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暨民营经济发展动员大会上讲话
在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暨民营经济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用大数据,分析出哪个地区、哪个城市的人们喜欢用什么产品,这就是传统市场分析的互联网化)。推进工业转型,要把四新经济发展作为主抓手,把创新发展作为第一动力,实体化运作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国家火炬智能矿用装备特色产业基地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引导支持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创新联盟,深化产学研联合创新,实施“百项重点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为转型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动力。要持续扩大四新经济覆盖面,开展新一轮企业试点,加快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四新经济项目。要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强鲁南电商园等载体,高标准举办中国(济宁)第二届工业电商大会,打响邹城电商名市品牌。
三要做实做大企业。企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石,某种程度上讲,抓工业就是抓企业,抓工业转型就是抓企业做大做强、提档升级。要培育大龙头。市里提出了打造“5312”强企方阵,重中之重就是培育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过 100 亿、过 30 亿、过 15 亿的龙头企业、骨干企业。要大力实施梯次强企培育计划,对荣信煤化、太阳宏河造纸、宏河集团等企业,“一企一策”进行帮扶,加速扩能升级、发展壮大;对尤特尔生物、衡远新能源等竞争实力强、发展势头好的高成长性企业,有针对性地加强扶持,做强主业、做大规模。企业发展是一个拾
级而上、不断积累的过程,大的企业也是从中小企业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要坚持“抓大不放小”,多措并举加快中小微企业发展,形成“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良性格局。要实施大开放。开放是加速企业成长的重要路径。要积极引导企业对外合作,舍得拿出优势资源,舍得让渡股权产权,吸引战略投资者和合作者,利用他们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网络,助推企业加快膨胀发展。要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积极走出去,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和并购,对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多形式整合,加快做大企业规模。要拓宽大市场。市场导向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广大企业要紧盯国际国内市场谋发展,以市场需求调整营销策略,以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以市场成本倒逼管理创新。一方面苦练内功,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把产品做到极致,用优质供给、有效供给、高端供给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强化外功,抓住发展机遇,找准努力方向,勇于开拓国际市场,让更多的邹城制造走出国门,走向高端国际市场。要推进大融合。树立“发展一盘棋、生活一家人”的理念,发挥驻邹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机电装备制造、循环经济发展等领域全面深化合作,努力实现共赢发展。要把驻地大企业与招商企业、本土企业同等对待,一个标准、一套政策,一把尺子量到底,全力支持驻地企业在邹城扩投资、上项目。要争做大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企业家的境界、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兴衰。今天会上,我们表彰了 4 位功勋企业家,他们是企业界的佼佼者,为邹城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希望大
家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的先进做法,努力把我们企业搞得更好。今天这次会议我们邀请了全市的重点企业参加,借此机会,对大家提几点希望:一要具备战略眼光。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以超前的思维、敏锐的眼光,洞察国内外市场变化、科技进步和形势发展,并根据企业自身规模、发展阶段、行业态势、产品结构、技术档次制定企业的经营策略。二要树立远大志向。企业家应有永不满足之念,立足把事业做大、把企业做强,打造“百年老店”,充分体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三要富于创新精神。把开拓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毫不放松地推进企业技术、组织、制度、管理、产品、市场创新,始终保持加快发展的动力活力。市里也将实施“百名企业家培训工程”,加大对企业家的培训、培养力度,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经营管理水平。四要担当社会责任。把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起来,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
四要做实做精招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带来了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为我们开展招商引资提供了难得机遇。要始终把招商引资牢牢抓在手上,牢固树立“引进一个大项目就是引进一个大产业的理念”,密切关注和研究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趋势,选择重点城市、重点企业,瞄准世界 500 强、国内 500 强、行业 100 强及央企、大型民企,有针对性地、一对一地叩门招商,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招商成效。招商工作没有局外人,市投资促进局要切实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积极策划举办系列招商推介活动;各园区、工业镇是招商引资工作的主要力量,要大力开展驻点招商,组建专业招商队伍,加快突破专业招商;其他镇和市直部门也要责任上肩,广泛搜集线索,跟踪靠上对接,持续落地建设一批项目。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招商主体作用,利用企业界成功人士的人脉资源和影响力,大力开展以商招商,提高招商成功率。
三、培育壮大现代工业,必须健全“四个支撑体系”,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推动工业经济转型是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要着力健全政策、金融、人才、环境支撑体系,为工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是政策支撑体系。今天会上印发了《关于加快工业经济转型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共有 32 条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的政策措施。同时,还设立了工业发展引导基金,扩大过桥基金规模,设立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集中扶持发展一批大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相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实施细则,抓好具体操作落实。广大企业也要准确把握、借势发展,尽快打开新的发展局面。
二是金融支撑体系。要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建立政银企合作会商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推动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工业领域。同时,要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做大做强科创天使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科技金融创新联盟,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融资格局。要引导鼓励重点企业全面对接资本市场,实现更多企业上市融资。要抓实抓好 PPP模式运作,更大力度策划包装推介项目,与央企、国企、大型民企深
入合作,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邹城发展(目前 PPP 模式已经成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抓手,有关专家预计,随着 PPP 领域相关法规政策的出台和实务操作经验的积累,2017 年 PPP 项目预计批复规模在 5 万亿以上)。
三是人才支撑体系。人才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第一资源”。要实施“邹鲁英才集聚计划”,健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优待人才工作机制,大力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泰山学者”等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积极引进优秀经营管理人才、高端技术人才。要抓实抓好职业教育,持续不断地为企业培养输送专业技术人才。
四是环境支撑体系。好的环境,对外是吸引力,对内是凝聚力。要建立权力、责任、服务三个清单,再造项目审批流程,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和办事效率,用简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保障发展。要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强化政府信用,提升企业信用,建立社会信用,以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支撑发展。同时,严厉打击干扰企业正常经营和项目建设的行为,加强对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的宣传报道,树立典型,示范引领,用健康文明的社会环境助推发展。
四、加速工业转型、壮大民营经济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以众志成城的凝聚力、同舟共济的向心力,推动落实、打开局面 指挥部要具体抓、抓重点。工业发展指挥部要勇挑重担、主动作为,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及时解决工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要紧咬目标不放松,健全完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挂销号制
度,特别是对承担的百项重点工程,完成一个、销号一个。要强化一线攻坚,真正靠到一线推动工作、解决问题。
园区镇要主动抓、抓落实。进一步增强担当意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既要全力以赴抓园区建设、产业培育、企业发展,更要在园区村搬迁改造、做好群众工作上积极作为,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其他镇街也要自觉融入发展大局,特别是在招商引资、对上争取等方面也要狠下功夫,为全市工业转型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有关部门要配合抓、抓协调。经信部门要加强协调指导,精心组织实施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发改部门要搞好项目筛选和向上提报,积极争取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倾斜;科技部门要督促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成果转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财税部门要认真落实相关政策,用好财税杠杆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人社、教育部门要及时掌握劳动力市场动态变化,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搞好技能型实用人才的培训引进。
同志们,新一轮工业发展大幕已经拉开,干事创业的号角已经吹响。全市上下要树牢“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的工作理念,振奋精神、攻坚克难、大干实干,推动工业转型、民营发展实现新突破,为“率先达小康、迈向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第二篇:陈全国在民营经济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放心放开放宽放胆放手
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快发展
—在河北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12月3日)
陈 全 国
同志们:
