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分析研究
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分析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分析法,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结合游泳的教学特点,尝试制定一套更加符合这一年龄段大学生发展所需要的游泳教学策略。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游泳教学中的恐惧心理
1.2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发放回收问卷进行数理分析
根据游泳教学中恐惧心理内容科学合理地制定问卷一,对湖南工业体育学院各年级学生共发放100份问卷,其中体教加社体男生50份,体教加社体女生50份。之后回收100份,回收率百分之百。通过对问卷分析总结。
2.1.1恐惧心理表现比较与分析
通过分析得出:男生中有15人曾在下水练习时,一下水池之后就开始紧张地用手抓住同伴或靠在泳池边上,有的学生甚至紧张的大喊大叫,占调查对象30%;有38个女生在下水练习时,之后就开始紧张地用手抓住同伴或靠在泳池边上,有的学生紧张的大喊大叫,占76%。害怕把头浸入水中与练习时手脚僵硬的男生均为18人,占36%,女生害怕把头浸入水中的有31人,占62%;手脚僵硬的有42人,占84%,练习是离不开辅助物的男女均为21人,占38%。
2.1.2恐惧心理原因分析
调查得出:在问卷分析中发现共有男生31人,女生游泳教学中有恐惧心理的有44人共有75人。对这75人进行进一步的问卷调查分析。发放75份问卷回收75份。通过对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发现:曾经有过呛水经历的有36人占48%;因为听说过溺水事故而怕水的有54人,占72%;无法适应水中与陆地不一样的运动习惯的有72人,占92%;无法适应水中呼吸方式的有75人,占100%;不喜欢老师教学的有12人,占16%;对游泳没有兴趣的有15人,占20%。
2.1.3恐惧心理原因分析
调查表明:有32人建议游泳教学中明确学习动机;24人建议加强兴趣培养;27人建议加强安全措施;39人建议理论联系实践,注重技巧掌握;66人建议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
2.2高校游泳教学中恐惧心理的原因分析
2.2.1改变了人的正常的运动习惯
游泳运动是人类在水中这一特殊的运动环境中进行的,水是一种与人类接触最为广泛的流动的物体。同时游泳是人的身体在在水中以水平状态下进行的一项运动,因此,不再是人们平时进行运动时直立身体的状态,同时,进行游泳运动时还失去地面支撑。自然这样水平运动很容易给初学者造成一种要向水中下沉的错觉觉,自然而然会产生恐惧心理。
2.2.2改变了人的正常的呼吸习惯
由于水的对人体的压力与人在陆地上的时候大气压对于人体的压力的不同,使人体在水中感觉呼吸困难,而且游泳的时候呼吸是在手臂与摆头动作的配合下,有意识地主动用嘴在水面上吸气,在水面下用嘴和鼻呼气,这样的呼吸方式远比在陆地上运动时的呼吸复杂得多,一般刚开始学习游泳的时候都难以掌握什么时候该吸气,什么时候该呼气。导致经常在练习时候吸不到气,而在水中吸气时容易将水吸入呼吸道,一直憋气又无法长距离游泳。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2.2.3曾有过呛水经历
对于初学者而言,如果有过呛水经历。由于一下水就会记起曾经呛水时的情景,想起那时候呛水所引起的剧烈咳嗽所带来的那种痛苦,从而产生对水的恐惧心理,从而不敢再下水学习游泳,就算鼓起勇气下水,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也会表现的相当紧张,从而出现一系列错误的游泳动作。
2.2.4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教师的在进行游泳教学的时候,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当,经常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然而教学中学生经常被强制按照自己的意愿逼迫学生按部就班学游泳,这种不良现象是学生游泳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教师不顾学生是否喜欢,逼他们游泳,造成他们心理压力过重,进而使他们对学游泳产生畏惧心理。
2.2.5因听过溺水事故而恐惧
现在的电视、报纸、网络媒体相当发达。每天有各种各样的消息我们足不出户就能轻而易举地被我们所接收,所以当有溺水事故发生的时候,我们都能随时了解,进而对一些游泳初学者产生心理阴影。
2.3高校游泳教学中消除恐惧心理的对策探讨
2.3.1明确学习动机
游泳教学中,学生首先要充分认识学习游泳的重要性,了解该游泳对身心健康的价值,从而达到有效激发学习的兴趣的目的; 同时,应以学生的特点为基础,有计划、有目的选择相应的陆地与水中游泳训练项目,调动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消除他们学习游泳时的恐惧心理。
2.3.2 加强兴趣培养,消除紧张心理
体育专业的学生基本都参加过各种赛事,成功感最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假如在游泳课程学习中,首先让初学者能够有“成功感”的体验,便能使他们游泳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自觉探索学习方法,缓解其紧张心理,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变得事半功倍。因此要尽量使初学者在快乐的情绪中学习游泳,对初学者多进行鼓励和表扬,帮助初学者建立战胜恐惧心理的勇气和信心,然后克服、消除紧张心理。
2.3.3加强安全措施,避免溺水现象
