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阅读答案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阅读答案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阅读答案1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敏锐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彀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4.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而益治兵 治:治理
B.数顾大臣问治道 顾:看望
C.多其所规为 规:规划
D.其陈用兵之略 陈:陈旧
5.下列句子分编为六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敏锐多材智”的一组是
①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②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③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 ④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⑤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 ⑥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邠,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B.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派征伐江淮,回来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C.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哲学、音律、历法,还善于搞城市建设,他规划京师规制,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D.王朴视察汴河口,返回时到原来的丞相李彀家拜访,发病,倒在座位上,回家后就逝世了。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
(2)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参考答案:
4.D(应为“陈述”)
5.B(③说的是世宗,与王朴无关;⑤世宗悲痛,说明两人关系密切。不能作为王朴明敏才智的证明;⑥是说人们对王朴性格刚毅果断的反映。与王朴明敏才智无关)
6.B(张冠李戴。征伐江淮的是世宗。王朴当时做东京副留守,留守京师)
7.(1)周世宗刚即位,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扰,排除,1分;益,更加,1分;慨,慷慨,1分。句子通顺2分。共5分)
(2)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见信于”翻译出被动句特点1分;“难”,责备,1分;莫,没有谁,1分;句子大意2分,共5分)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阅读答案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1题。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邠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隙,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敏锐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彀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次。赠侍中。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陈用兵之略 陈:陈述
B.数顾大臣问治道 顾:照顾
C.世宗临其丧 临:亲临
D.非特一时之策 特:只是
9.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敏锐多材智”的一组是()
①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 ②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③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 ④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⑤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次 ⑥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邠,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B.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派征伐江淮,回来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C.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哲学、音律、历法,还善于搞城市建设,他规划京师规制,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D.王朴视察汴河口,返回时到原来的丞相李彀家拜访,发病,倒在座位上,回家后就逝世了。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B 顾:看望。
