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能人”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
**区本着“围绕发展选干部,选好干部促发展”的宗旨,积极召回、选派各类“能人”回村任职,实现了村“两委”班子向“创业型”、“致富型”的转变,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施三个培养,积极选育“能人”
区委结合实际,全面推行在“能人”中培养党员、在党员中培养“能人”、在“能人”党员中培养村干部的“三个培养”工程,多形式、宽领域、深层次地做好能人选育工作。
一是坚持把农村“能人”发展成为党员。采取党校培训、结对帮扶等办法,教育引导农村“能人”提高思想觉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尤其对返乡回村的经济“能人”进行重点培养。陈仓镇团结村王小平在外经商个人资产达到了140多万元,致富之后他不忘乡亲邻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得到了组织和群众的广泛好评,经过培养,他光荣加入党组织,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还被推荐为“全省百名优秀共产党员”候选人。近三年来全区有185名农村“能人”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能人”入党78名。
二是坚持把农村“能人”吸纳为村级后备干部。区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意见》,明确规定各乡镇街按照平均每村不少于3名“能人”的标准,调整充实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尤其将农村外出务工经商卓有成效和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员纳入后备干部序列,进行重点培养,不断为村级组织输入新鲜“血液”。目前全区村级后备干部达到346人,其中经济“能人”和党员致富能手206人,有260人被选拔为村干部。这些同志已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中坚力量。
三是力争把现任村官培养成为能人型村官。区委针对现任村官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因材施教,加强培训。一是党的理论知识培训,增强其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二是市场经济、法律和科学实用技术培训;
三是行政管理、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培训。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农村干部的教育与培训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据统计,近年来,区乡村三级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30多期、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能人”15600多人(次),有573名党员经过培训成为科技示范户和致富带头人,有39名一般型村官转化为能人型村官。
注重群众公认,公推公选“能人”
在选配村上“一把手”时,区委坚持符合民心、尊重民意、民众公认的原则,依法选举“能人”担任村干部。去年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区上以召回各类“能人”为目的开展了“万元年薪公选村党支部书记”工作,公开选拔了党员群众拥护的村党支部书记32名,其中经济能人型支部书记24人。硖石乡杨家槽村公选书记吴鹏利用地域优势带领群众广泛种植优质果树上千亩,仅苹果一项年产55万公斤,总收入达到80多万元,给村民增收800多元。截止今年6月底,全区“能人”村官新上项目110多个,初步形成了马家塬村葡萄、闫家村养猪、联盟村三产业及胜利村“农家乐”等10多个“一村一品”专业村,推动了全区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
注重关心帮助,广泛吸引“能人”
区委坚持用政策、机制、待遇、感情留人,广泛吸引了一批“能人”到农村任职。区委除以万元年薪招聘能人任职外,每年对工作突出的“能人”型书记、经济能人、优秀企业家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对有突出贡献的能人予以表彰奖励,择优推选为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区委每年对任职时间较长、正常离任的村干部组织慰问,按工作年限根据村上经济状况发放一定的补助费;
对有实力、有能力、有抱负的农村企业家礼贤下士,诚心诚意邀请其回到家乡共谋发展。蟠龙镇北社村雷志锋在西安等地拥有5家私人企业、个人资产过亿元,在区委和镇党委的诚意邀请下,他兼任起村党总支书记,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他带领群众先后建起了千亩蔬菜大棚、兴鸿装饰材料厂、硬化村组道路、绿化村容村貌,彻底扭转了北社村长期落后的面貌。
通过近几年大胆启用农村“能人”担任村干部的工作实践,我们得到了以下启示。
启示之一:越是农村,越需要人才,越需要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作“带头人”。实践证明,召回“能人”回村任职,给党员干部群众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新的发展路子,为村级班子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这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只要区、乡(镇、街)两级抓住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这一关键,就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启示之二:选任村干部,必须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需要,打破村内选人这一局限。选用经济实力强、政治素质好、见多识广、社会联系广泛的“能人”担任村级主要干部,不仅能迅速将后进村由乱变治、由穷至富,而且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充分说明,打破传统的村内用人束缚,扩大选人用人视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加强村级班子队伍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
启示之三:群众期望“能人”治村,为“能人”创造有利的创业环境,是召回“能人”的关键所在,也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建设新农村需要一大批懂经济、善管理、会经营的“能人”。这就要求党委、政府部门下大力气,吸纳好、培养好和使用好农村“能人”方面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尤其要为农村“能人”带领群众创业创造有利的环境,以促其贡献才智,回报社会。
