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技术许可战略对我国高校的启示论文(5篇模版)

时间:2019-11-24 15:46: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斯坦福大学技术许可战略对我国高校的启示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斯坦福大学技术许可战略对我国高校的启示论文》。

第一篇:斯坦福大学技术许可战略对我国高校的启示论文

【摘要】我国高校技术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本文力图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首先介绍了美国斯坦福大学技术许可工作的现状、流程以及取得的成果,重点对其技术许可战略的思想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然后结合我国目前大学技术许可的困境,对中国的高校技术许可工作提出了借鉴性的意见。

【关键词】技术许可办公室 技术许可战略 知识产权

一、斯坦福大学技术许可现状

1、技术许可的宗旨

1970年,斯坦福大学成立了技术许可办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e,简称OTL),由其负责将大学研发的技术成果许可给企业界,以实现技术的产业化。斯坦福大学强调:技术工作的宗旨是促进斯坦福大学的技术向市场的转移,为社会谋福利,通过产生技术许可收益以支持大学的科研和教育。在斯坦福大学,技术许可工作往往是建立在专利开发基础之上的,但科研和教学任务仍然是优先于专利开发的。

2、技术许可的组织结构及工作流程

OTL负责斯坦福大学的技术转移工作,OTL有25名工作人员,主要从事技术许可的人员如下:1个主任、7个副主任、7个许可助手。这些人都具有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都具有至少两年以上商业企业的工作经验。技术许可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与发明人沟通,为发明成果的知识产权管理提供服务;对技术进行评价,与现有技术进行比较,判断是否为当前专利热点领域以及是否应该申请专利,对技术的商业价值进行评估,预测潜在的市场前景;将合适的技术成果介绍给相应的企业,与有意向的企业展开技术许可合同谈判。

所有的收益交给OTL,现金收益按如下分配:15%的收益用于维持OTL的运作,剩余的收益被分为三部分,1/3归发明者,1/3归发明这所在的系,1/3归发明者所在的学院。OTL有时可以接受企业发行的股份,部分替代许可费用。

技术许可办公室的工作流程如下。一是登记技术发明:发明者向OTL登记自己的技术发明成果。二是评估商业价值:OTL对技术成果商业化的可行性、知识产权保护的可能性、潜在的市场进行评估。三是知识产权保护:OTL将该技术成果申请以专利、商标、版权及商业秘密的形式保护。四是签署技术许可:OTL开始与相关公司进行技术许可谈判,最终签署技术许可协议。

3、技术许可的成果

斯坦福大学的技术许可办公室在促进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成为全美国大学技术成果转移的典范。通过斯坦福大学OTL成功开发,创造了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技术,包括DNA克隆技术、谷歌、ADSL电话线上网技术。2000—2001年度到2005—2006年度,斯坦福大学技术许可上的收益基本保持在4000万美元到6000万美元。登记公开的发明数量逐年稳步上升,从277件上升到470件。

4、技术许可工作的特征

(1)财政自主的商业化运作。斯坦福大学OTL在成立的初期,提倡的是一种创业精神。尽管OTL是大学的一个管理机构,但是在财政上它是自给自足的,它所采取的管理模式是一种类似于企业的商业化运作模式,技术许可人员不仅要具有科学技术背景,更要具有在企业工作的商业经验。

(2)少数技术产生大部分的收益。斯坦福大学OTL注重开发和推广那些具备很大商业潜力的技术成果。在OTL签署的1271项许可协议中,只有4项许可产生了超过500万美元的收益,只有14项技术许可产生了超过100万美元的收益,其余的许可协议大都只产生了非常少量的收益。

(3)许可助理负责和发明人参与。在OTL,一项技术申请会交由一个专门的许可助理来审批和推广,他将负责这项技术从OTL一直到市场的全过程。同时,发明人会参与从技术发明披露到技术完全产业化的整个过程,即发明人要和许可助理协商该发明的商业化前景、知识产权保护的形式、该发明的许可战略。并且在该项技术进入企业后,发明人也需要向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和服务,帮助将该技术完全产业化。

二、斯坦福大学技术许可战略

斯坦福大学在从事技术许可的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的许可战略,既使自己的技术许可活动能够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又能促进大学科研和教学工作。

1、许可与不许可战略

斯坦福大学并不将所有的技术发明都采取许可的方式进行技术转移。只有那些不影响科研和学术工作、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和市场空间、技术成熟度达到可以实际应用、能够以知识产权的方式给予法律保护的技术发明,才会采取技术许可的方式进行技术转移。作为承担科研和教学任务的研究型大学,斯坦福大学在进行技术许可时,必须要考虑学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平衡。而技术的许可情况完全取决于对技术是否有许可前景的评估和分析。

2、知识产权与技术许可相结合战略

斯坦福大学在技术许可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利用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是专利保护)与技术许可相结合的战略。知识产权能有效地保护大学的技术成果,使企业与大学进行技术许可时,企业承担的法律风险进一步降低,能使被许可企业获得一定时间的市场垄断权,从而激发企业与大学签订技术许可协议的积极性。