这次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动员大会,是省委、省政府在“十一五”即将结束、“十二五”规划即将实施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省委书记张云川同志非常重视,多次就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出明确要求。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对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刚才,杰辉同志讲了很好的意见,全面总结了我省“十一五”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客观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赞成。下面,再简要强调几点,就是“政治上放心、思想上放开、政策上放宽、发展上放胆、工作上放手,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快发展”。
一、政治上放心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国民经济最富活力、最具潜力、最有创造力的力量。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为在新的起点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在广大民营企业的不懈努力下,我省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推动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先进省份相比,我省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还不够高,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各部门要立足发展实际、着眼战略全局,从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高度,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高度,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富民强省的高度,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高度,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河北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民营经济发展摆上重要位置,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在全省上下掀起新一轮民营经济发展的热潮。
二、思想上放开
民营经济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中应运而生,伴随着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进程加速成长。实现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必须牢牢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不断拓宽视野、更新观念。
第一,要在发展理念上解放思想,做到“四破四立”。破除重国有轻民营、重外资轻内资的思想,树立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外资经济一视同仁的观念;破除循规蹈矩、不敢突破的思想,树立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观念;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树立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观念;破除重监管轻服务、重检查轻支持的思想,树立以服务促管理、以扶持促发展的观念,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
公平竞争、同等支持、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二,要在发展思路上解放思想,坚持“三个着力”。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档升级为重点,着力推进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着力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跨越发展、转型发展、持续发展,为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提供强大支撑。
第三,要在发展目标上解放思想,实现“三个突破”。一是总量上实现突破,到2015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力争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速15%以上;二是比重上实现突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业人员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达到70%以上,上缴税金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达到65%以上;三是企业规模上实现突破,培育形成年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100个以上,100-500亿元的50个以上,超1000亿元的5个以上。
三、政策上放宽
这次省政府出台的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借鉴先进省区经验,制定了一系列突破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概括起来就是“零注册、轻税赋、强支撑、少检查”。
一是零注册。对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以及变更注册登记的,从明年1月1日起免收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零成本”注册。二是轻税赋。做到“一扩大、一减免”。“一扩大”,就是扩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由2800万元增加到明年的1亿元,市级不少于2000万元,县级不少于500万元,并逐年增加;“一减免”,就是全面落实民营经济发展税收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及时办理税收减免。对年新增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按新增地方税收当地财政留成部分的20%给予支持。
三是强支撑。在金融服务上做到“一增、一补、三支持”。“一增”,就是金融机构要确保中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一补”,就是县级以上政府要安排资金对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实行风险补偿;“三支持”,就是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拍卖等融资服务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中期票据、信托计划、短期融资券,支持民营企业上市。在用地保障上做到“一优先、一减收”。“一优先”,就是各设区市要优先安排县(市、区)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建设用地。“一减收”,就是减收民营企业土地出让金,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用地节约集约、投资1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实行优惠的地价政策;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投资强度达到每亩200万元以上的生产性新建或技改项目实行财政奖励;对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利用自有土地进行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四是少检查。严格控制各类检查评比考核,大力整治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行为。各项评比检查、各类收费罚款,必须报同级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批准。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程序,做到支持不干预、服务不索取。
四、发展上放胆
要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认真落实国家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意见,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在企业名称、经营领域、经营场所、出资形式等方面降低准入条件和标准,拓展民营资本发展的空间,鼓励个体工商、股份制、三资等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鼓励大、中、小各类规模的企业竞相发展,鼓励一、二、三产业等各个行业的企业融合发展,既实现民营经济总量扩张、做到铺天盖地,又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质量、做到顶天立地,促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五、工作上放手
一要强领导。省政府调整充实民营经济领导小组,由赵勇同志任组长,杰辉同志任副组长,省政府有关部门为成员,办公室设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中小企业局)。各设区市、县(市、区)政府要把民营经济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调整充实领导力量,及时研究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二要齐推动。各级各部门要建立民营经济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工信部门(中小企业局)要履行好直接责任,落实综合协调、监测分析、督导考核职能;发改、财政、金融、工商、税务、土地、科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履行好配合责任,在项目建设、工商注册、财税调节、金融服务、用地审批、科技创新、劳动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工商联要发挥好政府管理民营经济的助手作用,形成上下联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三要重激励。完善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制度,强化民营经济动态监测。每年对设区市、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和综合排队,对前3名的设区市政府、前10名的县(市、区)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每年评选一次全省百强民营企业,重奖创业功臣和优秀民营企业家,使他们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发展上有动力。
四要树导向。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大力宣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家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干事创业、志存高远,遵章守法、诚信经营,勇担责任、奉献社会,做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同志们,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推动民营经济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为科学发展、富民强省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推荐]
实施三项措施,着力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着眼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和市场规律制定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保持我镇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加强招商选资。加快资源招商步伐,突出“****”与**高速等主要干线的区位优势,加快对接**高新园区**园区建设,全力完成园区拆迁任务,加强与国有大型企业合作,开发新兴物流项目,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旗舰型、基地型、龙头型大项目,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项目。严格执行规划。严控界限,高标准谋划产业布局,高质量建设配套设施,高起点营造工业集中区环境,全面提升发展水平。
2、推动转型提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创新安全管理新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实行“**挂钩联系”服务模式,持续开展“****”活动,加强政策、资金、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协调工作,激发企业主体活力,把扩大投入作为保增长的动力,引导企业加强生产经营管理,练好内功,保持生产经营健康稳定。积极扶持零部件、钢铁、**等传统产业发展,引导规模企业做大做强,促使企业进一步进行市场整合、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资源分配等,加快调整工业产品结构,增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3、注重科技创新。加强学习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引导企业家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拓宽视野,突破自我,推进管理创新,加快建立现代化管理架构,着力打造一支学习型、创新型、开拓型企业家队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主体、研发主体和成果应用主体作用,促进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家,市级技术中心**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个。加强产学研联合。以引进高层次人才、高水平成果为重点,全力引进我镇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要领域急需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引进利用新技术、合作开发产新产品,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强化主动服务。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增强服务工作的灵活性,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奋力推动我镇工业经济跨越提升。
