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实践与思考
最近,我县出台了《关于选拔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担任镇副科职领导干部或享受副镇级待遇的暂行办法》,计划今后每年选拔3—5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担任镇副科职领导干部或享受副镇级待遇,进一步调动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一是明确选拔标准,提高岗位的吸引力。科学确定选拔标准,做到既突出“优秀”,又让广大村党组织书记感到工作有盼头,岗位有吸引
力。选拔担任镇领导干部或明确享受副镇级待遇的村党组织书记,除了具备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本文来源:文秘11
4http://www.xiexiebang.com众威信高等条件外,对年龄、学历、任职年限等也作了明确规定,同时,所在村的工作实绩必须连续三年位于全镇前三名,个人或所在村获县级以上表彰,个人必须有创业项目,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的能力强。
二、坚持民主公开,凸显选拔的公信力。主要通过民主推荐、考察测评、差额票决等程序进行选拔。首先,组织所在镇机关工作人员、企业负责人、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老干部代表以及党员群众代表,对提拔担任镇副科职领导干部和明确享受副镇级待遇的网符合条件人选,进行民主推荐。其次,由县镇领导、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部分专家组成评审团,对推荐对象面对面进行考察测评,从事业心、责任感、公信度、工作理念、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量化打分,确定初步人选。最后,将初步人选提交县委常委会差额票决,产生拟任人选。
三、实施动态管理,增加“镇官”的工作压力。为防止“村官”成为“镇官”后出现思想变动、工作松动等现象,将对“镇官”实施动态管理。明确规定,进入镇领导班子的村党组织书记,必须留村工作满一年。明确享受副镇级待遇的村党组织书记,留村工作,每三年为一个考核周期,所在村连续三年年终综合考核排名不在本镇前3名的,不再享受副镇级待遇;考核合格的,继续享受副镇级待遇;连续三届享受副镇级待遇的村党组织书记,享受副镇级待遇直至领付养老金。
第二篇: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调查与思考(本站推荐)
XX区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调查与思考
村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核心要素,也是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增强农村工作执行力的根本保证,直接承担着建设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的重要职责。在新形势下,不断激发村干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释放村干部的工作活力,切实形成“劳有所得、退有所养”的激励保障机制,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推动XXXX重点治理的客观需要,也是当前农村党建工作应着力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为此,我们深入XX区乡镇村组,对当前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现状表现
XX区现有XX个乡镇、X个指挥部,XXX个村民委员会,村干部1356人,村干部平均年龄47.1岁,高中以上的959人,占70.7%。近年来,XX区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要求和XXXX重点 治理的目标任务,按照“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具体标准,大力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了一批思想解放、视野开阔、富有创新精神的村干部队伍。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村干部队伍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但在具体工作中由于待遇偏低,奖惩不力,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影响,特别是在XXXX重点治理这样难度大、责任重的工作中,应付工作、消极怠慢的现象普遍存在,逐渐显现出了不稳定的苗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村级岗位的吸引力不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村级岗位已经丧失了过去一流人才趋之若鹜的吸引力:经济外向型特点越来越显著,农民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农民对村级组织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弱化,村级岗位失去了精神统治的神圣光环;村干部的个人职业发展路径狭仄,政治激励不够,村级岗位失去了政治引力的诱人色彩;从事其它职业的比较效益明显,村干部职业收入相对较低,在村上任职会影响到个人产业的发 展,村级岗位失去了经济利益的有效支撑。以XX乡XX村为例,全村总人口952人,其中20岁以上、60岁以下、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78人,这些人中常年外出务工的33人,忙于经营自家产业、对村级岗位没有意向的16人,经济条件不好、怕担任村干部影响家庭收入的23人,对村干部岗位有兴趣的6人,占7.6%。
二是村干部的荣誉感不强。在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指导下,工作环境、群众认识、评价体系的剧烈转变,使村干部的荣誉感普遍降低:随着公共服务的制度化、公开化、平等化,农民办事的程序更加规范,村干部丧失了一些过去令人羡慕的特权;村民民主自治进一步深化,农民自主参与意识明显增强,民主平等的要求日益强烈,村干部失去了受人尊重、被人抬举、高人一等的良好感觉;村干部的工作更多地由管理转向服务,服务态度和人脉关系的融洽程度成为农村社会评价村干部工作的重要依据。村干部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够,岗位荣誉感不足,严重影响了村级事业自主谋划和自我发展。我们分片对XX、XX、XX等18个乡镇的68名村干部进行了座谈交流,认为当村干 部很自豪,乐意把村干部当成一种事业来对待的不足20%。
