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立足本职恪守城市管理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我市“十四五规划”即将颁布实施,其中部分内容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深感责任重大。因此,本人围绕“十四五规划”,总结多年城市管理工作经验,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及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期望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今后城市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一、我市城市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管理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多种因素所致,当前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在于:
一是执法不合理。行政行为必须在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法定权限范围内作出,例如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的问题。在日常执法实践中,我们对处罚案件享有自由裁量权,这并不是说就可以任意裁量。自由裁量权必须在法律规定的幅度内,不能超出这个幅度。我们应根据管理相对人违法的实际情况调查取证,根据违法情节轻重,实事求是的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幅度内作出相应的处罚。可在现实工作中,实施处罚或轻或重的问题并不少见。
二是执法队伍建设和管理不到位。一些执法人员对政治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对基本的政治原则、政治方针不理解或理解不深。有些执法人员讲话办事不注意大局,不讲政治,在处理人际交往和上下级关系中,讲哥们不讲同志、讲义气不讲原则、图实惠不注意形象。有些执法人员法律意识差,执法水平低,又不讲学习。对常用法律法规不熟悉,对相关法律法规更是一知半解,执法“凭着感觉走”,靠“经验”办事,处罚的随意性大,讲人情不讲原则,执法不公正。
三是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力不足。行政执法作为我们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式和保障手段,是通过对违法违章当事人实施处罚,而达到促使当事人接受教训,今后自觉遵章守法的目的。然而并不是每个当事人都能自觉的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内容,在实际行政执法工作中有相当数量的违法违章当事人对处罚决定置之不理,既不申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也不履行处罚义务,且依法执法的行政强制力受到挑战。
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意见和建议
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既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又是涉及具体人、具体事的具体行政行为。我们要积极配合市政府法制部门加快立法步伐,加快实施行政执法的综合管理,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规范执法程序,积极开展建设法规知识的社会普及教育,加强行执法活动的监督检查等,使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城市管理工作。
在执法实践中,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建好队伍、完善体系、规范管理、文明执法、和谐共建”的工作思路和要求,稳步推进我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向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靠拢。
(二)杜绝日常执法工作中的“不作为”现象。
由于我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起步较晚,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城市管理中越权行政、随意处罚、粗暴执法等执法违法的现象并不鲜见。基于此,加强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已成为我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重点。同时,我们也要杜绝“不作为”的现象。“不作为”在市民看来,是“吃饭不管事”、“吃干饭”,而少数个别执法人员的“不作为”则容易使市民以点盖面的认为整个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无所作为,也不可避免的影响政府的形象。“有所为”才能有所“位”,“有所为”才能有所“威”。
(三)要正确理解文明执法与加大处罚力度之间的联系。
文明执法是社会发展对执法人员提出的要求,而加大处罚力度是确保完成城市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正确理解两者的关系,首先要走出三个误区:
一是我们要走出简单的执法方式的误区。以往简单、粗暴的执法方式肯定是不文明的,甚至是违法的,这并不是加大执法力度,而是“蛮干”的体现。加大处罚力度的前提应当是依法执法,加大处罚力度绝不应当超出依法执法的范围。
二是我们要走出只教育而不处罚的误区。文明执法要求执法人员举止文明,多做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但并不等于就放弃处罚。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处罚措施作为基础保障,再文明的执法也达不到管理要求。
三是我们要走出文明执法就是软弱的误区。文明执法的基本要求是执法人员着装文明、语言文明、举止文明。语气和蔼,并不是软弱的表现,举止得体、大方并不代表害怕,这些都是文明执法的基本要求。
三、对今后我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构想
