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是根基,信是枝叶演讲稿[5篇模版]

时间:2020-08-24 20:2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诚是根基,信是枝叶演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诚是根基,信是枝叶演讲稿》。

第一篇:诚是根基,信是枝叶演讲稿

诚是根基,信是枝叶演讲稿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信吧,书信是用于交流思想、表达意见、传递信息、互通情况的应用文书。那么一般书信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诚是根基,信是枝叶演讲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诚信二字联系在一起,表达的是两种境界的统一。一种是诚的境界,一种是信的境界。诚的境界与信的境界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总体上二者是一种互促互补的关系。

首先,诚是根基,信是枝叶,诚与信互为涵养,诚中有信,信中有诚。诚就是诚实,不自欺。信就是讲究信誉,信守承诺,不欺人。一个人要想做到不欺人,首先必须不自欺。只有忠于自己的本质,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使自己的行为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才能最终取得他人的信任。有信的人,必然言行一致;而言行一致的人,也就是一个诚实的人。

诚信可以是对情感而言的。

诚信是每个人心中的美德,是一种品质,在我们这个人文社会,不管在哪一个方面,都要讲究诚信,诚信是福,一个拥有诚信的人不管在事业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都会取得成功,所以诚信是一个人最为重要的一项方面。渔

诚信是讲究方方面面的,商业、工作、生活、交友……都要讲究诚信,人们需要诚信维持关系;商业需要诚信来维持自己的生计,维持与其它公司的合作。诚信可以使他人对自己有好感,诚信也可以让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得到提高。诚信小到可以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提高,大到可以使自己一举成名。诚信能够帮助自己取得在事业上的成就,也能取得在生活上的快乐。

诚信不仅是说,也要行动。诚信需要坚持,只有坚持才会提高,只有坚持才能保持自己不变的品德,在诚实中可以改善自己的身心,磨练自己的耐力诚实需要勇敢和谨慎,信用需要坚持和完善,只有做到这样,自己才能完完全全的是诚信的人。

诚信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不欺骗他人、不守信用,一个无诚信的人就是丧失了品德,是一个身心不健康的人,不仅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他人,可以说就是骗子,这样的人不但得不到他人的信赖,在社会上也无法立足,这样的人很难交到知心的'朋友。不管我们在哪里,都要具备诚信。

诚信已成了这个社会必不可少的品德,诚信能完善我们自己,它对自己、他人都有好处,搏得信任,博得好感,博得事业上的提高,博得生活上的进步,这些比无诚信要好上许多。懂得诚信,做好诚信,改善身心,利益如流,也就是说诚信是福。

“诚信”这两个字对于那些贪而无厌的人会对它置之不理,正是这样的原因,讲诚信的人才会受到更多的人刮目相看。对于它非常重视的人,才会喜欢他。你可别不信,我可是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曾经有这样一位老太太,一贫如洗。她东拼西凑地开了一家零件批发商店,多年之后竟然腰缠万贯。何以至此?因为她坚信“一毛钱”中有诚信,即每盒零件只赚一毛钱。有一次,买方算错了钱,老太太立即转了几趟车,亲自把钱送还。如今,这位文盲老太太依旧过着多年前的清苦日子,依旧坚持“一毛钱”的诚信,丝毫未因富裕而“昏头”。有人问她为何这样做,她只是说:“我觉得舒坦。”

区区“一毛钱”,何足挂齿,但其中包含了多少哲理啊!在当今,物质已越来越富足了,但更应“富足”的应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人”字的一撇一捺,是互相支撑的;人人处在社会当中,何不多给彼此一点“诚信”的支持?

诚信与成功是连在一起的。它带给人的或许是万贯家财,即“金钱”;或许是功成名就,即“才学”;或许是流芳百世,即“荣誉”……但是,这一切都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乃是心灵的崇高和精神的富足。所以,朋友们,请背起“诚信”的行囊,哪怕它只与“一毛钱”有关…

诚实守信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在世上,如果失信,我们会走的很远,但我们却找不回家。这些都是书本上我们学习的诚信之声,然而,我现在才真正的明白它。

第二篇:诚 信 是 金

诚 信 是 金

执教人:方咀小学彭宝春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儿童的生活经验,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2、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的重、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诚实是立身之本,理解“人无信不立”,理解诚实在待人处事中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准备:

1、收集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经典事例。

2、利用收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信,害人害已的事例。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曾子杀猪》的故事视频和录音、插图、文字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 讲关于诚实的故事

1、谈话引入新课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诚”,什么是“信”,今天我们将继续来探讨有关“诚信”的话题。(板书:诚信)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诚实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指名讲述。)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讲一个诚实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2.师述故事:

(1)华盛顿小时候的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认为华盛顿小时候很(诚实)。因为华盛顿小时候很诚实,所以他的爸爸很(骄傲),并且夸他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2)一位博士的故事的启示

下面,我们再来看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位博士,学问做得很好,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怎么回事呢?原来,他在学校时有过多次借钱不还的事;假期打工时还有过欺骗行为。了解到这些情况,用人单位就谁也不愿录用他了。过去的不诚实居然会给自己带来这么大的麻烦,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

(师出示课件——博士个人资料:

1、学习成绩优异;

2、学问做得很好;

3、诚信记录:在学校时有多次借钱不还的事,假期打工时,还有过欺骗行为。)

师:你们想一想,他应聘的那些用人单位会不会录用他呢?

