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大全5篇)

时间:2019-10-22 18:2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

第一篇: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意义已经趋于共识,但具体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众多现实的困境,产品的非标准化、消费者体验的差异性、品牌运营组织的弱势、农产品供应链的滞后发展以及监管不力等都使得区域品牌建设路途艰难。因此,有必要推进农产品品质工程,使品牌经营者归位,深化产业链开发,加强法规建设和建设保障,并运用现代营销思维进行推广。

关键词:农产品区域品牌;品牌特性;困境;对策

农产品区域品牌是指以独特自然资源及悠久的种植、养殖方式与加工工艺历史的农产品为基础,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被消费者所认可、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称与标识,它是一个地域内农业生产经营者共用的公共品牌的标志,以特定特色化、规模化的农产品的地域集聚为基础。目前,国内学者对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意义以及发展趋势已经趋于共识,加强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是提升国内农产品竞争力,促进传统农业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路径。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任重而道远,存在着较大的困境和阻力,建设成效普遍未能达到期望。因此,需要对现实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以解决相关难题。

一、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特性

与工业品品牌不同,农产品区域品牌有其独特的内涵,需要从根本上认知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特性,从源头上加强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认知。

(一)区域性

由于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均受制于自然条件的综合影响,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创建必须依托于一定区域的独特资源,包括区域资源禀赋、区域历史文化的积淀,体现了历史渊源的沉积,农产品区域品牌具有鲜明的区域性,这是区别于其它区域农产品的核心要素,也是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二)共有性

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是多元主体的活动,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生产者均参与其中。从产权性质上看,农产品区域品牌是一种集体公共产权,不能为某个人或某个企业所垄断,是地方性共有权,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即品牌权益体现为地域内的共有性和地域外的排他性,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生产者集体可以使用,同时其他地域范围的生产企业和经营者或本地生产的不具备特色要求和传统条件的企业将被禁止使用。

(三)外部性

农产品区域品牌具有典型的经济外部性,即区域成员使用区域品牌的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其承担,同时其行为后果会对他人和品牌造成非市场化的影响,既具有正外部性,即个体成员的品牌活动使他人或区域品牌总体受益,也有可能是负外部性,即个体成员的品牌活动使他人或区域品牌总体受损而无需为此承担成本。

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特性决定了其建设过程与工业品品牌建设有着不一样的规律,产权共性使得农产品区域品牌从创建开始就存在制度上的“先天缺陷”。品牌权益的共有性既可以使资源利用实现充分化,也可能使其利用过度而导致出现“公地悲剧”现象,区域内成员为追逐个体利益而最终损害区域品牌的公共利益,产生典型的“柠檬市场效应”。除此之外存在的各种现实困境,也加剧了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难度。

二、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困境

(一)非标准化生产决定了农产品品质的不稳定性

农产品生产涉及产地特有的自然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土壤、水源等因素,并关联特定地域的传统工艺及人文因素,质量标准往往很难描述,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一方面,农产品生产受制于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产量和质量难以稳定。即使在一片特定的区域内,也有可能由于光照、土壤、温湿度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农产品品质难以保证绝对的一致。同一区域内不同年份生产的农产品也会因为气候条件的变化而产生品质差异。另一方面,与工业品的标准化大生产模式不同,现有国内大多数农产品的生产仍然还处在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状态,种子和种植管理、产后加工等生产环节仍属于非标准化生产和加工,不同生产者提供的农产品品质存在较大差异。农产品品质的不稳定直接动摇着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根基,难以保持持续一致的消费者体验和市场评价。

(二)消费者体验的差异性容易导致市场口碑的不一致

高度一致的美誉度是品牌建设的理想境界,也是品牌资产增值的有力保障。然而,消费者市场的客观差异性增加了农产品区域品牌口碑积累的难度,使品牌推广效果难尽人如意。

1、口味差异。受地域、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消费者口味不同,对农产品的喜好不同,其选择、购买农产品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对于同类农产品,不同消费者的认知、体验和评价都有较大的差异性,同一农产品要适应整体市场的难度较大。

2、观念差异。国内消费者的经济收入、生活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品牌农产品的需求也存在较大的观念差异。部分消费者开始追求高品质的农产品,但众多传统消费者对品牌农产品仍存在价格顾虑,品牌农产品难以广泛推广。

3、认知差异。消费者对品牌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等概念的认知度不同,对产品的最终评价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消费者认为物有所值,也有可能不值。消费者的感性消费、体验和认知的差异增加了区域品牌农产品的建设难度,市场口碑的不一致往往使品牌培育产生事倍功半效果。

(三)欠发达的品牌运营组织决定了品牌管理能力的薄弱

由于国内农户生产规模小,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弱,无法成为区域品牌建设的主体,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创建一般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协会协调、龙头企业参与”的关系。基于区域品牌权益共有的特性,在实际运营中行业协会起到连接政府、市场、企业的作用,并起到规范农产品区域品牌运营的作用,龙头企业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但目前国内的农产品行业协会存在会员覆盖面较低,合作松散、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农户的主人翁认同感低;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偏弱,企业与农户之间仅仅是购买劳动力和低级农产品等简单购买关系,农户的共同创造价值感较低,未能形成完全融合的利益共同体。两者品牌运营管理能力都较为薄弱,不但体现在品牌推广中缺少专业化的运作思路,而且一旦出现有损区域品牌的市场行为,往往也无能为力,无计可施,无法挽回不利局面。

(四)农产品供应链发展滞后增大了农产品区域品牌的运营障碍

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必须依赖于供应链的高效运作,特别是在消费者最为敏感的品质和配送环节,否则将难以赢得市场。国内传统农产品物流体系中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分离,不能很好地解决农产品在产供销中所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并由此带来信息滞后及不对称和交易手段的单一,客观的产业环境助长了农产品区域品牌中“柠檬市场效应”。另外,国内农产品加工、运输、物流配送、冷链基础等环节都还很薄弱,在农产品末端配送环节屡出问题,导致消费者不满,市场口碑下降,这极大障碍了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美誉度积累和重复购买。

(五)法规监管的欠缺提供了品牌损害行为的运作空间

国内相关法规存在众多不健全和不完善之处,如农产品的标准化水平低,农产品标准数量严重不足,而且标准不统一,标准技术的研究缺少系统性和前瞻性;有关区域品牌的保护的法规和制度比较粗化,面临实际问题时操作弹性过大等,这些无疑留下了众多的法规空隙,让不法行为有机可趁。在品牌监管方面,原产地保护、品牌意识以及政策执行力等方面都还比较滞后,更有一些当地政府只考虑眼前的经济利益,缺乏长期品牌意识,任由生产经营者鱼目混珠。即便实施监管理,也仍停留在罚款、认证收费等简单管理形式上,而缺乏集体品牌维护意识和管理能力,对过程控制监管不力,所有这些,无形中为滥用农产品区域品牌提供了空间,最终阻碍区域品牌整体发展。

