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及克服办法论文5篇

时间:2019-11-23 22:4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及克服办法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及克服办法论文》。

第一篇: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及克服办法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进一步阐述了游泳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它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同时提出了具体的行之有效的调节和克服心理障碍的途径,如培养学生的游泳兴趣,激发学生游泳学习动机,加强保护措施等解决途径。以求能为高校的游泳教学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游泳教学;心理障碍;产生原因;解决途径

一、前言

游泳是一项特殊的体育运动,它在健美健身,塑造体型,医疗康复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时,在特定的条件下,它也是一种自救和救助他人的生存技能。然而,在游泳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中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碍,女生在这方面表现的更为明显。部分学生对这项特殊的运动项目,极易产生畏惧、抵触情绪。这种现象造成学生根本就无法完成练习。所以采用切实可行的手段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是上好游泳课的前提与保证,是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基础。

二、恐惧心理的外在表现

(一)不敢靠近水。到游泳场时神情紧张注意力不集中,不敢接近池边,通常在较远距离的池边小心翼翼的探头望水或拉着同学和她一起靠近池边观察水。

(二)死不下水。怕水者经过尝试然感到害怕时常以各种临时原因如:胃痛,头晕,腹泻,感冒等身体不适为借口,拒绝下水。

(三)扶梯。小心的用脚试探水,并在池边或扶梯上滞留,始终不肯让水超过腰部或胸部,入水后手不敢离开扶梯或紧紧拽、挨着同学,神情显得紧张、呼吸不匀。

(四)水中原地站立。有的同学即使在老师诱导与帮助下水后,也是原地站立在池边,根本不敢走动。

(五)头不敢人水。同学不知道如何在水里屏气、鼻子刚触到水马上就抬起头来、嘴巴始终紧闭。即使头部进人水中也是憋着气而不敢吐气,甚至在头人水时怕呛水而直接用手捂住鼻子和嘴。

(六)立着游。脚始终不敢离开池底或抬头立着游,怕头部沾水,导致臀部下降,以至于身体在水中不能漂浮起来。

三、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因素

1、运动环境的改变

其他体育运动项目通常在陆地上进行,而游泳是一种俯卧或仰卧于水中进行的运动项目。在水中,由于重力、浮力和压力的作用,学生的身体感受与陆地上截然不同,会给学生造成一种不安全的感觉。,学习时还容易出现喝水、呛水、呼吸困难及肌肉紧张等,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2、教学条件的因素

天气变化。露天泳池,天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进度,在天气冷或打雷下雨的情况下不能练习游泳,天气炎热也不易在水中待太长时间。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练习及体会,这样间断性的接触水,很难练出水感。当学生找不到学习的感觉就会变得消极,怀疑自己学习游泳的能力,产生不自信的心理障碍。同时,很多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所建造的游泳池都不符合标准,尤其是室外的游泳池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净化设备不完善导致了水清晰度不高,瓷砖破裂导致很容易割伤皮肤,位置不合理导致很多的树叶飘落池中,甚至还有青蛙、蛇等动物爬到池中。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对学生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另外,水的深度不合理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

3、教师教学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不合理,不科学,均易使学生感到乏味厌恶、导致心理疲劳,造成心理障碍。另外,教师不自觉的偏爱和同学的取笑而引发的心理障碍也是很常见的,教师往往会不自觉喜欢好学生,常常容易冷落差生,有的甚至让他们当反面教材,这就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打击进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学习的厌倦和恐惧心理也随之产生。

4、自己经历及外界传播恐惧的影响

自己童年亲身经历的溺水呛水事件,家长的不恰当的安全教育,老师为了确保不出安全事故而过分强调、夸大游泳的危险性。这些都会在学习者的心理上留下了很深的恐惧阴影。初次下水时,由于初学时的兴奋和一时的好玩,容易引起呛水,溺水的危险情况,当经历过一次危险后再次练习游泳,在心理上会留下恐惧的阴影。曾经听过或见过他人溺水事件也会导致学生游泳的心理障碍,特别在游泳练习初期一个人的恐惧会引起其周围其他人连锁反应。

(二)内部因素

1、缺乏游泳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的学生可能很喜欢其他的运动项目,对游泳的兴趣不浓厚,甚至就没有游泳的兴趣,这就致使他们不会积极主动的投人到游泳的学习中来,甚至还会有找各种借口拒绝下水。

2、身体素质较差

有的学生身体差,不能适应水的环境。如有的学生皮肤抵抗力差,游泳后就会出现皮肤红肿,痒等过敏情况。可能有极少数同学初学游泳时,由于自身的生理习性基础差,不熟悉水性。自身的条件不能满足自己对安全的需要时,碰到挫折或失败,就会使身体和精神造成很大的负担,并产生讨厌和畏惧心理。

