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村及村干部的摸底调查总结
行政村及村干部的摸底调查总结
六月底,我们分别对五蛟、城壕、悦乐3个乡镇的39个行政村及村干部进行了摸底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一、现状分析
1、行政村现状分析
经调查,五蛟乡共有行政村12个,总人口13548,最多人口的刘家湾村1500人,最少人口的南湾村766人,平均人口1129人。村干部职数共41人,平均为3人,占全乡人口总数的0.3%,占平均人口数的0.27%。村党员共458人,男409人,占党员总数的89%,占人口总数的3%,女党员49人,分别占党员和人口总数的11%和0.4%。纳新党员情况2007为15人,2008年为16人,分别占人口总数的0.1%和0.12%,同比增长7%,村民人均收入逐年增长2006年为1832元,2007年为元2081,2008年为2229元,同比增长10%,村办企业共1个,大学生村官或挂职干部4人,占村干部职数的10%。
城壕乡共有行政村13个,总人口12905人,总多人口的余家砭村1485人,总少人口的庄科村738人,平均人口约1075人。村干部职数共42人,平均3人,占乡人口总数的0.32%,占平均人口的0.28%。村党员人数共384人,男336人,占党员总数的87.5%, 占人口总数的2.6%, 女党员48人,分别占党员和人口总数的12.5%和0.37%。纳新党员情况2007年为18人,2008年为21人,分别占人口总数的0.14%和0.16%,同比增长17%。村民人口纯收入逐年增长,2006年为1782元,2007为1935元,2008年为2248元,同比增长16%。大学生村官或挂职干部1人,占村干部职数的2.4%。
悦乐镇共有行政村14个,总人口14348,最多人口的新堡村2091人,最少人口的田掌塬村518人,平均人口约1025人,村干部职数共54人,平均4人,占镇人口总数的0.38%占平均人口的0.39%。村党员人数共419人,男359人,占党员总数的86%,占人口总数的2.5%,女党员人数为60人,分别占党员总数和人口总数的14%和0.4%。纳新党员情况为2007年13人,2008年为14人,分别占人口总数的0.09%和0.1%,同比增长8%,村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2006年为1940元,2007年为2250元,2008年为2435元,同比增长9%,大学生村官或挂职干部2人,占村干部职数的3.7%。
2、行政村干部现状分析
五蛟乡共有村干部41人,平均3人,占全乡人口总数的0.3%,占平均人口的0.27%,村干部全为男性,最大年龄为56岁,最小年龄为25岁,平均年龄为42岁,其中40——50岁间有20人,占村干部人数的49%,40岁以下16人,占村干部人数的39%,而且村支书都在40岁以上。从学历上看具有中专文化程度的3人,高中9人,初中29人,分别占村干部人数的7%、22%和71%,其中村支书都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任职年限都在8年以上,最多达25年之久,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大都为种植业。工薪待遇在1800—2400元之间,在任期内参训共15人次,占村干部人数的37%。
城壕乡共有村干部42人,其中男39人,女3人,平均3人,占全乡人口总数的0.32%,占平均人口的0.28%。村干部最大年龄为60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40岁,其中40—50岁之间有21人,占村干部人数的50%,40岁以下16人,占38%。从学历上看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4人,中专9人,高中15人,初中13人,小学1人,分别占村干部总数的10%、21%、36%、31%和2%,任期年限最长者达28年之久。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为种植业,工薪待遇在2500—2850元之间(不包含社区)。任期内参训4人次,占村干部人数的10%。
悦乐镇共有村干部53人,其中男52人,女1人,平均4人,占全镇人口总数的0.38%,占平均人口的0.39%。村干部最大年龄为56岁,最小年龄24岁,平均年龄44岁,其中40—50岁之间有40人,占75%,40岁以下13人,占25%。从学历上看具有本科文化程度的1人,大专2人,中专17人,高中20人,初中13人,分别占村干部总数的2%、4%、32%、38%和25%,任期年限最长者达33年之久,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为种植业,工薪待遇在1800元左右,任期内参训46人次,占村干部人数的87%。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纵观历史,充满变革,但人们赖以生息繁衍的村落,其存在的形式和空间布局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表现相对固定。即使在建国以后,乃至改革开放以后,在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的时期,农村还是维系着传统的村庄结构,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1、行政村问题分析
行政村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单位。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废除了“政社合一”,“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公社改为乡镇,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应当肯定,农村改革开放以来,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在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团结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宏观经济和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较为迅速。但随着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深入,而对如何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集聚,推进城镇化进程,优化农村资源配置,降低农村建设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等一系列时代课题,我们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村数量多,管理幅度偏大。五蛟、城壕、悦乐三个镇县共有行政村39个,其中最多的一个乡镇有14个行政村,这样偏大的行政村管理幅度无疑会影响到党和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高效领导和管理,更会影响到人财物信息的优化配置。
