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1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剖析练习:论述类文本阅读(附答案解析)
2021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论述类文本阅读·时评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世纪 60 年代初“生态觉醒”运动使人们意识到“城市不是人类最佳的生存环境”,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生态旅游”应运而生。国内外专家认为“生态旅游”应具备三大标准: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旅游对象应该受到保护;要有社区的参与。生态旅游的保护性要求旅游者,旅游从业者以及当地居民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能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这就要求生态旅游的开发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传统旅游的最大受益者是开发商和游客,而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当地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旅游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等,主要由当地居民承担。生态旅游则强调当地社区的居民是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应当公平地获得分配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机会。通过生态旅游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不但可以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态侵略悲剧再现,更能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热情和积极性。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只有让当地居民受益,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同时,生态旅游开发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旅游的开发是目前生态资本产业化最为常见的做法,也是通过市场手段使生态资源货币化的最有效的途径。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客观条件是充分的,多样的民族风情、独特的自然资源、珍贵的人文古迹与厚重的“丝绸之路”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富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景观。2015 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确定了新疆、宁夏、青海等地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作用,为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进,西部地区的交通、能源、水利、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将迎来大发展,区域间人员、物资、信息交流也日益充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直以来困扰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和区位劣势问题。
独具西部风情的旅游景观,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使西部民族地区开发生态旅游成为可能,但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如缺乏科学、统一规划,盲目开发;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者、经营者及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针对这些问题,当前应重点
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加大基础研究扶持力度,坚持统一规划、科学有序开发生态旅游;还要完善生态旅游法规,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强化生态旅游理念,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民众基础;此外,还可以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建设,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步伐。
(摘编自岳一姬《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1.下列对“生态旅游”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旅游”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初,是人们因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而发起的“生态觉醒”运动。
B.生态旅游的保护性是要求所开发的旅游地区的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应受到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C.生态旅游强调让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旅游,从旅游中获益,从而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D.开发生态旅游,要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悲剧再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列举了“生态旅游”应具备的三大标准:旅游对象、保护性及社区参与,并对保护性进行了重点阐述。
B.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归纳出“生态旅游”的要点:让当地居民受益、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资金。
C.文章列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推进的例子,论证了西部民族地区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区位劣势等问题。
D.针对“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这一论题,文章先阐释概念,再分析生态旅游的优势,最后表明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开发旅游不能兼顾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就可能对当地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B.如果开发旅游忽视社区参与,就可能导致当地仍处贫困的居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再现生态侵略悲剧。
C.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是基础设施落后和区位劣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为之带来改变的契机。
D.地区资源优势及国家的政策机遇,可使生态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更易解决,从而促进这些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最近,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了官司。有人批评其质量堪忧,有人质疑其在数字化过程中,将一些珍贵的原声母带交给日本公司,使这些母版文物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此次事件,使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得以进入公众视野。
保护音像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集体记忆,通过数字化方式保存我国珍贵的音像档案意义重大,但关键在于其获得永久性保存后,如何才能变成活的文化?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
第一重悖论,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同时,全球化时代又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用”的审美标准席卷全球,鲸吞蚕食各国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异质化的地方性文化。这种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文化浪潮,使得很多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愈益面临失去独特文化身份的危险。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第二重悖论,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如 3D 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 2014年登陆好莱坞杜比剧院后热度一直不减。这种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
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语境里被认同、被赞叹,真正走向了世界。
对于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一定要跳出“死文化”的陈旧观念,不能把传统文化变成活标本、木乃伊。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借助大众流行文化巨大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使传统文化以鲜活的形态,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唯有如此,传统文化才能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
(选自封寿炎《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母版文物的原声母带在日本被盗录和损毁,表明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质量堪忧。
B.音像遗产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可以获得永久性保存,但如果不能走向大众,就会成为“死文化”。
C.全球趋同的大众流行文化侵占传统文化生存空间,消弭地方性文化,将使各民族失去独特文化身份。
D.传统文化面临信息化、数字化的巨大冲击,其中传统戏剧受到的威胁要远大于其他领域的传统文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官司为开端,引出对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的讨论。
B.文章具体分析了全球化时代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的双重悖论,并对悖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论证。
C.文章以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热映为例,论证信息化、数字化使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可能。
D.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为如何把传统文化变成“活文化”提供了新思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众流行文化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为代表,审美标准是“全球通用”,具有巨大的承载力和传播力。
B.要想在全球化浪潮中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就必须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
C.把握好信息化、数字化这一契机,就能够改变“死文化”的陈旧观念,使传统文化重焕生机,繁荣发展。
D.借助技术力量和大众流行文化的力量把传统文化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传统文化复兴的有效途径。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从技术本质来说,人工智能也无非人类的一种技术发明与创新。技术哲学认为,任何技术都是让人类逐渐从劳动的辛苦中摆脱出来。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与过去的各种技术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那么人们对过去的各种技术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为什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却大惊失色。在工具技术时代,各种工具取代人类作为工具性的肢体。此时的工具性技术就已经比人类强大。在机器技术时代,各类机器不但代替了人类的工具功能,而且其强劲的动力战胜了人类的有限气力。例如一台蒸汽机或内燃机的动力不知要超过多少人力。因此,从替代或超越人类来说,从人类发明各种技术开始,多种多样的技术就从不同方面超越人类或取代人类。智能机器则因为其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而逐渐取代人类的脑力劳动,这样劳动工具和劳动者合二为一,人类的劳动功能被彻底取代,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再也难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因此人类不得不惊呼“狼来了”。从历史来看,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或进步,总会有一部分人因劳动或工作被新技术取代而失业,不得不面临转型。转型的方向总是从技术含量低的“低海拔”地区转向技术含量高的“高海拔”地区。而人工智能的发展让凭智力吃饭的人们也逐渐丢失饭碗,这让人类不得不担忧自己的未来。在目前依然是按劳分配的社会财富分配体制下,失去了劳动机会也就失去了对社会贡献的机会以及分配财富的机会,因此人们在人工智能大潮逐渐逼近之际表现出“狼来了”的担忧就显得十分合情合理。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必然会给大部分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让人们感觉无所适从、无处可逃,因此人们普遍表现出惧怕、担忧的情绪,甚至想方设法阻挡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因为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必然会给他们带来转型的痛苦,他们甚至会彻底丢失工作的机会。
但是,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却是彻底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在人类从以在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后,也需要实现脑力劳动智能化和自动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让人类全面解放的长期梦想有可能得到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将工具、动力和智力三位一体,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决策、自动控制,独立完成各种复杂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人类不知疲倦地生产出巨大的财富。人类从此可以摆脱劳动对人类的长期异化,获得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过的人类全面解放。不被劳动束缚的人类终于可腾出时间和精力从事过去想做而没有机会做的事情,可以充分享受不受劳动束缚之后的闲暇,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不需要从事繁重体力和脑力劳动的人们,可以尽情地从事自己想做而没机会做的事情,人类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理论探索》第 2018.5 期黄欣荣《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挑战及其应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工具性技术、机器技术还是智能技术,都是人类为摆脱劳动的辛苦而创造的。
B.智能机器集劳动工具和劳动者为一身,取代人类的劳动功能,让人类再无存在感。
C.人工智能技术,是人类实现脑力劳动智能化和自动化的需要,可能让人类全面解放。
D.劳动是人类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重要活动,其实也限制着人们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简短的举例论证,论证了机器替代了人类的工具功能,其强劲的动力远胜人类的气力。
B.文章从短期和长期效应两方面人手,论证了人工智能起初会对人类造成恐慌但最终可能会让人真正自由。
C.文章通过人们对技术革命和人工智能的态度的对比,论证了人类还完全没有做好应对人工智能的准备。
D.文章先谈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恐惧,接着分析人工智能的性质,最后展望智能技术对人类的影响,论证结构合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在人类逐渐从劳动的辛苦中摆脱出来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同。
B.目前很多人对人工智能感到恐慌是因为他们得以从社会分配财富的劳动将会被取代。
C.在人类历史上,技术的每一次革命,都是为了让一部分人向高技术含量的工作转型。
D.人工智能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决策、自动控制,其实也加大了对人类进行伤害的风险。
答案以及解析 一答案及解析:
答案:1.B;2.C;3.D 解析:1.A 项因果关系不成立,见原文第一段第一句;C 项“参与旅游”无中生有,原文是说“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D 项“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悲剧再现”的方法有多种,不仅仅有“提供一定的资金”,见原文第二段三、四、五句。
2.C 项“西部民族地区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区位劣势等问题”是指出西部民族地区的现状,并非“论证”。
3.D 项“使生态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更易解决”曲解文意。原文第三段说“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二答案及解析:
答案:1.B;2.B;3.C 解析:
1.A 项,“被盗录和损毁”错,原文是“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前后句之间无因果关系,原文为并列关系。C 项,“各民族”扩大范围,原文为“很多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D项,“传统戏剧受到的威胁要远大于其他领域的传统文化”无中生有,原文为“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
2.文章没有论证两重悖论之间的内在联系。
3.说法过于绝对,且“就能够改变‘死文化’的陈旧观念”于文无据。
三答案及解析:
