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学校产教融合厅委共建研讨会上的讲话
产教融合谋发展,厅委共建求共荣——在学校产教融合厅委共建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大家好。
我们今天召开产教融合厅委共建研讨会,其目的就是要将产教融合、厅委共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在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将产教融合、厅委共建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方略,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产教融合、厅委共建支撑学校应用型本科特色形成的新机制、新格局。刚才大家的交流发言都很好,思想认识有深度,措施办法有力度,实践经验有温度、工作成效有感染度,让我们很受启发、倍感鼓舞。下面我想谈谈个人的认识和意见,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学校近年来发展的重要经验和体会
学校近五年的快速发展,从一个新建本科高校挤身于应用型特色优势学校,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继承学校传统优势、牢固树立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的理念,以产教融合为、协同育人、校企校地合作为手段,以产业发展为牵引,深度融入地方、强化应用导向、主动满足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形成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新局面,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形成共生共荣、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国家产教融合项目100所高校获得、四川电子信息产教联盟的组建、成工富创的创立、宜宾园区的落地、合格评估的顺利通过、大学科技园的成功申报、成工新邨影响力的扩大、厅委共建模式的顺利实施无一不是产教融合、开放合作的结果,无一不是地方政府支持、相关企业帮助的结果。类似成都工业学院这样的名气不大、目标高远、期望快速的新建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是应用型大学的本质特征
应用型大学水平和质量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在一个区域或地方经济的发展中是否有学校应有的位置,地方经济产业发展是否离得开。这个是否离得开、是否需要的具体表征就是地方政府是否需要,地方产业发展是否依靠,当地社会发展是否依赖,就是要看一个学校与地方经济、相关企业的联系及其紧密程度。因此,产教融合的深度、产教融合企业的广度、产教融合地方政府的依存度就是一所高校是否真正应用型大学的本质特征。我们一定要将这个本质特征认识清楚、融入具体的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中,融入到学校的各项具体工作中,深化强化产教融合是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必由之路,产教融合是应用型大学的重要本质特征。
三、深化产教融合、厅委共建的认识,增强探索实践的主动性
产教融合不仅仅是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产教融合是高校紧紧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对我们学校来说更重要的是围绕四川省5+1现代产业体系、成都市重点发展产业实现深度产教融合,与相关产业实现共生共荣,实现对相关产业的链式服务及持续支撑,用我们的服务与力量融入地方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产教融合不仅仅是项目的合作,而是达成与产业、企业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机制、平台或者渠道。
产教融合不仅仅是与企业、政府签个协议,也不是签订的数量越多越好,要坚决克服重协议签订、轻机制形成作用发挥的现象。校企业合作的重点是培养应用性人才、提升教师的教学及产业服务能力、支持相关企业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校地合作是要通过协议的签定建立起学校与地方产业服务的政府协作渠道和平台,是要通过地方政府的支持构建起学校深度融入到区域经济发展的生态圈发挥作用,是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与帮助。
产业学院是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重要组织形式,搞产业学院不是弄几个企业、签定个协议,戴个产业学院的帽子,或者是搞点合作、有些小案例,产业学院必须是整体的、系统的,围绕专业建设和人才质量这个根本的目标来进行,必须具有工业学院特色、能够推动工业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企业深度融合的产业学院必须加强建设、取得突破。产教五融合不能仅停留在学校自身的理解和形式的达成,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办学理念、专业建设思想、课程内容构建思维方面的重大变化,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能力体系、职业素养体系方面得到充分体现,产教融合要在学校管理全方位、人才培养全过程得到体现。
产教融合不仅仅是产教融合办、校地合作处的事情,更是教务、科技、综改等职能处的重要事情,要形成合力、加强统筹,形成联动。产教融合、厅委共建、校企校地合作更需要的是各个院系、各个专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动探索与实践,是深度融合、深度与产业结合的模式创新,是通过产教融合、厅委共建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得到提升,在应用型大学的特征塑造方面形成优势。
因此,今后的产教融合、厅委共建、校企校地合作项目一定要做实落地,不仅要重视点上的推进,更要将零碎的、碎片的产教融合工作凝聚、包装、打造成整体性链式产教融合服务生态。今后,学校层面的重大合作项目除了产教融合与校地合作处的牵头协调外,必须要有项目落地执行单位、一定要有比较好的落地方案和效果预期,一定要有能够持续推进的机制或模式,一定要有落地可操作的支持人才培养、服务产业的可行方案,如果没有就宁可不搞合作、不上该项目,在产教融合、厅委共建方面不要再贪多求全,不能仅仅追求数量,而是要注重质量、效果和特色,注重与相关院系结合的紧密度,注重对学校应用型特色形成的支撑度。