三是开展工作的主动性不强。随着村级组织工作职能和决策方式的转变,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有所下降,开展工作的主动性明显不够:近年来,农村民主进程不断加快,农民参与评价村干部工作和村级事务的要求强烈,村干部失去了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的集中权力,议事难、执行难成为村级事务管理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与其“说了不一定算、定了不一定办”,还不如干脆不去管,这种心理因素在村干部中普遍存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的主动性;村干部处在中央政策、地方政府利益和农民个人意愿矛盾的焦点上,责任大、权力小,农村工作的新形势使村干部觉得无所适从、不好开展工作,产生了迷茫感;部分农民小农思想较为严重,对村干部不尊重、不理解、不支持,持怀疑否定态度,一些宗族势力故意刁难妨碍村干部工作的开展,负面因素的影响让一些村干部产生了退缩感;村级组织普遍有欠款借债,财政转移支付的办公经费严重不足,税费改革后,大部分村没有村级集体积累,发展后劲不足,影响和制约了村干 部工作的主动性。据统计,全区村级组织中,有各种贷款欠款的村占到了65%,每个村每年仅有转移支付的办公经费5000元。
四是重点工作的推动力不强。日光温室建设等重点工作,是XX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XX重点治理的重要举措,工作的推进涉及农村和农民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区域利益之间的矛盾,压力是空前的、难度也是空前的。村级组织和村干部作为农村工作的前沿阵地和主要力量,对推动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全区日光温室建设任务24670亩,已建成墙体13550亩(不包括温棚养殖面积),已扣棚7943亩(不包括温棚养殖面积),已定植5148亩(不包括温棚养殖面积),与市区年初确定的目标有一定的差距,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村干部思想认识不清、措施办法不多、推动工作不力所造成的:一些村干部对重点治理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执行态度不坚决,存在信心不足、等待观望和拖等靠要的思想,在重点治理中一遇到困难就出现畏难情绪,一碰钉子就心灰意冷、消极应付;一些村干部工作中畏首畏尾、怕担风险、怕担责任,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 责任,客观条件讲得多,主观上不积极努力,不深入做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一些村干部在日光温室建设中不能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过分夸大,以个别现象代替普遍现象,影响了工作推进。据统计,目前,全区村干部中已经搭建日光温棚的471人,占村干部总数的34.7%,村干部没有建棚的村168个,占村级组织总数的37.4 %。
二、影响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原因分析 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状表现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报酬待遇与工作强度不相符,“劳有所得”无法满足。村干部从事的工作处于最基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村干部这个“官”虽小,管的事却不少,从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到千家万户的安危冷暖;从重点治理、计划生育、土地管理,到邻里纠纷、婆媳矛盾、夫妻口角,什么都得干,样样都得管。特别是开展XXXX重点治理以来,各项任务特别重,工作压力相当大,村干部好话说得千言万语,工作做得 千辛万苦,办法想到千方百计,任务指标还是难以完成。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村干部的报酬待遇一直比较低。目前,我区村干部的误工补贴为每人每年3000元到5000元不等,平均为3600元。尽管近几年,村干部的报酬待遇逐年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今年XXXX重点治理各项工作任务极其繁重,而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外出务工人员工资标准不断提高,村干部普遍认为工作压力大、报酬待遇偏低,与实际付出不相适应。
二是政治待遇与个人期望不相符,“干有所盼”无法解决。普通农民从走上村干部岗位之日起,村级组织这个特殊的岗位就赋予他们以特殊的双重身份:村干部是农民,又不是纯粹的农民;是干部,又不是标准的干部。村干部和农民一样,有自己的承包地、生产资料、经营项目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经济收入,不列入国家公职人员序列,不享受国家干部所具有的工资福利、医疗养老等待遇。村干部又与农民不一样,从国家领取误工补助,履行国家公职,手中多少有一点公共权力。可是村干部享有的待遇是不稳定的,是 与村干部岗位相联系的,一旦离开这个岗位就什么都没有了。村干部有付出,也希望得到政治回报,希望在政治上能得到认可,享受待遇。而这种客观上亦“官”亦民的不稳定身份,造成了村干部对未来预期的降低,村干部作为一种职业来说发展空间狭小,没有什么盼头,村级工作无法当作一种事业来奋斗。