三、对策建议

(一)提升理念,推进区域品牌农产品品质工程

品质是品牌的基石,消费者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偏好皆根植于对其品质的喜爱。由于农产品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的特殊性,因此更需要对其品质加强管理。生产经营者需要转变观念,提升品质理念,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参考现代工业的生产模式和技术引入生产标准,从种植区域的选择、品种的筛选、生产种植管理以及后期的加工都提供明确的标准,对传统农产品的生产作业、加工处理等全过程环节进行标准化改造,确保市场上供应的区域品牌农产品与广告宣传的品质相符,做到名符其实。

(二)明确主体,增强品牌专业运营能力

明确农产品区域品牌“所有者”角色,具体行使“所有者”职责,解决区域品牌所有者缺位以及被免费使用的问题。在保证品牌权益集体共有的前提下,组建适当的组织,如行业协会、合作社等担任品牌的“所有者”,详化工作职责,细化工作要求,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真正行使协调内部成员行为,保障行业或区域内共同利益的职责,并建立真正的利益约束机制,结束免费使用区域品牌的惯例。引进专业的品牌管理人才,强化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专业运营,加强品牌的建设规划,科学制订品牌推广策略,提升区域品牌运作的市场驾驭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做到运筹帷幄。

(三)合理定位,加大整合营销推广力度

改变广大农产品在市场营销过程中面向全国市场、全体消费者的大一统的经营思路,提升农产品的经营水平,根据现代营销理念,结合农产品的特有资源禀赋和文化内涵,进行合理的产品定位,并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消费者群体,有针对性地、有侧重地进行市场推广,力争做到目标市场上产品口碑的一致性和有效性。设计区域品牌的识别标志,提升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整体形象。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电商平台、移动网络等渠道进行整合营销,加大市场推广,通过广告,宣传等方式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识别度,充分利用科技手段防伪,做好市场信息沟通工作,增强产品信息的透明化以及普及化,尽可能地让消费者对产品的形状,口味,品牌,防伪标记等产品特征有一个较为清晰和全面的了解,增强消费者对区域品牌农产品的认知,使其拥有足够的产品信息和一定的产品识别能力,消除“柠檬市场”存在的客观条件。

(四)精细配套,深化农产品供应链开发

深入推进农产品产业化进程,延伸区域品牌农产品的产业链,推进精细化加工和全方位的配套服务,从整条产业链保障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市场推广。在生产加工环节,研发相关附加产品,使初级农产品向商品化提升,形成以核心产品为主的产品系列,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在市场服务环节,大力加强包装、运输和物流配送的市场化开发,奖励创新商业模式,使农产品与消费者的日常需求能有效衔接,提供安全、便利、快捷的服务,有效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日常需求。另外,还可积极挖掘农产品区域品牌的附加值,包括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与农村文化建设、旅游业等产业进行联动发展,带动一方经济的整体发展。

(五)健全法规,加强区域品牌建设保障

目前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是通过商标法律,以证明商标的形式来保护的,如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柑桔”就在我国取得了证明商标专用权。健全国内有关原产地保护的立法体系,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在法律上修正产权共有性的不足,以便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中尽可能地保护品牌的知识产权。同时,完善监督机制,加大打击力度。很多农产品由于区域内外生产经营者的“滥用”,使得艰辛培育的品牌几乎毁于一旦。完善监督机制和统一的游戏规则,整合监督管理权,化解多部门职责交叉又责任不明的问题。当地政府需要具有品牌建设的长远眼光,广泛宣传知识产权保护,加大打击力度,一旦发现有违法行为,应该给予侵权者刻骨的教训,为其不法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净化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环境。

参考文献:

[1]李亚林.农产品区域品牌:内涵、特征和作用[J].企业导报,2010.[2]吕健.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探析——基于对两种特色农产品的调查与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5.[3]丁丽劳,农产品供应链[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4]王玉莲.中国农产品品牌发展研究[Ml.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许莹: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第二篇:农产品的困境及对策

农产品的困境及对策 农产品滞销的现象

1.1 现象一:湖北柑橘滞销

湖南石门是全国最大的柑桔生产县之一,全县到处都是满山满岭的桔子,对于全县来说,相当多农民就是靠卖掉桔子来获取一年的生活费和补贴各种费用,也就是家庭里的最大收益来源。然而,今年该县却几乎陷入全面滞销,整山整树的桔子、橙子、柚子无人采摘,乱在树上,掉在地上。公路两边红灿灿的桔子挂在树上,完全成了广东过年时购买的观赏桔树。

1.2 现象二:各省蔬菜滞销

自春季以来,我国山东、河南、浙江等多个地区的部分品种蔬菜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滞销。在山东大葱最后的收获时节,大部分葱农却守着地里的大葱卖不出去,一毛多钱一斤还没人要。河南芹菜大丰收,但菜农却高兴不起来,菜农们说,质量好的芹菜收购价每斤1毛,质量差的每斤只有5分钱,今年每亩芹菜要赔1000多元。据媒体报道,目前陕西洋县上千亩菜花同样出现滞销,5分钱一斤仍难以出售。同样是在浙江慈溪市的一些雪菜主产区,今年雪菜的收购价自上市以来一路下滑,现在仅为每斤0.11元左右,而去年同期的收购价在每斤0.35元以上。

农产品“丰产不丰收”现象减少了农民朋友的收入,打击了农民朋友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持续稳定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农产品滞销的原因,努力找出应对之策,以便有效地解决这个困扰农村多年的问题。农产品滞销的原因分析

2.1 农产品种植的盲目性

农民生产的盲目性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当某种农产品出现赚钱效应的时候,大家就会一哄而上种植这种产品,结果就是这种产品的严重供过于求;当某种产品亏损的时候,大家又都大量减少甚至停止该种农作物的种植,结果导致该种农产品供不应求,价格暴涨,就这样,价格暴涨暴跌,陷入一个周期性循环。

农产品种植的盲目性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

(1)农民缺乏基本的市场分析能力,不能够冷静分析市场的需求,而是采取一种从众的方式,结果是一直跟不上市场变化。

(2)农村的信息还不够发达,农村现在还很难甚至无法上网,农民还不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到市场上最新的供求信息,从而不能为种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政府在农民种植方面没有提供有效的引导,盲目上规模,没有从实际出发为农民朋友做好服务。

