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民族化研究论文(5篇)

时间:2019-10-25 14:4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民族化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民族化研究论文》。

第一篇: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民族化研究论文

摘要:美声唱法的科学性毋庸置疑,自引入我国以来,美声唱法对推动民族声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与民族音乐文化呈现出交融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民族化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以上原因,本文简要分析了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民族化的必要性,并从气息、吐字、风格、情感、表演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美声唱法民族化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旨在进一步提升美声唱法民族化的运用水平,从而充分发挥美声唱法民族化在教学服务及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等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声乐教学;美声唱法民族化;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美声唱法是世界上公认的科学化的演唱方法,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声唱法传入我国,至此之后,国内高校声乐教学中大多以美声唱法为主,其覆盖面越来越大。但需要注意的是,受到民族文化和语言差异的影响,在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华民族化音乐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对语言的元音进行改变以便于歌唱,同时要通过元音来更好的接触语言,这就涉及到音乐艺术与语言艺术的结合。在美声唱法不断普及和推广的背景下,其与民族音乐的融合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也赋予了美声唱法民族化的教学研究价值。基于以上,本文简要探讨了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民族化运用的相关问题。

一、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民族化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民族声乐文化艺术涵盖内容众多,例如戏曲、民歌、说唱等都属于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的范畴。美声唱法的发音方式科学合理,通常用来衡量声乐演唱水平,由此可见,在保持民族声乐文化艺术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引入美声唱法是十分必要的,声乐研究者需要对美声唱法民族化问题进行研究。美声唱法民族化的内涵是以科学的美声演唱发声来提升民族音乐演唱水准,但前提是保证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特色和神韵[1]。东西方人在生理结构及审美追求等方面的差异性较大,美声唱法民族化需要将美声唱法“嫁接”到民族声乐中,以美声唱法演唱民族音乐作品,探索美声唱法在民族文化背景下运用和发展的可行性,从而创新出新的音乐风格,这才是美声唱法民族化的核心所在。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许多声乐研究者积极探索,在不丢失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特色的前提下积极借鉴美声唱法技术,这对于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提升声乐演唱技术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由此形成了包含民族神韵和颇具时代特色的音乐风格。在我国老一辈声乐及声乐教学研究者中,不乏探索西方美声发音方式和演唱技巧的先驱者,并在民族声乐文化中融会贯通,例如才旦卓玛、王昆、郭颂等在声乐研究的过程中始终不忘初心,保持我国音乐民族化和本土化之特点,并积极借鉴美声唱法之精华,对于促进我国声乐艺术的完善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美声唱法民族化的研究正式步入了摸索阶段,但个性鲜明的审美特征还未完全形成[2]。德德玛、李双江等歌唱家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摸索美声唱法民族化发展,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音乐审美特征,与老一辈艺术家相同的是,他们都坚持以民族特色和民族韵味为基础的原则,这也是这些歌唱家及其作品广受欢迎和喜爱的根本原因。对于声乐教学来说,其不仅承担着培养声乐人才的任务,同时肩负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大使命,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应当积极的运用美声唱法民族化,发挥其音乐传承价值,创新出符合大众审美要求的艺术形式,以此来让我国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之林中保持活力。由此可见,在声乐教学中运用民声唱法民族化是十分必要的。

二、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民族化的具体运用

1.气息的调节控制

运用美声唱法民族化过程中,气息的调节控制至关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呼吸,保证气息顺畅和稳定,以此来均衡、灵活、平稳的控制气息变化。在用美声演唱中国歌曲的过程中,通过气息的有效控制来实现情感的书法和表达,教师应当让学生结合不同作品特点学会灵活调节和控制气息,从而更为准确的表达作品情感。

2.吐字技巧的训练

归根结底,美声唱法属于舶来品,其适用于外国语言尤其是意大利语的演唱,在意大利语中,发音以元音结尾,在演唱过程中,只需要保证五个元音字母的统一即可[3]。但对于汉语来说,汉语拼音有声母和韵母之分,在声乐教学中不仅注重发声方法、声音变化及延长旋律的训练,同时要注重语言的合理运用。汉语语言吐字要保证字正腔圆,所谓“字正”,即演唱过程中灵活运用字头、字腹和字尾,所谓“腔圆”,即在统一共鸣位置中以音乐的形式通畅的演唱出字,这是一个需要长期训练的过程。相较于说话来说,演唱需要在同一的状态下保证发音吐字的清晰性,不能有字无声或有声无字,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以拼音的形式拼字,以普通话的标准归韵,即在演唱过程中灵活运用美声唱法,之后配合乐句强弱处理、气息演唱来完整的表达乐曲,保证语言的流畅性和情感表现的自然性,产生与听众的共鸣[4]。总的来说,美声唱法民族化在吐字方面的运用就是以民族语言来对美声唱法进行诠释,强化汉语吐字,将汉语吐字方式与美声唱法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消除美声唱法演唱民族作品的生涩,在不影响外国作品演唱的前提下,保证中国作品的美声演唱被群众接受。