四、产教融合、厅委共建是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1、提高政治站位,提升重要性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厅委共建是成都工业学院应用型大学发展在机制体制方面的一个创新,是要将产教融合这个职能在省级政府层面有相应的职能部门来担当和协调,是要通过政府的支持,建立起高校与产业互动、联动的体制机制,让高校的人才培养围绕产业需求来进行,要让高校围绕产业需要来提前谋划和超前培养,是想实现产业发展到哪里、人才培养就保障到哪里,产业规划布局到哪里、人才培养就提前培养到哪里的具体举措,因此构建起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动态专业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是厅委共建的关键,是通过厅委共建实现深度产教融合的具体实践和探索创新。
2、融入人才培养、体现学校特色。产教融合、厅委共建必须成为全校各单位、各二级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深度融入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略,切实在融入、融通、融合上下真功夫、出真效果、出支撑产业发展的链式成效。必须将产教融合作为我校应用型本科建设发展的基本途径,“产教五融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成为全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本遵循,切实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深度体现、彰显特色,必须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体现产教融合、体现厅委共建、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企业、产业、政府必须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来,必须用产业人才的需求标准来衡量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
3、坚持产教融合、坚持服务地方。成都工业学院服务地方培养人才的根本特色是产教“五融合”、五“真实”,而这五“真实”的根本是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是真实地随着产业发展而变化,培养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必须构建起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质量和招生就业效果为导向的动态专业调整机制和制度,必须在地方人才需求的满意度、适用度上取得突破。现有新专业、新学院面临的困难,老专业、老学院存在的问题本质上还是办学理念的转变,还是在是围绕学校的学科传统优势办专业还是围绕产业社会的需求发展办专业。要坚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理念,鼓励、支持校内各单位在合法规范的基础上构建起多种形式的为地方产业发展服务的机制、平台和渠道,切实扩大服务影响力、服务竞争力。
4、产教融合全程体现,厅委共建全面融入。要将产教融合、厅委共建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作为解决学校发展中突出问题、增强办学实力、体现应用型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和解决办法,要成为学校各部门各单位、各基层学院的重要工作内容和工作检验标准。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过程,落实在人才培养的全部环节。不能将产教融合仅停留在请几个人来征求下意见、提出点建议,请人来上点课,去企业进行点实习或实训等碎片化的环节,这是产教融合的初级形态。我们必须将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的整体模式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得到贯彻,在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三大服务领域相关产业服务的整体性、持续性、有效性上取得成效。厅委共建是有目标、有任务的,今年应该是必须达到和完成的,希望厅委共建办要梳理出关键性任务,落实到相应责任部门,确保完成。
五、几点具体要求
1、牢记校训谋发展,传承宗旨求创新。学校的校训是“手脑并用、学做合一”,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学校的办学思路是“根植地方、魂在应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希望全校各单位、各级领导干部认真温习、深度思考、主动遵循,切实贯彻落实。产教融合必须要有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理念,地方高校必须服务和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要围绕地方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变化来调整专业招生数量和毕业生就业的渠道,要切实帮助学生调整与选择专业,逐步扩大学生学习选择权。
2、协同机制强化起作用、产教融合深化育人才。要构建学校产教融合、厅委共建的新型机制体制,凝炼科研方向和专业建设目标,曾经试行过的产教融合兼职协同的效果不够理想,个别兼职甚至没有发挥作用,希望产教融合与校地合作处牵头,提出产教融合、厅委共建联动协同机制的方案,成立产教融合、校地合作、厅委共建三位一体的学校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学校在产教融合、校地合作、厅委共建、扶贫与校友联络方面的协同作用,切实克服以我为主、以学校自身发展为主的片面认识。希望全校广大干部职工认真理解产教融合、厅委共建、校地合作、扶贫与校友联络的深刻内在联系和本质要求,做到认识到位、落实到位、行动到位。
3、重点关键求突破、效果作用下功夫。产教融合、厅委共建、扶贫攻坚、校友联络涉及面广、具体手段和方法灵活多变,我们一定要抓重点、抓关键,要在有深度、显特色、见效果的高融合度产业学院、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高起点地方合作产教融合重大项目、高水平高黏合度产业服务平台等方面下大力气取得突破。
