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画画的作文600字
画画的作文600字(精选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画画的作文600字(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画画的作文1有些人会觉得学画画并不是一件很好玩的事,但是我却十分的喜欢学画画。于是,今年暑假期间妈妈在家附近的一所名为“艾尚美术”的学校给我报了国画培训班。
星期三早上的第一节培训课,我一大早就来到“艾尚美术”学校了。教国画的戴老师先教我们一句采购国画用品的口诀:“要学国画并不难,四件宝贝不能忘,笔、墨、纸、色,还有罐子和盘子,再加一张大毯子。”然后就要求我们背下来,因为很压韵,这不一会儿大家就背熟了。
接下来戴老师分别给我们的调色盘上依次挤了“曙红”、“胭脂”、“朱砂”、“墨”这四种颜料,还特别提醒我们要注意:“同学们,在家里不要把”朱砂“和”朱磦“搞混了!今天我们要用朱砂!因为现在我们要学画凌霄花,画凌霄花需要用到的是朱砂。”
说完后,戴老师又叫我们各自在四种颜料里分别加一些适量的水,并将颜色调至均匀。然后让大家提起“大白云”画笔,先使笔头蘸满三分之一的朱砂色,再在大白云的笔尖上蘸一点点调好的曙红,接着就用“大白云”画笔以“倾锋”的画法在宣纸上轻轻地从上往下挨个地撇三笔,然后在刚画完的三笔下方,再由下往上轻提两笔,这样一朵凌霄花的花瓣就形成了,接着又用调好的胭脂色在五朵花瓣中间画上几点花蕊,照样一连画了五朵花,那么凌霄花的花朵算画完工了。下面戴老师又教我们画叶和茎。老师先让我们用浓墨画主叶,再用淡一点的墨色在主叶的两边各画一个倾叶,每一次画叶子都需要照这样画上三笔。最后戴老师让大家再用浓墨在画完的凌霄花花朵与叶子之间画上叶筋,使它们相互连接在一起。噍!一幅国画作品就新鲜出炉了。
朋友们,现在你们还觉得学画画不好玩吗?
画画的作文2我有很多兴趣爱好,其中最大的爱好就是画国画。我一看见国画工具,手心就痒痒总想去画几笔。
一次,我在电视上看见一幅齐白石老爷爷的国画作品,白纸上仿佛真有一个池塘,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大虾活灵活现,我羡慕不已。
妈妈看见我对国画这么感兴趣,就给我报了一个国画班,每次我都像一只快乐的小鸟来到画画的地方。刚开始学时,连握笔姿势都掌握不了,用笔时笔就像调皮的小猴总不听我的使唤,好不容易练会了,老师又开始教我画梅花,先临摹,我画的不是花太大了,就就是枝太粗了,每当我不想再学的时候,总能看到画上写得:“宝剑锋重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行大字,所以我每次最后都能坚持下来。
一次,我在学习画大公鸡的时候,我画的特别难看,鸡的尾巴要么是用水太多,要么就是用墨太多,而且鸡脚画得又大又粗,比鸡翅还要大,还没有脚指甲,难看死了,都要成了四不像了,“四不像”同学们过目之后,都哈哈大笑了起来,我心里很难受,但心里又有一股声音在激励着我:“失败乃成功之母,坚持就是胜利。”我打起精神又画了起来,我先调好颜色少加了一点水,再用小白云均匀地蘸了墨汁,在纸上认认真真,一笔一画的画了起来。这次大公鸡的尾巴高翘着,两只爪子也很给力,但……哪不对劲,仔细一看我不禁哑然失笑——我把鸡嘴画歪了。这时老师在一旁说:“能画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多画画会更好!”老师的话让我信心倍增。
在国画里我收获可大了!我不禁陶醉在国画的海洋里,更惊讶于国画的神奇。比如说,用简单黑色就能将螃蟹和虾画的活灵活现;用简单基本色,就能调配出大自然中的各种色彩;浓淡墨的运用使整个画面变得更加丰富。我喜欢毛笔在宣纸上舞蹈,喜欢它留下的足迹,喜欢它留下的芳香。我也喜欢把我的杰作高高的挂在墙壁上静静的欣赏。
我爱画国画,今后我会不停的画,不停的学习进步,仔细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画出更多更美丽的国画。
画画的作文3烈日炎炎的中午,太阳像一个巨大的火球,在天空辗过。大街上的人寥寥无几,偶尔有一个人走过,都是匆匆的,仿佛多待一会,就会被烧着似的。