2.2 缺乏品牌意识

在农村,能够意识到品牌问题的农民朋友却寥寥无几,这也是为什么农村不管丰收与否,农民都很难赚到钱的原因所在,只是靠销售原材料式的农产品,导致的结果只能是价格的竞争,最后大家都赚不到什么钱。当然,这个跟我们农村的生产方式有一定关联,我们农村基本是包产到户的生产方式,每一户人家种植的农产品的规模都是有限的,销售的时候各自为战,无法进行品牌的统一宣传,另外政府在这方面也缺乏有效的引导,这些原因最终导致了多年来农产品始终贱卖的现象。

2.3 气候异常影响南北方蔬菜集中上市

除了蔬菜产量提高是造成蔬菜滞销、销售困难的一个因素外,还有就是今年的异常气候影响。往年,我国蔬菜一般都是南方蔬菜先上市,等南方蔬菜下市的时候北方蔬菜才上市,南北方蔬菜上下市之间有个时间差。而受异常气候影响,蔬菜的成熟期普遍发生变化,外地蔬菜较早地占据了本地蔬菜市场,而南北方的蔬菜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上市,造成市场供应饱和,收购价格难以得到提高。2.4 运输成本提高

不断飙涨的燃油价格,造成蔬菜运输成本增加,还有高速公路过于密集的收费,都加大了蔬菜流通环节的成本,加剧了蔬菜滞销。

另外,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规划不合理,流通环节过多,导致迂回运输、长距离运输,流通费用过大,这也是导致蔬菜生产价格与销售价格悬殊的重要原因。

农产品滞销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合理开展农产品种植

(1)提高农民市场意识。

供求关系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尽管我们的市场经济已经开展了许多年,但农民的市场意识还远远不够,目光短浅,盲目从众的现象还是很常见。所以,要使农民树立起市场意识,在开展农产品生产时冷静分析市场的供求情况,然后再做出科学的决策,实现农产品种植的合理结构。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开展市场经济知识讲座。使农民朋友了解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什么,怎么样适应市场经济等知识。

②开展农产品营销培训。农产品营销是市场营销的一个领域,怎么样卖好农产品是营销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营销专家应该多向农民传输开展农产品营销的知识,包括农产品品牌定位,产品包装,价格设定,销售渠道开拓等内容,使农民掌握这些知识,同时应用于实践。

③农民企业家经验介绍。在农村,也有一些比较出色的农民企业家,这些企业家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的情况非常熟悉,他们的一些经历,一些经营管理的方法,对农民朋友更有借鉴意义,也更有启发。政府部门可以将这些企业家聚集在一起,在农村开展巡回讲座,与各地方的农民朋友进行沟通交流。(2)做好政府服务,让农民了解更多信息。

在市场经济时代,信息就是财富,而农村普遍信息封闭,对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基本都不了解,更不懂什么农产品期货等专业知识,所以当地政府部门应该设立专门的农产品信息咨询员,定期向农民朋友提供国内以及国际市场各种农产品的供求信息,为农民朋友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减少农业生产的盲目性。

3.2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

目前,在农村,农产品的销售还是以初级产品为主,这种销售模式将导致农产品销售面临低级竞争,大大降低农户的利润空间,所以,进行农产品加工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政府出面协调食品加工企业与蔬菜主产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对滞销蔬菜进行深加工,制成腌制蔬菜、脱水蔬菜、速冻蔬菜、净菜与保鲜蔬菜等,缓解集中上市压力,增加蔬菜附加值,尽可能减少农民损失。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资金问题。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具体表现为:农民贷款难,贷款金额少,贷款利息优惠不够。发展农产品加工,开设工厂,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农产品加工就无法发展。

(2)技术。农民一般文化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的技术知识,这也是农产品加工进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各级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开展农产品专业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民知识水平,拓展农民发展视野。

(3)设立股份制公司。农民单独开设农产品加工厂面临的风险很大,赢得起但输不起。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以政府为主导,农民入股,开设加工厂的方式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利润共享,风险共担,既可以提高农民和政府部门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农民有一种依托感。

3.3 积极开展农产品营销

(1)树立品牌意识。

品牌是能够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使产品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是广大消费者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过硬的产品质量、完善的售后服务、良好的产品形象、美好的文化价值、优秀的管理结果等所形成的一种评价和认知。现阶段,我国广大的农产品生产者品牌意识不够,从国内市场来说,农产品零售交易主要发生在城市交易市场,农产品生产者在长期的经营中形成“重数量轻质量”的思想,加上传统的单个家庭生产方式的影响,导致生产者缺乏品牌经营的意识。这种落后的观念不仅影响了国内农产品的销售,形成了“丰产不丰收”的局面,而且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外销,给我国农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也已经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实力。(2)农产品销售渠道创新。

①农社对接。将田地与社区直接联系起来。城市居民主要是以社区形式聚集在一起,而且城市居民是农产品消费的重要消费群体,如果能够将社区需求直接与农户对接,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也可以降低城市居民的消费成本,实现农户与城市居民的双赢局面。具体做法可以是:以运输公司为中介,一方面联系农户,这是供应方,比较容易做到;另一方面要通过物业管理公司协助,联系社区住户,形成购买批量,通过这种双向联系,将消费者与供应者对接。这种方式目前实行的不多,可以作为一种新思路来进行探讨。

②农超对接。大多数消费者还主要是通过超市购买日常用品,在目前通货膨胀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政府部门鼓励推行超市与田地的对接。对比传统的营销模式,“农超对接”的优势主要有四点:一是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降低农产品的销售成本;二是减少了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存贮时间和损耗,降低了商品浪费,从而有利于降低价格;三是市场供求直接见面,快速反应,有利于缩小市场波动;四是减少了农民销售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保护了农民利益。

就措施而言,有二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确定能配合政府意图的龙头性超市名单,有针对性地推动和扶持,尤其是注意培育和挖掘本土超市的潜力,只有这样“农超对接”的成效才有可控性;二是“农超对接”的基地和示范区建设,在这一方面,政府和企业应该密切合作,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扩大基地的范围和来源,从而使“农超对接”向纵深推进。

③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以网络为媒介,将供给方与需求方直接对接,既能有效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也能适当提高供给方的利润,同时使市场的需求供给信息更加透明化,有效减少了产品的流通环节,降低了产品的流通成本,从而大大提高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这是一种先进的市场运作方式。当电子商务的浪潮席卷城市的时候,农村的电子商务才开始起步,依然走的很慢。现在大部分农村已经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公路,接下来就必须实现村村通网络,当网络遍及农村的时候,就有更多机会将田地与消费者直接联系起来,这是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基础。在基础设施完备以后,就要将一些先进的电子商务理念灌输给农民朋友,对农民朋友开展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培训,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事业的发展。

④改善流通环境。目前流通企业在农村发展还比较缓慢,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仅仅依靠县、乡农村商贸企业是不够的,必须引进城市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这些企业在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等方面的优势,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工作。在这里我提几个希望:第一,积极拓展农家店经营范围,增强农村流通网络综合服务能力。第二,重点加强农村商品配送体系建设,提高农村流通网络物流效率。第三,注重发挥城市商贸流通企业骨干作用,培育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主体。第四,政府部门还要加大力度,在政策上给予扶持,进一步改善农村流通网络体系,满足农民的消费需求。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探索.