三是养老待遇与发展趋势不相符,“退有所养”无法保障。近年来,我国先后建立了各类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解决了社会各类群体的养老问题。村干部作为一个有着亦“官”亦民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参加商业养老保险心有不甘,迫切希望政府能够解决养老问题。去年以来,XX区建立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为在职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退养矛盾,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但由于只解决在职村干部的养老保险,并且政府补贴的部分也只限于在职期间,不仅引发了许多离任村干部的上访问题,也使在职村干部产生了疑虑:在任时由财政补贴一部分,自己就能交剩余部分;离任后财政不再补贴,自己全额交纳比较困难。而且目前情况下,大多数村干部在职时间不是过长,一旦离任,他们大多数选择 不再续保,会提前兑出养老保险金。这样,村干部退有所养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四是工作要求与工作能力不相符,“业有所成”无法实现。当前正处于农村改革发展和XXXX重点治理的关键时期,特殊的形势任务对村干部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村干部不仅要有较强的文化素质,较高的个人威望,要需要有统筹协调的实际领导能力。也就是说,新农村建设需要把农村一流人才留在村干部的工作岗位上。而目前,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兵团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2007年XX区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约22万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0 %,20-50岁的占86%;留守人员中妇女、学生和6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67%。一些留在农村有致富主业的致富能人,由于怕影响自己事业发展,不愿意担任村干部。这样,担任村干部的人中,一流人才很少,一些村甚至面临选不出村干部的尴尬困境。特别是今年日光温室建设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部分村干部不堪负重,无法胜任,主动选择辞职。经调查,今年年初,在落实XXXX重点治理各项工作任务时,提出辞职的村干部就有18名,占总数 的1.3%(其中:书记兼主任4名,书记3名,主任5名),因工作压力大辞职的12名,占村干部总数的0.9%。能力素质影响了村干部作用的发挥,使一些村干部无法在村级岗位上有所作为。
三、增强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思考
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XXXX重点治理要求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完成XXXX重点治理的历史重任,需要依靠村组干部,发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这是落实工作的主体。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融入农村改革发展伟大实践的蓬勃活力,发挥他们在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中的聪明才智。
一要实行结构工资财政统发制度,形成奖惩分明的工资发放机制。2006年,我们制定了《XX区村干部工资报酬管理办法》,把村干部工资分为工龄工资、职务工资、基础工资、奖励工资等四部分,由于工资差距较大、操作较难,绝大多数乡镇没有严格执行。下一步,要根据村干部的岗位职责、兼职情况和村组规模等综合因素,适当考虑村干部的工作时间、学历等因素,分档次、分类别,建立统一的村干部工资标准,进一步完善《XX区村干部工资报酬管理办法》并严格督促执行;公开村干部工资发放标准,公示村干部工资实际发放情况,接受村干部和广大群众监督;实行村干部工资财政专户统发制度,将村干部工资分为基本工资和奖励工资两部分,基本工资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和工龄工资,由乡镇按《办法》的要求,年初核报村干部工资标准,财政专户按月统发,村干部持工资卡按月领取,奖励工资由乡镇年终按考核结果上报,财政专户核发,确保村干部工资能够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财政专户要监管村干部工资发放标准,对未按《办法》要求实行结构差别工资标准的,一律不予核拨,进一步明确“多干多得,少干少得,不干不得”和“奖勤罚懒”的村干部报酬发放原则,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二要建立重点工作重金奖励制度,形成注重实绩 的利益导向机制。要形成区上考核村一级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办法措施,由专门的部门,对日光温室等一些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在全区层面上进行评价;建立重点工作重金奖励制度,每年奖励20-30个经过实地考核评价,重点工作成绩突出、考核排序靠前的村,每村奖励10000-20000元,允许作为村干部个人奖励资金,通过实实在在的利益,激发村干部干好重点工作的热情,激活他们实实在在抓工作、促发展的动力;建立长效的重点工作奖励制度,形成村干部重视重点工作的利益导向机制,实行“活人死奖金”,杜绝因一年优秀而长期享受奖励的负面影响,将村干部工作的优秀与否,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增强奖励的实效性。
三要建立特殊贡献破格任用制度,形成建功立业的政治激励机制。村干部录用公务员是把双刃剑,能否调动工作积极性,关键看如何利用这一政策资源。村干部录用不同于一般的公务员考录,我们考录的目的是奖励那些埋头苦干、工作业绩突出的村干部,激励广大村干部队伍向他们学习,从而形成注重工作实绩、崇尚建功立业的工作氛围。所以,录用村干部不 应以考为主,而应该把工作实绩作为最重要的标准。表彰村干部一年的突出成绩,重金奖励制度就足够了。如果把录用公务员作为激励村干部的一种手段,我们更应该从长期地、动态地角度来衡量一个村干部的工作实绩。要建立特殊贡献破格任用制度,对于任期内在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促进思想解放等方面工作实绩突出、有特殊贡献的村干部,在经过综合考核、广泛考察,在当地群众认可同意的前提下,可考虑录用公务员或聘用事业干部,但一般仍应留在村干部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对于那些在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抵制歪风邪气、敢于见义勇为等方面表现突出、有特殊贡献的村干部,也要考虑享受公务员或事业干部待遇,以彰显社会主义道德力量,在农村形成弘扬正气、建功立业的良好氛围。