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交流,师指名回答:(不会)

师:这个故事的结果就跟你们预测的一样,那些用人单位都没有录用他,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在学校时有多次借钱不还的事,假期打工时,还有过欺骗行为。使他失去了工作机会,这个博士除了失去工作,还失去了什么?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什么?

师:是的,是失去了诚信。诚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人一旦失去了诚信,就像那位博士一样,即使有着聪明的头脑、出众的能力,也不会被社会所认可,更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所以,做人首先做到诚信。所以说(师板书):诚信是金活动二:讲述《曾子杀猪》的故事

1、引入:在我国古代,有个叫曾子的人,咱们来听一听他的故事。

2、播放故事的视频和录音。

师:在我国古代,一头猪对一家人来说是非常昂贵的财富,而曾子为了一句不经意的承诺,尽杀掉了一头猪,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诚信)

师:对,是诚信。这个故事充分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诚信,将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曾子杀猪》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干多年前,可是它仍然一直启示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生活中信守诺言,要说到做到。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问题续编故事:

(1)曾子的孩子听了妈妈说回来要杀猪给他吃,非常高兴,可是妈妈回来后没有给他杀猪,他()后来,他的妈妈在给他许诺时,他会()。

(2)曾子的孩子盼望妈妈能给自己杀猪吃,可又担心,妈妈会不会只是哄他,不会真的杀猪。没想到,爸爸和妈妈果然履行了承诺,他()。

(3)曾子的妻子本想用这句话哄哄孩子,没想到丈夫那么认真,他无法理解丈夫的举动。于是,夫妻争执了起来()。

(4)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说的有道理,以后,她再给孩子许诺时会()。

4、小结过渡

活动三:《三鹿奶粉事件》的启示

1、播放《三鹿奶粉事件》相关的视频文件和图片文件

师:这一副副令人心酸的照片,它在警示着我们什么呢?

生:它在警示我们做人要将诚信,否则不但害了别人,还害了自己,最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师:是的。同学们,这个真实的新闻事件在警示着我们每一个人:如果不诚不信,不但会受到道德的谴责,更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活动四:阅读了望台、畅所欲言

1、学生自由阅读书中第13页“了望台”的内容。

2、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辩论:

(1)看看哪些是诚实的行为,哪些是不诚实的行为。为什么?

(2)分组讨论,说说。不诚实有什么危害?

(3)交流、总结:不诚实的后果,做了不诚实的事心里会不安、害怕,不诚实只会害人害已。

活动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诚信是金,但在讲诚信时,还应多一份智慧,有智慧的诚信就是与人为善,在咱们中国古代有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叫孔子。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起读——课件出示:人无信不立

师: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人如果没有了诚信,没有了信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师:完全正确。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把这句话牢牢地记在我们的心里。结束语: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烧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一个海洋。同学们,相信诚信的力量吧,它可以点石成金,触木为玉。

作业:每人给自己设计制作一张诚信卡。

附:板书设计:

诚信是金

人无信不立

第三篇:孝道是中华文化的根基

孝道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根基

中国人之重孝道,几乎成了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大特点。孝作为华夏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经孔孟儒学的发挥,以及历代帝王的提倡,确实是深入民心,难以动摇。佛教传入中国,最后也不得不把“无夫无君”的教义改变为“忠孝”的说教;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初,也不得不改变“不能崇拜偶像”的诫条,允许信徒“祭祖”。

一、敬老、养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

在中华民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大家知道甲骨文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记录和反映了3000多年前商朝(公元前14~公元前11世纪)的政治和经济情况。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诗经》中则有“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咏叹。《诗经》里有还有一篇《 蓼莪》做过生动的描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父母双亲啊!您生养了我,抚慰我、养育我、拉拔我、庇护我,不厌其烦地照顾我,无时无刻怀抱著我。想要报答您的恩德,而您的恩德就像天空一样的浩瀚无边!