摘 要:新疆作为我国的一个农业大省区,农产品地域特色明显,结合其独特的区域地理标志,实施区域品牌策略极具优势。本文分析了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优势分析;新疆

新疆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现状

新疆具有市场开拓潜力和突出优势的特色农产品资源达几十种之多,诸如棉花、哈密瓜、香梨、葡萄、大枣、干果等在全国均有一定知名度[1]。近几年来,新疆推出“白”、“绿”、“红”三大产业建设。“白”指特色棉花;“绿”是指以优质的香梨为主的绿色食品基地;“红”是指以番茄为主的食品加工工业。

1.1 “白色”产业

新疆的“白色”产业主要指棉花产业,已成为新疆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新疆已拥有“锦牌”、“银辉”、“叶尔羌”、“沙枣花”、“凯欣”等17个全国知名棉花品牌,其中“锦牌”棉花在2000—2005年连续5年荣获全国知名品牌棉花金奖,被称为“中华第一棉”。2009年6月,“天彩”彩棉和“银力”棉花更是史无前例地入选了中国驰名商标。但是,目前新疆棉花主要用于粗加工,半成品多,精加工、深加工产品少。

1.2 绿色食品基地

新疆目前已建成以地区命名的特色林果业产业基地,例如:阿克苏地区的葡萄、杏、苹果、核桃、香梨基地,喀什地区的杏、苹果、核桃基地,和田地区的皮亚曼甜石榴、葡萄、杏、苹果、核桃基地,伊犁州地区的苹果基地,吐鲁番地区的葡萄基地等。基于产业基地的建设,新疆已形成部分区域品牌,其中比较出名的有:鄯善县的木卡姆石榴,核桃、苹果,哈密大枣、库尔勒香梨等。

1.3 “红色”产业

新疆的“红色产业”包括红花、番茄、枸杞、红辣椒、草莓、玫瑰、胡萝卜等。其中红花、番茄、枸杞被称为新疆“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新疆的番茄产业已经形成以中粮新疆屯河股份有限公司、中基番茄制品有限公司、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集群。新疆是我国甚至亚洲最大的枸杞生产基地,著名的品牌有“沙山牌”枸杞,而新疆的红花以吉木萨尔县红花产业基地的“庄子红花油”、“精品红花醋酱”较为出名。但新疆枸杞和红花主要以卖原料和初加工为主,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链条较短,可以说其比较优势并没有真正转化为竞争优势,品牌效应仍然没有很好发挥 [1]。

新疆农产品区域品牌优势分析

2.1 区域资源优势

2.1.1土地光热资源优势

新疆地域面积166万多平方公里,农、林、牧用地

面积约6339.94万公里,占总面积的38.08%,宜农荒地。区内农业生产气候资源优越,太阳总辐射量大,气温变化大,日照时间长、无霜期短,但是降水量少空气干燥。?因而,适合棉花、葡萄、哈密瓜等作物的生长,这种独特的资源环境为新疆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2.1.2特色农产品优势

新疆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很多,目前以地、州、县为单位的享有较高声誉的特色农产品近百余种,如库尔勒香梨、吐鲁番葡萄和哈密瓜、哈密大枣、库车小白杏、精河枸杞、阿克苏红富士(苹果)、伽师甜瓜、焉耆茴香、吉木萨尔大蒜、下野地西瓜和南疆喀什、和田的石榴、巴旦杏、薄皮核桃、无花果等。仅瓜果而言新疆就拥有 500多种瓜果,堪称“瓜果之乡”[2]。近几年,新疆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事业发展具有鲜明的特色。截至2009年底,新疆共认定无公害产地400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43个;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为88家,产品为204个,总产量164万吨;有效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为16家,产品为74个。

2.1.3 特色农业产业化优势

新疆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确立“白”、“绿”、“ 红”三大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南疆的棉花、园艺作物,吐哈盆地的葡萄、哈密瓜,天山北坡的棉花、特色经济作物及高产玉米,北疆其他地区优质粮食、油料和甜菜等四大优质特色农业产业带[3]。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2 文化资源优势

丰富的地域特色文化资源为新疆区域农产品品牌的推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新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特点,为农产品的区域品牌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例如:新疆有世界第二高峰的中巴边界上的乔戈里峰;有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有著名的“新疆粮仓”之称的伊犁谷地等。

2.3 政策优势

目前,新疆正在大力推进粮、棉、果、畜四大基地的建设,采取鼓励措施和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大力扶持特色农业的发展。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培育新疆特色农产品名优品牌,鼓励企业对重点产品、重点市场开展产品国际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做好宣传营销工作,努力以新疆特色农业的迅速发展,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优势资源转换和新疆经济发展。

新疆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议

目前新疆特

色农产品在区域品牌建设方面虽已初见成效,但由于特色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新疆特色农

业产业化问题以及品牌意识不强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还需要政府的大力“输血”政策的支持和企业及行业协会积极发挥自身的“造血”功能。具体建议如下:

3.1 政府“输血”政策支持

3.1.1 政府主导农业产业化

在各地区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以特色农业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新疆特色农业生产资源和供应链进行有效地整合,实现高效的产业化,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各地应积极构建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区域布局,注重开发名优产品,形成全疆具有一定规模的棉花、香梨、葡萄、哈密瓜、加工番茄、杏、油葵、红花、啤酒大麦和石榴等十大产业,形成具有新疆特色的优势、特色产业区和产业带,巩固全国最大的优质棉基地,继续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和具有区域特色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基地[2]。

3.1.2 突出重点 整合品牌

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主要突出一个“特”字,围绕特色首先要重点抓好质量和品牌。新疆的特色农产品“白”、“绿”、“红”三大产业具有明显的数量优势,当前的重点就是要将其转化为质量优势和品牌优势。

新疆的棉花产业、红色产业、林果园艺产业等种植历史悠久,区域特色明显,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然而,新疆现有同类农产品品牌散乱,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如新疆的棉花目前就有“锦牌 ”、“银力牌”、“北疆牌” 等多个品牌,不仅品牌经营分散,而且容易使消费者产生误解;既不利于开拓更大的市场,又容易引起内部恶性竞争。因此,以特色产业为基础、整合区域现有同类农产品品牌、形成统一经营的合力、打造区域品牌,创造区域竞争优势,实现区域经济利益最大化。