画糖画的老奶奶缓缓地推着糖画车走上街,停在一棵大树下。她笑容满面,脸上的.皱纹似乎又加深了一些。老奶奶身穿绿色上衣,衣服上绣着一朵荷花;下身穿了一条碎花棉绸裤。车上的大喇叭大声地吆喝着:“卖糖画,好吃的糖画哩!”大街上回响着喇叭的声音。孩子们带上钱跑到了她的身边,七嘴八舌的叫着:“我要一个,我要一个!”老奶奶慈祥的笑了:“五……五……五块……五块钱可……以转一……次。”老奶奶有点结巴,但丝毫不影响孩子们对她的喜爱。
糖画车上有一个转盘,刻着十二生肖。孩子们都希望可以转到“龙”,因为“龙”最大,只要有哪个孩子转到,准会欢呼雀跃。如果有哪个小孩转到了小老鼠,他(她)就会用乞求的眼光看着老奶奶,可怜巴巴地说:“可以让我转一次吗?”老奶奶怎忍心拒绝:“可……可以呀。”
老奶奶手起手落,琥珀色的糖液如流水般从勺子上流泻下来。她有时把勺子抬得很高,勾勒轮廓;有时用勺子小心翼翼地点着,描绘细节。糖画有些地方粗如手指,有些地方细如丝线。不一会儿一条栩栩如生的龙在她手底出现。那条龙眼如铜铃,张牙舞爪,身上的鳞片圆润清晰,那两根长长的胡须让它更有气势。
天上的白云停住了脚步,花坛里小花小草也抬起了头,大树也弯下了腰,一起观看最后一步。老奶奶左手拿一根木棍摁在糖面上,右手拿勺子轻轻按压木棍,铲子飞快地从糖底铲过,一张糖画就从板子上揭起来了。孩子们高高兴兴地拿着糖画一边舔一边走回家了。
直到最后,老奶奶会用剩下的糖作一些小小的,圆圆的糖片送给没买到糖画的孩子,车旁一片欢声笑语。
她,走远了,但喇叭的声音依然回响在大街上:“卖糖画,好吃的糖画哩……”
画画的作文4国画,又称“中国画”,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上并加已装裱的卷轴画。近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依照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趋向而产生的艺术手法而创作。
而我就是一个喜欢国画的一名学生。我没有上过专业教书法与国画的兴趣班。而我第一次接触国画是在五年级时的一次美术课上。老师让准备国画材料。这当然是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等。国画的题材分人物、山水、花鸟等,而我们画的属于花鸟画,老师在班班通上为我们搜集花鸟画的视频,让我们跟着视频按步骤来学,我专心致志的看每一笔每一部,通过我仔细的观察,我知道了画花鸟画的方法,于是我便动笔画了起来。当老师走到我身边看到我的画时说,我画的虽有欠缺,但画的不错,我一听心里美滋滋的,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慢慢的喜欢上国画。
后来,经过我平时在家空闲的时间不断地练国画,我现在已经画的不错了。现在,我上六年级了,美术课上老师还时不时的让我画国画。而这一次,我们已经开始画人物画了,我这次画了京剧里的一个青衣,画的不错,老师又一次地夸奖我再国画方面有天赋呢。
中国画它大胆而自由地打破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与想象力,这种出色的技巧与手段,不仅使中国传统绘画独特艺术魅力,而且日益为世界现代艺术所借鉴吸收,我也是越来越喜欢国画了。
画画的作文5我的脑海里有许多记忆的贝壳,如果让我拣出最美丽的一枚,我会拾起学国画的那一枚。
每当我在画展中看见那一幅幅精美别致的国画时,都钦佩得五体投地。我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学画国画!在我的一再坚持下,爸爸妈妈终于被我感动,带着我来到玉鹭苑,拜陈彦舟老师为师学习国画。
学习国画的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记得刚开始学习画“苹果”,提起笔来我的手就开始发抖,在老师的一再鼓励下,我一笔一笔小心翼翼地画着,生怕哪里出点差错。不料,旁边的同学不小心碰了一下我的胳膊肘,导致我最不希望发生的事发生了。只见原本好好的画,居然被一条线一分为二,我难过得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没事的,你不是一直坚持要学的吗?怎么能遇到点小挫折就退缩了呢?