3.作品风格的把握

风格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从宏观上来看,其指的是一个时代、民族、流派、艺术作品的特点,而对于声乐演唱来说,演唱风格指的是演唱的韵味和个性。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涉及到中外作品及戏曲声乐作品等,各类作品的语言风格有着一定的差异性,需要学生灵活把握,对作品内容、创作意图及创作背景有着良好的理解,以此才能够更好的把握作品风格。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区域的歌曲风格差异较大,例如江南歌曲柔美秀丽,旋律圆润,高原歌曲粗狂高亢、旋律起伏,草原歌曲从奔放悠长、放荡舒展。以江南歌曲为例,在了解歌曲风格之后,对歌曲演唱的把握归根结底要在语言上下工夫,掌握江南水乡语言的韵味,只有这样才能够唱出歌曲之韵味,彰显江南歌曲的柔美魅力。因此,美声唱法在声乐教学运用的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多多学习,借鉴歌唱名家对作品风格的把握,提升自身对作品风格的灵活掌握和运用能力。

4.民族情感的表达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着深厚历史文化沉淀,民族个性鲜明,许多民族歌曲取材于生活,唱起来朗朗上口,流传久远[5]。例如东北的二人转、湖南的花鼓戏、陕北民歌等,各民族音乐作品各具韵味、各有特色,也形成了差异化的演唱方法,此外,我国戏曲文化博大精深,作品丰富,这些都属于我国传统民族声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声乐正是在这些传统音乐艺术形式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来的。而在美声唱法引入之后,民族音乐又积极借鉴了美声科学的演唱方法和先进的发声技巧,使得民族音乐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美声唱法与民族艺术及情感的融合推进着民族声乐的发展。相较于传统民歌来说,现代民族声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更强,同时不失传统韵味,搭载了民族情感,使得现代演唱艺术家在更加科学演唱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抒发和表达民族情感。例如《我爱梅园梅》、《送上我心头的思念》等都是利用美声唱法表达民族情感的典型作品,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声情并茂的演唱,注重对美声唱法技巧把握的同时要学会表达情感。音乐是搭载情感的载体,演唱技巧再好而缺乏情感表达是无法打动听众的,这就需要学生用心演唱、用情演唱,结合自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融入自己的感情,实现情感和声音的统一。需要注意的是,作品演唱情感的表达离不开作品的内容,以《我爱梅园梅》这一作品演唱教学为例,在教唱之前,需要让学生对作品内涵进行理解,作品不仅仅是对梅花的歌唱,同时更体现了作者借梅花之高尚品质表达对周总理深切的怀念之情。因此,应当要求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转换角色,怀着崇敬的心情用美声唱法演唱出来,心中有情方可实现以情感人,配合美声科学的演唱方法来达到完美的演唱效果。

5.协调统一的表演

演唱与表演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声乐演唱来说,表演即指的是演唱过程中的面目表情和肢体动作。在演唱西方歌剧的过程中,需要学习芭蕾舞、宫廷舞等,而对于民族作品的演唱来说,也应当学习民族舞蹈动作及戏曲表演动作等。美声唱法的引入只是为了借鉴其科学的演唱技巧和方法,这并不意味着要摒弃民族化的表演形式,因此美声唱法民族化的运用还体现在民族化表演形式上。在表演的过程中,应当保证表演动作与演唱内容的协调性和统一性,这与演唱者的自身修养密不可分,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学习[6]。从微观方面来看,声乐演唱者的修养可以划分为文化修养和音乐修养两个部分,所谓文化修养,即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和学习文学、历史、宗教等各方面知识,奠定自身的文化功底,保证演唱过程中有内容、有深度,所谓音乐修养,即指的是学生要掌握好科学的美声唱法技巧,同时要有着扎实的音乐知识基础,热爱交响乐及会演奏一些乐器等,只有具备文化修养和音乐修养,在作品演唱的过程中才能够保证表演的协调性、统一性,从而为整个演唱增光添彩,强化演唱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美声唱法民族化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演唱技巧水平,同时有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价值。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在保证民族音乐文化韵味和特色不丢失的原则性,探索了美声唱法民族化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旨在培养复合型的声乐人才,让我国本土化、民族化的声乐艺术与世界接轨,让烙印有中国文化印记的声乐形态走向世界。

作者:刘爱珍 单位:黄淮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晋梅.浅谈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民族化的运用[J].太原大学学报,2006,04:61-62.[2]羡涛.高师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民族化的价值研究[J].大舞台,2013,11:159-160.[3]章迪.美声唱法民族化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5:388-389.[4]李婷婷.美声唱法民族化在声乐教学中的实际应用[J].北方音乐,2015,11:124.[5]李炳慧.试论美声唱法对中国歌剧演唱艺术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9.