9.B ③说的是世宗,与王朴无关;⑤世宗悲痛,说明两人关系密切。不能作为王朴敏锐多材智的证明;⑥是说人们对王朴性格刚毅果断的反映。与王朴敏锐多材智无关。
10.B 张冠李戴。征伐江淮的是世宗。王朴当时做东京副留守,留守京师
11.(1)周世宗刚即位,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扰,扰乱、排除,1分;“亲败刘旻于高平”,介宾结构后置,1分;慨,慷慨,1分;平一,平定统一,1分;句子通顺1分。共5分)
(2)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见信于”翻译出被动句特点1分;难,责备,1分;莫,没有谁,1分;加,超过,1分;句子通顺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王朴,字文伯,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年轻时考中进士。担任校书郎,依附于汉枢密使杨邠。杨邠和王章、史弘肇等人不和,王朴见后汉建立的时间较短。后汉隐帝(刘承佑)年少软弱,任用小人,而杨邠作为大臣,和将相的是关系不和睦,料知他一定会作乱,于是离开扬邠回到家乡。
周世宗(柴荣)镇守澶州时,王朴担任节度掌书记,周世宗即位,王朴又改任比部郎中。周世宗刚即位,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多次看望大臣询问治国之道,选拔文士徐台符等二十人,让他们写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王朴就在被选的行列中。而当时的文士都不建议皇帝急于用兵。认为平定叛乱,应该先修德,收买民心。只有王朴认为江淮地区可以首先平定。周世宗从前就了解王朴,看到他高妙的论述后,更加认为他有奇才。召来他一同商讨天下太事,都合自己的想法,于是决心采用他的.建议。显德(周世宗年号)三年,征讨淮河地区,任命王朴为东京副留守。回师后,加封他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又升枢密使。
周世宗时期,对外征讨,对内修订法度。王朴聪明,才智很高,不只当世政务。就是阴阳律历巧等方面,也没有不精通的。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周世宗讨伐淮河地区,王朴留守京师,增广新城,开通道路,京城更加庄严宏伟。现在京师的情况,大多是他规划的。他制定的音乐,至今还采用着,无法更改。他上奏的用兵方略,也不是只能用在一时的策略。他说的各国灭亡的次序:“淮南可以最先平定,并州是一定要消灭的敌人,在最后灭亡。”后来宋朝兴起,平定天下,只有并州最后臣服。都像王朴说的一样。
显德六年春天,周世宗派王朴巡视汴河口,建造斗门,回京.到前任宰相李谷的府第拜访,疾病发作,倒在座位上,抬回去后就死了,时年五十四岁。周世宗亲临了他的丧礼凭吊,用玉馘敲门地,大声痛哭了好几次。追赠王朴为侍中。
第二篇:《程振,字伯起》阅读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程振,字伯起,饶州乐平人。少有轶材,入太学,一时名辈多从之游。徽宗幸学,以诸生右职除官。提举京西常平,入为膳部员外郎、监察御史、辟雍国子司业、左司员外郎兼太子舍人。始至,即言:“古者大祭礼登俊受爵,必以上嗣,既《礼经》所载,且元丰彝典具存。昨天子展事明堂,而殿下不预,非所以尊宗庙、重社稷也。”太子矍然日:“宫僚初无及此者。”由是特加奖异。方腊起,振谓王黼宜乘此时建革天下弊事,以上当天意,下顺人心。黼不怿,曰:“上且疑黼挟寇,奈何?”振知黼忌其言,趋而出,然太子荐之甚力,遂擢给事中。黼白振资浅,且雅长书命,请以为中书舍人。侍郎冯熙载出知亳州黼怨熙载欲振诋以丑语振不肯黼使言者劾为党罢提举冲佑观居三年复还故官靖康元年,进吏部侍郎。时金兵至河北,振请纠诸道兵掎角击之,曰:“彼猖獗如此,陛下尚欲守和议,而不使之少有惩艾乎?”上嗟味其言,而牵于外廷,不能用。拜开封尹。故时,大辟有情可矜,多奏取原贷;崇宁以来,议者谓辇毂先弹压,率便文杀之。振请复旧制。诏捕亡命卒,得数千人,振请以隶步军而除其罪。步军司欲论如法,振曰:“方多事之际,而一日杀数千人,必大骇观听。”乃尽释之。改刑部侍郎。金骑在郊,邀车驾出城,振为何栗言:“宜思所以折之之策。”栗不从。未几,及于难,年五十七。金人去,从子庭访得其首归葬之。高宗即位,进秩七等,仍官其子及亲属三人,又赠端明殿学士。端平初,曾孙东请谥,赐谥刚愍。
(节选自《宋史·程振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侍郎冯熙载出知亳州/黼怨熙载/欲振诋以丑语/振不肯/黼使言者劾为党/罢提举/冲佑观居三年,复还故官/
B.侍郎冯熙载出知亳州/黼怨熙载/欲振诋以丑语/振不肯/黼使言者劾为党/罢提举冲佑观/居三年,复还故官/
C.侍郎冯熙载出知亳州/黼怨/熙载欲振诋以丑语/振不肯/黼使言者劾为党/罢提举/冲佑观居三年,复还故官/
D.侍郎冯熙载出知亳州/黼怨/熙载欲振诋以丑语/振不肯/黼使言者劾为党/罢提举冲佑观/居三年,复还故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古代的国立大学,任务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B.“太子舍人”是古代官名,多选用德行高尚之人,目的是让其陪伴在太子身边,以高尚的修养品行影响太子。
C.“大辟”,古代五刑之一,最初指五刑中的死刑,俗称砍头,隋朝之后泛指一切死刑。
D.“谥”即“谥号”,是指古代帝王、诸侯、臣僚等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他的一个称号,只褒不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振年少时就才能出众,他在太学中时,许多名流主动和他交往,徽宗亲临太学时,让他担任了太学生中的高职。
B.程振大胆敢言,他建议王黼说应该趁着方腊起义的时候改革天下的弊端,结果得罪了王黼,在王黼的奏请下,他由给事中改任中书舍人。
C.程振为官崇尚宽赦,对于诏命追捕到的数千逃跑兵卒,他请求恢复过去的制度,把他们整编到步兵中而解除他们的罪名,最后这些逃兵被全部释放。
D.程振为人深谋远虑,金兵邀请皇帝车驾出城,程振建议何栗要想出对付金兵的计策,何栗不听,不久,程振遭难,时年五十七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昨天子展事明堂,而殿下不预,非所以尊宗庙、重社稷也。
(2)彼猖獗如此,陛下尚欲守和议,而不使之少有惩艾乎?
