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夏地区干旱成因及防治对策的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干旱成因;问题;防治对策
论文摘要:通过对宁夏地区持续干旱成因(气象因素和人为因素)及干旱暴露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近几年来,宁夏地区的持续性干旱加剧了本区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退化,并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造成本次长时间干旱的原因主要有气象因素和人为因素。
1气象因素
1.1自2004年秋季以来,热带太平洋地区发生了一次弱的厄尔尼诺事件,目前海洋状况已基本接近正常。但该事件可能是造成宁夏地区降水偏少的原因之一。
1.22005年上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较常年同期偏大,强度偏强,西伸脊点位置偏西,但其脊线位置偏南,使热带海洋上的水汽输送偏南,宁夏地区难以出现大范围的明显降水天气过程。
1.3区域气候变化受季风进退及强度异常的年际变化影响显著。2005年5月第6候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常年同期相比偏晚,强度偏弱,是造成宁夏大部分地区前期降水持续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1.4青藏高原积雪与宁夏地区汛期降水具有一定的反相关系。2005年以来,各月青藏高原积雪面积较常年同期偏大,积雪量较常年同期偏多,是造成宁夏大部分地区前期降水持续偏少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1.5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自2004年秋季以来宁夏各地大部分时间气温偏高,特别是2005年春季以来气温持续偏高,4月份以后偏高尤为明显。其中4月份平均气温为11.80℃,较常年同期偏高2.70℃;5月份平均气温为17℃,偏高1.80℃;6月平均气温为21.30~24.40℃,较常年同期偏高2.90~3.50℃。由于气温偏高,光照充足,降水持续偏少,加剧了旱情的发展。
2人为因素
宁夏地区近几年出现特大干旱,除特殊的地理环境及自然降水总量少、时空分布不均等客观自然因素外,还存在一些主观的人为因素:
2.1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抗旱设备损毁严重,导致整体抗旱能力降低。宁夏地区各类蓄水工程大部分修建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这些工程先天存在不足,病险隐患多,配套设施不完善,加之运行年久失修,设施日趋老化,不能充分发挥蓄水保水作用,在旱灾发生时,其抗灾能力顿显脆弱,2004年秋季干旱发生时,宁夏地区水库和塘坝蓄水明显减少。另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原有的灌溉设施大部分损坏,加之渠道渗漏,抗旱能力已十分脆弱。
2.2灌溉管理制度不健全,群众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和全局意识差。宁夏各灌区的灌溉管理还是沿用大集体时的制度和方法,不能适应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灌溉需求,由一把锄头理水变成了千把锄头放水。由于田间渠系不配套,下游灌溉要通过上游田间过水,一些农户缺乏全局观念,等自家的田间灌满了水才往下放,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特别在水源紧缺时,中下游灌区很难受益,人为的造成了灾害损失的扩大。
2.3有偿供水机制不健全,水费标准不合理,灌溉管理难以到位。一直以来,由于受山区地理条件的制约,各灌区没有用水计量设施,灌溉水费只能采取按亩、按灌溉条件好坏等抽象标准分级定额收取。用水多少、管理好坏都收取同等数额水费,为此,农户在贫水年份因供水不足而意见大,收取水费时出现抵制和拒交现象,而在正常年份用水再多也只要交封顶似的水费。管理单位因管理范围宽、工作量大、群众意见多、粮价低、水费收取逐年减少、收入逐年降低难以应付正常的生产、生活开支等而挫伤了积极性。这样必然影响管理单位的生存发展,管理工作难以到位。
2.4土地不合理开发、植被破坏,原始水源减少。以往的自然水源因受植被破坏、土地不合理开发等因素的影响,近些年来明显减少,人畜饮水逐渐困难。同时也使农田保灌面积逐渐要依靠蓄水工程供水,无形中增加了水利工程供水的负担。
2.5外出务工劳力多,从事田间劳作的力量薄弱。近些年,由于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业生产收益不高,外出务工的农民增多,且多是青壮年。农村剩余劳力少,从事田间生产的力量薄弱,必然导致对水利设施、农田、农作物管理的疏忽和粗放管护。特别是发生自然灾害的年份,抗灾人力缺乏,最容易错过救灾的有利时机,造成不应有的灾损。
3防治对策
3.1抓好旱情宣传教育。要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宁夏是一个特别干旱的地区,抗旱问题十分突出,面临着干旱灾害的威胁和压力,必须立足抗大旱,做到预防为主,从思想上、工程上、措施上和组织责任上把握好防旱抗灾主动权。
3.2不断强化抗旱责任制。要象防汛一样,进一步明确各级部门的抗旱责任,完善各级抗旱组织指挥网络和抗旱责任体系,凡在抗旱中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在抗旱标准内造成损失的,应实行问责制,追责制。
3.3完善防旱抗旱政策法规。结合抗旱斗争的实际,抓好灾后反思,注重总结经验,加强调查研究,探索和建立在新形势下水源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包括出台水费征收、工程管理维护等方面的政策,促进水源工程建设。落实地税部门代征水资源费的改革政策,做到不仅通过兴修水利解决缺水问题,还要通过提高水资源征收费保证率,发挥水价对水资源的配置作用,进一步推进节约用水。做好有关宁夏地区抗旱条例调研工作,重点是研究如何规范各级各部门、管理单位及抗旱各方面的行为及权利义务,为出台法规做好准备。
3.4加强抗旱管理能力建设。建立以墒情监测系统为主,综合水雨工情的旱情监测、分析、预警系统。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继续抓好抗旱单项预案的编修,形成以各级预警及其响应为核心的抗旱应急管理体系,努力做到有力、有序、有效应对干旱灾害。继续加强各级防办抗旱能力建设,配备得力人员,确保必要资金,增强抗旱手段,进一步完善各项规定,为抗旱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3.5努力提高工程抗旱能力。组织好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抓紧修复水毁工程,加强灌溉体系建设,加大塘坝和水库堰改造、河渠清淤的力度,提高蓄水保水输水能力。大力兴建小库、小塘、小水窖等设施,发展集雨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的水窖,解决水利死角的突出问题。抓紧病险水库整治脱险,以恢复蓄水能力,力争多拦多蓄多用雨洪资源。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底限,引导搞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做到以供定需。