第二篇:美声唱法民族化探微

美声唱法民族化探微

【内容摘要】文章阐述了美声唱法的起源与特点,介绍了美声唱法传入中国后,几代美声唱法歌唱家对中国美声唱法民族化所做出的努力与发展。纵观我国目前美声唱法民族化发展的趋势,着重论述了美声唱法要中西结合、洋为中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声唱法。并提出在正确掌握美声唱法的技巧外,要更多地演唱中国声乐作品及经典的中国民歌,正确掌握中国语言的发音规律,力求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关键词】美声唱法 民族化 中西结合 语言

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发展于欧洲。美声唱法不仅是一种发声和歌唱的方法,也是一种歌唱的风格与流派。其经历了3个多世纪的检验,蓬勃发展、经久不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艺术是每个历史时期真实生活的写照,不同时期的歌唱风格、形式、技巧内容不同,歌唱的方法也不同。美声唱法在欧洲的历史上也经历了不同发展时期的变迁,最终摒弃了只讲声音不重视歌词、只单纯炫耀技巧脱离内容的歌唱。要求歌者在演唱时要有良好的气息支持,丰富的共鸣色彩,情真意切的语言,声音集中而具有穿透力。这就是表现力较强的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在欧洲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传播到中国仅有七八十年的历史。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一批去欧洲学习美声唱法的中国歌唱家、教育家开始活跃在中国的音乐课堂与音乐舞台上,把欧洲传统声乐艺术瑰宝带回了祖国。例如:应尚能、黄友葵、周淑安、周小燕等。他们在各个城市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大力推广介绍欧洲古典歌曲、艺术歌曲,以及歌剧选曲的艺术风格、语言文字、技能技巧、表现手法,给我国歌唱舞台注入了新鲜血液与生机。而且在声乐教育方面也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如喻宜萱、郎毓秀、张权等人,为我国美声唱法的声乐教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一批杰出的作曲家也茁壮成长,如赵元任、黄自等人,为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抗战时期,歌唱家和作曲家们以音乐、歌声为武器有力地支援了抗战,激励了抗敌将士的斗志。如作曲家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贺绿汀创作的《嘉陵江上》、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等。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声乐艺术,尤其是美声唱法艺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我国在声乐艺术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国际声乐舞台上,我国选手以精湛的演唱,夺得了一个又一个声乐比赛的桂冠,成为一支备受国际声乐舞台关注的队伍。同时,我国又有一批优秀的声乐教育家在成长,使美声唱法在我国生根、开花、结果。

但是,美声唱法传入中国发展至今,尚存在着不尽如意的地方,例如,有些学美声唱法的学生或歌唱家在演唱中国美声作品时,吐字不清晰,歌词含混不清,这些都造成演唱或演出效果不佳,无法让观众产生共鸣。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美声唱法为我们中华民族之所用,使美声唱法民族化呢?就这一问题笔者结合我国声乐界目前发展的趋势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

第一,笔者认为,要做到中西结合、洋为中用,创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声唱法学派,被中国广大听众所接受。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做到:1.正确掌握美声唱法的演唱技法;2.多演唱中国声乐作品及经典的中国民歌。要想正确地掌握好美声唱法的技巧,就要根据自身声音条件去选择适合自己声音的外国经典艺术歌曲,如意大利的声乐作品,法国、德国、俄罗斯的声乐艺术作品等,而且要大量演唱。只有这样,才能夯实的美声唱法基础。例如,我国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在《怀念我的声乐老师沈湘教授》中说,沈湘刚开始给她打基础时,就是根据她的自身声音条件大量地演唱外国艺术歌曲,使她的声音底子打得更牢固、更扎实。使得她在演唱大作品咏叹调时得心应手,受到同行们的赞许。

