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德小银行工作总结
道德小银行工作总结
(2013-2014)第二学期
德育内化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品德评价就是让学生德育内化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只有通过师生共同确立评价内容,共同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才能使学生德育内化,促进学生发展。
德育内化是指学生把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等道德等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也就是学生对德育的要求入耳、入脑、入心,从而变成自己的行动,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何使道德内化成学生自身行为,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越来越成为一个紧迫问题,其中学生品德评价就是让学生德育内化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学生品德评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学生品德发展水平的评判,为改进德育工作提供依据的德育方法或活动。如何才能使品德评价成为学生德育内化的途径呢?我校利用道德小银行的激励方式,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道德小银行让师生共同确立品德评价的内容
以前品德评价内容基本上是由学校和教师确定的,学生极少有发言权,形成了学生不明白不知晓要评价内容,对其行为没有指导意义。要使评价内容内化成学生成为,最好是让学生大面积参与,共同来确定评价内容,让学生知晓评价内容。
首先,让学生来选择共同评价内容。教师提供《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礼仪常规》、生存安全和健康消费等前沿德育内容,让学生来来选择。学生在在选择中会受到极大的教育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必须遵守的,哪些是行为是不允许的。
其次,让学生选择个性化内容。每位学生实际情况不同,如果不顾实际,整齐划一,将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制约其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所以在制定统一评价内容时应留一定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制定,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最后,教师把关评价内容。教师在学生选择评价内容时要指导,给学生逐条解释,对学生选择出的内容要进行修改,这样才能确立起较全面的、符合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富有地区性、时代性、开放性、生活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兴趣的评价内容,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二、道德小银行确定师生共同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
品德评价指标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操作化的表现形式,是评价者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标准,它主要解决评价什么,判断目标达到什么程度。评价是否能顺利进行,关键是能否构建起科学的评价指标。
当评价内容确定后,然后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来讨论指标的设立,把要评价的内容细化和具体化、形成容易理解、方便操作的各级指标;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设置各级指标的权重,这样,使评价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让学生都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三、道德小银行确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过去的品德评价重视教师和学校评价,轻视甚至忽视家长评和学生自评,置学生于“被审”地位,出现了评价主体的严重“错位”,缚束了学生的主动性的积极性,不利于自我教育和管理。新课程理念要求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等互相参与、交互作用的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这样才能使德育内容内化成学生自觉成为。
学生评与教师评相结合。教师具有较高的评价水平,评价客观准确,但是每位教师与学生呆在一起的时间很有限,且学生在教师面前尽量隐藏其言行,稍有不慎评价会出现很大的片面性。学生年龄相同,兴趣相近,长期生活在一起,无话不说,互相影响很大,彼此了解深刻,评价较全面;如果正确引导,采用学生互评、小组评或班委评等方式进行,其教育作用可能远远胜过教师,有利于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和正确的班集体舆论的形成,使评价内容内化成每个学生和班集体共同的行为。
校内评与校外评相结合。自评、学生评和教师评均属校内评,作用意义已讲清楚。校外评主要是家长评,还可吸收社区中思想觉悟高、懂教育、热爱教育的人士等参与,使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区,有利于家长的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同步共振,协调发展,使学生的行为在校内校一致,使其内化的行为得到强化。
四、道德小银行充分发挥品德评价的教育功能
过去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把品德评价也只当作单一的评判工具,单纯地诊断受评者达的水平的程度,没有把品德评价当作一种综合教育活动,忽视了其导向和教育等功能,为评价而评价,教师感觉增加了额外负担,学生感觉到害怕,都被动参与,评价内容不可能成为学生自觉行为。新时期的品德评价在不放弃鉴别功能同时,应更充分发挥其导向和教育功能等。
首先,学生在制定评价内容和指标中得到教育。学生在选择评价内容时必须大量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从中学生会受到极大的教育。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哪些行为应遵守,哪些行为不允许,每种行为应到达到的目标,这种学生有了明期的行为准则,具体的奋斗目标,为其德育内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评价中使学生行为内化。学生品德评价过程实际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活动、方法和手段。他评可加强对学生行为进行监控,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强化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管理作用。家长评可以把教育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强化教育合力。互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自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因,调动其积极性。这样,肯定的评价结果,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否定的评价会促进学生发奋改进。总之,充分挖掘品德评价的教育功能,在内外教育合力下,学生的行为逐渐与评价内容趋于一致。