3.6抓好抗旱服务组织管理。加强对已建抗旱服务队的管理,探索和推行股份制嫁接等新模式,既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吸纳各方资金入股,增强抗旱服务队的活力,不断提高应对市场求生存的能力。注重引导抗旱服务队和抗旱协会的建设,逐步形成强有力的抗旱服务网络,发挥抗旱服务攻坚作用,抗旱协会的管理协调作用,一旦需要,做到能迅速将水送到田间地头,及时协助化解水事纠纷,为农户排忧解难。
第二篇:室内环境污染成因及防治对策
室内环境污染成因及防治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也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相应相对增高,所以,室内装修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人们日益重视环节。通过对室内空气污染特点的介绍,提出了室内污染物相应的控制措施,指出控制室内污染应从源头把好质量关,以及采取物理、化学及植物等方法消除室内污染物。
引言:
室内环境已成为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外环境,将对人类的健康和舒适、社会化生产等行为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30多年来,有关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的研究发展很快,围绕着这一主题颁布的标准、法规、政策,以及对人体健康影响和危险度的评价、建筑物通风设计、空气净化等问题正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因此,创造优良的室内环境已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愿望。
1.1室内环境污染
当今,人类正面临“煤烟污染”、“光化学烟雾污染”之后,以“室内空气污染”为主的第三次环境污染。美国专家检测发现,在室内空气中存在500 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致癌物质就有 20 多种,致病病毒 200 多种。危害较大的主要有:氡、甲醛、苯、氨以及酯、三氯乙烯等。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证实,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也成为全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室内空气污染与高血压、胆固醇过高症以及肥胖症等共同列为人类健康的10大威胁。据统计,全球近一半的人处于室内空气污染中,室内环境污染已经引起35.7%的呼吸道疾病,22%的慢性肺病和15%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癌。
1.3危害
1.有害气体的污染
(1)甲醛。甲醛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无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室内甲醛有多种来源,可来自室外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等。室内来源主要有两方面:a.来自燃料和烟叶的不完全燃烧;b.来自建筑材料、装饰物品及生活用品化工产品,但主要来自家具和室内装修材料的胶粘剂———脉醛树脂,以及作为保温隔声建筑材料的脉醛泡沫塑料。
(2)苯及苯系物。苯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为是有毒的致癌物质,苯、甲苯、二甲苯是室内主要污染物之一。苯及同系物甲苯和二甲苯都为无色、有芳香气味、易挥发、易燃、燃点低的液体。苯、甲苯和二甲苯是以蒸汽状态存在于空气中,中毒作用一般是由于吸入蒸汽或皮肤吸收所致。苯属中等毒类物质,急性中毒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害,慢性中毒主要对造血组织及神经系统有损害。
(3)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TVOC在室内空气中作为异类污染物是极其复杂的,而且新的种类不断被合成出来。由于它们单独的浓度低,但种类多,一般不予以逐个分别表示,以TVOC表示其总量。主要都来源于各种涂料、粘合剂及各种人造材料等。
(4)氨。氨为无色而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气体,氨气可通过皮肤及呼吸道引起中毒对眼、喉、上呼吸道作用快,刺激性强,轻者引起充血和分泌物增多,进而可引起肺水肿。长时间接触低浓度氨,可引起喉炎、声音嘶哑。重者,可发生喉头水肿、喉痉挛而引起窒息,也可出现呼吸困难、肺水肿、昏迷和休克。
2.浮游粒子的污染
浮游粒子中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是粒径小的所谓飘尘。浮游粒子的发生源主要有:(1)人体头皮、皮肤屑、衣物上的污垢和人体活动如室内步行、扫除等;(2)燃料燃烧煤烟;(3)建筑材料和设备石棉纤维、玻璃纤维、螨虫等;(4)吸烟烟雾烟尘、焦油等;5)其他空调系统产生的粉尘等。
3.香烟烟雾的污染
香烟烟雾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染源,烟雾中既有气态分子状污染物(占91.8%),又有浮游粒子状污染物(占8.2%)。这些粒子状污染物还会吸附在墙壁等地方,随着低沸点成分的挥发和气态污染物一起构成室内的臭气源。
4.放射性污染物及其危害
室内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是氡。氡是一种惰性气体,多用做保护气,它是自然界中唯一的天然放射性气体,室内空气中的氡来源于建筑水泥、矿渣和装饰石材。
5.生物性污染物及其危害
生物性污染主要是细菌。细菌主要来源于地毯、毛绒玩具和被褥等。
2室内环境污染的现状
近几年,我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室内环境的标准,从建筑装饰材料的使用,到室内空气中污染物含量的限制,全方位对室内环境进行严格的监控,以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但是,人们对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还远未达到足够的认识。
