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滋润孩子成长的营养剂演讲稿
教育担负着点化和润泽生命的任务,教师则是时代教育的旗手。叶圣陶曾经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首先必须有高尚的人格作保证。教师,作为神圣而光荣的职业,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理应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去塑造自己的学生和自己本身。”教师榜样像一面旗帜,树立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因此教师只有具备美的人格魅力,具备高尚的师德,才能能感染、感化学生,形成号召力,教师的人格是滋润孩子的营养。爱心、尊重、宽容、赏识作为教师的基本人格因素,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是孩子人格发展的力量。
一、爱心:师德的核心,孩子成长的催化剂。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是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孩子的创造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
在教育工作中,爱是基础,爱是本质,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爱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孩子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教师对孩子的爱就像孩子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母爱,这不是血缘关系,亲情关系,而是教师职业的特有的道德准则,也就是说,你是一个教师,就必须真心诚意地关爱你的孩子,应该像母亲爱自己的孩子那样无私的关爱自己的孩子。爱生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因素,否则“教书育人”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教师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的普遍、持久而深厚的爱。它来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
对社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这种爱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情景,使教书育人和学习知识都变得生动活泼,可转化为孩子对教师的信任、尊敬和热爱,也可激励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热爱孩子主要表现在要尊重孩子,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发现和发扬孩子们的优点,能够接受来自孩子的正确意见,对孩子不讽刺、挖苦、歧视、体罚等。热爱孩子更要表现在严格要求孩子,使孩子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促进孩子全面、主动、健康发展。要对孩子正确引导,使孩子能够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正确对待孩子的不足和错误,能对孩子进行思想和行动上的正确引导,使他们能健康、活泼地成长。也正是在对孩子耐心教育和指导的过程中体现了教师兢兢业业、诲人不倦的工作精神和态度。
教师对自已的“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叶圣陶曾经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首先必须有高尚的人格作保证。教师,作为神圣而光荣的职业,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理应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去塑造自己的孩子和自己本身。”教师榜样像一面旗帜,树立在孩子面前。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孩子们由于处在身心急剧发展、心理素质正在形成的基础阶段,往往缺乏辨析能力。因此,教师的言行,孩子极易照样接受,很少去鉴别。“尽朱者赤,近墨者黑”,身教是教师天职。教师要对孩子一生负责,必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如果言行脱节,说做不一,或者是要求孩子这样做,自己却那样做,只能引起孩子反感,造成恶劣影响。拥有健康的人格品位,才能在孩子中树立威信、得到敬重,起到榜样作用。身教是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能感染、感化孩子,形成号召力;教师良好的心理品格、道德水平、敬业精神等,使孩子感到可信、可亲,形成凝聚力;教师要求孩子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孩子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
教师对职业的“爱”。敬业、精业、创新。教师是一种平凡的职业,但在平凡中又孕育着伟大,她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关键。作为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这是奋斗的动力、成功的基础。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权力和地位,也不可能有很多的财富和高水平的享受;但作为一种事业她有你施展