你看那些画家,那个不是经历千万次的挫折才练成的!”坐在一旁的爸爸为我加油打气。我想了想,觉得爸爸说的很在理,又想起达芬奇学习画鸡蛋的故事,就鼓起勇气说:“我要向达芬奇学习,这点小事算什么!”眼泪也一下就缩了回去,我又大胆地画起来,虽然我把自己画成了一个花脸狒狒,可我还是很高兴,因为我又懂得了一个成功的秘诀。
画国画就是“玩”笔墨,“玩”情趣,我要在玩中成长,在玩中修养,而且有信心成为一名大画家!
评语:能通过自己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描写等,把文章写具体。
第二篇:开国大典画作赏析
《开国大典》所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观此画不由得耳边响起了毛泽东主席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画面上,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神采奕奕,气度不凡,虽然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毛泽东处于画面中心,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天安门座北朝南,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泽东主席后面,处于逆光中。作者却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到左侧一一角,并且他们的朝向也不是正南,这样就使这个领导人的集体脱离了逆光的背景,使画面显得明丽充满喜气。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作者也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感。为了更好地布局,作者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游行队伍平行舒展开,宏大的群众场面就得以充分表现了。作者在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中,还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使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造成强烈的对比。在写实手法的描绘中,画家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并强化画面主题和总体的需要。可以看出,作者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
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充分运用了民族化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同时,吸收了中国新年画的风格和表现手法,记录了现代中国最关键的历史时刻。画家大胆的构图和热烈而抒情的色彩展示了艺术家的审美和修养,成为探索中国油画迈向民族风格的经典之作。在创作的过程中,为了把握国庆典礼庄严而喜庆的整体气氛,董希文以写实主义的手法为基础,构图上打破常规,删减了天安门城楼上的柱子和宫灯,扩大了画面的空间并使毛泽东与广场上的群众产生了呼应关系。这样的处理手段既庄重又热烈,形成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色彩处理上,大胆采用民间绘画平涂的手法处理天空,取得了极其强烈但又非常和谐的视觉效果。画家将一个风和目丽的日子里的一个庄严热烈的场面描绘得恰如其分。《开国大典》作为油画民族风的典范,最具意义的在于作者吸收了中国民间年画鲜艳的色彩和平涂的方法来表现立体和多维空间。从构图到人物造型,以及整个色彩雍容华贵,与敦煌壁画有相似之处,这是董希文汲取民族艺术营养的结果。地毯的处理上,在油画颜料中加入了适当的沙子,极好地表现了物体的质感和量感。作为~件记录着开创新时代的历史画卷,《开国大典》的意义是非凡的。为了让中央有关领导审查这件作品,中央美术学院精选了一批教师的作品举办了一个小型的画展,《开国大典》也被摆放在其中,展览地点设在中南海'Im仁堂的休息厅。