2.在三千年前的西周王朝(公元前841年,中国历史正式有了确切的年份记载。从此之后,中国历史就进入了完全信史时代。从这一年开始,中国每一位帝王的在位、驾崩时间,全部有了明确记,这也是世界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统治者主张敬天、孝祖、敬德、保民,重视尊老敬贤的教化。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恪守君臣、父子、长幼之道:在家孝顺父母,至亲至爱;在社会上尊老敬老,选贤举能;在国家则忠于君王,报效朝廷。

周朝定期举行养老礼仪。在朝廷,天子一般都要定期视察学校,亲行养老之礼,在太学设宴款待三老、五更及群老,以示恩宠礼遇。在地方,则每年都要定期举行乡饮酒礼。举行乡饮酒礼时,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享有特殊的礼遇,他们不仅受到晚辈的伺候,还依年龄而别,年龄越大,享用的美味佳肴也越丰富。举行乡饮酒礼的目的在于正齿位,序人伦,尊老敬贤,敦睦乡里。周代朝廷对老年人及其家庭也实行优惠政策。《礼记·王制篇》规定,老人五十岁以后,不再服劳役;六十岁以后免服兵役。朝廷还根据户口册核查老年人的家庭及其财产情况,规定“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从政;父母之丧,三年不从政。”这是说,八十岁老人的家庭可有一子免服兵役和徭役,九十岁老人全家可以免服兵役和徭役,以便让其家人安心在家服侍老人,恪尽赡养老人的义务。

二、孝道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

孔子说“孝为仁之本”。我们知道儒家思想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主导性文化,而儒家思想是以“仁”为中心的,“仁”又是以“孝”为本的,所以孝、孝道、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本位,是一切传统道德的规范的核心,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本的根本。中国人几千年来重视孝道,几乎成了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大特点。经孔孟儒学的发挥,以及历代帝王的提倡,确实是深入民心,难以动摇。

1.儒家思想以孝道为根基 儒家思想发端于商周,理论化于孔子,发扬于曾子、孟子,体系化于宋代的朱熹。

孔子。孔子的儒家思想继承了商周的伦理思想。周代将孝道作为人的基本品德。当时提出的“三德”(至德、敏德、孝德)、“三行”(学孝行,以亲父母;学友行,以尊贤良;学顺行,以事师长)成为社会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春秋时期强化礼教。《左传》中有“六顺”: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到了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的时代,孔子继承了商周的伦理思想,创建了独特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体系,又把孝作为是仁的基础。他教育三千弟子把孝放在教学首位,作为道德的根本,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曾子。曾子是孔子的学生。在孔子以后的儒学发展中,曾子在孝道理论方面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孝道思想。孝在孔子那里仅是一种对父母的敬爱的伦理意识,而曾子将孝发展成为一种抽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准则,使其成为道德的总和,天经地义的原则。曾子说:“民之本教曰孝……夫仁者,仁此者也;义者,义此者也;忠者,忠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礼者,礼此者也;行者,行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曾子认为讲求仁爱的人,只有通过孝道才能体现仁爱;讲求仁义的人,只有通过孝道才能掌握适宜的程度;讲求忠的人,只有通过孝道才能真正合乎忠的要求;讲求信的人,只有通过孝道才能合乎真正的信实;讲求礼的人,只有通过孝道才能对礼有真正的体会;讲求强大的人,只有通过孝道才能真正表现出坚强。在曾子那里,孝是一切高尚品行的内在依据,是实现一切善行的力量源泉和根本。曾子还说:“夫孝,置之而塞于天地,衡之而衡于四海……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他认为孝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将孝置于至尊的地位。这样,孝已经跨越了时间与空间,成为永恒的命题,是人类社会一切领域的终极法则。曾子不但是这样说的,而且本身就力行孝道。《孔子家语·六本》篇里记载着这样一个件事:曾子犯了小过,斩断了他父亲曾皙从吴国觅来的瓜种,曾皙一怒之下用锄柄将曾子打昏了。曾子苏醒后问父亲:“刚才我犯了过错,您老教训我,没累着您吧?”之后回房弹琴而歌,好让父亲听见,表示他挨打后没有不适,孔子知道后批评说:“一点小事,曾皙不该暴怒杖罚,而曾子也不该委身以待杖罚,如果万一为父打死,死得没有道理,人们就会指责曾皙的不义,这是大不孝!”这显然是对“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不攻之击。可见,古时把孝当成子女对父母百依百顺也是对孔孟观点的曲解。

孟子:孔门以曾子最能传孝道,而子思是曾子的学生,孟子又是就学于子思的门人,加上我们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对孝更加重视程度。孟子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世俗所谓不孝有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朱熹。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他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在继承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构成了一套系统的、严密的、哲理化的道德教育思想,他提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他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作为“五教之目”。朱熹把学校教育分为小学(8~15岁)、大学(16岁以后)两个阶段,无论小学大学,都以“明人伦”为目的。他主张小学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遵守“孝、悌、忠、信”等道德规范。大学要“明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孝敬》的出现。世界文明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孝经》大约成书于秦汉之际。《孝经》是中国传统的十三经之一,是十三经中最短的经文。只有1799个字,但它却是十三经中唯一一部由皇帝(唐玄宗)注释的书。此书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古人的必读之书,是小孩的蒙学读物。千百年来被视作金科玉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对其推崇备至,产生了人类文明的伟大力量,成为独特的中国孝道文化。《孝经》思想的主题或最大特点是孝的泛化、政治化,《孝经》将以孝治天下描绘成一副诱人的图景,“先王又治理德之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孝经·开宗明义》.指出,假若能够以孝治天下,便会得到“万国之欢心”、“百姓之欢心”、达到“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的地步。一部《孝经》,不足两千字,却多次讲到“治”、“顺”,行孝道,就能“治天下”“顺天下”。