应当看到,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建筑、装饰装修、家具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据中国室内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我国每年由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超额死亡数可达11.1万人,超额门诊数可达22万人次,超额急诊数可达430万人次。严重的室内环境污染不仅给人们健康造成损失,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专家调查后发现,居室装饰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材料会加剧室内的污染程度,这些污染对儿童和妇女的影响更大。有关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每年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致死亡的儿童约有210万,其中100多万儿童的死因直接或间接与室内空气污染有关,特别是一些新建和新装修的幼儿园和家庭室内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3室内环境污染的成因 由于室内引入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污染源或室内环境通风不佳,导致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无论数量上还是种类不断增加,并引起人的一系列不适症状的现象,即为室内空气受到了污染。就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言,由于人们生活、工作在室内环境的时间长,室内通风状况不良、不利于污染物稀释扩散自净等原因,室内环境质量比室外环境质量显得更为重要。4防治方法4.1污染源的控制
4.1.1优化设计方案、优化施工工艺设计是整个工程总的策划,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人们在其中停留时间的长短,以及建筑物内空间大小及室内通风能力好坏,分别提出不同要求;在室内通风设计时应保证风量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控制污染。
4.1.2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避免引入污染源生产企业应改革生产工艺过程,减少甲醛的使用量,室内装修选用材料时应选用符合有害物质限量系列标准的材料,尽量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材料,购买材料时应向商家索取材料检验合格证明。
4.1.3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在住宅竣工后,要进行一段时间通风和换气(一般至少1个月)后才能入住。入住后室内应长期加强通风换气,通风时房间内柜门均应敞开;房间内可放置一些活性炭、硅胶及绿色植物,以加强对室内有害空气的吸附。
4.1.4开展室内空气检测建筑工程的每一个环节稍有偏差,就有可能引起室内空气环境的污染,综合评价工程是否达到人们对环境和健康的要求、能不能放心入住,只有通过检测才能说明。
4.2污染治理技术
随着人们对室内污染的逐步重视,使室内污染治理技术应用得到逐步推广,室内污染治理产品也越来越多,目前国内主要有以下3种方法:①物理净化:坚持打开门窗换气,使挥发出的有害气体不滞留在室内,在室内摆放有吸附作用的植物,如芦荟、吊兰、常青藤等;还可选用空气净化装置。②化学净化:采用离子交换和光触媒技术让有害气体分解。③生物净化:使用特种酶让有害气体进行生物氧化。
由于室内污染物具有复杂多样、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而且国内现有室内污染治理技术并不是太成熟,治理产品并不能包治百病,若出现严重超标危害身体健康,且治理产品无法解决问题时,应考虑拆除。
三、结语
总之,室内环境污染现状表明,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要从根本上根除室内空气污染还得从污染源头着手,只有控制污染源,才能彻底消除室内空气污染。防治室内环境污染重点在选材,而由于建材市场较为复杂、混乱,难点也是选材。但只要有建筑工程的合理设计,选材上的严格把关,施工过程中的一丝不苟,工程竣工后加强通风换气,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是能够得到控制的。
参考文献
[1]罗军.室内装饰环境装饰装修材料污染控制监测评价方法及技术[S].武汉: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2002,113.[2]王喜元.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辅导教材[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2445.[3] 李之香,岳桂发,孙宏瑞.浅谈我国室内环境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现状[J]能源环境保护.2004.05
[4] 刘静玲.环境污染与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第三篇:金融诈骗成因及防治对策
金融诈骗成因及防治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丰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金融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是金融领域的犯罪案什也显上升趋势,其中以金融诈骗最为强劲。会融诈骗数额巨大,波及面广,严重扰乱我国金融市场及金融秩序。1993年沈太福非法且带欺诈性集资10亿元及中同农业银行河北省衡水支行涉及100亿美元备用信用证欺诈案对司法部门和金融部门敲响了警钟一一开展反金融诈骗的斗争势在必行。1994年5月25日,朱容基副总理代表国务院召开“三防一保”电话会议,在金融系统部署全面开展防范、打击金融诈骗。1995年金融诈骗被列为国家重点打击的犯罪。1997年新修改的刑法典与将“金融诈骗罪”做专节规定。这都表明我国反金融诈骗的斗争已逐步深入。但是,要尽可能地遏制此类犯罪,必须从根本上剖析其成因,以便更有效地对其进行提防和打击。
一、金融诈骗犯罪的特点
金融诈骗,理论界目前尚无统一定义。简言之,即是发生在资金融通过程中触犯刑律、应受刑罚的诈骗行为。它与传统财产型诈骗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主体包括个人和单位,新《刑法》规定集资诈骗、票据诈骗、信用证诈骗,保险诈骗可以是个人犯罪,也可以是单位犯罪。
2.客体是复杂客体,具有双重性。金融诈骗在侵害财产权利的同时也侵害了金融秩序。
3.标的为有形标的和无形标的,即金融资金和金融信用。金融诈骗犯罪分子多数直接目的是骗取资金,也有少数骗取银行开具保函、托收凭证等文件、票据,到第三者处招摇撞骗,严重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誉。