第四篇:在全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工作会议的讲话
顾金成同志
在全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工作会议的
讲
话
(2010年9月12日)
同志们:
今天,县政府召开全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会议和市、县委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我县经济运行质量和总体水平,按照县委提出的“坚定不移突破大项目,全力以赴创新促转型,奋力开创新一轮跨越发展新局面”的总体要求,努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三点意见。
一、必须充分认识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今年以来,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十次党代会第三次会议精神,积极抢抓经济回升向好、江苏沿海开发等重大历史性机遇,大力度紧盯大项目,高起点创新促转型,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从经济发展层面看,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土地、技术工人等要素制约逐步显现;
项目投融资难度大,新增刚性支出因素增多。从工作推进层面看,有的乡镇、部门务实创新、锐意进取的意识不强,抓落实的精力不够、劲头不足;与履职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干部队伍的能力、水平仍需提高,工作推进的体制、机制有待健全;促进和谐、维护稳定任务繁重,在社会转型时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等等。这些方面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敢于正视不利影响,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充分认识加快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增强认清形势、应对挑战的自觉性。
(一)加快转型升级是求生存的唯一出路。“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在危机面前,同一行业有的企业濒临破产,有的企业却能逆势上扬、脱颖而出。为什么?这是因为后者一直致力于技术革新,致力于转型升级。面对国家宏观调控和国际原材料、汇率市场的波动,有的企业能主动调整经营策略,由外销为主逐步转战内地市场,将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有的企业面对外贸订单,没有满足于单纯的生产加工,一方面加大技术创新,在产品竞争力上加码;一方面积极谋划内销市场,在市场拓展上加速,为企业的发展赢得了先机。事实证明,只有抓住机遇,加快转型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才是企业度过危机、求得发展的唯一出路。
(二)加快转型升级是求发展的必然选择。部分企业由于工艺技术水平低下,在市场竞争中不堪一击。但也有的企业能不断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形成自己的主导产品和品牌,企业知名度、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得到增强,企业不断做强、做精,闯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事实证明,只有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在做精主业上下功夫,在创新技术上花心思,在强强联合上做文章,在品牌战略上求突破,在节能减排上拓空间,在深化管理上强基础,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加快转型升级是宏观经济形势的迫切要求。一方面,国内经济虽然保持回升向好势头,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很脆弱,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的扩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人民币被动升值的压力加大、房产新政的加快实施等,使宏观经济走势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中央和省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包括加大对落后产能淘汰和清理力度、调整出口退税优惠政策、严格控制土地供给、鼓励新兴产业发展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最近,省政府办公厅又转发了省经信委等部门关于实施节能预警调控的意见,明确对纳入“两高一低”和重点调控目标范围的用能单位,严控用电负荷;从8月10起到10月31日,对建材、冶金、化工行业的用电企业暂停执行峰谷电价政策;对单位产品能耗超限额的用能单位,实行惩罚性电价,直至责令停产改造;对违规建成的项目停止供电供水。这预示着,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实现快增长的粗放
型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无论是应对今后宏观经济偏紧的趋势,还是破解当前资源要素的制约,都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打破原有发展模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快转型升级已成为新时期经济工作迫在眉睫的重任,我们必须把握先机、未雨绸缪、统筹兼顾、趋利避害,把握规律主动转,立足长远全面转,抓住机遇加快转,勇担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求突破的必然选择。要从突出“三大”中加速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所谓“三大”,是指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通过招引大项目、做强大企业、发展大产业,推进经济沿着预期轨道转型升级。一是要主攻大项目。没有重大项目,区域经济很难有爆发性的经济增长点。建立重大项目推进绿色通道,确保项目落户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畅通无阻;建立重大项目推进责任制,当前已批、在手、在谈重大项目分工到人、责任到人。项目进度及时报告,存在问题现场会办。二是做强大企业。大企业是一个城市的品牌,代表了一个地区的竞争实力和形象,也是形成区域优势产业的必要条件。要认真按照已经出台的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措施,鼓励重点企业“不求所在、但求所得”,勇于与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嫁接。三是发展大产业。强化产业链填平、补齐、拉伸的关键节点,然后在项目引进、产品深度开发、细化产业分工等具体层面加大引导培育力度。抓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对生产规模、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创新能
力、信用程度等方面达到要求的重点企业实施特殊政策,鼓励企业利用已有的资本、品牌、机制、人才、管理、营销、信息等优势加快发展;抓成长型企业,引导群内中小企业向专、精、新方向发展,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步伐,推进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二、必须发扬攻坚克难精神,实现转型升级新突破
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这条主线,在重点领域求突破,在薄弱环节下力气,全力打好转型升级这场硬仗,不断取得务实成效。立足当前,就是要推动工业经济快转型、快见效,为确保顺利完成全年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一)全力招商选资,全面提升工业经济竞争力。
1.不断提升招商质量。要切实推进招商选资,紧紧围绕“3+4”产业体系选项目、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选投资,切实做到“有所招,有所不招”。要突出投资规模,重点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10亿元、30亿元或1亿美元的重特大项目;要突出发展前景,重点引建品牌、技术“双高地”型新项目,坚决把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等 “三高”项目拒之县外,坚决不引进小木材、小纺织、小化工等落后淘汰产能项目;要突出产业链招商,重点突破产业龙头项目,以项目质量的提升推动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
2.切实转变招商方式。坚持专业、驻点、委托、网络等多种招商方式并举,全面提升招商引资组织水平。要注重挖掘包装与本县产业和企业协作配套的有效投资信息,不断推动“以企引
外”、“以外引外”取得突破。要积极寻求区域合作新途径,不断加强与外地政府、园区、产业、企业的合作共建。
3.高度聚焦招商重点。充分利用上海世博会机遇,加大宣传、推介、对接力度,吸引海内外客商来泗考察洽谈。重点瞄准北京的软件、服务外包、科技孵化和央企,上海、深圳的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苏南、浙江的先进制造业,港澳台、日韩的光伏光电、电子电器、精密机械、新能源进行精准化招商,确保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突出开放创新,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
1、全力提升主导产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不是简单地抛弃传统产业。通过集群发展、创新驱动、品牌竞争,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促进木材加工、纺织服装和电光源三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更为紧要。要紧紧围绕做大作强做特五大特色基地,突出产业链条延伸,主攻东渡集团等重大项目落户和配套项目引建,建强30万锭色纺基地;突出总体规模壮大,突破沙发面料、窗帘布等项目集聚,打造30亿级家纺基地;突出加工能力升级,加快集群一批台湾林木加工关联项目,打响30亿级“中国绿色板材基地”品牌;突出发展先进产能,支持海欣申禾、舒尔雅家纺等投产项目增资扩股、新上生产线,迅速形成“北有高阳、南有泗阳”的3000万条毛毯生产基地;突出产品向高端攀升,全力发展LED、节能灯核心部件及整灯生产,尽快建成10亿支大功率节能灯产业基地。
2、着力培育新兴产业。要切实把培育新兴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臵,强化规划引领、政策扶持、产业培育,力争早日取得突破。新兴产业成长快、爆发力强、附加值高,是引领泗阳跨越发展的希望所在。要围绕新兴产业三年超200亿规划,着力突破项目引建量,加快提高产业集聚度,用足用活国家和省出台的支持政策,全面落实《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奖励与补助暂行办法》,全力推动四大新兴产业壮大规模、跨越发展。机械制造产业要以打造完整产业链为重点,加快引建一批 汽摩配、机械模具等大企业大集团,确保年内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电子电器产业要以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为方向,加速集聚一批 IT配件和电工电器、小家电产业,确保年内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新能源产业要以风能、太阳能光伏为特色,全力加快明宇电气和晶鼎新能源、江南能源科技、晨电太阳能等骨干项目建设,早日启动标准化厂房屋顶光伏发电项目,进一步形成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确保年内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造纸包装要围绕做成优势产业目标,聚力引建再生纸制造、大型彩印包装等技术领先项目,确保年内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认真贯彻省提出的“服务业提速计划”,全面落实激励扶持政策,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推进工贸企业主辅分离为抓手,大力发展仓储物流、营销服务、科技研发、信息咨询、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争取年内3-5家企业在分离制造