此外,在打好美声唱法的基础上,在掌握好外国歌剧的演唱技巧下,在学习与掌握好中华民族民间演唱风格的基础上,去演绎中国美声唱法作品、中国经典民歌。在保持中国作品原有风格基础上,科学地把美声唱法的特点恰如其分地运用在中国声乐作品中,使我们的声音线条更加连贯流畅、柔美,声区更加和谐统一,演唱风格更加鲜明。只有这样我们的歌声才能被人民群众所接受。正如我国声乐教育家黄友葵在《论歌唱艺术》一文中所说的那样:“作为一个中国的歌唱家,应首先唱好中国歌,„„无论演唱任何中国歌曲,感情、风格语言必须是民族的。”

第二,歌唱这门艺术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中创造的。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歌唱语言。语言是歌唱的基础,声乐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声乐与语言的结合,语言在歌唱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切歌唱的技法都是围绕着语言来进行训练的。意大利美声唱法的语言、发声训练的基础是五个母音(元音)a、e、i、o、u,属字母体系的字。中国的语言母音发音的基础是a、e、i、o、u、ü,比意大利母音多出一个ü母音,属方块字,一字一音。中国的语言远比意大利语言要复杂很多。因此,笔者认为,在训练与演唱中国美声作品时,仅用意大利语中的五个母音来训练学生是不够的。

那么,要想解决美声唱法表现中国语言的矛盾问题,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把吐字的调值,即四声声调把握准确;2.掌握好“五音”,即唇、齿、牙、舌、喉的发音着力点;3.处理好“四呼”,即开、齐、撮、合的口型;4.了解我国传统歌唱理论提出的“十三辙”,有助于对汉字发音规律性的认识,即掌握好十三辙的发音部位与归韵。

只有这样,才是强化中国美声唱法民族化歌唱的最佳办法,才能吐字清晰,创造浓郁的民族风格、生动的音乐艺术形象。才能做到声情并茂,与听众产生共鸣,与中国美声唱法民族化更贴近。如我国女高音歌唱家张权在她的《关于演唱中国作品的问题》中所说:“声乐离开了民族的语言要求,这个民族的声乐艺术也就无从存在与发展。”

总而言之,要想使中国美声唱法民族化,我们不仅要借鉴美声唱法通畅的气息、宽广的音域、致远的穿透力。也要糅进中华民族传统的吐字行腔,达到字正腔圆,才能唱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美声唱法。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作者单位:辽宁文化艺术职工大学,辽宁省艺术学校

(责任编辑:张斐然)

第三篇:美声唱法教学经验论文

[摘要]美声唱法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怎样做好美声唱法技能训练的各个环节以及学生的个性唱法发展是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美声唱法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过程加以论述,以求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给以指导。

[关键词]美声唱法教学 技能训练 个性唱法

美声唱法渊源于意大利,是一种注重音色美的歌唱方法。它是从17世纪开始经历长时期发展而形成的一整套声乐艺术的技法,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强调气息的控制和共鸣的运用,要求产生一种明亮、丰满、松弛、圆润,同时又具有金属色彩的、富于共鸣的音质。能在整个歌唱音域的范围内保持声音的均匀、圆润、毫不费力地演唱,还要求注重句法连贯、声音灵活、刚柔兼备、以柔为主的演唱风格。

在教学过程中,美声唱法因为具备自己独自的发声特点而使初学者较难把握和运用,因为美声唱法发音时喉头位置较低,要求音色优美、发声自如、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花腔装饰乐句流丽灵活、声区统一;要求起音轻松明亮、准确圆润。对音量的控制不是用喉部肌肉来调整,而是依靠气息来控制。特别是美声唱法真声假声都用,是真假声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用的。从声音的共鸣角度来讲,是把发声所能用到的产生共鸣的腔体都调动起来,而且要这些共鸣腔体所产生的声音能够协调补偿,最终得到所要达到的效果。以下就美声唱法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论述,以求共享。

一、分析讨论

1.讲解和演示

语言讲解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事物和心里影响成熟的首要条件。逻辑清晰、形象生动、重点突出、渗透力强的语言讲解,可以让学生基本了解美声唱法的具体特点,并且在讲解中暗示学生可随着讲解的过程,可以自己默默的运气、控制各体腔,初步感觉一下美声唱法的一些人体各器官的活动。因此,对于语言的提炼和收缩运用是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要求老师能够彻底提炼出美声唱法的独到之处和准确特征,比如:运气方法、身体用力情况、喉咙的作用、声音的特点、真假生混合情况等等,同时也要表现出美声唱法与其他唱法——通俗、民族等唱法的不同之处,特别是关键要领的区别。