(2)组织战斗力不强。为谋求相对便捷的致富道路,当前村里有较高文化、有一定的市场经济头脑、敢于开拓的村民大多外出务工经商,加上村规模小,人口少,大大缩小了选人用人范围,直接影响到村级班子的整体素质。即使勉强配备村级领导班子,也往往存在着干部年龄老化、文化科技知识低化、管理能力弱化的问题,不能有效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和领导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加上有些村干部之间存在着各种矛盾,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同时,村干部的报酬普遍偏低,其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有效激活,在工作上往往侧重于“守业”,缺少创新进取精神。
(3)级集体经济薄弱,后经不足。有些村因缺少集体建设资金,使村干部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这种状况一方面导致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吸引力不强;另一方面群众面对家乡“山河依旧、面貌难改”的状况,往往失去发展和建设的信心。一是对增加村组集体经济办法不多,思路不广。绝大部分村组主要依靠少量的土地承包费度日,除此之外,很难再有其他的增收渠道。二是农村税费改革虽然减轻了农民负担,但也使村级收入锐减,现在只能靠上级转移支付和争取项目建设资金。三是人才、资金、信息匮乏。调查发现,农村许多有头脑、有技术、有本事、有门路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千方百计外出找出路,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发展资金方面,由于金融机构对村级贷款控制过严,使村里很难得到必需的资金;一些村干部对外接触少,走不出去,请不进来,信息渠道不畅,加上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关心,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即使村里想发展也缺门路、无项目。
(4)大学生村官或挂职干部过少。由于种种原因有的乡镇还没有大学生村官或挂职干部,有的乡镇虽然有1—2人但并没有真正的进入村上,没有发挥大学生村官的真正作用。同时,有的乡镇对大学生村官的支持不够,大学生村官没有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环境,致使有些大学生村官成了乡镇计划生育专干,这是非常可悲的事。
2、村干部问题分析
村组干部是地球上小无莫及的“官员”,每天与村民群众接触。这支队伍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加强村组干部队伍建设,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民主法制建设,化解各类纠纷矛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目前村组干部,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素质较差。“素质”这里指一是本身的文化、能力水平差。当前,农村党建工作所涉及的材料是越来越多,不注重学习的基层干部是越来越吃不消。农村党建工作对基层干部的文化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二是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差。墨守成规,安于现状,不注重学习是基层干部的通病,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是越来越多,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不了解,处理问题往往被群众抓住弱点,给工作造成被动。有些基层干部在给群众开会时,2分钟解决“战斗”,工作因循守旧,思想不解放,开拓进取精神不强。
(2)思想观念守旧,综合素质不高。一些村组干部虽然任积几十年,却从来未接受过系统的知识培训,缺乏岗位所需的专业理论,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些人文化基础较差,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知识难以补充,固然思想观念难以更新。表现在思想观念陈旧。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发展集体经济办法不多;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村干部虽然自身致富能力很强,但主要精力用在个人致富上,对集体发展考虑得很少,主动做工作少,只满足于完成上级任务,致使村集体无收入。特别是在一些山区村,农村优秀人才大量外出,导致出现“矮个里边挑长子”的现象,干部素质得不到较好的保障。
(3)人才资源匮乏。目前,我县村组干部队伍中,存在两个“三分之二”现象,即高中以下文化水平的接近三分之二,40岁以上年龄偏大的超过三分之二。由于农村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年轻有为的人不愿意向村组干部队伍靠拢,导致恶性循环,后备干部严重匮乏,能干的外出打工,或在家搞规模养殖,特经种植。经多方寻求来引导一些青年作为后备干部培养,他们往往吐出真言:“我想加入党组织,但不想任村组干部。”言下之意,当村组干部太苦、太难„„
