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数辆、细橡皮筋数根、测量距离的软尺数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CAI。提问:这些车用的是什么动力?(拉力、电力、)
2、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
3、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能使小车动起来呢?(电力、太阳能……)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
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
二、探究活动
(一)初步探究
1、提问: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
学生讨论探究
2、教师小结:手举小车:我们可以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上,橡皮筋的另一端绕在车轴上,然后轻轻放开,看看小车能运动起来吗?
分发小车(每组一辆),学生活动
3、.师:活动中想办法让小车朝前开,再想办法让小车往后退。(师演示)
师:我们把固定橡皮筋的这边作为车头——就是前,这边就是后。每个小组待会儿都有两辆小车,可以3个同学一辆,每个同学都玩一玩,想办法让小车朝前开,再想办法让小车往后退。听到音乐响起就及时停止。现在请每个组的组长上来领取小车,分配好后就开始吧。
(师板书:小车行驶的方向 小组内活动:想办法让小车朝前开,再想办法让小车往后退。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4、师:请组长将小车放回原处。刚才同学们都很棒,小车都能前后运动起来了。
5、师:谁做给大家看一下。(学生上台演示 前行 后行)
6、师:成功了!跟大家说一下你是怎么做的。(演示、说)
7、师:通过刚才小车行驶的方向和他橡皮筋缠绕的方向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小车行使的方向和橡皮筋缠绕的方向刚好相反。)(师板书:与缠绕 相反)
8、师:橡皮筋往后绕,小车就——朝前开。橡皮筋往前绕,小车就——朝后开。那谁能够使小车朝前开,开得更远呢,我想请两位同学上来现场比试一下?
(两位学生演示,师生评议,发现问题)
(二)深入探究
1、师: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可能与什么有关?
(师板书:距离,根据学生说的板书:圈数)
2、师: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真的和圈数有关吗?(师板书:?)怎么来做这个实验,可以先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师板书:少、中、多)
3、师:假如叫你选你会分别选几圈呢,为什么?(实验时还应注意什么?圈数不能太近;圈数不能太多,太多的话橡皮筋可能会断掉;用力一推行吗?)
4、师:我们在数圈数的时候,怎么样才算绕了一圈?(出示模型,学生演示)
5、师:活动时,还有几个小要求,谁来读一读!
小要求:
(1)
(2)每次实验时要看准停车地点,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
(3)边实验边思考:橡皮筋缠绕多圈或少圈,产生的力一样吗?
(4)听到音乐响起,各组整理好材料准备汇报,看哪个组完成的快哦!
6、师:每个组的记录单我们来看一下。(出示记录单:课本P73)
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记录
7、师:先做圈数少的,再做圈数中等和多的,为了实验数据更科学,同一圈数要求反复做三次。清楚了吗?好,各组留下一辆小车,组长将另一辆车拿上来换取记录单和测量板。拿到材料后实验就开始吧。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先做好的小组先将实验结果统计到表格上。)
8、学生汇报
①师:通过实验,你们组有什么发现?(板书:近 中 远)
②师:的确与圈数有关。(师擦掉?)圈数不同,小车行使的距离为什么就不同呢?
③师:橡皮筋缠绕多圈和缠绕少圈所产生的力一样吗?
(三)认识弹力
师:为什么橡皮筋绕起来,小车就前进了呢?(这是因为橡皮筋绕起来长度就变长了,会产生弹力,能驱动小车。)可是为什么小车行驶了一段距离后又停下来了呢?(因为橡皮筋恢复到了原来的长度,弹力也就消失了,就不能驱动小车了。)(出示弹力的概念,书本74页。学生勾划小声读)
三、拓展探究
1、师:除了将橡皮筋多绕圈以外,大家还有什么方法使小车跑得更快?
学生讨论、活动、交流
2、其实日常生活中许多物体能产生弹力。哪位能说说?
四、小结
生活中的确有许多利用弹力来服务于我们的物体。让我们好好观察,利用弹力为我们做更多的事情吧
五、板书设计
用橡皮筋作动力
小车行驶的方向 与橡皮筋的缠绕 相反
少 近
距离 圈数 中 中
多 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