答案:1.B;2.C;3.B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B 项,“取代人类的劳动功能,让人类再无存在感”理解错误,原文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再也难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 项“论证了人类还完全没有做好应对人工智能的准备”无中生有。故选 C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 项“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与过去的各种技术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作用相同”表述有误。C 项“一部分人……转型”是技术革命的结果而非目的。D 项文中没有提及“加大风险”。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
“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第二篇:2011届高三一轮复习教学案论述类文本阅读(人教版)
2011届高三一轮复习必备——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点阐释
2010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为:理解。B级,分析综合,C级。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般论述类文本以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论述类文章一般以议论文的面目出现,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它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
知识点考查
纵观09年高考试卷,考到了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试卷有江苏卷、安徽卷、天津卷、上海卷4套,从上述试卷中发现,从选材上看,选文既体现时代特色,又注重文本所具有的实用价值,从题型上看,题型相对灵活,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形式多样,从考查内容上看,均涉及对语句理解、信息筛选、文意把握、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等能力的考查,这种趋势为今后备考提供了借鉴。
真题精析
一、(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17题。①进入21世纪后,质疑达尔文进化论的声音此起彼伏。
②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以及与自然选择相关的生存竞争和渐变,所以达尔文一再宣称“自然界没有飞跃”。达尔文认为生物个体在长时间的演化中,经过自然选择,其微小的变异积累为显著的变异,于是形成新的物种或新的亚种。①在大量古生物化石发现的基础上,1972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古尔德和埃尔德雷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生物进化理论“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的进化是渐变与跃进交替的进化模式,是基因突变或地理隔绝造成新种出现的过程。该理论比较合理地解释了地球生物演化史上许多物种突然爆发式出现的现象,指出了生物界不但有渐进式进化,也有飞跃。
③“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是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的前提和基础。②达尔文认为动植物界在十分剧烈的竞争下,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物种有利的变异将被保存下来,不利的变异则被淘汰,逐渐积累的有利变异结果就形成了新的物种。③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科学研究表明,在自然界中,任何物种或生物个体,都处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内的生物个体、物种、群落的内部以及它们之间,它们与环境的关系,不但有竞争,更有协同发展,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是,昆虫在采集花粉的同时,也为植物完成了授粉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昆虫得到食物,花得以授粉,动物与植物彼此受益,相得益彰。
④ 地球上的生物物种经历了萌发、发展、壮大的过程之中,其最后归宿则是消亡,达尔文只承认渐灭,不承认突然绝灭。④达尔文之后的古生物发现与研究明确地表明,自然界不单存在着达尔文所主张的
渐灭,还存在着达尔文所坚决否认的突然绝灭.⑤在较短的地质历史时期内,曾出现过生物大量整体的突然灭绝,从距今5.4亿年的寒武纪以来,这种明显的生物突然大灭绝就发生过4次。
⑤需要指出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确存在着时代局限性,但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苛求他,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达尔文进化论,其历史功绩是必须充分肯定的。15.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没能合理解释地球上某些物种突然爆发式的出现的现象。B.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研究表明,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是生物进化的推动力之一。C.达尔文认为,在过去的地质历史时期内,从未出现过生物大量、整体突然灭绝的现象。
D.在昆虫采集花粉的过程中,昆虫遇到食物,花得以授粉,这一事例证明了“间断平衡论”的正确。【答案】D 【考点】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解析】这类题目要注意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D项的信息内容涉及两点:昆虫采花粉的例子和“间断平衡论”的概念,在文中这两项信息分别是““‘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的进化是渐变与跃进交替的进化模式”和“在这一过程中,昆虫得到食物,花得以授粉,动物与植物彼此受益,相得益彰。”而这两项信息是否构成了D项所表述的论证关系呢?没有,从例子和概念的解说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有时甚至协同进化出令人惊讶的结果”这句话在表明生物间的协同计划,否定的是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观点,不是论证间断平衡论的观点。
【思路点拨】这类题的关键在于对文中相关信息的整合,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便可以找到答案。16.以下文字是从原文中截取的,应还原至文中①②③④⑤哪一处?(只答序号)(2分)
他在《物种起源》中说:“确信通常的时代没有一次中断过,没有任何激变曾经使整个地球变为荒芜。” 答:()【答案】④
【考点】语言连贯表达、丰富
【解析】截取的句子的观点是达尔文的,他否定了激变,肯定渐变。而这一观点在文段中的第四段的开头,这句话是开头句子的明显例证,所以应将这个句子放入第四段中的④处,这样,文段表达连贯,也使达尔文的观点丰富鲜明了。
【思路点拨】连贯表达要注意前后的语境中的逻辑关系,陈述对象等,丰富,是用详实准确的材料使观点更具体更鲜明。
17.本文介绍的新的生物进化理论和研究,主要质疑的是达尔文的哪三个观点?请用文中原话回答。(3分)【答案】(1)自然界没有飞跃(2)物竞天择,适者生存(3)只承认渐灭,不承认突然绝灭 【考点】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解析】达尔文的观点在文中包含在文章的第二、第三、第四段中,可以对三个段落的内容加以概括,整合出答案:自然界没有飞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或者自然选择;只承认渐变灭绝,否认突变灭绝。【思路点拨】概括文章的内容要注意到文章的体裁特征,像这类论文要注意提炼文中的观点。可以抓文中的中心句,或关键词,加以整合。
二、(09年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专家与通人
雷海宗
⑴专家是近年来的一个流行名词,凡受高等教育的人都希望能成专家。专家的时髦性可说是今日学术界的最大流弊。学问分门别类,除因人的精力有限之外,乃是为求研究的便利,并非说各门之间真有深渊相隔。学问全境就是一种对于宇宙人生全境的探索与追求,各门各科不过是由各种不同的方向与立场去研究全部的宇宙人生而已。政治学由政治活动方面去观察人类的全部生活,经济学由经济活动方面去观察人类的全部生活。但人生是整个的,支离破碎之后就不是真正的人生。为研究的便利,不妨分工;但我们若欲求得彻底的智慧,就必须旁通本门以外的知识。各种自然科学对于宇宙的分析,也只有方法与立场的不同,对象都是同一的大自然界。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史上,凡是有划时代的贡献的人,没有一个是死抱一隅之见的人。如牛顿或达尔文,不只精通物理学或生物学,他们各对当时的一切学术都有兴趣,都有运用自如的理解力。他们虽无哲学家之名,却有哲学家之实。他们是专家,但又超过专家;他是通人。这一点总是为今日的一些专家或希望作专家的人所忽略。
⑵假定某人为考据专家,对某科的某一部分都能详述原委,作一篇考证文字,足注能超出正文两三倍;但对今日政治经济社会的局面完全隔阂,或只有幼稚的观感,对今日科学界的大概情形一概不知,对于历史文化的整个发展丝毫不感兴趣。这样一个人,只能称为考据匠,若恭维一句,也不过是“专家”而已。
又如一个科学家,终日在实验室与仪器及实验品为伍,此外不知尚有世界。这样一个人,可被社会崇拜为大科学家,但实际并非一个全人,他的精神上之残废就与身体上之足跛耳聋没有多少分别。
⑶再进一步。今日学术的专门化,并不限于科门之间,一科之内往往又分化为许多的细目,各有专家。例如一个普通所谓历史专家,必须为经济史专家,或汉史专家,甚或某一时代的经济史专家,或汉代某一小段的专家。太专之后,不只对史学以外的学问不感兴味,即对所专以外的史学部分也渐疏远,甚至不能了解。此种人或可称为历史专家,但不能算为历史家。片段的研究无论如何重要,对历史若真欲明了,却非注意全局不可。
⑷今日学术界所忘记的,就是一个人除作专家外,也要作“人”,并且必须作“人”。一个十足的人,在一般生活上讲,是“全人”,由学术的立场讲,是“通人”。我们时常见到喜欢说话的专家,会发出非常幼稚的议论。这就是因为他们只是专家,而不是通人,一离本门,立刻就要迷路。他们对于所专的科目在全部学术中所占的地位完全不知,所以除所专的范围外,若一发言,不是幼稚,就是隔膜。
⑸学术界太专的趋势与高等教育制度有密切的关系。今日大学各系的课程,为求“专精”与“研究”的美名,舍本逐末,基本的课程不是根本不设,就是敷衍塞责,而外国大学研究院的大部课程在我们只有本科的大学内反倒都可以找到。学生对本门已感应接不暇,当然难以再求旁通。一般的学生,因根基的太狭太薄,真正的精通()谈不到,广泛的博通()无从求得;结果各大学每年只送出一批一批半生不熟的智识青年,既不能作深刻的专门研究,又不能正当地应付复杂的人生。近年来教育当局与大学教师,无论如何的善于自辩自解,对此实难辞咎。抗战其间,各部门都感到人才的缺乏。我们所缺乏的人才,主要的不在量,而在质。雕虫小技的人并不算少。但无论做学问,或是做事业,所需要的都是眼光远大的人才。
⑹凡人年到三十,人格就已固定,难望再有彻底的变化,要做学问,二十岁前后是最重要的关键,这正是大学生的在校时期。品格、风趣、嗜好,大半要在此时来作最后的决定。此时若对学问兴趣立下广泛的基础,将来的工作无论如何专精,也不至于害精神偏枯病。若在大学期间,就造成一个眼光短浅的学究,将来若要再作由专而博的功夫,其难真是有如登天。今日各种的学术都过于复杂深奥,无人能再望作一个活的百科全书的亚里士多德。但对一门精通一切,对各门略知梗概,仍当是学者的最高理想。二十世纪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最有趣的时代,今日求知的时会也可谓空前;生今之世,而甘作井底之蛙,岂不冤枉可惜?因为人力之有限,每人或者不免要各据一井去活动,但我们不妨时常爬出井外,去领略一下全部天空的伟大!《大公报》(重庆版)1940年2月4日 “星期论文”专栏 ⒈第⑴段中“死抱一隅之见的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参考答案】只关注自己的研究方向、方法与立场的人(程度1分,关注点1分)【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要求 B 重要概念指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要注意这些概念在文中的具体含义。【解析】通过分析综合全文很容易看出“死抱一隅之见的人”具体指的是什么人。⒉下列对第⑶段中画线句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___(3分)A.表明作者在这之前已经从另外一个方面或角度论证了自己的观点。B.过渡到下文从学科内部细分的现状这一角度论证专家要注意全局。C.提示下文对专家在学科研究中要注重全局的论证深入了一个层次。D.强调作者对“历史专家”与“历史家”的区分,进一步反对只专一门。【参考答案】D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能力层级要求 B 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考查重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极富表现力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解析】准确地把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综合分析理解在四项选择中选出一项符合题意的选项。⒊第⑸段中作者认为造成“学术界太专的趋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参考答案】大学轻基本课程,求专精与研究的美名(一点1分)【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要求C 重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
【解析】就是本段的第一、第二句话,概括后便是。
⒋联系上下文,为第⑸段画线句选项填空,简述理由。(3分)⑴也 更 ⑵既 又
【参考答案】⑵“真正的精通”与“做深刻的专门研究”照应,“广泛的博通”与“正当地应付复杂的人生”照应,根据后者的并列关系可以判定:作者主张要“广泛的博通”,“真正的精通”虽然程度较深,却不是作者要强调的,据此判断。(选项1分,答对一点理由即得2分)【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能力层级要求表达应用 E 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正确使用。
【解析】在两项中选出一项并进行分析,这是关联词语的运用,在一定的语境中,分析运用。⒌联系全文,概述培养“通人”的重要性。(5分)【参考答案】(5分)培养“通人”,有利于追求学问的全境,有利于做一个“十足的人”,有利于青年的长远发展,也符合二十世纪的时代需求。(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要求:分析综合 C 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直接表述,有的间接表述;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的含蓄。要求能够筛选和辨析,并加以分析概括。
【解析】对原文充分阅读,分别找出作者说明培养“通人”的重要性。⒍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分析他为什么是通人。(不超过45字)(4分)
鲁迅 朱光潜 马克思 爱因斯坦 【参考答案】
鲁迅是我们中国文坛、教育、乃至是革命上,都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哲学领域有杰出贡献,在数学等领域也有独到发现,所以他是“通人”。(一点2分,两点3分)
【考点】概括运用
【解析】对原文的理解和把握然后熟练地运用文中作者对“通人”的表述复制到这几位人物身上。
知识储备
高考对论述类文章阅读的测试,内容涉及面广,思维容量大,题型丰富多样,能力要求较高,综合性强,主要用来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牢固性、思维的深刻性和组织运用语言的灵活性,因此试题的区分度大,失分率较高,考生必须高度重视。论述类类文章的阅读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论述类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文中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通常指传递重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对理解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名言、引文,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全文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语句(即文眼),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等。
从多年论述类文章阅读测试题来看,有时要理解的句子往往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这样我们就要通过理解喻体的意思来理解本体的意思,进而理解全句的意思。3.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的信息
论述类文章为了证明某一个观点,往往要摆出一系列证据,不少证据往往是新发现、新情况、新知识,即新信息。我们阅读它就是获取信息。这个获取的过程,就是筛选的过程。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观点,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论述类类文章的阅读一直把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为考查的一个重点。不过,题型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不能只盯住局部。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结论性句子等,把握这些句子,都有助于正确的分析概括。
总的来说,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方法技巧有以下几点:
1、通读原文。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了解文章说的是什么事,或讲的
是什么理;文章涉及到什么人,什么观点等。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概括,我们都必须首先通读全文,然后抓住文章里的那些关键性的词、句,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一些就是在文章的过渡处。有的时候,文章的题目里也透露这作品主旨的天机。总之,文章的一些敏感部位,常常明摆着或隐含着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们只有抓住了这些,才能准确的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2、细读试题。对材料有了总体印象后,应根据试题仔细审准题意,弄清题目要求,即从内容上弄清是有关什么的选择,从选择标准上看清是选说法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要善于从题干中搜寻隐含的信息。体会命题意图。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寻找阅读区间。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间的“彼信息”。传记作品包含了议论和抒情,这些就是答题的重要区间。最终,我们要具有信息筛选与语言转换整合能力。转换说法、语言重组、提炼概括等。,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因为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十分巧妙,颇具匠心,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有效信息,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3、题文对应。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有一个基本原则:答案就在原材料中。为此,根据题意,从原材料中找出与各个选项相对应的句段,并从这些句段中提炼有效信息,找准已知条件,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是答题的关键。