(4)培训教育不够,能力不强。上级组织对农村基层干部培养重视不够,没有从未来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才战备的高度加强村组干部队伍建设。重使用轻培养,重调整轻教育,搞以会代训,以会代培,或请典型介绍。即使搞些培训教育,往往忽视实效,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加之少数村组干部错误地认为,在农村最低层工作,和村民打交道,学不学无所谓,缺乏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刻苦学习的精神。
(5)薪酬待遇不公且低。一些村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基础差、环境劣、家底薄。村组干部尽管一年至头、起早带晚忙于工作,不但当不上先进,甚至很难甩掉后进的帽子,考核工资,固然是倒数首位,名利双亏,挫伤一班人的积极性。当然,也有一些落后村,与主要干部工作不称职有关。平时工作不求上进,不注重对一班人的实绩工作考核记录,年终分配一班人工作,往往是佑佑酌酌,无法较真,在较少的工资总额中甚至还会出现分配不公现象。出力的不定多得报酬,政绩平平的人在工资高低问题上却十分计较。平时工作中,一些本属职责内应做的工作,少数人却提出要有偿服务。农村工作,任务重,事情杂,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全靠村干部落实,村干部由“半脱产”,变成全脱产,而村干部一般都是家庭主要劳动力和当家人,月收入150元左右的工资对于家庭来说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且严重影响着家庭之间的正常关系。尤其是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村上,因年龄大而离职后的村干部待遇更低,有些甚至落不实。基层干部的工作量与所享受的待遇成反差。尽管基层干部的待遇近几年有所提高,但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仍然不相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培养一名优秀的基层干部的确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他们身处农村,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基层工作繁重,一年两千多的误工收入,的确还不如一些外出误工一个月的工资收入。有能力的村干部都外出误工去了,剩下的都抱着“守摊子”的思想,工作上不求无功,但求无过,自甘落后。
(6)年龄结构有待优化。年轻化、知识化趋势明显,但发展不太平衡。乡镇干部职工中,35岁以下的占64.5%;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7.3% ;而村干部中,35岁以下的仅占31.7%,有的村支书年龄在60岁以上,任职年限达30以上。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村干部仅占37.2%左右,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多数。
三、我个人的建议。
1、建立科学有序的村干部薪酬奖励机制。对村干部的工资可实行区财政固定供给为主,乡补贴弹性浮动为辅的改革。把村级各项工作任务与乡补贴相挂钩,分等次奖励到村,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作用。
2、加强培训教育。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的长效机制,制订培训规划,完善培训责任。除加强理论、法律、法规的培训外,侧重进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实用技术、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充分利用党校、农函大、农广校、电教室,开展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把学习成效作为干部上岗任职的必备资格,把学习成效作为村组干部提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凭据,从而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3、实行精兵简政。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村组干部职数,同时按照充实村级力量,精减组级人员的思路,提倡村干部兼组干部,这样既减少了区乡村财政负担,还能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提高村干部待遇、兴办各类公益事业上。
4、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工作环境。要加强对村组干部和群众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村组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教育村民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对少数拒不履行义务,严重影响农村工作开展的村民加大处置力度,维护村干部正当权益,营造理解、关心、支持村干部工作的良好氛围。对村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关心、解决,对侮辱、威胁村干部人格和人身安全的事件,要及时处理,保护干部工作积极性。