这就是1949年以后毛泽东唯一参观的画展。作者董希文也成为为数不多的陪同参观的画家之~而见到了毛泽东。艾中信在一篇文章中,对董希文的《开国大典》作了精辟的概括:“《开国大典》的大块色彩,通俗易懂,看来似乎简单,但这大红、碧蓝和金黄(金黄的璎珞和菊花)是有意寄划分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近乎于原色的色素并不一般,他们都有个性。他把汉白玉栏杆画"N-比较温暖,画得比较结实厚重,而且调进了浅棕、金土黄一类的朴实的颜色,使汉白玉有古老稳固的感,这就和碧蓝的天空、崭新的大红地毯、廊柱等,既相融合又成对比,现出古国新生的气象。这幅画只画阴影,不画投影,笔法基本上采取平敷(不是平涂),画面不施光油,尽量使它产生茸厚的感觉,这一些都是为了服从艺术完整的需要。”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油画家徐悲鸿看了《开国大典》之后非常兴奋,并做出了很高的评价。他说:“董希文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应得100分。”但是,他也以西方传统油画的标准又补充了一句:‘‘也应扣掉五分,因为缺少一点油画特色。”徐悲鸿所说的“油画特色”是指这件作品在较大的程度上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手法和风格。这正是被许多艺术家所认可的,’l制舍是《开国大典》的成功之处。假如,董希文按照传统油画的光和色进行创作,我们可以想象,一定不会出现这种热烈的气氛和效果。为了使构图出现更特殊的效果,在色彩的运用和调配上也非常讲究,融进中国民间年画常用的喜庆色彩,如大红、碧蓝和金黄等,在画面上自然呈现出民族的装饰风采。不但增加了作品的喜庆气氛,也产生出肃穆的动感。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最具代表性的油画作品之一。艾中信还说:“《开国大典》在油画艺术上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油画新风貌。这是一个新型的油画,成功地继承了盛唐时期装饰壁画的风采,体现了民族绘画特色,使油画朝着民族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篇:徐渭画作鉴赏
徐渭(1512—1593),字文长,号青藤,是我国十六世纪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他在文学、诗歌、戏曲和绘画史上都占有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重要地位。尤其在绘画方面,对后世四百多年的大写意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如郑板桥说:“徐文长、高且园两先生不甚画兰竹,而燮时时学之弗辍,盖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也。文长、且园才横而笔豪,而燮亦有倔强不驯之艺,所以不谋而合。”又有诗曰:“尚有一灯传郑燮,甘心走狗列门墙。”还刻了一颗“青藤门下走狗”的印章,可见其对徐文长的崇拜。
现代写意画大家齐白石亦曾说:“青藤、雪个(朱耷)、大涤子(石涛)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服之。恨不生三百年前,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还有诗曰:“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吴昌硕)衷肠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可见,齐白石对徐文长亦深情怀敬意。
自然徐文长所以那样地受到后人的崇敬和纪念,恐怕是由于他不仅有杰出的成就,而且有高尚的品格——傲骨铮铮,敢于反抗封建礼教,敢于同邪恶作斗争和反抗外寇侵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徐文长从小跟陈鹤学画,奠定了他绘画风格的基础。陈鹤字鸣野,号九皋,别号海樵山人,出身于绍兴世袭百户的军官家庭,因少年病弱,辞去世袭军职,在绍兴怪山修建飞来山房和息柯亭,广交宾客,他擅长写意花鸟画,善制散曲,为绍兴文坛的盟主。徐文长自幼爱好绘画、戏曲,可以说是深受了他的影响的。