让我们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内涵高质量发展,以产教融合为主要特征,以厅委共建、校地合作为重要手段,将扶贫攻坚、校友联络与学校应用型高校发展的目标结合起来,创新发展、改革发展、协同发展,促使学校发展迈上新台阶,促使学校在应用型本科建设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新进展、获得新成就。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为学校110周年献上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为早日建成四川应用型本科示范校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学校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
在学校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
2011年12月13日
各位领导:
围绕校第五次党代会、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认真落实学校“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务虚会精神,我处认真组织学习和研讨,认为高水平大学体现在:高水平的学科、高水平的科研、高水平的师资、高水平的管理、高水平的服务、高水平的生源和毕业生。
下面就高水平科研工作方面,为建设应用性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提出六大举措:
举措一:深化科技工作体制机制改革,营造科技工作良好氛围一是优化科技工作考评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坚持把科技工作业绩作为评价和衡量各二级学院(研究机构)工作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完善科研业绩量化和考核办法,提高科技成果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岗位聘任中的权重,引导教师积极申报、承担高级别大项目,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拟出台扶持产学研、成果鉴定等有关办法。
二是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作用。以教授为主体,参与科技工作评估、决策、监督、考核和学术评价;明确广大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激发和调动他们从事科研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科技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建立稳定的专职科研管理队伍,加强科研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信息化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建设高水平的管理服务平台,增强服务保障能力。十二五期间,要实现科研管理网络信息化。实现教师项目、成果网上申报,中期检查,结题,经费查询等。这样做一是可以让教师互相了解别人在做什么课题,搞什么方向,二是有利于全校科研工作纵横向比较。
举措二:加强科研基地建设,推动科研工作上台阶
一是保障建设经费投入,突出内涵发展。发挥科研基地在优势 1
集成、原始创新等方面的组织和平台作用、在承担高级别大项目和产出标志性创新成果方面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逐步实现学科建设、基地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一体化协调发展;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建立健全“国家、省部、学校”三级科研基地建设体系;支持二级学院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成立具有特色研究方向和独特方法技术的研究机构,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积极组建校级特色科研平台,加大国家、省部级科研基地申报建设力度。十二五期间,至少建设2-3个省级实验室、基地,力争突破教育部基地。最近杨光司长提到教育部马上要新增一批教育部级研究基地,也特别提到我们皖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可以申报。
二是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大力培育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在加强现有省部级科研基地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构建地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科技创新平台,例如石油化工、机械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等,积极与石化企业等强强联合,申报建设省部级、国家级工程中心。
三是建立实验室资源管理调配新机制,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建立基地开放共享定期考核评估机制,推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申办分析、化验、测试等对外技术服务资质,积极服务社会。
四是建立科研机构对师生开放的制度。将科研机构作为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吸纳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机构科研工作,依托机构开展各种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发挥科研机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
举措三:抓好科技人才培养,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
一是实施高层次杰出人才培养计划,也就是学校最近讨论的“敬敷学者计划”。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批学术造诣深厚、创新意识强、具有战略眼光的学术带头人。
二是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通过政策倾斜、经费支持、创造良好科研工作环境,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
三是大力培育和造就一批中青年领军人才。发挥高层次人才的辐射作用,引导、鼓励、扶持40岁左右、学术成果突出的教授、博士确定自身发展目标,稳定学术方向,大力培育学术成果,积极申报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
