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公选考试公文知识习题含答案
江苏公选考试公文知识习题含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江苏公选考试公文知识习题含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公文写作基础知识是公江苏公选考试中的一个基础考点,为帮助考生做好复习准备,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江苏公选考试公文知识习题,供各位考生练习。江苏公选考试公文知识习题(一)1、凡...公文写作基础知识是公江苏公选考试中的一个基础考点,为帮助考生做好复习准备,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江苏公选考试公文知识习题,供各位考生练习。
江苏公选考试公文知识习题(一)
1、凡在公文标题中已明确发布、转发、批转文件名称的,该被发布、转发、批转的文件不再列入附件。()
2、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公文由谁撰写就由谁负责。()
3、如果是党委和行政联合行文,则以党委书记的签发日期为该公文的成文日期。()
4、科级机关向不相隶属的局级机关行文,是平行文。()
5、机关印章和机关领导人的签署都是公文生效的标志。()
6、一般公文都有主送机关,但公告、通告和会议纪要均没有主送机关。()
7、任何机关只要向级别比本机关高的单位行文,都称为上行文。()
8、公文附件的名称应标在公文正文之后、公章与成文日期的左上方。()
9、下行文的主送机关可视需要而定,可以不止一个。但上行文的主送
机关只许有一个。()
10、公文拟稿人拟完稿后可直接交机关领导签发。()
江苏公选考试公文知识习题答案
1、()2、(×)3、(×)4、()5、()
6、()7、(×)8、()9、()10、(×)
江苏公选考试公文知识习题(二)
1.公文内容代表的是机关意志,它必须以()。
A.拟定者的名义制发 B.机关的名义制发
C.法定代表人的名义制 D.机关的名义或法定代表人的名义制发
2.命令,()
A.只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B.只用来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
C.只用于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D.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3.公告,是用于()
A.向国内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B.向国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C.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D.向国内外宣布行政法规和规章的4.通报的适用范围()
A.只用于表彰先进
B.只用于批评错误
C.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D.只用于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5.联合行文,()在前
A.先签署意见机关
B.签发时提出意见机关
C.主办机关
D.协办机关
江苏公选考试公文知识习题答案
1.D.解析:公文必须以这些机关的名义或其法定代表人的名义制发。发文机关必须依照法定权限和职能制发公文,不能越权行文、违法违章行文。
2.D.解析:命令是法定的行政公文的一个文种。它是应用写作的重要文体之一。它是指法定的领导机关或领导人对下级发布的一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指挥性公文。它适用于依照法律规定公布行政法规和章程,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以及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3.C.解析: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其中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公布依据政策、法令采取的重大行动等;二是向国内外宣布法定事项,公布依据法律规定告知国内外的有关重要规定和重大行动等。
4.C.解析:通报是现有公文文种之一,主要用于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表彰、批评、情况说明三类情况。
5.C.解析:关于联合行文的会签。联合行文一般由主办机关首先签署意
见,协办单位依次会签。
第二篇:2010年党政领导干部公选考试公文写作
2010年党政领导干部公选考试公文写作范文
(一)“村官”腐败不可小觑
在不断深入的反腐败实践中,人们往往会把眼睛盯住“位高权重”者,容易忽视农村基层“村官”的腐败。别以为村干部“位小权轻”,有的只是“吃吃喝喝、多拿多占”,其实不然,小小“村官”腐败造成的危害同样很大,切不可小觑。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力度逐年加大,不断增加的资金投入,被有的“村官”视为“唐僧肉”,大肆贪占;再加上土地承包征用、工程招标等工作缺乏监管,“村官”违法犯罪明显增多。在有的地方,腐败“村官”富得流油,村集体则一贫如洗,农民群众怨声载道。有调查显示,在查处的基层违纪违法案件中,“村官”占案件总量的70%,由此引发的群众信访占农村信访总量的50%。辽宁省沈阳市所辖某村村委会主任徐某,其违法犯罪金额竟高达3000多万元。