陈鹤的墨迹已难看到,据与他同时代一些人的记载,说他作画走笔如飞,泼墨淋漓。如姜二酉撰的《陈鹤传》中说:“慕山人者,每候山人饮宴兴酣,载笔素以进。山人则振髯握管,须臾为一掷,累幅或数十丈,各惬其所,乞而后止。”(姜二酉《无声诗史》,另见《徐文长全集》卷二十七《陈山人墓表》)徐文长关于他的记载则更多,如他在《书陈山人九皋三卉后》说:“予见山人卉多矣,曩在日,遗予者不下十数纸,皆不及此三品之佳。滃然而云,莹然而雨,泫泫然而露也。”(《徐文长全体》二十一)可以想见,陈海樵的绘画风格是一种泼墨大写意,而徐文长绘画的基本风格亦正是这样。
徐文长的青少年时代就与著名画家沈青门(仕)、谢时臣有很深的交谊,沈工诗善画,兼工散曲,与徐文长志趣相投,后来同在胡宗宪幕府。徐文长有《题青门山人画滇茶花》诗云:
武林画史沈青门,把兔申藤善写生。何事胭脂鲜若此?一天露水带昆明!(《徐文长全集》卷十二)
从徐文长的诗意看,沈仕是一位善于写生的高手。
谢时臣是吴中著名的山水画大家,擅长巨幅山水,因好用浓墨,笔墨粗放,受到吴中画派的排挤。徐文长住在杭州玛瑙寺时(嘉靖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曾受到谢时臣的指教。他在《书谢叟时臣渊明卷为葛公旦》中说:“吴中画多惜墨。谢老用墨颇侈,其乡讶之,观场而矮者相附和,十之八九。不知画病不病,不在墨重与轻,在生动与不生动耳。”(《徐文长全集》卷二十一)在当时吴派画风靡画坛的形势下,徐文长的看法确是一种卓见。
徐文长在嘉靖二十五年(二十五岁),曾去当时的文化中心苏州,看到了沈周、唐寅、文征明、仇英、陈白阳诸大画家和祝允明、王雅宜等书家一些作品,眼界大开。他说:“世传沈征君画多写意,而草草者倍佳。”(《书沈征君画》)“陈道复花卉豪一世,草书飞动似之。”(《跋陈白阳卷》《徐文长佚稿》卷十六)“南京解元唐伯虎,小涂大抹俱高古。”(唐伯虎古松水壁,阁中人待客过画、《徐文长全集》卷十二)。又称:“祝京兆书乃今时第一,王雅宜次之。”(《跋停云馆帖》、《徐文长佚稿》卷十六)徐文长虽然失遇而返,但吴中的绘画和书法成就对徐文长的影响却是很大的。
他对古人的画亦很有研究,如他认为夏珪的画,“苍洁旷迥,令人舍形而悦影”(《观夏珪画卷》)。评倪云林的画是“一幅淡烟光,云林笔有霜”(《书倪云林画》)等等。
从上面所论,我们可以窥见徐文长独特的艺术趣味,他欣赏陈海樵的如云如雨如露的泼墨写意画法,沈仕、谢时臣的“生动”,沈周的“草草者”,陈道复的“草书飞动似之”,唐伯虎的“小涂大抹俱高古”,夏珪的“苍洁旷迥”,“舍形而悦影”,倪云林的“笔有箱”等风格。徐文长的画,就是吸收了前辈诸家的特点和优点,逐步形成自己大写意的绘画风格的。
徐文长作画气概不同凡响,如他题《刘雪湖梅花大幅》诗中说到:“我与刘君初相见,较量长短捋髭须。圈花少让元章笔,发干元章不若吾。捉笔呼煤将发干,闭门自不令人看。须臾歇笔乃开门,一扫槎枒三丈绢。”这种作画的风格,显然是受陈鹤的影响,并且胆量和气魄更为雄豪。他晚年有《又图卉应史甥之索》诗云:
陈家豆酒名天下,米家之酒亦甚亚。史生亲携八升来,如椽大卷令吾画。小白连浮三十杯,指尖浩气响成雷。惊花蛰草开间愁,何用三郎羯鼓催? 羯鼓催,笔兔瘦,鳌蟹百双,羊肉一肘,陈家之酒更二斗。吟咿吾,迸厥口,为侬更作狮子吼。(《徐文长全集》卷五)
从今天留存的墨迹《葡萄图》、《墨牡丹》和《杂花图长卷》等作品看来,确实使人感到有“指尖浩气响成雷”,“一扫槎枒三丈绢”的气魄。这种气概不仅在当时无人可与伦比,就是后来数百年间,也罕有人可与比者。
他这种作画风格与他的书法风格和成就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擅长行草书,小从著名书法家杨珂学,杨珂字秘图,余姚人,据万历《余姚县志》说:“杨珂幼摹晋人帖逼真,后稍别成一家。多作狂书,或从左、或从下、或从偏旁之半而随益之。„„笔法自中锋者最难,帷秘图为然。”徐文长从杨珂处学得狂书,又兼学米芾而自成一家法。袁宏道就是在看了他的书法单幅之后说徐文长“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落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意甚骇之。”徐文长自称“吾书第一、诗第二、文
三、画四。”可见,他对自己的书法是多么自信。他的书法风格确实是奇特的,观其笔意有如“天马行空”,其笔势如“渴骥奔泉”,章法、结体奔放多变,笔画飞动。纵恣中见沉雄,苍颈中见姿媚。他的书法主在以情韵、气势见胜。他以行草书入画,形成了他那大刀阔斧、纵横睥睨的大写意画法和风格,似有一种“推到一世之豪杰,开拓万古之心胸”的气概,令人惊心动魄,一新耳目。