4、筛选答案。做客观题筛选时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如果选项在原文基础上出现了修饰、限制、补充成分的培养,那么就要特别小心是否出现了范围的扩大或缩小,程度的加深或减轻,数量的减少,是否改变了原有的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主次关系,是否将或然性变成了必然性,预见性变成现实性,将来时变成了完成时等等。
5、准确判断。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必须做出客观周全的判断,不可以偏概全,不可主次颠倒,不可主观臆断。文本的主要观点是隐藏在文本采用的材料之中的,基本倾向是隐含在作者对材料的处理和评说之中的,对文本材料的解读、对作者材料处理与评议的分析是我们获取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认识的必由之路。离开了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准确判断,就失去了对其进行“负责任”的评价的基础。
专项达标测试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①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虽然是属于两种各有特点的文化系统,但是这两种文化从其源头开始,便有着相互交流与渗透。早在新石器时期,属于黄河文化主流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向南伸延,与长江文化系统的屈家岭文化向北伸延,相互交错,在淮河上游地区形成了三种古文化并存的局面。龙山文化不仅东延至黄河下游,而且南伸至长江下游地区,与青莲岗文化交错共存。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也南伸至江苏北部,与青莲岗文化在淮河下游汇聚。到了青铜器时期,南、北两大文化系统的交流与渗透更加广泛与深入,尤其是吴越地区,不仅笑纳楚文化的影响,而且大胆接纳、引进黄河文化系统的贤能之士。来自黄河上游的泰伯,自然也带来了黄河文化,在吴地不但受到欢迎,而且成为吴国的领袖。齐国的著名军事家孙武,受到吴王的重用;他改革图强的思想,尤其是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建议,也受到吴王的重视。吴、越相继成就春秋霸业,与思想观念开放,善于吸收不同地区包括黄河文化中的先进思想有很大关系。
②尽管如此,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之间的差异仍然很明显。《庄子》中有两处讲述了同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尽显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差异。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老聃不以为然,给孔子讲了一个故事:“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泉水干涸,一群鱼被困于陆地,便用湿气互相嘘吸,用口沫互相湿润。在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里,甚至当灭顶之灾来临之际,能够将一丝生的希望留给他人。“相濡以沫”形象地体现了孔孟所倡导的“仁义”关怀。而老聃则认为,还有比“仁义”关怀更好的存在方式,就是“相忘于江湖”。在江湖中生存的鱼,不会想到用“相呴以湿,相濡以沫”的方式关怀其他个体。在一个顺应自然规律、生存状态良好的社会里,人们都生活得很好,无需别人的关心帮助。老庄所憧憬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完全按照自然规律构建、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社会。在他们看来,孔子的“仁义”教化,“若负建鼓而求亡子”,敲锣打鼓追寻迷途逆子,注定不会如愿以偿。
③“相濡以沫”还是“相忘于江湖”的争论,成为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核心话题。这场关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争论,一直延伸到西汉中期,汉武帝一锤定音,选择“相濡以沫”的儒术,使其成为治理天下的主流文化。从此以后的两千多年,孔孟思想作为官方话语,规范、制约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这与当时社会的政治体制、经济模式是一致的。在漫长的两千多年的时间里,物质与精神如此步调一致,显然
包含着历史的必然性。
④历史车轮驶入二十世纪,新文化运动的涌现,“五四”运动的发生,标志着中国文化
重心转移。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甲午战争,直至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向中国政府索赔“庚子赔款”,一次又一次提醒着华夏子孙,“相濡以沫”的观念固然重要,但“适者生存”的法则更为根本。达尔文揭示的生存法则,在人类社会里同样存在。严复译介的达尔文进化论,引起了轰动;“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惊醒了沉睡两千多年的华夏子孙。只有“法自然”,在开拓中创新,才能真正改善民族的生存环境,提高民族的生存能力。
⑤中国文化重心的转向,并不意味着黄河文化的消失。过去两千多年的历史证明,“相濡以沫”的文化理念在融通人际情感,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的封建社会能够绵延两千多年,“相濡以沫”这一文化理念功不可没。在开拓、创新、进取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我们仍然要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我们主张的核心价值,开拓、创新、进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和平、和谐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2007-08-19《文汇报》)
1.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从其源头开始,相互交流与渗透的情况可以概括为
(1)(2)2.第②段叙述《庄子》中的一个故事,是为了证明
3.在老庄看来,孔子的“仁义”教化注定不会如愿以偿的原因是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A.“相忘于江湖”作为主流文化到西汉中期终于让位给了“相濡以沫”。B.“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文化的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C.“和平、和谐”的观点是对“相濡以沫”这一文化理念的继承与发扬。D.作者在文中更强调“开拓、创新、进取”的价值观对当代中国之重要。
5.依据全文,怎样理解近代以来中国文化重心转移的历史必然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 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
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
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待,情节亦淡然松驰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
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镆邪山南,周围二里。„„羽溃围南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
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址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十余处。从霸王寨(项王迷路处)到刘会桥(为汉军追及处),从下马铺到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的一条完整路线。(摘自2007年第3期《新华文摘》,有删改)
6.从文中看,下列不属于项羽殉难于东城的证据的一项是()A.《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项羽兵败并死于东城的记载。B.据史料记载来看,项羽东城突围的可能性极小。
C.定远县内的许多遗址、遗迹均证实项羽“身死东城”。
D.项羽崛起于吴中,兵败垓下,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
7.下列各项不属于对项羽同情或肯定的是()A.《史记》中有“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般船待”的生动描写。B.乌江一带流传着项羽欲东渡,乌江亭长般船待的佳话。C.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D.作者认为司马迁利用民间传闻来完善项羽这一英雄形象。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司马迁知道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在东城。B.项羽从嗟虞墩到阴陵,再到东城,最后死在东城。
C.《史记》记述项羽败至东城和东城到乌江的细致程度不一样。D.项羽战死前的主要活动都在安徽定远县境内。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国语》为何不是“经”书? 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但始终没有成为“经”。周予同先生认为“经”有三个特点。首先,“经”是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经”的领域在逐渐扩张,从“五经”扩大到“十三经”。其次,“经”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它不仅为“法定”,而且是从所有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为“经”,就是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再次,“经”本身就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思想的主要工具,是封建专制政府培养提拔人才的主要准绳,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这三个特点.是书籍成为经典的标准。在“经”的领域扩大到“十三经”的过程中,封建专制政府的法定始终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儒家思想,第三是孔子。至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最重要的是它不是解《春秋》的。思想上,柳宗元《非国语》云:“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但《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如礼治、民本、正名、忠恕等。其他学说在《国语》中也约略可见,驳杂的思想体系,使它不可能成为统治者所认可的典型合法的儒家经书。另外,《国语》不但不得孔子的真传,内容上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颇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相悖。因此“经”的范围虽在不断扩大,《国语》却不可能为儒者拥护,被统治者选中。
《国语》的辞采,也影响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柳宗元称其令世之学者耽嗜,富艳浮夸。崔述曰:“《左传》一言可毕者,《国语》累章而未足也。”《左传》自成一体。语言风格一致,但《国语》诸语亦各有千秋。或长篇大论,侧重理性说教;或小巧精致,语言隽永;或以修辞见长,文字流畅而有气势。可惜语言上的优点,不能令《国语》一体,而诸语风格的差异,也使全书有割裂之感,多给史家留下批判和质疑的借口,哪里还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呢? 基于此,《国语》无缘经书之列,进而无缘成为中国封建科举法定的科目。失去了广泛流传的机会。尽管如此,其与《左传》关系密切,颇受达官儒士们日常研读的重视,勉强维持着其“春秋外传”的声誉。刘知几《史通•六家篇》定《国语》为一家,为“春秋外传”。称其“六经之流,三传之亚”,是将《国语》视为准经典。
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将《国语》改隶“杂史类”,其地位下降。但仍有人把《国语》当经典来看,希望将之提升到“经”的地位。段玉裁主张于“十三经”外,加《国语》、《史记》、《说文解字》等,成“二十一经”,可惜没有响应者。廖平于光绪十二年,拟定《十八经注疏范例》,他将《大戴礼记》和《国语》升为“经”,合成“十八经”,终未成。9.“《国语》不是经书”,以下解说不是其原因的一项是()A.《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但其思想体系驳杂,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B.《国语》没有得到孔子的真传,在内容方面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与孔子的思想不一致。C.《国语》与《左传》关系密切,深受达官儒士的重视,从而赢得了“春秋外传”的声誉。D.《国语》富于辞采,但语言风格的差异,使全书有割裂之感,遭到了史家的批判和质疑。10.下列表述不属于“经”的特点的一项是()A.“经”必须是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B.“经”是从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C.“经”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者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人们的思想的工具。
D.封建专制政府以“经”作为培养提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它是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
1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只要是得到了孔子的“真传”,都被统治者认可,确定为“经”。B.《国语》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但由于它不是解释《春秋》的,所以没有成为“经”。C.《国语》语言风格多样,或长篇大论,或小巧精致,或以修辞见长,自成一体,文字流畅而有气势。D.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国语》落到了杂史类的地位,而段玉裁、谬平等人都试图将《国语》提升到“经”的地位,但均以失败告终。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完美与残缺 从维熙
①天上的月亮有圆有缺。当月圆时,有“花好月圆”之美词;当月残时,又有“一镰钩月”之雅说。笔者常想,如果地球上没有月残,而只有月圆;或只有月残,而无一轮圆月,那将失去多少风景?如果把这一美学概念,引伸到振兴中华民族的宏观话题之内,那就不仅仅是单纯的审美情趣问题,而是一个事关民族心态的问题了。
②几年前,一位台湾的摄影家,要拍一幅圆明园的夜色写真,我陪他选择月圆之夜前往,但是到了圆明园之后,面对那断垣残壁的历史沧桑,我们忽然意识到月圆下的圆明园,拍出来虽然好看,但不如一钩残月下的圆明园,更富有含金量。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令人开心的风景,而是中国百年国耻的纪念园。虽然这比在月圆下拍摄,要艰难许多,最终他还是等到了乱云遮月——圆月被吞噬到只剩下一弯残月的更深时分,重新开动了摄影机。
③笔者所以要重温这段往事,实因重新修复圆明园之争,与保留其历史原貌之争,既是关联到建筑的问题,又是超出了建筑学本身——关联到民族心态建筑的一个大问题。我们是个有着几千年历史文明的古国,珍惜历史的完美,是人之常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如何面对历史残缺,并珍惜这种残缺,却始终是个没有解决好的大课题。重建圆明园的历史辉煌与反对重建圆明园之争,典型地反映出我们民族心灵上的顽疾。之所以这么说,是有充分
依据的:本来圆明园是国耻的标本,留下这个活标本的原貌,使国人牢记“火烧圆明园”的悲凉往事,不仅符合历史真实,而且有利于民族奋发图强;但是偏偏有一些清史学者,难以割舍中华民族的“圆月情结”,慷慨激昂地反对保留历史残缺,倡导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再现圆明园昔日的风华。这里,姑且不说“克隆”出来的圆明园,其本身就是赝品;就是再现圆明园的全部辉煌,也无助于中华民族的明天——正好相反,它将让子孙后代淡化国耻,并瓦解消融民族务实的心灵建筑。
④为了说明问题,笔者仅以德国科学严谨之风,与国人中假凤虚凰的心态,作一个对比:在德国西部莱茵河和美茵河的汇合口有个科布伦茨小城,这儿曾经耸立着威廉大帝的雕像。威廉大帝何许人也?他是将德意志统一成一个国家的大帝,被德国人称之为德意志之祖。人们为了缅怀他将东西南北中的日耳曼人,缔造成一个强大的德国,在科布伦茨两条美丽河流的汇合口,铸成了一座巍高的青铜纪念碑,以纪念他的历史功绩。但是,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尾声,苏联从德国西部强渡莱茵河、围歼希特勒军团时,一发炮弹正好落在这座青铜雕像上,从此这位策马张弓的德意志之祖肖像消失了。待我去那块圣地朝圣时,那儿只留下一座空空的墩台。当时正是深秋,墩台上飘满了黄色的落叶和白色的鸟粪,让每个来这儿的游者,无不感到凄切和悲凉。这是其一。其二,在德国柏林最热闹的裤裆大街,昔日曾经耸立着一座著名的尖顶教堂,苏联红军攻克柏林时,那座教堂的顶部正好被炮火自上而下地劈去了一半,多少年过去了,那教堂也没有重建和修复,赤裸地站在繁华的大街上,向世界展示它的历史沧桑。对此我曾以中国人的心态,询问过德国友人和德国民众,他们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我们必须精心地保存这些历史残缺,让子孙后代不忘德国发动二战的罪恶。
⑤当年,德国是发动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还在千方百计地保留历史残缺;而我们在近代史中是被弱肉强食的民族,倒反而不惜花费重金,克隆往日的历史辉煌,这种南辕北辙的心态,距离究竟有多远?恐怕世界上还找不到一种量器,能丈量出这种距离。但是这两种思维模式,到底哪个更能符合民族自强的内在逻辑?哪个更富有时代的前瞻性?哪个更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德国而论,它今天的经济实力,不要说再建起一座青铜雕像,就是在科伦布茨再竖起十尊百尊威廉大帝的金像,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他们知道那是遮盖民族的耻辱,是万万不能做的事情。难道我们这个不断被列强肢解和侵略的民族,就能遮其自家之丑,重新修建圆明园(实质为“克隆”),来淡化昔日被列强瓜分的国耻?前不久,党中央明确提出“求真务实”和“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这更让笔者感到投入大量资金、全面修建圆明园之举有待商榷。且不说我们还有几千万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水平线上;就是有一天我们从发展中国家,进入了全面富足的国家行列,我们也不能淡化昔日之国耻。⑥中国有句古话,似可当此文的结论:
⑦假凤虚凰者误国,卧薪尝胆者兴邦!
(选自《2004年中国随笔精选》)12.第②段中加点词“含金量”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③段,“我们民族心灵上的顽疾”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在文中找两个关键词)
13.作者和台湾摄影家等到“乱云遮月——圆月被吞噬到只剩下一弯残月的更深时分”才去拍摄,其用意除了与圆明园废墟协调一致外,还有什么深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④段中作者提到 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例,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的观点是反对重建圆明园,文中共讲了哪几点理由?请分条列出。你是否同意文中的观点?不同意,要说出你的理由;如同意,请再补充一、二点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要善于应对美国霸权 王逸舟
一位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分析:“中国与美国关系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稳定的中美双边关系可以使北京信心十足地认为国际环境是和平的,可以安全地集中精力发展对中国崛起具有关键影响的国内经济;其次,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美国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市场,是中国资本、技术和管理技巧的来源;再者,美国对中国和台湾地区的政策,明显对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目标的前景具有直接影响。因而,一个令人满意的大战略必须能给中国提供一个满意的方法处理好与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显而易见,对于中国而言,准确定位美国霸权的后果并依此处理好中美关系,事关中国对外关系和国际战略的全局。