3.1.3 建立体系 完善管理

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分散性,给农产品品牌的开发、培育、管理和使用,以及在运作机制上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农产品品种繁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农业品牌没有必要每种产品都要注册一个商标,品牌应该具有丰富的内涵,特别是要培出著名品牌。实施农产品区域品牌可以合理利用资源,整合各种优势,保证品牌资源利益最大化。建设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优势、有效益的品牌,为确保农产品名牌的长盛不衰,必须建立和完善农业品牌管理体系,加强对品牌农产品的管理。

3.2 企业“造血”功能

企业是区域品牌创建、发展的主体,同时也是

区域品牌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企业自身的产品、品牌形象是区域品牌发展的基础,因而应鼓励企业发挥自身“造血”功能,打造区域品牌。

3.2.1 顺应绿色消费潮流,树立绿色品牌意识

新疆区域性的名、特、优农产品不少,但长期以来,没有注重对这些产品的品牌化建设,其产品缺乏品牌效应,不能被市场广泛认同,地域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更谈不上有好的收益。拥有政府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应该认识到实施品牌战略在农产品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品牌意识。新疆各区域有各自浓厚的民族文化,这是我们创建品牌的宝贵资源。企业可以结合地域特有的历史文化塑造区域特色品牌形象,应把品牌建设作为企业占领市场、赢得消费者好感、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关键。在政府的宣传带动下,龙头企业要让农户在品牌化经营中切实受益,让农户体会到农产品品牌效应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使农户树立品牌意识,克服小农经营思想,在农产品生产中配合企业实施品牌建设战略。

3.2.2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推进农业产业化,形成规模经营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以获取长期竞争优势为目的,需要不断投入建设开发成本。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要求注重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聚集效应,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推进农业产业化,批量购买生产资料,集中进行品牌的广告宣传,获取国内外先进技术,统一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或现有农产品的质量改进,充分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降低单位农产品成本,取得市场长期竞争优势。

3.2.3 利用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强化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

地域所包含的文化历经长久积淀,可以在产品的包装上强调原产地,在宣传方面将地域文化与产品品牌结合,使地域文化精神财富转移到品牌上,深化品牌内涵,强化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地域文化因素包括文化遗产、名胜古迹、故事传奇、民俗风情等。品牌的文化内涵不一定都要涉及所有因素,可以根据产品的类别,选择地域中文化底蕴较为厚重的因素进行品牌塑造。如新疆的楼兰古城、达坂城的姑娘、丝绸之路等,这些就是品牌文化底蕴塑造可利用的因素。

参考文献:

[1]汪希成,基于SWOT模型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问题分析——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J].农村经济,2006(8).[2]陈炜,刘志林.新疆农产品地域品牌发展策略分析[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7(3).[3] 古丽米热•阿不都秀库尔,努尔斯曼,郑良军.新疆优质农产品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新疆农业科技,2009(4).[4] 王庆.福建农产品区域品牌培育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EC0N0MIC RESEARCH GUIDE),2008(19).[5] 樊元,秦燕.甘肃特色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区域品牌战

略[J].开发研究,2006(1).[6] 张雅凌,河南省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的SWOT分析[J].河南科技,2009(6).[7] 孔令英,王士海.新疆特色农业发展困境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2(2).化发展的对策建议[J].新疆农业科技,2008(6).[8] 郦祝慧.加快新疆农业产业

第四篇: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对策

《特种作物栽培学》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姓 名:学 号:年 级:专 业:教师评分:

2014

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经营 姜占东 1209010294 2012级 农学

年 12 14 月日 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经营

摘要:新疆作为我国的一个农业大省国,农产品地域特色明显,结合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实施品牌营销策略。发展品牌农业是顺应世界农业发展趋势,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新疆; 特色农产品;区域规划; 品牌经营

前 言

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产品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走品牌化发展的氛围已近形成,促进农产品品牌快速成长起来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和举措。

正文

一、新疆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新疆棉花已连续7年总产、单产均位居全国第一。在不久前农业部颁发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新疆棉花也位居其中。今后,新疆将重点建设

油葵重点建设伊宁等16个县(市)以及伊宁等5个油葵生产基地县。在南疆

库尔勒香梨将重点建设塔里木盆地北缘香梨原产区域。葡萄中,鲜食葡萄重点建设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阿图什市;吐鲁番盆地的鄯善县、吐鲁番市、托克逊县;伊犁盆地伊犁州的霍城县、伊宁县、昌吉市。制干葡萄重点建设吐哈盆地。酿酒葡萄重点建设北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区和南疆焉耆盆地。哈密瓜重点发展早、中、晚熟三个优势产区,早熟哈密瓜优势产区包括吐鲁番市、鄯善县、托克逊县;中熟哈密瓜产区包括哈密市、昌吉市、呼图壁县;晚熟哈密瓜产区包括伊吾县、巴里坤县、阿勒泰市。杏重点发展三个杏优势产区。加工番茄重点发展北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准噶尔盆地南缘东部、南疆焉耆盆地三大优势区域。

石榴重点发展南疆沿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由三个石榴主产区,包括阿克苏市、阿瓦提县、库车县、疏附县、叶城县、莎车县、策勒县、皮山县、于田县。红花重点建设北疆塔额盆地、伊犁河谷、昌吉东部及南疆部分地区。啤酒大麦重点建设北疆优势啤酒大麦产区。

二、新疆农产品区域品牌优势分析

1.特色农产品优势

新疆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很多。新疆以地、州、县为单位的享有较高声誉的特色农产品近百余种,如库尔勒香梨、吐鲁番葡萄和哈密瓜、哈密大枣、库车小白杏、精河枸杞、阿克苏红富士(苹果)、伽师甜瓜、焉耆茴香、吉木萨尔大蒜、下野地西瓜和南疆喀什、和田的石榴、巴旦杏、薄皮核桃、无花果等。仅瓜果而言新疆就拥有500多种,堪称“瓜果之乡”。近几年,新疆的红枣、香梨、葡萄、哈密瓜、苹果为主的绿色、有机特色林果产品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事业发展具有鲜明的特色。以外销量达到30%~40%,效益平均提高23%以上。截至2009年底,新疆共认定无公害产地400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43个;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为88家,产品为204个,总产量164万吨,国内年销售49亿元,出口0.28亿美元;有效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为16家,产品为74个;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品种类已扩大小麦、玉米、油葵、油菜、水稻、核桃、红枣、香梨、牛羊肉以及薰衣草、罗布麻等初级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约60余类。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正在积极创建中,全区有16个县市创建的27个生产基地已完成验收。