总之,学生在选择评价内容和制定指标过程就是德育中的“知”,包括学生在内的各种评价合力就是“行”和“意”,评价结果转化成“情”,这样通过品德评价全过程促使教育目标内化成学生自身行为,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促进学生走进生活,自我发展,不断完善学生人格,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篇:道德小银行工作总结
道德小银行工作总结
(2013-2014)第二学期
德育内化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品德评价就是让学生德育内化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只有通过师生共同确立评价内容,共同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才能使学生德育内化,促进学生发展。
德育内化是指学生把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等道德等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也就是学生对德育的要求入耳、入脑、入心,从而变成自己的行动,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何使道德内化成学生自身行为,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越来越成为一个紧迫问题,其中学生品德评价就是让学生德育内化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学生品德评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学生品德发展水平的评判,为改进德育工作提供依据的德育方法或活动。如何才能使品德评价成为学生德育内化的途径呢?我校利用道德小银行的激励方式,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道德小银行让师生共同确立品德评价的内容
以前品德评价内容基本上是由学校和教师确定的,学生极少有发言权,形成了学生不明白不知晓要评价内容,对其行为没有指导意义。要使评价内容内化成学生成为,最好是让学生大面积参与,共同来确定评价内容,让学生知晓评价内容。
首先,让学生来选择共同评价内容。教师提供《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礼仪常规》、生存安全和健康消费等前沿德育内容,让学生来来选择。学生在在选择中会受到极大的教育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必须遵守的,哪些是行为是不允许的。
其次,让学生选择个性化内容。每位学生实际情况不同,如果不顾实际,整齐划一,将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制约其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所以在制定统一评价内容时应留一定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制定,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最后,教师把关评价内容。教师在学生选择评价内容时要指导,给学生逐条解释,对学生选择出的内容要进行修改,这样才能确立起较全面的、符合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富有地区性、时代性、开放性、生活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兴趣的评价内容,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二、道德小银行确定师生共同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
品德评价指标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操作化的表现形式,是评价者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标准,它主要解决评价什么,判断目标达到什么程度。评价是否能顺利进行,关键是能否构建起科学的评价指标。
当评价内容确定后,然后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来讨论指标的设立,把要评价的内容细化和具体化、形成容易理解、方便操作的各级指标;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设置各级指标的权重,这样,使评价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让学生都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三、道德小银行确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过去的品德评价重视教师和学校评价,轻视甚至忽视家长评和学生自评,置学生于“被审”地位,出现了评价主体的严重“错位”,缚束了学生的主动性的积极性,不利于自我教育和管理。新课程理念要求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等互相参与、交互作用的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这样才能使德育内容内化成学生自觉成为。
学生评与教师评相结合。教师具有较高的评价水平,评价客观准确,但是每位教师与学生呆在一起的时间很有限,且学生在教师面前尽量隐藏其言行,稍有不慎评价会出现很大的片面性。学生年龄相同,兴趣相近,长期生活在一起,无话不说,互相影响很大,彼此了解深刻,评价较全面;如果正确引导,采用学生互评、小组评或班委评等方式进行,其教育作用可能远远胜过教师,有利于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和正确的班集体舆论的形成,使评价内容内化成每个学生和班集体共同的行为。
校内评与校外评相结合。自评、学生评和教师评均属校内评,作用意义已讲清楚。校外评主要是家长评,还可吸收社区中思想觉悟高、懂教育、热爱教育的人士等参与,使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区,有利于家长的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同步共振,协调发展,使学生的行为在校内校一致,使其内化的行为得到强化。
四、道德小银行充分发挥品德评价的教育功能
过去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把品德评价也只当作单一的评判工具,单纯地诊断受评者达的水平的程度,没有把品德评价当作一种综合教育活动,忽视了其导向和教育等功能,为评价而评价,教师感觉增加了额外负担,学生感觉到害怕,都被动参与,评价内容不可能成为学生自觉行为。新时期的品德评价在不放弃鉴别功能同时,应更充分发挥其导向和教育功能等。
首先,学生在制定评价内容和指标中得到教育。学生在选择评价内容时必须大量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从中学生会受到极大的教育。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哪些行为应遵守,哪些行为不允许,每种行为应到达到的目标,这种学生有了明期的行为准则,具体的奋斗目标,为其德育内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评价中使学生行为内化。学生品德评价过程实际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活动、方法和手段。他评可加强对学生行为进行监控,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强化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管理作用。家长评可以把教育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强化教育合力。互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自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因,调动其积极性。这样,肯定的评价结果,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否定的评价会促进学生发奋改进。总之,充分挖掘品德评价的教育功能,在内外教育合力下,学生的行为逐渐与评价内容趋于一致。