业内部非核心业务上有新突破,成功引进一批服务外包及软件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张动漫产业基地,大力推动杰晖数码等企业承揽网络游戏、数字动漫、影视传媒等产品服务外包业务,年内培育营业收入超千元企业10个、行业营业收入突破2亿元。其中动漫产业基地入驻企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用工超20人企业12家以上,各乡镇及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引进落户生态科技园项目不得少于1个。积极引建一批现代物流及大型品牌零售业态,年内建立起覆盖华东地区的区域性现代化综合物流体系。加快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现代商务、现代旅游等高端服务业态,探索开展“金融仓储”业务,确保全年新增贷款35亿元、新引进商业银行2家,泗阳农合行年内改制为泗阳农村商业银行。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坚持走人才强县之路,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县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构筑人才高地,推动跨越发展。要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的发展需要,认真实施“十百千万”人才工程,着力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高素质管理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尤其是要注重引进一批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拥有自主创新成果的领军人才,形成“引进一个人才、发展一个产业、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的效应。要构建充满活力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坚持以用为本、人尽其才,注重从人才引进培养、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臵、投入保障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人才激励政策,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注重从建设平台载体、优化服务环境等方面做起,推动人才、技术与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更多的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注重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通过举办企业发展高级研修班、组织外出考察等形式,引导企业家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和经济转型升级。
(三)发展低碳经济,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1.大力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要坚持节约优先的方针,持续推进节能降耗,杜绝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先破坏后恢复、边恢复边破坏的现象。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引领各类主体自觉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要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充分注重发挥法律法规、市场机制和奖励政策的作用,多措并举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大力推广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在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深入开展企业、园区、社区、机关、学校、饭店、家庭绿色创建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
2、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围绕今年万元GDP能耗下降5%的目标,把推进节能减排和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严格执行项目审批环保准入制度,把节能评估、环境评价作为市场准入的强制性门槛,从严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项目;加大对小化工、小电镀、小印染等企业的整治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全面推行集中生产、集中治污;认真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强化现有企业污染治
理、能耗控制,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控,严厉打击偷排、直排等不法行为,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积极推进排污权交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各类主体自觉参与污染治理、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
三、为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坚强保证
加快转型升级是经济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是对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的一场重大考验。我们一定要以思想的大解放、能力的大提升、组织的大强化、作风的大转变,为快转型、快见效,决战决胜全年任务提供坚强保证。
(一)以思想观念的大解放,推动快转型、快见效。打好转型升级这场硬仗,走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列,必须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广领域上开展一场新的思想大解放。围绕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理念,进一步确立快转型、快见效的发展观。必须深刻认识加快转型升级是引领泗阳未来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毫不动摇地快转型,才能在这一轮竞争中抢得快车道、占领制高点、把握主动权、实现新赶超,才能为人民群众谋取更多利益,才能实现县域经济的持久发展。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牢牢把握稍纵即逝的机遇窗口,不迟疑、不懈怠,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转型升级中加快总量扩张、结构优化、产业提升,确保早转早得益、快转快得益。围绕转型升级,不断开阔胸襟,进
一步确立利长远、可持续的政绩观。正确处理好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直接和间接的利益关系,不断开阔眼界、思路和胸襟,在打基础、利长远上下功夫,在干大事、创大业上下功夫。项目引进中,不能简单追求目标任务的完成,求得一时的总量扩张,而要把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作为工作主线,注重资源要素利用水平,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围绕转型升级,不断迎难而上,进一步确立敢突破、勇变革的价值观。加快转型升级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必须坚定不移地以改革创新精神来推动。大力破除唯基础论,不为项目不多、项目不优、资源不足找理由,只为加快招商引资、项目投入、破解瓶颈想办法,把转型升级抓得更紧、更实、更主动;大力破除唯本本论,敢于突破条条框框,坚决消除怕担责任、怕出错误的求稳思想,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举措,克服转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升级中出现的难题;大力破除唯条件论,学会借办法、想办法、变办法,在看似不成熟的情况下敢于试验,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敢于探索,为转型升级赢得时间,为跨越发展抢得先机。
(二)以能力水平的大提升,推动快转型、快见效。加快转型升级对各级干部着力提升能力水平,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要着力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和本领。按照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干部队伍的要求,加强学习,深入研究,更好地把握运用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努力提高市场运作的能力,更多地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中集聚各种资源要素为我所用;充分
发挥政府利用规划、财政、信贷在推动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积极打造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现代服务业的配套优势、传统产业的品牌优势,在更高平台上构建转型升级新格局。要着力提高统筹发展的能力和本领。按照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做到发展目标与投资、招商、环境建设相衔接,项目投入与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相衔接,土地需求与规划、拆迁、整理相衔接,项目建设与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相衔接,要素配臵与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相衔接,加快发展与质量、结构、效益相衔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群众利益相衔接,牢牢把握统筹发展主动权,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着力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和本领。转型升级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进一步立足自身实际,突破传统观念、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的束缚,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提高区域开发开放和产业发展水平,努力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科技创新等方面探新路,做到想在前、干在前、突破在前,走活一着棋、盘活全盘棋,形成在转型的大局下敢于创新、在科学的前提下善于创新、在规范的基础上自觉创新的生动局面,再创科学发展道路上的新优势。要着力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坚持把一切为了群众作为转型升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依靠群众作为转型升级的动力之源,把成果让群众共享作为转型升级的基本原则,善于协调各方利益,坚持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做起,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带着对群众的真感情做好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强有力的正面引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主动参与转型升级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全县上下共促转型、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以组织推进的大强化,推动快转型、快见效。能否快转型、快见效,关键在于建立起有利于转型升级的组织领导机制。创新领导方式。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把握大势,正确认识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规律,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战略性、全局性和预见性,进一步提高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水平,抢机遇,快转型;要善于抓大事、抓重点、抓关键,班子领导要紧盯大项目、大企业,亲力亲为,协调服务,高效突破;要善于整合力量,聚焦重点,集中精力抓招商、抓项目,努力引进基地型、龙头型的大项目、好项目,实现快转型、快见效;要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在转型升级一线指挥协调、解决问题、锤炼自我、提升作风、检验成效;要善于在自己的“责任田”上培育、发现、推广转型升级的先进典型,以身边典型的说服力、感染力,推动比学赶超、创优争先,促进转型升级的高效推进。务求督查实效。要进一步加强工作督查,围绕转型升级,按照责任主体、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加强督查,做到每一项工作有部署、有落实、有督查、有成效,打造一支与转型升级要求相适应的清正廉洁、作风优良、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严格考核奖惩。进一步完善促进转型升级的干部考核
评价机制,把转型升级的实绩作为考核奖惩的第一标准,把转型升级的成效作为选人用人第一导向,对加快转型升级、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提拔重用,对转型升级中畏首畏尾、敷衍应付、动作缓慢的干部严肃查处,真正做到在转型升级赛场上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切实把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上来。