3、意志品质差,缺乏自信

一些学生对自我认识不足,认为自己体质弱、素质差、技术水平低,接受新动作慢,在动作练习时,总是不敢迎着困难上,缺乏恒心和毅力,对某一动作的练习不能很好的坚持下去,加上他人有意无意的说笑,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对游泳失去信心。4急于求成一些学生可能太过心急,刚刚开始练习,就抱怨怎么还是学不会,任何技术动作的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技术因素初学者技术动作不规范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急”,不论学习什么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技术要领真正的消化了再去学习下一个,如果急于求成,不规范的动作一旦定型就很难再纠正了。急于求成。最后造成了学生的浮躁心理,容易自暴自弃。

四、心理障碍的解决途径

(一)培养学生游泳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课前的准备工作,如清澈见底的池水,著名游泳运动员的事迹,教师优美的示范等都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学生产生对游泳的兴趣,学生有了游泳兴趣做支撑,我们就完全不必担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正确的学习动机,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学习中变成有效的动力。因此,在第一堂课上,首先应向学生讲明游泳的健身锻炼价值、塑造体型健美价值、医疗康复作用等。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和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启发他们自觉地探求知识。

《二〕加强保护措施

在游泳教学中,学生如果见过他人溺水或自身有过溺水经历,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对游泳教学极为不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在水中或岸上运用正确的保护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对水的恐俱,有效防止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安全感,以保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重视思想教育和课前的准备工作

上游泳课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加深学生头脑中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课前准备工作要充分,让学生对教学环境,如水的温度,水的深度,理性的认识。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就不会对环境的改变产生恐惧的心理。还有对教学内容、技术动作有比较全面地了解,并准备好课堂所需的用具只有准备充足,学生才能从心理上消除顾虑。

(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不单单是学生方面的因素,同时还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在游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技术水平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如教师不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师不自觉的对好学生的偏爱,教师某方面过激的语言等。所以教师要不断的丰富提高自己的基础教育理论以及基本专业技术。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尽可能防止学生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发生。

五、特殊怕水心理障碍的解决办法

可能有极少数学生存在的着严重的怕水心理,这种是由于儿时曾经有过溺水,或目睹了他人溺水事件的经历,加之父母不正确的安全教育,对心理还不健全的儿童来说,反面效果尤为明显,从而在他们心灵上对水留下了恐怖烙印。这样的学生用个一般的解决方法是很难达到效果的,所以特提出特殊的解决措施:

(一)如果学生的身体非常健康,完全是由于心理的问题,我们可以大胆的把他推人水中,或强行把他按人水中,当然水不能太深。这种方法称为“过激法”。这种方法的生理学机制就是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在极度的兴奋后,会转为保护性抑制。也就是这样一种模式“兴奋一抑制一适应”。

(二)如果学生的身体素质很差,要通过合理的措施一步一步的诱导,有耐心的在思想上改变学生对水的认识。可以从非常浅的水深度一点一点慢慢的向较深的过度,注意合理的过度幅度。

六、结语

游泳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可以说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都伴随着学生心理障碍,各个教学阶段学生的心理障碍不尽相同,每个学生的心理障碍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教师要不断的观察,了解,询间,教师只有在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针对具体情况,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循循善诱,教学过程中做到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及时消除学生学习游泳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对学习游泳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完成教学计划,同时使学生掌握一种自救和救护他人的本领,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及调控机制论文

摘要:从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情感、意志、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或教师自身修养问题,使学生在进行某些具有一定难度或危险性的学习时,经常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克服和消除心理障碍,文章对其形成的原因及调控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体育教学 心理降碍 学校体育

1问题的提出

一般而言,体育教育总是和身体发展密切相关。它强调的是对学生健康体魄的塑造,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忽视。同时由于学生在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情感、意志、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在进行某些具有一定难度或危险性的学习时,经常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克服或降低心理障碍是进行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山东省部分高校学生,其中男337人,女113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90年代以来与之相关的论文几十余篇。全面了解了本课题领域的研究现状,确定了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2.2.2问卷调查法

参照心理健康卫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引用杨剑博士的健康自评问卷部分内容,设计体育课心理障碍调查表。通过随机抽查方式对山东省部分高校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人数为520人,收回有效问卷450份,有效回收率87%,其中男337人,女113人