《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它十分明确地将行孝与“事君”结合在一起,把“事亲”与“事君”混同起来,“事君”成了孝道的不可或缺的内容,这是孝进一步政治化的表现。《孝经》把孝分为“五等之孝”,“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庶人之孝”,分五章讨论,体现了孝道的不同层次。《孝经》还有一些独特的内容,用刑罚来维护孝道,“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孝经·五刑》认为不孝之人与要挟君主者和非议圣人者一样,都是大乱的祸根。《孝经》作为儒家专论孝道的一部经典,以其孝道理论的全面性、浓厚的政治化色彩,使儒家的孝道理论创造达到了顶峰。

2.中华传统道德体系以孝道为基础

孝是道德的根本。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说,孝道是所有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的即思想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又说:“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后也;忠,德之正也”,就是说人们的善心、善德、善举可以通过众多的方面来表现,可以通过多种途经来修炼,可以达到不同境界,但是归根结蒂还是从孝的这种血缘亲情中萌芽、发端而来的。一个人能对父母尽孝,才有可能孝父母心、孝父母志,作出一番事业。我们知道《史记》是由司马迁写的,由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写到汉朝。《汉书》记载了自汉高祖开始至王莽篡位的这一段两百二十九年的历史。《汉书》的作者是班固。但实际上《汉书》是班固父子,以及班固的妹妹,两代三个人完成的。班固的父亲叫班彪,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他读了《史记》很赞叹太史公司马迁写出这样优秀的作品,使中国的历史得以流传。可惜《史记》只记到汉武帝时期,于是班彪下决心要把历史继续写下去。他开始收集有关资料,经过相当的努力,终于开始写作了。可惜他的寿命不长,只活到五十二岁,还没有写完就去世了。班彪的儿子班固,从小受父亲熏陶,学识也很渊博,父亲去世后,他整理父亲的遗物,发心要继承父亲遗志,把《汉书》写完,完成父亲的事业。班固虽经历种种挫折,仍不放弃这个志愿,他不幸遭到朝廷小人的诬陷,而被判坐牢。在监狱里,他还坚持整理写书,以后被皇帝释放回家,继续写作。后来班固去世了,《汉书》还有少部分未写完,班固的妹妹班昭,是一个很有学问的女子,又继续哥哥的事业,最后完成《汉书》。再看当今中国社会的那些贪官蛀虫,很多就是不孝之子。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仅索贿就能“日进万金”,但就是这样一个腰缠数百万的“富翁”,却连每月给八旬老母的100元赡养费也难以按时支付。连云港市原副市长鹿崇友为洗黑钱开办“黑金公司”,居然把年近八旬的父母请出,以老迈之躯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不知情的父母不仅成为其傀儡,而且陪同贪儿子一起受惩处。

德是孝的外化。一是孝忠相通,孝始忠结。孔子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曾子说:“孝子善事君。”“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孟子说:“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儒家把对父母的孝心转化为对国家的忠心,把对家的责任感转移对国的责任感,这是儒家孝道观的一大特点。自古忠臣多出于孝子,尽孝与尽忠是相辅相承的,孝与忠有着内在联系和共同本质的“两位一体”。小家与大家本质相通。由孝而忠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比比皆是。例如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是北宋抗金名将。岳飞对母亲非常孝顺。他的母亲留在黄河以北,他就派人去寻找他母亲,并且接了回来。他的母亲有病,经久难愈,岳飞就一定要亲自给母亲喂药。岳飞的母亲去世,岳飞三天不吃不喝。母亲为勉励岳飞英勇抗金,在他背上刺 “精忠报国”四个字,岳飞抛弃一切享乐和安逸,毕生抗击金国侵略。名将吴玠一向敬仰岳飞,愿意与他结为好友,打扮了一个美女送给他。岳飞说:“皇上终日为国事操劳,怎能是臣子贪图享乐之时?”岳飞没有接受,将美女送回。吴玠就更加的敬仰岳飞了。岳飞嗜酒,皇帝告诫他:“你等到了河朔,才可以这样酗酒。”于是从此不再饮酒。皇帝曾经想要给岳飞建造一个住宅,岳飞推辞道:“敌人尚未被消灭,为什么要安家呢?”有人问:“天下何时才会太平?”岳飞说:“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岳飞被奸臣秦桧陷害后,秦桧夫妇被后人铁铸跪像留下千古骂名。宋代杨家将满门精忠报国,前仆后继,正是由于佘老太君夫妇的谆谆教诲与榜样示范。汉代的司马迁为了了却父母的宿愿,宁可承受着沉重的打击而隐忍苟活,完成了其父尚未完成的《史记》。朱德总司令在《母亲的回忆》一文中说,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由此可见,传统孝道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造就了许多杰出的英才,他们为国家、为人民所创造的业绩。