山西省某县的一个村委会主任,平时人住在县城,村里的公章随身带,对选举投过他票的人办事就大开绿灯,对没有投他票的人则一律不给办事„„显而易见,“村官”腐败直接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害农村社会稳定,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治理“村官”腐败,谨防村干部违纪违法,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我们强调要谨防“村官”腐败,是因为村干部处于最基层,掌管着农村政务及村民生活的大事小情,对农民而言,村干部离他们最近,从一定意义上说,村干部就是党和政府形象的代表。群众是透过村干部的言行来认识和评判党和政府的。村干部是廉是贪,农民看得最清楚,他们最痛恨发生在身边的腐败。按说,村干部应该成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而有些村干部却蜕变成农民身上的“寄生虫”。究其原因,这与村干部的身份比较特殊有直接关系。在农民眼中,村干部就是“官”,一般不敢也不懂得如何监督他们,加之有关部门很少抓村干部教育和管理,司法部门又关注不够,致使有些“村官”权力畸形膨胀,为所欲为,独断专行,贪婪无忌。
治理“村官”腐败,首先要重视对村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使之树立牢固的法律和纪律意识。眼下的突出问题是对村干部缺乏应有的监督,亟须建立健全统一的监督制约机制,尤其要加强村组内部管理,建立村财审批、记账和保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制度,规范和制衡村干部的权力,改变个别村“支部大会由支部书记作主、村民委员会由村主任当家”的现象。要加强审计监督,特别是重点加强对村干部任期和离任财务审计。要建立健全村级各项制度,强化村务公开,严格财务管理,严格推行村级民主理财小组、村级财务公开等制度,防止村务公开弄虚作假,从源头上消除“村官”腐败的温床。需要强调的是,有关部门要扭转对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进一步强化组织的监督,抓好村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防止和减少村干部违纪违法,既不能有“基层工作难做、村官出事难免”的想法,更不能对村干部的腐败问题持“民不举、官不
1究”的态度,甚至当群众举报后,能捂则捂、能拖则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村干部的职务犯罪案件,要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尤其是对群众意见大、反映强烈的腐败“村官”,更要严肃查处,将处理结果向群众公开,给群众满意的交代。
全国村级组织和村干部队伍庞大,从一定程度上说,“村官”腐败是我国社会基础中最具离心力的腐败。如果对其采取“宽容”的态度,任其蔓延滋长,势必给农村改革发展留下隐患。因此,必须按照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从实际出发,认真抓好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既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赢得群众的支持,更要从各个方面投入力量,把治理“村官”腐败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取信于民,确保农村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
2010年党政领导干部公选考试公文写作范文
(二)“民意失真”原因何在“群众认可”是我们评价一个人时的常用语。从广义上讲,在某一群体中,如果大多数人对某个人的评价比较高,那么我们通常说这个人得到了“群众认可”;从狭义上讲,“群众认可”是干部人事工作中的一种特定说法,是评价干部、选人用人的一条基本原则和标准。“群众认可”一般也以两种形式体现出来:一是非正式的,通常表现为日常工作、生活中群众对某个人的口头夸奖、称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口碑”好;二是正式的,通常体现在干部选拔任用、干部考核等工作中,主要表现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得出的好的结果,如某位干部得到了较高的票数、分数等。由于前一种形式难以量化,这里主要讨论后一种干部人事工作中的“群众认可”。
“群众认可”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来源。“群众认可”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群众认可”虽然是我们党干部人事制度中的一个特定说法,但其思想基础源远流长。无论是我国古代墨子的“尚贤”思想、孟子的“民本”思想,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都把人民群众放到了人类历史长河的主体地位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共产党人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提出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内容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根本上说,“群众认可”正是上述一系列思想的必然推论和具体体现,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必须而且应当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群众认可”是保障广大干部群众民主权利的基本要求。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属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扩大人民民主”、“扩大干部工作民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一系列新的要求。坚持“群众认可”原则,把选择权交给群众,使群众成为干部