四要完善养老保险长效投保制度,形成规范有序的养老保障机制。进一步修改完善《XX区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适当提高政府补助比例,降低村干部自己交纳部分的压力;扩大村干部参保范围,将过去在村级岗位上工作10年以上的村干部全部纳 入,扩大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对离任村干部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办法措施,在大部分参与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对不能参保的给予适当补助;改革村干部养老保险在职政府补贴、离任不补贴的方式,按村干部年龄、工龄确定政府补贴的标准和年限,一般要延续到离任后5年以上(离任后补贴标准可按规定降低),鼓励村干部离任后继续参保,切实形成长效投保制度,不断提升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参加村干部养老保险的积极性,有效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五要建立培养教育关爱扶持制度,形成以人为本的工作动力机制。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制度,从致富能人中吸引人才,为村级组织发展储备后续力量;建立完善村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将村干部教育培训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坚持每年轮训一遍村干部的做法,邀请工作年限较长、工作业绩突出的村干部实地授课,开展全区范围内村干部工作经验交流活动,每年组织一定数量的村干部到省内外发达地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建立村干部关爱扶持制度,关心村干部的个人生活,每年组织慰问一批离任村干部,乡镇 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开展与村干部的交流谈心活动,在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给予关心,在发展产业、建设项目方面给予支持,动员帮助他们在做好村级事务的同时,积极创业发展,带头致富;在工作上,乡镇党委、政府既要“交任务、压担子”,又要“出主意、想点子”,还要“出实招、解难题”,切实帮助村干部做好工作,激发他们勇于攻坚、乐于创新的热情和活力。
第三篇:关于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思考
要妥善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彻底理顺公安工作的新思路,建立起与当前形势发展相适应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公安干警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坚持从优待警是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基础。公安民警是和平时期维护社会稳定、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纵横交织的新形势下,公安民警承担着大量繁重的警务工作和安全保卫任务,随时有流血、牺牲情况的发生。因此,要把公安民警队伍建设成一支纪律严明、敢打硬仗的队伍,就必须培养广大民警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要落实这一点,说教式的灌输和文字上的游戏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而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从优待警措施则是基础。过去我们从优待警说了很多年,但真正在落实上起色不大,造成了“从严治警一本书,从优待警一句话”的被动局面。当然这里面有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客观因素制约等原因,但也有我们公安机关自身努力不够、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重视不力等情况。为此,我们各级公安机关一定要把广大公安民警视为自己的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努力创造条件,落实从优待警。一是妥善解决好民警的职级待遇问题。全国“二十公”会议和省委、省政府下发的相关文件都对公安民警应当享受的职级待遇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是党和政府对广大公安民警政治上关心、厚爱的具体体现,各级公安机关都应当从政治建警的高度去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切实解决好民警的政治生活待遇;二是要开辟伤、病民警绿色救治通道。警力紧缺、警务工作繁重造成许多民警集劳成疾,而面对疯狂、凶残的犯罪分子,公安民警更是随时可能出现流血伤亡等情况,为了保护好广大民警的生命安全,尽可能减少公安民警因公伤亡情况,公安机关应积极主动与地方医疗机构搞好协调,建立民警伤病救治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保障民警因伤因病救治效果;三是建立定期民警体检、心理健康咨询档案。由于民警在执行任务时,吃饭、休息和工作时间不规律,长期以往极易导致身体出现各种潜在性乃至致命性疾患,建立定期民警医疗体检是避免产生这一状况的有效措施。同时,民警在勘查现场或与犯罪分子斗争时,经常面对血腥现场或目堵战友负伤、牺牲情况,这些都程度不同地会对民警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公安机关必须重视和关心民警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四是强制推行民警休假制度。公安民警长期承担着大量、繁重的警务任务,由于长时间地超负荷工作,无论身体还是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强制推行民警休假制度是缓解这一压力的必由之路,各级公安机关都应当从关心、体贴、爱护民警的高度去切实抓好这项制度的落实。