如何看待美国对外政策中的霸权因素和王道成分,更广义地讲,如何看待美国主导的当今国际体系的不公正性和合理之处,便是中国外交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中一个大难题。外交不是虚幻的东西,它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折射,是百姓情绪、利益及要求的制度化体现。
美国作为一个“世界警察”,承担了其他国家无法承担的很多事务,提供了大量的公共产品和机会,把很多麻烦自觉不自觉地揽到身上。这给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后发国家“搭便车”的机会,这些自然是后者乐意见到的。但美国又自恃实力超群,总是蛮横干涉他国内政、拒绝听取他人的解释和建议,给别的国家造成数不清的、无穷尽的麻烦与危险,引起了广泛的忌恨与不满。几乎所有与美国有关系的国家,都感到同这个霸权国家处理好关系的不易,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与美国有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方面的紧张局面及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最困难的,主要还不在于国内外交、经贸、金融与军事各部门间看法做法的统筹,也不是外交部门本身的一些难题,如处理好台湾问题等涉我内政事务的对美交往、处理好全球范围内中美之间不可避免的竞争博弈间的复杂对冲,而是恰如其分地判断美国霸权体制的根本性质、复杂构成和多重后果。根本上讲,判定对美政策,主要困难不是功能性的、操作部门的或谈判层面的,难就难在如何确定美国国内以三权分立为代表的政治体制的优劣长短,难就难在如何确定美国新自由主义制度霸权的影响大小,难就难在如何确定美元和美国经济的盛衰周期,难就难在如何确定美国行政当局、国会等看上去最关键的决策机构与美国矛盾而多元的社会政治体系之间的复杂联系等等更深层次、更不好定义的东西。诸如此类的难题,表面上看是对超级大国美国的不同侧面的分析研究,实质上是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当代资本主义制度和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综合探索,是对当今世界所处时代之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另类表述或概括。这中间,尽管有强烈的国家利益特别是经贸和安全利益的要求,我们的研究者可能包含有明确的价值取向,但研究工作本身容不得感情用事、偏离理性和客观事实。
“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最重要的就是中美关系面向未来的良性塑造,是21世纪前半叶唯一超级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间非零和关系的最终确立,当然,也是中国自己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以新的风范大国和世界强者方式再造及发挥影响的历史过程。这里面绝非不包含失败的可能,不包含曲折的行进路线。假使中美不幸全面对抗甚至走向战争冲突,过去30年在中国人那里广泛传播、心理上普遍接受的“
时代性质”、“时代主题”等等东西,也许就到了根本改变的时刻。(节选自王逸舟《中国外交的思考与前瞻》)
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中国需要和平的国家环境,需要美国的市场、资本和技术,在台湾问题上需要得到美国的配合和支持。B.美国所主导的国际体系是复杂的,是一个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共存的矛盾体系。
C.文章第三节作者为“世界警察”加引号,意在对美国人将很多麻烦事情揽到身上表示讽刺。D.正确判断美国霸权体制的性质、复杂构成和多重后果是应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关键。
E.在对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上,要正确处理研究者的立场和研究工作本身的要求之间的矛盾。F.最后一节中“非零和关系”一词在句中的含义可能是指一种“对抗的、不公平的国家关系”。17.下列不属于造成中国处理中美关系难度很大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美国的对外政策本身是非常复杂的,既有不公正的霸道因素,也有合理的王道成分。B.美国一方面给了中国等国家“搭便车”的机会,另一方面又给别的国家造成了许多麻烦。C.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与美国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D.中美关系面向未来的良性塑造,是“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重要内容。18.请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的理解。(3分)
19.请仔细研读第四段,写出这一段的行文思路,并从中归纳出议论文段落的一种基本写法。(5分)【答案】
1.(1)两种文化向南、向北伸延,交错共存;(2)吸收、容纳不同地区的文化。2. 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3. 在老庄看来,还有比“仁义”关怀更好的存在方式,就是完全按照自然规律构建、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社会。在生存环境没有根本改变、生存状态糟糕的社会,所谓的“仁义”关怀并不能真正实现。4. C D 5. 黄河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仁义”,长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顺应自然、开拓创新。黄河文化在古代中国成为主流文化是与当时专制的政治体制、封闭的经济环境相一致的。但是,近代以来,国门打开,民族之间竞争的根本法则乃是“适者生存”,只有“法自然”,在开拓中创新,才能真正改善民族的生存环境,提高民族的生存能力。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文化的重心转向长江文化确属历史发展的必然。要点包括:(1)两种文化的核心价值(2)古代文化重心确立的历史必然(3)近代以来中国文化重心转移的历史背景。
6.D(文中无此信息,无中生有)
7.C(ABD分别表现了司马迁、江东父老和本文作者对项羽的同情或肯定,而C却没有)8.B(项羽应该是从阴陵到嗟虞墩,再到东城的)
9.C(C是说《国语》赢得“春秋外传”的声誉.不是解说原因的。)10.D(“唯一标准”的说法不符合文意)11.D(A.说法太绝对,文中无据:B.“《国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的说法不正确;C.“《国语》自成一体”说法有误。)
12.与残月下的圆明园废墟相一致,更能突出圆明园作为国耻纪念园的意义。(1)圆月情结(2)假凤虚凰心态。
13.具有象征义(比喻义也可)象征帝国主义列强对圆明园的吞噬。
14.威廉大帝雕像被毁不修;裤裆大街教堂被毁不修; 为了向世界展示它的历史沧桑,让子孙后代不忘德国发动二战的罪恶。
15.①重建的圆明园只能是一个赝品,无助于中华民族的明天;②它使子孙后代淡化国耻,并瓦解消融民族务实的心灵建筑;③不能使国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忘国耻;④我们还不富裕,还有几千万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上。16.(5分)C、F。(多选不给分,选对一项给3分。)C项“世界警察”加引号不是表示讽刺,而是特殊含义,因为美国毕竟不是警察,这儿用“警察”一词说美国,是一种比喻用法,而且从文章大意来看,作者对美国作为“世界警察”基本上是持肯定态度的。
F.该项主要考查学生现代汉语词义的推断能力。该项对“非零和关系”的理解与上下文语境明显矛盾。关于“零和”: “零和”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意思是双方博弈,一方得利必然意味着另一方吃亏,一方得益多少,另一方就吃亏多少,双方得失相抵,总数为零,所以称为“零和”。“非零和关系”则与之相反,双方存在双赢的可能。
17.(3分)D.是重要内容并不等于是处理这一关系难度很大的原因。另外从语脉追寻的角度看,本题所涉及的内容在第二、三、四节。18.(3分)中美如果走向对抗,那就违背了中国人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普遍愿望,有可能走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反面。这句话既强调了处理好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又强调了必须审慎处理这一关系。
或者:这种根本性的改变实质上会导致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当代资本主义制度和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综合探索和对当今世界所处时代之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的表述或概括发生根本性改变。最终影响中美关系面向未来的良性塑造,因为21世纪前半叶唯一超级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间非零和关系的最终确立无法实现,必然会影响中国自己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以新的风范大国和世界强者方式再造及发挥影响的历史过程。
(按差、一般0--1分,良好2分,优秀3分三个等级打分。意思对即可。)19.(5分)(1)作者先用“最困难的不在于„„也不是„„而是”这种句式层层推进,进而又指出问题的根本,而在分析问题的根本时,又采用“主要困难不是„„难就难在„„难就难在„„难就难在„„难就难在„„”这样的层层推进兼排比的句式,反复申述,逐层深入地进行论证。(2分)
或者:从客观、主观两个方面论证应对美国霸权的难度。先提出全文的基本观点,接下来深入到问题的本质层面分析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最后从研究者主体的角度说明研究者有时候的感情用事也是造成这个问题的复杂的原因之一。整体上层层推进。)
(2)由此,可以提出论证段落的两种写法,一种是围绕中心,反复申述;一种是由易到难,层层递进。(3分。答出一种即可。)
第三篇: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成语含答案解析
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成语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即时练
(计时:45分钟 满分:48分)
1.(2015·名师重组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奥巴马救经济的措施还是可圈可点的,但其外交成绩单难言及格。奥巴马顾内难以靖外,厚此薄彼亦符合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B.在这个新时代里,一切惯例都可能会被打破,一切新规都要重新学习,直到习以为常。
C.政府要让群众知情,让群众理解。许多事情没有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独树一帜往往会适得其反。
D.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外部发展环境恶劣,五风十雨,需要有新的政策选择,才能实现持久的增长。
2.(2015·名师重组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就在不久前,中国广场舞大妈首当其冲地“攻占”了纽约公园、卢浮宫和莫斯科红场。中国大叔和大妈带着兴之所致的娱乐精神登上“世界舞台”,引起一片嘘唏和争议。B.4月14日起高铁二等座首次纳入打折范围,意味着高铁打折正在进行新的尝试,未来或有更多的旅客群体享受优惠折扣好整以暇,享受度假的乐趣。
C.2014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但是,调查发现,大学生们并不是别无长物,而是所学难以与所用结合起来,这一现状成为大学生们就业的“拦路虎”。D.百多号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彼此尽管不十分了解,但只要有音乐老师的统一指挥,大家就能唱出行云流水般美妙的歌声。
3.(2015·名师重组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做法,如果还不能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后果将无法想象,这不是危言耸听。
B.捐资助学有他,义务献血有他,揭露街头诈骗有他„„同事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从善如流、乐于助人的好青年。
C.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是消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可是许多学生没头没脑,学习时不加思考,结果事倍功半。
D.高中毕业以后,李小海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他便整天不学无术,在社会上瞎混。
4.(2015·名师重组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1 A.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复杂的背景下,食品加工企业和监管部门应加强合作,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双管齐下,把食品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B.英国《金融时报》指出,中国经济增速超过了预定目标,中国经济在主动调控的背景下取得了增长,这样的成绩可圈可点。
C.近日,一则消息被炒得沸反盈天:著名品牌赛百味、星巴克出售的食物,含有名为“偶氮甲酰胺”的食品添加剂,这种添加剂也被用于制作瑜伽垫和鞋底。
D.台湾著名作家三毛曾言:心之何如,犹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望尘莫及。
5.(2015·名师重组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那些慕名而来的游客们赞叹道:“桂林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它是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
B.当日本极力叫嚣钓鱼岛是日本的时,中方不以为意,积极加紧军事部署的同时,加紧外交活动。
C.一时间,漫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远处的电线杆也变得杳无音信。
D.把“身体健康、节日快乐”说成“身体快乐”,这是父亲衰老的信号——曾经出口成章的父亲如今已是语焉不详。这不禁让人慨叹:时间都去哪儿了?
6.(2015·名师重组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B.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客商的青睐。
C.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一片喝彩。
D.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
7.(2015·名师重组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网络文学走过十年之路,似乎大有成为准主流文学之势,但相对于纯文学而言,它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B.正忙于准备《四美图》个唱的李玉刚,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回乡参加赈灾义演,人们纷纷称赞舞台上长袖善舞的李玉刚,台下的品德也很高尚。
C.距离高考已不足三个月,爸妈急得什么似的,可王磊倒安之若素,一天到晚还那样乐呵呵,跟个没事人似的。
D.雍正在位13年,竟写下了约4000万字的朱批,就连现在的专栏作家、网络写手也难以望其项背。8.(2015·名师重组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中国上一次试图与邻国日本的海军抗衡是在19世纪末江河日下的清朝时期,以失败告终。
B.审理“河北大兴摔婴案”的法官一致认为,韩磊犯罪的手段十分残忍,情节非常恶劣,社会危害极大,罪不容诛。
C.四年一届的世界杯即将开赛,巴西足球队秣马厉兵,在瑞士为夺取本届冠军做着最后的准备。
D.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最受赞誉且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出山辅佐刘备,简直是为虎添翼。
9.(2015·名师重组题)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普通市民——一位年逾六旬的老者,没有强健的体魄,却凭单枪匹马就抓获了几十个小偷。
B.荣获大赛冠军后,他的家长和朋友欢天喜地,弹冠相庆。
C.同是变法维新中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乎少些刚烈。
D.一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10.(2015·名师重组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王晓峰同学绠短汲深,做语文课代表再合适不过了,他基础知识扎实,文学功底深厚,相信他能协助语文老师把我们班的语文学习搞得更生动活泼。
B.面对三聚氰胺奶粉重现市场这样的事件,政府各职能部门应闻风而动,上下其手,彻底追查,促进食品市场环境安全有序。
C.老舍先生的《茶馆》聚国事家事、世态人情于一室,句句如探骊得珠,让我们在啼笑中感知着民众的无奈以及时代的黑暗。
D.天鹅空调、宝花空调、双燕冰箱、昌河汽车、南方摩托、洪都摩托等品牌产品曾炙手可热,如今却纷纷没落。
11.(2015·名师重组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一些单位或个人在食品安全方面,屡屡将社会大众的生命置之度外,唯利是图。
B.卫生筷其实并不卫生,多为黑作坊经过简单浸泡漂白后即投放市场的“产品”。近日,长沙市警方和工商、卫生等部门上下其手,一举摧毁了多个制脏窝点。
C.时下商业竞争愈演愈烈,情形十分复杂,实力强弱固然是决定双方胜负的重要因素,但调查市场,调整结构也是出奇制胜的重要手段。
D.安倍政权上台以,危言危行,顽固推行美化日本侵略历史的右翼政策,包括安倍晋三本人在内,已有多名内阁成员以各种形式参拜靖国神社,招致了国际社会的强烈批评。12.(2015·名师重组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B.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推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C.近年禽流感在国内时有发生,危害极大,各级政府必须筚路蓝缕,积极作好预防,以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损失。
D.正是这些变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13.(2015·名师重组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邪教往往具有伪装性和隐蔽性,依靠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辞和种种神秘力量的渲染,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
B.厦门的海,娴静温柔;而烟台的海,那一览无余的金色的沙滩,洋洋洒洒地直向天边铺展开去,平坦如砥,沉雄壮阔。
C.在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观测数据绘制的NGC1316星系图像中,这个遥远星系的尘埃勾勒出了“上帝脸”的轮廓,让人感到莫衷一是。
D.“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道德的力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事关国家发展、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重要力量。
14.(2015·名师重组题)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B.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10万亿元,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超过18亿万元,凭此成绩,我国当之无愧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售榜首。