四是大力培养青年拔尖创新人才。通过继续实施青年科研基金、自科、社科基金项目奖励等计划,扶持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加入科研基地或创新团队,并给予政策扶持,不断培养科研中坚力量。
五是加大创新团队建设扶持力度。以学科发展为导向,以科研基地和项目为依托,形成方向明确、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学科交叉的高水平创新团队;合理评价科研项目主持人和骨干成员的贡献,保证科研工作的时间投入,增强科研创新团队承担高级别大项目、产出高水平科技成果的能力。
六是加大学术交流的支持力度。加大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组织承办力度,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建立教授、副教授、博士定期举办高水平学术报告制度;资助国家基金获得者到国外做短期学术访问,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学会、协会组织,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争取成立全国性、国际性学术性学会、协会组织的分会,扩大学校学术影响。
举措四:推进科学技术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一是加强前沿科学研究。鼓励教师从事前沿科学研究,形成一批原创性理论方法与技术成果;加强策划组织与服务保障,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等高级别项目。
二是加强石油石化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技术攻关。结合学科和科研特色与优势,积极申报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研究项目;围绕皖江示范区、合芜蚌试验区,研发一批特色技术;针对地区发展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发挥学校区位优势和研究特色,策划、培育重大重要科研项目,开展技术攻
关,争取研发出一批行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三是加强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大力扶持方向明确、特色突出的优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团队和教师;鼓励支持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提高研究层次和水平。
举措五:策划高级别大项目,推出高水平科技成果
一是谋划重大项目专项。瞄准国家和安徽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方向,加强策划组织和立项申报,争取重大项目。
二是充分发挥基地和团队产出创新成果的主力作用。确立教师的科研主导作用,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出高水平成果;鼓励教师出版学术专著、译著,申请国家专利。
三是加强成果鉴定工作,为申报科技奖励打好基础。项目结题后尽快进行总结、提炼,形成理论和技术成果,及时申请成果鉴定,保护学校知识产权。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进行成果鉴定、申报专利。四是加强高级别科技奖励申报工作。积极组织申报地市级奖、国家级行业协会奖、省部级奖、国家奖;鼓励跨学科、跨学院、跨单位联合申报高级别科技成果奖。
举措六:坚持产学研合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一是建立服务地方企业的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坚持每年组织教授、博士到企业生产一线调研,了解企业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积极推荐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立项、评审、鉴定等工作;聘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兼职和指导研究生,通过联合科技攻关等形式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积极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和特色,联合申报重大项目和高级别科技奖项。
二是建立适合我校实际的产学研运行模式。十二五期间,探索建立一套扶持产学研工作的运行模式,让教师感觉做产学研有兴趣、有乐趣、有志趣。进一步规范和加快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教师将专利和技术推向市场,推动我校产学研工作的发展。
第三篇:在学困生研讨会上讲话
如何让学生信任你
——在留守儿童辅导研讨会议上讲话 刘冬
做为一名教师,对待学困生要想让他们信任你、接受你,首先你就要树立好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地位,这样你才是学生的真正好老师。而新世纪的今天不再是严师出高徒的年代,你的形象不能只靠“严”字便能立得住脚,而是要做为学生的朋友,以理治学,以情换情。
一、知识渊博,做学生的“偶像”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现在的孩子从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知道各种知识,他们不再是老师教什么、做什么的“乖”孩子,而是一些有思想、有主见的“小大人”,这样就需要我们老师有渊博的知识。古今中外上到天文,下到地理,我们都应了解、掌握一些,这样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我们老师才可以滔滔不绝,准确无误地讲解。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使一些孩子产生了更多的求知欲,他们敢想感问,如果问我们几次,我们只能含糊其词,或者一无所知,那么在孩子心中老师的“神圣”会何在呢?你又如何去管理这个班集体,如何教孩子们去学习。记得我在教《草船借箭》一课前,收集了大量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防止学生们问起有关知识而说不清,果然他们有问有答,在不清楚或不懂的地方我便给他们讲解,一节课过后,他们真的把我看成“偶像”。借此我鼓励他们多读多看,与我比赛看谁知道的多,从而使同学们产生了学习兴趣。在学到《航天飞机》一课时有关航天飞机和飞机的知识我几乎没有讲,都是同学们自己搜查到了资料,做到了真正掌握和了解航天飞机和飞机它们的区别、特点和作用等一些知识,这难道不是“偶像”的作用吗?