总之,学生在选择评价内容和制定指标过程就是德育中的“知”,包括学生在内的各种评价合力就是“行”和“意”,评价结果转化成“情”,这样通过品德评价全过程促使教育目标内化成学生自身行为,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促进学生走进生活,自我发展,不断完善学生人格,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篇:道德小银行工作总结
道德小银行工作总结
(2013-2014)第二学期
德育内化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品德评价就是让学生德育内化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只有通过师生共同确立评价内容,共同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才能使学生德育内化,促进学生发展。
德育内化是指学生把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等道德等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也就是学生对德育的要求入耳、入脑、入心,从而变成自己的行动,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何使道德内化成学生自身行为,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越来越成为一个紧迫问题,其中学生品德评价就是让学生德育内化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学生品德评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学生品德发展水平的评判,为改进德育工作提供依据的德育方法或活动。如何才能使品德评价成为学生德育内化的途径呢?我校利用道德小银行的激励方式,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道德小银行让师生共同确立品德评价的内容
以前品德评价内容基本上是由学校和教师确定的,学生极少有发言权,形成了学生不明白不知晓要评价内容,对其行为没有指导意义。要使评价内容内化成学生成为,最好是让学生大面积参与,共同来确定评价内容,让学生知晓评价内容。
首先,让学生来选择共同评价内容。教师提供《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礼仪常规》、生存安全和健康消费等前沿德育内容,让学生来来选择。学生在在选择中会受到极大的教育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必须遵守的,哪些是行为是不允许的。
其次,让学生选择个性化内容。每位学生实际情况不同,如果不顾实际,整齐划一,将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制约其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所以在制定统一评价内容时应留一定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制定,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最后,教师把关评价内容。教师在学生选择评价内容时要指导,给学生逐条解释,对学生选择出的内容要进行修改,这样才能确立起较全面的、符合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富有地区性、时代性、开放性、生活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兴趣的评价内容,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二、道德小银行确定师生共同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
品德评价指标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操作化的表现形式,是评价者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标准,它主要解决评价什么,判断目标达到什么程度。评价是否能顺利进行,关键是能否构建起科学的评价指标。
当评价内容确定后,然后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来讨论指标的设立,把要评价的内容细化和具体化、形成容易理解、方便操作的各级指标;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设置各级指标的权重,这样,使评价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让学生都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三、道德小银行确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过去的品德评价重视教师和学校评价,轻视甚至忽视家长评和学生自评,置学生于“被审”地位,出现了评价主体的严重“错位”,缚束了学生的主动性的积极性,不利于自我教育和管理。新课程理念要求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等互相参与、交互作用的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这样才能使德育内容内化成学生自觉成为。
学生评与教师评相结合。教师具有较高的评价水平,评价客观准确,但是每位教师与学生呆在一起的时间很有限,且学生在教师面前尽量隐藏其言行,稍有不慎评价会出现很大的片面性。学生年龄相同,兴趣相近,长期生活在一起,无话不说,互相影响很大,彼此了解深刻,评价较全面;如果正确引导,采用学生互评、小组评或班委评等方式进行,其教育作用可能远远胜过教师,有利于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和正确的班集体舆论的形成,使评价内容内化成每个学生和班集体共同的行为。
校内评与校外评相结合。自评、学生评和教师评均属校内评,作用意义已讲清楚。校外评主要是家长评,还可吸收社区中思想觉悟高、懂教育、热爱教育的人士等参与,使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区,有利于家长的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同步共振,协调发展,使学生的行为在校内校一致,使其内化的行为得到强化。
四、道德小银行充分发挥品德评价的教育功能
过去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把品德评价也只当作单一的评判工具,单纯地诊断受评者达的水平的程度,没有把品德评价当作一种综合教育活动,忽视了其导向和教育等功能,为评价而评价,教师感觉增加了额外负担,学生感觉到害怕,都被动参与,评价内容不可能成为学生自觉行为。新时期的品德评价在不放弃鉴别功能同时,应更充分发挥其导向和教育功能等。