斯坦福大学的技术许可的对象包括专利技术、生物材料、版权作品、半导体集成电路版、商标。OTL50%的技术发明会申请专利,剩下的一部分技术发明会以版权、商标、商业秘密的方式进行保护,最终只有20%到25%的技术发明会向企业许可。截至2005年,通过OTL,斯坦福大学总共申请并获得了1518件美国专利。

3、技术许可类型选择战略

斯坦福大学签订的技术许可协议一般分为:独占性许可协议、一般性许可协议、选择性许可协议。影响斯坦福大学具体选择类型的因素为:待许可的技术成果的成熟程度、技术的科学关联性及企业的需求状况。

处于不同技术开发阶段的技术成果会采取不同的许可战略。技术成熟度高、能够迅速实现产业化的技术,往往会采取一般许可协议,授权给多家企业。技术成熟度低、还需要深入的开发和改进工作的技术,往往会采取排他许可,授权给一家企业,以市场的垄断权激励企业引进该技术并深入改造。

科学关联性强的技术,往往是基本专利成果,会对一个产业的发展产生关键性的影响,这样的发明密切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利益,所以往往会采取一般性许可。科学关联性低的技术,往往是改进专利成果,对公众和产业的影响比较弱,所以会采取独占性许可,以保障被许可企业的市场利益。

企业的需求状况也会影响到许可协议类型的选择,若一项技术成果的市场需求程度低,往往会采取独占性许可,反之则往往会采取一般许可或者选择性许可。

斯坦福大学的许可协议根据每一个具体发明成果的技术特征和市场状况而采取必要的修改,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许可模式。往往选择性的技术许可也会是半独占性的,即同时授予几家企业在各自的地区享有独占权。斯坦福大学与企业界历年签订的技术许可协议中,一般许可协议占据了大多数,独占性许可协议比一般性许可协议要少得多。这反映了斯坦福在进行技术许可的同时,更注重考虑技术许可的社会价值——即通过技术许可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促进社会公众福利,而不仅仅是其商业价值。

4、技术许可与应对知识产权诉讼战略

斯坦福大学参与面向企业的技术许可,近些年来一直积极地参与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诉讼,利用知识产权诉讼保护自己的技术成果。2003年,Globespan Virata 对斯坦福大学和德克萨斯仪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提起了针对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ADSL)技术的专利诉讼和反垄断诉讼。ADSL技术是斯坦福大学John Cioffi教授的实验室开发出来的,并且以独占性的方式许可给Amati Communication很多年,这项技术随后由德克萨斯仪器公司于1988年获得。2006年1月,专利诉讼案件审判完结,法院认定诉讼主张的专利权利是有效的,Globespan Virata侵犯了斯坦福大学和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专利权,判定其给予斯坦福大学和德克萨斯仪器公司1亿1200万的损失。通过知识产权诉讼,技术许可办公室更加认识到了技术获得专利保护的重要性,也使专利侵权赔偿成为技术许可办公室另一种新的收入来源。

三、对我国高校开展技术许可的启示。

1、完善现有技术许可机构,引进相关人员,积极开展技术许可工作

我国高校目前需要做的是完善现有科技管理机构的技术许可职能,展开技术许可工作。在科技政策和科技管理上,需要调动发明人、院系在技术许可上的积极性。同时,科技管理机构应积极发展同企业界的合作交流,充当发明人和企业的纽带,把技术成果向企业界推广。

2、以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以技术许可收益补偿知识产权成本

对企业来说,保证许可的技术受法律保护非常重要,技术成果只有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在从技术向市场的改进中,才能够避免潜在的风险。同样,法律赋予专利的市场垄断权,是吸引企业向大学引进专利技术的重要原因。知识产权是保证技术许可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最终获得收益的最关键因素。技术许可的成功实施,抵消了大学获得知识产权花费的成本,进而提高了发明者的研究积极性。

3、技术许可工作要重点开发商业化前景巨大的基础专利

从斯坦福大学技术许可工作的经验可以看出,少数几项发明成果的技术许可带来的许可收益,占据了历年来技术许可总收益的大部分。这样的技术发明往往是在科学上创新性非常高的基础性创造。我国高校由于在技术许可上人力、财力资源不足,可以将重点集中在一些基础性的发明创造上来,通过申请专利保护,将这些基础专利进行技术许可。

4、技术许可工作要注意实现商业价值、学术价值以及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

技术许可以产生商业收益为直接结果,但同时也标志着科研资源的投入转化成了生产力。斯坦福大学在技术许可评估时,将学术价值也作为许可与否的一个重要考量指标;在技术许可战略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到了许可收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我国高校在开展技术许可工作时,也应注意此类问题。

5、技术许可要防范和善于应对知识产权诉讼

我国高校如果将大学的技术成果向企业界许可,不可避免地会同外在的企业或个人发生诉讼纠纷。最有可能产生的诉讼形式为:技术许可合同纠纷、专利无效纠纷、专利侵权纠纷。我国高校应提前做好应对诉讼纠纷的准备,在技术发明的公开、申请专利、签订技术许可合同时提前规避法律风险。

第二篇:德国信息化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信息化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政府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应用,并利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促进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中的推广应用。在以往的市场经济观念中,认为政府不应过多地干预经济,尽可能由市场机制调控经济发展。但德国政府排除争论,以指导性的行政计划力促信息技术应用。

