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从知识内容上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内容,是继学生对氧气、水、碳及其化合物的单元素、单物质的性质学习后,进行的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本部分知识内容在原有的片段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开始上升到类别性质的归纳及类别自身变化规律的学习。本部分采用的知识题材是铁、铝、镁、锌、铜、氧气、盐酸、硫酸铜之间的反应,这些反应在之前的各单元中都多少已经接触到,只是当时的知识侧重点不同而已,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的难度,同时也保证了学习新知识的时间和精力的投放;同时,作为置换反应,与后续酸碱盐的学习密切相关,使本课时内容具有了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功能。
从化学学科思想培养与后续学习的知识储备上分析,本课时所蕴含的化学学科思想在教学中应予以重视,如建模思想和分类思想。
从建模思想的角度看,此前几次学生接触到的元素化合物的学习,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知识主要以片段的形式呈现,其主要功能是用它来得出某一种物质的性质,如第二单元氧气,主要说明氧气能与金属和非金属发生反应,到四单元的水和第六单元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谈不上为学生学习建立起一个学习或研究的模型来,当然,此时的学生知识面也不允许把问题提升到此高度。
就分类思想而言,在之前学习中虽有提过分类思想,但模糊而笼统,如第二单元中的化合反应定义,是从物质的角度进行阐述;分解反应的定义也是如此。从化学意义上说,缺乏化学专业特色,而在此知识章节,引入了单质化合物等名词第一置换反应,第一次要求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解读分类,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的化学思想和化学思维方法意义重大。
因此,引导学生从类别的角度去观察,总结物质及物质变化的特点,并学会应用类别在指导、整理和学习新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效能感,感受化学学科思想的魅力。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分析,此时的学生已经学过学生对氧气、水、碳及其化合物的单元素、单物质的性质学习后,并接触了铁、铝、镁、锌、铜、氧气、盐酸、硫酸铜之间的反应,学生已经具备有一定的问题探究的素材。
从学生年龄特点上分析,此时的他们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问题、动手能力较强,好奇心也足,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习精神,思维的发散性也比较强。因此,在学法上尽量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要提高他们课堂学习的效率,布置的学习任务要附有一定条件,适当加强对学生思维的约束。
鉴于以上的分析,参考《教师教学用书》和《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探究,使学生能从类别的角度知道置换反应,懂得如何判断金属与酸,金属与化合物否发生反应;
(2)通过从对金属与酸和金属与盐反应的探究,使学生认识金属活动顺序表,并能应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决一些相关化学问题。
(2)通过从对金属与酸和金属与盐反应产物的探究,使学生初步了解置换反应的原理本质,并能书写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1)
在教师的带领下,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使学生初步体验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过程与方法,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2)
通过分组讨论分析置换反应的特征,了解建模思想推测生成物的中的应用;
(3)
通过对金属与酸和金属与盐反应的探究,使学生初步学会判断置换反应是否发生的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的逐步解决,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
通过微粒观、分类观在具体化学学习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化学学科思想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金属活动顺序表
判断置换反应是否发生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金
属
与
氧的反
应
【引入】:
金属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我们也能常见一些关于金属的一些现象,你能得出关于金属性质的一些什么结论?
【图片展示】:
(铁锈)
(铜绿)
观察常见金属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金属能与氧气反应。
关注生活,并从生活中学习化学
(银锈)
(金块矿石图片)
【进一步引导】:以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铁生锈与铜生锈哪一种更容易些?说明什么问题?