2的评判者,正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和扩大人民民主这一基本要求在干部人事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更是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和党内民主的应有之义。
“群众认可”是干部人事工作的基本原则。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强调“群众认可”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选人用人的基本原则之一。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在选人用人的问题上,要注重群众公认。”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认真贯彻《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注重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人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十七大报告强调“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2002年颁布的《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二条把“群众公认、注重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的原则。
2006年中组部下发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强调“坚持群众公认,搞好民意调查,更好地体现群众的广泛参与,并结合近两年地方党委集中换届考察全面实施。”
对“群众认可”的真实性与科学性的理解。“群众认可”的真实性应该在两个层面上进行考量:一是“群众是否能说”,即群众能否实话实说,真实表达自己的意见;二是“群众能否说准”,即群众看法能否准确反映被评价人的真实情况。
科学性的实质是“求真”,“科学”一词包含着“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内涵。从这个意义来看,如果说真实性是我们的目的,那么科学性则是针对手段来说的。群众意见能否真实表达,能否准确反映被测评人的真实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操作的科学性。通过科学的评价机制和手段,获取真实的群众评价是干部工作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我们进行民主测评等工作的目的。
“群众认可”原则在实践中遇到的困境。作为评价干部和选人用人的基本原则,群众对某个干部的“认可”应该是真实的,这是确保正确选人用人的关键。然而,我们不可否认“群众认可”原则在实践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和不正常的现象,最主要的就是“民意失真”。现实中常常出于某些原因,群众可能没有真正表达出自己的意见,或者虽然表达了自己的真实看法,但与测评对象本人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以民主测评为例,在对干部进行测评时,常常出现这样一些情况:那些有能力、有魄力、敢于坚持原则、敢说敢干、敢抓敢管、业绩突出的干部却得到较低的分(票)数,不被群众认可;那些业绩平平的老好人,或者群众一惯反映较差的干部,反而在测评时得到不错的分(票)数。总之,测评出来的“民意”与实际情况出现较大差异,出现“公论不公”的怪异现象。这种“群众认可”其实是一种假象,其不良影响不言而喻。
高层领导如何把握“群众认可”这一原则。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层领导,在选人用人问题上拥有较大的权力,同时也负有重大的责任,这就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把握“群众认可”这一原则时既要尊重群众又要高于一般群众。首先,必须要坚持以群众为主体,尊重民意,尊重制度规则,尊重客观事实,要相信绝大多数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通常情况下,如果大多数人对某个干部的评价是一致的,那么民意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信赖的。即使是自己认为好的干部,要能听得进群众对他不好的评价;对于自己认为不好的干部,也要能听得进群众对他好的评价。切忌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或为了证明自己用人正确而操纵民主测评,使自己凌驾于制度和规则之上。
当然,由于“群众认可”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作为领导也不能任其自流,无所作为,而是负有引导和矫正的责任。不过,引导并非是直接干预、操纵具体工作过程。“引导”主要是体现在平时,自身首先要做到思想端正,公道正派,客观公正。对下属,要态度鲜明,对在特定场合针对特定问题说了一些“消极”话而一贯以实际行动证明对党对事业忠诚,或一贯唱高调而行为为人不耻的人,都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要敢于表扬或批评,以便在群众中树立正确的导向,营造一种“讲真话”的氛围。对群众要教育其珍惜和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出于公心,客观评价他人。“矫正”主要体现在事后,要在尊重测评结果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和使用测评结果,对被测评人做出综合的、全面的定性分析。特别是对于测评结果与日常表现反差较大的干部,更要深入分析原因,得出真实评价,完全依赖于群众认可度来认定干部的优劣是不科学的。