二、维护民警切身利益是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关键。维护民警切身利益,就是指在政治上要关心民警,工作上要善待民警,生活上要体贴民警。公安民警在参与执法活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其个人切身利益应当得到充分保障和尊重。特别是在当前袭警现象时有发生、公安队伍建设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情况下,保护好民警个人利益不受侵犯显得尤为重要。实践也已证明,维护民警切身利益是决定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关键性因素。要把维护民警切身利益落到实处,就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健全维护民警权益机构。成立由纪检、警务督察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配合的维护民警合法权益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具体负责对发生损害民警合法权益的问题进行调查、取证,在为民警讨回公道、还民警清白的同时,坚决将损害民警声誉和利益的不法之徒绳之以法;二是配齐配全保护民警利益的设备设施。借鉴发达地区保护民警利益的有效办法,为广大民警尤其是一线执法民警配备录音笔,使民警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对工作情况全程录音,防范可能存在的诬告、陷害。对“窗口”单位装备音、视频同步监控设施,并将影视资料定期建档留存,既可监督“窗口”单位民警工作,又可有效保护民警个人;三是妥善解决民警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难。由于警力不足,民警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加班加点,一线民警更是执勤、出差频繁,不仅家庭难以得到照顾,就连最基本的节假日家人团聚都无法保证。因此,各级公安机关领导一定要把维护本单位民警的切身利益放到工作的重要位置去抓,对民警的婚姻、住房、子女就学及家庭生活困难等实际问题要多过问、多关心、多体贴,力所能及地帮助民警解决遇到的困难,积极营造拴心留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民警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三、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调动广大民警工作的积极性,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好广大干警思想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民警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前题。当然,我们所要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绝不是一种空对空的说教,更不是精神万能的翻版。
第四篇: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写作提纲
一、目前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现状
1、工作轻松,热情降低,安于现状。
2、制定不全,管理不严,纪律松懈。
3、思想政治工作薄弱。
4、部分干部素质差。
二、影响乡镇干部积极性的主客原因分析
1、我县经济条件、工作条件、生活环境相对较差。
2、乡镇干部的一些福利政策不能完全兑现。
3、乡镇干部所承受的实际困难较大。
4、乡镇干部的交流力度不够。
三、提高乡镇干部积极性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抓“大梁”带全体。
(二)实行岗位和任期工作目标责任制。
(三)帮助乡镇干部排忧解难,从关心爱护中调动积极性。
(四)依靠科学的管理来调动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首先,从“人”的方面向乡镇倾斜。其次,从“财”的方面向乡镇倾斜。最后,从“物”的方面向乡镇倾斜。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乡镇干部长期在农村一线,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上级的决策、指示和任务的贯彻落实,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到干群关系的好坏。充分调动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对于经济欠发达、工作条件相对而言较艰苦的全南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全南撤并乡镇后,县委、县政府通过加强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建设、干部学习培训等有效措施,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了进一步提高。但由于全南特殊的历史、政治、自然、经济、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乡镇调整后全南面临发展历史机遇和压力下,如借鉴外区县经验,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对充分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加快全南经济社会发展,摆脱贫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现状
应该说是我县大部分乡镇干部是比较敬业的,为完成上级布臵的各项任务,为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付出了许多心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但是,也有一部分乡镇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思想情绪低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工作松劲、热情降低、安于现状。一是工作拖拉,不能按时按质完成上级布臵的各项任务;二是工作作风不实、不深、不细,调查研究少,“泡”在农村、浮在会上的多;三是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开拓进取不足,对乡镇发展目标不明,措施不力,办法少;四是“干油了”。一部分乡镇干部认为自己在乡镇干的时间长,是“老乡镇”了,摆老资格,组织上该“考虑”了,对工作叫苦的多,实干的少。
