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鼓乐教案
篇一:教学设计——非洲鼓乐教学设计
非洲鼓乐教学设计
唐山镇中学 胡丛
篇二:鼓乐教案
《鼓乐》练习曲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欣赏《鼓鸣盛世》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表演。
3、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鼓点节奏”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教学的重点: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
教学的难点:掌握鼓点的节奏。
教学用具:多媒体 鼓筷子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明确本节课教学任务,提出新的希望。
3、复习上节课:鼓点练习曲1和2。
4,、欣赏《鼓鸣盛世》感受二中鼓乐队的同学带来鼓乐的特殊魅力。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按节奏跺脚、击掌和身体的律动结合起来。a,听完说说你对鼓曲情绪的感受。
b,随着老师奏的主旋律,念一念下面 的锣鼓节奏。
5、要清楚前十六和后十六的区别,节奏的打法。巩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排数。
6、分组进行鼓乐表演。
7、课堂小结
篇三:鼓乐铿锵教案
鼓乐铿锵
连云港市海滨中学 崔传青
教材分析:《鼓乐铿锵》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第三单
元“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的内容。本课选取了“打溜子”与“鼓吹乐”两首清锣鼓为重点欣赏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民间器乐,由于小学初中阶段对打击乐有了初步了解,因此本课倾重于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等,进而在鉴赏更多的民间器乐方面能举一反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打击乐的代表形式及风格特征、初步掌握绛洲大鼓和打溜子的打法。
2、过程与方法:欣赏代表作品,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体验打击乐的感染力。
学生通过律动的实践活动,体验节奏等音乐要素与情境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关系,奠定欣赏器乐作
品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音乐的多元与大同,培养学生对民族打击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绛州鼓和打溜子钹的基本演奏技法
教学难点:关注对音乐兴趣的培养,改变学习方式。组织教学
一、导入:视频导入(课件播放鼓乐视频)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音乐由红罂粟女子鼓乐团演奏的《中国龙》,乐曲通过变化丰富的灯光、振奋人心的鼓声为我们展现了蒸蒸日上的、闪闪发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龙的形象。这是一首中国现代鼓乐。说到中国鼓乐,它的历史非常悠久。鼓是最能表现激动热烈场面的打击乐器之一。在中国鼓乐当中,山西绛州大鼓是最具有表现力的。(出示绛州大鼓图片)
二、新授
1.绛州鼓乐《滚核桃》。
说到绛州鼓乐要追溯到1300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设立了绛州鼓,并下令创作乐曲《秦王破点兵》因此这个绛州鼓就成为山西当地的民间文化之一而名扬天下。绛州大鼓,鼓下有架,鼓后有夹板。夹板的作用是用来为鼓打基本拍的演奏者用各种演奏技法去表现乐曲。在绛州大鼓中有这样一首乐曲叫《滚核桃》。是最具代表性的,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听一下这首《滚核桃》,注意观察这段视频中鼓的演奏技法。等会我请同学们上来演示一下你所观察到的。(1)观看视频
这是由绛州当地老百姓自发组织的一个农民鼓乐团,她们演奏的非常棒。就演奏技法来说我觉得《滚核桃》要比《中国龙》精彩的多。刚才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很多同学都认真看了。我们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
出示幻灯片(绛州大鼓几种演奏技法)(2).体验、感受绛州大鼓的演奏技法。
老师总结了绛州大鼓的几种演奏技法
① 双手敲击鼓面
② 敲击鼓梆
③ 双手交替敲击鼓梆
④ 闷击
⑤ 双手交替敲击鼓槌
⑥ 刮击鼓梆(介绍核桃滚落在地面上的声音)
⑦ 单手滚奏
学生依次敲击,教师加以指导。
(3)介绍《滚核桃》结构并通过体验节奏、速度、力度变化感受其特点。一种演奏技法就能表现一种乐思,可见演奏技法整个民族打击乐器中的地位是不能忽视的。《滚核桃》中除了演奏技法还有一个是非常有特点的,就是它的结构。
滚核桃的结构分为头身尾三部分。
(出示幻灯片)
《滚核桃》结构
头——身——尾
头:先听一边。问学生这段鼓乐有什么特点?速度、力度?