2.2.3实验测试法

测试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立定跳远和握力等六项数据,并通过对各抽样学生的体质测试与评估指导对测试的原始数据进行评分,得出体质总分、身高标准体重分数、肺活量体重指数分数、握力体重指数分数、台阶试验分数和立定跳远分数等六项反应学生体质状况的等级分数。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及成因

体育课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因其特殊性,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较多,其外在表现也是比较多。

3.1.1学生生理因素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

3.1.1.1身体机能差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生理因素

从调查表中看出(见表1),不少学生对自己的体质不是很满意,体质需要提高,由于体育课的实践性比较强,需要有健全的肢体来完成,如果身体能力不强,在完成技术动作时,势必在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3.1.1.2运动体能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生理因素

在体育课中,需要通过肢体的相互配合来做出一些动作技术,动作技术的好坏主要通过肢体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来完成,因此对于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来说,在上体育课时,心理压力大,产生心理障碍。从调查表2中可看出,学生在力量、速度、柔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学生需要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3.1.1.3对学生体质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内容知道,体质和身体素质越好,心理负担越小,产生心理障碍的程度越小,反之,心理障碍就会越大。依据学生体质测试的等级标准,将身高体重指数分数、肺活量体重指数分数、握力体重指数分数、台阶试验分数和立定跳远成绩、体质总体评价划分为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为便于比较,本研究将体重正常者归为优秀组,将较低体重者归为良好组,稍胖体重者归为及格组;将肥胖和营养不良者归为不及格组。将所测得的六项原始成绩经过评分后,得到6项指标的评分和等级,按体质等级统计得到如表3的结果。从体质总体评价等级来看,%%的学生体质等级达到及格及以上水平,说明学生的体质状况整体较好。然而,从另外5项指标的具体分布情况来看,学生的某一指标发展不均衡,有些指标整体偏低,如立定跳远和肺活量体重指数不及格的比例分别高达45%和25%。体质状况的不均衡发展,导致学生在进行某一项动作技术练习时,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增强学生体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已势在必行。

3.1.2心理因素造成学生在体育课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3.1.2.1心理失衡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

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高,加上社会环境、学校、家庭、就业等各种压力下,造成部分学生心理扭曲,人格结构平衡感失衡,出走、自杀、自惨现象严重。在体育课中表现为上课孤僻不合群,讨厌体育教师,僧恨或嫉妒比他好的同学,不愿与学生一块练习。3.1.2.2学生情绪障碍也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心理因素

调查显示,认为学习体育动机不明确(消极)中完全符合占22%,较符合占22%,由于学校引导方向以及教师自身素养,使大部分学生不能充分认识其在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对前途认识迷茫,无所适从,产生消极的不良心理,更没认识到体育对自己终身的重要性,普遍存在一种轻视心理,上体育课故意请假、无故缺席,即使上课,情绪也不高,不愿主动练习。调查中,认为体育教材应该有所突破中符合占83%,本人认为教材的设置应以省编教材为蓝本,根据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开设对学生有吸引力、有兴趣、有特色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并使其终身受益。

3.1.2.3学生认知障碍也是影响学生在体育课中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

认知障碍是指人们在思维、记忆或注意等心理活动过程中发生困难或异常。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不同的劣性刺激也会引起认知障碍。调查显示,为数不少的学生在学习动作技术时,其记忆、思维、注意等方面存在问题,有些学生能较快的理解某一技术动作要领,却有些学生较慢,因此正确对待学生这些问题,充分利用体育的特殊性,培养学生在记忆、思维、注意等方面的能力。

3.1.3人际关系不强是影响学生心理障碍的另一因素

人际关系是覆盖面很大的一种社会关系,它是指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产生心理上的关系,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团体寻求满足其需要的心理状态。调查中显示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个性心理、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因素,导致学生社会较往能力差,比较闭塞。在体育活动中表现为神情冷淡、练习消极、不合群,集体项目不热心参加,交际范围比较窄,不善于言辞,受到其它同学冷淡,久而久之,更加自闭。

3.2体育教学中克服学生心理障碍的调控对策

3.2.1体育教学应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体育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它是由体育智力、体育知识、体育技术及体育技能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这一综合体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就是能顺利地、成功地完成一系列体育活动。要培养他们的体育能力,首先就要对他们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体育运动能力、自我锻炼身体能力、运动保健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从而真正了解当前大学生的体育能力。然后针对学生的体育能力,学校的体育教学主管部门,应当负起责任,给学生制定运动处方,建立合理的锻炼计划,同时学校应积极配合体育部门提供较好的资源设施。