2010年党政领导干部公选考试公文写作范文
(三)对一个干部的评价,理论上群众与领导应该是一致的,但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矛盾。领导认可与群众公认不相一致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可能出现票数不准的问题。民主推荐干部包括投票推荐和谈话推荐两种形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做好干部的民主推荐工作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比如投票推荐在时间安排上,在公开还是保密问题上,往往会使一些人很敏感。有的人打着为群众办实事的幌子,做丧失原则的事,有的人为拉选票,用小恩小惠或封官许愿收买人心,有的人为出政绩,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如果确定考察对象时又把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这样的推荐结果就缺乏准确性和公正性。二是可能出现群众不敢说话的问题。组织考察是识别干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但在具体考察实践中,往往会遇到群众不敢说或不愿说的情况。比如群众反映出的问题有时难免会出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情况,甚至还会出现打击报复现象,造成干部考察失真,出现某些干部犯了错误依然得到提拔的现象。三是可能出现“人事安排”的问题。干部选拔任用本应是根据工作需要、岗位特点和干部特长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但现实中有时会出现不是依据工作需要和干部的特长进行选拔,而有“人事安排”的现象。比如某某任职时间够长了,某某快退了,该提拔了等因素考量,至于是否胜任新的岗位,甚至是与
4原来工作性质截然不同的工作岗位,则处于次要的考量地位,因此必然会出现与群众想法不相一致的问题。
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坚持领导认可与群众公认的有机统一,正确处理好领导认可与群众公认的关系,是贯彻落实党的任人唯贤干部路线的具体要求,是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实践问题。造成领导认可与群众公认不相一致的因素有五个。缺乏共同的认知标准。在实际操作中,领导通常会从干部队伍建设的全局和班子整体结构的优化出发,更多地考虑干部年龄的梯次性、性别的匹配性、性格的相容性、知识的互补性等要素,而群众往往更多的是凭直接感觉,通常有亲和力、人缘好、肯替群众说话办事的干部,更容易赢得群众的信任票。
候选人公众形象的宣传力度不够。长期以来,一些单位的干部选拔工作,往往是领导有了人选意向后,由组织人事部门履行考察程序,通过个别访谈,或通过公示形式征求群众意见。每个环节都是相对封闭的,这使得群众难以了解候选人的情况,因此群众公信度不高。由于部分群众对候选人不了解,在表达意向的时候就会不知所措、人云亦云,或仅凭自己的印象而不是客观地了解,致使公认结果失真。
群众参与的热情不够高。现行的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的适用范围一般为中低层领导职务。公开选拔的群众参与层次较低、代表性不足,只在规模比较小的单位才有可能实现全体人员的直接参与,否则只能通过选举群众代表的方式行使群众参与的权利,而群众代表的产生又往往带有一定的随意性。通常被选任的干部层次越高,能够参与的群众范围就越小,从而影响了群众参与的热情。群众公认的渠道不够畅通。在进行民主推荐时,组织部门介绍有关政策和标准以及具备资格人选的情况不够充分,在群众思考的时间不够充裕的条件下直接在推荐表上填写,难免会出现群众对拟任人选的工作、素质等情况不甚了解就盲目推荐的情况;有的在与会人员填写推荐票时,没有设置可供相互回避的空间,以至于出现了相互传看、参照的情况;有的不设专用信封和票箱,推荐票由推荐人直接交给会议组织者等。这些做法表明群众参与民主选举还没有形成规范的、程序化的规定和制度化的途径,影响了民主选举的质量,影响了群众参与的效果。 以票取人现象有时存在。有的单位在选举时习惯搞暗示,力图把领导的意志贯穿其间,有些只取与自己意见一致的群众意见,对不同意见则置之不理,有些甚至纯粹打印象分、情绪分,以至于出现了干部人缘好但不干事或干事不多的得票率比较高,而一些工作实绩突出但曾因工作而得罪人的群众认可度反而低的现象,不能达到选贤任能的效果。由此可见,领导认可与群众公认不相一致的问题,是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党群关系,必须加以解决。
第三篇:质量管理体系知识习题(含答案)
贵航高级技工学校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试题
姓名:部门:得分:
一、填空题
1、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 活动;质量管理体系是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2、“ISO9001”中,“ISO”是 国际标准化 组织的英文缩写。
3、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4、PDCA循环是指:P—策划:根据标准、相关方、法律法规和质量方针的要求,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 D—实施:实施过程,运行体系;C—检查:根据标准、相关方、法律法规和质量方针的要求,对过程、产品进行控制、监视和测量;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
5、学校质量体系文件共分四个层次: A质量手册(包含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B程序文件、C支持性文件(法律法规、教学标准、教学大纲、国家或行业标准、岗位职责、职责范围和操作规范等)D记录。