第二篇: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长期任务,各级财政部门要在积极整合资金、增加投入的基础上,合理划分政府与农民、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投入责任,切实制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起好步,开好头,打好基础,不断推动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不同模式
一是产业带动型。即以发展乡村经济产业为关键,通过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增强农民经济实力,提高农民福利,彻底改变农村面貌。如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江苏华西村是产业带动型的典型代表。目前,在乡村经济的带动下,华西的“三农”已经变成了“三化”,即农业工业化、农民知识化、农村城市化,以及“三集中”,即农村工业向小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创造了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模式。
二是主体培训型。即以培养新农民、造就新骨干为核心,打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平台,以新型农民带动新农村建设。如重庆市积极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紧紧抓住农村劳动力供求信息系统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农民系列权益保障等环节提供财政支撑。通过培训转移衣村富余劳动力,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不少进城务工人员回乡建新居、开发新产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三是村庄整治型。如吉林省推行政府推动、高额补贴、建设高标准小康示范村模式,平均每个村财政投入284万元;浙江省推行农民推动、财政扶持、全面建设模式,实施“千村不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农村新社区,各级财政投入100多亿元,带动村集体、农民和社会其他方面投入250亿元;四川推行整合支农资金、整村推进建设模式,该省仪陇县是全国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县,以建设扶贫新村为平台,根据统一规划,整合各类涉农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试点村的人畜饮水、村道公路、民居“三建五改”和沼气建设,使新农村建设走向整村推进的轨道;江西省推行以物代资、民办公助、农民为主建设模式,该省赣州市以“三清三改”为切入点,大力实施村庄整治,各级财政投入3.6亿元,平均每个村财政投入9万元左右,并借鉴了韩国以物代资、奖补结合的做法,主要通过发放水泥、石灰等原料促使农民改善村庄道路、维修房屋等。
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原则
一是整合资金,盘活存量。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指导和支持建立县级支农资金整合平台。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发动工作主要在县级政府,资金整合的工作重点也应在县级。要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支农资金有效整合方式和途径,引导支农资金的存量统筹用于新农村建设。
二是找准抓手,用好增量。财政部门应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和“试点示范,以点带面”的原则,找对抓手,选准载体,以政府的增量资金引导存量资金和社会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这也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办法。
三是民办公助,激励投入。不断创新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的投入积极性,特别是调动农民这个主体的投入积极性,共同建设新农村。目前不少地方实行的农民自愿申报、以物代资、以奖代补、奖补结合及补助政策公示等制度,都是一种有效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激励机制,可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应该大力推广。
四是强化监管,高效使用。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涉及面广、关系到千家万户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创新监管机制,完善各项制度,确保资金安全运行、高效使用,真正用于农村、用于农民。
根据不同的建设内容实行区别投入政策
——合理确定财政支持政策。一是进一步加大投入,支持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作为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一项宏伟目标,各级财政应从履行职能不缺位的角度出发,按照“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的理财思路,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目前,不少省份都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衣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二是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村庄建设和村容整治。各级财政部门要选准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目前农村主要问题是村庄建设缺乏规划,公共设施落后,脏乱差的状况没有改善,发生公共卫生事件的隐患没有消除。因此,各级财政应以涉及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的最现实问题,如新村规划、改水、改厕、环境治理、沼气开发利用等为突破口,支持村庄整治的示范建设,并逐步整体推进。三是合理划分政府与农民的支出责任。根据村容整治和村庄建设内容的不同性质,按照公益性和非公益性区别对待的原则,给予不同的支持。对于新村规划、村容整洁、改水改厕等公益性的建设内容,主要由财政投入;对于农村垃圾处理等半公益性公共产品由农民投入为主,财政适当补助;对于农民自己房屋的改建、通户道路修建等非公益