速度先慢再快,再由快到慢。力度上渐强再减弱。学生双手击掌打一遍 身:骨干节奏 ⅹⅹ ⅹ ⅹⅹ ⅹ ︱ⅹⅹ ⅹⅹ ⅹⅹ ⅹ ‖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与其再次的欣赏一边《滚核桃》不如我们自己来段袖珍版的《滚核桃》,“头”尾部用跺脚来变现核桃滚落的声音会比较像一些,“身”部用手击掌。骨干节奏打四遍,由慢到快。最后尾部再用跺脚来表示。
学生练习。
2.音乐常识之一——民族器乐分类 刚才我们欣赏了民族器乐中的鼓乐,同学们还了解民族器乐中还有那些乐器呢?学生回答
出示幻灯片 民族器乐的分类
拉弦乐器
弹拨乐器
吹管乐器
打击乐器
3.湖南土家族打溜子《锦鸡出山》
① 介绍打溜子
今天我们除了学习鼓乐之外,老师还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少数民族湖南土家族。出示土家族幻灯片。土家族人民热情好客、淳朴善良。“湖南的土家族的居民更是把玩乐器打高手,他们仅用两个锣两个钹,采用了丰富多变的演奏技巧,就可以生动形象的描绘出许多劳动场面和动物形象。(出示幻灯片打溜子图片)打溜子
是由四件乐器组成,马锣、大锣、头钹、二钹。打溜子通常在婚礼、农民丰收等喜庆的场面演奏。
② 听赏《锦鸡出山》
③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打溜子的经典作品《锦鸡出山》。
锦鸡出山说的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春意盎然的下午,一群锦鸡在首领的带领下出来觅食。走着走着它们都感到又些累了,这时突然发现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锦鸡们都争先恐后的去喝水。这是小溪边蹲着一只狐狸,正在用垂涎的目光看着锦鸡。接下来就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发生了什么呢?同学们听,然后给我讲。
放音乐众御顽敌一段
请同学来说一说
教师示范乐曲片段引导学生想象情景
同学们有谁注意到老师的打法了吗?请学生上来演示
④总结打溜子演奏技法
闷打 亮打 侧打 刮边 揉打
在《锦鸡出山》中除了刚才我们欣赏的众御顽敌这一段中丰富的演奏技法之外,乐曲中还蕴含着一种音乐创作手法。比如这段《山间春色》节奏 ⅹⅹ ⅹⅹ |ⅹⅹ ⅹ | ⅹⅹ ⅹⅹ |ⅹⅹ ⅹ | ⅹⅹ ⅹ | ⅹⅹ ⅹ |
ⅹ
ⅹ
我们来打打看,看看有什么特点没有?教师打一遍学生跟打。
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打手,一组打桌子。两组交替打节奏
问:这组节奏有什么特点?上下句节奏一样,节奏越来越简化直到最后只有一拍 ⑤.介绍螺蛳结顶创作手法。
所谓螺蛳结顶是指将原有的乐句逐步紧缩,直至最后形成简洁的顶端。刚才我们听了《锦鸡出山》两个段落,现在完整的听一遍,当听到熟悉的节奏时跟着音乐打。
(出示结构图)
听音乐。4.介绍清锣鼓和鼓吹乐概念
我们今天听了两首乐曲,这两首乐曲都是属于清锣鼓。什么是清锣鼓呢?在民间把纯打击乐曲称之为清锣鼓。清锣鼓又是鼓吹乐的一种。鼓吹乐有哪些呢? 鼓吹乐指以打击乐器、吹奏乐器等合奏形式为主的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曾形成为重要的乐种。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同欣赏体验了清锣鼓的独特魅力,向这样优秀的民族器乐曲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平时都很喜欢带有流行因素的音乐,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我们的民族音乐才是我们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我们民族音乐和中华传统文化都在期待着你们能够把他们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篇四:_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在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打溜子。
(三)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演唱部分《锦鸡出山》的节奏谱及《童谣》的旋律谱,注意北京方言的发音特色。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轻锣鼓音乐,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音乐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演唱节奏谱和旋律谱的艺术实践,从中体验其乐趣,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教学难点:把握演唱的准确性和了解、实践打乐的演奏方法。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轻锣鼓音乐作品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乐演奏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演奏打击乐的乐趣。
(二)欣赏童谣作为次重内容,简单学唱,了解其创作手法所表现的音乐内容及感受音乐情绪和充满童趣,诙谐的旋律色彩。
(三)引导学生根据民间口噙子数板,创编打击乐,并在打击乐伴奏下进行实践活动。
四、学习资源
(一)充分利用好教材和配套的课件资源,多以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熟悉和兴趣,为学习演练打击乐活动增强积极参与的热情。
(二)引导学生集、查阅北京民间打击乐作品和音乐文化活动的资料。
(三)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学生资源,让个别学习打乐器的学生独自或组合表演片段,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其效果,以增强学生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
(四)引导学生到影剧院听专业团体演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专场音乐会或逢电视上音乐频道民间音乐的专题节目,开学生音乐视野,提升学生对中国民间音乐的情感。
五、学习方法与指导策略建议
(一)要注意完整聆听音乐,结合作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为准确理解作品内容,有必要演唱部分节奏谱及旋律谱。如:《锦鸡出山》中的几个小标题的节奏谱片断;《童谣》的旋律谱。