未来五年,是国家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时期。在这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新的历史阶段,按照市委、市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总体方针,结合城市管理工作实际,突破执法工作原有的方式方法,以提高效率和质量为目标,创新执法手段,探索实行新的城市管理执法模式。在创新城市管理工作中力求实现三个方面的构想:
(一)以创新社会管理理念为指导,确定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发展方向,确保每年上一个新台阶。
随着我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设施及功能不断完善,种种城市发展的向好都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未来五年可预见的城市发展速度、方向、规模入手,从管理模式到管理水平再到自身建设将完全符合城市发展需要,逐年提高城市管理标准和水平。
(二)加快我市城市管理立法工作,确保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及规章建设工作有新突破。
加快我市城市管理立法工作,使现行的法律、法规及规章适应我市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是城市管理部门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不断提请完善、修改相关法规及规章,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法适时局、合理规范、处罚得当。
(三)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提高市民素质,使全民参与到城市管理当中。
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与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市民素质,使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同步提高,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进一步升位。树立城市管理执法新形象,宣传法律、法规及规章,增进市民城市管理法制意识,让城市管理工作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共同塑造城市形象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城市管理依法行政
城市管理依法行政
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赵哲
城市管理依法行政部门在实施行政执法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地做到文明执法、依法行政,对城管执法队伍的全面建设和实施城管行政执法的成败至关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确保执法队伍优良的政治素质。
实行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求我们的城管执法人员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八荣八耻”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用模范行为赢得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对我们城管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推动城管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注重政治理论学习,要进一步落实“学习制度、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效果”,要通过理论研究,问题探讨,学习考评,指导实践来检验学习效果,提升队伍素质;二是要注重思想教育,要坚持警示教育、提示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还要坚持党课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形势教育等经常性的教育制度,通过扎实的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城管执法人员提高思想觉悟,牢固树立敬业精神,确立群众观念、服务意识,把亲情、服务融入执法之中,真正使行政执法工作体现出人性化、文明化、规范化的要求;三是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要通过示范制度、监督、制约等措施,加以强化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思想作风,自觉做到光明磊落,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为个人利益谋私 1
利,一心扑在城市管理工作上。养成过硬的工作作风,在城市管理依法行政工作中能勇挑重担,不畏艰险,独挡一面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养成扎实的生活作风,能经得起名利、美色的诱惑,困难的磨练,挫折的考验,形成完美的个人品质;四是要注重素质的提高,真正做到“提升境界、提高标准”,要引导广大城管执法人员以郭明义、杨善洲等先进典型为榜样,把党的事业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自我锻炼提升素质,通过工作实践提升素质,使个体素质与团体素质相适应,使城管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一个大的提高。
二、要加大专业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业务水平。
搞好执法队伍的业务培训工作,一是要制定培训计划:立足近期,注重长远。在近期培训上,要着眼于急用先学,缺什么补什么,重点搞好实体法方面的培训。通过短期集中培训,使大家能迅速掌握急需的业务知识,能够迅速展开简易程序业务执法。在长远计划上既要突出程序法的培训,又要兼顾实体法的学习,切实使业务培训工作步入规范化的轨道;二是确立培训目标。要根据新形势,积极稳妥地组织业务培训工作。通过短期的、长期的培训,使城管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尽而实现三个转变,即由提高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水平的转变,由提高法律素质向提高行政执法技能的转变,由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城市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城市的转变,全方位推进行政执法工作,为实现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建立培训机制。首先是集中培训机制,每年可安排一周时间进行对所有执法人员进行封闭式培训,实施军事化管理,强化专业理论学习;其次是派送培训机制,利用行业举办专业培训