C.在地板行业20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一部分经销商和地板企业得以共同发展,但也有很多经销商和地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劳燕分飞。
D.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15.(2015·河南省八校第一次联考)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运河两边,曾经经历风雨的杨柳依然飘拂,而丢弃在如今荒废的码头边的碎瓦片________,只要你留心,总会有一些新的发现。
②清晨的牦牛屯就给人不一样的感受,来给朱爷爷拜寿的人________,全屯子里的人似乎都沉浸在这样一个盛典的欢乐之中。
③圆明园里的宝物________,可是经历了英法联军的洗劫,再加上后世军阀混战,战乱频仍,现在都荡然无存了。A.应接不暇 俯拾即是 数不胜数 B.俯拾即是 应接不暇 数不胜数 C.数不胜数 俯拾即是 应接不暇 D.应接不暇 数不胜数 俯拾即是
16.(2015·吉林省长春期中考试)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他美妙的歌声深深地打动听众,真是________,三日不绝。
②他的表情很为细腻,可说一丝不苟;嗓子也很响亮,唱几句真的是________。③音乐家美妙的歌声,真可谓是________,余音不绝。A.余音绕梁 绕梁三日 响遏行云 B.绕梁三日 余音绕梁 响遏行云 C.余音绕梁 响遏行云 绕梁三日 D.绕梁三日 响遏行云 余音绕梁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纠错练
(计时:45分钟 满分:45分)
1.(2015·河北省唐山一中调研考试)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在这个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他________,为他的小舅子——一个抢劫犯罪嫌疑人开脱罪责,引起了极大的民愤。
②对于有些领导干部把手中的权利当做捞钱的工具,在调整使用干部时________,大搞权钱交易的做法,国家应从体制机制上予以遏制。
③雅虎体育专家批评K教练利用国家队的权力________,牺牲球员们的时间和身体为自己博取利益。
A.假公济私 营私舞弊 徇私舞弊 B.营私舞弊 徇私舞弊 假公济私 C.徇私舞弊 假公济私 营私舞弊 D.徇私舞弊 营私舞弊 假公济私
2.(2015·河南省郑州市第一次质量预测)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12月份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再次遭遇持续性雾霾天气,我国的环境治理工作已变得________,稍有拖延怠慢就会使大气污染愈演愈烈。
②在美国中期选举________之际,奥巴马的支持率持续低迷,甚至被称为民主党的“负资产”。面对国内外一大堆的棘手问题,奥巴马也慨叹“这世界变化快”。
③在首相安倍晋三尚未离开中国之时,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就有些________,在记者会上发表违背中日四点原则共识的言论,日方这种言而无信的态度着实令人失望。A.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B.刻不容缓 迫在眉睫 迫不及待 C.迫不及待 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D.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迫在眉睫
3.(2015·河北保定期中考试)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耻”和“不耻”,是君子人格的封底阀门。如果这个阀门开漏,君子人格将________;如果这个阀门依然存在,哪怕锈迹斑斑,君子人格还会生生不息。②一场暴雨过后,田地里的菜苗全都被水冲走了,妈妈的辛苦又________了。③小偷溜进谈迁家里,偷走了存放《国榷》的原稿,使谈迁二十多年的心血________。A.荡然无存 化为乌有 付之东流 B.付之东流 化为乌有 荡然无存 C.化为乌有 荡然无存 付之东流 D.荡然无存 付之东流 化为乌有
4.(2015·河北省正定中学第二次月考)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由于高度很低,强大的飞机尾气流把地面上的落叶吹得________,遮天蔽日。②最近“单独二胎”政策一出,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谈论此事,很快弄得________。③对他来说,世界杯起着标记时间的作用,提起来,他能________讲上一天。A.沸沸扬扬 洋洋洒洒 纷纷扬扬 B.纷纷扬扬 洋洋洒洒 沸沸扬扬 C.纷纷扬扬 沸沸扬扬 洋洋洒洒 D.沸沸扬扬 纷纷扬扬 洋洋洒洒
5.(2015·宁夏银川九中期中考试)依次填入下列语句中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近日,一则“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的消息在网络上________,引起舆论的哗然。但很快便被证明这是则虚假消息,于是人们纷纷从批判大妈转为力挺大妈。很多人认为,对发布这则消息的________,不仅要批评,更应依法进行惩罚,但作为每一个个体,我们也应________。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我们是否具备了足够的辨识能力?我们是否也会无意中成为一名道德暴力的实施者? A.不胫而走 开山始祖 兴师问罪 B.不胫而走 始作俑者 扪心自问 C.不翼而飞 开山始祖 扪心自问 D.不翼而飞 始作俑者 兴师问罪
6.(2015·贵州省遵义第三次月考)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在那荒唐的十年中间,说谎的艺术发展到了________的程度,谎言变成了真理,说真话倒犯了大罪。
②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________鞭挞扬马,只有你一人而已。③孔子弟子________者有七十多人,其中谁是最贤能的呢? A.登堂入室
登峰造极
千古独步 B.登堂入室
千古独步
登峰造极 C.登峰造极
千古独步
登堂入室 D.千古独步
登堂入室
登峰造极
7.(2015·河南省三门峡市、信阳市联考)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为官很难,因为要想干好事业就要________,倾注心血,甚至“5+2”“白+黑”地加班加点,日夜操劳。
②今年因天气影响,双季槐遇到成穗少、大面积减产等问题。雷茂端为此________,正在积极寻求科技突破。
③江西省内大大小小200余家老字号,除亨得利、黄庆仁等少数几家著名品牌外,近七成生存困难,________。
A.煞费苦心
惨淡经营
殚精竭虑 B.惨淡经营
殚精竭虑
煞费苦心 C.殚精竭虑
煞费苦心
惨淡经营 D.煞费苦心
殚精竭虑
惨淡经营
8.(2015·江苏省海安中学、常州一中、沭阳中学联考)在下列句子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在“假如我是服务对象”的大讨论中,人们对如何提高机关行政效率________,我认为,单纯地提高行政效率却不转变政府职能实属________。
②即将迈入大学的我们要学会“瞻前顾后”。“瞻前”指多观察,多思考,________以防危险。“顾后”指懂得感恩,常回母校,切莫________。A.首鼠两端 釜底抽薪 未雨绸缪 数典忘祖 B.莫衷一是 扬汤止沸 曲突徙薪 得鱼忘筌 C.莫衷一是 扬汤止沸 曲突徙薪 数典忘祖 D.首鼠两端 扬汤止沸 未雨绸缪 得鱼忘筌
9.(2015·云南省红河州复习统一检测)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托养中心项目的启动将使残疾人享受免费康复服务变得________。②金庸就是________天天写时评的报人,他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而闻名于世。③这款智能手表将带有更多功能,也将带给大家更多的惊喜,大家都在________。A.拭目以待 指日可待 倚马可待 B.指日可待 倚马可待 拭目以待 C.拭目以待 倚马可待 指日可待 D.倚马可待 指日可待 拭目以待
10.(2015·河南省中原名校期中考试)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古有刘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讲活了,他那________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也带进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②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扮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能________,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③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为高13米、号称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神像,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夜读《春秋》,宝相庄严,________。A.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 B.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C.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绘声绘色 D.绘声绘色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11.(2015·贵州师大附中月考)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农民科学种田,工人不断创新,科技工作者致力于科研,各行各业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就“中国梦”________。
②巴西世界杯开幕在即,但仍有个别场馆还未完工。对此,国际足联表示将________,同巴西政府一起,确保场馆按时交付使用,为全世界球迷奉上一场足球盛宴。③家具市场产品________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网购平台上售卖仿冒名品家具的卖家也越来越多,有关部门有必要展开一轮彻查严打的行动了。A.添砖加瓦 竭尽全力 鱼目混珠 B.添砖加瓦 鼎力相助 鱼目混珠 C.添枝加叶 竭尽全力 良莠不齐 D.添枝加叶 鼎力相助 良莠不齐
12.(2015·山西省介休市第一中学月考)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当今社会________,总有那么一些不知敬畏为何物的人,他们不敬生命不敬自然不敬律令不敬道德不敬传统不敬历史不敬民意不敬信仰,完了还________:“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对于这种现象,要想________,除了唤醒他们的敬畏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健全制度、完善管理。
A.鱼目混珠 振振有词 扬汤止沸 B.鱼龙混杂 侃侃而谈 扬汤止沸 C.鱼龙混杂 振振有词 釜底抽薪 D.鱼目混珠 侃侃而谈 釜底抽薪
13.(2015·河南省郑州市期中考试)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省委领导在调研民营经济及台资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问题时指出,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打造对所有市场主体________的发展大环境。
②在欧洲历史上,体育、艺术界和上流社会有很深的渊源,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足球和艺术成为可以________的文化现象。
③C罗表示现在的球队与两年前欧洲杯上的已经不可________,他虽然尚未恢复百分百状态,但是仍然会尽力帮助球队取胜。A.一视同仁 同日而语 等量齐观 B.一视同仁 等量齐观 同日而语 C.等量齐观 一视同仁 同日而语 D.等量齐观 同日而语 一视同仁
14.(2015·河北省衡水月考)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3分)()①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________。②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鸟兽、花卉、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________。
③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________。
④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________。A.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B.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C.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D.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15.(2015·云南省部分名校统一考试)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在网络文学极大丰富着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网络文学存在________的现象,不少网络文学作品缺乏深邃的社会意义、深沉的人生感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②我们成为世界加工大国,却没有太多的发明创造,假冒仿制盛行就是主因之一。劣质的假冒产品________,不仅使消费者利益受损,甚至会使一个国家的信用体系受损。③目前家政市场从业人员________,矛盾纠纷层出不穷,保姆雇主孩子都很受伤,面对如此混乱的市场业态,专家呼吁发展与管理规范需同步推进。A.鱼目混珠 泥沙俱下 良莠不齐 B.泥沙俱下 鱼目混珠 良莠不齐 C.泥沙俱下 良莠不齐 鱼目混珠 D.良莠不齐 泥沙俱下 鱼目混珠
即时练
(计时:45分钟 满分:48分)频考点67 熟语的意义辨析专练
1.(2015·名师重组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奥巴马救经济的措施还是可圈可点的,但其外交成绩单难言及格。奥巴马顾内难以靖外,厚此薄彼亦符合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B.在这个新时代里,一切惯例都可能会被打破,一切新规都要重新学习,直到习以为常。
C.政府要让群众知情,让群众理解。许多事情没有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独树一帜往往会适得其反。
D.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外部发展环境恶劣,五风十雨,需要有新的政策选择,才能实现持久的增长。
解析 A.“厚此薄彼”: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怠慢另一方。比喻对两方面的待遇不同。可改为“顾此失彼”,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B.“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平常了。C.“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应为“自行其是”,意思是独自去做他认为是对的东西,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一味固执己见。D.“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不能形容环境恶劣。望文生义了。答案 B
2.(2015·名师重组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就在不久前,中国广场舞大妈首当其冲地“攻占”了纽约公园、卢浮宫和莫斯科红场。中国大叔和大妈带着兴之所致的娱乐精神登上“世界舞台”,引起一片嘘唏和争议。B.4月14日起高铁二等座首次纳入打折范围,意味着高铁打折正在进行新的尝试,未来或有更多的旅客群体享受优惠折扣好整以暇,享受度假的乐趣。
C.2014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但是,调查发现,大学生们并不是别无长物,而是所学难以与所用结合起来,这一现状成为大学生们就业的“拦路虎”。D.百多号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彼此尽管不十分了解,但只要有音乐老师的统一指挥,大家就能唱出行云流水般美妙的歌声。
解析 A项,“首当其冲”是最先受到攻击或打击的意思。这里应为“势不可挡”。B项,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设置陷阱为望文生义。C项,“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不能用来指没有才能和本领。此处望文生义。D项,“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这里形容歌声,符合语境。答案 D
3.(2015·名师重组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做法,如果还不能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后果将无法想象,这不是危言耸听。
B.捐资助学有他,义务献血有他,揭露街头诈骗有他„„同事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从善如流、乐于助人的好青年。
C.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是消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可是许多学生没头没脑,学习时不加思考,结果事倍功半。
D.高中毕业以后,李小海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他便整天不学无术,在社会上瞎混。
解析 A项,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B项,望文生义,“从善如流”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C项,没头没脑:毫无线索或没有根由。望文生义。D项,不学无术: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答案 A
4.(2015·名师重组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复杂的背景下,食品加工企业和监管部门应加强合作,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双管齐下,把食品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B.英国《金融时报》指出,中国经济增速超过了预定目标,中国经济在主动调控的背景下取得了增长,这样的成绩可圈可点。
C.近日,一则消息被炒得沸反盈天:著名品牌赛百味、星巴克出售的食物,含有名为“偶氮甲酰胺”的食品添加剂,这种添加剂也被用于制作瑜伽垫和鞋底。
D.台湾著名作家三毛曾言:心之何如,犹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望尘莫及。
解析 A项,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B项,值得加以圈点,形容出色、精彩,值得称道。本义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C项,沸反盈天,意思是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D项,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答案 B
5.(2015·名师重组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13 A.那些慕名而来的游客们赞叹道:“桂林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它是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
B.当日本极力叫嚣钓鱼岛是日本的时,中方不以为意,积极加紧军事部署的同时,加紧外交活动。
C.一时间,漫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远处的电线杆也变得杳无音信。
D.把“身体健康、节日快乐”说成“身体快乐”,这是父亲衰老的信号——曾经出口成章的父亲如今已是语焉不详。这不禁让人慨叹:时间都去哪儿了?