2.特色农业产业化优势

新疆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优势,确立以棉花为代表的白色,以红花、加工番茄枸杞、胡萝卜、红辣椒等为代表的红色和以吐鲁番葡萄、哈密瓜、库尔勒香梨、杏、石榴等为代表的优质瓜果园艺三大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南疆的棉花、园艺作物,吐哈盆地的葡萄、哈密瓜,天山北坡的棉花、特色经济作物及高产玉米,北疆其他地区优质粮食、油料和甜菜等四大优质特色农业产业带。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疆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的环境分析

新疆农业名牌数量还比较少,主导产业产品的优势不明显,大多是“一等原料、二等加工、三等价格”,加强特色农业发展,实施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依然是重点。新疆具有市场开拓潜力和突出优势的特色农产品资源达几十种之多,诸如棉花、哈密瓜、库尔勒香梨、葡萄、大枣、干果等在全国均有一定知名度近几年来,新疆推出“白”“绿”“红”特色工程的建设“白”则指特色棉花;“绿”是指以优质的香梨为主的绿色食品基地;“红”是指以番茄为主的食品加工业。

近年来,新疆特色农产品越来越受到内地消费者追捧。这不仅仅是因为新疆特色农产品的独特品质,更是得益于自治区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新疆各地都把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通过努力,新疆棉花、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阿克苏苹果、“楼兰”红枣、“皮亚曼”石榴等品牌享誉中外,全疆已有涉农产品注册商标9700多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中国名牌13个,地理标志32个,中国名牌产品75个,新疆著名商标138个,新疆名牌49个,新疆农业名牌116个。这些品牌农产品有力地带动了产业升级,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新疆特色农产品品牌营销的比较分析

新疆农产品具有很强的特色,以其绿色、有机、优质的特质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疆特色产品市场需求增幅较大,同时国家西部发展战略及对新疆特殊发展政策支持,新疆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大有作为。发展品牌农业是顺应世界农业发展趋势,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选择。农业大国如何做强农业,成为农业强国,是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实施农业名牌营销战略,通过农产品创名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对推动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1、新疆农产品品牌营销的优势

1.1特色资源优势

新疆地域辽阔, 自然条件与其他地域的差异使农产品的品种和品质产生巨大的差异,以资源为依托,发挥地域优势形成名优传统农产品,成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资源依托。目前一些新疆根据优异的自然条件,已经初步形成了当地的名牌产品,带动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1.2政府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特别是1999年《 农业部关于创名牌农产品的若干意见》 下发以来,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把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营销,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作为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从政策、组织、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农产品品牌营销战略的实施,为推动新疆农产品品牌营销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2、新疆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劣势

2.1经营者缺乏品牌营销意识

目前许多农业生产者经营的核心不是品牌而是农产品,缺乏品牌形象实力的营造,将品牌仅仅视同为商标,大多是注重品牌的识别功能和促销功能,将其打造成名牌的意识不强,不能有效地开展品牌经营,未打造新疆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2.2农产品品牌营销的中介组织缺失,产业化龙头企业力量薄弱

在农产品品牌营销过程中,农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农业生产者大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总产量也小,没有规模效益,从而也不利于农产品品牌营销。2.3农产品科技含量偏低

在农产品品牌营销过程中,从种苗的培育到产品的生产,从农产品的加工、包装到销售,各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科技支持。这就使得新疆农产品科技含量低, 农产品品牌营销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撑。

2.4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

如何打造农产品品牌,使之成为名牌,并经受住外来农产品的冲击而长久地生存下去呢?归根到底是想办法提高农产品质量,而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关键在于通过制定和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使生产过程标准化和系统化,符合国家和国际市场标准。

2.5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结构趋同,竞争优势不明显

新疆农业产业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产品加工业落后,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基本上停留在粗加工上,精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少,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更少, 没有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从而使得农产品品牌营销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其次,由于受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影响,新疆很多农业产业结构同构现象严重,缺乏明显的竞争优势,这就使得农产品品牌营销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

五、新疆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的建议

目前新疆特色农产品在区域品牌建设方面虽已初见成效,但由于受特色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化问题以及品牌意识不强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还需要政府的大力“输血”政策的支持和企业及行业协会积极发挥自身的“造血”功能。具体建议如下:

1、政府“输血”

1.1政府主导农业产业化

在各地区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以特色农业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新疆特色农业生产资源和供应链进行有效地整合,实现高效的产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各地应积极构建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区域布局。在新疆各地应因地制宜,注重开发名优产品,优先培育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形成全疆具有一定规模的棉花、香梨、葡萄、哈密瓜、加工番茄、杏、油葵、红花、啤酒大麦和石榴等十大主导产业,形成具有新疆特色的优势、特色产业区和产业带,巩固全国最大的优质棉基地,继续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和具有区域特色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基地。

1.2突出重点,整合品牌

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主要突出一个“特”字,围绕特色首先要重点抓好质量和品牌。新疆的特色农产品“白”“绿”“红”三大产业具有明显的数量优势,当前的重点就是要将其转化为质量优势和品牌优势。新疆的棉花产业、红色产业、林果园艺产业等种植历史悠久,区域特色明显,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然而,新疆现有同类农产品品牌散乱,难以形成合力。如新疆的棉花目前就有“锦牌”“银力牌”“北疆牌”等多个品牌,不仅品牌经营分散,而且容易使消费者产生误解;既不利于开拓更大的市场,又容易引起内部恶性竞争。因此,以特色产业为基础,整合区域现有同类农产品品牌,形成统一经营的合力,打造区域品牌,创造区域竞争优势,实现区域经济利益最大化。

1.3建立体系,完善管理

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分散性,给农产品品牌的开发、培育、管理和使用,以及在运作机制上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分散的农民作为市场主体在直接面对市场时,很容易受自身眼前利益驱驶而出现不规范的市场竞争行为。农产品品种繁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农业品牌没有必要每种产品都要注册一个商标,品牌应该具有丰富的内涵,特别是要培出著名品牌,往往需要很好的文化底蕴,因此,一个好的地方品牌资源是有限的。实施农产品区域品牌可以合理利用资源,整合各种优势,保证品牌资源利益最大化。建设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优势、有效益的品牌,为确保农产品名牌的长盛不衰,必须建立和完善农业品牌管理体系,加强对品牌农产品的管理。

1.4政府鼓励农业产业化经营

政府要大力推动企业与农户联合运作机制的建立,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协会作为载体,一头牵着千家万户的生产,一头连着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同时要着力培育以产业服务为主体的专业协会,让协会去组织农业名牌战略实施。可先由市政府牵头,成立新疆主导农业的各类产业协会组织,由协会制定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统一质量等标准,对品牌实行有序管理。政府要积极争取发改、财政、科技、工商、税务、质检等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创造条件,从人才、资金、税收等方面予以支持,尽快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格局,共同推进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

2、企业“造血”