班的机会,选派机关人员外出参训,提高专业技能;再次是本单位内办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通过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三、要倡导文明执法礼貌纠违,推行亲情化执法服务。倡导文明执法礼貌纠违,推行亲情化执法服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首先要突出一个“真”字,城管执法队伍是城市管理的主力军,担负着市容市貌、环境卫生、违章乱搭建等一系列城市管理监察工作,涉及面广,处理事杂,所以我们要牢固树立“城管工作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真情”的思想,本着对社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求真务实,真情付出,真心服务。只有我们在行政执法中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才会理解和支持我们执法,才有利于我们正常顺利的开展城市管理工作。其次要体现一个“情”字,城管执法面对大量的是违章违规事件,在执法过程中要“刚柔”并进,文明执法,在刚性执法的同时给予相对人柔性的人文关怀,尊重人格,维护人权,体恤人的需求,顾及人的感受,以人为本,让人在法律精神的感召下,更好地融入社会,求得公正执法与执法效果的最佳统一,既要公道正派,实事求是,也要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又要有理有节,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落到实处。
四、要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执法人员积极上进,奋发有为。
首先要建立考评机制,大队要对执法人员的工作纪律、队容队纪、廉政建设、理论学习、工作成效,完成突击性任务等情况进行量化打分,每月公示,每季通报,年终总评。考评工作要坚持正确和公开的原则,规范考评项目、考评标
准,考评程序等,坚持一事同人,用事实来说话,不掺杂任何感情色彩。坚持团队原则,注重上下之间和队员之间的团结,倡导团队精神。坚持沟通原则,及时反馈考评信息,做好解释和公示工作。其次要建立考评结果使用制度,要注重考评结果的转化使用,对考评结果名列前茅的人员要在竞争上岗中予以使用,使其带领执法队伍发挥出更大的示范作用。打破计划经济时旧的用人体制束缚,对于务实恳干成绩突出而因机构编制因素不能正常使用的人员,要大胆使用,注重工作实效。在执法队伍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内部氛围,形成你追我赶的工作格局,把人性化管理理念落实在工作实践之中。
五、要加强执法监督,保持城管行政执法队伍高度纯洁。为了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城管执法队伍,必须建立起一个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以促进人性化管理理念的实现,笔者认为,当前应建立起以下七个方面的监督机制:一是主动接受人大的监督;二是自觉接受政协的监督;三是积极地接受政府的监督,把各项行政执法工作置于政府的监督之下;四是虚心地接受来自新闻媒体的监督;五是要诚恳地接受来自法律部门的业务监督,由于城管行政执法案件比较复杂,涉及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比较深奥,因此,执法人员应自觉接受工作指导,积极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六是及时接受社会的监督,促进执法队伍改进工作作风;七是认真的接受内部行政首长的直接监督。通过七个方面的监督机制,严格把关,来纯洁城管执法队伍的素质,使其保持良好的综合素质,能担负起繁重的综合行政执法任务,践行以人为本的行政执法理念,促进城管队伍的健康发展。
总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管理工作
也面临着新的课题,我们只有在城市管理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更新观念,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使城市管理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包头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赵哲
二0一0年九月十日
第三篇: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合法行政原则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则,其他原则可以理解为这一原则的延伸。实行合法行政原则是行政活动区别于民事活动的主要标志
二、合理行政原则
合理行政原则的主要含义是行政决定应当具有理性,属于实质行政法治的范畴,尤其适用于裁量性行政活动。最低限度的理性,是指行政决定应当具有一个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达到的合理与适当,并且能够符合科学公理和社会公德。合理行政原则包括三个原则:
1.公平公正原则。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
2.考虑相关因素原则。作出行政决定和进行行政裁量,只能考虑符合立法授权目的的各种因素,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
3.比例原则。比例原则有三方面的要求:第一,合目的性。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裁量权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必须符合法律目的。为满足这一要求,就需要行政机关在作出决定前准确理解和正确确定法律所要达到的目的。在多数情况下,法律会对其立法目的作出明确规定,但有时法律规定的目的可能比较含混,这些情况下就需要行政机关根据立法背景、法律的整体精神、条文间的关系、规定含义等因素作出综合判断。第二,适当性。是指行政机关所选择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应当为法律所必需,结果与措施和手段之间存在着正当性。为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行政机关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拟采取的措施对达到结果是否有利和必要。第三,损害最小。是指在行政机关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某一行政目的的情况下,应当采用对当事人权益损害最小的方式。即行政机关能用轻微的方式实现行政目的,行政机关就不能选择使用手段更激烈的方式。