徐文长的大写意画风格的形成,除了前辈画师的艺术成就和书法成就的影响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他的独有的生活道路和广博的学识素养所造成的他的独特的胸襟和思想情操。他的诗文、戏曲和书画中的那股“磊落不平之气”,与他英雄失路,一生潦倒,不得志的遭际,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文艺思想的核心是主张“本色”,强调要抒发自己的真性情,反映社会的真实矛盾,以力挽明代文坛的颓丧之风。他是文如其人,书如其人,画如其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而不失其真。他敢于发人所不敢发,为人所不敢为,具有狂傲不屈的斗争精神。所以,重视绘画的思想性,是形成他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据孔尚任跋徐文长自制竹秘阁说:“上刻双钩竹石,款僧悔。盖文长读书玛瑙寺中自称僧悔时所用也。双钩竹石,皆文长手画,笔法圆活,竹根盘结出土外。曾见文长绢幅双钩竹筱,其下盘根亦如是也。竹竿亭亭,节棱甚大,或取盘根错节之义。予购之燕市,背刻小纪。(孔尚任《享鑮》、《美术丛书》刊本)从这段记载可以知道,徐文长年轻时作画不仅很注意写生和基本功(这在他的《四书绘序》中也有明显的反映),而且就很注意绘画创作的思想性。他画的竹子是“竹根盘结出土外,”“竹竿亭亭,节棱甚大”。孔尚任说他“或取盘根错节之义”。这是对的,后来在他五十岁时《画竹与吴镇(兑)》的题画诗中就明白地表明:
聚千垂梢凡几重?只须用墨一分浓? 即令小节无此用,也自成林一壑中。东坡画竹多荆棘,却惹评论受俗嗔; 自是俗人浑不识,东坡特写两股人。(《徐文长全集》卷十二)
可见,他画竹是在画人,是在抒发胸中的块垒。他画牡丹、葡萄等也往往如此,他有题墨牡丹云:“牡丹为富贵花,主光彩夺目,故昔人多以钩染烘托见长,今以泼墨为之,虽有生意,终不是此花真面目,盖余本窭人,生与梅竹宜,至荣华富丽风,若马牛宜弗相似也。”可见,他的泼墨牡丹不光是形式风格上的一种创造,而是有着深刻的思想意义的艺术创新。
他一生的不幸遭际,使他同情劳苦人民,而恨富贵人,恨这个可诅咒的封建社会。他有题《画蟹》诗云:
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
他以画蟹来咒骂那些如董卓一类的横行霸道的封建统治者。又有题《掏耳图》云:
做哑装聋苦未能,关心都犯痒和疼。仙人何用闲掏耳,事事人间不耐听。
他以画《掏耳图》来揭露“事事人间不耐听”的日趋腐败的明王朝,反映了他“做哑装聋苦未能”的品格,他要把耳朵掏得更清爽些,“关心都犯痒和疼”,所以,“不耐听”则更要听,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思想。他又有题《芭蕉石榴》诗云: 蕉叶屠埋短后衣,墨榴铁锈虎斑皮。老夫貌此谁堪比?朱亥椎临袖口时。
他以画芭蕉,来反映社会阶级矛盾之尖锐。短后衣是当时贫苦的劳动者的衣服,他以蕉叶比作人民的衣服,石榴比作铁椎,说人们会象战国时朱亥用铁椎击晋鄙那样来击杀那些可恶的权贵们。他还有题《水墨牡丹》云:
墨染娇恣浅淡匀,画中亦足赏青春。长安醉客靴为崇,去踏沉香亭上尘。
他画牡丹讥笑李白与皇帝打交道,写诵牡丹诗来讨好杨贵妃与唐明皇,是没志气的表现。借以讽刺那些投机钻营、奉承拍马的御用文人。
因此,徐文长的画与他的诗文、戏曲一样,艺术创作与现实密切结合,总有一股磊磊落落的不平之气跃然于纸上。
另外,徐文长的绘画风格的形成,与他在艺术上敢于冲破藩篱、大胆创新的精神分不开的。他有《画百花卷与史甥,题曰“漱老滤墨”》诗云:
世间无事无三昧,老来戏笔涂花卉。藤长剌阔背几枯,三合茅柴不成醉。葫芦依样不胜楷,能如造化绝安排。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拔皆吾五指裁。胡为乎,区区枝剪而叶裁? 君莫猜,墨色淋漓雨拔开。(《徐文长全集》卷五)
他认为“世间无事无三昧”,这个“三昧”就是“能如造化绝安排”,布置上要巧于剪裁,笔墨上要能“淋漓雨拨开”,得之自然,对传统,对物象不能如“葫芦依样,创作要以“不求形似求生韵”为原则,才能达到“根拔皆吾五指裁”的艺术效果。另在《写竹赠李长公》诗中说:
山人写竹略形似,只取叶底潇潇意。譬如影里看丛稍,那得分明成个字?