D21行动计划--德国21世纪的信息社会

为此,1999年德国政府制定了“德国21世纪的信息社会”的行动计划,简称“D21”。计划的实施重点是在教育和工业部门,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和工业部门中的应用,并面向社会提供了相关的咨询服务。D21广泛吸收IT企业、工业企业和IT用户等各界200多个企业参加,包括BMW、VW、德意志银行等大IT用户都参加了计划。这个计划使全社会认识到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经济、教育、文化及个人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政府与经济界的这种合作增加了政府与企业的交流,可以调动更多的资金促进互联网发展,也使企业更明确认识到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认识到发展教育、文化和互联网的重要。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产业政策研究所所长 樊会文博士

D21计划有三个基本目标:一是发展传输速度更高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二是实施“全民享有互联网”(Internet for All)项目,三是帮助平时接触不到网络的弱势群体也能够上网。

围绕这三个基本目标确定了许多具体的目标,如到2001年所有学校连结互联网,增加女性在互联网领域的工作机会,扩大多媒体应用等等。D21的一个目标是要所有人都进入互联网,尤其是要让不积极利用互联网的人,如老年人、低收入家庭也进入和利用互联网。为此德国政府启动了规模很大的广告活动。同时降低互联网费用,增加了互联网接入的竞争,现在德国是互联网费用最低的国家之一。为了让使用者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互联网,在学校、企业开展了一些培训课程,增加了电子学习软件的开发。为解决IT人才短缺问题,允许国外信息技术专业人员进入德国就业并持有绿卡。其中,全民上网是难度最大的项目,有很大的费用负担。政府动员企业界提供了相当大量的计算机设施和费用,才终于完成项目,实现了所有学校都接入互联网和帮助所有人都能够上网的目标。

在保证互联网信息安全和增加信息内容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更新和补充了有关了互联网及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在著作权保护、电子签名等方面通过了与欧盟一致的法律。经济技术部还提供了中小企业应用安全性方面的帮助,在全国不同地方“计算机应用应急响应组”,帮助中小企业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帮他们应付病毒和黑客的袭击。另外联邦政府还在全国建立了24个电子商务能力中心,提供电子商务咨询服务,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中小企业可以到这些中心了解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在改善基础设施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德国ISDN用户数世界第一,DSL接入量也很大,有线电视普及率很高,有2000万个用户,可以进一步改造成为宽带接入网。

信息化效果喜人

D21计划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计划实施以来德国信息技术应用发展速度很快。1998年德国互联网使用者仅1400万人,只有15%的学校接入互联网;到2001年互联网使用者增加到3000万人,所有学校都实现了互联网接入。移动通讯使用者增加很快,2001年6000万人拥有手机(德国人口总共8000万)。信息技术领域包括硬件、软件、互联网等在内,是德国仅次于汽车、机械等部门后的第四大产业,而其增长速度则比其他产业都快,估计2002-2003年会有6%的增长速度。至于电子商务方面,德国在欧盟排名第一,2001年交易额达到200亿马克,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岗位。

继德国D21计划之后,奥地利、瑞士和俄国都推出了类似的促进信息技术应用的21世纪计划。欧盟也提出了“电子欧洲2002计划”,其中许多内容来自德国的D21计划。目前德国政府进一步制定了“2005电子政务”项目,要到2005年使政府所有服务都在网上提供,实现网上报税、网上申请、在线资助、内容管理等全面的电子政务。

德国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一般情况下政府尽可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而主要依靠法律手段进行宏观经济管理。但在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这方面,德国政府则打破常规,表现出了特别的积极性,不仅通过立法,而且还充分利用了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应当借鉴德国的基本经验,既要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也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功能,加快信息技术应用立法,加速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德国信息化对中国的启示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益广泛深入的应用,对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全球正在加速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趋势。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信息化是工业化之后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机遇。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应该说差距并不是很大。例如,2001年德国的网络用户人数和我国大致相当,都在3000万左右;德国移动电话用户6000万户,我国有13000万户;我国.cn下域名增长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德国.de下域名增长速度排世界第三位;2001年德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200亿马克,我国则有800亿元人民币;德国和我国一样,刚开始着手三网融合和宽带接入业务,等等。

但是,目前德国等发达国家,甚至包括印度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重视程度,以及他们促进信息技术应用所做出的各种政策措施,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和借鉴的。德国的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工作涉及范围很大,他们自己也认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信息技术应用推广试验,而且做得非常具体、扎实、严谨。例如,德国“联邦政府2005电子政务”工作小组在很短时间内,就调查和研究出了有哪些项政府业务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社会,并协调了联邦政府直属的200多个机构,拿出了电子政务解决方案。效率之高令人折服。德国的信息技术应用立法工作也进展很快,一年多时间内就把涉及面相当广泛的欧盟电子商务法律准则转换成了国内法律,与国际法顺利接轨。德国促进学校互联网应用的速度也很快,1999年开始实施D21计划,到2001年就实现了所有学校连结互联网。