如果学习者,在刚进行游泳学习时就出现溺水、严重呛水的体验,这一不良体验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习者产生严重心理障碍,这种心理对初期游泳教学有很大的危害。相反,如果有些性格开朗、豁达富有冒险精神的学生在学习游泳时,认为自己会游泳而私自下水,不听从教师指挥,将会变得更加危险性。所以,在游泳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一定要注意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相互保护与互相监督,同时,一定要谨记与遵守 “安全第一”的基本原则,尤其在进行“浮体后水中站立”练习这一游泳教学中初步教学环节时,对于安全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第二篇:克服恐惧心理优化游泳教学word素材
克服恐惧心理优化游泳教学
摘要:从中学生初学游泳者恐惧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具体表现入手,探讨如何帮助学员克服恐惧心理。笔者通过长期的游泳教学实践,总结了快乐教学、游戏教学、心理教学等优化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游泳教学质量。
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获得取决于教学过程整体的优化,而优化教学的关键在于学习的优化。为此,课堂教学要为学生获得新信息提供最佳的方法。游泳教学是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运动,由于环境、运动项目及学生本人的性格、身体素质、体育基础知识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影响,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障碍的形成无疑会影响游泳技能的学习掌握。为此,针对水的环境产生的不良心态,探索并优化教法,克服心理障碍,加速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果。
1中学生初学游泳时恐惧心理的形成原因及表现
1.1中学生初学游泳时恐惧心理的形成原因
中学生的年龄大都在20岁左右,他们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无论在理论课,还是在技术动作的学习上,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对于学习陆上的运动技能相对是比较容易的。而游泳是在水中进行的运动,常有一些学生在练习时感到害怕,表现出犹豫不决、面有难色,心理学上称为恐惧。恐惧同其他心理过程一样,是大脑皮层的机能反应。它是主客观因素刺激大脑皮厚,使原有大脑皮层的动力定型受到破坏,从而产生一种消极情绪。恐、是一种防御性的心理状态,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游泳教学中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环境的改变。游泳时要仰卧或俯卧在水中做动作,完全改变了平时陆上那种习惯的直立姿势,其运动轴、运动面及运动方向也发生了变化。人在水中活动时,由于水的浮力,使得游泳者失去了陆地上的固定支撑。加上水的波动,会使游泳者感到晃晃悠悠,很难维持身体平衡。人在水中活动时要受到水的压力,造成呼吸困难。另外,游泳时的呼吸与陆地不同,要求吸气时用口在水面上吸气,用鼻和嘴在水下呼气,并在吸气和呼气之间有一段憋气,还要求呼吸必须在一定动作配合下有节奏地呼吸。由于水对人体的压力和阻力,人们既要克服水对人体的阻力和压力,又要充分利用水的阻力,用四肢划水使水对手和脚产生反作用力,造成尽可能大的推进力。鉴于以上因素变化,给学生的身体、心理带来各种不适应,以致学生在学习游泳过程中容易出现溺水、喝水、呛水、呼吸困难及肌肉紧张等,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②水质和水温的条件。过低的水温会造成初学者的不适心理,同时,过低的水温和气温会造成人体体表温度的下降,使人在水中活动出现骨肉僵硬、痉挛、头疼、力不从心等现象,使初学者产生恐水心理。
(力教材难度增加过快。在游泳教学中,一些教师急于求成,没有安排辅助性练习或过渡性练习,一下子便将教材练习难度提高到接近学生最大能力的水平,学生学习感到非常吃力:使信心动摇,从而产生恐惧心理。心理素质差。有些学生由于意志品质较差,缺乏勇钛顽强的精神,夙^掌握了相应的技术,具备了一定成功的能力,但对日常生活中较少抟^的游泳动作,仍然不敢练习,出现犹豫不决、动作失调等现象,结果不能完成动作,从丙产生恐惧心理。
1.2恐惧心理的具休表现
恐惧心理的具体表现形式:①话多。在水中总是找机会和教师说话,借机会靠在岸边或伏着水线, 表面上嘴里说个不停,实际上心理很害怕;②动作急。特别是在游蛙泳时,节奏特别快,生怕沉下去。两手不是在划水,而是在水面摸水;③不翻脚。踝关节僵硬,棚着脚面,甚至用手掰不动。两脚不是向后做蹬夹水的动作,而是像蝶泳似地拍击水面;④不
下水。离岸边远远的,无论怎么劝说都无效,严重的甚至大声叫喊;⑤扶人。特别在蛙泳腿的练习中,往往是松开手中的浮板,去扶邻近的学员,或者是扶岸边和水线,不相信自己,总想找点儿依托:⑥縮肩收胯。由于害怕,致使身体各部位均处于紧张状态,肩、肘、髋、膝关节动作不舒展,不放松;⑦立着游。抬着头,挺着胸,怕头部沾水,导致臀部下降,以至于身体不能漂浮在水中,只能像海马那样立着游:⑧水中不吐气。因为怕呛水,嘴闭得紧紧的,即使头部进入水中也不张嘴吐气,而是始终憋着气。待头部出水后又吐又吸,造成身体缺氧无力。
2消除中学生恐惧心理陣碍的优化教学法
作为髙校体育教师我认为消除中学生恐惧心理的优化教学法主要分3个阶段〈初期、中期和后期)具体实施,每个阶段采用不同的教法和手段实施,以消除恐惧心理,提高学习效果。2.1初期阶段的教学
初期0~4次)熟悉水中环境,让学生喜欢水,建立兴趣与自信。此时动作尚未成形,不能提出过多的技术要求,先让他们在水中动起来。
出明确学习动机。克服游泳心理障碍的关键,就是要有好的学习动机,因为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积极学习游泳的心理动力。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核心。而动机的产生总是和需要紧密联系着的。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游泳在生理、生物力学、心理方面的价值,说明游泳在学校体育、生产劳动、国防事业的重要地位,充分调动学生潜在的学习需要。