(二)制度不全、管理不严、纪律松懈。一是有的乡镇虽建立了一些规模制度,如“学习制度”、“议事制度”、“民主决策制”、“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等,但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多地严格执行,遇事形成有章可寻的状况;多数乡镇制度不健全,不能在总结、完善过去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形势的发展、工作的需要健全规章制度,如“党政联系会议议事制度”、“目标管理考评方案”、“机关若干规定”等;二是对乡镇干部管理松懈,主要领导忙于开会、跑项目,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对乡(镇)的工作安排不全、不实,缺少检查督促,副职领导无权处事,职工无人管,放“散羊”的状况尤为突出;三是个别乡镇领导对自己不能严格要求,起不了表率作用,不仅影响到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还造成“令”行不举、“禁”行不止的问题。
(三)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一是部分乡镇领导不善于做群众和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生硬,靠行政命令的多,靠说服教育引导的少;二是干部职工的政治学习抓得不紧,或学习满足于一般的念文件、读报纸,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与干部职工之间交心谈心少,干部职工有想法、有意见、有建议、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反映,或干部职工对党委的意图、对政府的工作不了解,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自然不高。
(四)部分干部素质差。少数干部以乡镇条件差,乡镇工作就那么回事等为由,自我感觉良好,放松了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锻炼、自我加压,不思进取、不求进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不管那“钟”撞响没撞响。
二、影响乡镇干部积极性的主客观原因分析
造成部分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很多,除干部自身放松学习、放松要求、放松自我等原因外,还有一些客观因素,主要有: 一是乡镇经济条件、工作条件、生活环境相对较差。从经济条件看,乡镇实行零付流管,县财政下拨转移支付,干部领取工资外,其它福利、补助基本为零,要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只怕是力不从心。从工作条件看,一些乡镇连干部的差旅费、医药费、工作加班费都无法解决。从生活环境看,多数乡镇环境艰苦,从工作任务看,乡镇干部分配任务繁重,并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有招工、计划生育、新农合、新农保等。
二是乡镇干部的一些福利政策不能完全兑现。乡镇干部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已经很艰苦了,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一些应该享受的福利政策不能兑现。
三是乡镇干部所承受的实际困难较大。乡镇干部除自己工作艰苦、生活艰苦外,其家人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如夫妻分居问题,在乡镇干部中,夫妻双方都在乡镇工作的,又存在子女入托、入学、就业问题。
四是乡镇干部的交流力度不够。乡镇干部,特别是一般干部,包括选拔生、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竞争激烈,一经分配到乡镇工作最短的也要3-5年才有交流的可能。时间长了,积极性减少了。尤其是外地选拔生或是事业编制干部几年没提拔,工作上闹情绪,甚至想离开全南,辞职。
三、提高乡镇干部积极性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抓“大梁”带全体。一是要以提高乡镇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为重点,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培训。坚持不懈地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好“三送”工作和“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教育活动。努力提高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高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要选好配强乡镇领导班子。要拓宽识人视野,广开选人渠道,更新用人观念,要重点选好配强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把政治思想素质好、组织拥护、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奔小康的优秀干部选拔到乡镇主要领导岗位上来;三是要加大干部交流的力度。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乡镇与乡镇之间、乡镇与上级之间的干部交流。对要交流的干部即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又要根据本人的工作情况来确定,切实建立干部合理流动的机制。四是对少数工作不力、班子战斗力差、凝聚力差、群众意见大的领导班子和干部进行组织调整,不能让群众不满意的领导干部得过且过。
(二)实行岗位和任期工作目标责任制。一部分基层干部之所以学习不刻苦、工作不努力,究其原因,就是心中缺乏目标,工作缺乏压力,致使平时工作无所用心,不思进取。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根据单位、干部和工作的实际,制定岗位和任期工作目标。在制定目标中,既要有单位整体建设目标,又要有个人履行职责的具体目标;既要有阶段目标,又要有长远目标;既要使目标具有可行性,又要使目标具有挑战性。同时,还要实施严格的考核和奖惩制度,结合目标完成情况及干部的德能勤绩的表现,对干部进行奖惩。不断激励干部职工在工作中自我加压,增加危机感,树立责任感,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