二是推恩敬老。孟子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的意思就是在人与人相处中,应当推己及人,推恩及人,使孝道得以升华。尊老敬老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公共道德。在中国历史上有隆重的老年仪式礼。在民间60岁的老人可以接受儿孙的祝寿;在宫廷中,则有皇帝亲自主持尊老的礼仪。东汉时期,皇帝带头倡导养老敬老之礼。清朝年间还举行过大型的尊老敬老活动-----千寿宴。康熙61年(1722)正月初二,在乾清宫宴请65岁以上的老人,共有1020人。筵席上,老人和康熙平起平坐,皇子皇孙侍立一旁,给老人倒酒。康熙还即兴赋诗,名曰《千叟宴诗》。2006年11月20日发生于中国江苏南京市的“彭宇案”为何在全社会造成了那么大的负面影响和争议?深层次原因就是中国人的尊老爱老的传统(案件具体情况可百度)。

三是由孝而悌、而信、而大爱、而仁。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印光大师所推荐的《感应篇汇编》中有一个例子。古时候有一个孝子叫崔沔(mian),他母亲双目失明,他到处为母亲求医治疗,不惜倾家荡产。他事奉母亲三十年,总是那么恭敬真诚。晚上,不脱帽子和外衣,以便听到母亲召唤就马上提供服务。每当过年过节,或遇良辰美景,大家相聚时,崔沔一定扶著母亲赴宴,让母亲开心,和大家有说有笑,让母亲忘掉失明的痛苦。母亲过世了,崔沔非常伤心,祭祀母亲,发心为母亲终身吃素。他做官,收入很丰厚,慷慨地帮助他的哥哥、姐姐、侄子、外甥。崔沔说:”母亲已经过世了,我没有办法表达对母亲的孝心了,想到她老人家在生的时候,挂念的就是哥哥、姐姐、侄子、外甥这几个人。所以我都要好好的厚待他们,这样做或许可以安慰母亲在天之灵啊!”后来,崔沔官做到中书侍郎,他的儿子佑甫,成为贤明的宰相。崔沔,真是孝子啊!他的孝心里已兼有孝养父母之身,孝养父母之心,孝养父母之志。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私人企业,号称为第一财主的,是山东牟氏庄园。这个家族从明朝末年一直延续至今,发达了四百多年,比王朝的历史还长。它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记录,传了十代。这个家族曾经拥有超过十八万亩的土地,富可敌国。这些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来,这个家族自创业以来,就乐善好施。那时候人都穷,很多吃不上饭,他们就布施粮食,一天三顿饭供给穷人。若遇到饥荒年,那布施得更多,所以每年平均布施的粮食近百万斤;前面五代人所布施的粮食一共超过一亿斤。这个庄园没有围墙,也不用保卫,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么大的庄园,这么有钱,不要保卫吗?他们不需要,当地的整个县、整个市的人民都保卫他,都知道这家是好人,这家人富裕我们都沾光,我们都得福,我们要保护他。所以当地的强盗都不会抢他的,甚至都保护他。这个家族家教非常的严格,用古圣先贤的思想教育子孙,特别要子孙勤俭持家,他们认为一个人如果是奢侈,那就是败家之相。这就是牟氏家族的保富法:乐善好施,行善积德。

3.佛家和道家也倡导孝道。佛家的孝道。释迦牟尼佛,以身作则,为人演说孝道,成佛以后,亲自为父母讲经说法,告诉他们宇宙人生的真相,启发他们的智慧而彻底离苦得乐。在他父亲去世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守在他父亲身边,安慰他,开导他,让父亲放下一切忧虑烦恼,念阿弥陀佛,往生一个美好的世界--极乐世界去。给予父亲临终的关怀。父亲过世后,佛亲自抬棺材,安葬父亲。释迦牟尼佛在另一部著名的经典--《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说:”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是成佛的正因之一。成就佛道,就是成就了最圆满的智慧,而这种最圆满智慧的基础,第一步就是孝养父母。

在释迦牟尼佛所讲述的《父母恩重难报经》里,佛告弟子:”欲得报恩,为于父母书写此经,为于父母读诵此经,为于父母忏悔罪愆,为于父母供养三宝,为于父母受持斋戒,为于父母布施修福。若能如是,则得名为孝顺之子;不作此行,是地狱人。”《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说道:“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这些话主要的精神是告诫我们只有宣扬孝道,实践孝道,才能谈得上报恩。