二、爱学生,做学生的“慈母”
1.爱每一个学生,不要只爱优生不爱学困生。
爱学生,所有的教师几乎都会说能做到,然而他从内心里自觉地爱学困生就比较难了。于是,就出现了有选择的“爱”,或叫做“偏爱”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别,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但我们的教师却根据这些差别把他们分成好学生和差学生。往往把暂时学习不太好的学生看“死”,用一种静态的概念来定位差生,甚至认为这些差生的学习是永远也无法改变的。由于在教师的大脑中有了这一概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就放松了对学困生的关心,甚至挖苦讽刺或者放任自流。殊不知,大多数学困生的出现,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力低下,而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中一次偶尔的失误,没有得到及时矫正,就成为下次学习新知识的认知障碍,这样周而复始地积累起来就使一部分学生成了学困生,其实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发展后劲是很难估量的。就象马拉松赛跑,很难预言,开始时的前几名成绩就一定优秀,而处在后几名的就一定追不上。按理说,正是因为学生的暂时后进,教师才更需要给予他们热情鼓励和实际帮助。然而多数老师常常是对学困生采取了放弃的态度,把主要精力和大部分的爱给了那些自认为比较好的学生,因而,优生与差生的差距越来越大。造成这一不良后果的责任在教师,但教师从没有责备自己。教师不应该总用苛刻的眼光去挑剔学困生的短处和缺点,其实,学困生并非一切都差,他们一定有自己的优点,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而不要盯着他们身上的缺点。新世纪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转变思想、转变观念、转变态度,紧紧地盯着所有学生身上的优点、特点和闪光点,永远从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亮丽的角度去看问题,去引导学生天天向上。
2.全面爱学生,不要两眼只盯着分
每个孩子都是怀着好好学习的真诚愿望进入学校的,可是,为什么几个星期或几个月之后,学习就成为某些孩子的苦恼呢?就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把分数当做衡量优差生的标准和奖惩学生的武器。通常按百分制60分以下为不及格,对于不及格的学生就等于宣判了他在班级中地位低下宣判了他的差生身份,这也意味着从小学开始他们要背着这个近乎低能儿的包袱一直背下去。在老师轻视冷漠的眼底下,在一次次宣布低分的打击下,在同学们的冷冷耻笑中,一个本来天真灿漫、充满希望的孩子就这样日渐消沉,久而久之连他自己也认为自己天生“弱智”了。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尊严,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悲哀的呢?分数成了学生的命根,决定了学生的前途和命运,这是教育的悲哀。是谁造成的呢?是教师?是学校?是社会?现在,我还回答不了,但我以为一个有良知的、有道德的、有眼光的教师,应该善待孩子,慎用分数,尤其是对不及格的学生,我们对他们应尽量换一种评价方式。在保护孩子自尊的前提下,多给予他们一些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促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实际上,孩子们还不懂得分数并不能代表他们的智力、能力和学习潜力。在他们幼稚的心灵里,往往也错误地把分数看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这对他们的发展是很危险的。
3、理解、宽容学生,不要动不动就批评、惩罚
如果给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有行为过失的学生戴上一顶“坏孩子”的帽子,其结果就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一生的发展。我们应该知道,未成年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孩子们的行为往往是纯真的,也许是好奇心和表现欲所导致的行为过失,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孩子们犯了错误,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决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他们正是在不断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而成长起来的。鞭挞儿童是教育上最不适用大一种方法,因为惩罚会使孩子从良心的自我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了错误的深渊,这是很危险的,是教育的失败。
三、是非分明,做学生心中的“法官”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在学校这样的大家庭里,有的孩子家里很穷,有的孩子家里很富有,有性格开朗的,有性格内向的„„,由于种种的不同,也总会有种种矛盾的产生,矛盾产生了,他们最先想到的是老师,他们都想得到老师的庇护,打消对方的气焰,这时需要老师的理智,你要是非分明,不要因为印象,成绩而随意批评、指责,那样会对一些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孩子产生对你的烦感,在以后的日子里会很难与他们沟通。如果你方法得当,被批评的孩子不但不记恨,反而会更尊敬你,并且他们会做你最好的助手。