6、质量方针是由校长正式发布的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为建立和评审质量目标提供了框架,学校的质量方针是: 以人为本,创新管理,顾客满意,持续改进。
7、学校的质量目标是 学生毕业率?%; 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技能合格率?%;顾客满意度?%。质量目标应层层分解,相关部门要依据学校的质量目标要求确定各自的质量目标,并落实到全体员工的活动中。质量目标应可测量,以便监视和测量,进行持续改进。
8、学校《质量手册》规定了学校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证实学校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需要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教育服务;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不断推进体系持续改进过程。
9、学校质量管理体系适用的服务项目: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服务; 对学生的理论与实习教育服务; 对学生的宿舍管理等生活管理服务; 对学生就业服务。
10、学校应将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转化为学校的自身要求,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规范教职工质量行为,达到增强顾客(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满意度的目的。
11、质量记录是提供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要求和有效运行的证据,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12、质量记录按形式可分为:各种报告,表格记录,监视和测量记录簿。按性质可分为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记录,如:受控文件清单,管理评审记录,质量目标考核记录等。2)产品和服务记录,如:教育教学过程各类记录等。
13、学校建立《记录控制程序》,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记录进行控制,包含记录的标识、记录的填写、记录的收集、管理与保存、记录的检查及处理。
14、学校建立了《教育教学过程控制程序》,适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以及中、短期培训的过程控制。规定了教学过程中各部门的职责、工作程序以及与之相关的程序文件及制度规定。
15、下述9个程序文件提供了教育服务的实现过程的框架:《招生和外委培训控制程序》; 《专业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采购控制程序》; 《教育教学过程控制程序》; 《学生管理和德育教育控制程序》; 《就业推荐控制程序》; 《后勤服务控制程序》;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防护控制程序》。
16、《文件控制程序》的目的是确保学校质量管理体系中所有文件受到有效控制,以使其适用、有效,确保不误用作废和失效的文件。
17、《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对教学和服务以及学生自然状况进行识别和追溯,具体包括:(1)设备和设施以及工作环境的标识;(2)学生从入学至毕业离校前的全过程应依据《学生管理条例》等规定作标识;(3)学生成绩及其教学过程由教务处,机械制造工程系、机械装配与维修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和相关部门标识,可依据学生的学生证与学号等标识追溯其各阶段学习过程的状况。
18、学校按《顾客满意度调查控制程序》的要求,定期向学生、家长及社会进行调查,收集分析和处理其满意度信息并识别其需求。
19、各相关部门应负责收集教育服务对象需求的资料,资料收集形式包括:电话记录;信函、电报、电子邮件及传真;媒体信息;座谈记录;家访记录;有关会议记录;法律法规的要求。
20、数据分析方法一般包括统计报告、因果图、直方图、曲线图等方法。
21、学校内部沟通的方式主要有召开例会;文件信息传达;通过宣传栏、对话,发放宣传材料等
形式。
22、学校质量体系内部审核的目的是:审核验证质量管理体系各要素展开的活动及其结果是否符合法规、标准和学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格项,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并为管理评审、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23、纠正措施信息来源顾客投诉,不合格报告,管理评审输出,内部审核报告,数据分析结果,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记录,顾客满意测量的输出,过程测量,自我评价结果等。
24、纠正措施指: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它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纠正措施的实施采取以下步骤: a.对已发现的不合格,包括体系运行和教学服务质量,特别注意顾客抱怨,进行评审;b.通过调查分析确定不合格原因;c.研究为防止不合格再发生应采取的措施;d.确定并实施这些措施;e.跟踪并记录纠正措施的效果;f.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二、简答题
1、学校贯彻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主要目标、意义是什么?