行政机关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
三、程序正当原则
程序正当是当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则之一。它包括了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行政公开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公开,以实现公民的知情权。第二,公众参与原则。行政机关作出重要规定或者决定,应当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特别是作出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利的决定,要听取他们的陈述和申辩。第三,回避原则。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
四、高效便民原则
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行政效率原则。基本内容有二:首先是积极履行法定职责,禁止不作为或者不完全作为;其次是遵守法定时限,禁止超越法定时限或者不合理延迟。延迟是行政不公和行政侵权的表现。第二是便利当事人原则。在行政活动中增加当事人程序负担,是法律禁止的行政侵权行为。在国际贸易中,行政当局不合理延迟和增加当事人程序负担,也被认为是政府设置的贸易壁垒形式。
五、诚实守信原则
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行政信息真实原则。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无论是向普通公众公布的信息,还是向特定人或者组织提供的信息,行政机关都应当对其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第二是保护公民信赖利益原则。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
六、权责统一原则
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则。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保证政令有效。第二是行政责任原则。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行政权力和法律责任的统一,即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第四篇:谈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xx于2004年3月22日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了依法行政的六项基本要求,即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这六项基本要求,是对我国依法行政实践经验的总结,集中体现了依法行政重中治官、治权的内在精髓,高度浓缩了依法行政追求公正与效率的价值目标,有力地支撑了法治政府的基本骨架,因而对指导和规范行政机关和公务员依法行政具有重要作用。
一、合法行政合法行政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领域的内在要求。合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合法行政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二是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都必须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三是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要旨;四是任何违反上述三点规定的行政活动,非经事后法律认可,均得以宣告为“无效”。合法行政要求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皆不得有悖于法律。职权的运用必须符合法律条文的规定,不能与之抵触。这里的“抵触”既包括实体上的抵触,也包括程序上的抵触。通常,职权的赋予与行使都由法律明文规定的机关承受。但有的时候,当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可以授权委托他人代行其部分或全部职权时,则其他团体或个人也可行使法定行政机关的职权。然而,依据合法行政要求,授权和委托需有法律根据,并且只能依法定程序。我们强调依法行政、合法行政,并非消极地限制行政活动,并非要抑制行政的积极性。事实上,只要宪法、法律未加禁止的,不直接影响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具体权利义务的,行政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为了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为了增进公共利益而开展的各项活动,都是符合依法行政原则的,现代社会要求充分发挥行政主体积极的能动的作用。
二、合理行政合理行政要求行政实施行政管理时,要平等地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和适当。合理行政是合法行政的必要补充。合法行政解决的是行政行为“合不合法”的问题,合理行政解决的是行政行为“当与不当”的问题。合理行政必须以合法行政为前提,也就是说,合理是合法范围内的合理,而不是合法范围之外的合理。任何违法的所谓“合理”,都是不能容忍的。合法行政对应的是行政区的“羁束行为”,它多呈现出“刚性的一面;合理行政对应的是“自由裁量行为”,它多呈现出“柔性”的一面。正因为如此,后者容易发现和识别;不当行政,人们不容易发现和识别。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后者给人们造成的损害更大,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行政法上合理性原则的确立,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人们对自由裁量权的认识的深化,特别是对其控制意识的增强有关。