⑦加强安全保护。学生心理上有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在游泳教学中,学生如果有溺水的体验,都会给学生造成程度不同的怕水心理及心理障碍,对游泳的教学极不利。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在学生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一些强烈的刺激使学生出现不应有的溺水现象。
(力熟悉水性练习。熟悉水性教学是游泳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游泳初学者的必经阶段。通过对游泳初学者进行水中行走、呼吸、憋气、漂浮、滑行与站立等练习,让初学者体会与了解水的特性,逐步适应水的环境,消除怕水心理,培养对水兴趣,并掌握其中的一些最基本的动作,从而建立良好“水感”的心理状态。初学者通过对“水感”体会,就会逐渐达到在水中比较自由的境地,使学生在心理上从“恐惧感”转变为安全感,从惧水向爱水转变。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游泳技术动作的能力和兴趣。
有趣游戏的活动。在游泳练习中对学生提出一定的任务,安排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求知需要。如:学习憋气音,通过做水下数数、睁眼看同伴做动作,钻杆、钻救生圈等等方法,可进一步巩固呼吸方法,提高水憋气的能力,消除怕水心理,培养对水的兴趣。又如: 在熟悉水性时,用扶池边行走、水中睁眼数数、憋气比赛、蹬边滑行比赛、打水仗等游戏练习,使学生从认识水性进而熟悉、掌握、利用水的特性。2.2中期阶段的教学
中期〈6~8次)学生不同程度地掌握了分解技术,建立了一定的肌肉感觉,可在重复的基础上分别修正动作。
① 示范法。示范的动作要正确、轻松。游泳教学实践证明:正确的示范动作,特别是第一次示范,不仅要明确目的,重点突出,而且要力求熟练,给学生一种轻松的感觉,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邦完成动作的信心与勇气。相反,如果教师示范时,动作生硬、不协调,给学生一个不好的印象,这样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完成动作的信心和勇气受挫,进而产生恐惧心。
② 心理暗示法。学生自我暗示都可以起到使其精神放松,注意力集中,建立^“別人不怕,我也不怕,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的信念。如:把教师的示范动回忆几^,^后再想象自己正在水中游泳入水,滑行漂浮时暗示自己“我的腿部肌肉放讼了,臂部骨^放松了,全身放松了”等。这样,学生就能较快地掌握在水中放松的技术。
(力心理念动法。在游泳教学过程中通过念、练结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技术动作。“念”,即在默诵中或念诵^把动作环节、概念思维组合,使运动中枢各区建立正确的神经联系。“动”,即在“念” 中逐步地使身体的相应运动器官受到刺激产生反射,使动作过程概念有秩序地由弱到强逐步形成和巩固。例如:蛙泳手腿配合技术的分抱一一收夹一蹬夹,通过念、动相结合,运动中枢之间的协调和中枢与运动器官的联系得到加强,在集中注意力的“念诵”中可排除恐惧心理,有利于理解动作。
④激励法。在游泳教学中,教师应常采用口令和目标激励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运用口令和课堂语言的表达激励学生。如:在教收、翻、蹬夹、停等蛙泳腿部动作时,口令必须准确、清楚、节奏感强。宏亮的口令能使人精神振奋,动作协调整齐。制定学习目标,如:呼吸练习,制定一个连续15次为优秀、12次为良好、8次为及格的标准。学生们就会认真努力去达到目标,争取优秀的成绩。2.3后期阶段的教学
后期〈9~12次)学生的动作是从分解向完整配合过渡并逐渐巩固,可用简明的语言指教并加长游距,巩固技术使其在水中游动自如。
① 竞争法。竞争可以激励每一名学生去力争上游。如:比比看,谁游得最远,谁漂得最远,谁最先完成等。在游泳教学中,应鼓励每一个学生都找一个水平相当的对手比着学,一旦课堂上形成了朝气蓬勃的竞争局面,教学效果将明显提高。
② 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激励法。在后期教学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技术,需要不断改进和纠错才能提高,单纯的激励和表扬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因此应将表扬和批评相结合。学生受到表扬后往往会努力去做得更好,这是表扬的激励效果。但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做得很好的,因此,该批评的还得批评,恰当的批评,不仅不会使人灰心丧气,还会使人受到激励,表扬克服自身困难取得很好成绩的同学,批评个别怕苦怕累、练了几次就不想练习的同学,结果学生们都会以高昂的激情投入到新的练习中。3游泳优教法的效果
①长期以来,在游泳的教学研究中,重视动作技能的教学研究,忽视心理的教学效果,是影响游泳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心理因素与游泳教学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通过采用游泳优教法,帮助学生克服初学时的心理障碍,是提高教学进程和效果的重要措施。它可以帮助初学游泳的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克服怕水、不敢下水的心理障碍,达到学会游泳的目的。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专业利用第二课堂介绍一些现代数学的发展讲座。汽车机械工程系的学生在学习《汽车维修技术》时,遇到一个有关发动机寿命的计算问题。由此出发,告诉学生单靠《髙等数学》这门课程是很难有简便方法进行计算求解的,于是,抓住学生对专业的求知欲引入数学理论“生存分析”,告诉学生这是一门新兴学科,尚属数学研究的前沿。“生存分析”中可以利用