第三篇: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促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长期任务,各级财政部门要在积极整合资金、增加投入的基础上,合理划分政府与农民、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投入责任,切实制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起好步,开好头,打好基础,不断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不同模式
一是产业带动型。即以发展乡村经济产业为关键,通过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增强农民经济实力,提高农民福利,彻底改变农村面貌。如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江苏华西村是产业带动型的典型代表。目前,在乡村经济的带动下,华西的“三农”已经变成了“三化”,即农业工业化、农民知识化、农村城市化,以及“三集中”,即农村工业向小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创造了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模式。
二是主体培训型。即以培养新农民、造就新骨干为核心,打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平台,以新型农民带动新农村建设。如重庆市积极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紧紧抓住农村劳动力供求信息系统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农民系列权益保障等环节提供财政支撑。通过培训转移衣村富余劳动力,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不少进城务工人员回乡建新居、开发新产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三是村庄整治型。如吉林省推行政府推动、高额补贴、建设高标准小康示范村模式,平均每个村财政投入284万元;浙江省推行农民推动、财政扶持、全面建设模式,实施“千村不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农村新社区,各级财政投入100多亿元,带动村集体、农民和社会其他方面投入250亿元;四川推行整合支农资金、整村推进建设模式,该省XX县是全国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县,以建设扶贫新村为平台,根据统一规划,整合各类涉农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试点村的人畜饮水、村道公路、民居“三建五改”和沼气建设,使新农村建设走向整村推进的轨道;江西省推行以物代资、民办公助、农民为主建设模式,该省赣州市以“三清三改”为切入点,大力实施村庄整治,各级财政投入3.6亿元,平均每个村财政投入9万元左右,并借鉴了韩国以物代资、奖补结合的做法,主要通过发放水泥、石灰等原料促使农民改善村庄道路、维修房屋等。
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原则
一是整合资金,盘活存量。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指导和支持建立县级支农资金整合平台。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发动工作主要在县级政府,资金整合的工作重点也应在县级。要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支农资金有效整合方式和途径,引导支农资金的存量统筹用于新农村建设。
二是找准抓手,用好增量。财政部门应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和“试点示范,以点带面”的原则,找对抓手,选准载体,以政府的增量资金引导存量资金和社会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这也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办法。
三是民办公助,激励投入。不断创新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的投入积极性,特别是调动农民这个主体的投入积极性,共同建设新农村。目前不少地方实行的农民自愿申报、以物代资、以奖代补、奖补结合及补助政策公示等制度,都是一种有效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激励机制,可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应该大力推广。
四是强化监管,高效使用。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涉及面广、关系到千家万户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创新监管机制,完善各项制度,确保资金安全运行、高效使用,真正用于农村、用于农民。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根据不同的建设内容实行区别投入政策
——合理确定财政支持政策。一是进一步加大投入,支持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作为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一项宏伟目标,各级财政应从履行职能不缺位的角度出发,按照“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的理财思路,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目前,不少省份都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衣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二是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村庄建设和村容整治。各级财政部门要选准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目前农村主要 问题是村庄建设缺乏规划,公共设施落后,脏乱差的状况没有改善,发生公共卫生事件的隐患没有消除。因此,各级财政应以涉及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的最现实问题,如新村规划、改水、改厕、环境治理、沼气开发利用等为突破口,支持村庄整治的示范建设,并逐步整体推进。三是合理划分政府与农民的支出责任。根据村容整治和村庄建设内容的不同性质,按照公益性和非公益性区别对待的原则,给予不同的支持。对于新村规划、村容整洁、改水改厕等公益性的建设内容,主要由财政投入;对于农村垃圾处理等半公益性公共产品由农民投入为主,财政适当补助;对于农民自己房屋的改建、通户道路修建等非公益性产品,则由农民自己承担。