教师的表演在学生领会美声唱法的过程中也很重要,教师要把自己多年来对美声唱法的体验和感觉表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心底初步留下美声唱法的声音特点。从而能够很好的分辨开与其他唱法的区别,在心里形成这个概念:这就是美声唱法,而不是其他唱法。

2.多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已经发展成为教学辅助的主要手段,那么教师就要能够完全掌握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方式,这样才能更客观的把教学内容表现给学生。而声乐教学更要求教师对多媒体的掌握要拓宽一点,能够运用多媒体的课件做出音频、视频,并伴有文字说明以及人体内部器官的运气、发力特点等表现给学生,这样通过做出各个时期各个派别的具有代表性的美声唱法的人物、声音,把最纯真的、原声的美声唱法和人体直观图示显现出来,让学生确切、明晰的感觉到美声的声音和人体运动特点。

3.处理好教学的各个阶段

(1)掌握好发声与共鸣

初学美声唱法者,首先是根据老师的示范讲解,自己进行模仿,这个过程是必需的。在模仿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在了解学生声音条件后,制定系统的训练计划,循序渐进地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呼气吸气方法、掌握正确地打开喉咙技术、掌握发声时正确的起音、口形与发声部位,初步学会调节共鸣位置,以获得自然、圆润、纯正而集中的声音。掌握连音与非连音、断音的唱法,以及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其变化歌唱的能力。经过长时间练习后,学习者的共鸣器官也就会产生效应,头腔、胸腔、口腔都有了共鸣,声音会变得悦耳动听。同时,学生每个人有各自特有的音域、音色条件,可根据音频储库找到适合他们自己模仿的美声学派或者具体的美声歌唱家,但切忌盲目地去模仿。

(2)掌握好歌曲中汉字的发音

在学生掌握各自的发音特点之后,教师应该从严从重去要求他们的发音和吐字,发音力求清晰、纯正、圆润、自然,而吐字是美声唱法特别要值得一提的。美声唱法产生于意大利,尤其以意大利语言和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演唱风格。而中国的汉字是单个字或词组结合成的句子,简单来说,就是语言字母的发音过程不同,这一点,只要从事美声唱法的都能够体会到。那么在实践中怎样做好汉字发音的处理呢?

字音要同发声紧密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歌唱发音应自然流畅,其中口腔、喉、咽腔等部位的状态都是极其自然的。因此,歌唱发声同歌唱咬字、吐字规律要和谐统一。歌唱吐字主要是抓好汉字的拼音中的主要元音。如chang中间的a就是所有chang字的重要注意音素。这里a声音必须竖起来,即“挂”起来,挂在腭上。同时还要处理好每个字在歌唱中字头、字腹、字尾的音色。要有干净、利落的字头和自然流畅的字腹。特别是字腹要掌握好汉字语音的口形,因为口形的变化会导致母音色彩的变化,声音位置就不统一了。字尾必须清晰明了,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与下一个字的字头衔接,所以字尾要唱得顺畅,自然,如行云流水。但是,汉语语言变化多端、丰富多彩,所以,就要很好地掌握汉语的发音,然后运用到美声唱法中去,使声音与汉字完美地统一起来。

(3)个人的发展创新

个人通过不断的练习—纠正—再练习—进步,从而对自己的声音特点和潜在条件有了正确的定位和认识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和特长真正确定自己的演唱风格,找准了自己的发展方向,逐步去完成由模仿到自己探索创新的转变道路。走一条模仿道路是不可行的,所以,要在老师的提示建议下,加上自己对自己的了解、自己的领悟和联想,再运用自己的音色,经过不断的努力创新和探索,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这是教学中所能达到的更完美的教学效果。

总之,从事美声唱法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作为一个合格的美声者。一是唱法有声部之分。二是唱法要求声区统一。三是唱法要求母音一致、吐字清楚。四是唱法要求声音连贯。五是唱法要求具备良好的音乐修养。六是唱法要求声情并茂。以上为美声唱法的重要内容,也可以说是六个重要原则。学习美声唱法的人必须严格遵守,而且是缺一不可的,否则很可能是不完全和不完美的美声唱法。

二、结束语

歌唱艺术是一种再创造劳动,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发现问题,思维细致,能够在教学中很好的处理大的、小的、细微的问题;能够把一种唱法的精髓总结出来并传授给学生。在遵循该唱法的掌握原则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同时要把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内容,创作背景等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们也自己体会其内涵和外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动脑筋,展开联想,使他们的联想真正融合到美声中去,把自己的声音纳入到正确的美声轨道上去,从而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

参考文献:

[1]钟迪.浅谈美声唱法的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7.2.