生存回归过程,采取参数模型拟合终检值的数据对发动机的终检观测值来推断其准确的生存时间,即:发动机的寿命(使用时间)还有多长。这方面的内容的确比较难,但一旦掌握后对该系学生解决这类问题还是很有利的。所以,通过类似的讲座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找到了一些更好解决专业问题的新思路: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终身学习数学的意识。3结语
调动学生对《高等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是每一个教师3教学中都非常^视^问题:^着《髙等数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及学生学习需求的不断变化,教师圧日常的教学"I:作屮要结合实际,从点滴做起,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学方&和改进救学手&^,不断总结,逐步积累教学经验,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授课方法.这祥才能够不断的发挥学'主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盛祥耀编.髙等数学【1】,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6~78^ 【2】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编.高等数学11〗,2001: 366~376^ 【31叶其孝主编.中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辅导教材
(四)[^!】.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141董大钧主编,3八3―统计分析软件应用指南.1993.【5】黄治琴,孙红卫.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的几点尝试【习.数学教育学报,1998 ^ 【6】辛京奇.数学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开发[!],运城髙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 ^ 【7】郑月玲.探讨高等数学教学的艺术性【〗1哈尔滨师专学报.1999、!)^ 〈上接第125页)
(?)游泳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对游泳产生一定的影响。要重视应用教学心理法,游泳优教法,消除学生对水的恐惧感,在教学中必须做到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一步一步进行,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教法上也应该和游戏活动相互交叉进行,应寓教于乐。(力教学中针对学生上游泳课的心理状态,采用游泳优教法,可以改变学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并能激发学生游泳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游泳优教法,也非常适合任何一个初学游泳的成年人,特别是游泳优教法的初期,它的效果在于能让初学者在较短、较快的时间内消除恐惧水的心理和障碍,掌握游泳的动作技能,达到学会游泳的目的。
第三篇:浅谈高校体育跨栏课中学生的恐惧心理研究
浅谈高校体育跨栏课中学生的恐惧心理研究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 跨栏跑 心理调节
论文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调查访问法,运用有关心理调节原理来研究大学生跨栏跑的恐惧心理,收集整理和创新出一些具体的克服恐惧心理的方法和手段。
0引言
跨栏跑是一项技术复杂的短距离比赛项目,它要求在规定的距离内在跑进中跨越十个固定高度,间距相等的栏架,它的特点是跑跨结合,不仅要求较高水平速度,而且还要掌握复杂的跨栏技术。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是介绍跨栏跑的基本知识,学习过栏技术,学习栏间跑技术,这种教学模式,效果并不理想,学生易出现不敢过栏,撞栏或过栏与栏间跑之间不连贯等现象。心理调节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引导学生消除各种顾虑,避免学生因身体矮小,过于肥胖,体单力薄的恐惧心理。心理调节在跨栏跑教学中运用,有多种方式,如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接触,了解他们的心理特性,分析他们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教育,使学生建立起正确动作的技术概念。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练习跨栏跑技术,同时能起到克服恐惧、紧张、懒惰等心理障碍,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动作。
1跨栏课中产出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
1.1 “恐栏”心理形成的原因跨栏运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体育项目,它对学习者的跨栏技术、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跨栏过程中产生的恐惧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在内的综合因素。
1.2 心理和生理功能的变化由于跨栏技术比较复杂,学生在面对栏架时就不可避免的会心理紧张,导致生理功能降低,通常的表现就是呼吸频率加快、血压升高,同时还会伴随感知模糊、思维活动减慢、注意力不够集中等问题,这些心理和生理问题都会直接对练习活动产生影响。