有一次,我们班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与“坏”学生因为小事打起来了,我很气愤,经过调查确实不怨“坏”学生,我批评了“好”学生,“坏”学生很感动,感动之余我告诉他你也有不对的地方,有什么事要找老师,老师会给你一个公平的结果,他诚恳地点点头。后来我又单独找了“好”学生,问他:“老师批评你生气吗?”并且告诉他你在老师心目中是多么好的学生,我以理服人,最后他流下感激的泪水,真诚地对我说:“老师,再没有下次了”。这样两个孩子都教育了,并且没有因为我的批评而使他们其中的一个来记恨老师,相反,他们都很信任、感激我。
总之,他们虽然是孩子,但他们的感情是真挚的,只要你付出真心,以心换心,你一定会得到孩子们真心的喜欢和信任,同时,你也会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给人一个台阶,往往会赢得友谊,得到信赖。给人一个台阶,往往是拥有朋友的开始,也是自己成功的开始。
第四篇:在旗委中心组读书(研讨)会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在我旗历史上是一次规模比较大的会议,请的专家、领导讲课的层次也是比较高的一次,旗内的典型发言面也是比较大的一次,而且在家的大班子成员全都做了发言,在备春耕这么忙、工作非常繁多的情况下,安排这样长的时间,搞一次务虚性的会议,为什么?这正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在旗委中心组读书(研讨)会上的讲话。
一、旗委为什么要举办这次中心组读书(研讨)会
主要是出于这样几个原因考虑:
第一个考虑是我们扎旗经济社会正处在一个爬坡阶段。爬坡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但是爬坡意味着希望;下坡是最省力的事情,但是下坡将意味着倒退,将意味着前景暗淡。我们处在这样一个爬坡阶段,正是负重奋进、自加压力、科学发展、尊重科学、加快发展的阶段。最近几年来,我们全旗地区生产总值,也就是GDp连续几年有较大的增长;财政收入用实际入库来说,也有较大的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有较快的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也有较快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大;招商引资力度较大,效果较好;社会商品零售额增幅较大,反映了消费水平的提高,等等,这些基本的经济指标都很好。从社会事业上讲,我们这几年发展的也比较理想,我们的教育事业不仅仅完成了上级规定的“两基”达标任务,更主要的是我们提高了师资队伍水平,大幅度、大规模、高强度地对教师队伍进行改革,精减了1500多名教师,这些1500多名教师当中,考小学课本的有10几人得了0分,有10几人得了10分,有好几十人得了不足20分,那么,这么些素质比较低的教师不在教师岗位上本身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表现。当然,教育事业除了精减教师以外,校长队伍、管理层面也都有了结构优化。同时,结合集中办教育的要求,撤并了一些教学点,适当集中整合教育资源势头也很好。近几年,初中升高中的比例,高中升大专、本科的比例,一直保持着全盟领先的位置。我们职业高中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率也比较高,定单的职业培训也显示出了很好的前景。在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方面我们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包括“北八乡”在内的全旗各苏木乡镇也都能收到广播电视,有的乡镇还开通了有线电视,一些没有开通有线电视网的北部乡镇,搞了“一户一锅”地面接收站,小的局域接收网。文化事业无论是专业文化还是业余文化,专业体育还是业余体育,现在也富有生机和活力,在全盟乃至全区都有很好的名次,人民群众参加文体活动的积极性很高,社会反响良好。我们的卫生事业,包括农村合作医疗示点,包括卫生院的建设,包括音德尔三家医院的建设,包括管理都很好。当然,社会事业包括很多方面,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救济、计划生育等等。我说这些成绩都是说扎旗处在爬坡阶段的基本情况,处在爬坡阶段的特征有很多,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干部的压力空前的加大,我们领导一个地区、驾驭一方,作为一个决策集团、领导集团,最重要的是要科学判断本地所处的阶段,如果把这个阶段判断错了,把握不准,那就是最大的脱离实际。就象我们国家一样,我们在计划经济时期,建国初期,我们很盲目,认为我们很快就进入共产主义,实质上做了最大的错误判断,所以才出现了最大的脱离实际,搞了很多在那个阶段不能搞的工作,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后来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大,才正式明确,写入党章,说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将长期处于这个阶段,所以才进一步恢复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如果没有在理论上这么一个科学准确的判断,以为我们进入了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我们党的决策将出现很多失误。我们扎旗也是一样,我们处在爬坡阶段的事实,决定着我们的干部的要负重奋进,要自加压力,这是我们要举办中心组读书会的一个原因,也是其中的一个考虑,演讲稿《在旗委中心组读书(研讨)会上的讲话》。