4.金融诈骗载体为职业关系。一般表现为银行与政府间行政关系,银行与银行间业务关系,银行与客户间信用关系。
5.行为呈专业化、智能化、隐蔽性强的特点。
二、当前金融诈骗犯罪滋长的原因
1.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经济主体多元化,利益格局不平衡。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时期,所有制形式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除按劳分配外,还存在着个人劳动所得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在这种并非单一的分配方式条件下,个人收入的不平衡是难以避免的。目前,我国利益主体多元化格局已形成,同时,这种主体间利益过度分化和利益间不平衡状态的加剧,导致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如果人们不根据现实条件和自身条件一味追求高需求,当现实条件和自身条件不能满足行为人通过正当合法途径来实现这一需求时,便不可避免步人犯罪行列。
2.金融法制跟不上金融市场发展速度,呈相对滞后状态。,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交易工具和规模发展迅速,但是,金融法制不完备,预防乏力,打击不力。如典当行业没有统一规范;期货、期权交易混乱,缺乏规范性法规制止其投机性。
3.金融系统自身建设薄弱及金融工具自身固有缺陷。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金融机构管理制度不完善。从业人员素质低,有章不循,甚至与犯罪分了内外勾结,共同作案。同时,金融工具本身所特有的缺陷成为犯罪分子的利用手段。例如,信用证具有与基础贸易相分离的独立性。因而,银行处理信用证业务时,只对单据文字表面一致性进行审查而对外付款。当商业一方与诈骗方签订合约,跟单信用证只作为商业交易办法付款,它无法充当”警察”来阻止诈骗发生。
4.金融诈骗是竞争文化的消极产物。社会主义中国,存在商品经济的经济形态,相应地就有商品经济的意识形态,表现为交换价值观念、功利观念、竞争观念、风险观念等。存这些观念支配下,各个商品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希望以最少的投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取得最大利润。因而,商品市场上所展示的是激烈的竞争。而竞争本身的合理性又使得许多人以牺牲他人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国内目前各种欺诈型金融犯罪,伪造型金融犯罪都集中反映了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本位思想和利己动机。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业的发展,金融诈骗多数来自于外方。例如,中国银行所经历的八年卢森堡案即源于外商伪造单据骗取国内单位货款案。此类现象的出现,同样是竞争文化的负面效应。美国犯罪学家塞林(T.sellin)认为,犯罪不是纯粹个人之间冲突或相互攻击的结果,而是个人所遵循的不同文化规范之间相互冲突的结果。在西方竞争文化意识中,个人为生存竞争所作的一切努力,都不应视为自私自利或消极,而应视为积极的、建设性行为。所以,通过诈骗获取财富上的成功,比没有获得成功更道德、更有价值。而在中国传统的以善为本的文化熏陶下,我国商贸家在对外贸易中易以善意理解贸易伙伴,风险意识不强,轻信对方,致使自己大跌跟斗。
三、金融诈骗防治对策
(一)重点是预防
预防是防止金融诈骗犯罪行为的发生,将其控制在“未然”状态,以避免由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对社会而言,预防犯罪实践是一种投入,这种投入应既经济又有效。,围绕以上成因,现提出如下预防措施。
1.法律预防,包括立法预防和司法预防。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防治金融诈骗首推完善刑事立法。完善刑事立法具体工作有:第一、理顺刑法与金融法律、法规相协调关系,保证法律的统一性、完整件。刑法典是打击犯罪的总规。同时,在金融法规中制定完整科学的刑事条款,是完善刑事法律体系,惩罚金融犯罪的需要。所以,笔者认为,理顺两者的关系,是指金融法规中的刑事责任条款规定的刑事违法行为在刑法典中应有可适用的相对应具体条款,以确保准确有效打击金融犯罪分子。保护金融法规的权威性。我国新《刑法》的出台,弥补了旧《刑法》与金融法规不协调的缺陷。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第103条规定:”有下列票据欺诈行为之一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变造票据的;(二)故意使用伪造、变造的票据的……”当时,规定共列举的七种票据欺诈行为在刑法规范中根本无可适用的相应条款。而新刑法典却对此做了具体而精确规范,将此七种票据欺诈行为按行为侵害客体不同,分列入”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和”金融诈骗罪”中,真正体现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刑事立法要使”确认立法”加强其超前性。传统的立法指导思想是,成熟一个制定一个,以保证法律的现实性、稳定性和权威性。我国新刑法典对证券市场现货交易的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犯罪行为作了规定,而对期货交易、期权交易活动种形成的诈骗犯罪尚为作预见性的规定。是否当期货诈骗形成气候时,又对新刑法典进行一次添补呢?
第三、加强金融刑事法规解释。新《刑法》对“金融诈骗罪”只作原则性规定,对数额档次及“其它严重情形”没有作具体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853次会议讨论通过《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是对《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抽象性所做的解释。今后,对金融诈骗案件的审理可参考适用。但这种司法解释必定不同于立法解释。笔者建义在制定相关的金融刑事法规时,应由立法机关作出适当解释,以便司法机关准而快地打击犯罪。
第四、完善金融立法。金融活动只有以法律来规范才能健康有序地进行。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担保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颁布,我国金融业发展逐步进入规范化、法制化。证券期货市场是我国新兴的资本市场,仅有《关于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的行政法规和刑法的零星规定,还不足以制止证券期货诈骗及各种违规现象。制定《证券法》、《典当条例》、《金融租赁条例》等法律法规势在必行。其次,加强经济司法活动。“有法必依”是实现法治的关键环节,能使金融业有序健康发展,遏制金融诈骗犯罪,当然离不开司法部门的监督。公、检、法机关经常办理各种金融诈骗案件,应及时将金融诈骗的状况、动态及预防金融诈骗的经验教训反馈给金融机关,帮助它们及时调整和改进预防措施。