解析 秀色可餐:既可以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又可指景色非常优美。B项,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应改为“不以为然”。C项,“杳无音信”指没有一点消息,此处应改为“无影无踪”。D项,语焉不详:指虽然说到了,但说得不详细。望文生义。答案 A
6.(2015·名师重组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B.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客商的青睐。
C.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一片喝彩。
D.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
解析 B项“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多指镂空的手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A句的“在劫难逃”指“某种灾祸不可避免”,用在劣质食品上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C句中的“稍纵即逝”形容机会和时间很容易失去,川剧的变脸是一种艺术,用得不妥。D句“弄巧成拙”意思是“本想耍弄技巧,结果反坏了事”,对孩子提过高要求不是耍弄技巧。答案 B
7.(2015·名师重组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网络文学走过十年之路,似乎大有成为准主流文学之势,但相对于纯文学而言,它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B.正忙于准备《四美图》个唱的李玉刚,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回乡参加赈灾义演,人们纷纷称赞舞台上长袖善舞的李玉刚,台下的品德也很高尚。
C.距离高考已不足三个月,爸妈急得什么似的,可王磊倒安之若素,一天到晚还那样乐呵呵,跟个没事人似的。
D.雍正在位13年,竟写下了约4000万字的朱批,就连现在的专栏作家、网络写手也难以望其项背。
解析 A.“冰山一角”原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现在多用作事物暴露出来的部分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这里要表达的是网络文学仍然不能与纯文学抗衡。B.长袖善舞,衣服的袖子越长,跳舞就容易跳得好看。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段的人,善于钻营取巧,会走门路。C.安之若素,指身处逆境,遇到困难或遭遇挫折时能泰然处之,像平常一样。D.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难以~,不能~。答案 D
8.(2015·名师重组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中国上一次试图与邻国日本的海军抗衡是在19世纪末江河日下的清朝时期,以失败告终。
B.审理“河北大兴摔婴案”的法官一致认为,韩磊犯罪的手段十分残忍,情节非常恶劣,社会危害极大,罪不容诛。
C.四年一届的世界杯即将开赛,巴西足球队秣马厉兵,在瑞士为夺取本届冠军做着最后的准备。
D.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最受赞誉且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出山辅佐刘备,简直是为虎添翼。
解析 A.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B.罪不容诛: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C.秣马厉兵: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D.为虎添翼: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含贬义。答案 D
频考点68 熟语的色彩辨析专练
9.(2015·名师重组题)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普通市民——一位年逾六旬的老者,没有强健的体魄,却凭单枪匹马就抓获了几十个小偷。
B.荣获大赛冠军后,他的家长和朋友欢天喜地,弹冠相庆。
C.同是变法维新中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乎少些刚烈。
D.一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解析 A项,单枪匹马:单独行动,没有别人帮助。也说匹马单枪。此句中是对的。B项,“弹冠相庆”使用有误。此原意指弹去帽子上的灰尘,互相贺喜,现用于贬义,形容坏人得势,而用于褒义,显然感情色彩不当。C项,“始作俑者”使用有误。俑:古代用以陪葬的木制或陶制的木偶人。“始作俑者”意为开始发起制作殉葬的土木偶的人,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这个成语有极强的贬义色彩。D项,“无所不为”含贬义,是“没有什么坏事不干”的意思,与褒扬科学家的句意不协调。以上几题考查的是不辨成语的感情色彩。答案 A
10.(2015·名师重组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王晓峰同学绠短汲深,做语文课代表再合适不过了,他基础知识扎实,文学功底深厚,相信他能协助语文老师把我们班的语文学习搞得更生动活泼。
B.面对三聚氰胺奶粉重现市场这样的事件,政府各职能部门应闻风而动,上下其手,彻底追查,促进食品市场环境安全有序。
C.老舍先生的《茶馆》聚国事家事、世态人情于一室,句句如探骊得珠,让我们在啼笑中感知着民众的无奈以及时代的黑暗。
D.天鹅空调、宝花空调、双燕冰箱、昌河汽车、南方摩托、洪都摩托等品牌产品曾炙手可热,如今却纷纷没落。
解析 C.探骊得珠:比喻作诗文能得其旨要,抓住关键。A.绠,打水用的绳子;汲,从下往上打水。吊桶的绳子很短,却要从深井里打水,比喻能力微薄,任务重大,难以胜任。多用作谦辞。B.“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含贬义。D.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权势很大,气焰很盛。贬义词,应改为“名噪一时”。答案 C
11.(2015·名师重组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一些单位或个人在食品安全方面,屡屡将社会大众的生命置之度外,唯利是图。
B.卫生筷其实并不卫生,多为黑作坊经过简单浸泡漂白后即投放市场的“产品”。近日,长沙市警方和工商、卫生等部门上下其手,一举摧毁了多个制脏窝点。
C.时下商业竞争愈演愈烈,情形十分复杂,实力强弱固然是决定双方胜负的重要因素,但调查市场,调整结构也是出奇制胜的重要手段。
D.安倍政权上台以,危言危行,顽固推行美化日本侵略历史的右翼政策,包括安倍晋三本人在内,已有多名内阁成员以各种形式参拜靖国神社,招致了国际社会的强烈批评。解析 出奇制胜:比喻用对方意想不到方法来取胜,A项,置之度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褒义。B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含贬义。这里感情色彩错误。根据语意可用“齐心协力”。D项,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答案 C
频考点69 熟语的用法辨析专练
12.(2015·名师重组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B.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推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C.近年禽流感在国内时有发生,危害极大,各级政府必须筚路蓝缕,积极作好预防,以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损失。
D.正是这些变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解析 A项,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形容对象错了。B项,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主体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形容对象错了。C项“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难,句中误把它当成了事先做好准备,应改为“未雨绸缪”。D项中的“胼手胝足”是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运用正确。答案 D
13.(2015·名师重组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邪教往往具有伪装性和隐蔽性,依靠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辞和种种神秘力量的渲染,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
B.厦门的海,娴静温柔;而烟台的海,那一览无余的金色的沙滩,洋洋洒洒地直向天边铺展开去,平坦如砥,沉雄壮阔。
C.在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观测数据绘制的NGC1316星系图像中,这个遥远星系的尘埃勾勒出了“上帝脸”的轮廓,让人感到莫衷一是。
D.“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道德的力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事关国家发展、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重要力量。
解析 “莫衷一是”:指不能得出一致结论。可用“不可思议”。答案 C
14.(2015·名师重组题)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B.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10万亿元,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超过18亿万元,凭此成绩,我国当之无愧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售榜首。
C.在地板行业20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一部分经销商和地板企业得以共同发展,但也有很多经销商和地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劳燕分飞。
D.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解析 A项,此处属于误用对象。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而此句中却用来形容书法家书写书法作品,显然用错了对象。B项,当之无愧——毫无愧色,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用在此句中恰当。C项,此处也属误用对象,劳燕 分飞——比喻别离,多用于夫妻。而此句中说“经销商与地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合作,分开,用错了对象。D项,属于误用对象,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有的或拥护的一方,指向自己内部,而不指向敌对一方。而此句中是说“蓝军劣势,反击对方”。答案 B
频考点70 熟语的语境辨析专练
15.(2015·河南省八校第一次联考)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运河两边,曾经经历风雨的杨柳依然飘拂,而丢弃在如今荒废的码头边的碎瓦片________,只要你留心,总会有一些新的发现。
②清晨的牦牛屯就给人不一样的感受,来给朱爷爷拜寿的人________,全屯子里的人似乎都沉浸在这样一个盛典的欢乐之中。
③圆明园里的宝物________,可是经历了英法联军的洗劫,再加上后世军阀混战,战乱频仍,现在都荡然无存了。A.应接不暇 俯拾即是 数不胜数 B.俯拾即是 应接不暇 数不胜数 C.数不胜数 俯拾即是 应接不暇 D.应接不暇 数不胜数 俯拾即是
解析 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目前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也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答案 B
16.(2015·吉林省长春期中考试)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他美妙的歌声深深地打动听众,真是________,三日不绝。
②他的表情很为细腻,可说一丝不苟;嗓子也很响亮,唱几句真的是________。③音乐家美妙的歌声,真可谓是________,余音不绝。A.余音绕梁 绕梁三日 响遏行云 B.绕梁三日 余音绕梁 响遏行云 C.余音绕梁 响遏行云 绕梁三日 D.绕梁三日 响遏行云 余音绕梁 解析 余音绕梁:仿佛遗留下来的乐声围着屋打转转。形容歌声、乐声高亢、悦耳,使人经久不忘。响遏行云:指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绕梁三日:(余音)环绕屋梁旋转三天。形容美妙动听的声音。答案 C
正确使用熟语 纠错练
(计时:45分钟 满分:45分)1.(2015·河北省唐山一中调研考试)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在这个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他________,为他的小舅子——一个抢劫犯罪嫌疑人开脱罪责,引起了极大的民愤。
②对于有些领导干部把手中的权利当做捞钱的工具,在调整使用干部时________,大搞权钱交易的做法,国家应从体制机制上予以遏制。
③雅虎体育专家批评K教练利用国家队的权力________,牺牲球员们的时间和身体为自己博取利益。A.假公济私 营私舞弊 徇私舞弊 B.营私舞弊 徇私舞弊 假公济私 C.徇私舞弊 假公济私 营私舞弊 D.徇私舞弊 营私舞弊 假公济私
解析 徇私舞弊:徇,曲从;舞,舞弄,耍花样。曲从私情,照顾私人关系而做违法乱纪的事。营私舞弊:营,谋求;舞,玩弄;弊,指坏事。指为自己谋求私利而做犯法的事。假公济私:假,借;济,帮助。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徇私舞弊”与“营私舞弊”词义重,所做之事均触犯法律,“假公济私”词义轻,所做之事不一定触犯法律。答案 D
2.(2015·河南省郑州市第一次质量预测)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12月份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再次遭遇持续性雾霾天气,我国的环境治理工作已变得________,稍有拖延怠慢就会使大气污染愈演愈烈。
②在美国中期选举________之际,奥巴马的支持率持续低迷,甚至被称为民主党的“负资产”。面对国内外一大堆的棘手问题,奥巴马也慨叹“这世界变化快”。
③在首相安倍晋三尚未离开中国之时,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就有些________,在记者会上发表违背中日四点原则共识的言论,日方这种言而无信的态度着实令人失望。A.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B.刻不容缓 迫在眉睫 迫不及待 C.迫不及待 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D.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迫在眉睫
解析 刻不容缓:片刻也不允许拖延,形容形势紧迫。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答案 B
3.(2015·河北保定期中考试)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耻”和“不耻”,是君子人格的封底阀门。如果这个阀门开漏,君子人格将________;如果这个阀门依然存在,哪怕锈迹斑斑,君子人格还会生生不息。②一场暴雨过后,田地里的菜苗全都被水冲走了,妈妈的辛苦又________了。③小偷溜进谈迁家里,偷走了存放《国榷》的原稿,使谈迁二十多年的心血________。A.荡然无存 化为乌有 付之东流 B.付之东流 化为乌有 荡然无存 C.化为乌有 荡然无存 付之东流 D.荡然无存 付之东流 化为乌有
解析 “茫然无存”是指原来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付之东流”强调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像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化为乌有”形容一下子丧失或全部落空。答案 D
4.(2015·河北省正定中学第二次月考)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由于高度很低,强大的飞机尾气流把地面上的落叶吹得________,遮天蔽日。②最近“单独二胎”政策一出,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谈论此事,很快弄得________。③对他来说,世界杯起着标记时间的作用,提起来,他能________讲上一天。A.沸沸扬扬 洋洋洒洒 纷纷扬扬 B.纷纷扬扬 洋洋洒洒 沸沸扬扬 C.纷纷扬扬 沸沸扬扬 洋洋洒洒 D.沸沸扬扬 纷纷扬扬 洋洋洒洒
解析 沸沸扬扬:沸沸:水翻滚的样子;扬:上升,升腾。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洋洋洒洒: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洒洒:明白、流畅的样子。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纷纷扬扬:纷纷:众多;扬扬:飘荡的样子。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答案 C
5.(2015·宁夏银川九中期中考试)依次填入下列语句中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近日,一则“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的消息在网络上________,引起舆论的哗然。但很快便被证明这是则虚假消息,于是人们纷纷从批判大妈转为力挺大妈。很多人认为,对发布这则消息的________,不仅要批评,更应依法进行惩罚,但作为每一个个体,我们也应________。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我们是否具备了足够的辨识能力?我们是否也会无意中成为一名道德暴力的实施者? A.不胫而走 开山始祖 兴师问罪 B.不胫而走 始作俑者 扪心自问 C.不翼而飞 开山始祖 扪心自问 D.不翼而飞 始作俑者 兴师问罪
解析 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不胫而走:胫,小腿;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始作俑者: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开山始祖:原指开创寺院的和尚,后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扪心自问:用手抚摸着胸口向自己发问。表示自我反省。兴师问罪:发动军队声讨对方罪过。也指大闹意见,集合一伙人去上门责问。答案 B
6.(2015·贵州省遵义第三次月考)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在那荒唐的十年中间,说谎的艺术发展到了________的程度,谎言变成了真理,说真话倒犯了大罪。
②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________鞭挞扬马,只有你一人而已。③孔子弟子________者有七十多人,其中谁是最贤能的呢? A.登堂入室
登峰造极
千古独步 B.登堂入室
千古独步
登峰造极 C.登峰造极
千古独步
登堂入室 D.千古独步
登堂入室
登峰造极
解析 登堂入室: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侧重于由浅入深达到一定高度。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侧重于程度已达极点,未强调过程。千古独步:指独具风格,无与伦比。形容造诣之深。侧重于在一定的时间跨度上已达极高地步。答案 C
7.(2015·河南省三门峡市、信阳市联考)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为官很难,因为要想干好事业就要________,倾注心血,甚至“5+2”“白+黑”地加班加点,日夜操劳。
②今年因天气影响,双季槐遇到成穗少、大面积减产等问题。雷茂端为此________,正在积极寻求科技突破。
③江西省内大大小小200余家老字号,除亨得利、黄庆仁等少数几家著名品牌外,近七成生存困难,________。
A.煞费苦心
惨淡经营
殚精竭虑 B.惨淡经营
殚精竭虑
煞费苦心 C.殚精竭虑
煞费苦心
惨淡经营 D.煞费苦心
殚精竭虑
惨淡经营 解析近义成语,在词义的侧重、感情色彩和搭配习惯上会存在些许差异,需要我们细加辨析。“煞费苦心”形容费尽心思、费尽心机。“惨淡经营”是指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殚精竭虑”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思(褒义词)。答案 C
8.(2015·江苏省海安中学、常州一中、沭阳中学联考)在下列句子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在“假如我是服务对象”的大讨论中,人们对如何提高机关行政效率________,我认为,单纯地提高行政效率却不转变政府职能实属________。
②即将迈入大学的我们要学会“瞻前顾后”。“瞻前”指多观察,多思考,________以防危险。“顾后”指懂得感恩,常回母校,切莫________。A.首鼠两端 釜底抽薪 未雨绸缪 数典忘祖 B.莫衷一是 扬汤止沸 曲突徙薪 得鱼忘筌 C.莫衷一是 扬汤止沸 曲突徙薪 数典忘祖 D.首鼠两端 扬汤止沸 未雨绸缪 得鱼忘筌
解析 扬汤止沸,不能彻底解决问题;釜底抽薪,彻底解决问题。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多对一;首鼠两端,迟疑不决,摇摆不定,一对多。曲突徙薪,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强调危险;未雨绸缪,事先做好准备。得鱼忘筌,达到目的忘了自己的凭借;数典忘祖,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答案 B
9.(2015·云南省红河州复习统一检测)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托养中心项目的启动将使残疾人享受免费康复服务变得________。②金庸就是________天天写时评的报人,他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而闻名于世。③这款智能手表将带有更多功能,也将带给大家更多的惊喜,大家都在________。A.拭目以待 指日可待 倚马可待 B.指日可待 倚马可待 拭目以待 C.拭目以待 倚马可待 指日可待 D.倚马可待 指日可待 拭目以待
解析 指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拭目以待: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期望或等待某件事情的实现。注意三个成语各自的搭配对象。
答案 B