第二个考虑是全盟的经济社会形势很喜人,形势很催人,形势不让人。从去年年底以来,盟委、行署在各个层面上召开了很多会议,我说的各个层面,包括盟委、行署这个层面,包括盟直这个层面,包括驻盟的各条管单位这个层面,包括各旗县这个层面,开了很多会议。这些会议的核心思想就是重新审视盟情,就是重新看待自己,中间又安排了几次大规模的考察,包括到通辽、到赤峰的考察,包括一些各旗县市到呼盟、到包头、到通辽、到赤峰、到鄂尔多斯、到锡盟的考察,全盟的几个旗县市都有考察。全盟上下有了一个共识,兴安盟在全自治区处在最后的一个队伍行列,为什么处在这样最后的行列,为什么要把处在这么一个行列让大家统一认识呢?这也是和全盟所处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一种考虑,如果不把自己所处的位置做实事求是的判断和考虑,那我们也将会做出错误的决策。所以盟委先后安排两次中心组读书会,在会上盟委杨书记都很动情地、很深刻地、很犀利地,甚至是很尖锐地做了几次讲话,其他领导同志也做了很深刻的发言,分析了我们兴安盟的劣势,更多地是在分析劣势中找到优势,也就是在扬长避短中更多地考虑短中求长。如果我们总也看不到我们我们自己落后,我们处在劣势地位,而不能在困境中找出优势,找到希望,我们就很难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很难树立自信心,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地发展起来。所以,盟委中心组读书会事实上就是在各个方面统一认识的过程,也是给各个方面增加信心的过程,增加新任务、新目标、新压力的过程,各个旗县市面对盟委的要求都有快速的反映,都在研究各个旗县自身的优势,都在重新审视各旗县市“十一五”规划,都在运足了力量,都在悄悄地研究自己,都在寻找突破口,都不想甘于做全盟的尾巴,兴安盟在全区可能还要做几年尾巴,那么盟内各旗县市还要有个名次的问题。6个旗县市都不想做全盟的尾巴,有一种唯恐落后的氛围,有一种你追我赶的氛围,用俗的话说就是有一种较劲干的氛围。在这种情况下,扎旗怎么办?扎旗既然处在爬坡的阶段,扎旗更不能做全盟的尾巴,所以这也是我们举办旗委中心组读书会的一个考虑。
第三个考虑是针对我们干部队伍状况的考虑。就在我们这个范围讲,扎旗干部队伍确确实实是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是只要明确了大政方针之后,就能打胜仗、打硬仗的队伍,我们的干部素质无论是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大局意识、境界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都是很好的,扎旗这几年如果没有这样的干部队伍,不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这是应该肯定的一面,另一方面来讲,作为一个上升的地区、爬坡的地区,组织上对干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就我上述说的这些方面,我们还不能满足,我们确确实实存在个体素质比较高,但有些系统、有些单位整体工作效果不好的问题依然存在。这就出现一个矛盾,就是10个人单个看都行,但加在一起又不行了,那是我们的队伍不行了,还是单个人不行了呢?就里就存在一个目前国内国外都通行的一个概念叫“软实力”,“软实力” 是一个政治力量,是用量化指标、有形指标不能确定的概念。它在客观上在起作用,但又不能用准确的指标把它反映出来,把它刻划出来。如果把国家的“软实力”的概念移植到地方来就是“软环境”,我们扎旗喊了多年的环境建设,实质上每年都在清,但每年都出现新的软环境问题,这就是我们的一些部门、一些单位、一些单位和部门中的个别人影响了这些单位、部门整体形象的良好,整体效能的发挥,所以我们在研究个体提高的情况下,更要研究整体实力的发挥。这是我们举办旗委中心组读书会的一个比较深层次的原因,也是我们要长期解决的一个问题。我方才说,这几年我们发展较快,实质上是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争取外力发展的结果,外力必须通过内力,也就是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来起作用,我们外因的有利条件相当多,甚至是得天独厚的优势,从2003年开始的区域扶贫,自治区党委、政府专题研究一个旗县的事情,让三年的区域扶贫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从2006年开始,54个自治区厅局来扎旗帮扶,而且力度更大,要解决的问题、要完成的目标比上一轮更多、更高。同时,我们还争得了一些产粮大县的优惠政策,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教育上的专项补贴、水利上的专项资金、林业上的天然林专项补助、畜牧上的退牧还草资金、保护区上的投入等外因。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些比较大的企业,象在扎旗已经创业5年多的源龙源集团、象2006年当年建厂当年投产的全兴水泥厂、象去年上半年洽谈上半年开工建设的绿丰园公司,还有一些神马硅铁厂、甜菊糖加工厂、跃华皮革,这些企业在今后都是比较现实的能够支撑扎旗经济发展的重点企业。我说的这些都是外在的因素和外在的力量,但这些外在的力量和外在的因素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和我们的内力、内在因素连在一起的,在征得这些外在支持的时候,我们的几大班子是倾注了心血,发挥了智慧的,各级干部是进行了努力的,而且是有成效的。这是在提高软环境实力方面、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方面,我们还有许多提高、完善、弥补的方面,要改变这种局面,也要通过读书会的方式来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这是一个考虑。