[2]任超平.关于美声唱法的气息与打哈欠状态的技术分析.电影文学,2008.8.

[3]王黎平.浅谈美声唱法的教学[J].艺术教育,2008.4.

[4]但夏.试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联系与区别[J].科技信息,2008.10.

[5]美声唱法.

第四篇:声乐教学歌唱思维研究论文

【摘要】声乐作为当代一种特殊的表演艺术形式,逐渐受到各大高校的教学重视。在声乐教学内容中,学生的歌唱思维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让学生对音乐的发展历程和进化史有初步的了解,掌握自身的歌唱思维运用实际,合理地引导学生,掌握实质的训练技巧,让学生掌握重点音乐的理论基础,学会怎样和声、怎样唱歌、怎样把握好每一场表演的节奏。本人根据多年的声乐表演经验,对高校模式下声乐课堂的教学形式,以及如何提高学生歌唱思维意识的策略做一些深层次的探究。

【关键词】高校;声乐;歌唱思维;教学声乐

和一般的歌唱的形体训练时,需要教师做好引导作用,让学生更注重自身的情绪管理,把握歌唱的节奏,用心感受每一首曲调的温度和艺术气息,找到自我的表演感觉,有效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理解力,让学生主动爱上音乐,让学生明白和掌握基础的声乐技巧,不断提高歌唱能力。

一、加强声乐理念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歌唱意识

在练习声乐时,教师要加强声乐理念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歌唱意识,就要训练学生的唱歌基础能力。首先,歌唱的呼吸。呼吸在歌唱中极为重要,唱歌的“换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把这个过程做好了,才能找到唱歌的感觉,全身心在放松,呼吸做好了,每句歌词都能理得很清楚,歌唱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许多应用软件都能帮助学生练习“换气”,比如“唱吧”、“全民k歌”等,这些都是极好的练习换气的歌唱软件,可以鼓励学生在自己的电子产品上下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训练,放松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音色的感知和增加学生的歌唱兴趣。吸气主要用到的是“闻花式吸气”,对于学生刚接触到声乐,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训练,而且很多同学的音乐基础不同,肺活量也不一样,在训练音准时,容易吸气浅,肩部与胸部同时上提,降低了音色的效果,为了防止这个现象出现,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训练质量,让学生在日常说话和唱歌时就要注意换气的节奏感,形成一种唱歌意识和习惯,才能在真正表演时找到自我感觉,充分发挥实质的歌唱技巧。日常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坚持的是让学生回家体验平躺在床上或者地上都能做这个练习,方便学生进行训练和提高,随时随地都能训练“换气”这个唱歌基础的过程,为更难的声乐学习做准备。

二、完善课堂的歌唱训练模式,鼓励学生自主训练

“气流的交互”也是声乐练习中一个重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完善课堂的歌唱训练模式,鼓励学生自主训练,在唱歌时尽量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做好呼吸的节奏,调整好合适的气流交互过程,将气吸到肺的底部,保证每次发声都能顺畅,以至于吸入气息时使下肋骨附近扩张起来,全身肌肉能都协调配合声部发声,腹部方面,横膈膜逐渐扩张,为换气做全面的基础保证,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在日常训练中就要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才能适应正规的歌唱舞台表演形式。声乐的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端正身姿,找到自信,更好地适应生活。因此在唱歌时,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背部要挺立,呈现亭亭玉立的状态,不曲弓驼背,而且脊柱几乎是不动的,主要靠腹部的力量和声带发声。只有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歌唱能力的训练力度和教学,才能让学生逐渐适应声乐的演唱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合适的演唱规律,把握自己的声带特征,提高自己和展现自己的实际能力。

三、引入声乐的经典曲目,培养学生的歌唱思维

教师要在训练的过程中引入声乐的经典曲目,培养学生的歌唱思维,让学生体验经典乐曲的魅力和艺术形式,才能达到很好的训练效果。比如五月天的《倔强》、陈奕迅的《k歌之王》等都是极具旋律的经典歌曲,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比拼,从这些歌曲中找到换气规律,发现歌曲在演唱时需要注意的方向和节奏,从歌曲中找到舞台表演的感觉,增强自信心。在唱歌时,学生能明显地感觉好像腰部长粗了,这就表示腹部是配合声带进行“发声”的,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中,才能感受到这个力量。教师要训练学生,在日生活中体验这种感觉,当平躺着的感觉找对了,就能形成惯性思维意识,在站起来做这个吸气的动作时,也就更有把握了。而且呼气的频率也能靠日常的训练来提高节奏感。唱歌者在用气时,仍要保持吸气状态,这些都是学生日常训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经常去KTV这种练习唱歌的地方,既能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也能锻炼学生的唱歌思维意识,让学生在练习时更专注,更有信念感。