10.(2015·河南省中原名校期中考试)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古有刘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讲活了,他那________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也带进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②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扮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能________,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③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为高13米、号称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神像,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夜读《春秋》,宝相庄严,________。A.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 B.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C.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绘声绘色 D.绘声绘色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解析 “绘声绘色”指描绘声音和容貌,多用于说描写或描述得形象生动。“惟妙惟肖”指“描写”“模仿”得美妙逼真;“栩栩如生”强调描述对象不是有生命的,多用于雕塑、画像之类。答案 B
11.(2015·贵州师大附中月考)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农民科学种田,工人不断创新,科技工作者致力于科研,各行各业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就“中国梦”________。
②巴西世界杯开幕在即,但仍有个别场馆还未完工。对此,国际足联表示将________,同巴西政府一起,确保场馆按时交付使用,为全世界球迷奉上一场足球盛宴。③家具市场产品________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网购平台上售卖仿冒名品家具的卖家也越来越多,有关部门有必要展开一轮彻查严打的行动了。A.添砖加瓦 竭尽全力 鱼目混珠 B.添砖加瓦 鼎力相助 鱼目混珠 C.添枝加叶 竭尽全力 良莠不齐 D.添枝加叶 鼎力相助 良莠不齐
解析 添砖加瓦:喻为宏伟的事业做一点小小的贡献。添枝加叶:形容叙述事情和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鼎力相助:敬辞,不能用在自己表态帮助别人的情况。竭尽全力:使出全部力气;鱼目混珠:喻以假冒真,以次充好。良莠不齐: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答案 A
12.(2015·山西省介休市第一中学月考)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当今社会________,总有那么一些不知敬畏为何物的人,他们不敬生命不敬自然不敬律令不敬道德不敬传统不敬历史不敬民意不敬信仰,完了还________:“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对于这种现象,要想________,除了唤醒他们的敬畏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健全制度、完善管理。
A.鱼目混珠 振振有词 扬汤止沸 B.鱼龙混杂 侃侃而谈 扬汤止沸 C.鱼龙混杂 振振有词 釜底抽薪 D.鱼目混珠 侃侃而谈 釜底抽薪
解析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褒义。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答案 C
13.(2015·河南省郑州市期中考试)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省委领导在调研民营经济及台资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问题时指出,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打造对所有市场主体________的发展大环境。
②在欧洲历史上,体育、艺术界和上流社会有很深的渊源,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足球和艺术成为可以________的文化现象。
③C罗表示现在的球队与两年前欧洲杯上的已经不可________,他虽然尚未恢复百分百状态,但是仍然会尽力帮助球队取胜。A.一视同仁 同日而语 等量齐观 B.一视同仁 等量齐观 同日而语 C.等量齐观 一视同仁 同日而语 D.等量齐观 同日而语 一视同仁
解析 一视同仁: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同日而语: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比较,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所以选B。答案 B
14.(2015·河北省衡水月考)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3分)()①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________。②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鸟兽、花卉、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________。
③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________。
④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________。A.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B.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C.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D.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解析 “应接不暇”指一路上风景优美,看不过来。“目不暇接”指东西太多,看不过来。“琳琅满目”指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美不胜收”指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答案 D
15.(2015·云南省部分名校统一考试)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在网络文学极大丰富着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网络文学存在________的现象,不少网络文学作品缺乏深邃的社会意义、深沉的人生感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②我们成为世界加工大国,却没有太多的发明创造,假冒仿制盛行就是主因之一。劣质的假冒产品________,不仅使消费者利益受损,甚至会使一个国家的信用体系受损。③目前家政市场从业人员________,矛盾纠纷层出不穷,保姆雇主孩子都很受伤,面对如此混乱的市场业态,专家呼吁发展与管理规范需同步推进。A.鱼目混珠 泥沙俱下 良莠不齐 B.泥沙俱下 鱼目混珠 良莠不齐 C.泥沙俱下 良莠不齐 鱼目混珠 D.良莠不齐 泥沙俱下 鱼目混珠
解析 “泥沙俱下”,泥土和沙石跟着水一起流了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一同显现出来。“鱼目混珠”,把鱼眼珠杂混在珍珠中,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良莠不齐”,莠是狗尾草,很像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综上所述,选B。答案 B
第四篇:高三一轮复习《语句衔接》练习[模版]
高三一轮复习《语句衔接》练习
一、逻辑关系上的对应
1、出现双面的词要照应
当一个句子的一部分出现“与否”、“是否”、“是不是”、“有没有”、“是非”、“胜负”“能不能”等表示事物的两种可能性的词语时,要照应周全,要特别警惕句子的另一部分只涉及到一种情况而出现照应不周的语病。例如:
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1987年高考试题)
A、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在实际工作中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
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D、只要认真想一想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
本题题干中有两个问题,一是“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回答应该是“不能忽视”;另一问是“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回答应该是“要他们学好”,正确的答案必须兼顾这两问。再来看四个选项:A项的“这样做”表意不明,显然不能与题干相衔接;“C”项作肯定回答,照应不了第一问;“D”项作否定回答,又没顾上第二问;只有B项,虽是囫囵回答,但却无懈可击。此题的答案是B。
2、句子中的表意重点词语不可忽视
句子衔接题中,往往有与前后文语义联系密切,在衔接中起到贯穿文意的关键作用的词语,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就是抓住了体现中心的关键。例如:
生产衬衫的关键工序是上领子和上袖子。二厂和三厂这两家衬衫厂各有所长,.A、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三厂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B、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C、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二厂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
D、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
要做好此题,就是紧扣关键词“各有所长”和“二厂和三厂”。从顺序一致性来看,应先写“二厂”,再写“三厂”,由此可以排除B、C两项。而D项又不能跟“各有所长‘呼应,也要排除。只有A项先讲“二厂”再讲“三厂”,又突出“各有所长”。为正确答案
二、保持主语的一致
在一个语段中,主语是句子的发端和陈述对象,它要求后面连带的一些句子必须兼顾上下文,主语保持一致,防止出现暗换主语现象。例如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答案:B
这道题要从叙述角度一致考虑。本段文字是以“南天门”为中心来叙述的,所以承接上文应该先说“门外”,然后再说“门两旁”。联系下文的语意来看,前面的语意最好是“对联一副”,这样才能够衔接紧密。所以应该选择答案B。
三、着眼于情境和空间的一致
作者通过形象描写要营造一定的环境氛围,或悲或喜,或褒或贬,或欢快或低沉,这一切,在同一段文字里,都应该保持一致,做到情境相融。
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1988年高考试题)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经萎落,显得这一带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障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由情境氛围的一致性,本题可以先排除A项和D项。原文已交代地点是一个“坟地”,季节由“枯水”可知是寒气料峭的晚秋或初冬,气氛是静寂的。全段写出了一种凄凉冷落的氛围。而A项“夕阳烘炙”,崖壁成了“五彩的屏障”,渲染的是热烈的氛围;D项“透明的羽翼”,格调清新,也与原文不和谐,故A、D两项应当排除。由空间的一致性,我们又可以排除C项。因为C项说崖壁“矗立在江对岸”,而原文中说壁下石碑上“字迹模糊”,这表明崖壁一定近在眼前,故C中崖壁的地点跟原文不一致。根据上面的分析,这道题应该选B
四、保持语段主旨的一致性(观点句与解证句、中心句与段意要吻合)
一个语段要表达一个主旨,这个主旨就是选择选项的一把尺子,选项要能保持整个语段主旨的一致性。例如:
1、在叙事性作品中,但因为自己的胸中积郁着浓郁、深沉的感情,这种感情也就自然地流向笔端。这种渗透感情的叙述,往往比直抒胸臆更为感人、更为真诚。
A作者往往不将自己的情感直接显示于读者,而是将事情朴素地告诉读者,让读者自己去品位。
B作者往往将萦绕心头的喜怒哀乐之情,在特定的环境中酣畅淋漓地倾诉而出。
C或喜悦,或忧伤,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或谴责之情从作者心中冲出,一泻千里。
D或喜悦,或忧伤,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或谴责之情都渗透在作者所描写的大自然风光中。
2、有人说战争没什么好写的,因为战争是丑的,破坏的。这种说法值得商榷。文艺作品的创作,含有奖善惩恶的目的,那么,______为什么不可以写呢?
A.写战争就是写善与恶的交锋,B.战争正是善与恶交锋的材料,C.善与恶的交锋也表现在战争里,D.战争正是善与恶的交锋。
3、卢梅坡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人引用,借以说明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短长。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D.对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4、利民饭店和新风小吃店为元宵节特别制作了“迷你”小元宵,________________,好吃、好煮、好熟。
A.其形若药丸,价格又合理
B.每50克竟有五六个
C.真正“利民”,树立“新风” D.口味美妙,确能“迷你”
[简析]“迷你”的关键之处是“小”,下文的“好吃、好煮、好熟”也体现了元宵“小”的特点,综观以上的四个选项,只有B项是对“小”的具体说明,和上下文意思吻合。
五、出现指示代词要做到指代明确且不能落空
当选项(或题干选文)中出现指示代词或指示短语时,应保证选项(或题干选文)中的指示代词或指代短语与选文(或选项)中的对象相对应,使指代不能有歧义、不能落空。例如:
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1991高考)
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B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的书面语言的发展。
C 这些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的书面语言的发展。
D翻译作品日见其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分析:四个选项都有“这些作品”的内容,A、D两项中的“这些翻译作品”,承前没有具体的指代,B项“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个语病句,C项在“这些作品”前面加了“翻译作品日见其增多”,前后有了照应,“这些”指代明确。答案C
六、保持句式的统一
在分述几个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几个方面时,名分句要保持句式和结构的前后一致。如:
我快乐,是因为我喜欢幻想。所有的石头上都开满了花朵,___________,幻想已如此丰茂,我有什么理由感到沉重和悲哀呢?
A.荒芜处都长满了无数的植物
B.无数的植物都长满了荒芜处
C.植物都长满在所有的荒芜处
D.所有的荒芜处都长满了植物
原句分句的句式是“所有的……”,续接的分句也应与此一致,这样才能保持句式的整齐和结构的匀称,据此选D。
七、保持句意前后一致。
一个语段或句子,表述时应当使语意前后一致,而且要条理清晰。如:
____________,据说连北方的一些城市,“广货”也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A.广东生意人精明是全国有名的 B.广东人的经商手法是全国有名的 C.广东产品的优势是全国有名的 D.广东的市场经济是全国有名的 这个句子为选择正确答案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即“广货”。“货”就是“产品”,只有选C,才能使句意前后连贯。
八、寻找比喻句本体喻体的相似点
1、夜色浓了,灯亮了起来。环绕在海湾沿岸山坡上的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了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和那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A.像散落在蓝色天鹅绒上的颗颗钻石
B.像一串流动的珍珠
C.像夜空中眨着眼睛的星星
D.像无数个在水面舞动的小精灵
B[要注意以下两条重要信息:一是“环绕在海湾沿岸”,隐含“串”“线”之意。从这一角度来看,A、C、D三项皆描写“面”“片”(天鹅绒、夜空、水面)之景象,皆不恰当;二是“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显示出一种“动态”的美感,若描写的是一种静态的景象(A项),那自然不合适。]
2. 正象胃袋分泌胃液摄取食物一样。
A. 治学必须勤奋经过怀疑这一过程,才能除伪去妄。
B. 治学必须勤奋刻苦,方能积累渊博的知识。
C. 治学必须经过思考,把学习所得变为自己思想上的血肉。
D. 治学不能一暴十寒,只要持之以恒,终究会有所成就的。
九、音韵的和谐
音节的和谐,常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句式的对称(前文已述),二是上下文的押韵。语句节奏和韵律的巧妙组合,常常能使语句结构更加紧凑,语意更为流畅。
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藏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③④两句的区别比较明显,③句从远到近,原文第一句“远眺群山”,接着向远处眺望,再由白云写到层林,比较顺畅;同时④句中的“绕”与原句中的“茂”两字都处于句末,同一韵部的字相押,读来上口。①②两句选择的关键在于,“俯瞰”是属上句还是属下句,而原文横线以后的句子均是“俯瞰”的宾语,选择②句即可形成都是整齐的四字句,音节和谐。答案D。
十、注意综合运用
1、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__________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②那儿的景色真美!
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答案:A
这道题可以说是近几年最有创意的题目,解答此题要多角度考虑,一是注意空间关系,二是保持叙述角度一致,三是保持句式协调。从叙事的时间看,“我”现在不在杭州,应用“那”来远指;从叙述角度看,叙述的对象是“钱塘江”,所以应以“钱塘江”为中心来描写景物;从句式协调角度看,应该与最后一句用相同的句式。由此看来A选项最恰当。
2、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③马上扔下背包,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A.②④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①②
答案:C
这道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叙述“某校师生”关心集体,忘我地“和村民们一道”冒雨“投入抢收战斗”。我们知道,叙述一件事,语言的先后顺序要正确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④句是写师生听到广播,即得到信息。②句是写师生此时的一种心理,即得到信息后所产生的心理。③句是描写师生的具体动作,即在心理知道下的动作。① 句是对师生投入抢收战斗的形象描写。所以,答案应该选择C。
历年高考衔接题及答案
历年高考衔接题及答案
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1995年)答案:D
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这道试题,①②句要从话题和陈述对象考虑。①②的话题是“宝塔”在什么地方。②句是以“宝塔”为陈述对象,两个句子的主语是“宝塔”,前后一致,表述连贯。③④句要从语意的连贯考虑。④句中的第2句以第1句的宾语为主语,在语意上衔接更紧密。
2.将下列四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996年)答案:C
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③马上扔下背包,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A.②④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①②
答案:C
这道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叙述“某校师生”关心集体,忘我地“和村民们一道”冒雨“投入抢收战斗”。我们知道,叙述一件事,语言的先后顺序要正确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④句是写师生听到广播,即得到信息。②句是写师生此时的一种心理,即得到信息后所产生的心理。③句是描写师生的具体动作,即在心理知道下的动作。① 句是对师生投入抢收战斗的形象描写。所以,答案应该选择C。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997年)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答案:B
这道题要从叙述角度一致考虑。本段文字是以“南天门”为中心来叙述的,所以承接上文应该先说“门外”,然后再说“门两旁”。联系下文的语意来看,前面的语意最好是“对联一副”,这样才能够衔接紧密。所以应该选择答案B。
4、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都恰当的一组是(2分)(1998年)答案:D
①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他身体魁伟,(a.粗黑的眉毛,b.眉毛粗而黑,)两颊微微陷下去。
②天山连绵几千里,(a.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b.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
A、①a ②a B、①a ②b C、①b ②a D、①b ②b
答案:D
这道题第1句要从保持句式协调考虑。第1句中要求选择的句子的前后两个句子都是主谓句,保持句式协调,选择的句子也应该是主谓句而不是偏正短语,所以选择a。这道题的第2句中对景物分类的角度要符合事理逻辑,将“高山”与“深谷”、“草原”与“森林”、“溪流”与“湖泊”分别并列在一起,这种分类才符合事理逻辑,所以应该选择b。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2分)(1998年)答案:C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__ ___。
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答案:C
这道题要从表述的先后顺序考虑,这里的先后顺序应该是逻辑顺序。“不传达上级指示”这一统一思想认识的工作应该放在“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这种具体实践操作的工作前面,而不落实这两项工作的直接后果是“环保工作没人管”,最终的结果便是“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C选项排列恰当。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999年)答案:A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__________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②那儿的景色真美!