5、大量选聘大学生村官。选聘大学生到农村工作,这不仅是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权益之计,更是引导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培养来自基层后备干部,加快农村发展的长远之策。近年来,各地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实践也证明,农村基层同样是建功立业的大好舞台,只要安心农村工作,充分发挥所长,大学生村官也是大有可为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是否成功关键要看能否带头创业、带领发展,实现个人事业与农村发展的有机结合。要为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真正让他们有事可干、有业可创。各级组织要制定出台扶持政策,从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帮助他们进行创业,尤其是要针对目前大学生村官普遍面临的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政府担保、小额农贷乃至引入企业赞助等形式,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创业资金。要积极主动让大学生村官参与村级各项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如通村公路建设、新农村规划、农村公益事业等,既锻炼和提高他们,又确保他们有事可干。另为,作为直接与群众进行接触的大学生村官,更能了解民情,真实准确地向上级部门做出反映,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自身的知识面广、思路灵活等方法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这才是农民朋友最关心的问题。如今已进入高科技、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村官会一定程度上带动农村干部群众观念的更新,大学生村官不仅是“官”,更是技术人员。这其实也道出了一些人的呼吁:农村缺的是农业经济人才。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仍然是注重“三农”问题的解决。如果忽视了“农村”这一块阵地,一切都无从谈起。要统筹城乡经济全面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农村建设人才,特别是大批高素质的基层干部,他们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是带领群众苦干、实干发展经济的组织者,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这支队伍的好坏,关系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威信;关系到执政党地位的巩固;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应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把创新机制,有效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治本之策。
第二篇:摸底调查小结
流动儿童摸底调查小结
免疫预防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外来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是当前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难点所在,为了推动我镇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按照上级加强流动儿童管理文件精神的有关规定,对辖区重点地区调查流动人口聚集的地方跟流动人口较大的村落,如建筑工地、农贸市场、民办私人幼儿园等。逐一进行摸底调查,掌握流动儿童第一手资料。
我预防接种门诊于1月10日到流动人口多的东吴河村进行摸底调查,在本村共调查了3名流动儿童,其中有一名儿童不能按时接种,其中包含,A+C第一针一人,原因因为忙不重视,我科室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告知宣传,让其尽快到我门诊建档案,及时补种疫苗。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流动儿童家长意识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预防接种,调查过程中多数流动儿童都持有我镇医院发放的预防接种证过持有原居住地儿童预防接种证。除此之外很多刚出生的新生儿,满月都会主动到我单位进行预防接种。这表明流动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工作的意识提高了。
下一步计划:加大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知识宣传,增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让其知晓按时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无论居住在何地,都要带孩子接种疫苗,变动地点要及时与当地预防接种服务单位联系,以便于通知接种疫苗。加强学习和培训。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工
作责任心与工作态度直接关系流动儿童的管理的质量与开展,计划将流动儿童管理纳入工作人员每月的业务学习中去。
十八里河镇卫生院
预防接种门诊
2014年04月20日
第三篇:瑞昌市村干部工作报酬调查摸底表
瑞昌市2011村支书、村主任工作报酬调查摸底表
乡镇:湓城街道办事处2012年 3月 15日
说明:此表用于填写本乡镇村支书、村主任工作报酬,请于3月21日前将纸质版、电子版一同上报市委组织部村建科;“其他待遇”栏指医保等其他方面的待遇。
瑞昌市2011村副职干部工作报酬调查摸底表
乡镇:湓城街道办事处2012年3月15日
说明:此表用于填写本乡镇村副职干部工作报酬,请于3月21日前将纸质版、电子版一同上报市委组织部村建科;“其他待遇”栏指医保等其他方面的待遇。
第四篇:乡非公企业调查摸底总结
乡非公企业调查摸底总结
为贯彻落实上级要求,进一步摸清底数,全面准确的了解和掌握全乡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非公党建工作台帐,夯实非公党建工作基础,加快全乡非公党建工作推进步伐,我乡于8月份安排专人对我乡非公企业进行了详细的摸排。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乡已经建立9个非公企业党支部,涉及23个企业,其中4个党支部为单独组建,其他为联合组建,各非公企业党支部均配备党建指导员。