1.3 容易受伤使跨栏教学处于被动状态跨栏运动本身是具有危险性的,这跟它本身技术要求较高有关,有些学生由于身体素质较差或是学习过程中没能很好的掌握其动作要领,以致在练习过程中造成运动伤害。如碰到、摔倒后造成身体上的伤害,甚至有时会出现严重的伤害事故,这些都会不可避免的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障碍,加剧紧张心理,同时还会把这种紧张情绪带给其他的同学,造成更多的伤害事故发生,非常不利于跨栏教学。
1.4 性格特征的影响能力和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两个主要方面。能力是影响活动效率的基本因素,性格则是体现在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习惯方式中的个人特点,这些性格特点会影响到学生对跨栏知识的领会速度、思考力,特别是在解决困难问题和掌握复杂技术时候的思考力及脑力活动的独立性。例如有的学生胆子比较小,易惊慌,也很容易产生“恐栏”心理。
1.5 教师教学水平影响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主要是通过认真的看、听、练来实现的,教师则是通过示范讲解动作要领等手段来完成知识的传授。示范讲解技术动作起到一个暗示作用,一方面是技术知识上的,包括练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的细节,潜意识的告诉学生一定要注意,因为这些要领如果不注意,很可能会造成伤害;另方面是心理上的,起到增强学生掌握动作的信心。所以教师的教学水平很重要,示范讲解动作一定要准确、轻松、优美,打消学生的恐惧心理,提高学习兴趣,反之,示范动作不准确甚至出现失误或是受伤,都会给学生传达一种危险讯号,给学生心理上造成障碍,影响教学。
2克服和消除“恐栏”心理的方法
2.1 教学中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意志品质即构成人意志的诸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等几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思想方面着手,努力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让他们在面对挫折时候不气馁,勇于克服困难,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同时可以配合校运动会以及各种竞技比赛来激励学生,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同时,还可以以我国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的精神及站胜伤病,勇于拼搏等先进事迹教育学生,激励学生奋发上进。[1]
2.2 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相结合在跨栏教学时,要对跨栏动作进行分解,不要急于教授过栏动作,因为起跨、下栏等动作非常重要,是能否过栏的关键,所以要对这些动作进行专门练习,再结合过栏的完整技术,编成整套的基本技术,让学生反复交替的练习,建立“栏感”,克服“恐栏”心理。在学习这些技术过程中,可以采用原地摆动腿,起跨腿过栏,在走跑中从栏侧过栏到栏中过栏,从过1-3到3-5个栏等教学方法。教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渐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另外,在教学中为了消除“栏架”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刺激”,可以用一些替代品来进行辅助练习,如折叠小垫子。同时教育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练习中下肢撞栏摔栏等所引起的伤病,以不断提高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2] 2.3 进行放松练习为了缓解焦虑情绪,可以采取诸如肌肉渐进放松法,静默放松等手段来消除心理疲劳和肌体疲劳,继而进行一些柔韧性,伸展性练习,辅之以肌肉放松的手段使心理趋于稳定。[3]
2.4 积极性语言的动力作用教师一定要在学生练习前、中、后使用积极性语言,不断的鼓励他们进行主动的练习,尤其是学生在第一次练习时遭到挫折后,更要进行鼓励和安慰,让他们再进行训练。相反,不适当的语言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所以,在辅导学生克服恐惧心理的训练中,尽量不要责备学生,对于学生合理地完成动作,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达到强化动作记忆。另外,还要增强团队的合作精神,因为同伴的支持与鼓励也是不容易忽视的因素。
2.5 巧妙的变换栏高降低栏架高度可以减轻学生对栏的恐惧感,并且有利于学生找到合理的节奏,加快动作速率。在学生难以确定栏高的情况下,通过降低栏架高度后逐渐升高的方法,让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跨越标准栏高。
2.6 强化成功经验在克服心理障碍之后,应加大运动量的训练强度,使学生的成功经验得以强化,增强自信心,让跨栏的恐惧心理逐渐离去。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克服了内心的恐惧感和失败感,并且产生一种满足感,由于这种满足与胜利是积极投身运动所产生的,从而使学生对运动产生更大的兴趣和动力。