——整合现有支农资金,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支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按照中央“国家今后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积极整合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扶贫资金,并整合现有的乡村道路、农村沼气等“六小工程”资金,围绕新农村建设规划,支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二是支持培育和发展新产业。要整合目前有关粮食生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业产业化、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等专项资金,用于培育和发展新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三是支持培训和造就新农民。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并将培训造就新农民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大措施来抓。各级财政部门要整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培训、农业科技示范、农业职业教育等资金,围绕造就新农村建设人才,用于培训新农民。四是支持农村综合改革,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体制保障。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原有的深层次矛盾凸显,并引发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下决心深化改革,进行体制创新,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要不断加大对基层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基层政府的经费自给能力,避免农民负担反弹。
第四篇: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建设新农村
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建设新农村
张贵达
□张贵达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武汉市东西湖区从制订发展规划、建立工作网络、完善制度体系、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等方面入手,积极发挥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被评为“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全省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区”等。
一、以制订发展规划、建立工作网络为重点,发挥好党支部核心作用
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发展思路。东西湖区位于武汉市西北部,土地面积495平方公里,人口29.5万人,辖8个街道、3个农场,79个农业大队和49个社区。全区现有79个大队党支部,4137名农村党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各大队党支部围绕“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总体思路,结合本地自然条件和发展优势,科学谋划本地发展思路,科学确定本地生产发展重点和新农村建设模式,做到发展有明晰思路、建设有总体规划、实施有具体方案。农村面貌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老村屋变成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旅游区,农民从单纯种菜创收变成了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旅游餐饮服务等多种方式增收。针对一方面农民群众收入逐年增加,渴望改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原有村落分散、居民散居,造成村湾改造难度大,同时大量土地闲置的实际,借市场之力盘活土地资源,推进农村城镇化。
建立健全工作网络,将思路变为现实。按照有利于工作推进,有利于拓宽党建覆盖面的原则,各大队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建立了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党小组和专项工作小组为基础,党员服务站、流动党员联络站、退休党员活动站为平台,党员示范岗和义务定责岗为骨干,“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在党支部领导下,分工负责,宣传党的政策,掌握社情民意,抓好专项工作落实,协调各类矛盾,有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的实施。
二、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保障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民主决策,做到集思广益。为使民主决策制度真正得到落实,各大队形成了重大事项“五步法”决策程序,即:第一步由大队党支部提出决策方案;第二步由大队两委班子根据实际集体讨论修订;第三步广泛座谈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第四步提交党员代表大会讨论,形成预决;第五步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实施。在议事原则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定。
坚持民主管理,做到群众作主。为了发挥农户在新农村建设当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农户的自我经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各大队按照群众的意愿,组织群众采取推荐和投票选举的方式,成立了村民议事会,并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事决策制度、重大事项“一事一议”和民意调查制度等民主管理制度,使村民更好地行使决策权利。