3.2.2结合体育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体育教学的安排上,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在课外组织许多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如校系及班的球类比赛、拔河比赛,登山和越野跑等身体活动,一方面可以充实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精神,让学生充分感受集体的力量,要学会与队员分享快乐、一起承受失败,使学生有良好的心态。

3.2.3建立教师队伍评价体系,抓好体育教师队伍素质的建设

体育教师在课中充分体现主导性,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要强。学校要做好考评、奖惩机制,抓好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学校教师的培养体系,加大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使体育教师具备较高的体育素养和心理素养,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3.2.4加大体育投人力度,建立体育俱乐部。

俱乐部是建立在体育课、体育锻炼和比赛的基础上,让学生管理自己的新兴活动团体。它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他们有计划、有目的、有发展地参加体育锻炼,使其既强健体魄、陶冶情操,同时加强了学生之间的联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相当有利。

4结论及建议

4.1学生躯体机能和运动机能因素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内因之一,同时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学生体质状况呈下降趋势,建议体育教学应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4.2学生心理失衡、认知障碍和人际关系差都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因素。建议体育课中应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4.3体育教师自身素养差,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练习,也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之一。建议学校要抓好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第三篇: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调查分析及预防论文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障碍

论文摘要:学生主观因素与教师教学方法及水平都会使学生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忠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积极加以预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教学与学生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尤其是心理状态,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若处理不当,易产生心理障碍。有研究资料表明:在外界环境的不断刺激下,大脑在接受处理信息刺激、调节自身行为、动员体内物质潜能做出反应等方面,会形成一套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方式和心理平衡机制。

1民族地区学校学生心理状况特征及其行为表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了障碍心理,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这种消极的心理现象,找出原因及其克服方法,就会使这部分学生不仅难以掌握学习内容,表达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而且会产生消极作用,影响其他学生,延误教学任务的完成,甚至将影响个性的和谐发展。消除和克服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形成适宜的心理状态,对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体育教学中的大多数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胆怯和恐惧心理,其中女生的比例更高。学生再现相互43’晴压抑,肌肉运动差别感受性降低,运动表现模糊,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规范,思维迟钝,不该参加的肌肉也参加了活动,出现多余动作,极大影响其掌握正确技术。有的学生生理上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冷汗,脸色变白,能量消耗大。身体行为方面表现为肌肉僵硬,动作的标准性和协调性降低,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反复出现,犹豫不决,心里紧张,害怕失败,出现思维混乱,缺乏自信感,记忆力和想象力下降。有的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较差或先天性不是身体素质差,一旦虚荣心较强的学生,担心动作失败在同学们面前丢脸,对所学技术动作,难度动作不敢尝试。

2学生产生心理阵碍的原因

2.1学生主观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身体素质很重要,本身的运动能力差,缺乏锻炼而造成体质差,有力不从心的感觉。由于体型较胖,力量较差等原因,学生体会不到肌肉活动带来的积极感受,从而促使他们主动进行锻炼的努力付出不够。在学习某个技术性较强的有一定难度动作时就会产生心理障碍。

学生体育知识缺乏,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消极,练习时积极性不高,意志薄弱,缺乏毅力,怕苦、怕脏,对持续时间较长,单调的周期性项目难以坚持,缺乏勇气,担心练习时出现伤害,故练习时缩手缩脚。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在体育教学学习中,错误的认为只不过是要文化成绩好,体育成绩好坏无所谓。造成对体育学习的冷漠、不重视。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负荷较大,危险系数较高的运动项目时就会产生紧张恐惧,缺乏顽强的意志品质,很难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挫折是常有的生活现象,它能使人的行为、心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根据人对挫折的态度及对挫折的忍受力的不同,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练习活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碰到困难,学生学习目标难以实现,从而在内心中产生不快和苦闷。对挫折持有消极的态度或挫折忍受力较低,使人受到精神折磨,变得意志消沉,垂头丧气,不再追求更高的目标。

2.2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影晌

由于教师教学方法和业务水平而引起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生的心理需要,对学生要求过严,过高过急或者放松要求,放任自流或是教师对学生不尊重不了解不公正,命令式粗暴等都会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而产生厌烦的心理状态。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有健美的体型,而且还要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重视教书育人。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它以其特有的直观性使教育者身心受益,因此,教师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言谈举止等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素质不高,仪表不端,教态不严谨,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动作示范不规范,讲解枯燥呆板,缺乏趣味性,没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就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消极,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障碍。同时,教学环境也影响学生的心理,如课的内容,器材设施的安全性等。