学校贯彻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主要目标是:规范管理,提高教育服务质量和教学管理
水平,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满足学生和社会对教育服务多样化的需求,提升学校在教育市场中的竞争
能力。
学校贯彻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意义在于:
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观、质量观和
人才观,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2、有利于实行教育质量管理,有效地对教育服务质量进行监控;
3、有利
于深化教育领域各方面的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4、有利于促进学校行政、后勤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5、有利于学校教育不断适应社会需要,提高学校的竞争能力,促进学校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2、为什么贯彻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能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1)贯彻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建立规范的、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保证质
量的活动,明确质量管理中各级人员的职责与关系,确定对各项活动的控制原则和控制方法,并要求持续有效地运行,从而使学校管理科学化、法制化。
(2)贯彻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可以促进教育观念和管理思想的转变,从而提高教职员
工的素质,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观念的转变主要有两方面:①“教育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作为第三产业的学校,其任务就是为社会的需要和人的发展服务,学校所有的规章制度都是规范管理者的工作行为的。② “质量来自于管理过程”。任何结果都体现着过程的必然性,只有重视过程并使其科学化,才能产生理想的结果。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特别强调过程的监督与管理。
(3)按照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具有持续改进的功能。①通过质量审核,发现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不断改进,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②通过管理评审,可以促进质量管理体系适应性的提高;③针对工作中发现的不合格项以及不良趋势,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可以促进各方面工作不断改进。
3、学校教育的产品是什么?
ISO9001:2000标准将产品定义为“过程的结果”。这个“过程”是一个组织利用资源,并使其转换为输出的过程。对制造业来讲,“产品”是经过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过程的结果;对于流通业来说,“产品”是组织,运送,储存,出售商品和实施服务等过程的结果。学校虽然不是制造业,但它也存在着各种活动和过程,如教育过程、教学过程、管理过程、支持性服务过程。每一类活动或过程都有其结果。所以,学校也是有“产品”的,这个“产品”就是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等过程的结果,即“教育教学服务”。
具体来讲,学校向学生提供了在校学习、生活的设施、设备,通过教职工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服
务过程,为学生提供了知识、信息、方法和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提高。这种帮助学生提高
素质、能力,增长知识的服务过程的结果,就是教育教学的产品。
3、谁是学校的顾客?
学校的顾客是以学生为直接消费者的一个群体。因为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它也有产品——教育服务,学校把教育服务提供给了学生,学生享受到这种教育服务,并为此交纳了学费,这就形成了提供产品和接受产品的消费关系,所以,学校与学生之间是一种组织与顾客的关系。学校的顾客不仅仅是学生,而是一个群体,包括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国家、合作办学者以及其他需要服务的组织等。
4、怎样正确认识教育服务对象的多样性?
教育服务的对象具有多样性,这是因为学校的顾客是一个群体。依据不同的标志可将这个群体分为多种类别;①直接顾客和间接顾客。②外部顾客和内部顾客。学生、家长、社会、国家等是外部顾客;
学校系统内的后续工作是其先导工作的顾客,因而称为内部顾客。如教学设备的使用部门是设备采购部门的顾客、专业课程是基础课程的顾客。③最终顾客,即学校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国家和社会。
教育服务对象的多样性是由教育的特性所决定的,教育作为上层建筑,既要为学生成人成才,全面发展服务,又要满足国家、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因此教育服务的对象必然是多样化的。
5、为什么说贯彻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必须全员参与?