(四)以工作作风的大转变,推动快转型、快见效。过好转型升级这一关,必须狠抓干部作风,强推工作落实。要大兴狠抓落实之风。转型升级目标、思路确定之后,关键是抓好落实。要真正把转型升级落实到每一件具体工作、每一个具体项目上,明确责任,细化任务,传递压力,抓紧抓实,做到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落实任务不打折扣,以抓落实的硬本领、解决问题的硬功夫、完成任务的硬实绩,以前所未有的拼劲、狠劲、韧劲,营造新的发展优势,推进项目建设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快转型、快见效。要大兴攻坚克难之风。转型升级困难大、矛盾多,面对历史的重托、群众的期盼,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攻坚克难之风,善于整合资源、争取政策,更快地推进项目建设、园区建设、集中区建设;善于把握全局、凝聚力量,以攻坚克难、一往无前的勇气,在转型中抢得先机、赢得发展。要大兴雷厉风行之风。转型升级刻不容缓、时不我待,抓得越早、抓得越快,就越能打开新局面,赢得新优势。要充分利用当前经济形势对转型升级的倒逼压力,关键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继续大力
发扬“白加黑”、“5+2”的精神,立体式、并联式推进,抢时间、抢进度,努力以快速度赢得快转型,以快节奏推动快见效;要强化过程控制,建立起以日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转型升级目标控制体系,以实实在在的阶段性成效保证转型升级目标的顺利实现。
同志们,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机遇呼唤着我们的行动,挑战考验着我们的智慧,重任检验着我们的能力。让我们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敢攀新高的勇气、敢于担当的作风,树立从不言弃、从不言败的必胜信心,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升级,顽强拼搏,奋力赶超,为打好转型升级硬仗,推动工业经济发展上规模、上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研究
【国民经济】
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研究
——2011《中国工业经济》青年作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论坛观点综述
杜群阳,项丹,俞斌,李凯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摘要】本文对2011《中国工业经济》青年作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论坛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综述,这些观点涉及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区域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与出路,产业经济研究的学术方向和方法等方面。文章反映了国内青年学者围绕产业经济、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等问题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产业经济;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学术方向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480X(2011)
2011年8月22-23日,2011《中国工业经济》青年作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论坛在浙江杭州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和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联合主办。会议提交学术论文53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单位的70多位青年学者参加了研讨。开幕式由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院长虞晓芬教授主持,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陈杰教授致辞。会议由专题报告会、分组报告会、编辑作者交流、企业考察四大版块组成。
专题报告会分两个时段:第一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李平研究员做“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主题报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程惠芳教授做“浙江省146家龙头企业转型升级问题”主题报告;第二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研究员做“中国产业经济研究的学术方向”主题报告,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社长、副主编李海舰研究员做“改造我们的研究”主题报告。专题报告会分别由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副院长杜群阳教授和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肖海林教授主持。
分组报告会设四个会场,分别由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郁培丽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李永强教授、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郑江淮教授、安徽大 [收稿日期] 201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球价值链中我国企业创新型市场势力提升研究”(批准号71073143),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跨国创业导向与国际化绩效:影响机理和实证研究”(批准号71173195),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国际化企业的创业导向问题研究”(批准号10JDJS01Z),浙江省软科学重点项目“追赶式海外R&D投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批准号2010C25040),浙江省软科学重点项目“跨国公司纵向控制及我国企业应对策略研究”(批准号2010C25042)
[作者简介] 杜群阳(1976-6),男,浙江金华人,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项丹(1988-3),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俞斌(1977-9),男,浙江杭州人,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凯(1982-10),男,山东胶州人,浙江工业经贸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商学院党委书记杜鹏程教授主持,并由陈艳莹、江飞涛、刘林青、沈红波、晏宗新、石军伟、杜群阳、汤吉军等作重点评论。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副社长高粮副编审主持了《中国工业经济》编辑部与到会青年作者交流座谈会。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考察了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和吉利控股集团。
一、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平就“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作了主题报告。他从“十一五”工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工业发展水平评估、“十二五”工业发展趋势、产业政策评价四个方面对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进行了全面阐述。他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工业规模从“十一五”初期的全球排名第四跃升为第二,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具有三大特点,①工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突出,具体体现在:工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工业是对外贸易的主力军;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吸纳就业的重要部门。②工业增长质量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产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地区差距有所缩小;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等方面。③行业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行业协会作用增强。
在阐述对工业发展水平的评估时,李平研究员在以生产效率、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国际竞争力、工业增长为五大指标的工业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得出“十一五”期间,工业整体指数有所增长,绝大部分工业行业处于增长状态的重要结论。他指出,①从生产效率指标来看,2000年以来,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保持增长态势,其中技术进步是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十一五”的前四年,相较于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工资增速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中国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不断减弱。②从工业增长指标来看,“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工业平均增长速度超过GDP的增长速度。③从技术创新指标来看,工业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十一五”期间,拥有R&D活动的大中型企业数量以及大中型企业的R&D支出急剧上升;创新方式更加多样化,中国工业企业正处于由吸收创新向自主创新、由适用创新向突破型创新转型转变的过渡阶段,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外部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引进应用;研发投入强度明显加强,研发活动越来越成为工业企业常规化、长期性的经营活动;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工业企业专利数量、工业企业的技术成果市场转化能力等均有显著提高。但是技术创新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相较于美国、德国等制造业大国,中国研发强度仍较低,对外技术依存度比较高,特别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装备仍然大量依靠外资企业和进口,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制高点掌握不够。④从国际竞争力指标来看,中国出口产品日趋多元化,出口结构进入相对稳定阶段,新兴市场贸易快速增长,市场结构多样化特征明显。⑤从可持续发展指标来看,中国工业能源使用效率不断提升,结构效应影响增强,高能耗行业比重下降对工业节能作用突出;废物初次治理效果显著,循环经济快速发展。⑥从工业结构角度来看,“十一五”期间,装备工业增长迅速,工业结构“装备型”重工业化特征推动了工业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工业结构调整处于 “装备化”向“高技术化”转型升级的阶段。
在总结“十一五”工业发展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李平研究员对“十二五”工业发展趋势进行判断。他指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条件发生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国际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要素的价格优势减弱、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强化、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以及内需拉动工业增长作用增强。同时,李平研究员判断中国工业未来发展方向时指出,①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将推动重化工业进一步深化,并且由规模扩张向深化发展转变。②先进制造业将加速发展。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加速转变是中国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迈进的一个 显著特点。③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培育。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呈现融合化发展的特征,实现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④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将全面提速,从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面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将进一步拓展。