行政上的自由裁量权是客观存在的,是行政管理得以正常开展的必然要求;但与此同时,由于行政自由裁量权较难受到约束,人们也应注意到它常常被滥用的事实出现具体行政行为显失公正的后果。无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或行政裁量显失公正,都是不符依法行政原则的。故而,我们既要承认自由裁量权的作用,又应当加强对其控制。正是在此需要下,合理行政从实质方面对自由裁量行为提出了要求,要求其内容适度、适当、合乎情理。可以说,合理行政是依法行政发展到一个较高阶段的产物,是一种更高标准和水准的依法行政。我们说合理行政,其“合理性”的标准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公平、公正、合乎情理”。具体地说,有三个方面:一是行政行为须有正当性。即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主观上必须出于正当动机,客观上必须符合正当的目的;二是行政行为须有平衡性。即行政主体在选择作出某种行政行为时,必须注意权利与义务、个人所受损害与社会所获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之间的平衡;三是行政行为须有情理性。即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合乎情理。不能要求行政相对人承担其无法履行或有悖情理的义务。
三、程序正当程序正当要求构成行政行为的方式、步骤和时间、顺序等等,要符合法律及其精 神。也就是说,行政程序既要合法,又要合理。在现代行政法中,程序性法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在行政实践中,程序违法现象非常严重。程序正当有如下一些具体要求:1.坚持公开原则。公开是对行政行为的一项基本要求。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应当公开进行。行政法规、规章、政策措施及行政机关作出影响相对~利、义务的行为的标准、条件、程序应当依法公布,允许相对人依法查阅;行政行为的程序、手续要公开,应通过公开张贴或其他途径公开发布,使相对人了解;某些涉及相对人重大权益的行政行为,应当公开形式进行,如召开听证会等,允许公众旁听。行政行为的公开,对改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加强勤政廉政建设,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和~现象的滋生,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都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公平公正的本意是公道正直,没有偏私。这就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办事公道,有徇私情,合理考虑相关因素;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不因相对人的身份、民族、信仰、性别而有所歧视。具体来说,第一,应建立回避制度。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涉及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事务时,应当主动回避或应当事人的申请而回避;第二,不偏听偏信。应当给予当事
这里主要是针对行政机关而言的。追究违法的行政行为,主要有追究行政主体的责任和追究公务员个人责任两种形式。追究违法的行政行为是针对行政机关而言的。追究违法的行政行为,主要有追究行政主体的责任和追究公务员个人的责任两种形式。前一种可以由权力机关撤销违法的抽象行政行为,或由有权行政机关直接予以纠正、撤消责令自行纠正、撤消等形式,追究行政主体的责任。后一种主要是通过行政处分来追究公务员的个人责任,当然,触犯刑律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行政区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要承担赔偿责任。这里强调的是客观违法原则,即只要行政行为客观上违法,侵犯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失,就应承赔偿责任,而一般不考虑主观上是否有过错。主观是否过错只作为国家机关向其工作人员追偿的一个标准。客观违法原则有利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增强行政机关的责任心。
第五篇:谈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国务院于2004年3月22日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了依法行政的六项基本要求,即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这六项基本要求,是对我国依法行政实践经验的总结,集中体现了依法行政重中治官、治权的内在精髓,高度浓缩了依法行政追求公正与效率的价值目标,有力地支撑了法治政府的基本骨架,因而对指导和规范行政机关和公务员依法行政具有重要作用。
一、合法行政合法行政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领域的内在要求。合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合法行政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二是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都必须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三是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要旨;四是任何违反上述三点规定的行政活动,非经事后法律认可,均得以宣告为“无效”。合法行政要求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皆不得有悖于法律。职权的运用必须符合法律条文的规定,不能与之抵触。这里的“抵触”既包括实体上的抵触,也包括程序上的抵触。通常,职权的赋予与行使都由法律明文规定的机关承受。但有的时候,当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可以授权委托他人代行其部分或全部职权时,则其他团体或个人也可行使法定行政机关的职权。然而,依据合法行政要求,授权和委托需有法律根据,并且只能依法定程序。我们强调依法行政、合法行政,并非消极地限制行政活动,并非要抑制行政的积极性。事实上,只要宪法、法律未加禁止的,不直接影响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具体权利义务的,行政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为了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为了增进公共利益而开展的各项活动,都是符合依法行政原则的,现代社会要求充分发挥行政主体积极的能动的作用。