2.社会预防。金融诈骗犯罪波及面广,仅依靠立法、司法预防是不够的,它需要公民、基层组织、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参与进行综合治理,司法部门和金融部门应对金融诈骗严重性进行宣传,普及和提高公民识别和预防金融诈骗的能力,避免在集资诈骗等非法活动中受蒙骗。社会预防除了加强人们的观念以外,还应通过工商行政机关、公证机关、资信评估机构等发挥其职能,尽可能地截阻金融诈骗的发生。
3.行业防范和技术防范。许多金融诈骗得逞源于金融系统自身建设薄弱和防伪技术落后。因而金融系统应从内外部加强自身建设,尽可能防止金融诈骗得手。
(1)外部监管。即是以中央银行为首的金融机关应严格监管金融活动,建立权威性资信评估机构,参与投资、货款、贸易等活动的资信评估,对资信极差或有前科的企业,及时进行登记并公布。
(2)内部监管。第一,加强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岗位培训。第二,强化内部的法律事务工作;目前,我国大部分二级分行都没有相应的法律事务工作机构,金融系统内部的法律事务工作仍处“消防队”位置,这显然是不利于防范金融诈骗的。
(3)业务上,实行日常稽核和定期专项稽核,保证会计操作规范性、严密性和审计独立性。
(4)健全主要经营业务管理审批制度。金融系统经营放贷业务、投资业务等,如无相应管理规章或制定了管理规章而没有确实执行,都易造成金融诈骗不法分子趁虚而入。所以.金融系统应健全主要经营业务管理审批制度并确保执行。如放贷业务,应实行三查(调查管理、审查认定、检查监测)与审贷职能分离,建立信贷风险评论估,即对企业属AAA、AA等级的,可给予信用贷款,而对AB、BB、BBB等级的,则给予抵押贷款。
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金融诈骗是全球性趋势。因而,应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预防金融诈骗。第一,提高防伪技术,传统的磁卡性信用卡易伪造,可研制带有集成电路信用卡,它储存了特殊密码和更多的保密资料,使用科学、方便、更安全;第二,采用先进鉴别技术,对伪造、变造的票据、印章可采用紫外线灯、蓝光灯等仪器通过透光或碘熏等方法进行鉴别。
(二)惩罚金融诈骗犯罪
1.我国新刑法典的惩罚方法。1997年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吸纳了1995年的《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有关刑事责任之规定,为打击金融诈骗犯罪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
(1)采用自由刑、生命刑与财产刑并科的处罚方法。新刑法规定集资诈骗、贷款诈骗、票据诈骗、信用证诈骗、信用卡诈骗、伪造有价证券诈骗及保险诈骗七种金融诈骗罪。除票据诈骗、信用证诈骗、集资诈骗最高刑规定为生命刑外,其余的最高刑均为无期徒刑,这是符合经济犯罪处罚的罪刑相当原则的。即刑罚应符合威慑犯罪分子的要求。金融诈骗作为一种特殊诈骗犯罪,是从财产型诈骗犯罪游离出来的,相应提高其法定刑,是严厉打击和遏制此类犯罪的有力措举。同时,此类犯罪的各罪按危害程度不同,分别科以自由刑成生命刑,排除了有些专家学者“一律使用生命刑方足以制裁和遏制金融诈骗犯罪”的偏激观点,又符合刑法“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随着经济的发展,财产刑在惩罚经济犯罪中的地位日益显得重要,这是一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对付手段。我国以往的刑事立法对财产刑一般采用“可以并处”的方法,这不足以制止经济犯罪分子的贪利成性。新刑法典对金融诈骗采取财产刑与自由刑或生命刑并处的惩罚方法,即判处自由刑或生命刑同时判处罚金或没收财产,体现了惩罚经济犯罪的有效性原则。
(2)对违法犯罪的单位进行处罚。新刑法典确认了单位犯罪,对金融诈骗中可能出现单位犯罪的集资诈骗、票据诈骗、信用证诈骗规定了双罚制。这是由金融诈骗犯罪主体由单一化向集团化发展的特点决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8条第二款对保险事故中介人(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违规操作以“保险诈骗共犯”论处,这一规定,从积极意义讲,督促金融活动中的行为人、中介人在相关的金融活动中应依法尽职尽责,从而保证整个金融业有序健康发展。笔者认为,这一精神在今后立法种应予以扩充,如在处理信用证业务时,银行没有对单据真实性负责的义务,即使在开证行付款前,开证申请人以悉知诈骗,也无法通过银行及时制止诈骗发生。如果我国刑法强制规定中介组织的必要义务,相信金融诈骗得手的机会可减少许多。
2.借鉴国外反金融诈骗的经验金融业越发达的国家,金融诈骗越厉害。西方发达国家在反金融诈骗斗争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对我国有一定借鉴意义。
(1)资格刑对金融诈骗犯罪的适用。资格刑就是指剥夺犯罪人行使一定权利的资格。我国刑法规定的资格刑是剥夺政治权利,这与金融诈骗无缘。金融诈骗是发生于资金融通过程中的犯罪。无论自然人或法人只有依法具有一定民事权利能力才可能在此经济领域活动.如果其丧失某种法定民事权利则不能在参与金融活动。因而,对有关利用其从事金融业务之便进行金融诈骗的行为人,应对其服刑完毕后所从事的职业进行限制,即禁止从事与犯罪前职业相同或相似的职业或容易再犯的职业。法国1991年12月30日第91一B82号法律(支票法的修改法)规定,对信用诈骗,法院还可判处在不超过5年的期限内禁止行使刑法典第136—28条规定的公民权、民事权及家庭权。根据我国新刑法典有关规定金融诈骗犯罪分子除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应当剥夺一定的公民权和职务权利外,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则不可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同时新刑法典未将禁止从事有关特定职业包括在剥夺政治权利内容之列,这都不利于刑法发挥其预防和惩罚金融诈骗犯罪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行政处罚,我国是有关于取消某种从业资格的规定的。例如,《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规定,发行人在发行证券中有内幕交易行为或证券经营机构、证券交易所以及其他从事证券业的机构有操纵市场行为或与虚假陈述有关的直接责任人员,可取消其发行证券资格或撤消其证券经营业务许可、其从事证券业务许可或资格。但行政处罚效力毕竟不能等同于刑罚效力,如果将禁止事有关特定职业列入刑罚资格刑内容中,相信有恃无恐的金融犯罪,特别是证劵期货证券犯罪会大大减少。