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答案:A
这道题可以说是近几年最有创意的题目,解答此题要多角度考虑,一是注意空间关系,二是保持叙述角度一致,三是保持句式协调。从叙事的时间看,“我”现在不在杭州,应用“那”来远指;从叙述角度看,叙述的对象是“钱塘江”,所以应以“钱塘江”为中心来描写景物;从句式协调角度看,应该与最后一句用相同的句式。由此看来A选项最恰当。
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2000年春季)
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答案:D
这道题可以说是近几年考查得最简单的题目,从保持陈述对象一致考虑。后两个分句的主语应该是“公安干警”。所以D选项衔接最恰当。
6、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2001年)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藏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此难点主要涉及语言的表达效果,情境性较强,难度较大。把握语言连贯的基本规则与要求,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是突破此难点的有效方法。
第五篇:高考语文近义词辨析练习(附解析+答案)(精选)
高考语文近义词辨析练习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取的是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既体现文学史的标准,又体现教材的____(2)诗人朱湘认为:“本来在诗里用形容词就是一种最笨最乏的方法,有想象力的人是决不肯____他们的.(3)诗人想象死后自己与战友的鲜血将随着雪一起____,流淌在五月的河里, 滋润着大地.A.品味 乱用 融化 B.品位 乱用 溶化 C.品味 滥用 溶化 D.品位 滥用 融化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学习先秦诸子的犀利论辩中国文化经典的深沉哲思,将引领你们走近先贤圣人,____这些思想家的风采.(2)这首诗采用象征的写法,名义上写井,实则写人.但通篇没有出现人的影子,只是_____地写井.(3)这是一首名诗,篇幅不长,但意境深远,远到你的想象力理解力发挥尽了,还不能_____完它的余味
A.领会 关注 发掘 B.领会 专注 挖掘
C.领略 专注 挖掘 D.领略 关注 发掘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小孩子,特别是没有沾染上”大人气“的孩子,由于____浅,不谙世事,他们不是从实用的角度去看事物,而是喜欢沉浸在幻想的境界中,这样就往往能在为成年人所_____的东西上发现美.(2)人们不珍惜生命,人们不仅挥霍而且极其____时间,人们把它给予的一生随便地混过去.A.阅历 忽视 藐视 B.经历 无视 蔑视 C.阅历 无视 藐视 D.经历 忽视 蔑视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在法国时曾经给他所____的艺术家罗丹当过秘书.(2)里尔克诗中的这只豹不再是巴黎植物园铁栏中的豹的简单写照,它渗透着诗人里尔克主观的情绪,开掘的是悲剧中的英雄的心灵.尽管如此,诗人创作的____仍然在巴黎植物园.离开了对植物园铁栏中的豹的仔细观察,也就不会有渗透里尔克主观情感的不朽豹.(3)他的诗歌中流露出的对大自然的感情,正源于他与大地经常直接的____交融.A.敬爱 契机 勾通 B.敬仰 契机 沟通 C.敬爱 时机 沟通 D.敬仰 时机 勾通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马厩附近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牧场,童年的济慈喜欢在牧场上___,观看大自然用它那绚丽多彩的画笔给大地万物绘出的种种颜色,聆听百鸟悠扬悦耳的啼鸣.(2)象征意蕴是指诗人在象征意象中____的精神内容,是作品内在灵魂.(3)他凭自己的思想线索的____,东奔西窜,把各色各样的事物联系在一起.A.流连 灌注 指引 B.留恋 贯注 指引 C.留恋 灌注 引导 D.流连 贯注 引导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诗的媒介是语言,除去有外在声音的因素外,还有内在意义的因素.因此探讨诗的音乐性就该从外在音乐性与内在音乐性两个方面进行____(2)如果认为诗人写的仅仅是马,仅仅是形神毕肖地描绘了老马的形象,那么对此诗的理解是____(4)当人们在诗的世界中____的时候,或感到平和,或感到酣畅。
A 考查 肤浅 徜徉 B 考察 肤浅 徜徉 C 考查 浮浅 徘徊 D 考察 浮浅 徘徊
7.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
(1)从诗作中接收了语言文字的信息,还不等于迈进了诗国的大门;只有受语言文字信息的引发头脑中____出相关的意象,才真正进入了审美阶段。
(2)当诗人抽去有形的连线把相距较远的事物放在一起时,聪明的读者照样能正确____(3)离协和医院一箭之地,有些旧式的玩铺,古玩商人抽着水烟袋,仍然____旧法去营业,谁去理那回事!
A 浮现 领悟 沿用 B 显现 领悟 延用
C 浮现 领会 延用 D 显现 领会 沿用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北平是____的,它是一个住家的城市,每家都有一个院落,每院都有一个金鱼缸和一株梧桐或石榴树。
(2)我走进汉家寨时,天色昏暮了,太阳仍在____,阳光射入眼帘时,一瞬间觉得疼痛。(3)在阅读本单元的散文之前,大家已经读过不少散文作品,说不定还为那些作品里的景象,情怀和语言文字____不已。
A 清净 肆虐 赞赏 B 清净 暴虐 赞叹 C 清静 肆虐 赞叹 D 清静 暴虐 赞赏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1)《荷塘月色》中的“心里不宁静”,就是这篇散文的“文眼”,循看这个句子____的思绪,便能够抓住全文的线索。
(2)他们有了武器在手,就要掉过头来,拥护劳工的____,攻击他们的公敌
(3)时间是由黄转绿暗暗托出春天的一只看不见的手,是____着宇宙万物的滔滔洪流 A 包涵 权利 淹没 B 包含 权力 湮没 C 包涵 权力 湮没 D 包含 权利 淹没
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1)我承认它们都是美好的,因为距离,巧妙地____了我们不该看到的一切,又信手添上些神奇的飘逸
(2)中国千年官场的____,是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遴选无所专攻的官僚,而李冰,却因官位而成了一名实践科学家。(3)我们知道,散文的____是十分广泛的,小到清水片石,大到宇宙万象,无不可以成为散文吟咏的对象。A 遮蔽先例题材
B 遮盖惯例体裁 C 遮蔽先例体裁
D 遮蔽惯例题材
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1)豪猪的尾巴可以左右挥动,敌人要是挨着一下,大概受不住,可是这根尾巴的挥动因为缺乏一双眼睛来____目标,也只是守势防御而已。
(2)埃菲尔铁塔已是上一个时代的____,一百年前它曾经是一个标新立异的怪物,在一片中嘘声里,诞生于巴黎城的古迹之中。
(3)我从画中选出描写民间生活的六十幅来,结集为一册书,并命名为《云霓》,这不仅是____《关雎》,取首句作篇而已,而且也有几朵“云霓”始终挂在眼前。A 指示标记模仿
B 指引标注模仿
C 指示标注仿效
D 指引标记仿效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1)《腾野先生》的神表面看似乎是作者对老师的回忆与思念,其实不然,____散文的真正线索是他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2)《动人的北平》从头到尾都____着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那是学养丰厚的作者对文化故都和故都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敬仰、赞美之情。
(3)萧红《回忆鲁迅先生》____的结尾所潜隐的难以言表的悲袞与怀
A 贯串贯穿简捷
B 贯穿贯串简洁 C 贯穿贯串简捷
D 贯串贯穿简洁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1)我们学习<<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这一门选修课,就是要通过欣赏五四以来的一些经典诗文,____社会生活,时代风云,窥见中国现代文学苑囿之一角.(2)散文的行文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意念为核心展示一个个片段的画面,或以情感为线索叙述一个事件的过程,或以特定的人物或事件为中心反映社会生活的____.(3)这本教材的”赏析示例“,以及课后的”探究.讨论"题名,用意在于____引导.A 体察变迁启发
B 体验变迁启发 C 体察变化启示
D 体验变化启示
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1)这笔遗产对于____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有着重要意义。
(2)我们读鲍照的<<拟行路难>>时,只有了解寒族士人在政治上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才能深入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愤激,决不仅仅是鲍照的个人牢骚和私愤,而是具有____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批判精神。
(3)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____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A 传播 深刻 探究 B传承 深刻 探讨 C 传播 深广 探讨 D传承 深广 探究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我们要深入欣赏和把握其中的内容和旨趣,最好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背景.只有这样,才能____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情志和____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否则,就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____作品的精神,错误地过分拔高或贬低作品的思想境界.A洞察 反映 误解 B 洞悉 反应 误解 C洞察 反应 曲解 D洞悉 反映 曲解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1)古代散文有的篇幅比较长,对生活场景,事件过程,人物经历有较完整的描写,也有的写得____灵活,并不铺展开来,不追求全面完整.(2)刘宋诗坛的一般____是更重隶事,也就是好抄书用典.(3)谢灵运以善于炼句著称,诗句含义深邃____,语言富艳精工。A简短 取向 委屈 B 简练 趋向 委曲 C简短 趋向 委曲 D简练 取向 委屈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1)史载秦汉之乐府,它的职责是____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2)他们的不少诗篇,还表现了期盼趁时建功立业,有所作为,名垂青史的奋发精神,大多情怀慷慨,____风发,才调纵横.(3)我们在欣赏诗歌时,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____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A 采集 意气 沉浸 B搜集 意气 沉缅 C采集 义气 沉浸 D搜集 义气 沉缅
1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1)在魏晋易代之际,为了反对司马氏集团的政治统治,嵇康直接抗挣而阮籍不敢____反对,外表佯狂放诞,内心十分痛苦.其诗<<咏怀八十二首>>大多写得____曲折.(2)有人估计,铁道部门之所以不愿在火车票上____到站时间,是因为列车经常晚点.A 公开 隐晦 标明 B 公然 隐讳 表明 C公开 隐讳 表明 D 公然 隐晦 标明
高考语文复习近平义词辨析练习参考答案:
1.D品位指物品的质量,品味指品尝,体会玩味;都指胡乱使用。“滥用”着重于“滥”,有不该用而用了或过度使用的意思。“乱用”着重于“乱”,有错用混用的意思。“融化”特指冰、雪等受热变成水。“溶化”是指物质在液体里溶解。2.C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了解,明白”的意思。“领会”指“对事物有认识、有体会”。例如:要领会学说的全部知识,而不是部分结论。“领略”指“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品尝它的滋味”。例如:但亲身领略一下长江的风景,直到这次才实现。“领会”,着重于理性上的了解,与“领悟”、“理解”近似,如:这篇文章的意思我已经领会了。“领略”,则着重指感性上的体验和欣赏,如“总算领略了天下闻名的西湖风光”。关注指关心重视,如:马加爵事件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专注指专心注意.3.A阅历:指懂得或掌握某种技能或才能并加以实践的过程经历:指亲身体验某人或某事的时间过程阅历作名词,经历作名词动词亦可;忽视指不重视,无视不认真对待;藐视就是小看的意思,蔑视就是不屑一顾,不拿他当回事,4.B 具有时间性的客观条件,契机事物转化的关键;二者都有使通的意思,不同的是“沟通”指使两方能通连,褒义,如“沟通感情”。“勾通”指暗中串通,勾结,贬义,如“他经常勾通土匪来村里骚扰”。
5D “贯注”指精神、精力等集中,如“把精力贯注到学习上”;“灌注”指浇进,流入,如“这些成绩的取得,灌注着老师的心血”。6.B、肤浅:(学识)浅,理解不深。浮浅:(思想作风、文章风格)浅薄、不切实。7.A
8.B
9.D两者都有含有的意思,但含有的浓度或对象不同。“包含”仅指里边含有,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思”。“包涵”指客套话请人原谅,如“唱得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10.D题材:作品的材料內容.体裁:作品的表现形式. 11.A
12.D“贯穿”指穿过,连通,如“这条公路贯穿全省12个县”;“贯串”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如“这篇讲话贯串着民本思想”。简洁指说话行文等没有多余的内容,简捷指简便快捷
13.A体察指体验和观察,体验指亲身经历;变化指事物在形态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变迁指情况或阶段的变化转移 14.D 15.A 16.C委曲:(1)曲折,如“河流委曲”(2)事情的底细, 委屈:受到不应有做待遇而心里难过. 17.A“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朋友兄弟的感情,如“哥儿们义气”。“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情绪,如“意气相投”“意气用事”。沉浸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如: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沉湎指沉溺多用于贬义.18.D公开与公然从语法功能上辨别,公然一般做副词.隐晦:(意思)不明显。如:这些诗写得十分隐晦,不容易懂。隐讳:有所顾忌而隐瞒不说。如:我从不隐讳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表明”指表示清楚,如“这件事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标明”指特意用文字或符号等把某事物直接标出来,如“一般药品都应在外包装上标明用途、用量、用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