才能、播撒爱心、创造人生价值的机会和空间。在和天真烂漫的青少年的相互交往中,在看到他们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享受一种青春常驻、平和而又充实的人生幸福。
“亲其师、信其师”进而“乐其师”,爱生之师受人爱。教育的本质是爱,爱是一种真挚的情感。“教师只要付出爱,就能得到爱,就会体验爱,因此,爱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换。只有这样,教师爱的教育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成功,这就是爱的感染作用。
“爱在其中,以苦为乐”,让我们的“爱”引导和帮助孩子进行自我教育,使我们的教育工作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滋润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二、尊重:师德的基本准则,孩子人格发展的基础。
现代社会发展到今天,道德的关系体现了平等。没有尊重,就没有平等,孩子尽管依附于师长,但也有被人尊重的需要。只有需要得以满足,才会有力量,就会前进,就能发展。从教育学讲,尊重也是教育的重要原则。人的第一本性,就是要生存要发展。因此,尊重人格,尊重个人的发展应该是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人格发展的基础,尊重,指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在自己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一句话,就是把人所赋有的权利和责任还给人自身。
“尊重”教育就是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相互促进的适宜孩子发展的教育环境。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孩子成长的情感的需要,从而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促进孩子人格的全面发展。
尊重孩子在道理上老师都会认同,可在教育实践中真正做到却很难。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思维方式,都像一条条看不见的绳索束缚着他们。大多数教师是爱孩子的,可是爱并不等于尊重。“尊重”教育体现为师生互动效应,重新认识孩子,同时也重新认识自我。教师应该在实践中、在行为中实践,如:“请孩子坐下来谈话”、“不从窥视孔中看人”、“不用‘差生’一词”、“先向孩子问好”等做法,正是老师们尊重孩子的体现。而这点点滴滴折射出的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孩子是主体,教师的责任在于服务。
教育不是对孩子的消极约束,而是人的自主实现,是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如果教育只是要求孩子“遵守”,关心孩子外在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不注重孩子内心的感受,就不能调动起孩子饱满的参与热情。在教育中,只有调动孩子饱满的参与状态,孩子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将认识水平的提高、情感态度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在实践中尊重孩子,积极发展师生互动关系,建立民主、平等、亲密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沟通,促进以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促进自我概念的建立,促进自我意识的完善,才能使孩子人格健全发展。
“尊重”教育所涵盖的内容归纳为5个方面:尊重自己、尊重孩子、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尊重知识。所以除了在观念上、实践中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尊重孩子的人格,还必须尊重自己,以自己良好的形象、良好的心理品格、道德水平言传身教,感染、感化孩子,在孩子中树立威信、得到敬重;尊重社会、自然和知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在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科学的、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让孩子正确认知,树立正确的知识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德顺:“个人的道德品质是有高低之分的,但最基础的道德品质是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每个社会角色都有相应的权力和责任,每个角色的权力和责任都被理解和尊重。”孩子是社会的一份子,需要相应的尊重!
三、宽容:师德所赋予教师的人格魅力,孩子心灵成长的美化剂。
教育,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唤醒,是对人的内在潜质的开发和拓展。它应该让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由地生长!
这种生长,需要一种平和的心境,一种智慧的胸襟,一种独特的魅力。它,就是宽容!
宽容,是一种自由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孩子总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他能够凭借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甚或
无知而自由自在地在知识的海洋里寻觅真理,天真地在情感的交融中陶冶身心,轻松地在活泼的学习中成长自己。这种教育宽容的营造,就如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言:我们应该模仿天上的太阳,它把光、热与生气给予整个世界,让凡是能够生存、兴旺和能够发芽的东西都可以生存、兴旺和发芽。