在产业政策方面,李平研究员总结了“十一五”的政策特征,①“十一五”中国产业政策呈现政策目标聚焦化、政策体系系统化、政策手段多元化的突出特征。产业政策目标聚焦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更加注重产业内结构调整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大抑制产能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十一五”期间,形成以产业结构政策为核心,产业组织政策、布局政策和技术政策协同发挥作用的政策体系;形成以引导手段、管制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的三大产业政策手段,政策手段更加多元化。②“十二五”时期的政策走向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由大到强,这一时期,中国产业政策将以推动形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着眼点,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为未来产业政策的主线,形成既有统一顶层设计、又能适合区域差异化要求的产业政策体系,淘汰落后与发展先进协同推进的产业结构政策,推动兼并重组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并举的产业组织政策,把加强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的产业技术政策,促进产业集聚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江飞涛助理研究员就地区竞争、体制扭曲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进行交流。他指出中国的财政分权体制和以考核GDP增长为核心的政府官员晋升体制,使得低价出让工业土地、牺牲环境和帮助企业获取金融资源成为地方政府竞争资本流入的重要手段,此类行为导致严重的风险外部化效应,扭曲了企业的投资行为,导致企业过度的产能投资、行业内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而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需要在土地产权、环境保护体制、金融体制、财政体制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改革。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艳莹副教授交流了论文“风险厌恶与国有寡占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她从缺少职业经理人市场、优越的生存环境和目标多重性三方面研究了国有寡占企业风险厌恶倾向的成因,认为风险厌恶倾向使国有寡占企业面对成本风险时,价格和产量相对利润最大化值分别升高和降低,面对需求风险时,价格和产量均低于利润最大化值,两种情况都使国有寡占市场资源效率低下。她认为应建立国有寡占企业建立双重绩效评价标准,除了以效率为核心的一般性指标外,还要从重要供给目标的实现、紧迫危机的应对、市场运行秩序的改善、社会公平的实现等方面建立政策性指标。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郁建兴教授、沈永东博士研究生提交了论文“行业协会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类型及其实现机制”。论文认为行业协会对内职能中的“规划发展”、“设计研发”、“品牌创新”和“市场营销”,与对外职能中的“对外交流合作”、“与政府部门合作”等,构成了它促进产业升级的六个基本维度。“行业协会自身实力”决定了协会对内外部资源的汲取能力,“政府等其他机构”和“产业类型与产业地位”分别决定协会的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协会的资源汲取能力大小和内外部资源的多少决定其在产业升级中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强弱。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简泽讲师提交了论文“从国家垄断到竞争:中国工业的生产率增长与转轨特征”,讨论了市场竞争的引入与增强对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他认为,一方面,市场竞争为在位企业提高生产率提供了激励,从而推动了企业层面的生产率增长;另一方面,市场选择机制改善了跨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促进了总量生产率的增长。因此,作为中国经济转轨的基本特征,从国家垄断向市场竞争的转变成为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源泉。
上海财经大学500强企业研究中心余典范讲师将多国多部门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分解技术用于中国产业结构问题的分析,将产业结构效应分解为乘数效应、反馈效应和溢出效应三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产业关联特性进行了静态和动态考察。他的研究结论表明,我国产业关联的溢 出效应、乘数效应和反馈效应的重要性是依次递减的;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重要问题在于成长性的缺乏,产业自生能力很差;产业在发展中的扭曲现象可能源于自生机制或关联机制,针对不同的机制扭曲需要不同的政策选择。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李晓萍博士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江飞涛助理研究员提交了论文“干预市场抑或增进与扩展市场——产业政策研究中的问题、争议与理论重构”。论文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存在的所谓“市场失灵”,实则多是“政府失灵”或“制度失灵”,实施直接干预市场型的产业政策只会使问题更为严重。产业政策应当以维护市场竞争、增进市场机能与扩展市场范围作为基本取向。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徐小华讲师交流了论文“政府引导、市场化、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他的实证研究表明,市场化进程是所有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政府引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在中部地区显著低于东部和西部;第一产业比重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产业结构升级可以显著推动经济增长。因此,继续深化改革、加强政府引导和合理干预、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措施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广州金融学院周建安副教授提交了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他认为,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与金融市场的放大作用,南北经济差距将会长期存在。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南北经济收敛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当南方国家经济中存在自主创新时,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越宽松,金融市场效率越高,越有利于南北经济收敛;当南方国家经济中缺乏自主创新时,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越严格,金融市场效率越高,越有利于南北经济收敛。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秦敬云副教授交流了论文“我国经济增长率中长期演变趋势研究”。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到2020年我国经济都将维持在10%左右的高增长率阶段,但2020年前后应该是我国经济增长的转折时期,因而经济增长率在之后出现急速下降的趋势,并在2030年左右下降到5%,进入低速均衡增长时期。
二、区域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惠芳以“浙江146家工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分析”为题,从浙江省在自身资源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开始,以浙江省146家工业龙头企业为例,阐述浙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背景。程惠芳教授指出,“十二五”浙江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有:①浙江虽是经济大省,但是经济小省,资源支撑能力有限,资源和要素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②浙江省技术人才短缺,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对传统制造业产生较大压力。③浙江节能减排压力增大,能源持续供给的能力面临挑战。④由于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国际贸易条件变化,传统制造业出口国际竞争力下降,出口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由此,程惠芳教授判断浙江工业经济进入了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阶段,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资源型、低成本、低水平、低效应发展方式不可持续,这将对浙江政府和企业带来严峻挑战,资源和要素的支撑能力以及经济空间的拓展成为“十二五”的两大主要问题。同时,程惠芳教授特别指出浙江省工业企业增加值逐年下降的现象,数据显示,浙江的平均工业增加率逐年下降,达不到中国平均水平,更是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工业企业增加值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产业或一种产品附加值的高低,是提高工业经济效力,可持续发展工业经济的关键问题。程惠芳教授判断,浙江省工业企业增加值逐年下降的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能源和原材料主要靠调入,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二是工业经济结构以低附加值的传统工业为主。
在浙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面临资源有限、经济发展空间约束的背景下,程惠芳教授归纳“十二五”时期浙江大型企业发展趋势如下:①浙江大型企业规模迅速扩张。浙江的企业多数是由小 企业成长起来,近几年企业规模迅速扩张,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十二五”期间,浙江可能会有2-3家民营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②浙江企业成长速度加快,企业成长周期缩短。据统计,146家龙头企业平均成长期为20-30年,目前浙江企业已进入从创立起10年内就有能力成长为大型企业的阶段。③大企业集聚的趋势持续稳定,生产型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创新型企业、龙头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在杭州、宁波、绍兴,并且服务业大企业与制造业大企业互动发展。④浙江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浙江是市场大省、贸易大省,贸易、房地产、重化工业发展迅速。
程惠芳教授通过对浙江146家产业引领作用明显、成长性好、经济效益突出的工业龙头企业进行调研,对浙江工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的趋势进行判断:①浙江企业越来越重视研究开发的投入,研发投入的强度不断增加、规模持续扩张。虽然目前浙江企业还未完全实现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但是趋势已经十分明显。②浙江企业从模仿创新开始,逐渐向自主创新转变,部分龙头企业已经具备自主研究开发产品的核心技术和设备核心技术的能力。调研表明,企业更加重视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企业高度关注对核心技术的掌握。③浙江企业将更加重视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动,双螺旋模式显著。多数工业龙头企业已经基本经历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的完整的创新周期,基本形成动态创新体系,产品创新能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④企业从重视资源要素的集聚向重视创新要素集聚转变,从重视土地、资源、劳动力投资向增加对技术研究中心、核心技术领军人才、与国际顶级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产学研体系的投资转变,企业对创新要素和储蓄体系的投入不断增强。⑤浙江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更加重视著名品牌建设,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和改善民生。
程惠芳教授表示,工业企业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任重道远,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本与收益难以确定,特别是通货膨胀和要素价格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下,创新成本提高太快,企业转型升级的收益不确定性增加,企业创新投资的风险增加。②企业转型升级的创新支撑力量不足,银行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够,政府财政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规模不够,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③企业转型升级的领军型创新人才支撑不够,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成本大幅度增加。④转型升级的要素市场竞争不完善,在房地产高利润和资源投资高利润条件下,企业对技术创新投入动力和能力还不强,大量社会资本并未投资于技术创新,资本优势还没有很好地转化为技术创新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⑤政府对企业著名品牌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⑥转型中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够完善。