(二)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为理解音乐内容的情绪,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了解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以及这些方法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效果。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演奏活动,亲身感受、体验更深层次的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
(三)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聆听、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及社会功能,认识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四)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鼓励引导学生简单创编打击乐作品。
六、教学过程
篇五:非洲鼓乐教案
高中音乐课教案
音乐科组:陈尚民 课题:非洲歌舞音乐
课型: 欣赏课
教学理念: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考虑了以下几方面:
1、高中音乐新课程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音乐教学中有机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
2、音乐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参与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音乐学习的本身是创造。
3、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合理的设计学生律动及创作活动,让鉴赏课不再单一不枯燥,同时也给学生足够的音乐发展和表现的空间。
教学目标:
1、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地位。以 布隆迪《鼓舞》作为学习、探索的重点,并进行模仿非洲鼓的节奏练习。
2、通过自己动手做草裙,体验和理解非洲文化、音乐、舞蹈独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
教具准备:鼓、课件、音响设备、皱纹纸、透明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成龙电影《我是谁》非洲歌舞片段。
设计意图:以成龙电影为导线,走进非洲音乐。非洲音乐那丰富、多变的节奏;自然、古朴的旋律;清脆、重叠的鼓乐无不吸引着学生的欣赏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二、走进非洲音乐
(一)、非洲音乐---鼓
1、关于非洲音乐知识,非洲鼓文化的知识在前一节课已经布置一位同学收集和整理资料,由他为大家做“专题汇报”。
2、教师总结:鼓是非洲普遍流行的乐器,被称为非洲传统音乐之魂。鼓在非洲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和用途。除了用于音乐外,有时还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征,或者用来传递各种信息。在非洲,鼓既是音乐又是语言。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乐器无法比得上的。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并展示出来的教学环节设计,让学生了
解非洲鼓的特点及简单的演奏手法。同时使学生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
作用与地位。同时在非洲民族民间舞蹈中,学生还体验了非洲人民优美、古
朴的舞姿;奇异的装扮和色彩,反复、呼应的吟唱方式。充分感受了非洲歌
舞强烈的音乐震撼力。
(二)、非洲音乐----节奏
1、欣赏非洲音乐《鼓舞》。引导学生跟随音乐体验节奏特点。
(1)、在聆听布隆迪的《鼓舞》时,可以让学生边听、边模仿。用手指轻轻地在凳子上做模拟练习。
(2)、教师总结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及典型的节奏型。并以课件展示节奏型。让大家一起练习一下这几小节的节奏。
2、节奏模仿:学习几组典型的非洲音乐节奏。(见课本拓展与探究第一题的谱例),这六条节奏型,学生分组自选一条或几条进行练习。每条可以做反复练习。分条练习后,可做逐组连续的练习(一组演奏一条后,另一组不间断地接着演奏另一条),做节奏练习的道具在课前先布置让学生自己在家里完成,(用矿泉水瓶装点沙或米)。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模仿等体验活动,让学生能亲身体验非洲音乐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认识和理解非洲音乐独特的魅力,这是一种参与活动的尝试,由于时间有限,学生感到新奇,可能效果不甚理想,重在参与,不必要求过高。
(三)、非洲音乐、舞蹈、装饰、----情境模拟
1、活动安排:把学生分成四小组。每一组选出五个代表扮演部落成员,其他学生在10分钟左右把5个同学装饰起来,用五颜六色的皱纹纸做做草裙,和头饰,比比看看哪一组做的最好。
设计意图:改变高中音乐课单一的欣赏与分析,开展学生的音乐创作与律动活动,调动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把认知行为内化为基础技能实践
活动。学生的律动与创编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四、小结部分
和探索。
第二篇:《鼓乐铿锵》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鼓乐铿锵》教案教材分析:
《鼓乐铿锵》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第三单元“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的内容。本课选取了“鼓吹乐”与“吹歌”两首乐曲为重点欣赏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民间器乐,由于小学初中阶段对打击乐有了初步了解,因此本课倾重于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等,进而在鉴赏更多的民间器乐方面能举一反三。