相比较而言,我国促进信息技术应用的速度就显得不是很顺利。我国从1999年就开始着手政府上网和电子政务工作,但缺乏统一的安排,各部门自成系统,限于内部使用,重复建设严重,互相不连接,使用效率不高,而且面向社会提供的服务也很少。“三金”工程实施已有10年,虽然取得了不少成就,但银行、税务、海关之间仍然没有实现联网,甚至在金融机构之间也不能实现业务联网。立法方面也严重滞后,电子签名和CA认证得不到推广,电子合同的有效性尚不能得到确认,网上购物时消费者权益难以受到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和个人数据不能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等等。我国在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也比较落后,只有极少数学校能够开展网络教育,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的学校根本没有条件连接互联网。

就这些情况看,我们在信息技术应用的观念、立法、行政措施等软环境建设方面,比德国已经落后了一步,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在信息技术应用上,我们与发达国家本来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如果我国也能够采取有力的措施促进信息技术应用,我们完全能够抓住信息化机遇,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否则,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再一次错过经济起飞的机遇,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必须下大功夫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建设有利的软环境,提高全民觉悟,破除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观念,达成全社会共识,为信息技术在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环境。

樊会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产业政策研究所所长,1998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毕业。

近年来主要独立研究成果有:《印度软件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发》,《加入WTO,信息产业如何应对》,《我国加入WTO对管理软件市场的影响》,《加入WTO中国IT产业不会一触即溃》等。

参与研究的重大课题有:《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信息产业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国IT产业结构调整与探索》,《中国IT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等。

跨国公司抓住在华发展的新机遇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展现了深厚扎实的基础。中国经济环境稳定、市场需求继续扩大的形势,显得尤其引人瞩目。

不少跨国公司确信,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势头,必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在全球经济滑坡、市场低迷的形势下,积极向中国转移战略业务,拓展面向未来的高端制造、高端服务和高端研发产业,成为跨国公司明智而现实的选择。

对跨国公司而言,拓展中国战略业务的机遇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稳定的金融和经济环境为跨国公司提供了谋划和实施战略业务的机遇。跨国公司作为大型企业,必须着眼未来、谋划战略业务。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西方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环境的脆弱性暴露无遗。因此,跨国公司必须寻找一个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较为安全稳定的区域,布局其战略业务,中国正是一个理想的区位。联合国《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预测,2009年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将出现0.5%的负增长,中国经济仍保持8%的增长。尤其是中国长期以来储蓄率高,积累了雄厚的金融资产,金融系统运行稳健,人民币长期坚挺,资本市场开放度稳步提高,成为跨国公司布局战略业务的理想场所。

第二,中国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为跨国公司提供了构建产业链的机遇。当今跨国公司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集团竞争、联盟竞争和产业链竞争。孤立的公司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足存身。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基地。2000年—2008年中国制造业年均增长24.6%,比工业化国家快22.8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快17.6个百分点。制造业的崛起进一步引起服务业的追逐和落户,各行业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这正是跨国公司所梦寐以求的理想经营环境。

第三,中国旺盛的消费需求为跨国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政府提出了促增长、扩内需政策措施,广大的农村市场更是潜力无限。随着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有效消费需求将进一步释放。这为追求规模效益的跨国公司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市场机遇。

从长期趋势看,跨国公司在西方国家的发展空间正在收缩,而在中国的发展空间正在扩大。金融危机加快了这一趋势,加剧了很多跨国公司向中国转移其高端业务和战略业务的紧迫性。事实上,近些年已经有不少跨国公司陆续把制造中心、物流中心、采购中心、研发中心、行政中心甚至公司总部迁移到中国,北京、上海等城市具有形成跨国公司总部集聚地的趋势,这些转移同时也提升了中国的产业研发能力与实力,促进了中国的自主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第三篇:简论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创业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并对实现经济迅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国的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早且发展较成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文章通过对美国创业教育发展历程及成功经验的分析,为进一步发展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提供经验借鉴。
论文关键词: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启示

创业教育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不仅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满足了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实施创业教育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工作岗位,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在实施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了解和研究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可以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一、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美国创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早,是美国社会发展的产物,与其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和经济状况有密切的关系。纵观美国高校创业教育一路走来的历程,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萌芽阶段(1947-1970),其特点是创业教育成为一门独立课程。1947年,新企业管理作为首个MBA创业课程由MylesMace教授发起,188名学生参加了学习,这标志着创业教育在美国高校的兴起。然而,接下来的20年,创业教育并未得到充分发展。由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历了黄金时代,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经济高速增长,大企业发展繁荣,而小企业则逐渐减少。因此,创业教育当时在美国并没有市场。
第二,发展阶段(1970-1990),主要特点是关注创业技能的培养。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减慢,创业教育逐渐被重视。20世纪70年代初只有16所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但在随后的20年里却得到了迅速发展,1989年高达1060所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美国小企业数量的快速增加致使小企业课程及创业管理课程增多了。在这一时期,创业教育重点关注创业的实践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高校将创业教育与企业紧密联系,从而增强教育的特色与实力。从事创业教育的许多教师是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大企业家,他们知道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业。
第三,成熟阶段(1990年至今),21世纪是创业者的时代,他们能把创新的想法变为现实。据调查,在34岁以下的美国年轻人中,有多达560万人积极尝试创办自己的企业。人们对创业的需求加速了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社会各界对创业教育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创业教育课程和项目急剧增长。现在美国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有力的组织支撑网络,教学计划与课程结构完善系统,师资队伍雄厚稳定,可以说其已经进入成熟的阶段。