最后,程惠芳教授指明未来浙江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方向,留待大家研讨,包括:①政府创新战略导向与现实市场需求不同步的矛盾。②发展新型战略产业与强化现有传统行业比较优势的矛盾。传统行业投资见效快,新型战略产业风险大,到底哪一类产业对目前产业的转型升级更有效,需要深入研究。③持续提高劳动者收入与企业可持续盈利发展的矛盾。④增加创新投入与短期内提高企业效益的矛盾。⑤制造业企业规模扩大与资源能源供给支持的矛盾。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创新要素短缺的矛盾。目前浙江科技领军人才、技术人才、设计人才最为短缺,人才支撑不够。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刘丹鹭硕士研究生、郑江淮教授提交了论文“什么因素决定了企业的国际代工战略——基于苏州地区企业的实证研究”。论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的海外背景即社会关系网络是企业从事国际代工的主要决定因素。不同类型的企业从事国际代工受到企业自身特点的影响:制造业企业从事国际代工主要是基于成本优势;服务业企业决定从事国际代工的因素还包括资本密集度、企业家背景以及企业规模。生产最终品的企业,品牌构成其主要的竞争优势;生产中间品的企业,企业家的背景是从事国际代工的动力。竞争力强的企业,从事国际代工时会受到创新投入、技术密集程度、生产效率以及品牌的影响;竞争力弱的企业,企业战略较多受到 领导人个人的影响。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桑瑞聪博士研究生交流了论文“本地市场需求、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距”。论文指出,国内市场需求规模对工资水平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在东部地区最突出,而国外需求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制造业集聚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为负,而服务业集聚的工资效应为正,尤其在东部地区的作用最强;教育水平、物质资本投入对中西部地区工资的正效应大于东部地区,地区财政支持对西部地区工资的影响最小。因此,充分利用本地市场规模、发展服务业集聚是缩小地区间工资差距的重要途径。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胡晨光讲师交流了论文“要素优势与集聚经济圈的产业集聚:一个双重分工的分析框架”。论文提出了集聚经济圈的产业集聚源动力在于其要素优势的理论,认为这种要素优势以经济圈在世界开放经济格局中要素禀赋“异质性”的双重分工优势为内容,双重分工优势来源于嵌入于区域社会网络关系中的掌握核心技术、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力资本优势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技术资本、实物资本等要素禀赋的“异质性”优势;双重分工优势导致要素流动的“逆嵌入性”,促成了集聚经济圈的形成,决定和制约传统影响产业集聚的基本因素。
郑州大学经济学院周阳敏副教授,交流了论文“回归式产业转移的集群式转型升级:固始银针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案例研究”。他将固始银针产业集群的发展划分外出务工积累、回归固始设立生产车间、二次创业开办加工厂、企业转型升级创办现代化的企业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集群式发展等五个阶段。他认为,区别于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固始银针产业转移的集群式转型升级具有成本低、阻力小、速度快、模式新、风险小等五个显著特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代产业经济研究中心石军伟副教授交流了论文“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效率测算——基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实证研究”。论文指出,西部地区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效率在2005年前显著高于第一、第三产业,近年来却明显下降,表明传统工业的发展改革遇到瓶颈,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同时,西部地区金融业的贡献效率下降对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制约,房地产业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效率最大,但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有待观察。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秦雪征讲师、尹志峰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孔欣欣副研究员基于对德阳灾后企业的调查,指出我国中小企业的创新特征:一是不同产业的可专利性以及获得的专利结构差异较大;在考虑专利申请的集中性后,产业的专利密度与研发密度呈现负的相关性。二是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创新动力与创新类型、创新的信息来源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三是发明专利密度与企业规模呈倒U形关系;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密度随着企业规模增大而减小;四是规模较大的企业更可能获得政府的创新扶持。
三、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湖南大学经贸学院文嫮副教授交流了论文“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价值链变迁研究”,她认为近年来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价值量发生如下变迁:第一,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价值链发生变迁的原因主要是:市场规模的变化、交易成本变化、中间环节市场结构的变化,以及制度变迁。第二,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价值链发生的根本变化主要表现在价值链总体创造的价值锐减;创意制作环节和播出环节的整合,价值链变短;价值链各环节价值实现形式的变化,网络营销和虚拟商品取代短信投票的收入;最后,价值链各环节利润空间的变化,播出环节的价值创造增加。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付文林副教授通过一个融入二元经济、价值链嵌入模式的特定要素模型,探讨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对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在理论上为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演化特征提供了一致性解读。他利用长三角地区部分城市的面板数据,证明了中国目前较低的国际分工地位是造成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我国的劳动报酬占比,不仅要对劳动力市场工资形成制度进行干预,更重要的是要促进整体产业的价值链攀升,提高国民经济的价值创 造能力。
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俞荣建副教授交流了论文“全球价值链治理的结构、模式及其升级影响”。他认为,浙商代工企业嵌入的GVC治理,具有“关系导向、权力结构、价值治理界面、知识治理界面”等四维结构;存在“掠夺型、俘获型、伙伴型与市场型”四种模式;GVC治理对代工企业升级的影响具有结构性特征,代工能力的提升并不必然地带来关系租金份额的提升,“掠夺型”与“俘获型”模式中代工企业专用性代工能力的构建,反而可能会进一步强化其被“套牢”的窘境。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宗文博士研究生交流了“全球价值网络与中国企业成长”的研究成果。他提出了基于价值链条的四区段,即研发区段、制造区段、营销区段和营运区段,提出了横向升级,即价值链条上的升级,“一”字型成长模式;纵向升级,即价值网络上的升级,“1”字型成长模式和混合升级,即价值升级和价值网络升级同步推进,“十”字型成长模式。
暨南大学蒲华林副教授交流了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与全球资源配置:原因、路径与组织模式”,认为在产品内国际分工逐渐盛行的时代,中国依据自己的要素禀赋主要参与了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和低附加值的生产阶段或环节。因此,中国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就是充分利用产品内国际分工以及由此形成的全球生产网络,通过全球资源配置,逐步向资本和知识技术密集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高附加值的生产阶段或环节转变。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何小钢博士研究生交流了论文“技术进步、节能减排与发展方式转型:基于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实证考察”。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工业能耗与排放具有明显的行业异质性,高能耗与高排放强度行业节能减排潜力巨大。中国工业已实现以技术进步驱动为主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但2003年后集约型增长受到一定抑制。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科技进步的贡献最大,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次之;能源消费结构对减排具有重要影响,在减排政策中应重点关注。
四、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与出路
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郑江淮教授,交流了“中国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发展‘背离之谜’”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在经济发展水平迅速上升的情况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在相同人均GDP下的水平、明显低于同等发展中国家与世界平均水平。产生这一“背离之谜”的根源在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引发的“制造业成本病”,服务业产出增长明显受到规模保持递减诅咒,在制造业难以再扩张时,最终导致服务业与制造业劳动率低位徘徊,经济陷入全面停滞。要避免这一情况,必须改变资本投资驱动的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增加人力资本密度和生产者服务业外资利用力度等。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杜群阳教授交流了“跨国创业导向的相关研究评述”。论文在归纳创业导向及其维度、创业导向与组织绩效关系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跨国创业导向维度、海外子公司的跨国创业导向、跨国创业导向与国际化绩效、天生全球化企业的跨国企业导向等四方面对跨国创业导向的国内外现有文献进行梳理,从时滞因素、前因变量、中国情境等五方面展望了跨国创业导向的研究前景。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汤吉军教授交流了“不同市场结构条件下国有企业高管薪酬问题分析”的研究成果。论文从不完全市场结构角度探讨国有企业收入分配(高管与员工薪酬)和谐与冲突问题,认为解决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重点,一是要完善产品市场,打破产品市场垄断结构,允许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公平竞争。二是要完善要素市场结构,打破行政垄断和区域垄断,降低交易成本,允许生产要素区域间和国际间充分流动。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陈闯副教授交流了论文“研发组织结构对探索性创新与开发性创新影响的 实证研究”。他认为,将研发活动集中在公司总部的研发管理模式会明显增强研发活动中探索性活动的比例,且这种作用会随着研发体系决策自主权的加大而变得更明显;将研发活动分散在各业务单元的研发管理模式会增加开发活动的频率,但这种效应在决策自主权大的研发体系中反而会降低;混合结构更加有利于组织在探索与开发活动之间取得平衡。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曹柬副教授基于演化博弈理论讨论了纯粹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制造企业运营模式演化过程,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政府职能部门在绿色运营模式扩散过程中的作用。他认为纯粹市场机制的作用往往难以实现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企业最终均采用绿色运营模式的演化结果;政府可以审时度势地采用检查策略、奖惩手段以及相关调整措施来推动制造企业绿色化运营战略的实施。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陶锋讲师、杨舜贤博士生、郭建万博士提交了论文“环境约束下中国火电行业技术效率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他们发现主要有四点:一规模技术效率是影响我国大部分省份火电行业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沿海地区或煤炭资源丰裕的省份技术效率相对较高。二是市场化改革是火电行业技术效率提升的关键,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有助于提升发电行业技术效率。民营化是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民营化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没有得到明确验证。三是煤运电联动机制对火电行业技术效率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四是小机组的大量存在损害了我国发电行业的技术效率,大型高效环保机组的建设可以提升火电行业技术效率。