宽容,是一种教育的智慧。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并不希望孩子一夜之间成才,因为他知道“罗马不是在一夜之间建成的”“长城不是在一年中建造的”。就如生活使人们深刻地感受到“吃饲料催熟的鸡永远不如自然状态中生长的鸡”那样,优秀的教师总是在与孩子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给予孩子深切的期待,这种期待是一种发自教者内心的真正的宽容。它没有对孩子“恨铁不成钢”的焦虑,没有对孩子“揠苗助长”的虚伪,没有对孩子的错误、失误耿耿于怀的刻薄,也没有粉饰美化孩子的矫情做作,而是以一种平和的教育智慧原谅孩子目前的落后,用发展的眼光相信孩子日后的优秀。正是在这种期待中,孩子不断地积累着教师的知识、严谨、情感、个性和方法,感受着教孩子活中的智慧、关爱、激励和赏识,在不断的碰撞、跌倒、爬起中,再碰撞,再跌倒,再爬起,直至独立前行。这样的宽容,使孩子在学校生活中静观万物,感受与世界一样博大的诗意。“宽容不等于纵容,它是严格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对孩子深层次的理解和信任。-”
宽容,是一种成长的力量。宽容能使得教师具备教育所赋予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表现在他每天把微笑带进课堂,让课堂洒满人性的阳光;他每天把自信投射给孩子,让孩子日日滋长着自信;他每天把尊重传递给童年,使得孩子天天有尊严地成长;他每天把激励和赏识存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时时体验着学习和生活的快乐。在这种魅力中,培育出的将不仅仅是有知识的新人,而更是富有人格力量的新人。这种新人不仅能够用宽容来回报宽容,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宽容中形成自信的品质,使得他们能够客观而自信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他们总能在自信中充满期待,看到希望,总能在自信中鼓励、接纳着自己的所长,把力所能及的事做好。自信的力量就是对教育宽容的最大回报。
宽容,是自信的基础;宽容,是人格的因子;宽容,是人才的动力。教师,是宽容的使者!选择教师作为自己一生职业的人,他的心中一定有无比的梦想和渴望。在我心中,教师
是蓝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教师是人间的神,他是上帝派到人间的使者,把爱、信任、宽容和梦想带到人间。他会小心翼翼地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梦,而不是在童年时就把那些梦偷走。
四、赏识:师德的智慧,孩子成长的力量
著名的“马格利翁效应”就是一个最典型:一位专家到一个学校胡乱指定部分孩子,扬言他们将会成才,事后一段时间再去该校调查,发现被指定的孩子都不同程度的进步,而且这种进步远远超过其它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据分析,是因为这些孩子在那边段时间内,备受关注,引起老师和家的特别注意,这种“引人注目”使他们内因起了积极作用,在内因与外因的共同推动下,促使他们的行为更加努力,对学习更加有信心,从而使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在赏识教育的作用下,使孩子成才的例子并不少,如教育专家周虹对自己女儿的教育成功就充分使用了“赏识”的功能,他女儿小婷婷小时候因为发高烧打针发生了意外事故,导致聋哑,使小婷婷和身心发展严重伤害。周虹抱着在女儿考试都不及格情况下依然夸奖她,以“独脚”与“双脚健全”的人为例比喻婷婷的伟大;以海伦的生日与婷婷的生日刚好相差一百周年激发孩子的自信和勇气;赏识婷婷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并给予表扬……婷婷终于克服了困难,成功了!
曾经无比相信那些才华横溢的人是秉承天赋,读了大学,见到许许多多可以成为天才的人,深入了解他们之后,才发现,在他们的孩子时代,都曾遇到一个或者几个永远相信他们、支持他们的老师。正是因为这些老师,他们才走到了今天。一个人的一生有无数种可能,绝世佳作在开篇往往平凡无奇甚至不尽如人意,可是,它最精彩的地方恰恰在开篇之后的无法预料中。如在《赏识你的孩子》中把“恨铁不成钢”的“恨”化为爱,那里有许多润物细无声的老师,他们懂得孩子的真正需要,他们理解孩子,理解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渴望和呼唤。《赏识你的孩子》中的李圣珍老师,她把站在悬崖边上的孩子用爱心拉了回来,给他们重生的勇气和信念,她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尤其是那些“问题少年”,还有那个为了孩子的诚实“跪下左腿”的异国女教师,她满眼含泪,真诚地请求自己的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还有那个曾经被数学老师称为没有数学脑子的女孩子,她的美国老师知道她上课不积极,但在评语上却用“安静”小心翼翼地呵护她的自尊,还有还有……
“识才,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识才的指挥家能在合唱团放炮的歌手中听到最美的音色,而去发掘他,成为音乐家;
识才的将领,能把最顽劣的士兵,调教成最骁勇的战士;
识才的伯乐,能从一匹病马中看出千里神驹;
识才的老师,能把每个孩子调教成天才!”
“你能行!”、“其实你很聪明!”、“你是个让老师喜欢的孩子。”、“我对你有信心!”“你好棒!”……这是多么铿锵有力的评价,使一个孩子怎样的自豪啊。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是天才,他们在等待有一天您也能给他们爱的教育,教他们认识自己作为个体独特的价值;教育是要相信奇迹的,而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是您手中的一个奇迹,只要您从“赏识你的孩子”开始……
优秀的教师都具有高尚的人格,她们的人格找魅力,总在有形与无形中对孩子的成长施加潜移默化、潜意识的影响,给孩子以丰富的营养,多彩的、多形式的、多作用的营养,滋润着孩子的成长!
