的经营管理模式,本文对流程银行的战略内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相......

    基于学生需求认知下的高校教师教学风格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为客观地研究教师的教学风格,对10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教学行为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关注焦点集中在教师的个性特征、教学作风和教学方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