二、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经验
世界上很多国家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创业教育的探索。美国是较早在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国家,且已形成了完整的教育研究体系,具有自己的特色,在理论与实践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科学且完善
美国的大多数高校都把创业教育视为一个专业的领域或研究的方向,其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完整且系统,并且还有作为公共课程的创业教育课程。在课程体系建构中遵循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文理科相结合、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课程涉及与创业相关的各个方面。其不仅具有科学的理论教育课程体系,且具有完善的教育实践体系。在理论上,既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基础课与综合课程设置中,又单独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在实践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职业技能。
2.教学与科研队伍雄厚且稳定
在美国高校中,教授创业教育的教师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专职教师,占大部分,他们对经济、会计、金融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很精通,理论基础知识也十分深厚;并且很多教师都曾有过创业经历,对市场的变化、社会的需求具有很强的洞察力,从而把教学和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更有利于课堂的教学。另一部分是兼职教师,美国高校善于充分利用有效的社会资源,邀请创业经验非常丰富的成功企业家兼职教学、开设讲座等,讲授创业的现实经验,对学生的创业计划给予专业的指导,加强学生对创业过程的理解。
3.教学方式灵活且多样
创业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互动,注重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因此,美国高校在课堂教学中避免了传统机械的教学方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如百森商学院与斯坦福大学主要采用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嘉宾讲座的形式。学生参与并完成和课程有关的项目,可使其深入了解企业面临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分析与综合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知识理论水平与团队合作能力;成功创业者的讲座帮助学生掌握创业的规律,增强了其对创业过程的理性认识。4.创业实践教育务实且实效
美国历史文化的特性使美国人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强、看重效用。因此,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是“以行动为导向,经验引导的体验”,实践多于规则的讲授。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分关注学生创业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在教育内容上注重学生对创业教育内容的相关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能力,且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完善且规范
美国的实用主义文化决定美国人注重实效。20世纪80年代硅谷创业奇迹引起美国政府及各界的高度重视,政府不仅鼓励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研究,且制定了旨在保护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和法规。高校领导者的重视与支持以及多渠道的资金来源与融资策略也是美国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此外,良好的创业文化背景和创业氛围也为美国创业教育的顺利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美国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高校已形成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创业教育教学、研究体系与稳定的教师队伍,纵观美国高校创业教育一路走来的历程,给予我们以下启示:
第一,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特点,因校制宜,逐渐建立起比较完善且有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学科课程应减少专业课程,拓宽基础课程,加强通识教育,增加综合课程,培养学生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活动课程应体现在成立创业教育中心和创业家学会上。其具体操作应分为创业精神、创业知识与创业实践三方面,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作为必修课、作为选修课、作为课外教育的一部分内容、将创业教育的内容纳入其他专业课或基础课内。
第二,改进创业教育教学方式。创业教育要注重实践,把实践活动和现实实例分析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保持创业教育教学过程的鲜活性。按照创业成功所需的因素来选择教学内容,努力使学习者置身于创建企业或发展企业这样的动态过程中来加以指导。此外,在课外还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创业演练或创业计划大赛,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创业体验,增强创业意识,并潜移默化地提高创业所需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第三,搭建高校学生创业平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很强,需要利用各种资源,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平台,把它变成教师教学示范的场所、学生动手实践的阵地与创造经济效益的实体。高校应该积极开展校企联姻,把创业家及各类社会创业资源引进高校,学生便有机会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运作,为他们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搭建创业教育平台也需要有利于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同时企业也要建立与大学合作的机制。
第四,优化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改变实施创业教育仅是高校工作的观念,要把它视为政府、社会与高校共同的责任与义务。高校创业教育定位的根本在于社会的认同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的外部环境。社会对学生创业活动的关注与支持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创业热情,因此需要形成一套完善的高校学生创业服务与保障机制。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强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引导和指导,并从政策、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高校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创业氛围。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鼓励学生创业,为学生创业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发展空间。

第四篇:关于国外高校内部民主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论文

论文摘要:国外高校特别是西方国家高校内部的民主管理机制在其历史发展变迁中形成的两类民主管理模式,对我国高校在新一轮高教大发展的形势下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借鉴国外民主办学的经验与做法,进一步发挥教授的作用、促进高校民主评议机制的形成以及理顺学术民主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论文关键词:国外高校;民主管理;启示

在高校实施民主管理是我国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与制度建设。高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其文化素养、知识水平都比较高,且思想活跃,信息量大,识辨能力强,同时对民主的要求也比较强烈,因此,高校的民主管理有条件、也有必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其民主政治建设可以做得更好。多年来,我国高校在民主管理的实践中摸索出了诸如教代会、校务公开、学生自主管理等多种体现广大师生员工行使民主权利的民主运行机制与形式,且日渐完善。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借鉴国外高校内部民主管理的一些做法,加强学习、管理与创新,进而促进我国高校内部民主运行机制平稳、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一、国外高校内部民主管理主要做法