2.7 示范激励法在某项技术教授之前,体育老师都会向学生们进行示范动作,这在体育教学中很常见,是最直观也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完整而正确的示范动作可以打消学生对栏架的恐惧,给他们勇气,让学生建立起坚强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8 表扬鼓励法表扬鼓励是给学生的行为给予肯定的评价,能促进学生进步对巩固和发展学生的优良思想品质等方面有重大作用。特别是对一些身体素质较差,动作技术掌握不好的学生。当他们取得点滴进步时,给予肯定表扬,同时再提出某一方面的要求,以提高完成动作的自信心及技术的愿望。对于动作完成好的学生也应给予表扬,让她再同学中起到带头作用并让她积极主动参加到你的教学中去,这样不仅提高了动作完成好的同学的信心,还给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
2.9 个别对待法每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不同,接受影响也不同,这样就形成了每个人所特有心理特点。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承认差异,重视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放置几组不同要求的栏间距离、栏高,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技术核心理状态选择练习的组别,这样不仅能使每个同学都能做到多练,练好,也可培养学生对完成教学任务的信心,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具体指导。
2.10 技评达标中的心理调节心理调节、心理暗示、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果,从一定意义来说,也有竞赛性质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考核中,学生的临场心理状态对技术的发挥也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通过在技评达标中的外表反映的观察,分别提出消除和缓解紧张,害怕心理的自我调节方法,例如有些学生在考核中过多地考虑自己的成绩分数,给自己施加压力,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引起心理上的过度紧张感觉这时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提高对考核的正确认识放下包袱,尽自己的能力参加考核,并传授一些自我暗示的方法,一般借助言语和表情暗示,用多次重复某些词句或通过一定的动作暗示来实现、默念等等。在自我暗示时,语气要肯定,词句要简洁,这样效果会更好。
3结论
教师对授课内容,技术动作要认真研究,力求用形象,简洁的语言讲明要领,使学生容易记住,容易掌握,能有效地避免出现错误动作使练习失败及产生消极的心理。让学生说出产生害怕的原因。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多加强身体素质训练,提高运动能力,增强自信心,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在跨栏教学中,经常发生碰伤或摔伤现象,这样往往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坚持练好基本技术,通过大量跨越辅助器械的专门练习,以消除学生因受伤而产生的恐惧心理。同时要加强运动保护,合理地运用保护与帮助,可以增强练习者的信心,有效地消除恐惧心理,增加安全感。教师应通过对学生的关怀和鼓励,使学生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之中,这样有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区别对待,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激发正确动机,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动作。
参考文献:
[1]孙甲东.谈跨栏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克服方法[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99,(1):91-92.[2]唐亮,郭爱民,王合霞.关于克服中学生跨栏跑恐惧心理训练方法的探析[J].少年体育训练,2006,(6):25-26.[3]陈卫华,曾凡强.跨栏跑教学中消除学生恐惧心理的实验研究[J].涪陵学院学报,2004,(5):2-3.
第四篇:游泳初学者恐惧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游泳初学者恐惧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游泳是一项极具健身价值的运动,更是一种人类生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但在游泳教学中,由于游泳的特殊环境,大多数初学者,在初学阶段容易出现胆怯、怕水、焦虑等恐惧心理。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消除,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一、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
1、周围环境的改变。人们长期生活在陆地上,由于地心引力可以感受到双脚附着在地面上的踏实感。但是在水中,认识漂浮在水里面的,四周缺少可以着力的支撑点,忽沉忽浮的上下漂动,身体无法安定下来,人自然会产生无依无靠的恐惧心理。另外,水相对于空气对身体的压力也来得重些,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讲,在水中的呼吸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规律,尤其会感到胸口发闷,这就进一步的加深了恐惧感。
2、运动的体位改变了。游泳时要求学员要俯卧在水中做动作,而一般人在陆地上是头上脚下的直立运动。特别是由于水的浮力、压力和水的波动,刺激人体的平衡感觉,更加使得游泳者感觉身体一直在漂浮,无法维持身体的平衡,造成中枢神经产生防御性反射,直接出现心理上的紧张。