3积极预防心理阵碍的方法

3.1重视教学因素,提高运动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对他们不正确的体育态度耐心地给予说服教育,通过理论课教学让学生真正的明白体育运动对人体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使他们逐渐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观摩体育竞赛,介绍优秀的运动员的成功经历。组织开展小型及多样的学校体育竞赛,定期主办校园“体育节”,“健身节”等活动。体育教师加强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教育,以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形成与发展。打破学生思想和心理上的自卑感,提高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认识,鼓励学生的勇气,增强锻炼的信心。教育学生自觉完成学习任务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而一定的动机是产生自己行动的先决条件,有了明确的动机,才会有兴趣。而动机又是与一定的目的联系在一起,因而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用启发式教学,愉快教学法。3.2适当的给予学生心理辅导训练

体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直接最自然,效果也最明显。教师向学生传播有关运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结合运动项目进行心理训练,能有效地克服心理障碍。当学生面临完成动作信心不足时,可利用思维和语言进行自我鼓励暗示,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逐渐消除不良的心理障碍。如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经常进行自我暗示:“我行”,“我感觉不错”,“没关系,我能行”等,利用这种健康教育干预的方法,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缺乏信心,自尊心低落的心理障碍问题,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在中长跑中,学生在跑到最艰苦的时候,去想象一种愉快的事情,并结合积极鼓励,在跑的过程中把前面的同学想象成对手,当超越对手时心理涌现一种喜悦和胜利感。正确评价自我,充分发挥自身的运动潜力,就能战胜自我,排除恐惧心理,产生行动中的信念和决心。

3.3启发学生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推动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并带有情感色彩的一种内心渴望,然而正是这种渴望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积极的态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成为进一步探求知识的动力。如何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呢?首先要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爱美,想美的心理活动。讲解有关人体解剖与健康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讲解形体美的社会意义。通过讲解使学生感到在体育课上也能学到很多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积极性,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和冷漠态度。教师积极帮助学生辩证地认识自我,要把今天荣誉感,社会责任感联系起来,为培养起其建立终身体育意识打好坚实的基础,并在教学中努力地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和体验。教师以充沛的情感,专注的精神,优美的示范,生动精简的语言,和蔼、大方的仪容感染学生,建立起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之情,充分信任,尊重学生。用“乐学”影响学生,防止体育活动内容的苦、累、脏及其他因素造成学生“惧学”的心理。让师生之间的心理,情感得到交流,信息、技能、情感及理解出现感知,同化和分享,让学生在这种融合和谐的环境中带着愉快的心理去努力学习和锻炼。

3.4握离教肺自身班质和业务水平

教师的教学态度要诚恳,亲切,耐心,同时要重视语言传身教,使学生有一种温暖的感觉,从心里上乐意接受教师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提高教学艺术,教法要多样,课的组织形式要精心设计,保护与帮助要适当,同时还要善于从心理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来激发和满足学生求知、求趣的心理需要,使学生的行为能力得到增强,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教师以热情洋溢,神采奕奕的形象出现在课堂,用自己的积极情绪去感染学生,及时排除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的因素;给以学生真诚的爱,关心学生,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努力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热情。教师充分备课,作好课前器材的准备,创造舒适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充分安全感,对学习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充满自信地全身心投人体育学习,获得学习上的满足。对学生的进步应予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教师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动向,要以实际行动去影响那些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使他们体验教师的亲切友善,乐观镇静和信任,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同时要在班级中创造出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以缓解少数学生的紧张情绪,调动积极因素,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第四篇:37体育教学中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克服对策

37体育教学中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克服对策

吴李丹

【摘要】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部分学生由于自身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不稳定,学习懒散,目的不明确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性格怯懦,对自己运动能力估计不足,本身存在的心理或生理缺陷以及教师教学方的不足是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通过学习目的性教育,对部分学生适当降低要求,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氛围等手段来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心理障碍 体育教学 成因 对策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必修课,是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发展和改善身体素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心理障碍是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表现出慌乱、恐惧、困惑、胆怯等不良情绪。针对课堂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有效的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体育教学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及成因

心理障碍是指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无法保持正常人所具备的心理调节和心理适应能力的状态。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在身体素质、情感、意志、个性等多方面的差异,使其在进行某些具有一定危险或难度的动作时,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不仅会使少数具有这种心理的同学难以掌握规定教学内容,还会因消极情绪的辐射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1.1 消极心理障碍及成因

许多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对于自身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学了之后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一无所知。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吃苦耐劳精神,缺乏信心与勇气,没有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稍有难度或遇到复杂的动作就产生胆怯感和逃避心理,就难以学好体育课程,完成教学目标,更谈不上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与习惯。