整体来看,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为国家主导型的高等教育体系,另一种为社会主导型的高等教育体系,在这里暂且分别称它们为A模式和B模式。A模式中的院校,主要依靠国家和政府来经营,这种体制模式容易形成院校内部的绝对等级制或集权式管理;B模式中的院校,则主要依靠社会支持与市场引导,这类体制模式更容易形成院校内部的无等级协商制或民主管理。当然,有些国家的高校其主体虽然属A模式,但也有B模式的痕迹;另一些国家虽其高校主体是B模式,但国家出钱办学的比重也很大。总之,国外高校不管其采用哪一种体制模式,院校内部管理都不乏对民主管理方式的重视与采用。在高校内部管理运行中,只要有教授或其他师生员工从任何一个角度参与了学校管理,而不是管理层或领导孤行独断,都可以说是民主管理。

A模式下的高校教授很有权威,他们有权参与教学部门、学校乃至国家的各级决策。这类体制模式的典型代表为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国立高校。

B模式下的高校内部,作为基层学术单位的系(学院)的权力首先在正教授和副教授中依次分配。在有些重要问题上,系主任必须同其他正教授商讨,还有可能与有关的副教授商讨,有时要和全体教学人员商讨,并且少数服从多数是决策的主要原则。在这类模式的日常运行中,需要把教授、行政人员和董事各自所关切的方面综合起来,教授等教学人员一般是通过学术评议会和教授会这样的组织机制发挥作用的。这类体制模式的典型代表为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高校。

笔者认为,在国外高等教育管理中,无论是A模式还是B模式,高校教授特别是资深教授及教授会等大学社团组织在其民主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可小觑。教授特别是资深教授或教授会等社团组织在高校各个层级的民主管理体系中无论是参与制定决策与措施、参与监督对决策和措施的实施,还是参与对决策结果的检查、对重大事务的督促等等,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笔者同时也认为,国外高校特别是西方大学自治传统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大学自治模式。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是欧美高校办学的两根基本准绳,大学自治是学术自由的保证,学术自由是大学自治的体现,两者互为表里。西方特别是欧美大学实施内部民主管理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代表校外利益集团的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美国为例)。这种形式中的董事会决定大学管理的大政方针,校长决策学校内部的一切事务,校长和教师评议会一起具体负责学术管理事务和其他方面的工作。二是代表校内(外)各方意志的权力机构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德、英、法等国为例)。在这里,大学的理事会是大学最高管理机构,由大学教师、学生和其他大学代表、地方教育当局代表以及社会各界代表组成,它授权校务委员会行使日常决策权。三是由政府任命的校长负责制(以日本、瑞典为例),校长由教师评议会或学校教授会提名,由政府任命,主持学校的行政管理事务。这是从大学自治的角度对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高校民主管理形式的探讨。

二、国外高校的民主管理方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一)我国高校民主管理的主要形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于我国高校内部民主管理的主要形式,学者们认识不一。有的认为在高校管理实践中主要有校务公开制、教代会制以及学生自主管理三种形式;有的认为推进高校民主管理要处理好民主管理与行政管理、民主管理与集中管理、党委会与教代会、校长与教代会、教代会代表与教职工等之间的十个关系;还有学者认为,高校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与重要保证有两点:一是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二是处理好民主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尽管在高校内部民主管理方面研究成果颇丰,但高校民主管理实践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民主治校的机制尚不完善,从管理者到教职员工民主办学理念滞后,高校教职工维权的法律支持不清,法律关系还没有理顺,教代会的地位被淡化、权力被表面化、职权被减化,其作用难以全面发挥,上述这些问题对我国高校的民主政治建设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要在新一轮高教大发展的潮流中继续前进,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办学积极性,借鉴国外民主办学经验与做法,完善我国高校内部民主机制与措施,是目前形势下高校工作中的重要方面。

(二)国外高校的民主管理方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1.充分发挥高校特别是正教授的应有作用

大学教授既是高校专业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又是高校教育教学政策的力行者,也是高校相关政策出台及实施的主要源泉。国外高校的教授或教授会在大学、学院(系)甚至在教研室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我国很有借鉴意义。在我国高校内部管理的种种民主机制实施过程中,要逐渐形成一种机制,使高校的教授与学校的党政领导共同承担办学政策、督促、运行和评估的责任。这样能充分发挥大学教授们的智慧、创造性以及主人翁精神,并有效防止高校的某些短期行为及决策失误。

2.民主评议制应受到应有重视

国外高校一项在实践中广为推行的民主机制就是,校长与各级领导、教授或教授会以及其他教职员工商讨有关校务事宜,甚至最后以少数服从多数进行决策。我国高校在进行民主机制建设过程中,应大力借鉴这一做法。首先,高校广大教职员工与各级领导直接相处,长期共事,他们的为人处世、业务能力和工作实效也为广大教职员工所熟知,对各级领导实行阶段评议制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其次,全心全意为教职员工服务是高校各级领导贯彻我国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各级领导有义务接受广大教职工的评议;最后,根据我国的《法律》、《高等教育法》等有关法律的相关规定,高校教职员工有权通过教代会或工会等组织形式和适当方式参与高校的民主管理,以体现主人翁地位,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积极作用。因此,在我国高校实行民主评议制不但切实可行,而且可以有效转变高校各级领导的工作作风,强化其服务意识,促使他们努力提高工作实效,廉洁行政。所以,高校民主评议制是一项体现我党政策、符合法律精神、贯彻群众路线的民心工程和振兴高校的战略举措。