第二篇:滋润孩子成长的营养剂-论教师人格的魅力
滋润孩子成长的营养剂
--------论教师人格的魅力
教育担负着点化和润泽生命的任务,教师则是时代教育的旗手。叶圣陶曾经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首先必须有高尚的人格作保证。教师,作为神圣而光荣的职业,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理应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去塑造自己的学生和自己本身。” 教师榜样像一面旗帜,树立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因此教师只有具备美的人格魅力,具备高尚的师德,才能能感染、感化学生,形成号召力,教师的人格是滋润孩子的营养。爱心、尊重、宽容、赏识作为教师的基本人格因素,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是孩子人格发展的力量。
一、爱心:师德的核心,孩子成长的催化剂。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是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孩子的创造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
在教育工作中,爱是基础,爱是本质,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爱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孩子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教师对孩子的爱就像孩子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母爱,这不是血缘关系,亲情关系,而是教师职业的特有的道德准则,也就是说,你是一个教师,就必须真心诚意地关爱你的孩子,应该像母亲爱自己的孩子那样无私的关爱自己的孩子。爱生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因素,否则“教书育人”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教师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的普遍、持久而深厚的爱。它来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
对社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这种爱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情景,使教书育人和学习知识都变得生动活泼,可转化为孩子对教师的信任、尊敬和热爱,也可激励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热爱孩子主要表现在要尊重孩子,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发现和发扬孩子们的优点,能够接受来自孩子的正确意见,对孩子不讽刺、挖苦、歧视、体罚等。热爱孩子更要表现在严格要求孩子,使孩子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促进孩子全面、主动、健康发展。要对孩子正确引导,使孩子能够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正确对待孩子的不足和错误,能对孩子进行思想和行动上的正确引导,使他们能健康、活泼地成长。也正是在对孩子耐心教育和指导的过程中体现了教师兢兢业业、诲人不倦的工作精神和态度。教师对自已的“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叶圣陶曾经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首先必须有高尚的人格作保证。教师,作为神圣而光荣的职业,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理应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去塑造自己的孩子和自己本身。”教师榜样像一面旗帜,树立在孩子面前。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孩子们由于处在身心急剧发展、心理素质正在形成的基础阶段,往往缺乏辨析能力。因此,教师的言行,孩子极易照样接受,很少去鉴别。“尽朱者赤,近墨者黑”,身教是教师天职。教师要对孩子一生负责,必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如果言行脱节,说做不一,或者是要求孩子这样做,自己却那样做,只能引起孩子反感,造成恶劣影响。拥有健康的人格品位,才能在孩子中树立威信、得到敬重,起到榜样作用。身教是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能感染、感化孩子,形成号召力;教师良好的心理品格、道德水平、敬业精神等,使孩子感到可信、可亲,形成凝聚力;教师要求孩子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孩子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
教师对职业的“爱”。敬业、精业、创新。教师是一种平凡的职业,但在平凡中又孕育着伟大,她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关键。作为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这是奋斗的动力、成功的基础。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权力和地位,也不可能有很多的财富和高水平的享受;但作为一种事业她有你施展
才能、播撒爱心、创造人生价值的机会和空间。在和天真烂漫的青少年的相互交往中,在看到他们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享受一种青春常驻、平和而又充实的人生幸福。“亲其师、信其师”进而“乐其师”,爱生之师受人爱。教育的本质是爱,爱是一种真挚的情感。“教师只要付出爱,就能得到爱,就会体验爱,因此,爱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换。只有这样,教师爱的教育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成功,这就是爱的感染作用。