(2)加大对虚假陈述金融诈骗的打击力度。目前,理论界将金融诈骗分为虚假陈述金融诈骗和非法占有金融诈骗。前者以非法获利为目的,而后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我同刑法典规定的金融诈骗均属于非法占有金融诈骗。因而,从严格意义讲,我国对虚假陈述金融诈骗立法尚处空白。但是,新《刑法》“妨害对公司仓业的管理秩序罪”与”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中,有虚报注册资本取得公司登记,制作虚假文书募集资金或提供虚假信息诱骗投资的欺诈行为之规定,这实质上是虚假陈述金融诈骗,此种犯罪行为严重违背了金融活动的诚信原则,严重扰乱金融秩序和金融市场,特别是在投机性的证券市场上,虚假陈述足以破坏整个市场运作,危害性较大。《德国刑法典》第265条中规定“就有利于贷款人且对其申清的决定具有重要意义的经济状况提出虚假的或不完全报告”或”资料或报告所表明的经济状况未就经济变化作出报告,而其对申请的决定又非常重要的”属于信贷诈骗罪。可见,德国贷款诈骗是虚假陈述金融诈骗,而我国贷款诈骗则是非法占有金融诈骗。如果只将非法占有金融诈骗规定为犯罪,而这种犯罪在构成要件上要求发生一定结果,并且主观上非法占有的目的也往往难以证明,就会造成刑事追诉上的困难,甚至徒劳无功。在这种情况下,将虚假陈述金融诈骗规定为犯罪,有利于惩治隐蔽性欺诈行为,以免造成实际经济损失,维护金融秩序不受非法侵害。因而,对易发生虚假陈述金融欺诈行为领域(特别是证券业),应立法将此种行为规定为犯罪,加大对其打击力度,保证金融活动有序顺利进行。
3.加强国际协作,引渡罪犯,打击金融诈骗犯罪分子。引渡罪犯,是国际法上依条约对逃往缔约国的罪犯引渡回本国进行审理处罚的原则。鉴于目前金融诈骗犯罪是国际集团化的趋势,而且各国对金融诈骗犯罪的态度和惩处做法不一致,如果国内犯罪分子为规避处罚而外逃,可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协作及国际法的引渡原则,对金融诈骗犯罪分子进行打击。
第四篇:阜新地区干旱灾害分析及减灾对策
阜新地区干旱灾害分析及减灾对策
辛艳辉王宪彬
阜新市气象局 阜新 123000
摘 要:本文通过对阜新市 1951~2009年59 年间的降水资料分析,得出了阜新地区属于半干旱半湿润的过渡带,降水量和蒸发量的时空分布都不均匀,极易发生旱灾。根据干旱标准评定,得出了阜新市属重干旱区,干旱机率为54%~59%,并且近十几年旱灾更加严重的分析结论。最后,为本市旱情的评估,制定减灾对策和抗旱预案,以及指导抗旱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降水资料;降水量;蒸发量;半干旱半湿润;旱灾特征
Analysis of drought rule and disaster relief measures in Fuxin City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ecipitation data of Fuxin City from 1951 to 2009,it concludes that Fuxin City is a drought—prone area,and the possibility of more serious drought is 54%~59% and in recent years, drought is becoming more serious.All the conclusions in the paper will be helpful for fighting drought works.
Key words:precipitation data;precipitation;evaporation;semi-arid and semi-humid region;drought law引言 1.1 阜新的区域概况分析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部,东经121°1'-122°56',北纬41°41'-42°56',北靠内蒙古自治区,东与沈阳市接壤,西部和南部,分别同朝阳市、锦州市毗邻,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辽宁省的畜牧、油料基地和重点产粮地区,又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素有“煤电之城”之称。
按照全球气候类型的划分,阜新属于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的这一特点,对发展农业极为有利。因为在作物生长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时候能有充足的雨水供应;而且气温年较差大,冬季气温低,可对病虫害的减少起一定作用。但是如果天气异常,雨热不同步,又常常会使农业减产。近几年来,阜新地区干旱发生频率之高,降水之少,减产之重是近百年来少见的。
1.2 阜新市农业特点
阜新市主要的农作物有玉米、花生、谷子和杂粮,农作物播种的关键季节是4-5月,此期间降水量很少,30% ~40%的年份不能满足农作物出苗、育苗需要,春旱经常发生。进入夏、秋季,如果遇上雨量偏少或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就会发生夏旱、秋吊。可见,阜新市农业干旱主要表现为春旱、夏旱和秋吊。
阜新是农业生产大市,粮食、畜牧、林业生产在省内具有重要位置,且耕作方式相对较落后,缺乏高效先进的灌溉设施,灌溉成本较高,农民靠天收思想严重,农业产量与天气状况密切相关。因而,科学、简便、准确地分析旱情,对指导该市的农业灌溉,分析全市的粮油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2阜新市干旱发生的主要特点
2.1 阜新市降水量的时空分布 2.1.1 降水的空间分布
阜新市的降水量空间分布很不均匀。降水量分布情况,是从东南至西北逐渐减小。这主要是由于西北部比东南部更加靠近内陆。当夏季风开始登陆时,水汽最为丰富,当它向内陆深入的过程中,沿途降雨,水汽逐渐减少。距水汽来源越近的地区,降雨就越多,反之,降雨就少。阜新西北部,受到的夏季风影响很小,所以降水就少。这也与我国干湿区和气候带的划分想吻合。由此可知,整个阜新地区处于半干旱半湿润的过渡带。
阜新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见图1,从图上可以看出,按降水量多少可分为三个区域,以彰武县、阜新县、阜新市为界,东南部地区降水量大于500mm,其中彰武县苇子沟降水量最多,为 547.4mm,高于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 14.0%;中部降水量为500—450mm;西北部降水最少,降水量低于450mm,其中彰武县四堡子站降水为全市最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4l5.5mm,低于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3.5%。