(三)帮助乡镇干部排忧解难,从关心爱护中调动积极性。对农村工作第一线的乡镇干部存在的夫妻分居、子女就学、偏僻乡镇工作时间长等实际困难和问题,我们应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帮助解决;对因客观条件限制不能或无力解决的,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乡镇干部的实际困难较多,解决起来范围广、有数多、涉及面大,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无论怎么样,只要我们高度重视,想其所想、帮其所需、解其所难、消其所忧,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即使一时不能解决的,也一定会得到乡镇干部的理解,他们也会振奋精神,集中精力干好工作。
(四)依靠科学的管理来调动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针对全南乡镇经济条件、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的实际,我们也不能片面认为基层干部已经很苦了,对他们相对宽松些可以换取一种心里上的平衡,认为基层干部条件艰苦,只要人在岗、在乡镇,本身就是做贡献了,对他们要求过高,管理过严,显得就有些不近人情了。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管理,是促使他们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向上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保证,当然在对干部的管理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坚决克服“人治”和因人而异的管理行为。要依靠制度建设,不断建立健全各项便于操作的规章制度,靠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同时,加强教育,做到管思想、管工作、管学习、管生活,让基层干部在严格管理中严于律己,自觉遵守制度,尽职尽责、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范。
(五)从政策上向乡镇倾斜,切实做好为基层的服务工作。县直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和单位,应该切实做好为基层服务的工作;一方面,县直部门,要按照省委提出的“领导当楷模、机关做表率、基层树形象”的要求,切实抓好机关效能建设,改变过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给乡镇来办事的同志排忧解难,让他们“满怀希望地去,高高兴兴的回”。另一方面,县委、县政府在人、财、物方面从政策上向乡镇倾斜。
首先,从“人”的方面向乡镇倾斜。要坚决克服“论资排队”、“十年媳妇熬成婆”的现象;我们要结合年轻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提高综合素质,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选派到基层、到乡镇去,去经受艰苦环境、复杂工作的磨练,要彻底打破各种干部选拔、交流的分界线,切实加大局与局、乡镇与乡镇,乡镇与县直部门间干部的交流;选拔干部要“眼睛向”,从基层领导干部中选拔优秀分子;凡不经过艰苦环境、复杂工作锻炼的干部,不能提拔;对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领导,该“补课”的要下决心让其去挂职锻炼。在凡不变(工资、编制等不变)的条件下,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限期地采取见习、培训、工作组、挂职等形式进行乡镇县直部门互相选派一般干部的培养、锻炼和交流。
其次,从“财”方面向乡镇倾斜。一是财政支出方面向乡镇倾斜。从目前看,多数乡镇的多数收入都是用来“养人”,其结果是人“养”不好,建设发展不起来,这个问题是一个很难回避的现实矛盾,而且“养人”和建设两头都是软不得的问题。县财政在预算中,应充分考虑乡镇(含七站八所)干部的“口粮”费和办公费,从制度上优先确保乡镇财政经费支出。二是财政转移支付上向乡镇倾斜。全南乡镇总的来说第一、二、三产业(含乡镇企业)极不发达、尤其是取消三提五给、农业税、农特税后,其税源、税种、税额几乎为零。但是,森林资源比较丰富,只是资源优势不变成经济优势,其原因就是,资源是国家的,开采是别人的,税收是国家的,矛盾是地方的,污染(破坏)的地方的,这种状况极不利于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因此,在财政转移支付或对口项目上多倾斜、多提供做事政策。
第三,从“物”方面向乡镇倾斜,针对乡镇困难、艰苦的实际,在住房条件、办公条件、交通条件、通信条件等方面,应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对乡镇提出改善办法条件的要求,在安排财政资金时应优先考虑乡镇的要求。在车子等级、住房面积、燃料费、电话费补贴等政策方面,不能简单地以干部级别定政策,要充分考虑乡镇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这样既体现了对乡镇干部的关心,又避免乡镇干部的诸多尴尬。对乡镇干部来说,除了精神上的关心外,还需要有物质上关心。这是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是一个社会系统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市场的变化,一些困难和问题会不断得到解决和化解。但是全南发展的机遇和压力迫切需要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热情和高度积极性。我们不能等,要通过乡镇自身的努力,通过上级的加强领导和管理,通过有关单位部门的支持配合,乡镇干部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积极性一定会有一个新的突破,所激发出来的昂扬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一定会为纵深推进“四个全南”建设注入新的力量。
第五篇:关于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思考