“全员参与”是指发动全体员工参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各项活动,使员工通过参与组织内部的沟通,发表自己对质量管理的看法,实现每个员工参与组织管理的愿望。组织应提供适当的培训机会和进行质量意识教育,使员工具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能力,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聪明才智贡献给组织,为组织创造更多的财富。
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也是管理活动的客体。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既是有效管理的基本前提,也是有效管理应达到的效果之一。组织的质量管理是通过组织内各部门、各层次人员参与产品实现过程以及支持过程来实施的。过程的有效性取决于各级人员的意识、能力和主动精神。人人充分参与是组织良好运作的必须要求。而全员参与的核心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当每个人的才干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实现创新和持续改进时,组织将会获得最大效益。
6、你是如何理解持续改进的?
①、持续改进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不是进行一次、两次改善活动。是一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过程。②、持续改进的依据是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各种评审、检查的结果。③、持续改进是一个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时段都存在的过程,不是某一部门或某一时段的特定过程。
7、试写出你所在岗位的质量职责。详见《XXX岗位质量职责》
三、试举例你曾发现的不符合学校质量体系要求的事项,说明不符合什么要求,以及你认为应该怎么解决。
第四篇:江苏公务员考试公文写作
OOOOO1(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机密★一年/
机 密
(紧急程度)特急
□□□文件(发文机关标识:如广东省人民政府文件;
联合行文按党、政、军、群顺序排列)
(空二行)
×发〔××××〕××号(发文字号)签发人:温家宝(仅
在上报的公文中出现)
(横隔线)★
××关于××××工作的通知(文件标题: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
构:(主送机关)
………………………………………………………........…..…………………………………………………………………
……………………………………………..……..……………………………………………………….....…..………………………………
………………………………….....…..…………………………………………………………………..……………………………………
………………….....……………………………………………(正文)
附件: 1.……………
2.……………
(盖印)(发文机关)
二OO四年×月×日(发文日期:汉字)
主题词:×× ×× ××(类别词、类属词、文件形式词;如:农业 水土保
持 通知)
抄送:……………,……………,……………。
(印发说明)市人事局办公室2004年×月×日印发
印制份数
第五篇:2018年宪法考试习题含答案
2018宪法知识考试
单位: 姓名: 成绩:
一、判断题
1、我国宪法由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以及国旗、国歌、国徽、首都五大部分内容。()
2、我国宪法把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最高人民法院。()
3、在我国,有权修改宪法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
4、宪法的修改应由到会人大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
5、宪法的修改,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半数以上通过。()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7、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8、国务院总理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同于一般的人民团体,属于重要的国家机关。()
10、我国各级人大代表都要向人民负责,人民有权直接罢免他们。()
二、单项选择题
1、宪法效力是指宪法作为法律规范所具有的约束力与强制性。关于我国宪法效力,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侨居国外的华侨受中国宪法保护
B.宪法的效力及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所有领域
C.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首先源于宪法的正当性
D.宪法对法院的审判活动没有约束力
2、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是领导与被领导和相互监督的关系
3、根据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我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遭受自然灾害时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B.我国公民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其出版自由也被剥夺
C.我国公民有信仰宗教与公开传教的自由
D.我国公民有任意休息的权利
4、根据现行《宪法》规定,关于公民权利和自由,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劳动、受教育和依法服兵役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B.休息权的主体是全体公民
C.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未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D.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5、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一职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A.国务院总理
B.国家副主席
C.军委副主席
D.国务院副总理
6、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关于全国人大审议立法议案的法定通过人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宪法的修改,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B.宪法的修改,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C.法律的制定,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D.法律的制定,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7、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关于决定特赦,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决定特赦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特赦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特赦
D.决定特赦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的专有职权
8、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多项职权,但下列哪一职权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A.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B.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
C.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D.审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国家预算部分调整方案
9、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某市拟将所管辖的一个县变为市辖区。根据宪法规定,上述改变应由下列哪一机关批准?()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2018宪法知识考试答案
1、判断题
5、√×××× 6-
10、×√×××
2、单项选择题
5、DDBDB 6-
10、CBBCD 11-
15、DAAAC
3、多项选择题
1、ABC
2、ACD 3、BCD
4、CD
5、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