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是有大小的,感悟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4.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而与边的长短无关。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角的学具、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
2.师: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先猜圆形,再猜长方形)追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是圆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
3.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实物图。
(2)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看,老师带来了三件物品,它们身上有角吗?
等学生观察后,把钟表、三角尺、剪刀放大,背景逐渐褪下去。问: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你们看,角就是这样的。(课件中三个角从实物中移下来)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再用手比划比划角的模样。
师: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3)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①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你们觉得尖尖的这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角的两条边都是……(生:直直的)。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就组成了一个角。
②师(再指课件上第二、三个角):谁来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分别抽出两名学生)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2.操作、认识角的大小。
(1)折角。
①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这张纸上有角吗?开动小脑筋,动手折一个角,试试吧。如果你有了答案,悄悄地和同桌说一说,还不知道的学生轻轻地打开课本第39页,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折角的。
②学生折角,教师巡视指导。
③展示最快的学生做的角。师(让生拿上来):这是一个角吗?它的顶点和边都在哪儿?请折好的同学把你折的角指给同桌看看,顶点在哪,两条边在哪儿?
(2)做活动角。
①师(拿出一个活动角):老师这儿有一个角(师扳动角的两边),你们看,这是一个活动角,你们想不想做一个我这样的活动角?用老师发给你们的两根小棍,试试吧!(生做)
②展示两学生做成的角(大小明显的):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大,一个小。
师:对,角是有大小的。(再展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角)能一眼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那有什么办法知道?
生:可以把这两个角重叠在一起。
师:你来试试。
生(把两个角放在展示台上比):把它们叠在一起,把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上面这个角的另一条边在下面这个角的里面,这说明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小一些。
师:这个办法真好!同桌之间也像这样把活动角比一比,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看谁的大,谁的小,比出结果了吗?
③认识角的小大与边叉开的程度的关系。
角的大小与它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是跟角的两边分开的程度有关,角的两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3.教学例2:画角。
(1)师:你们看,角多神奇呀,你们喜不喜欢它?那我们把它画下来,好吗?怎样画角呢?(抽一生说)
(2)师:我们来看看究竟该怎样画角(课件演示角的画法)。
师:这是第一步,接着看第二步,角画好了。
(3)师:应该怎样画角呢?
指名生说说。同时教师再演示一遍,并小结:先确定角的顶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4)师:你们会画角了吗?试试看。
学生画,教师巡视。并展示学生画的角。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39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八的1~4题。
四、归纳新知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归纳小结:(1)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2)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3)学会了画角和制作角。
五、板书设计
认识角
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角的画法
先选择一个点,再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线。
六、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