广东商学院经济贸易与统计学院的晏宗新教授提交了论文“流通业的变革研究——基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提出我国流通业变革的政策建议:一是要以虚拟价值为导向,发展流通金融服务业,逐步完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充分发挥资本在发展虚拟经济过程所扮演的重要作用。二是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制定文化产业中长期规划,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流通产业的高端价值链创造。三是要建设流通产业数据系统,特别是要注重流通信用制度的建设。四是要建立高效而快速的监督管理体系,对于流通行业实施实时监控,对危害流通产业发展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引导流通产业向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唐辉亮博士研究生交流了“企业转型升级文献综述”。该文献综述通过对企业转型和升级定义界定、模式、升级路径、影响因素文献进行梳理,指出现有文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企业转型和升级的定义不明确、升级路径单
一、转型和升级混为一谈、缺乏对转型升级的衡量评价等。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农业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米运生副教授交流了论文“互补性资产、双边依赖于要素契约的内生均衡”。他认为,农户互补性资产能生成如下双边依赖机制:互换抵押品等所形成的利益共享;企业退出给农户带来的非对称性损失、降低农户未来投资回报率等所形成的违约成本内在化。博弈双方合作下的利益共享提升合作意愿,策略性违约下的一损俱损抑制机会主义。通过双边依赖机制,互补性资产能抑制农户提租动机并解决资本被土地套牢、利润被地租侵蚀等问题,要素契约也因此而具有内生均衡性和可扩展性。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聪聪博士研究生交流了“投行网络拓展行为影响因素及其对绩效作用研究”的研究成果。指出,较高的规模差异性、较低的功能互补性与较弱的小团体根治性将导致投资银行采取网络拓展行为;而投资银行的拓展行为对其绩效产生正负双重影响,在有利于其获取承销机会的同时,降低了承销项目的合作契合度。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杜龙政副教授,交流了论文“我国企业集团治理与创新转型关系初探”。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的企业治理,正在由计划经济的“行政型治理”向市场经济下的“经济型治理”转型;建国以来的企业创新,经历了“生产型”、“市场型”和“技术型”三个阶段。市场环境下的“技术型企业集团”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决定性意义,需要在设计、工艺再造、投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强化创新能力。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陈有华博士研究生交流了论文“债务融资与企业广告竞争行为”。论文研究了企业债务对其广告竞争行为的影响,得出企业初始市场地位高降低其广告竞争投入、企业负债多促进其广告竞争更激进、企业广告投入边际成本的相对大小以及广告投入的外部性影响企业广告竞争行为的研究结论。
五、产业经济研究的学术方向和方法
中国社会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金碚,以“中国产业经济研究的学术方向”为题,比较直观地介绍了中国产业经济研究的状况。金碚研究员从苏东坡与佛学禅师之间的小故事引申出学术研究都是用心中已经存在的框架看问题的道理,即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是首先要有最基本学术的假设,然后要有逻辑,用假定看世界。金碚研究员通过图形阐明经济学理论形成的循环往复的过程:①概念假定。②提出各种假设,包括本体位假设、条件性假设、技术性假设。③在假设条件下推导出理论体系,形成理论框架、推论、假说等等。④在现实中运用、检验。既要能解释现实的科学,又要在历史过程中接受检验。⑤检验的结果是证实或者证伪。⑥对概念、假设进行反思、修改。
金碚研究员把学术成果的主要类型分为:①按导向性来分,分为学科导向、方法导向、问题导向。学科导向的论文沿着概念假定—进行假设—推导这一逻辑进行研究,进行基本的概念推理,发明学术的理论、假说。学科导向的论文较为前沿,朝着推进学科发展的方向发展,难度很大。方法导向的论文不改变学科的逻辑体系,但是在研究方法上有创新和突破。问题导向的论文是用学科的工具、方法来谋求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应用经济学的实际问题。目前很多研究集中在问题导向类型。②按情境条件来分,可以分为一定情境假定前提下的成熟理论在相同的情境条件下和不同的情境条件下的运用。经济学的成熟理论来自于西方,但是西方理论的情境假设与我们不同,那么就有了在相同和不同的情境条件下,成熟理论运用的不同。举例来说,产业经济讲结构-行为-绩效,结构导致行为,行为导致绩效的理论框架是西方的,而在中国更重要的是机制的问题,机制导致行为,行为导致绩效。理论产生情境假设与研究对象的情境相同或者不同,也给学者创造了许多开展研究的机会。③按学术成果的论证过程区分,是完成了对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证明还是仅仅是一种表达。证明是现实与理论之间的关系,难度比较大,而表达仅仅是阐明逻辑上的一致性。很多的论文混淆证明和表达,用了很多精细的数学公式,其实只是表达他的想法,不能证明。④按照结论分,分为众所周知的结论和出人意料的结论。众所周知的结论是该论文用了很好的表达方式,得出与常识一致的结论,这一类论文要求方法论要做得精致。出人意料的结论是该论文的结论与常识不一致,结论很吸引人,但是要做的扎实。
金碚研究员指出学术成果出现的常见问题,包括:①复杂的论述证明了一个众所周知的认识。有些论文通过复杂的论述把问题说复杂了,最后得到的结论仍是众所周知的认识。如果论文运用了更新、更严密的方法,或通过更精致的描述来证明都是可行的,但是仅仅是把问题说复杂意义不大。②用精致的数学表达形式获得了一个逻辑不甚严谨的结论。这种问题十分常见,数学的模型是加进去的,追求形式化。数学表达形式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最精致的,最不易产生歧义的。运用数学表达形式的目标是要把结论说得更严谨,有些文章反而更糊涂、不严谨,那么不如用文字来说清楚。③忽视情境差异,假设条件不成立。这在研究现实情境的问题中常常会出现。所有的理论都是基于情境假设,情境假设差异太大,假设条件不成立,不足以推导出结论。④推论逻辑不严密,看不出是在演绎还是在归纳。归纳和演绎两者有各自的要求和原则,不能混淆。目前,受传媒业的不利影响,论文经常出现用小概率的事件去推导出符合大概率的规律,这是常见的逻辑错误。学术研究应该关注大概率事件,很多对大概率事件的研究反而不够。⑤学术水平体现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在形式或内容上体现学术水平都有研究发展的前景,但中国产业经济学就目 前来看,在形式上突破难度较大,希望学术成果在内容上表现出学术成就性。
最后,金碚研究员就目前在现代学术的氛围和信息环境的背景下,学术界少有大家,少见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的状况,发表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目前的学术氛围以及信息环境比过去都要优越,研究者获取信息的途径更便捷,更多样化。但是有利有弊,信息环境的迅猛发展对学术研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少有大家,少有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如何趋利避害,提高研究质量,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社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海舰以“改造我们的研究”为题,从当前学术研究存在的问题开始,指出改造我们的研究的必要性。他把当前学术研究存在的问题概括为:①模型证明,工具至上。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学术研究与国际接轨,数学方法、工具取得进步,但是经济学研究目前出现了一种不良的趋势,重视工具而忽视想法,本末倒置,即学术论文倾向于用一个众所不知的模型说明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过程复杂,结论简单,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②过分崇拜实证研究。现在实证检验众所周知,大量采用,用实证检验来验证常识,很多理论实践已经检验了,再拿来进行实证检验。把实证研究方法当作未来研究方法,甚至最高研究方法,缺少理论的突破。③五重五轻,人云亦云。包括:第一,重发表轻实用,功利性研究,对发表的关注超过了对知识的追求,对职业的关注超过了思想的创造。第二,重证明轻发明,不是发现真理、发现思想,而是证明知识或是证明常识。第三,重模型轻思想,方法创新、思维创新都很重要,但是要以思维创新为主,不能本末倒置。第四,重规范轻创新,论文很规范,但是没有思想,规范化、模式化、格式化严重扼杀了创新。第五,重写作轻修改。
在学术研究坚持的导向问题上,李海舰研究员归纳出六大导向,包括:①问题导向,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从文献中寻找问题,为了解决实际的问题而做研究。②坚持三层分析,从数理分析,到机理分析,再到哲理分析,不能把数理分析作为唯一和最高的分析,应对分析方法进行延伸和推进。③融入国学。目前学术的研究理论基础都来自于西方,缺少中国元素,不能解释中国实际的问题。④回归定性,要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再从定量研究到定性研究,形成循环。所有的定量分析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的。经济学、管理学的论文若不以定性分析为主,则必然影响思想的开阔性。⑤以制造思想为主流。⑥顶天立地。理论顶天、实践立地,要用理论解决实际的问题。
那么怎样改造我们的研究呢?李海舰研究员给了我们四点建议,包括:①重视调查研究。应用经济学应用性强,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我们要通过调查实践得出理论。没有调查不仅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没有调查不仅没有真知识更没有真学问。第一位是调查,解决现象问题,解决感性问题。第二位是研究,解决本质问题、解决理性问题。②重视创新思维。第一,追求异质化思维,突出个性,与众不同。第二,采用三段性思维,实现思维的延伸。第三,用三分法看问题,一分为三,一分为多,多角度得到多观点。第四,拆墙式理论,把形神打通,数道打通,理论与实践打通。第五,运用曲线思路带动启发思维。③方式方法的合理使用。更好更有效的运用西方的模型,将工具与思想合为一体。本土化的问题通过规范化的方法,得到原创性的思维。④人格的独立。要坚持人格的独立,空间的自由,不要受生存压力、权威、权力的限制。
Thinking o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of Chinese industrial economy-An overview of Forum o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ese industrial economy &
2011 Chinese industrial economy“ young scholars conference
DU Qun-yang, XIANG Dan, YU Bin, LI Kai
(Colleges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n overview of Forum o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ese industrial economy & 2011 ”Chinese industrial economy" young scholars conference.The papers submitted by the young scholars involving Chinese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policies, the regional economy and industrial upgrade, e industrial economy upgrade based o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the opportunity and the route of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academic direction and method of industry economic, etc.The article reflects the latest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exploration of the young scholars engages in the area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and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ese industries.key Words: industry economy;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economy;academic direction
即时联系方式:杜群阳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