这些诗集中地反映了他绘画创作的基本观点,这一思想是对前代优秀文人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且也是大写意花鸟画的理论基础。
所以,徐文长绘画总的特点,是情胜于境,意胜于形,不拘泥于枝节,讲究整体的气势,讲究意境,随性而发,随情而动,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笔墨大胆泼辣,气骨俱盛,运笔纵恣,似草书飞动,但畅快中有沉着,沉着中有畅快。用墨善泼墨、破墨,淋漓酣畅,墨分五彩,神韵焕发。款书多行草书,书法一气呵成,使画面气势倍增。
明代绘画名家,流派辈出,有浙派、吴派,成就卓著,但作为大写意花鸟画,在明代是一个新兴的画风,林良、沈周、陈鹤、陈道复等都是当时写意画的高手,而徐文长则在他们成就的基础上,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方面进一步地加以发展,成了晚明画坛一位大写意画的大师,他的绘画风格与成就,对此后四百余年的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画风,经过明代的陈老莲、清代的八大、石涛,“杨州八怪”中的李鱓、郑板桥、李方膺、罗聘,海派的赵之谦、虚谷、吴昌硕,以及现代画家齐白石、潘天寿等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一个磅礴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画坛和近现代画坛的强大的文人花鸟画大写意派,而且至今仍在不断地发展着。
第四篇:一幅优秀画作的诞生
一幅优秀的画作,由各个元素组合而成,各个元素犹如珍珠项链,但背后需要一个串联的物件,更形象的比喻是一件优秀的作品,犹如一盏华丽的大吊灯,大吊灯的组合犹如一幅画的构成,我们看到的光亮犹如作品的美丽,将电灯串联起来的是电线,在作品中串联各元素的外在可视物件便是画作的承载物:画框,木板等等,但真正感染力的是电线里流淌的电流,这是使灯光美丽的所在,同样一幅作品中,使各元素串联一起而后发光发热溢出美丽的“电流”是什么呐?追一下电流的来源,基本原理是,线圈在正负两极间(N、S)做旋转切割运动而使两极间的磁力拉开大的悬殊距离从而产生电离子的游动,打破原来两极间平衡的电离子(电子)状态,产生如气压高低产生风一样的能源运动,依次原理类推,画作中的电流应是一种“气”【意识流】(暂这样命名)的流动,这股气的产生是由大脑(如线圈)在阴阳两极间旋转运动而产生,电线圈的外力可是风,水等等,大脑的旋转的动力来自书本知识,实践经历,大自然感受等等,当大脑旋转的越快,阴阳的距离便拉的更开,(电流来自于线圈本身的电子场,当旋转切割越快速,便会将自身与周边的磁场原切合打破的更多,可以说每一个电子都有周边的磁场将其约束,当约束打破时,便会产生游动的电离子,犹如将一个阴阳环摔开,便不完备,便寻求新的组合,便会移动)大脑中本身存阴阳,(如禅宗言,人人心中有佛讲悟)大小,高低阴阳,高速运转的大脑便会摔开很多固有的阴阳环,当越多时,“意识流”便会产生出现。这股“意识流”包括遗传的和后天得到的,遗传的体现在人类深层的审美心理的相同和小范围内的审美心理相同(民族性)【这一点与所处地理环境有关,如日本的审美心理】,后天得到的主要体现为时代性方面,也可以说是具象的视觉方面,后天得到的往往具有迷惑性,会不自觉地掩盖掉遗传方面的审美心理。遗传方面的更具有普世价值,决定了作品的世界性,是深层次集体审美潜意识心理,是“意识流”的主体力量,经得住时间考验。(这种遗传主要指作为同样人类的相同生理构造,对美的欣赏上有着深层上的根本美感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也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着,常人都有但通常是被后天性的一些审美心理所掩盖而没有去打破,这层掩盖,当打破后,遗传性的心理便会出现。便可欣赏优秀作品或创作优秀作品(如果有技术)。如原始造型原理便属于其中,遗传审美心理发展中的部分更多属于美学的不断发展,这两者属于“意识流”的主体性内容。美学的不断发展便是旧的阴阳“意识流”打破,产生新的“意识流”注入画作中,画作中的阴阳“意识流”又打破了观者心中原有的阴阳环,从而重新组合成新的阴阳环。(新的阴阳感受)我们欣赏得来旧的画作,是因为我们遗传心理审美中积淀了其中的审美“意识流”。