“爱在其中,以苦为乐”,让我们的“爱”引导和帮助孩子进行自我教育,使我们的教育工作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滋润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二、尊重:师德的基本准则,孩子人格发展的基础。
现代社会发展到今天,道德的关系体现了平等。没有尊重,就没有平等,孩子尽管依附于师长,但也有被人尊重的需要。只有需要得以满足,才会有力量,就会前进,就能发展。从教育学讲,尊重也是教育的重要原则。人的第一本性,就是要生存要发展。因此,尊重人格,尊重个人的发展应该是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人格发展的基础,尊重,指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在自己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一句话,就是把人所赋有的权利和责任还给人自身。
“尊重”教育就是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相互促进的适宜孩子发展的教育环境。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孩子成长的情感的需要,从而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促进孩子人格的全面发展。
尊重孩子在道理上老师都会认同,可在教育实践中真正做到却很难。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思维方式,都像一条条看不见的绳索束缚着他们。大多数教师是爱孩子的,可是爱并不等于尊重。“尊重”教育体现为师生互动效应,重新认识孩子,同时也重新认识自我。教师应该在实践中、在行为中实践,如: “请孩子坐下来谈话”、“不从窥视孔中看人”、“不用‘差生’一词”、“先向孩子问好”等做法,正是老师们尊重孩子的体现。而这点点滴滴折射出的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孩子是主体,教师的责任在于服务。
教育不是对孩子的消极约束,而是人的自主实现,是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如果教育只是要求孩子“遵守”,关心孩子外在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不注重孩子内心的感受,就不能调动起孩子饱满的参与热情。在教育中,只有调动孩子饱满的参与状态,孩子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将认识水平的提高、情感态度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在实践中尊重孩子,积极发展师生互动关系,建立民主、平等、亲密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沟通,促进以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促进自我概念的建立,促进自我意识的完善,才能使孩子人格健全发展。
“尊重”教育所涵盖的内容归纳为5个方面:尊重自己、尊重孩子、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尊重知识。所以除了在观念上、实践中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尊重孩子的人格,还必须尊重自己,以自己良好的形象、良好的心理品格、道德水平言传身教,感染、感化孩子,在孩子中树立威信、得到敬重;尊重社会、自然和知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在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科学的、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让孩子正确认知,树立正确的知识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德顺:“个人的道德品质是有高低之分的,但最基础的道德品质是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每个社会角色都有相应的权力和责任,每个角色
的权力和责任都被理解和尊重。”孩子是社会的一份子,需要相应的尊重!三、宽容: 师德所赋予教师的人格魅力,孩子心灵成长的美化剂。
教育,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唤醒,是对人的内在潜质的开发和拓展。它应该让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由地生长!
这种生长,需要一种平和的心境,一种智慧的胸襟,一种独特的魅力。它,就是宽容!
宽容,是一种自由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孩子总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他能够凭借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甚或
无知而自由自在地在知识的海洋里寻觅真理,天真地在情感的交融中陶冶身心,轻松地在活泼的学习中成长自己。这种教育宽容的营造,就如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言:我们应该模仿天上的太阳,它把光、热与生气给予整个世界,让凡是能够生存、兴旺和能够发芽的东西都可以生存、兴旺和发芽。