试题答案:
10.【参考答案】B(3分)
11.【参考答案】D(3分)
12.【参考答案】C(3分)
13.(1)昨日天子在明堂展示(礼仪),而殿下没有参加,这不是用来尊崇宗庙、敬重国家的办法。(5分)
(2)他们如此猖狂放肆,陛下还想信守和议,难道不想使他们稍微受到惩治吗?(5分)
【参考译文】
程振字伯起,是饶州乐平人。少年时才能出众,进入太学,当时很多名流同他交往。徽宗亲临太学,让他担任太学生中的高职。提举京西常平,召入为膳部员外郎、监察御史、辟雍国子司业、左司员外郎兼太子舍人。开始上任,就上言说:“古时隆重祭祀时献馂受爵,必定要通过太子,《礼经》上已有记载,并且元丰时期的法典也都有。昨日天子在明堂展示礼仪,而殿下没有参加,这不是用来尊崇宗庙、敬重国家的办法。”太子惊叹道:“以前宫里官僚没有说到这件事情。”因此特加奖励。方腊起义时,程振对王黼说应该趁着这个时候改革天下的弊端,进而上承天意,下顺民心。王黼不高兴,说:“皇帝要是怀疑我拿贼寇问题恃以自重,怎么办?”程振知道王黼妒忌这些建议,就赶快退出,然而太子极力推荐他,就擢升为给事中。王黼认为程振资历浅,而且很擅长草拟文书命令,就奏请任其为中书舍人。侍郎冯熙载出朝为亳州知州,王黼怨恨冯熙载,就想让程振用恶语诋毁他,程振不肯。王黼就使谏官弹劾程振结党,于是罢官提举冲佑观。过了三年,又恢复原官职。靖康元年,进升为吏部侍郎。正值金兵到达河北,程振请求纠集各道兵力夹击敌人,说:“他们如此猖獗,陛下还想信守和议,难道不想使他们稍微受到惩治而感到戒惧吗?”皇帝叹赏他的话,但受朝外势力的牵制,没有采用他的建议。拜任开封府尹。过去,处以死刑的犯人如果值得同情,一般是奏请宽赦;崇宁年以来,谏官主张皇帝先驳回,全部编写判词后杀掉。程振请求恢复原来的制度。诏命追捕逃跑兵卒,抓到数千人,程振请求把他们整编到步兵中而解除他们的罪名。步军司要依法论处,程振说:“正值多事之秋,要是一日杀数千人,必定骇人听闻。”就全部释放了他们。改任刑部侍郎。金的骑兵在城郊,邀请皇帝车驾出城,程振对何桌说:“最好想出对付他们的计策。”何桌不听。不久,就遭难,时年五十七岁。金人离去,他的侄子程庭找到他的头颅运回来埋葬。高宗即位时,升官七级,并且儿子及亲属三人都得到封官,又赠端明殿学士。端平初年,曾孙程东请求给予谥号,赐谥号刚愍。
第三篇:《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①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
②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先生。”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其子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晖又与同郡陈揖相善,揖早卒,有遗腹子友,晖常哀之,及司徒桓虞为南阳太守,召晖子骈为吏,晖辞骈而荐友。
③元和中,迁太山太守,晖上疏乞留中,诏许之。因上便宜,陈密事,深见嘉纳。诏报曰:“俗吏苟合,阿意面从,进无謇謇之言,却无退思之念,患之甚久。惟今所言,适我愿也,生其勉之。”(范晔《后汉书》)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童子内刀(2)勿夺其节
(3)迁太山太守(4)却无退思之念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欲以妻子托先生 君何以知燕王
B.及司徒桓虞为南阳太守 史鰌知其及祸
C.晖辞骈而荐友 堕军实而长寇雠
D.生其勉之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
(2)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
20.用“/”给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2分)
财 物 皆 可 取 耳 诸 母 衣 不 可 得 今 日 朱 晖 死 日 也
21.从第②段可以看出朱晖是怎样一个人?(3分)
试题答案:
(五)(16)
17.(1)内:通“纳”,收回(2)夺:改变(3)迁:调任
(4)却:后退(每题1分)
18.D(2分)
19.(1)朱晖把他的全部家产都散发出去,来分给贫穷老弱的同族亲戚和朋友(1分)。(重点:句式1分,其他1分,共2分)
(2)朱晖同县的张堪一向有名声,曾经在太学见到朱晖,很敬重他,用朋友之道对待朱晖。(重点:素、名称、重,句式,错1处扣1分,3分扣完为止)
20.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前两处1处1分,后一处可断可不断)
21.刚正不阿,仗义,善良(或富有同情心,先人后己),1点1分,共3分。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_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
第四篇:穆修字伯长阅读答案及翻译
穆修,字伯长,郓州人。幼嗜学,不事章句。真宗东封,诏举齐、鲁经行之士,修预选,赐进士出身,调泰州司理参军。负才,与众龃龉,通判忌之,使人诬告其罪,贬池州。中道亡至京师,叩登闻鼓诉冤,不报。居贬所岁余,遇赦得释,迎母居京师,间出游丐以给养。久之,补颍州文学参军,徙蔡州。明道中,卒。
修性刚介,好论斥时病,诋诮权贵,人欲与交结,往往拒之。张知白守亳,亳有豪士作佛庙成,知白使人召修作记,记成,不书士名。士以白金五百遗修为寿,且求载名于记,修投金庭下,俶装去郡。士谢之,终不受。且曰:“吾宁糊口为旅人,终不以匪人污吾文也。”宰相欲识修,且将用为学官,修终不往见。母死,自负榇以葬,日诵《孝经》、《丧记》,不用浮屠为佛事。
自五代文敝,国初,柳开始为古文。其后,杨亿、刘筠尚声偶之辞,天下学者靡然从之。修于是时独以古文称,苏舜钦兄弟多从之游。修虽穷死,然一时士大夫称能文者必曰穆参军。
庆历中,祖无择访得所著诗、书、序、记、志等数十首,集为三卷。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幼嗜学,不事章句 事:研究 B中道亡至京师 亡:逃跑