总而言之,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实质的训练技巧,找到舞台的感觉,合理地规划高校音乐的教学策略,对音乐课堂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满足学生的音乐求知欲,加强声乐理念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歌唱意识,并不断地完善课堂的歌唱训练模式,鼓励学生自主训练,逐步引入声乐的经典曲目,培养学生的歌唱思维,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独特魅力和触发听觉感受,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铁.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和运用[J].山东工会论坛,2015,(3):12-15.[2]徐龙.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5,(6):26-28.

第五篇:民族声乐教学多元化研究论文

摘要: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是建立在传统文化、戏曲、民族等基础上,大胆借鉴西洋唱法融合而成的音乐艺术,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呈现出多元化特点。本文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现状出发,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提高高校民族声乐发展水平。

关键词:高校教育;民族声乐;教学发展;多元化发展

声乐艺术作为我国艺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正朝着稳定健康的轨迹发展。民族声乐一般指的是一个地域内在共同语言基础、生活习惯以及文化积淀上所形成的族群音乐,比如汉族音乐、蒙族音乐、藏族音乐等,民族声乐是民族文化的体现,由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底蕴和发展历史,所以不同的民族声乐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民族声乐教学是高校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加强民族声乐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有助于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高校是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必须要积极加强对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的重视,顺应时代的步伐和社会艺术发展的多元化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推动民族声乐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民族声乐人才,发挥高校的艺术教育阵地作用。

一、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有很多音乐界人士以及群众都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提出了质疑,认为高校民族声乐应该是风格多样、丰富多彩的民族唱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丢失了民族声乐的“民族化”和“个性化”,逐渐趋于“标准化”的现象,显得单一和单调,在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声音的共性多了,个性少了。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是培养声乐人才的主要途径,我国高校的民族声乐教学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但是当前依旧没有形成完善的、符合中华民族声乐发展的教学体系,也缺乏配套的教材,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影响。当前高校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问题。教师是高校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是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教育的主要力量,大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指引。大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他们往往具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而想象力又是大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应用这种想象力,不能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扼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民族声乐的理论知识讲解较多,给学生实践练习的机会较少,从而使得学生成长为缺乏自主思考能力的人。另外,有的学生的个人基础能力较差,对专业的声乐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因此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

(二)素材较少。素材是民族声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丰富的素材,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更多不同类别的民族声乐作品。但是在当前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素材不够丰富,一般是根据大纲教材给学生提供学习素材,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所接受的音乐素材也比较单一,对学生的民族声乐能力的提升并没有多大帮助。

二、中华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形成的原因

中华民族声乐的发展,是结合文化、历史等多种元素的,而且必须要站在历史和文化的视角上去看待问题,去审视问题,理清思路,探讨全新的发展路径,才能促进民族声乐进一步传承、发展。在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我国民族声乐也必须要实现多元化发展,将多种艺术元素融合起来,并且实现中西方融合,促进文化繁荣。我国民族声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特点,其原因如下。

(一)中华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历史条件。我国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度,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形成了民歌、戏曲等多种传统声乐形式。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声乐艺术,而且也是当代声乐艺术发展的基础,对当代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二)中西结合为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创造条件。中西方声乐艺术的融合主要体现在演唱技巧上,在技术上相互融合的同时又保持我国民族声乐的优点,比如演唱过程中的灵活、轻快、明亮的特色应该要保留下来。同时由于西方美声唱法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演唱方法,例如在发声的时候运用技巧可以使得发声过程变得更加轻松,在对美声唱法的技巧进行应用的时候也促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得到拓展。

三、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途径

高校是培养艺术人才的重要阵地,根据当前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趋势,高校的声乐艺术人才培养也应该要逐渐实现多元化发展,这不仅符合事物发展的多样性规律,也适应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现多元化发展。

(一)转变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理念。提高民族声乐教学水平、完善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体系,首先必须要转变观念,高校必须要从单一的声乐文化视野中脱离出来,走向多元化发展道路,积极探寻传统与现代、西方与民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对中国传统演唱技巧进行分析,总结出科学合理的演唱技巧,善于对西方的科学的演唱技巧进行借鉴和应用,拓展学生的眼界,不断提高学生的声乐艺术水平。与此同时,由于民族声乐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精髓,所以在开展民族声乐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坚持以“我”为中心,融合世界声乐艺术文化的精华,两者之间相互融合,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坚持民族性和世界性。