区域经济企业是区域品牌创建、发展的主体,同时也是区域品牌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企业自身的产品、品牌形象是区域品牌发展的基础,因而应鼓励企业发挥自身“造血”功能,打造区域品牌。

2.1顺应绿色消费潮流,树立绿色品牌意识

新疆区域性的名、特、优农产品不少,但长期以来,没有注重对这些产品的品牌化建设,其产品缺乏品牌效应,不能被市场广泛认同,地域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更谈不上有好的收益。拥有政府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应该认识到实施品牌战略在农产品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创新农业发展观念,由传统的农产品运销观转变为营销观,增强品牌意识,充分认识到创立品牌是提升农产品价值,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市场最大化、效益最优化的有力途径。新疆各区域有各自浓厚的民族文化,这是我们创建品牌的宝贵资源。企业可以结合地域特有的历史文化塑造区域特色绿色品牌形象。应把品牌建设作为企业占领市场、赢得消费者好感、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关键。在政府的宣传带动下,龙头企业要让农户在品牌化经营中切实受益,让农户体会到农产品品牌效应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使农户树立品牌意识,克服小农经营思想,在农产品生产中配合企业实施品牌建设战略。

2.2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推进农业产业化,形成规模经营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以获取长期竞争优势为目的,需要不断投人建设开发成本。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要求注重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聚集效应,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推进农业产业化,批量购买生产资料,集中进行品牌的广告宣传,获取国内外先进技术,统一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或现有农产品的质量改进,充分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降低单位农产品成本,取得市场长期竞争优势。

2.3利用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强化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 地域所包含的文化历经长久积淀,甚至是历经社会变革的层层洗礼后留给人们的精神财富。可以在产品的包装上强调原产地,在宣传方面将地域文化与产品品牌结合,使地域文化精神财富转移到品牌上,深化品牌内涵,强化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地域文化因素包括文化遗产、名胜古迹、故事传奇、民俗风情等。品牌的文化内涵不一定都要涉及所有因素,可以根据产品的类别,选择地域中文化底蕴较为厚重的因素进行品牌塑造。如新疆的楼兰古城、达坂城的姑娘、丝绸之路等,这些就是品牌文化底蕴塑造可利用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刘志林等.品牌运营理论与实战.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8 [2]古丽米热.阿不都秀库尔,努尔斯曼.新疆优秀农产品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J].新疆农业科技,2009,(4)

[3]张雅浚,河南省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的SWOT分析 [J].河南科技,2009(6).[4]王庆.福建农产品区域品牌培育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9)[5]樊元,秦燕.甘肃特色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区域 品牌战略[J].开发研究,2011,(1).

[6]郦祝慧.加快新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J]. 新疆农业科技,2008,(6). [7]方敏.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促进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8,(3). [8]瞿艳平等.区域品牌建设与农产品竞争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2,(4).

[9]冯鑫明,夏曾玉.区域品牌建设的实证分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09,(1).

[10]潘玉珍,黎军.新疆特色瓜果产业发展研究[J].新疆农村调查,2010,(10).[11]余晓明等.发展新疆优势特色农产品,增强农业竞争力[J].新疆农村调查,2009,(22).

第五篇: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

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

[论文作者:白朋飞]摘 要:本文首先探讨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必要性,然后对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对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问题和优势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 品牌建设 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已形成买方市场的格局,一方面源于国内农产品总量的供给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源于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抢占了部分国内农产品的市场。这种卖难的状况使得农民增产并不增收,如何改变我国农产品卖难的局面,需要多种措施和方法的并行实施。本文主要分析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建设现状和并结合现状提出品牌发展对策。

一、河南省发展农产品品牌的必要性

在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农业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是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赢得竞争新优势,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实施品牌战略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必然选择

河南省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缺乏,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但农业种质资源丰富,特色产业和产品明显,挖掘和整合这些有利条件,全面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提升产业层次,对于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实施品牌战略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需要。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河南省农业生产能力大幅增强,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但随之带来生产盲目性和结构趋同性问题,导致结构调整多变、增产不增收。实施品牌战略,能凭借某名牌产品广阔的市场,通过其所在生产组织体系的连接,实行区域化布局、基地化建设和专业化生产,形成农业区域合理分工,逐步做大规模,以优质的产品质量,获得市场认同,避免大起大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创造条件。

(三)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需要

实施品牌战略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是产业升级的基础,是今后河南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这可以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依托名牌产品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超额利润,驱动农业生产者重视科技进步,增加科技投入,在种子选用、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全过程,积极采用先进科技,实行科学管理,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使农业向集约型方向转变。

(四)强化自主创新的需要

实施品牌战略是培育农业文化,强化自主创新的迫切需要。从深层次看,品牌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创新的文化。河南省农业历史悠久,通过以品牌为标志的产品形象塑造,将地方传统特色与现代产业文化有效整合,树立与现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竞争、市场、营销、无形资产、商标、知识产权等新理念和运作模式,大大丰富农业的内涵和发展空间,改变农业弱质产业的地位。

(五)农产品销售方式的变化的要求

中国的农产品零售交易主要发生在城市交易市场,而城市农产品零售贸易方式正在由集市销售向超市销售方式过渡。超市销售方式的迅速发展为品牌农产品提供了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同时也排斥了无品牌农产品的市场进入。这就使得农产品品牌营销成为一种必要。

二、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经济迅猛发展,特别是围绕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推进品牌农业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一)创建主体多元化,品牌数量大为增加

创建主体多元化,品牌数量大为增加。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引导支持下,企业和专业合作经

济组织等市场主体在名牌创建中热情高涨,成为农业创名牌的主力军。许多农业科技机构、农技推广单位也积极参与,注册了不少商标,开发了一批知名产品。一些农民种养大户创牌意识增强,或单独或联户注册,共同开发。有的由政府直接申报证明商标,供符合条件的农户使用。

(二)品牌管理手段注重标准化,产品质量大为改善

品牌管理手段注重标准化,产品质量大为改善。各地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出发点,以优势特色产业为开发重点,积极制订农业标准,建立示范区,以基地建设与市场监督为抓手,积极推行安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生产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形成了以标准化为支撑的品牌管理手段,促进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为创建名牌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品牌创建机制市场化,农业效益大为提高

品牌创建机制市场化,农业效益大为提高。企业和协会在注册商标,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积极采用市场化运作手段,加强品牌策划、包装和宣传,提高知名度,强化“优质优价”机制,促进品牌产品的价值实现。同时,农业品牌已成为无形资产,运用兼并、转让、入股等形式,扩大品牌规模,拓展了市场空间。以品牌为主导的农产品开发,已经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三、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

总体上看,河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农业相伴而生,通过多年的发展,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时间不长,基础条件差,河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还是初步的、低层次的,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品牌建设理念不到位,品牌战略导向不明显