第四个考虑是我们要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我们在爬坡阶段能够顺利的爬坡,能够使来之不易地“三化一扶”、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好形势长期巩固下去,需要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一旦高素质的队伍形成了,发展速度加快了,就像一个起动的列车很难让它不高速前进,高速前进的基本力量,就是干部队伍,就是我们中央所提倡的要建立“学习型政府”。所谓“学习型政府”是广义的,不是只要求政府去学习,别的干部队伍、别的班子、别的部门不学习,它是一个宏观广义的概念,实质上是建立学习型社会,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示范的、带头的,形成的一个全社会的学习氛围和系统。那么我们搞读书会是在用一个集中的学习时间,以旗委带头的榜样力量来感召、来号召,甚至是来强制干部学习,更好地提高我们在新阶段发展地区的能力、驾驭本职工作的能力、为群众做实事的能力、为招商引资提供服务的能力,提高对外交往的能力、对内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等等。这是我们为什么要举办旗委中心组读书会的第四个原因。当然,我们还有其它的原因,具体的一些原因这里就不多说了
下一页
第五篇:校长在学校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领导,教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要感谢教育局和学校的领导,来到我们学校就读学校课程。我们真诚希望领导们留下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纠正和改善我们的学校。
根据教育局的协调安排,本学院在课程内实施有效的课室改革,是一个稳固和有效的课程,是我的学校课程找到一个方法,找到一个很好的机会找到一个间隙。
课程改革需要勇气和勇气,毅力和智慧。先进学校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信念,决心和毅力,课程改革不能成功,所以较少谈话,稳步前进成为我的学校座右铭。
虽然一些学校的课程改革工作在浅水区,但我们毕竟要醒来,有些行动。按照逐步实施,面对面,总体先进的工作原则,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在大学课程改革的实验中,我们以高效课堂理论的指导为出发,以学习邱的成功经验为突破口,以实验班教师为典型的思维工作模式,促进课堂整体改革目的,并逐一实现。
今天,五六年级的班老师为大家 有很多问题要改进,但我认为重要的是我们做,并且会更好更好,有一种快乐不能抑制,也就是说,是教室生活,学生参与的高度热情,内向的学生快乐,以前没有参加的学生逐渐参与,能力提高学生,这绝对是一个好的开始。
俗话说,一开始很难,但我觉得很难做好工作。自实施高效课堂以来,我校以陈伟为首的9名实验教师大胆尝试。
这里我把几个老师在博客写的探索过程中探索启蒙的感觉,摘录并与大家分享:
陈伟:任何决定做事情都会决心向前迈进,我们把老师做爱心的人做好,努力工作,为心中的事业做好。
乔尘:在灰尘中显示的微风,我想无聊,不知疲倦,坚持不懈,将无愧的青春献给我心爱的教育是我追求永恒的主题。
李立军:新课程改革我和学生一起长大,学生在一起,下一次旅行是黎明
贾红旭:课程改革 让我欣赏课堂教学的快乐,感受教育的幸福。
李庚佳:感受课程改革的三个方面的变化,教师思维的变化,变化的准备方法,学生的变化。
陈旭:如果我过去是原来的小马在河边,不知道水深,不容易进水,现在听母马自己决定亲自试试我相信课程会让一个普通的老师在一个共同的类,会使普通的孩子学习不普通。
张:我相信学生,学生给了我一个大惊喜,教室回到了孩子。
赵立军:作为课程改革俱乐部的成员,必须从一点一点开始,落实到实施课程改革。
在课程改革的团队中,越来越多的人跟上团队,课堂老师在最老的郭立娟老师为我们举个例子,所有的班老师都在表演,谦虚的学习,同年,相互学习经验,不断修订,更多的教师不落后,致力于研究指导性案例的准备。
心的大动作,作为一个小动作,教训改革先锋通过大胆的尝试指定我们的方向,出路,你还犹豫什么?不幸的是,有些人不走了 有能力做,但展望未来,仍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故事已长期枯萎。
快乐是你的存在和你周围的人不懈地,以惊人的力量,不累和不安,不是为了被困的陷阱,尊严在学校后的新知识,一天反映新的,更多的教室更高效。
课程改革是一个旅程,只有起点不是结束,课程改革不知道,而是线,只有在路上你可以享受最美丽的风景,我期待着加入你的课程,支持,合作发展,以良心诠释教育是一种对坚持和爱的爱。
回顾历史,任何改革都不是顺利的航行,会遇到困难甚至抵抗,坚持下去,我相信课程改革将会像风和波浪一样朝向远方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