3、呼吸方式的改变。在陆地上时,人们的呼吸是较习惯的自由式,而在水中游泳时,呼吸与陆地截然不同,要求必须有节奏地规律性地呼吸,具体方式是用口在水面上吸气,用鼻和嘴在水下呼气。这种呼吸并不是单纯的完成换气,还必须实现呼吸于手脚动作的协调配合,使人在换气过程中不影响在水中的前行,保持身体漂浮的姿势。因此,初学者对呼吸方面改变所产生的不是一应,就容易出现呛水及肌肉紧张等现象,进而导致恐惧的心理。
二、恐惧心理产生的影响。
1、恐惧心理会导致初学者意识混乱。人们在正常状态下,是按一定的意识行为处理问题的,而一旦出现恐惧心理,认得注意力就会集中到紧张点上,人就会紧张、换乱,头脑一片空白,身体僵硬,无法按正常的计划、方针行事,身体不能接受正常的大脑支配完成技术动作。
2、恐惧心理会导致初学者动作变形。在一般的情况下,人的肢体运动收到大脑的正常支配和调节进行有计划的动作。而一旦恐惧心理占据人的整个身心,人就会失去对身体的正常支配。动作开始僵硬变形。运动无目的,配合失调,进一步增加身体的不平衡性,导致在水中发生危险。
3、恐惧心理会导致初学者丧失信心。人在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时,会信心百倍,充满力量。而一旦产生对水的恐惧心理,就会怀疑自身的能力,情绪紧张、不知所措,进而丧失信心。这时,人往往会怕水。由于害怕被水呛或者喝水,则不敢把头浸入水中,不会屏住呼吸,即使把头没入水中马上又会抬起头来,始终紧闭嘴巴不敢张嘴吐气。
三、消除恐惧心理的对策
1、从心理训练着手,解决根源问题。
首先,要明确学习动机,加强自信心培养。因此,教师在学游泳的初始阶段,要采用各种方式使学员充分了解游泳在生理、心理方面的价值,以及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调动学员潜在的学习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同事,教师还应结合游泳运动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信心培养。
其次,要加强自我安全保护练习,避免水中出现溺水现象。对于初学者,心理上的安全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熟悉水性的初期教学阶段,教师要加强对学员的保护。尽量避免呛水或者溺水,为初学者培养良好的“水感”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是学生从心理上“恐惧感”转变为“安全感”,从惧水变为爱水,提高学习游泳技术动作的能力和兴趣。
最后,要使初学者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冲击恐惧心理。成功是兴趣的催化剂,体验成功的快乐以增强人们对事物的兴趣,这种内心成功喜悦的体验积累会逐渐动力定型为体育兴趣。教员根据学员的有用基础不同所设定的不同教学任务,不会勉强学员一定要达到统一的什么目标,量体裁衣,分阶段设定达标体系,使学生不同程度地体验完成教学任务而带来的“成功感”,这样可以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客服和消除恐惧心理。
2、从教学手段着手,解决方法问题。
首先,要正确的讲解示范。教师的讲解示范是引起学生兴趣的最强音。如果能够做到讲解简洁明了、言简意赅;示范舒展优美、自然得体,就能够引起学生产生好的联想,给学员一个简单、轻松的印象,从而增强学生完成动作的信心,客服恐惧心里的产生。
其次,要加强兴趣引导,消除紧张心理。学生由于年轻,好奇心理强,有趣的竞赛和游戏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进而掩盖紧张的情绪。教员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游泳教学中安排适量的游戏和比赛,使学员们在激烈的竞争对抗中学习技能、克服紧张心理。
总之,教员应该特别重视初阶段的教学,让初学者体会和了解水的特性,逐步适应水中的环境,掌握游泳中的一些基本的动作,为中、后期学习各种游泳技术打基础。所以抓好初期阶段的教学对学生学会游泳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大学生学习态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研究
大学生学习态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研究
(一)项目背景及意义
项目背景 新闻联接:2009年重庆应届毕业生中有1 9.6万参加高考。比去年增加3.73%,但与3年前高一相比今年报考人数减少了2万多,其中有1.6万名考生是读完高中,但主动放弃参加高考的,这其中多数多数是农村考生。(《重庆晨报》3月28日)这不是个别事件,每个地方都有很多类似事件。还有辍学,厌学很多问题,很普遍的。重庆市教育系统得出的结论是:大学生就业难,大学收费高。我想除此以外我们的教育制度和方式是不是出点问题了?由于很多大学内开设了开很多与学生本专业不相关的课程,专业课有太多的理论要学,实践课落后与社会。很多学生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进入大学后,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缺乏创造性,和研究能力,学习的兴趣也大打折扣。目前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远不如以前,尤其是近年来的扩招以及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开始进入大学以来,许多高校教师感到迷惘,发现教学效果远不如从前,觉得传统的传道授业遇到了挑战。很多人认为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下,衡量成功的标准就是能够挣钱,现在的社会能挣到钱才是唯一的本事,而现在大学本科四年,每年花费两万,而同时又出现了大学毕业后,每月的工资只够吃饭和花销,工作前景不光明的情况,以致目前出现了很多的读大学无用论之说,并且也有的确有很多认为大学学习很无聊的在校学生。那么,这些在校大学生们,他们每天是怎么样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现状呢?原因又是什么呢?他们又是怎么看待大学的学习呢?