1.2.自卑心理障碍及成因

自卑心理就是由于学生心理或生理上的缺陷引起的态度体验。在体育课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学生对自我能力估计的不足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当练习较难动作或中间遇上困境的时候,往往缺乏信心,轻易放弃挑战自己的机会。当所练习动作接近自身最大能力时,因害怕受伤或在同学面前丢脸,亦或看到同学受伤的先列,从而对该动作的练习产生恐惧感,畏手畏脚,不敢于尝试。

1.3 恐惧心理障碍及成因

恐惧心理是由于学生紧张焦虑引起的一种心理反应。在体育教学中有少数同学存在着恐惧心理,其中又以女生据多。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现象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生活经验想结合产生的。在体育教学中产生恐惧不安的现象有主客观两方面。主观方面主要包括心理调节力低,心理素质差等;客观方面主要包括有以前失败的经验,教学内容过于复杂,身体素质差,运动能力低等,且这两方面的作用多半是相互作用的。

2.消除障碍的对策 2.1 教师方面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的活动目的越明确,越深刻,意志就越坚强,越能够激发人们的行为去达到某一目标,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其认识到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化知识,熟练的技能,更需强健的体魄才能适应社会的节奏。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抓住难重点,注重教学过程中方法的科学性,力求做到精讲多练,形象生动。用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主动从事体育锻炼和掌握运动技术的强烈欲望。另外,教师应正确对待有恐惧心理的学生,适当降低要求,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动作,对自身慢慢增加信心,通过学生间的相互鼓励,减轻学习压力,使他们处于轻松的学习环境之中。2.2 学生方面

2.2.1 明确学习目的,克服消极心理。通过教师的学习目的性教育及自身的努力,明白自己在学什么、为什么要学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正确学习动机的树立,产生对学习的强烈内驱力。使自己对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克服消极情绪。

2.2.2 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首先,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会用积极、肯定的态度去评价自我能力,慢慢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另外,班级内的体育骨干学生,在课堂上应以勇于挑战、不怕困难等学习状态去带动影响其他学生,特别是那些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使他们能够在一种充满奋斗、激情的氛围中参与到体育训练中去,以此慢慢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

2.2.3 树立自信心,克服恐惧心理。首先,学生要对自我的运动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评估,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乃是为了以后的成功。另外,学生间要相互尊重,对于同学的失误不可取笑,有可能的话要帮助分析失败的原因。在同学进行练习时,适当的采取保护措施,增强练习者的安全感。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帮助,去争取胜利,以此慢慢克服恐惧心理。

3.结语

体育教学对学生在得、智、体等方面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学生在以后在人生路上的发展同样有着不小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中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克服对策的研究,使我明白了学生体育教学中由于对学习动机的不明、对自身能力的估计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另外提出了通过师生双方面的努力去克服心理障碍的对策。为以后能更好的从事学校体育教育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清.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心理障碍及治疗[J].中国科技信息,2005,(7):33-36.[2]王国林.中学体育教学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对策[J].甘肃教育, 2000,(12)[3]彭泽富.试谈体育教学中的心理障碍及克服方法[J].缓化师专学报, 2002,(2):55-58.[4]黄明.学生消极心理的分析于探讨[J].河套大学学报,2006,(3):145-147.[5]李金仙.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分析及对策[J ].江苏教育,2008,(6).(江西省宜春中学)

第五篇:如何克服中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心理障碍

如何克服中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心理障碍

内容摘要:古诗文学习过程中,中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主要表现有几种类型:抗拒心理、依赖心理、应付心理、投机心理;产生这些心理的主要问题是:不良的学习习惯、不好的学习方法、不当的教学方法。要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有效地进行古诗文学习,就必须 让他们改变原有的不良心理,变抗拒为合作、变依赖为主动、变应付为积极、变投机为规矩,同时,改进教学方法。

关键词:古诗 文学习

心理障碍

成因

克服

一、什么是心理障碍?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心理障碍”解释为:心里有解不开的疙瘩;思维不够正常。现代医学认为,“心理障碍”是心理活动中出现的轻度创伤,是在特定情境和特定时段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属于正常心理活动中暂时性的局部异常状态。例如,当人们遭遇重大挫折或面临重大抉择时会表现出情绪焦虑,恐惧或者抑郁,有的表现沮丧、退缩、自暴自弃或者表现愤怒甚至冲动报复,往往是过度应用防卫机制来自我保护,且表现出一系列适应不良的行为。综合二者观点,“心理障碍”是一种心里、思维现象,它是暂时的局部的心理异常状态,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

二、中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心理障碍表现及成因

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心理活动梗塞、心理调节和适应机制不良,从而导致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和行为倾向。古诗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表现得尤为突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抗拒心理