由于长期小农经济的影响和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一些地方政府对品牌农业引导不力,有的认为创品牌是企业的事,与政府关系不大,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不少企业认为农业品牌效益优势不明显,创建工作难,忽视品牌形象塑造和优势培育农民群众认为自己实力小,与农业企业只是产品买卖关系,创品牌与己无关,不注重产品质量。

(二)产业层次不高,竞争优势不明显

农产品品牌科技含量低,农产品产后保鲜、贮运、加工环节科技攻关滞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基本上停留在粗加工上,精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少,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更少。农业企业生产规模偏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除极少部分群体品牌外,大部分农产品仍存在“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现象,难以形成组团出击、集中打响品牌的合力,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经营者缺乏品牌营销意识

目前许多农业生产者经营的核心不是品牌而是农产品,缺乏品牌形象实力的营造,将品牌仅仅视同为商标,大多是注重品牌的识别功能和促销功能,将其打造成名牌的意识不强,不能有效地开展品牌经营。许多优质特产因无注册品牌,导致农产品土味浓,精品少,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优势和价格优势不强。

(四)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

如何打造农产品品牌,使之成为名牌,并经受住外来农产品的冲击而长久地生存下去呢?归根到底是想办法提高农产品质量,而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关键在于通过制定和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而在目前,由于中国农业生产是粗放的小生产经营,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操作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农产品的品质各异,从而使得农产品品牌营销缺乏必要的质量保证。

四、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机遇

(一)特色资源优势

河南耕地地域辽阔,自然条件的差异使农产品的品种和品质产生巨大的差异以资源为依托,发挥地域优势形成名优传统农产品,成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资源依托。目前一些地区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已经初步形成了当地的名牌产品,带动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二)政府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特别是1999年《农业部关于创名牌农产品的若干意见》下发以来,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把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营销,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作为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从政策、组织、资金等方

面大力支持农产品品牌营销战略的实施,为推动农产品品牌营销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为农产品品牌

营销提供了新的思路。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得到迅速发展,农业网站如雨后春笋,日益发展起来。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为中国农产品品牌营销提供了新的思路,利用先进、快捷的网络技术,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在网络上进行品牌传播,不仅节约成本,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已经成为推进农产品品牌营销的有效手段。

五、加快河南特色农业品牌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快农产品品牌营销主体建设,培育品牌营销意识

目前中国农产品品牌营销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农产品营销主体缺乏品牌营销观念,品牌营销主体发展滞后。针对这种境况,首先应该大力培育农产品营销主体的品牌营销意识,树立其品牌观念,这是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先决条件。其次,针对目前中国农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滞后的现状,结合农业发达国家和国内一些先进地区发展农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成功经验,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的基础上,大力扶持农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发展,使之成为推进农产品品牌营销的重要平台;要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发展,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水平,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建设发展,使之成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重要主体。

(二)加强对特色农产品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

从农产品“特色”形成的资源条件上讲,河南特色农产品的资源非常丰富,保护好这些资源是保证特色农业顺利发展的基础。在自然条件方面,由于河南人口众多、人地比例失调,这就需要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充分重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工作,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注意对耕地的保护和节约,尽快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生物物种资源方面,应加大对河南传统农业物种和稀有生物物种的普查和保护力度,加强对优良品种的培育工作,并结合河南的具体情况,积极引进适宜的种植和养殖物种。

(三)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和管理的安全质量标准体系

质量是农产品品牌营销的物质保障,而按标准组织生产管理,是提高农产品质量,保证农产品安全最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因此应该加快农产品生产和管理的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生产和管理的标准化。一是强化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标准化意识,切实加大对农产品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实施力度。二是突出抓好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三大体系建设,严格实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

(四)依靠科技兴农,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

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必须重视科技创新,走“科技兴农”道路。一是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的研究与开发,改善科技发展环境。二是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三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稳定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提高农业科技的贡献率。四是切实抓好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五是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以推进农产品品牌营销的网络化。

(五)增强农产品品牌的法律意识,加强品牌的保护

创立品牌不仅是成本、时间、金钱的付出,更需要法律强有力的保障。要积极做好农产品品牌的申报、注册工作,防止农产品品牌的流失。其次,要完善保护品牌农产品的法律法规,积极培育优良的市场竞争环境,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产品,为品牌农产品保驾护航。

(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的信息化水平

河南农业产区的水利、路网、通讯网等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农业信息化水平比较低,需要大力改善和提高。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公共物品,还可以大大降低各相关产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垂直分工和农业产业的集群化,这又会反过来促进农业本身的产品质量的提高及其营销网络的完善,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

(七)加大对特色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特色农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与推广、农户培训、标准化管理等,都需要资金支持,而资金正是河南特色农业发展中最为紧缺的要素。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靠政府增加对特色农业发展的财政投入;二是要靠特色农业优惠政策的推行,通过税收减免、投资补贴等方法,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于特色农产品开发,多方引进资金,为民营企业和农业金融市场的发展壮大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在河南省财政实力有限的情况下,第二种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本论文是《河南省社科联、省经团联2010调研课题》(课题编号:SKL—2010—280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银兰、沈翠珍.政府与地方特色农产品产地品牌塑造[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9月.[2]吴菊安.产业集群与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J].农村经济.2009年第5期

[3]易正兰.农业产业集群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结合探讨[J].农村经济.2008年第8期.[4]张雅凌.河南省发展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意义探析[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6月.[5]黄俐晔.农产品区域品牌研究———基于主体、机制的角度[J].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作者简介:

白朋飞;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讲师,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

下载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上一篇:贾长松老师首期《... 下一篇:长松咨询荣膺2011... |返回日志列表 中小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中小企业发展困境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42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

    乡村法治困境及对策研究

    乡村法治困境及对策研究内容摘要:乡村法治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乡村法治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有:法律知识不足导致农民对法律的认知程度不高,使其维权意识淡薄,落后的经济......

    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顾林海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

    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调查与研究当今社会,品牌产品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 。随着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加快,农产品市场正加速转型,创建农产品品牌有助于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1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1.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分析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致力于保障农产品的供给,先吃饱,然后再吃好。这种发......

    新时期我县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期欠发达地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以新田县为例 内容摘要:新田县地处湘南偏僻山区,属于欠发达地区,是农业大县,同时也是湖南省唯一的“原生态富硒食品基地......

    农村义务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

    农村义务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 炎热的夏季到来,我在沿江中心小学的实习支教生活也即将结束,在哪里我们留下了成长的脚印。正如沿江校歌中所唱“我们在这里学习,我们在这里......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探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探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但是中小企业资金问题是其中的瓶颈问题,阻碍了中小企业发展。本文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