二、调查摸底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
为进一步夯实非公党建工作基础,加快推进非公党建工作纵深发展,乡党委高度重视,组织安排专人对我乡所有非公企业进行了详细的摸排,对已经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的企业进行“回头看”。(二)深入调查摸底,建立完善数据。为进一步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摸排人员按照坐标式定位,网格化监管的模式,深入辖区实地调查,逐户摸排,逐户登记。全面开展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情况调查摸底活动,摸情了辖区内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情况底数,发现了非公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建立了非公党建台账,逐步完善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数据库,基本掌握了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情况,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非公党建工作奠定了基础。(三)注重实际效果,加强分类指导。
为加大非公党建工作力度,取得实际效果,乡党委安排我乡对领导班子联系非公企业进行了重新调整,各企业党建指导员也进行了更新。针对党建工作基础好、班子整体素质较高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着眼于党建工作示范点建设,注重工作创新,发挥典型带动作用;针对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企业主对建立党组织有模糊认识,思想上有顾虑,进行重点帮助指导,建立健全党组织,实现3名党员以上非公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的目标。三、问题和打算
我乡在开展非公党建调查摸底工作中,虽然从健全组织,强化宣传、帮助指导、创建载体、完善机制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与上级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二是非公党建工作发展不平衡,督促指导不够,帮扶措施不多,形式单一;三是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比较困难。针对上述问题,下一步我乡将仅仅围绕县委非公工委的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全面推进非公党建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1、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非公党建工作紧迫感。要充分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好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进一步探索实践,不断创新非公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及时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逐步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非公党建工作机制,不断提高非公党建工作质量,规范党员活动阵地,规范党员教育管理。
3、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努力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本着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发挥党组织作用的原则,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提升非公党建工作效益。
4、进一步创新载体,极大丰富非公党建活动内容。要创新活动载体,搭建活动平台,坚持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广泛开展“创优争先”、“党员示范岗”、“我为党旗添风采”、“共产党员经营户”等活动,全面激发非公经济组织的发展活力,5、进一步强化培训,大力提升党建队伍自身素质。强化党务培训,提高党务干部抓党建工作的素质能力,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2011十佳行政村总结
北湖区优化施工环境“十佳”行政村工作总结
去年“村级为主、和谐发展”的“一三三”工作新模式的基础上,我区继续在全区14个乡镇128个行政村中开展“十佳”行政村评选活动,充分调动了村民支持项目建设的热情,“一三三”工作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真正起到了企业和当地村民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形成了区、乡、村三方之间的良性关系,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企地氛围。全年村级处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矛盾和纠纷340余起,向上级投诉的只有5件,同比去年减少了80%,做到了大的矛盾纠纷不出乡(镇),小的问题在村、组得到解决,受到了项目业主的高度评价。
一、提高认识,强化机制,健全相关配套制度