表现为对学习要求怀有对立和排斥情绪,以抵抗外界压力来满足自尊,导致抗拒的行为倾向。中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就常常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因此“古诗文无用论”在中学生中产生着很大影响。许多中学生认为古诗知识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更有甚者认为古诗文是个老“古董,学习、掌握与运用它会让别人看不起自己,不能与时代同步,从而产生学习的抗拒心理。

2.依赖心理

表现为依赖感强,习惯于求助于他人,不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一旦离开教师的辅助或别人的帮助会产生无所适从的消极情绪和行为。要学习古诗文,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部分学生学习古诗文时常常抱有走捷径的想法,要么靠辅导资料,要么等着老师讲解,根本不自己动脑筋思考。总想着从别人那里获得帮助,自己可以省时省力,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依赖心理。

3.应付心理

现在的中高考,古诗文占分比重越来越大,迫于压力,学生对古诗文不敢不学,不敢不背,但是古诗文只会背诵不会写等于不会。部分学生于是就怀有侥幸心态,应付的心理去读去背,结果可想而知。花时间去读去背是出于无奈,不是自己主动想要的东西。对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要求不能愉快地接受,认为自己能在学校呆着就很给老师、家长面子了。这部分学生的一切行为只是流于应付。

4.投机心理

很多学生不知道,在古诗文学习上,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积累较厚的底子,才能举一反三,运用自如。常有学生这样说:“我会的他不考,专考我不会的。”有的学生还说:“反正文言文就这么几篇肯定会考到的。”于是总想着让老师押题,或者只盯着课本上那几篇课文死记硬背,没有积极的学习心态。在学习古诗文上,没有花太多时间和精力,而是采取投机心理,总想通过不付出努力或者较小的努力去获得良好的成绩。

产生以上学习上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三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学习习惯的问题。只要是古诗文学习,就感到头痛,对古诗文有一种排斥心理。因为从一开始,没有把基础打好,日积月累,对古诗文的学习就越来越不适应。该记的没有记好,该好好做的练习不好好做,长此以往,问题由少变多,由小变大,越积越多,学习就会越来越困难,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出抵触心理。这就是长期所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造成的后果。

其二,学习方法的问题。有些学生认为:“古诗文好学,不像理化那么难学,只要上课听听,做做练习,背背要求背诵的课文就可以了。”学习的时候就只是关注某个常考的字、句、段、篇,记记课下注释,翻译段落,死记硬背机械记忆,不懂得联系、比较、鉴别,不能够灵活迁移运用,一旦遇到课外的内容,又不知所措。

其三,教学方法的问题。文言文教学是难点教学,单纯以讲、记、背、默、译为主,一旦转到运用练习,就会使学生对学习古诗文产生畏惧心理,导致古寺文教学的难度加大,尽管教师在课上费尽心力地讲解,但学生不买帐,厌烦情绪很大。结果是教师受累不讨好,收效甚微。其实,细究起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老师讲得多,包办代替的多。老师从字、词的解释到句子的翻译,再到思想内容的概括,都面面俱到。不能调动学生去主动学习,带着问题,有兴趣地学习。学生的学习一旦没有了自主性,哪里还会产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对知识的强烈渴求呢?学生厌学,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学缺少艺术性,没有根据学生兴趣这个心理基础去组织教学。

三、克服心理障碍,有效地进行古诗文学习

我们知道中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抗拒、依赖、应付、投机这四个类型上,并分析了产生这种心理问题的原因。要想使中学生能有效地进行古诗文的学习,就必须克服这四个方面的心理障碍,从形成原因的根本上着手,让他们变抗拒为合作;变依赖为主动;变应付为积极;变投机为规矩。

1.变抗拒为合作

在古诗文学习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不是都十分喜欢,迫于考试才学,再加上老师教学中,多以灌输为主,致使学生好听就接受,不好听就抗拒。要改变学生的抗拒心理,使之变为合作,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

心理学指出:“由客观刺激外部特点引起的吸引力,会使中学生产生直接兴趣有强大的力量,表现出很大的活力,但是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由客观刺激物内部特点引起的吸引力,会使中学生产生间接兴趣,这样的吸引力带有持久、稳定的性质。”要让学生变抗拒为合作,可以通过以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活动方式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小集体的学习环境里,通过互助、互帮、竞赛等形式,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这些学习小组先以自愿为原则,老师适当调配,搭配要合理,既要考虑学生的层次,学习上能互补,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脾性等。学生先通过小组内部的相应学习活动,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互相切磋过程。再进行小组间的竞赛活动,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效,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古诗文的学习比较适合采用这种学习方式,把诵读、记背、理解、练习、巩固等环节放在活动中展开。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之后,就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抗拒的心理,从而在合作中得到学习的渝快,得到认可,得到提高。