意义 大学新生由于受主客观诸多因素的影响 ,普遍存在学习动力
不足的倾向。激发学习动机将有助于提高他们当前的学习效率 ,促进
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并推动其将来的可持续性发展。加强新生对专业的正确认识、明确学习目标、完善学生管理等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
要途径学习态度及现象直接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消极与否的学习心理,直接关系到这一代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分析了大学生学习动机及态度的特点和当前影响大学生学习态度形成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并针对性
地提出了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几项措施,纠正认识偏差 端
正学习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回顾
据原有研究分析:大学生对学习的社会意义不甚明了,以至于学习没
有积极性,学习态度出现严重的问题,甚至学习倦怠。
据原有资料分析,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当问及“你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如何”时,其中回答主动性很强的占13.62%,一般的占66.76%,不强的占12.74%,不想学习的占6.88%。
当问及“你是否在每学期开始时制定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其中制
定并严格执行的占8.74%,制定但没有严格执行的占39.41%,没有制定的占26.52%,根据课表进行学习的占25.33%。当问及“你经常到图书
馆借书或是查找你所需要的资料吗?”回答频繁的占9.13%,经常的占
29.79%,有时的占56.29%,从不的占4.79%。从以上3个问题得出,大学
生学习行为各有不同,学习主动性也大相径庭,某些学生在学习态度上
存在问题。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同。要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就必须深入了解行为背后的内在原因,即学习
动机。学习主动性是反映学习态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学习态度是
学习动机的一种因素。因此,学习主动性的高低,可以间接反映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高低。
情感成分是指伴随学习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被认为
是学习态度的核心;行为倾向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活动企图表现出来的学习行为意图,它构成了学习态度的准备状态。学习态度一方面决定
着学习的方向,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只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发挥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一)大学新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作者】 郭秀红;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文献内容本文阐述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对大学生完成大学学习任
务,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意义,并针对大学新生入校后,因为种种原因,学习动机强度减弱甚至消失,导致学习不刻苦或厌学,提出了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方法。
(二)大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激发和引导研究。
【作者】 郝颖;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摘要】 内驱力是指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内部力量,内驱力的激发和引导对于大学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得出应从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动机等方面来激发和引导大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的结论。研究内容:从学习目的和动机、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意义等几个方面对当今大学生的学习态度状况进行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简要分析,进而提出一些改进对策和建议。影响因素中对大学生学习影响极为显著的有六个:学习主动性、专业兴趣、学习态度、焦虑、自我效能感、就业压力。其中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因素包括自我意识,角色认同,内源性学习动力,学习动机,社会化因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同辈群体和大众传播媒介)等等。在诸多的因素作用下,大学生的目前学习态度及状况是如何呢,原因又是什么?研究影响大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现状的因素,得出应从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稳定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等方面来激发和引导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认真学习,培养社会所需人才。
二)研究方案
基本概念:
一、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
内驱力内驱力是指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内部力量,内驱力的激发和引导对于大学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我意识:指人们自我概念的形成,对自我特点的认识以及对自我形象的评价等。
角色认同:在社会化过程中,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要将各种不同的自我形象变成一种整体性的自我形象,以实现一种个性心理与社会文化的同一性。具体的说就是要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的过去怎样,自己今后的方向怎样,如何为承担成年人的角色做好准备。(包括目前角色,未来角色,现实角色和理想角色等等)
研究假设:大学新生由于受主客观诸多因素的影响 ,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倾向。存在很多学习倦怠的现象,学生迷茫和无助。学习的内驱力是什么?是人的兴趣,爱好。还是为了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诲。或只是为了将来的一个稳定的饭碗而学习? 在中国,大学生历来被看作是国家的栋梁、社会改革的先锋、民族振兴的希望,能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但到我们这代大学生身上,似乎就缺乏了激情和理想。“民族的精英和希望”早已不复存在,“天之娇子”的头衔被社会嘲笑和反讽。学生自身的自我认同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大学意识逐渐模糊,普遍感觉迷茫。这种心态下,学生的学习态度又是如何呢?据初步了解,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中,很多学生存在着无助,无聊,焦虑,忧郁甚至厌倦学习等不良精神状况。事实又是怎么样的,原因是什么?这正是本篇
三)研究设计
调查地点 重庆大学城
调查对象选择:重庆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等
资料收集方法
问卷调查
资料分析方法本文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对某些高校学生学习态度进行定量研究,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学态度状况和产生原因。
四)工作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查阅搜集和整理最新的相关文献资料。拟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步骤
3设计,修改调查问卷
第二阶段展开具体的调查研究、统计分析。
到各调查点进行实地调查和收集资料
第三阶段 分析阶段
原始问卷资料的审核复查
问卷资料的汇总和编码录入
问卷资料的统计分析
个案访问资料的整理与定性分析
第四阶段 总结阶段
研究报告的论文写作、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