3.处理好学术民主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是国外特别是欧美高校办学的两根基本准绳。学术自由与民主是大学的内在精神,是知识分子孜孜追求的境界。我国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层面上,今后在完善校、院、系等各级责权利的同时,要尝试建立起适应大学学术自由发展的并且与各级责权利相衔接的学术管理机构,逐步扩大院、系一级的学术管理自主权,促进体现高校教授作用的民主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所有在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促进创新教育与管理,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

第五篇:日本高校英语教学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日本高校英语教学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研究了日本几所大学英语的教学情况,旨在以此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建议,使大学英语更加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日本大学英语教学;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教师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7-0169-02

大学英语作为我国高校大

一、大二学生的必修课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可是,随着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以及学生不断提升的语言能力,都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国外英语的教学模式为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带来很多启示。日本和中国在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笔者将通过对日本高校英语教学的设置情况进行分析,力图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设想和建议。

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几十年来,大学英语课程一直是我国高校大

一、大二学生必修的基本课程,可是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大学英语基础教育已经不再满足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很多大学在校生和毕业生仍然处于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阶段,无法有效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更不用说阅读英文原版资料和用英语进行写作了。

很多国内高校依然在沿用十年前,甚至十几年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内容陈旧,枯燥乏味。其次,教材内容难易程度不一,不成体系。中学阶段已经覆盖了英语大部分常见的语法,学生也有了一定词汇量的积累和储备,然而,大学英语教材中某些课文比高中课本还要简单,学生觉得没有任何挑战性,学不到什么新的内容和词汇,老师也觉得没有兴趣和动力,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另外,不同高校及不同专业选用相同的教材,使学生觉得既没有提高语言水平,也没有学习到和专业英语相关的内容。

另外,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在校大学生把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大学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他们认为大学英语课堂是在浪费时间,只埋头于四六级词汇书和各种真题、模拟题。很多高校在近几年陆续开设了一些英语选修课,比如商务英语、外国电影赏析、英美概况、英美文学等课程。可是,经笔者调查,很多学生选修这样的课程只是为了拿到学分,并不能真正学到太多实用性内容。

为了和专业学习挂钩,很多高校为大三学生开设了专业英语课。可是,专业英语课的教学情况以及从大学基础英语到专业英语的过渡情况并不乐观。在前两年的基础大学英语教学阶段,教师通常以教授语言技能为目的,没有过多地强调某一专业领域内的英语词汇、句法、文体等。专业英语课主要是学习专业词汇,阅读、翻译课文和专业文献,有时也会用英语写论文。但老师基本是以教授专业知识为主,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等语言能力。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主要以翻译为主,没有小组讨论、展示发言等课堂活动,学生觉得比较枯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大量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严重影响了他们对英语和专业课学习的兴趣。

针对我国大学英语现状和问题,国内外语言学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广泛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笔者通过研究日本几所大学的英语教学发现,日本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二、日本大学英语教学情况简介

日本大学英语教学对于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很有参考和借鉴价值。首先,就语言学习环境来说,英语对日本来说也是外语,而非第二语言,日本大学的教学语言还是以日语为主,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受到学生水平和地域差异的影响也没有实现全英授课。

其次,就大学生英语水平而言,中国考生的托福考试成绩排在亚洲前几位,远远超过日本[1],我们的语音语调也要好很多,可是日本人在英语的实际运用方面却强于中国人。日本英语教学的特点就是训练学生把英语作为汲取现代科学文化的工具。

进入21世纪,日本开展了一系列英语教学改革,提出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要从“学习英语”转向“用英语学习”的目标,重点培养学生在各自专业领域内的英语研究和交流能力[2]。日本大学主要是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英语口语和写作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3]。

蔡基刚教授选取了日本的两所公立大学――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以及两所私立大学――庆应义塾大学和日本早稻田大学,对他们的大学英语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四所高校在英语课程设置上各有特色,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首先,这四所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都灵活多样,注重实用性、工具性和专业性。教师根据个人经验、学生需求和水平选择教材。在题材上,既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强调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渗透。比如,东京大学2011秋季学期的Reading课程包含这些内容:英国文化与无政府主义、英国浪漫派诗人、学术论文选读、《仲夏夜之梦》、语言学文献、王尔德喜剧、科幻小说和日本近代史等。京都大学2011秋季学期AcademicReading课程包含语言学专题、医学专题、文学专题、生物学专题、理工专题、现代社会科学专题等,对这些专题的相关原版文献进行研读。

另外,在能力培养方面,日本高校既开设了培养某类语言能力的专门课程,又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多变,把对各种语言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比如,庆应义塾大学开设的课程有:Speaking、IntensiveReading、Listening、Writing、Academic Writing、Reading。而东京大学的必修课英语I重点为听力和阅读,然后是根据听力和阅读内容进行写作。此外,这四所大学除了开设大学英语必修课之外,还开设了丰富的选修课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需求进行选择。比如,东京大学理工科英语选修课注重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结合。