宽容,是一种教育的智慧。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并不希望孩子一夜之间成才,因为他知道“罗马不是在一夜之间建成的”“长城不是在一年中建造的”。就如生活使人们深刻地感受到“吃饲料催熟的鸡永远不如自然状态中生长的鸡”那样,优秀的教师总是在与孩子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给予孩子深切的期待,这种期待是一种发自教者内心的真正的宽容。它没有对孩子“恨铁不成钢”的焦虑,没有对孩子“揠苗助长”的虚伪,没有对孩子的错误、失误耿耿于怀的刻薄,也没有粉饰美化孩子的矫情做作,而是以一种平和的教育智慧原谅孩子目前的落后,用发展的眼光相信孩子日后的优秀。正是在这种期待中,孩子不断地积累着教师的知识、严谨、情感、个性和方法,感受着教孩子活中的智慧、关爱、激励和赏识,在不断的碰撞、跌倒、爬起中,再碰撞,再跌倒,再爬起,直至独立前行。这样的宽容,使孩子在学校生活中静观万物,感受与世界一样博大的诗意。“宽容不等于纵容,它是严格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对孩子深层次的理解和信任。-”
宽容,是一种成长的力量。宽容能使得教师具备教育所赋予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表现在他每天把微笑带进课堂,让课堂洒满人性的阳光;他每天把自信投射给孩子,让孩子日日滋长着自信;他每天把尊重传递给童年,使得孩子天天有尊严地成长;他每天把激励和赏识存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时时体验着学习和生活的快乐。在这种魅力中,培育出的将不仅仅是有知识的新人,而更是富有人格力量的新人。这种新人不仅能够用宽容来回报宽容,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宽容中形成自信的品质,使得他们能够客观而自信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他们总能在自信中充满期待,看到希望,总能在自信中鼓励、接纳着自己的所长,把力所能及的事做好。自信的力量就是对教育宽容的最大回报。
宽容,是自信的基础;宽容,是人格的因子;宽容,是人才的动力。教师,是宽容的使者!选择教师作为自己一生职业的人,他的心中一定有无比的梦想和渴望。在我心中,教师
是蓝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教师是人间的神,他是上帝派到人间的使者,把爱、信任、宽容和梦想带到人间。他会小心翼翼地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梦,而不是在童年时就把那些梦偷走。四、赏识: 师德的智慧,孩子成长的力量
第三篇:滋润孩子成长的营养剂-论教师人格的魅力
滋润孩子成长的营养剂
--------论教师人格的魅力
教育担负着点化和润泽生命的任务,教师则是时代教育的旗手。叶圣陶曾经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首先必须有高尚的人格作保证。教师,作为神圣而光荣的职业,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理应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去塑造自己的学生和自己本身。” 教师榜样像一面旗帜,树立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因此教师只有具备美的人格魅力,具备高尚的师德,才能能感染、感化学生,形成号召力,教师的人格是滋润孩子的营养。爱心、尊重、宽容、赏识作为教师的基本人格因素,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是孩子人格发展的力量。
一、爱心:师德的核心,孩子成长的催化剂。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是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孩子的创造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
在教育工作中,爱是基础,爱是本质,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爱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孩子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教师对孩子的爱就像孩子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母爱,这不是血缘关系,亲情关系,而是教师职业的特有的道德准则,也就是说,你是一个教师,就必须真心诚意地关爱你的孩子,应该像母亲爱自己的孩子那样无私的关爱自己的孩子。爱生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因素,否则“教书育人”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教师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的普遍、持久而深厚的爱。它来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
对社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这种爱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情景,使教书育人和学习知识都变得生动活泼,可转化为孩子对教师的信任、尊敬和热爱,也可激励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热爱孩子主要表现在要尊重孩子,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发现和发扬孩子们的优点,能够接受来自孩子的正确意见,对孩子不讽刺、挖苦、歧视、体罚等。热爱孩子更要表现在严格要求孩子,使孩子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促进孩子全面、主动、健康发展。要对孩子正确引导,使孩子能够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正确对待孩子的不足和错误,能对孩子进行思想和行动上的正确引导,使他们能健康、活泼地成长。也正是在对孩子耐心教育和指导的过程中体现了教师兢兢业业、诲人不倦的工作精神和态度。教师对自已的“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叶圣陶曾经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首先必须有高尚的人格作保证。