“意识流”本身也有自己的结构,它的发生机制和混沌原理一样,充满必然与偶然。人类性喜夸大便是“意识流”结构中的一种,性喜夸大是必然,夸大什么是偶然。
第五篇:秋天的画作文教案
语文园地三———习作秋天的画
习作要求:
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跟同学们说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画得画,注意用你平时积累的词语句子,写好后读给同桌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
认真观察画面,包括时间,环境,任务,事件,分清画面主次,审清画面中心,并要展开合理的想象,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自拟题目,语言流畅,不写错别字,有一定条理。
习作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感受到了秋雨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体验到在秋阳中放飞风筝的乐趣。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跟随秋姑娘的脚步去探寻秋天的快乐,去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二、学生展示
展示学生课前每组合作共同搜集完成的材料。
1、学生自由合作画一幅秋天的画
2、搜集一些有关秋天的美丽的词句
3、用树叶制作一幅贴画
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搜集展示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切入作文写作的主题。
三、教师出示图片,学生交流说话。
教师出示秋天的一些图片,当我们走进果园,当我们走进菜园,当我们走进田野,不同的场景不同的风景,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拓展想象,先通过描述一种秋天的景物,之后增加难度,能够大概描述出一幅画面的整体内容。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
四、明确写作要求注意事项
这次习作大家看了这么多美丽的图片,相信心中早已有了自己认为最美的秋天的画,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上我们积累的好词佳句,进行叙述和描写。
1、紧扣中心——秋天
2、按顺序写景述图,如:由近及远,由上到下等
3、动静结合,使画面“活”起来
4、大胆想象,自由抒发自己的感情
五、范文参考
1、请一位同学朗读范文
2、结合范文举例讲解写作方法,意在使学生明白写作方法的运用。
第二课时
自主习作
一、播放轻音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写作环境。
二、指导学生将自己想得一幅幅画面结合起来,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还可在习
作中抒发自己的感情。
三、习作开始
教师巡视,并认真回答习作中的问题,适时点拨
四、辅助写作能力差一点的同学动笔写,鼓励写出自己的想法。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回顾习作要求
二、明确修改的重点——语句是否通顺,符合秋天的特点吗?观察描写是否有条
理生动。
三、自改习作,大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四、同桌互批,互相帮助学习。
五、推荐优秀习作,在班内范读,互相取长补短。
第四课时
习作讲评
一、总体情况
大多数学生能够按照习作要求有条理地描写秋天的景色,并且在写作时大胆的展开自己的想象,有的用上了比喻和拟人的方法,还很好的使用了刚学会的双引号,抒发了自己真实地感情,但有个别同学专注一点,不够全面整体,还需改进。大部分学生书写工整,提出鼓励表扬。
张如2011年10月
秋 天 的 画
作文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园地三
张如201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