2.变依赖为主动

当代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其学习中依赖心理的产生,从原因上追究,一方面来自于家庭,他们从小就在父母的照顾下成长,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我锻炼的机会。这种状况延续至学习上,也常常会产生同样问题。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当,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有些老师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依据课本和教学大纲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只满足我讲完了,不懂的可以来问我;而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用教材,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的热情。久而久之就会使有些同学养成了对教师的依赖心理。

要改变学生的依赖心理,变依赖为主动,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将课堂还给学生,由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转向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发挥学习的天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教学设计不能完全拘泥于课本和教学大纲,要勇敢地跳出课本,活化教材和课本知识,一切从所教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实施教学。

再次,教学中要从问题入手,问题的设置要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有梯度,在学生经过思考和小组讨论后能够或基本能够回答出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认同感,有成就感。

第四,依据学情和教学实际布置课后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后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有成功的喜悦感。

第五,借助古诗文的自身特点,多让学生通过诵读、记背、运用、小组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加提高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

第六,对于依赖心理障碍过重的学生,教师要多与他们交流谈心,让他们能充分认识到依赖心理的危害,在课堂上或其他活动场合给他们创造机会,恢复自信心,让他们在获得成功中克服依赖心理。

3.变应付为积极

应付心理主要是学习的内驱力不足所造成。要让学生在古诗文的学习中变应付为积极,必须解决好这个问题。

有关资料研究表明,造成中学生学习内驱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学习没有目标,没有计划;学习无成就感,无理想抱负,无上进心理;兴趣的中心不在学习上。因此要解决好中学生学习内驱力不足的问题,就得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打开心锁,帮助学生确立相应的学习目标,并制订好学习上的计划。古诗文的学习先从短期目标开始,如,课文学习从掌握重点字词开始。一篇课文不宜多,但一定得有重点。日积月累,字词的掌握就会越来越多,文意的理解就会越来越容易。

其次,唤醒责任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从而变得有抱负,有上进心。这需要从点滴开始。有些老师喜欢给学生下马威,以树立自己的权威。其实,最好的权威,是学生喜欢自己的学科,喜欢自己的老师。只要学生喜欢了,老师的指导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老师的权威自然就会在学生心中形成。让学生懂得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不能唯我独尊,我行我素,学习是自己的事,不应该由教师、父母替自己负责,通过体验,唤醒学生心中的“责任感”。古诗文的学习,需要记背的东西相应会多些,但一旦唤醒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他们就会主动地去学,就会变应付为积极。

4.变投机为规矩

主体责任意识一旦唤醒,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发生重大转变。就会知道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考试只是阶段性一种检测手段,是为了发现学习上的缺陷与不足,及时加以弥补,是为了帮助更好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教师要善于趁热打铁,帮助学生克服投机心理,及时在学生的学习上给予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对各知识点进行学习,养成良好的古诗文学习习惯,形成符合自己学习习惯的良好规矩。

古诗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诵读、记背、理解、翻译、运用是学习古诗文的良好方法。学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打磨,并形成一定的规矩,才能在学习上有一个质飞跃。

下载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及克服办法论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及克服办法论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师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研究论文

    摘要:通过查阅文献、座谈讨论,对高师院校大学生悼育教学中的心理库碍进行了研究分析.体育教学与健康具有探刻的内在联系,高师体育教学改革要突出“健康第一”的思想,通过体育教学......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克服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克服 一、大学生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人际交往是指人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过程。一般来说,大学生在人际......

    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分析研究

    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分析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分析法,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结合游泳的教学特点,尝试制定一......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克服[本站推荐]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克服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

    如何引导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专题讲座三)

    如何引导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 ——专题讲座 数学是中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的基础学科,它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无......

    克服恐惧心理优化游泳教学word素材

    克服恐惧心理优化游泳教学 摘要:从中学生初学游泳者恐惧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具体表现入手,探讨如何帮助学员克服恐惧心理。笔者通过长期的游泳教学实践,总结了快乐教学、游戏教学......

    中学生心理障碍案例分析及应对措施

    学院:人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13中本三班学号:2013014353 姓名:张绮玲 中学生心理障碍案例分析及应对措施 ——以焦虑症中的考试焦虑为例 考试焦虑是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

    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主动性培养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已经开始提高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与目标,近期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事业开始得到一定的重视,近年来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是作为普通高校音乐艺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