二、合理行政合理行政要求行政实施行政管理时,要平等地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和适当。合理行政是合法行政的必要补充。合法行政解决的是行政行为“合不合法”的问题,合理行政解决的是行政行为“当与不当”的问题。合理行政必须以合法行政为前提,也就是说,合理是合法范围内的合理,而不是合法范围之外的合理。任何违法的所谓“合理”,都是不能容忍的。合法行政对应的是行政区的“羁束行为”,它多呈现出“刚性的一面;合理行政对应的是“自由裁量行为”,它多呈现出“柔性”的一面。正因为如此,后者容易发现和识别;不当行政,人们不容易发现和识别。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后者给人们造成的损害更大,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行政法上合理性原则的确立,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人们对自由裁量权的认识的深化,特别是对其控制意识的增强有关。行政上的自由裁量权是客观存在的,是行政管理得以正常开展的必然要求;但与此同时,由于行政自由裁量权较难受到约束,人们也应注意到它常常被滥用的事实出现具体行政行为显失公正的后果。无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或行政裁量显失公正,都是不符依法行政原则的。故而,我们既要承认自由裁量权的作用,又应当加强对其控制。正是在此需要下,合理行政从实质方面对自由裁量行为提出了要求,要求其内容适度、适当、合乎情理。可以说,合理行政是依法行政发展到一个较高阶段的产物,是一种更高标准和水准的依法行政。我们说合理行政,其“合理性”的标准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公平、公正、合乎情理”。具体地说,有三个方面:一是行政行为须有正当性。即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主观上必须出于正当动机,客观上必须符合正当的目的;二是行政行为须有平衡性。即行政主体在选择作出某种行政行为时,必须注意权利与义务、个人所受损害与社会所获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之间的平衡;三是行政行为须有情理性。即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合乎情理。不能要求行政相对人承担其无法履行或有悖情理的义务。
三、程序正当程序正当要求构成行政行为的方式、步骤和时间、顺序等等,要符合法律及其精 神。也就是说,行政程序既要合法,又要合理。在现代行政法中,程序性法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在行政实践中,程序违法现象非常严重。程序正当有如下一些具体要求:1.坚持公开原则。公开是对行政行为的一项基本要求。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应当公开进行。行政法规、规章、政策措施及行政机关作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为的标准、条件、程序应当依法公布,允许相对人依法查阅;行政行为的程序、手续要公开,应通过公开张贴或其他途径公开发布,使相对人了解;某些涉及相对人重大权益的行政行为,应当公开形式进行,如召开听证会等,允许公众旁听。行政行为的公开,对改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加强勤政廉政建设,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现象的滋生,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都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公平公正的本意是公道正直,没有偏私。这就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办事公道,有徇私情,合理考虑相关因素;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不因相对人的身份、民族、信仰、性别而有所歧视。具体来说,第一,应建立回避制度。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涉及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事务时,应当主动回避或应当事人的申请而回避;第二,不偏听偏信。应当给予当事人同等的陈述和申辩的机会、同等的示证的机会;第三,决定对当事人不利的事务时,应预先通知当事人并给予其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是防止独断专行的有效手段之一。公平公正原则是现代行政程序的起码原则,是行政民主化的必然要求。3.听证原则。即在行政程序上要保证相对一方当事人对行政行为发表意见,并且使这种意见得到应有的重视。“公开原则”中的听证,主要体现相对人对行政行为的“知”的权利;这里的听证,主要体现的是相对人的“为”的权利。听证制度是现代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的核心,它具有加强“官”“民”沟通、促进政治民主参与、提高行政效率、防止权力滥用、杜绝行政权力专横的功能,能够体现行政程序作为公正和效率整合的深层次价值。4.顺序原则。要求行政程序的各项制度表现为一定的顺序性,如果违反了规定的顺序,即为违法或不当行政。顺序原则是行政程序的时间性的表现和要求之一,其实质是保证行政程序的合理运用,防止因时间上的差异而对相对人造成侵害或损害。5.效率原则。这是行政程序的时间性的另一个表现,它是为了保证行政活动的高效率,行政程序的各个环节应当有时间上的限制,即所谓时效制度,如超过法定时间,即构成违法。在不损害其他目的的前提下,行政程序应当简便易行。效率原则还包含使某些程序格式化,尤其是各种行政法律文书如记录、裁决等应当作出统一的格式规定,这是保证当事人享有平等权利的必要保障,也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四、高效便民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最大限度地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方便。便民和效率原则,是我国行政法制的重要原则。它要求行政机关既有效地实施行政管理,又力避繁琐,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方便当事人,方便群众,包括简化程序,减少环节,节省时间、费用和精力等等,以合法准确、简便易行、高效灵活的方式达到行政管理的目的。高效便民的原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是人民政府执政为民的本质使然。行政机关只有把履行职责与方便民众、造福于民统一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尽职尽责。