C张知白守亳 守:太守 D自负榇以葬 负:背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且求载名于记/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B.士谢之,终不受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士以白金五百遗修为寿/耕植不足以自给 D.居贬所岁余/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2分)
①负才,与众龃龉,通判忌之,使人诬告其罪,贬池州。(4分)
②迎母居京师,间出游丐以给养。(4分)
③修于是时独以古文称,苏舜钦兄弟多从之游(4分)
参考答案:
10.C(守:任太守)11.A(A “在” B 代词 他/动词 去 往 C 介词 用/来 D 地方 处所/所字结构)
13.①穆修自负才学,和同僚关系多有矛盾,通判嫉恨他,唆使人诬告他,穆修受到罪责,贬到池州任职。(“负”“龃龉”“忌”各一分,句意一分)
②(穆修)接母亲到京城居住,不时外出乞讨来供养母亲。(“迎”“间”“给养”各一分,句意一分)
③此时穆修独以善于写作古文著称,苏舜钦兄弟经常与穆修来往。(“于是”“称”“游”各一分,句意一分)
参考译文
穆修,字伯长,(山东)郓州人氏。自幼好学,(但是)不钻研(当时流行的)文章词句。真宗皇帝封禅泰山时,下诏(让地方)举荐齐、鲁地区读书人,穆修得到预选,赐进士出身,调泰州出任参军。穆修自负才学,和同僚关系多有矛盾,通判嫉恨他,唆使人诬告他,穆修受到罪责,贬到池州任职。去池州路上,逃到京城,击打登闻鼓诉冤告御状,没有得到回复。居住在受贬地方一年多,遇到大赦得到了赦免,接母亲到京城居住,不时外出乞讨来供养母亲。很久之后,得到补颍州文学参军的官职,迁往(河南)蔡州。明道中,死去。
穆修性格刚直,喜欢谈论斥责当时的社会弊端,诋毁讥笑有权有势的人,人若和他结交,往往被拒绝。张知白任(安徽)亳州太守,亳州有豪士捐建的佛庙完工,张知白差遣人召穆修作纪念文章,文章写成,不写那个豪士的名字。豪士用白银五百两送来给穆修做寿,而且企求在文章之上记载自己的名字,穆修将白银丢到院子外边,(俶装去郡....)潇洒地离开郡城。豪士向他作揖,始终不肯接受,还说:“我宁愿以游走江湖来糊口,也不会让行为不正玷污我的文字。”当时宰相想结识穆修,而且准备任用穆修为学官,穆修一直没有去拜会宰相。穆修母死后,自己背负棺材下葬,(丧事期间)每天诵念《孝经》、《丧记》,不用和尚做佛事。
(中国)从五代开始,文章走入没落,唐朝以来,柳宗元开始复兴古文。从此后,杨亿、刘筠偶尔尝试写辞赋,天下读书人风靡跟从。此时穆修独以善于写作古文著称,苏舜钦兄弟经常与穆修来往。穆修虽然穷困到老,然而当时士大夫说起善于写文章的一定说是穆参军。
庆历年间,祖无择寻找到穆修所著诗、书、序、记、志等数十首,收集为三卷(出版)。
第五篇:韩镛字伯高济南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帝乃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吏部尚书,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二年,转江浙财赋副总管。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寻迁南行台治书侍御史。顺帝初,历佥宣徽及枢密院事。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
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加镛者。”帝乃特署镛姓名,授饶州路总管。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镛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存省臣及诸郡长吏。独镛无预。镛治政,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
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
(选自《元史》)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掌天下铨衡 诠:选拔官吏
B.制可其奏 制:制止
C.俾俊秀入学宫 俾:使
D.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 劝:勉励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B.往往腾谤于朝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
燕王诚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D.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11、文中划线未句读处句读正确的一项是()
A.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
B.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
C.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
D.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朝时,显要官职往往是由吏职出身的人来担任,很少有人能从进士做官,韩镛就是从进士做官的。
B.韩镛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
C.饶州地区民俗崇尚鬼神,就连做盗贼的人准备抢劫时,也必定到觉山庙中占卜吉凶,韩镛到任后,就拆毁了庙宇,将泥塑偶像沉入江中。
D.朝廷外派的使臣,朝廷供奉本来就多,各地方州县都很讨厌他们,他们到了饶州,韩镛只供给他们粗米饭,他们也不敢有什么议论。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3分)
译:
(2)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3分)
译:
(3)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4分)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