南北朝时的南齐,有一位很有修行的高僧──道纪法师。他常常在邻城东边讲经,来去之间都扛着一个扁担,扁担上有两个担子,一个担子里坐着他的母亲,一个担子则摆满了佛经佛像。日常生活中,不论穿衣、吃饭、大小方便,都是由道纪法师亲自为母亲料理,如果有人要来帮忙,他一定会拒绝,并且说:“这是我的母亲,不是你的母亲!你应对你的母亲也这样做!”道纪法师时常告诫人说:“自己的母亲一定要亲自供养,供养母亲的福德与供养登地菩萨的功德一样大。”很多人被道纪法师的行为感动纷纷效法他的孝心孝行。明朝时大学者杨黼曾告别亲人去四川找无际大师学佛。半路遇到一个老和尚,老和尚说见无际大师不如见佛。老杨十分高兴,忙问佛他老人家在哪?和尚说,你原路返回,看到披着被子倒穿拖鞋的就是佛啦。老杨见他一本正经像个高僧模样,值得信赖,便掉头回去,一路上轻易都不敢眨眼,生怕与佛错过。结果这天深夜走到家门口也没见到佛,心中遂大呼上当。想想也是,哪有佛披着被子倒穿拖鞋的,难道是济公**?边想边叫门,里面的老娘早已睡下,突然听见儿子叫门的声音,连忙出来开门。家门一开,杨黼呆住了,眼前急急忙忙来开门的母亲正披着被子倒穿拖鞋。原来找了一路的佛正在家里。

现在有的佛教法师也在讲孝。例如慧天法师讲述,陈聪德居士整理的《净话》中就有《孝亲颂》的内容,其中提到“我的一切,都是父母的恩赐。”“孝心是宇宙人间,永恒的真理。”有居士印《孝学颂》,其中“青少年福智十善法”,第一法就是“孝顺父母”。

道家的孝道。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又称太上老君。老子与孔子都是周朝时代的人。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道德的本源”及礼乐制度。孔子对这位太上老君是十分尊敬的。这位太上老君有一篇教人改恶行善的《太上感应篇》。文章中说道:”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里指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福和祸都是自己造作,自己招来的。因此他教导人要”忠孝友悌,正己化人”。太上老君还说: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意思是说,行善之人起码是忠孝友悌都做到(能忠效国家,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这样的人,人人尊敬他,上天会保佑他,福禄不求自来,凶事会远避他,神灵会卫护他,他做任何事都能成功的。吕祖(即吕洞宾)在著名的”劝孝文”中说:“我能孝,自无逆子。子能孝,自无逆孙,绳绳克继,叶叶永昌,善孰大焉,利孰厚焉。”意思是说,我能孝顺,给孩子做好榜样,自然没有不孝的儿子,儿子能孝顺,自然没有不孝的孙子。一代传一代,这是最大的善事。这是最丰厚的利益了。

在东晋时,道教认为“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宋元时甚至还出现了以“忠孝”命名的道教派别“净明忠孝道”。佛教本来认为,“识体轮回,六趣无非父母;生死变易,三界孰辨怨亲?”但中国化的佛教却提出“儒佛皆宗之,其唯孝道矣”,甚至认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提出“孝也者,大戒之所先”的观点。重视孝道、突出孝道成为中国佛教伦理的一大特色。

4.孝道的政治化和风尚化

自秦代以后,官修正史上都立有《孝义传》,就是表彰孝子,让他们青史留名。从汉朝开始,提倡“以孝治天下”,孝开始走上政治舞台。特别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家思想成了封建正统思想,孝也成了中国传统的伦理概念孝道由家庭伦理扩展为社会伦理、政治伦理。孝与忠相辅相成,成为社会思想道德体系的核心,“以孝治天下”也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

两汉时代,除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外,汉代皇帝都以“ 孝” 为谥号,称孝惠帝、孝文帝、孝武帝、孝昭帝等等,表明了朝廷的政治追求和对“孝”的尊崇。提倡孝道,褒奖孝悌,是汉以孝治天下最明显的标志之一。据《汉书》与《后汉书》帝王纪中记载,自西汉惠帝至东汉顺帝,全国性对孝悌褒奖、赐爵达 32次,地方性的褒奖则更多。皇帝幸巡各地,常有褒奖孝悌的事。有时一地出现祥瑞,则认为是弘扬孝道所致,也要褒奖孝悌。对于著名的孝子,皇帝更加重视,把其作为弘扬孝道的榜样,精心扶植。如有一陈姓寡妇,养婆母 28 年,汉文帝感其孝行,给予“孝妇”称号。东汉初年,临淄人江革以孝母闻名乡里,光武帝赐其“巨孝”称号,赐谷千斛。