(二)继承传统声乐文化元素。传统民族声乐艺术是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更是民族声乐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高校在开展民族声乐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要继承传统民族声乐文化元素,在对民族文化进行了解的基础上,丰富民族声乐教学和演唱方法。一方面要重视原生态,原生态民歌是民族声乐艺术中的耀眼明珠,在民族声乐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原生态民歌中往往包含着十分浓厚的民俗文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原生态民歌的发掘,以原生态民歌为基础,对这些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蕴含的意义进行分析,从而使得学生加深对民族艺术的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聘请一些民族歌手作为讲师,开创民族声乐教学新局面。为了传承文化,让原生态民歌得到保护,必须要拓宽眼界,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灵活。选聘一些民族歌手作为讲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可以从更加实际的角度出发,对学生开展实践教育,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长期的文化熏陶和艺术熏陶,不断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

(三)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是声乐演唱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基础,带着情感去演唱,才能更好地演绎音乐作品,让观众与演唱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声乐作品的作曲家、作词家在创作的时候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在进行演唱的时候,必须要带着情感。但是当前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在演唱时缺乏情感,没有真正融入到音乐作品的意境中,把握不好这个关键的度,从而使得学生的演唱水平不高。对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为了更好地融入情感,在进行演唱之前,需要对歌曲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歌曲的曲调分析,比如曲式结构、节拍、速度、伴奏等,对歌词的内容进行理解,包括作品的创作背景、歌词的内容、歌词的音调等。了解好歌曲的背景之后才能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进行分析,比如作品的情绪变化、音乐形象的角色体现、音乐形象的表达等。在这些基础上,演唱者再借助自己的演唱经验,对作品进行艺术加工,比如在作品咬字吐字的时候对气息进行控制,对语音音色进行把握,对发音速度进行变化等,从而将一首音乐作品完美地呈现出来。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民族声乐作品,引导学生学会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拿到一首作品,不急着去学习谱子,首先要对歌曲的背景进行了解,分析作品的主题、演唱风格、发声特点等要素,然后再进行综合演唱,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专业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是对传统演唱艺术精髓进行继承和发扬的过程,随着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我国的文化艺术得到快速发展。在当代艺术思潮的剧烈冲击下,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发展一方面要保护传统的艺术理念,另一方面又要逐渐打破传统声乐艺术的限制,逐渐走向多元化发展。高校是培养声乐艺术人才的主要阵地,在声乐艺术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建立多元化声乐教学体系,对民族元素进行保护的同时,也要应用西方声乐艺术的元素,将民族声乐的发展和时代潮流配合起来,促进民族声乐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韩晓霞.关于大学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分析[J].北方音乐,2016,(19).[2]颜雄心.当代多元化发展视角下的高校民族声乐教学[J].读书文摘:中,2016,(11).[3]董芳.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探讨[J].教育,2015,(09).[4]蔡多奇.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J].音乐探索,2011,(02).

下载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民族化研究论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民族化研究论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声乐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研究论文(精选5篇)

    摘要:声乐教学主要为提升学生音乐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嗓音,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中的音乐作品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并通过演唱能够表达出来。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简单地把提高学生嗓音......

    声乐教学舞台表演能力研究论文

    摘要:高校音乐特长生的声乐教学是非常严谨的,要求有严格而又科学的训练方法,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歌唱的技能技巧与尽情的在舞台上表演,发挥自......

    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论文

    内容摘要:在声乐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掌握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歌唱感觉,文章试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于歌唱中的气息运用、咬字吐字和歌曲的艺术表现三方面分析了声乐教学方法的应......

    声乐教学中个性化嗓音培养研究论文范文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千人一声”的现象,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培养学生个性化嗓音的必要性,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从心理上和技术上两方面提出改进教......

    声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论文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不足的主要原因(一)高校声乐专业学生缺乏审美能力的原因一方面,随着国家鼓励扩大招生,近些年全国艺术高考的音乐专业考试人数激增,很多学生为了升......

    小学音乐教学中关于声乐教学探索论文

    摘要:声乐教学是一门讲究系统性、实践性强大的学科。尤其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针对声乐知识根基的铺垫打造和培养,是整个声乐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因此,声乐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的......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表演课程设置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在不断发展与创新过程中声乐教学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同时,声乐表演课程也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关注。想要提高学生对声乐表演的积极性,就要根据......

    高校声乐教学创新与社会需求结合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逐渐得到满足,并向着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转变,传统的高校声乐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音乐人才提出的全新要求,因此,积极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