坚持民主监督,做到队务公开。各大队党支部坚持“凡是群众关心的,就必须进行公开;凡是群众有疑虑的,就必须向群众讲明白;凡是群众想知道的,就必须让群众知道”的“三必须”原则,扩大群众的监督权。各大队制订了严格的议事会和听证会制度,各项举措、项目建设等都必须经村民集体议事决定,一切队务活动都要接受村民监督,大队公共设施建设、工程建设的招投标必须请村民代表参加,竣工验收必须经过村民测评,得到村民的认可后才算合格,大队的队务公开栏
按照全区统一的模式及时对大队财务、农村税费征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土地承包、农村特困群众救助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公示公开。
三、以服务群众、促进和谐为要务,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促进乡风文明。在新农村建设中,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坚持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以身作则、带动群众。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和工作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村民。村民们自觉用村规民约约束自己,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和管理,很多村民改变了过去乱扔乱堆乱放等习惯,自觉保持房前屋内的干净整洁,义务管理好公共设施和公共绿地。“文明乡风”在全区农村中已蔚然形成。
倾心服务群众,建设和谐农村。大队支部带领全体党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广大党员积极参与以扶贫帮困救助服务、便民利民生活服务、化解矛盾疏导服务、政策宣传咨询服务等为内容的“群众在心中、服务见行动”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党支部引导党员,党员关心群众,全区各大队逐步形成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党群关系不断密切,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和谐。
四、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为目标,发展好农村经济
“支部加协会、产业联农户”,带动生产发展。各大队党支部坚持抓农业结构调整,确立了都市农业发展思路。通过发挥专业协会组织作用,组织发展订单农业,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有关农场大队结合实际,分别建立了“蔬菜运销协会”、“乡村休闲游协会”和“奶业协会”等协会组织,并在条件成熟的协会建立了党组织,通过党组织的活动更好地发挥协会的作用。各协会组织,在推广新技术、传授新技能、指导经营管理过程中为群众提供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实现生活宽裕。为落实群众致富这个要务,各大队党支部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采取科技培训强素质、外出学习开眼界、掌握信息理思路、提供支持促发展等措施,帮助党员尽快成为生产经营能手和致富带头人。在党支部的帮助扶持下,一批党员致富能手脱颖而出、率先致富,并带动了广大群众迅速致富。目前,全区建立了“双带”示范基地22个,确定了示范项目53个,党员示范户158个,投入扶持资金500余万元,共带动了1000多户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作者系中共武汉市东西湖区委组织部长)
第五篇:发挥主心骨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
文章标题:发挥主心骨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县示范片注重发挥基层组织、党员干部和农村能人的主心骨作用,通过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工作,取得了一天一个模样的明显成效。
一、支部领头。无论是村庄规划、项目建设,还是“三清三改”、结构调整,都坚持由村支两委反复研究,多次论证,领头抓总。
为了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片村党支部集中民智,巧借地利,广辟财源。如黄福村通过拍卖土地、房屋、沟渠经营权“以地生财”,倒流坪村整体开发山林“招商聚财”,太子庙村与金诚研磨、太子庙大市场合股开发二三产业新建商业门面“入股得财”,天星、**村依托康普、涉外经济学院实行村企联营办企业和生产基地“产业兴财”,在短时间内,就筹集了120多万元的公益事业建设资金,体现了基层班子的聪明才干和办事成事能力。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各村妇代会、团支部、民兵营等群团组织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主题活动。团支部组织“青年志愿者行动”,帮助劳动力外出、家里仅剩老幼的农户进行“三清三改”。民兵营针对当前农村基础建设项目多、用工紧张的实际,组织“民兵突击队”投入到公路“三通”、水利、沼气等重点项目建设中。妇代会配合“三清三改”,开展妇女家庭卫生竞赛,使广大妇女真正撑起了“半边天”。
二、党员带头。在各项工作中,始终强调党员带头,以党员的思想行为来影响带动广大群众。如在“三清三改”整治突击战中,要求党员首先完成自家的,再帮助亲属,然后指导帮带户。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中深入开展了“把党员作用发挥在岗位上”党建主题实践活动,集中解决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的问题。各村党支部依据党员特长、地缘、年龄等因素,将所有党员编入到不同的理事会、理事分会、产业协会及文体组织,以此为载体,为每个党员定岗定责,并对其岗位效果进行跟踪考核,使每个党员有岗位、有职责、有事做,实现了农村无职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既有位、也有为。黄福村老党员彭玉秋同时在村理事会、社区理事会、财务分会三个岗位上义务忙碌,尽管他已75岁高龄,但仍觉得“越是忙不赢,心里越踏实”。
三、能人牵头。紧邻**县经济开发区,这里不仅企业商家汇聚,而且老板能人云集。片村利用这一人文资源,依靠能人引进项目,进行产业开发,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程。天星村羊奶冲组2.4公里通组公路硬化,就是由本组从事建筑业老板曾志刚牵头组织的,从发动筹资、规划设计到路基处理、质量监督都由他一马当先,并带头捐资5万元。黄福村200亩花卉苗木基地也是由本县龙阳镇花卉苗木大户马光忠牵头,采取老板投资、农户出地出工的方式,联营开发建立起来的。在他的带动下,目前该村花木种植总面积已突破400亩,成为了一个较大规模的新型主导产业。
《发挥主心骨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发挥主心骨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