在政治制度上鼓励孝道,重视养老,选拔官员也把“孝”作为一个基本标准,兴“举孝廉”,察举善事父母、做事廉正的人做官。元光元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元朔元年,武帝又下诏,凡两千石以上官吏必须察举孝廉,否则按不敬和不胜任论处。以孝为本就成为选拔官吏的标准。汉武帝以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官吏多为孝廉出身,被视为仕宦之正途。隋唐也是一个以孝治国的时代。唐玄宗亲自为《孝经》写序、注释,并下诏颁行天下。天宝年间免征居父母之丧者的劳役赋税,称为“孝假”。武则天时,元让以孝著称,诏拜太子司议郎。唐代社会出现了一些“以孝闻于世”的孝子贤孙,其尽孝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善事父母,养老送终”等方面。对于尽孝道的典型,朝廷也给以褒奖和宣扬,或由地方官府表彰,或由地方举荐,上奏朝廷,授官、赐物,甚至载入史册,传之后世。隋唐后的刑律皆将不孝列入等同谋反不予宽赦的“十大恶”之中。杀父母者历代皆凌迟处死。明律中,凡不顺从父母致使父母生气的事皆视为忤逆,可告于官,要打板子直至判刑。民间流传的“打爹骂娘,天打雷劈”,表明不孝者皆为世人所不齿,天地所不容。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在把孝看作是“风化之本”,“古今之通义”,“帝王之先务”,认定“垂训立教,大要有三:曰敬天,曰忠君,曰孝亲。君能敬天,臣能忠君,子能孝亲,则人道立矣。”朱元璋当政时期,荐举讲孝,科举讲孝,选官员亦讲孝。经由荐举途径 “由布衣而登大僚者不可胜数”。明朝还以养老之政教民孝,对老人赐以布帛,授以爵位,还让他们议政,御政,评论官员,理民诉讼,宣教民众,以发挥他们的作用。明文规定80岁以上的老人由官府养。由于朱元璋的大力提倡,整个明代都非常重视孝道。明12代皇帝统治的277 年中,皇帝的庙号、谥号或陵名,孝字很多。如“孝陵”、“孝宗”、“孝康”,尊谥中的“至孝”、“达孝”、“纯孝”、“广孝”等。

清朝也重视以孝道治天下。顺治皇帝曾经注过《孝经》。康熙、乾隆皇帝数次在宫内开设“千叟宴”。康熙还曾颁发“圣谕”,提倡孝道,敕令全国广为宣讲。他认为,帝王治天下要“首崇孝治”,“ 孝为万事之纲,五常百行皆本诸此。”清代法律规定,对于不孝甚至残害父母的,予以严惩。另一方面则是旌表孝子。雍正时曾规定,犯死罪但因为是独子,必须赡养父母的,予以宽刑。清代封赠臣子的父母、祖父母及其配偶,也是一种提倡孝敬的措施,具有弘扬孝道,倡导敬老的意义。

第四篇:责任是执行力的根基(心得体会)

责任是执行力的根基

开展掀起新一轮严管理高潮,加强执行力建设活动以来,我认真学习了集团公司和我矿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矿有关这次活动的一系列文件;同时,作为基层科区管理人员,多次组织全区职工开展学习和讨论,在学习和讨论中,也不断提高了我对掀起新一轮严管理高潮,加强执行力建设的认识。通过开展执行力建设,对比我们区队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执行意识不强、执行效率不高、执行措施不到位、执行效果不好等突出问题,以及自身存在的种种毛病及不足,我充分认识到了开展这一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否则,我矿“四好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我矿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开创我矿各项工作的新局面等都将是一句空话。

回顾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言行,确实有很多不良习气都能从自身找出,如:心浮气躁,事业心、责任心不强,暮气渐长,庸碌无为等等,这些现象,无论是对自身的成长,对区队的建设,还是对我矿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都是非常有害的。“逝者已矣,来者可追”,我决定在这次活动中锤炼改造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益于矿区发展的人。

我认为,责任与责任心是密不可分的。谈及责任心与执行力的相互关系,我是这样理解的: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我认为责任心是内因,执行力是外因。有责任心,执行力的实施才有落脚的根基;有责任心,执行力的实施过程才赋有生命力。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第一要素,比任何能力都重要。只要有责任心,80%以上的工作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因为有责任心的人工作会很努力、很认真、很仔细,这样就可以确保工作少出错;因为有责任心的人有组织性,他能够顾全大局、以大局为重,能够服从、协调配合把工作做好,这样就可减少许多工作矛盾,并能发挥团队的作用。从我矿的执行力理念来理解,我认为执行力的实施就是将这种责任具体化的过程。

谈到对责任的理解,我认为:首先,责任是对工作的忠诚和热爱。作为****管理干部,如果他富有责任心,那么他表现出来的应该是对管理干部身份的珍惜,是对全区干部职工的利益的维护,是对当班工作任务和工程质量的监督。因此,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基层科区管理人员,必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心,这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前提。我既然担当了这个职务,就必须对采煤二区负责,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很好的融入到我们这个班组和集体中去。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规矩是人行为之准则,“有条”才会“不紊”,有轨才会减少越轨。因此,围绕我矿一系列政策举措,我始终把严细管理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要求执行制度必严肃,落实制度必到位。