首先,学生在制定评价内容和指标中得到教育。学生在选择评价内容时必须大量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从中学生会受到极大的教育。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哪些行为应遵守,哪些行为不允许,每种行为应到达到的目标,这种学生有了明期的行为准则,具体的奋斗目标,为其德育内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评价中使学生行为内化。学生品德评价过程实际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活动、方法和手段。他评可加强对学生行为进行监控,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强化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管理作用。家长评可以把教育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强化教育合力。互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自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因,调动其积极性。这样,肯定的评价结果,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否定的评价会促进学生发奋改进。总之,充分挖掘品德评价的教育功能,在内外教育合力下,学生的行为逐渐与评价内容趋于一致。
总之,学生在选择评价内容和制定指标过程就是德育中的“知”,包括学生在内的各种评价合力就是“行”和“意”,评价结果转化成“情”,这样通过品德评价全过程促使教育目标内化成学生自身行为,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促进学生走进生活,自我发展,不断完善学生人格,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第四篇:三年级道德小银行工作总结
三年级道德小银行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2015-----2016第一学期)
蒋顶小学: 侯丽萍
一、基本情况
我班共有学生25人。有的学生经济条件较差,综合素质较低,但他们能吃苦耐劳,劳动积极,努力学习,他们遵守学校纪律,遵守班规班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大部分学生不随便缺课、迟到、早退。大多数学生讲卫生,爱护公物,是一个比较文明的班级体。本学期本班开学时就建立了班委会,班上的一切事务都有班委会专人分管,这些班委会的成员都能认真负责,能调动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带好头,做好事。为班能有所奉献。
二、具体工作
1、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时时鼓励学生把这些守则和规范渐渐地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2、重视对学生为人处事的教育。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构建了学生为人处事的教育活动体系,让学生渐渐地养成做事多为他人考虑的好习惯,凡事都能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进行换位思考。并且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十分注重学生理论与知识的相互转化,使班级的德育工作在内容上有序列化,让学生真正深入到实际中去感悟,去体会,争做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会为人处事的好学生。
3、围绕以下几点,开展班级道德小银行实践活动。(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活动。(2)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训练活动。(3)学生诚信教育的活动。
(4)利用《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关材料,采取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也
三、班级道德小银行实践活动取得的成绩
一年来,学生的品行得到了较好的改善,打架、骂人的等不良现象也少见了,学生的文明习惯的养成也产生了良好的效应,乱丢纸屑、随地吐痰的学生减少了,可喜的是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同学们互帮互学,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比上学期有所进步。
四、开展班级道德小银行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1、由于工作只满足于不出事,工作变得有些被动和应付,部分学生的自控能力还是较差。
2、对学生的为人处事的教育工作做了一些,但离“内容序列化、活动系列化、评价科学化”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3、德育工作停留在书本上、圈在学校围墙内,学生缺乏实践和体验。部分学生还没有将付诸实践。
五、开展班级道德小银行实践活动今后的打算:
1、倾听和观察学生的道德行为意识,主动与学生交谈,转变学生的一些极端的不良道德意识。
2、大力整顿班风与学生的学习风气。
3、把握好以下几项工作:
(1)、班级德育工作追求的是“成人”而不是“成事”。
(2)、班级德育工作追求的是“养成”而不是“速成”。
(3)、班级德育工作追求的是“内化”而不是“灌输”。
第五篇:阳光道德小银行
2017-2018学第二学期
阳光道德银行活动计划
二年二班——罗立宇
一、活动宗旨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扩大先进事迹的正面榜样作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拓展我校德育工作的研究渠道,特试行阳光道德小银行。以“道德银行”为载体,让整个班级洋溢文明和谐之情,使我班的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道德小银行”的内涵
以学生中的“文明行为和道德善举”为内容,以“银行储蓄”为手段,以“榜样教育”为途径,以“激励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载体。
三、活动目的
重在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强化孩子做好事的意识,激励学生从点滴积累的实际行动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体验助人为乐的情感,培养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良好品质。
四、储蓄内容及分值的界定
(一)学生中存在的好人好事:
1、校内的好人好事: 内容分值 按学校规定的执行
(二)储蓄额的支出:
1、违反行为规范条列,被扣分(每次支出5分)。
五、储蓄操作
1、账户的开设及使用 班级为“道德银行”的支行,推选班长为支行行长,组建8个储蓄小组,推选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的同学为储蓄小组长,每个学生都是储户,拥有单独的账户,每个帐户有100分的储蓄币为开户基金。
学生自己或发现同学做了好事,只要有证明人,均可在账户中记载,存入相应的储蓄币,使分越积越多,德越积越厚。当学生违反校纪校规时,则从帐户中支取相应的储蓄币。
2、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机制
为了配合“道德小银行”的运作,以及在学生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学校结合班级量化考核及学生量化考核的实际情况给与奖励。
(1)班级开展“周道德素质标兵”、“月道德素质标兵”评比。
(2)结合学校综合素质学分制评价体系,“周道德素质标兵”将给与一定的奖励。
(3)结合月规范标兵评比,储蓄额最高的储户并且没有在常规检查中被扣分的同学,将被评为“月规范标兵”。
(4)根据“月道德素质标兵”的累积次数,将分别评出星级标兵,在班级专栏“展我风采”中展示。如连续两个月被评为“月道德素质标兵”,就被评为二星级标兵,以此类推。
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