2.1.2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是阜新降水的另一个主要特点。由于阜新地区的降水主要来源于夏季风,夏季风的早晚、强弱、进退等年际差异,都明显地影响降水的年际变化。此外,寒潮的强弱和次数、台风的多少和路径等都会影响降水的年际变化。阜新市降水量年际变化过程见图2。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统计的59年资料中,有30年年平均降水量在500mm以上,根据世界气候类型划分标准,阜新地区有一半年份属于半干旱气候,一半年份属于半湿润气候,因此,进一步证明阜新地区属于半干旱和半湿润气候的过渡带。阜新市的降水量变化周期为5年左右,丰枯变化周期为 l0年左右。全市平均历年最大降水量为824.4mm,历年最小降水量为300.4mm,最大与最小的比值为2.7,丰水年与枯水年降水量之比介于1.5~2.7之间;从发展趋势线看,降水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尤其是1998年以后,降水量明显减少。
2.1.3 降水量的年内分布
阜新市的降水资源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图3),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降水量(6~8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5.5%。7月份降水量最多,为142.9mm,占全年降水量的28.4%,8月份、6月份降水量分别为110.4mm和77.4mm,占全年的21.9%和15.3%;整个冬季(12、1、2月)降水最少,只有全年降水的1.7%;春季(3~5月)降水量为72.8mm,只占全年的14.4%,说明阜新地区春季的降水量不足,容易出现春旱。
2.2 阜新市蒸发量的分布特点
阜新地区气候干燥,年日照时数长,年蒸发量大多在1100-1600mm之间。蒸发量的年内分配也不均匀(见图4),全年最大月蒸发量出现在5月份,占年蒸发量的17.7%,6月次之,5,6两月蒸发量约占全年总量的33%。最小月蒸发量一般出现在 1月份,最大月蒸发量为最小月的5~18倍。整个春季(3—5月)的蒸发量为606.7mm,占全年蒸发总量的36.6%。由于蒸发的峰值正好出现在少雨的春季,因而加重阜新春季的干旱。
2.3 人类活动的影响
近几年来,阜新市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干旱现象更加严重。例如:盲目开垦,乱砍、滥伐破坏森林植被,导致水土流失,降低了土壤涵水能力,为干旱埋下了隐患;工业生产发展,人口增加,造成需水量增多,加重了干旱;城市污水严重污染水源,使很多清洁的水遭受污染,相当于减少一部分水资源量,使干旱缺水的局面更为严重[1]。3 旱灾特征评定指标的确定
干旱的定义不同专业有不同的解释,世界气象组织1975年公布,共承认以下 6种形式的干旱:气象、气候、大气、农业、水文、用水管理。而以三种干旱定义最为通用:①气象干旱:“不正常的干燥天气时期,持续缺水足以在影响区域引起严重水文不平衡”(赫查克,1959年)。②农业干旱 :“涉及降水量不足的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或牧场产量足以产生不利影响”(罗森堡,1979年)。③水文干旱 :“在河流、水库、地下水含水层、湖泊和土壤中低于平均含水量的时期”(耶弗杰维奇等,1979年)[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科学防御自然灾害能力的不断提高,有旱无灾或有旱少灾的现象不断增加,本文采用干旱灾害程度[3]这一指标来综合评价某地的干旱程度,为政府部门防旱抗旱提供科学依据。考虑到阜新主要以农业为主,故采用因旱粮食损失率这一指标进行旱灾等级划分。因旱粮食损失率汁算公式如下:
因旱粮食损失率(L)=因旱粮食减产量
当年粮食正常产量100%
因旱粮食损失率指因旱粮食减产量与当年粮食正常产量的百分数。其中,因旱粮食减产量应根据实际调查统计,调查过程中注意区分了当年粮食减产量和因旱粮食减产量的关系,合理地剔除风、雨、雪、涝、病害等其它影响粮食减产的因素。当年粮食正常产量则按照前三年粮食实际亩均产量的平均值估算。若前三年旱情严重,不能很好的代表正常产量,则继续向上类推至合理年份。若当年粮食正常产量小于当年粮食实际产量,则可判定当年不旱。旱灾特征
(1)旱灾频率高
本次分析选取1951-2009年59年间的资料,根据表1中的划分标准,阜新县共发生轻度旱灾16年,中度旱灾9年,严重旱灾5年,特大旱灾2年,有27年未发生旱灾,发生旱灾的频率为54.2%;彰武县共发生轻度旱灾24年,中度旱灾6年,严重旱灾2年,特大旱灾3年,发生旱灾的频率为59.3%。阜新地区总体属于重干旱区。
(2)近年旱灾更加严重
自1998年以后,阜新地区干旱现象更加严重。根据1999-2009年11年间的统计资料看,阜新县共发生轻度旱灾3年,中度旱灾2年,严重旱灾3年,特大旱灾1年,发生旱灾的频率为81.8%。近年来,阜新地区不仅发生旱灾的频率明显增加,而且灾害程度更加严重。这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减灾对策
阜新市的抗旱工作要取得好的成效,必须根据阜新市属于半干旱半湿润过渡带的这个主要气候特征,采取综合措施,统筹兼顾,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多赢。这是当前全市上下都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重点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阜新地区是辽宁省主要粮食产区之一,过去主要种植玉米,农作物品种单一,且不太具备抗旱能力。要增加经济效益,必须在节水的前提下,优化作物品种,提高种植质量。因此要因地制宜,选准项目,把发展抗旱、高效、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作为种植业调整的主项。在东南部相对湿润的地区种植玉米、花生等,在中部减少玉米种植面积,扩大抗旱、经济价值高的花生种植面积;在西北部大力发展花生、烤烟、杂粮、金盏花、菊芋等种植项目。同时,要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加大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发展项目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适应阜新气候条件下的种植业产业结构。
(2)调整工业产业结构。为克服水资源紧缺的制约,应该加快以水为主导因素的产业结构调整,把节水指标纳入阜新经济发展的控制性指标体系之中,以用水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逐步培育起适应阜新缺水条件的生产生活方式。颁布产业用水定额,淘汰高耗水行业。要加强对小水泥、小造纸等污染水源工业的管理,关停焦化厂等高耗水、高污染企业。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电子等低耗水、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以及旅游、餐饮等服务业。在量水而行、以水定结构的产业发展思路引导下,阜新市必将向高效用水领域流动,以有限的水资源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建立节水型社会。首先,政府要建立节水法规体系,并且强化特殊行业的用水管理。其次,要宣传教育,推动节水意识深入人心。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将节水内容纳入中小学课本等方式,让节水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公益行为,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节水活动中来。再次,加大非常规水源的利用。