五、诚实守信社会信用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杆,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有机组成的国民信用体系,应该成为当务之急。而在这个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政府应该率先垂范。首先,政府必须重诚信行公正,保证政策、法规的严肃性与统一性,做到令行禁止,不能言而无信,更不能出尔反尔、朝令夕改。目前,政府在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中,总体上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但不容否认,有的地方还存在着尺度不
一、随意执法的现象。如有的法规、规章地方化、部门化严重,严重影响法制的统一性。有的法规、规章以及政策措施的稳定性、连续性不够,使人们无所适从,影响了政府的信用和信誉。保持政策的稳定与连续,信守承诺,取信于民,是建立诚信政府的基础工作。其次,政策与信息要公开透明,不能搞暗箱操作。政府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使人们平等地享用住处资源。否则,信息不公开,不透明,或者待遇不平等,就有悖行政诚信的原则。第三,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摒弃“官本位”的思想。政府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应该平衡,不能僭越,否则就是“违约”,就是失诚失信。政府应当确立以民为本的理念,这样才能树立威信,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从而真正取信于民。第四,确立并践行“信赖保护原则”。信赖保护原则的基础是公众对政府权力的信任,这种信任是公众安全感受和其工作、生活行为有明确预期的基本前提。如果这种信任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甚至受到损害,公众的个人权利、公共利益乃至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将于不稳定、不连续的状态之中。因此,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应当具有公信力,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决定的信赖应当受到保护。行政机关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不得撤消、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
六、权责统一权责统一这一要求,可以概括成这样几句话: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
督、违法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执法有保障”是这次《纲要》新增加的内容,而且是放在首要的位置,反映了中央对执法保障机制的重视。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往一些地方执法部门,往往“以罚没养执法”,既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又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纲要》强调“执法有保障”,规定财政部门要保障执法经费,这有利于提高执法的纯洁性,必将大大提高执法质量和水平。有权力的地方就应该有责任存在,有权利的地方就应该有义务存在。权力和责任、权利和义务是紧密相联、不可偏废的,更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光有权力没有责任,权力就会变形;光有权利没有义务,权利就会走样。在当前现实情况下,尤其要强调对权力进行制约与监督。这里的责任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是指行政权力主体应履行的行政义务;另一方面,是指行政权力主体违法行政所应承担的后果,或不履行法定义务所应承担的后果。目前在我国,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有权力机关的监督,有行政机关的层级监督和内部监督,有新闻舆论监督,有行政管理相对人的“面对面监督”,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意监督”,等等。当然,无论是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自我监督,还是舆论监督、“民意监督”,目前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尤其是后两者,力度明显不够。要通过增强行政的透明度和公开性,自觉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在这里主要是针对行政机关而言的。追究违法的行政行为,主要有追究行政主体的责任和追究公务员个人责任两种形式。追究违法的行政行为是针对行政机关而言的。追究违法的行政行为,主要有追究行政主体的责任和追究公务员个人的责任两种形式。前一种可以由权力机关撤销违法的抽象行政行为,或由有权行政机关直接予以纠正、撤消责令自行纠正、撤消等形式,追究行政主体的责任。后一种主要是通过行政处分来追究公务员的个人责任,当然,触犯刑律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行政区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要承担赔偿责任。这里强调的是客观违法原则,即只要行政行为客观上违法,侵犯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失,就应承赔偿责任,而一般不考虑主观上是否有过错。主观是否过错只作为国家机关向其工作人员追偿的一个标准。客观违法原则有利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增强行政机关的责任心。
谈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第3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