这些大学还非常重视将英语语言学习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相结合。比如,京都大学对高年级进行SAP教学,即开设1个学分的科技英语,但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各不相同,有地球英语、医学英语、化学英语、数理英语等,这些课程主要进行文献阅读和写作训练。各院系还由专业教师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帮助学生掌握专业词汇,提高学生专业领域内的英语能力。

而且,大学英语课程和高中课程形成了自然的过渡和有效地提高。例如,东京大学的教学方法与高中英语教学不同,着重培养阅读能力。仔细阅读注重把握文章大意和作者态度;快速阅读注重提取和概括文章关键信息。

日本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也灵活多样,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比如,东京大学PO(Presentation/Oral)的课程内容不只是简单的口语会话练习,还包括小组讨论、辩论和presentation等。

综上所述,日本的大学英语教学注重语言教学和专业教学的结合,具有工具性、专业性和实用性的鲜明特点。这些异彩纷呈的课程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的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传授了相关的专业知识,提升了学生的研究能力。

三、日本大学英语教学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日本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给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多启示,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蔡基刚[4]等学者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趋势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ESP)。可是,ESP教学在我国高校全面铺开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首先,由于受到地域差异和学生能力水平不同的局限,有些语言基础薄弱的学生很难接受和适应ESP课程。其次,我国开设ESP的高校所占比例并不大,大部分高校ESP教学设置并没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教学内容零碎松散,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而且,ESP课程对于授课老师有着极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语言教学能力和文学功底,又要求教师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工作经验,而在我国高校ESP教师人数并不多。

考虑到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参考日本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情况,笔者认为应该把ESP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之间的过渡。大学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是全面培养学习者的语言基本技能,而ESP教学要加强对专业词汇及专业术语的学习。二者同等重要,是为实现同一教学目标的两个层面。

ESP教学可以与现在国内高校普遍实行的分级制教学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不同层级的教学。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该以基础英语教学为主,在教材选择和教学方式上要注重趣味性和多样性,在帮助他们巩固语言基础的同时建立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后期,比如大二下学期,进行少量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为学生能更好地进入高年级的专业英语学习阶段做准备。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适当削减他们的基础英语学习,改为以专门用途英语学习为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有选择性的学习相关大类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

其次,还应该开设多种多样的选修课。在内容上,可以有人文类的、理工类的、医学类的;在语言技能上,可以有写作类的、阅读类的、口语类的;还可以有戏剧表演类的、演讲类的、辩论类的。学校以及各学院还应当适当定期地组织一些英语活动,比如英语竞赛、英语演讲、英语辩论等活动。

四、结束语

随着中学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校英语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较以往大幅提高,他们把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当作大学英语的终极目标,在英语课堂上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虽然很多学校都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可是由于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和学生反馈情况并不乐观。通过分析日本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情况,笔者认为应该把ESP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之间的接口和过渡。ESP教学可以与现在国内高校普遍实行的分级制教学结合起来,还应该为学生开设多种多样的选修课,此外,还应该加强专业教师和基础英语教师之间的合作。

参考文献:

[1]胡壮麟.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低效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2002(4):3-7.[2]张文友.日本英语教育的改革动向[J].外语界,2001(5):33-36.[3]韩戈玲.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1(3):21-25.[4]蔡基刚.从日本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看我国外语教学目标调整[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3):1-7.

下载斯坦福大学技术许可战略对我国高校的启示论文(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斯坦福大学技术许可战略对我国高校的启示论文(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印度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印度各级教育改革特点的分析,吸取其中成功的经验,对我国教育改革提出建议。[关键词]印度教育改革一、印度的教育现状及改革措施印度教育经过独立后几十年的发......

    美国铁路货运战略对我国的启示(定稿)

    美国铁路货运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1 美国铁路货运经营状况 美国货运铁路公司按年营业额分为3类,年营业额大于2.5亿美元的为I级铁路,年营业额在0.2亿~2.49亿美元为II级铁路(地区铁路),年......

    “威斯康星理念”对我国高校发展定位的启示

    “威斯康星理念”对我国高校发展定位的启示 史玉丁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重庆北碚 400715)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以下简称高校)发展迅速,但是在学校发展定位......

    浅谈大数据技术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摘要:信息社会大数据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等教育结合大数据技术适时改革是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大数据在国内外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及大......

    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对我国企业海外经营之启示

    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对我国企业海外经营之启示 【论文摘要]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制定并采取了本土化战略,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这对我国企业海外经营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研究......

    “一带一路”国家的开放战略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是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符合沿线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文章在分析“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一带一路”的重要外部力量、......

    英国创意人才培养战略对我国的启示[最终定稿]

    英国创意人才培养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年9月,伴随着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许多传统支柱性产业如房地产、汽车、外贸等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中,而文化创意产业却因为在动漫、影视、......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地方高校转型的启示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地方高校转型的启示 美国职业教育分为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其高中阶段开设的课程主要针对一些具体工作或特定行业。学生还可通过社区学院进行职业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