思考并回答:
铁生锈更容易些,说明铁比铜更容易与氧气反应。
让学生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有差异
【讲解】:生活中我们有一句话叫:真金不怕火来炼,说明金子即使在高温下也不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结合前面所学知识,你认为铁、铜、金的金属活泼性顺序是:
思考并回答:
铁>铜>金
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金属的活动性是可以排序的。
【板书】一、金属与氧反应
根据生锈的时长短判定:
金属活动性:Fe>Cu>Au
金
属
与
酸的反
应。
【板书】二、金属与盐酸、硫酸的反应
【学生活动一】:金属与酸的反应。
药品:金属镁、锌、铁、铜,HCl稀溶液,H2SO4稀溶液。
仪器:八支试管
学生根据课本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包括反应的剧烈程度)
学生通过自身的实验经验,进一步感受金属活动性的不同
【过渡】观看课本P10,图8-12
金属与盐酸的反应,结合你的实验,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思考并回答:
1、金属与酸的反应。
2、金属活动性:
Mg>Zn>Fe>Cu
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金属的性质和活动性是可以排序的。
【板书】
1、金属与盐酸、硫酸的反应。
2、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判定:
金属活动性:Mg>Zn>Fe>Cu
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板书】三、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演示实验】
药品:金属铝、铜,CuSO4溶液,AgNO3稀溶液,Al2(SO4)3溶液。
学生对照课本实验方案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使学生了解通过金属单质与化合物溶液反应的现象来比较金属活动性的方法
金
属的活
动
性
【讲解并板书】:经过大量的是实验,人们对常见金属的活动性进行了排序,排序结果是:
学生听讲并识记金属活动性顺序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形成整体印象。
【过渡】:
人们经过这么辛苦的研究,那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学生聆听,划书,并理解
培养并引导学生建立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
【讲解】比如说第二条,假如我们要制取氢气,我们对金属选择的范围就已经确定,只能是氢以前的金属,且不能选择太靠前也不能太靠后的金属,所以在实验室我们经常选择Zn为反应物。再比如第三条在冶金工业生产上应用,古代的湿法炼铜中采用Fe把Cu从CuSO4溶液置换出来。
学生聆听
了解金属活动性对工农业生产和我们学习的帮助
【讲解】前面在学习金属活动性时,我们学习了一些比较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你能利用学习过的方法设计并证明Mg、Fe比Cu活泼吗?
提出探究问题
【自主探究】实验药品及仪器:
Mg、Fe、Cu,MgSO4溶液,FeSO4溶液,CuSO4溶液,H2SO4溶液试管
设计实验并验证
提出探究问题,通过探究实验加深学生对金属活动顺序表的认识、巩固对活动顺序表的运用
【过渡】:写出你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根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置
换
反
应
【自主探究】结合课本P11金属与酸的反应,从分类的角度分析下列反应,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假如你给这类反应一个名称,你会起一个什么名称?
Fe
+
CuSO4
=
FeSO4
+
Cu
Mg
+
FeSO4
=
MgSO4
+
Fe
化合物
单质
Mg
+
CuSO4
=
MgSO4
+
Cu
单质
化合物
学生归纳总结: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单质+化合物=
化合物
+
单质
熟悉置换反应的定义
【板书】: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归纳总结】是不是所有的金属单质多能跟任何一种化合物发生反应?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思考并回答:
必须满足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与后面金属化合物才能发生发生反应。
熟悉置换反应的定条件
【板书】:置换反应的条件:
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与后面金属化合物才能发生发生反应。
【练习】:完成课本P13:第5题
学生练习并说明条件
巩固置换反应的定条件
铝的异
常
反
应的原
因
【过渡】: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理论上,在空气中铝与铁哪一种金属更容易生锈?
思考并回答:
铝
金属的化学性质中的特殊现象
【过渡】:但是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铁生锈,而没有看见铝生锈,显然不是因为铝比铁更活泼,那是什么原因呢?
【引导】阅读课本P9:
学生阅读
明确铝为什么不易生锈的原因
【反思总结】: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把你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作业】搜索资料,写一篇化学小论文,主体“金属活动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1、归纳金属活动顺序及规律
2、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化学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学习过程的内化,认识提高、情感深华的过程。
板书设计: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反应
根据生锈的时长短判定:金属活动性:Fe>Cu>Au
一、金属与盐酸、硫酸的反应
1、金属与盐酸、硫酸的反应。
2、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判定:金属活动性:Mg>Zn>Fe>Cu
三、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四、金属活动顺序表
五、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条件: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与后面金属化合物才能发生发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