教师,作为神圣而光荣的职业,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理应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去塑造自己的孩子和自己本身。”教师榜样像一面旗帜,树立在孩子面前。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孩子们由于处在身心急剧发展、心理素质正在形成的基础阶段,往往缺乏辨析能力。因此,教师的言行,孩子极易照样接受,很少去鉴别。“尽朱者赤,近墨者黑”,身教是教师天职。教师要对孩子一生负责,必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如果言行脱节,说做不一,或者是要求孩子这样做,自己却那样做,只能引起孩子反感,造成恶劣影响。拥有健康的人格品位,才能在孩子中树立威信、得到敬重,起到榜样作用。身教是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能感染、感化孩子,形成号召力;教师良好的心理品格、道德水平、敬业精神等,使孩子感到可信、可亲,形成凝聚力;教师要求孩子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孩子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让书籍滋润你我成长”演讲稿
让书籍滋润你我成长”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书籍滋润你我成长”。
生活中,有一种收获,让人一生受益,那就是读书的收获;人生中,有一种经历,让人难以忘怀,那
就是读书的经历。
别斯林基说过:“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珠宝。”如果没有书籍,我们就像没有翅膀的雄鹰一样,即使有再大的潜力,也无法飞行;就像没有燃油的汽车一样,即使马力再强劲,也无法在路上飞驰;就像没有
尾巴的孔雀一样,即使身上的花纹再美丽,也无法展示自己最美的一面。
所以,尽管时代在不断地变迁:电子邮件代替了写信;电话代替了交流;汽车代替了行走„„尤其是电影及电视剧,它们代替了书籍中的情节。然而,那趣味怎能与手执书卷相比?在雨天看书,“沙沙”的雨声让你避开喧闹的城市;在深夜看书,静谧可以让你步入其中的境界,与主人公畅谈。更不用说,看到
一本好书,匆匆翻阅,浏览头尾中间某页哪种自在的乐趣。
看书是思维的体操。你读书时,思维是作家的,也是你的。你和作家一起思考,犹如促膝谈心;你可
以和一切伟人对话,接受古今中外一切伟人的熏陶。你会变得文雅、谈吐不凡。
看书是灵魂的洗礼。你读书,书让你的灵魂变得充实,洗净思维的污垢。在慢慢地接收与理解事物的过程中教你做一个正直的人。
我爱读书,也爱买书,所幸的是父亲是语文教师。很小的时候,他就为我提供了精神的食粮,满架的书籍,点缀了我的生活,洗礼了我的灵魂,让我变得纯洁高尚。滋润着我成长。
古往今来,书籍孕育了无数的伟人。如,高尔基、爱因斯坦、牛顿等等。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一个犹太人,而在“诺贝尔奖”的榜单上,获奖的人里,有130多人是犹太人。这是为什么?是一个巧合?还是犹太人天生就聪明?还是„„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巧合,更不是犹太人天生就聪明。而是犹太人注重后天对孩子的教育。犹太人在孩子刚懂事时,他们会在《圣经》或是其它书籍的书页上涂上蜂蜜,让孩子去舔食,这样,孩子就会明白,读书是甜蜜的、快乐的。这种早教的方法,在旁人看来,也许十分幼稚、可笑。但就是这种方法,使一个个犹太人的孩子爱上了读书,在书的海洋中贪婪地汲取知识,并最终获得了
“诺贝尔奖”,扬名天下。
我们无法丈量自己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一本让人受益的好书,也许就是一次生命的拓展。我们只有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命,才能使自己的生命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闪耀光芒。愿我们在书的海洋里尽情的遨游吧!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了。
第五篇:好家风滋润我成长
好家风滋润我成长
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历来的一种传统美德。我的家庭是一个以孝为先的家庭。我的爸爸妈妈虽然学历不高,但他们教会了我很多关于孝道的知识。我的妈妈是一个农民,从她的身上,真正体会到了孝的传统美德。人人都说婆媳关系很难和谐,可是,在我家这个却是恰恰相反的。妈妈和奶奶的关系很和谐,就像是一对好朋友。这十几年来,妈妈一直为我们这个家付出了很多,自从我记事以来,妈妈每天都忙忙碌碌的,每天要照顾家里,还要时不时的要去地里看看。正因为家里的事情,所以奶奶很理解妈妈,因为奶奶也是这样过来的,奶奶经常去帮妈妈做家务,俩人有说有笑的,聊得甚是开心。
去年,奶奶生病住院了,这可有妈妈忙的了,她不仅要去医院照顾奶奶,还要时常关心我们,又正好赶上姐姐高考,家里忙得不可开交。因为妈妈在医院里照顾奶奶,所以对我们也就关心不够了。因此妈妈心里恨愧疚,直到奶奶出院了,妈妈的心才放下来,而我由于受到妈妈的影响,不想让妈妈那么劳累,我开始自己学着做饭,什么事情都自己做。妈妈见到我这样,她的心里很为我骄傲。此后,妈妈每天都去奶奶家照顾奶奶,因为奶奶刚出院要静养在床上,不能干重活,而爷爷要出去打工,所以只好由妈妈去照顾奶奶,妈妈把奶奶照顾得可好了,一个月下来胖了好几斤呢。但是,我隐约地发现妈妈的头上冒出了好几根白发。一个月下来,妈妈憔悴了好多,因为不仅要照顾奶奶,还要忙碌家里的一切事情,显然身体很劳累。而我因受到妈妈的影响,心里早就出现了一个字,那就是“孝”。于是,我就帮妈妈捶背,洗脚。妈妈已经乐不思蜀,还夸奖我说:“孩子,妈妈真为你高兴,你长大了。”
我很高兴能生在这个家庭里,让我成为了这个家庭里的一份子,让我提前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这么高尚,让我提早了解了“孝”字的含义,也让我知道了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而这些都来源于我的母亲,是我的母亲影响了我。
母亲让我知道,孝亲敬长不能只挂在嘴上,而应该付出实际行动。父母劳累时的一句问候,出门时的一声招呼,都是我们对父母的孝。不要再让父母为我们操心,我们应该去尽自己的力量孝敬父母。
孝是我的家风,好家风伴我成长滋润我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