再生水、雨洪水的循环利用替代部分新水,做到优水优用、分质供水。
(4)植树造林,涵养水源。要建立生态立市的发展观念,以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项目为载体,全民动员,调动全市各界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精心打造“通道绿化、城区绿化、绿山富民”工程。
(5)大力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增加降水量是缓解我市旱情的根本性措施,而人工增雨正是人类利用科技手段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种能力。人工增雨是一项效益好、见效快的技术措施,对于促进春耕生产、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净化空气都十分有利。结论
(1)阜新市的降水量空间分布很不均匀,从东南至西北逐渐减小。整个阜新地区属于半干旱半湿润的过渡带。
(2)阜新市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降水量变化周期为5年左右,丰枯变化周期为 l0年左右,丰水年与枯水年降水量之比介于1.5~2.7之间;从发展趋势看,降水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尤其是1998年以后,降水量明显减少。
(3)阜新市的降水资源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春季(3~5月)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4.4%,说明阜新地区春季的降水量不足,容易出现春旱。
(4)阜新县和彰武县发生轻度旱灾分别为16年和24年,中度旱灾9年和6年,严重旱灾5年和2年,特大旱灾2年和3年,发生旱灾的频率分别为54.2%和59.3%。阜新地区总体属于重干旱区。
(5)为提高抗灾减灾能力,确保全市区域经济健康、稳步发展,主要要做到(a)调整农业种植结构;(b)调整工业产业结构;(c)建立节水型社会;(d)植树造林,涵养水源;(e)大力发展人工增雨作业。
参考文献
[1] 赵锡钢.辽宁省干旱灾害分析及减灾对策[J].东北水利水电,2008,26(285):65~68
[2] 农业气象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会,1982.12
[3] 余金龙.陕西省干旱灾害特征及旱灾易发地区研究[J].陕西水利,2010,1:51~52
第五篇:干旱灾害及对策研究
四、水稻抗旱科技措施
1.栽培抗旱技术措施
技术要点:①选用耐旱品种;②选用生育期短、早熟品种抢节令;③采用成熟的旱育秧技术;④采用直播技术,播种后稻草覆盖,白天减少蒸发,夜晚蓄留露水;⑤适当增加亩基本苗;⑥重施基肥,巧施追费;⑦整个生育期湿润灌溉;⑧注意蚜虫防治;⑨注意防治杂草和地下害虫。
2.种子包衣抗旱技术措施
技术要点:①选用优良高产抗病品种;②选用抗旱、抗逆型种衣剂;③抗旱技术措施:选择合理的药种比,进行拌种包衣处理,达到防治种传、土传病害的目的,保证全苗、壮苗;④采用旱育秧技术,在菜地或沙地上旱育秧,采用薄膜覆盖或搭建小拱棚.薄膜覆盖育秧在水稻3叶期破膜。保持湿度,栽前灌水齐墒面,防止晒苗;⑤科学管水,以水控温护苗;注意氮磷钾配合施肥,适时追施氮肥,增强秧苗抗病性,保证栽前达到壮苗。
3.稻飞虱的防控方案和措施
技术要点:①农业防治措施:重抓田间管理,消灭越冬虫源,清洁田园,提早栽培节令;选育抗虫品种,选育中高抗品种;合理密植,规范化栽培。旱育稀植、抛秧、水直播多样性栽培。②化学防治措施:撒种时稻谷用5%锐劲特悬浮剂10毫升,加水20毫升拌1公斤谷种预防稻飞虱的发生。大田防治,在田间虫量达到8头/丛以上若虫高峰期适时选用化学药剂喷雾防治。如吡虫啉、阿克泰、艾美乐、速灭威等药剂对稻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效。施药时要连片联防,必要时要出动机防队大面积范围统防统治,降低虫源,减少施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③生物防治措施:调控稻田块周围的小生态环境,在田埂上撒施三叶草等有益杂草,增加天敌的数量,充分发挥天敌对稻飞虱的控害作用。
五、玉米抗旱栽培技术
技术要点:①种子处理。利用抗旱型复合种衣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增强根系的活力和自身抗逆性,提高种子吸水保水力。进行播前种子抗旱锻炼,将玉米种子在20~25%温水中浸泡两昼夜,捞出后晾干播种,提高抗旱能力。药剂浸种法,对玉米抗旱保苗也有良好的效果。②整地。采用麦秆覆盖等方式减少水分蒸发,保住空气沉降水,提高土壤墒情。③播种。包括打塘等雨抗旱播种法、干种湿出法、提墒播种法、膜侧播种法、秸秆(塑料营养盘)贮水营养钵抗旱保苗法、集雨节水膜侧栽培法等。④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并与化肥配合施用,从而达到以肥调水,使水肥协调,提高水分利用率。⑤适期套种,择期避旱。利用玉米苗期较耐旱的特点,实行麦田套种,使玉米的需水规律与自然降水基本吻合,可基本满足玉米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一般在一次降雨后实施,利于出苗;出苗后又常遇干旱,此期干旱对玉米幼苗影响不大,因这时玉米叶面积小,需水少,经短时抗旱锻炼,还能起到蹲苗的作用,促进根系生长,增强吸收功能,提高抗灾能力。汛期来临时,玉米已进入大喇叭口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是需水最多的时期,这时一般降雨较多,能满足玉米的需要。同时,玉米套种既避免了“芽涝”,又延长了生育期,能充分发挥中晚熟大穗玉米品种的增产潜力,获得高产。⑥蓄水保墒综合措施。施有机肥沟施有机肥保墒麦田套种玉米,麦秆覆盖玉米行间覆盖小麦秸秆对节水保墒、培肥地力有重要的作用。⑦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抗旱能力。松土,除草,改善土壤透气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活动能力,减少地面水分蒸发,减少地面径流,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玉米抗旱能力。施沟肥或控向施肥幼苗有趋肥性,根系向有肥的下面伸展,促使根系发达,提高抗旱能力,达到春季蹲苗发根作用。⑧应用新技术,增强玉米抗旱性。玉米抗旱增产剂是一种由超强吸水材料组成,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剂、杀菌剂的新产品,能很好吸收深层土壤水分,减少水分蒸腾和渗漏,在作物根系周围形成小水库,又有缓释性,供作物吸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