一是健全机制。活动开展后,参评的128个行政村严格按照北办发[2011]20号《中共北湖区委办公室北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北湖区机关效能建设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方案>的通知》、北优发[2010]1号《北湖区2010年开展优化施工环境评选“十佳”行政村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成立了村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理事会,由村支书担任会长,村主任担任副会长,其他的成员从村民代表中产生。二是建章立制。所有参加这次评选的行政村,建立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理事会章程,制定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责任制、-1-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例会制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沟通联席会议制度。做得比较好的有郴江镇同心桥村、市郊乡长冲村、华塘镇华塘村、万华岩镇张家坪村等村委会,有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牌子、章子,机构,章程及各种制度上墙公示。三是营造声势,加大宣传力度。为了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凡列入参评的行政村,多次在村委会、村小组张帖标语和悬挂横幅,分别召开村组党员、组长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大力宣传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用相关的典型事例对村民进行正面的引导。如,郴江镇同心桥村为了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同心桥经济和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制作了4块公示牌,书写宣传标语120条。
二、村、组联动严查项目隐患,力争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
态
今年落户北湖区的重点项目92个,是近几年来重点项目最
多的一年,施工环境的任务重、压力大。区优化办迎着困难上,顶着风雨走,为了使重点项目顺利施工。一是严厉排查重点项目的矛盾和纠纷。凡是有重点项目的行政村,实行“一个项目一名理事会成员、一个工作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责任制。村、组都配备了信息员,发现对重点项目不利人和事立接通知理事会成员调处。如万华岩镇张家坪村在郴州大道改扩建项目两边道路封口时,村民极力反对,村理事通过细致的排查,找出了为主的惹事者,进行耐心地说服教育,将随时要发生的重大冲突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了道路封口顺利完成。二是加大了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过去在处理重点项目的矛盾纠纷的时候,有些村、组干部躲得远远的,即使在场的村干部也是你看我我看你,怕得罪人,加大了处理矛盾纠纷的难度,现在在处理矛盾纠纷中,村、组干部的思想统一,言行统一,敢说敢干,不怕得罪人。如市郊乡长冲村,就项目建设调处纠纷30多件,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据统计,今年全区共排查各类项目建设施工环境纠纷隐患350余起,调处解决340余起,其中区优化办直接参与调处解决70余起,确保了辖区内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三、村情民意有了根本性的好转,重点项目的的施工环境得到有力改善
一是加强关系的协调。过去在重点项目建设上,村与项目业主的联系基本脱节,项目业主在工程的施工中遭到当地村民的干扰,既不与乡(镇)联系也不与当地村干部联系,直接向市里反映。村干部认为多事不如少一事,反正你不与我沟通,我当作不知道,你告你的与我无关,项目业主与当地村民的关系紧张,严重影响工程施工的进程。现在村干部已经,改变了这种观念,现在遇到项目业主施工中遭到当地村民刁难,村理事成员积极主动为项目业主排忧解难。项目业主遇到村民刁难
不再是直接往上告,而是首先与当地的村干部取得联系得到当地基层组织的大力支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如华塘镇华塘村设立了外商投资绿色通道服务站,为落户该村的重点项目,协助办理各种手续,提供便利的开工开业条件,协助开发商招聘员工,协调与有关部门的关系,调处劳动纠纷的问题。还有鲁塘镇同祥村在重点项目的建设上村干部分包项目制度,对项目实行蹲点服务,驻地协调,发挥作用在一线,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为项目建设从前期洽谈,选址征地,办理证照,直至开工生产,全程提供“贴身服务”,“保母式服务”。二是注重教育帮助。过去的几年,在国家、省、市、区的重点项目的建设中,少数的村民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的经济发展,只顾个人利益,不顾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拆迁征地补偿漫天要价,强揽工程,强买强卖,只要项目业主不按自已的意愿就阻工闹事,严重影响了施工环境。现在通过村理事会成员耐心的做工作,村民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识不断提高,长远利益进一步增强,大局观念了明显提升。如万华岩镇雷大桥村,年初在107国道绕城线的工程施工期间,村民强行参工参运,影响工程的正常施工,通过村理事会成员苦口婆心的做工作,这些村民经过反思,认识到了自已的错误。还有石盖塘镇石盖塘村、为了不干扰重点项目的施工,出台了“八不准”原则。即,1、不准强买强卖;
2、不准强装强卸;
3、不准刁难阻工;
4、不准拦车堵路;
5、不准聚众闹事;6不准敲诈勒索;
7、不准偷抢盗窃;
8、不准损害破坏。
优化施工环境“十佳”行政村评选活动的开展,营造了公平竞争的项目建设施工环境,提高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工作效率,优化了全区重点项目建设施工环境。确保了全区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北湖区优化办
2011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