要妥善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彻底理顺公安工作的新思路,建立起与当前形势发展相适应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公安干警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坚持从优待警是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基础。公安民警是和平时期维护社会稳定、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纵横交织的新形势下,公安民警承担着大量繁重的警务工作和安全保卫任务,随时有流血、牺牲情况的发生。因此,要把公安民警队伍建设成一支纪律严明、敢打硬仗的队伍,就必须培养广大民警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要落实这一点,说教式的灌输和文字上的游戏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而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从优待警措施则是基础。过去我们从优待警说了很多年,但真正在落实上起色不大,造成了“从严治警一本书,从优待警一句话”的被动局面。当然这里面有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客观因素制约等原因,但也有我们公安机关自身努力不够、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重视不力等情况。为此,我们各级公安机关一定要把广大公安民警视为自己的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努力创造条件,落实从优待警。一是妥善解决好民警的职级待遇问题。全国“二十公”会议和省委、省政府下发的相关文件都对公安民警应当享受的职级待遇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是党和政府对广大公安民警政治上关心、厚爱的具体体现,各级公安机关都应当从政治建警的高度去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切实解决好民警的政治生活待遇;二是要开辟伤、病民警绿色救治通道。警力紧缺、警务工作繁重造成许多民警集劳成疾,而面对疯狂、凶残的犯罪分子,公安民警更是随时可能出现流血伤亡等情况,为了保护好广大民警的生命安全,尽可能减少公安民警因公伤亡情况,公安机关应积极主动与地方医疗机构搞好协调,建立民警伤病救治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保障民警因伤因病救治效果;三是建立定期民警体检、心理健康咨询档案。由于民警在执行任务时,吃饭、休息和工作时间不规律,长期以往极易导致身体出现各种潜在性乃至致命性疾患,建立定期民警医疗体检是避免产生这一状况的有效措施。同时,民警在勘查现场或与犯罪分子斗争时,经常面对血腥现场或目堵战友负伤、牺牲情况,这些都程度不同地会对民警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公安机关必须重视和关心民警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四是强制推行民警休假制度。公安民警长期承担着大量、繁重的警务任务,由于长时间地超负荷工作,无论身体还是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强制推行民警休假制度是缓解这一压力的必由之路,各级公安机关都应当从关心、体贴、爱护民警的高度去切实抓好这项制度的落实。
二、维护民警切身利益是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关键。维护民警切身利益,就是指在政治上要关心民警,工作上要善待民警,生活上要体贴民警。公安民警在参与执法活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其个人切身利益应当得到充分保障和尊重。特别是在当前袭警现象时有发生、公安队伍建设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情况下,保护好民警个人利益不受侵犯显得尤为重要。实践也已证明,维护民警切身利益是决定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关键性因素。要把维护民警切身利益落到实处,就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健全维护民警权益机构。成立由纪检、警务督察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配合的维护民警合法权益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具体负责对发生损害民警合法权益的问题进行调查、取证,在为民警讨回公道、还民警清白的同时,坚决将损害民警声誉和利益的不法之徒绳之以法;二是配齐配全保护民警利益的设备设施。借鉴发达地区保护民警利益的有效办法,为广大民警尤其是一线执法民警配备录音笔,使民警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对工作情况全程录音,防范可能存在的诬告、陷害。对“窗口”单位装备音、视频同步监控设施,并将影视资料定期建档留存,既可监督“窗口”单位民警工作,又可有效保护民警个人;三是妥善解决民警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难。由于警力不足,民警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加班加点,一线民警更是执勤、出差频繁,不仅家庭难以得到照顾,就连最基本的节假日家人团聚都无法保证。因此,各级公安机关领导一定要把维护本单位民警的切身利益放到工作的重要位置去抓,对民警的婚姻、住房、子女就学及家庭生活困难等实际问题要多过问、多关心、多体贴,力所能及地帮助民警解决遇到的困难,积极营造拴心留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民警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三、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调动广大民警工作的积极性,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好广大干警思想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民警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前题。当然,我们所要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绝不是一种空对空的说教,更不是精神万能的翻版。它是在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从严治警、执法为民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