其次,责任是一种锻炼出来的常态和习惯。我区优秀共产党员、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就以他的实际行动,很好地证明了这一

点:三十年如一日始终工作在采煤二区,工作在最危险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了几十年,没违过章,没出过工伤,这不仅在煤矿,就是在其它行业也是不多见的。他就用这种三十年如一日的常态和习惯,诠释着“要做就做最好,要争就争一流”的崇高信念和人生真谛。

总而言之,责任意味着有自信,有上进心,可信赖,追求成功并且能够自律。做到这几点,作为一名管技人员,在付诸执行力的行动中就不可能失去精神,不可能出现偏离,从而也就能确保我区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第五篇: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根基 2

中铁文化铸成功之路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根基,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和延续的血脉。打造和谐中铁,建设温馨家园,构建令职工自豪的沧州中铁文化,引导干部职工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永不自满、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以解放思想作为原动力推动中铁事业持续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把“以人为本”正式写进党的文件,而中铁正是贯彻党中央思想确立科学、高效、人性、传承、共赢的企业理念。准确把握以人为本内涵,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突现了中铁的发展理念它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理念引导。

同时明确提出责任赢得尊重,劳动创造价值的企业价值观。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发挥环境育人功能,陶冶职工情操 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范围内的物质形态所蕴含的文化因素。物质文化对于人的精神状态的巨大影响与作用是人所共知的。让职工以厂为家,中铁通过加强企业的物质文化建设,增强了企业的吸引力、向心力,并使其不断转化为强大的凝聚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职工创造一个整洁、安全、舒适、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为职工解决后顾之忧,同时肩负社会责任为创造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让广大职工可以全心全意的投入建设中铁、建设和谐社会的工作中去,与党中央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

以制度文化建设为重点,坚持忠诚、务实、公正、廉洁的行为规范。发挥管理的约束功能,规范职工行为 制度文化是协调企业各方面关系、规范职工行为的各种法规和制度。通过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加强职工忠于企业、企业忠于人民的作风和职工勤奋务实的工作态度以及公正廉洁的干部职工行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

坚持雷厉风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使效率和质量达到完美的平衡点。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严谨的态度是成败的关键,雷厉风行、精益求精中铁为广大干部职工明确的提出工作作风的要求,为职工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建设中铁家园提供了正确的方法。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中铁的精英功臣们用辛勤的汗水和颗颗赤诚之心,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艰苦奋斗的壮美诗歌。志存高远、超越自我、蓄势腾飞!承载着未来无限美好与希望的沧州中铁,正伴随着集团公司大二期的豪迈脚步,以昂扬奋进、厚积薄发的雄姿,向着更高、更远、更辉煌的目标迈进!让我们携起手来,以向着太阳豪迈出发的大无畏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开创我们沧州中铁更加美好的明天!

财务部审计科郭一心

下载诚是根基,信是枝叶演讲稿[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诚是根基,信是枝叶演讲稿[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想政治素养是思想作风的根基

    思想政治素养是思想作风的根基思想作风是我军性质和宗旨的生动体现,是军队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关系到军队形象和战斗力生成发展。思想作风建设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加强和改......

    社会责任感是构建和谐根基

    公民具有社会责任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 和谐社会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全体公民有良好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社会风尚。社会责任感是其基础元素。无此基础,便无责任......

    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

    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街道办事处作为区委和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好基层作用,进一步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是一......

    爱是生命的根基点评修改稿

    爱是生命的根基 ——读《海蒂》后感 这是一本厚厚的书,来自于作者约翰那.施皮里的一本非常感人,生动的故事书。 瑞士的阿尔卑斯山是爷爷的家乡,在那里海蒂和爷爷相处的日子中,认......

    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立警的根基

    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立警的根基 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立警的根基,执法的准则,力量的源泉,是全部公安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生命线。无论解决当前公安执法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中的突......

    自我了解是建立关系的根基

    自我了解是建立关系的根基 郭国旗 建立关系,首先要了解对方,而了解孩子的方式有很多,如果父母不能做到了解自己,是很难做到了解他人的。 父母的强势和自以为是,很容易就滑入心理......

    道德修养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根基

    道德修养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根基 ——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2006年10月份,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上的《论语》心得讲座,精彩的内容吸引着我一直看到......

    学生作文:古城重建,文化是根基

    古城的重修(议论) 中国城市在大规模扩建时,各地拆老城,建新城,轰轰烈烈,许多老建筑在一夜之间消失。而自从丽江古城因为旅游业声名鹊起之后,各地又兴起重建古镇的热潮。似乎一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