教学目标:
(一)聆听《滚核桃》、《童谣》及《龙腾虎跃》,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在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清锣鼓”“鼓吹乐”及“吹歌”的概念,学会简单的节奏打击。
(三)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书中给出的节奏谱及《童谣》的旋律谱,注意北京方言的发音特色。
(四)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音乐文化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教学重点:
聆听《滚核桃》、《童谣》及《龙腾虎跃》三首作品,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了解其创作手法及所表现的音乐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把握节奏的准确性和了解、实践打击乐的演奏方法。从中体验其乐趣,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教学方法及策略:
(一)要注意完整聆听音乐,结合作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为准确理解作品内容,有必要演唱部分节奏谱及旋律谱。如:《滚核桃》中的的节奏谱片断;《童谣》的旋律谱、口噙子数板等。
(二)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为理解音乐内容的情绪,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了解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以及这些方法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效果。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演奏活动,亲身感受、体验更深层次的音乐作品的情绪。
(三)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聆听、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及社会功能,认识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四)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简单创编打击乐作品。教学内容:
1、《勇往直前》片段
2、《龙腾虎跃》
3、《滚核桃》
4、《童谣》
教学准备:
录音机、光盘、磁带、鼓、碰铃等打击乐器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听《勇往直前》片段,思考:刚才我们聆听到的这段热情洋溢的音乐,是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
2、学生活动,回答提问(打击乐、鼓乐)
3、教师归纳并提问:
这是,中国女子十二乐坊的作品《勇往直前》。中国民间器乐历史悠久,演奏形式丰富多样、特点鲜明,合奏、重奏形式分为四大类型,是哪四类?分别有哪些特点?(书中第40页)
4、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①、锣鼓乐:音色丰富、节奏性强、擅长表现热情活泼的生活场景。
②、弦索乐:文雅抒情、优美质朴,适合室内演奏。
③、丝竹乐:细致轻快、多表现活泼愉悦的情绪。
④、吹打乐:风格粗犷,适合在室外演奏,擅长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
5、教师总结:我国浩瀚的民族器乐曲中有很多丰富的民间器乐曲,除了娱乐性,民间器乐多用于婚丧嫁娶、迎神赛会等风俗生活,还与古代的宫廷典礼、宗教仪式等结合在一起。其中锣鼓乐又分为“鼓吹乐”和“吹打乐”两种。在民间将纯打击乐合奏称作“清锣鼓”。下面我们就来聆听一首“清锣鼓”。
二、听赏体验《滚核桃》:
1、乐曲简介:一千三百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设立绛州鼓,并下令创作乐曲“秦王阔点兵”,从此绛州鼓乐被誉为天下第一鼓而扬名天下。成为山西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文化之一,并被载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奏时用十面各种形制的鼓和十名鼓手现场表演,因而不仅好听,而且十分好看。下面我们一起聆听一首山西绛州的民族鼓乐《滚核桃》。秋天,核桃熟了,在黄土高原晋南一带的农民将其沤烂脱皮,晾晒于房瓦之上,干透之后随风沿屋瓦滚落而下,坠地有声。这首乐曲分为头、身、尾三部分,表现手法有敲击鼓梆、鼓面;闷击鼓面、交替敲击鼓棰和鼓梆、单手滚奏等。并用“花敲”击法,不断变换鼓面鼓梆和鼓棰之音色,生动地模拟了这一特定的生活场景。
2、设问:(结合46页拓展与探究2)
听前考虑一个问题:乐曲中哪段表现了农民晾晒核桃的生活原型?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3、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回答教师的提问。
4、教师归纳:
①、头,十名鼓手轮流演奏鼓梆,渲染出晾晒核桃的生活场景。
②、身,十名鼓手采用合奏的形式表现了农民晾晒核桃时的动作和心情,模拟了晾晒核桃时发出的各种响声,从而唯妙唯肖的表现了丰收后的一派欢乐景象。
③、尾,节奏松弛下来,表现了人们休息后的悠闲舒适的生活景象。
三、吹打乐赏析:
1、音乐知识学习:
前面我们欣赏了两首清锣鼓的演奏,下面来了解一下鼓吹乐中的一种音乐形式----“吹歌”。找个同学来说说什么是“吹歌”?
2、学生回答(吹歌是是鼓吹乐的一个类别,以吹管乐器为主,辅之以打击乐器。因演奏曲目多采用民歌或戏曲唱腔,所以有吹歌的名称。)
3、乐曲简介:
根据北京儿歌转化而来的民间器乐曲《童谣》。(讲述乐器演奏姓名的故事,从而导入作品)这首作品中有一段数板,是北京当地的儿歌叫做《打花巴掌》。
4、学生诵读口噙子数板。(引导学生模仿北京方言口语,例:正月儿正,闹花儿灯,土豆儿萝卜等)
(数板:打花巴掌呔,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打花巴掌呔,二月二,老太太要吃白糖棍儿;打花巴掌呔,三月三,老太太爱逛万寿山;打花巴掌呔,四月四,老太太爱逛白塔寺;打花巴掌呔,五月五,老头儿爱吃大白薯;打花巴掌呔,六月六,土豆萝卜烧牛肉;打花巴掌呔,七月七,牛郎织女会佳期。)
5、带问题聆听乐曲:(结合46页拓展与探究3)
①、乐曲的音乐主题有几个?在乐曲中出现几次?
②、乐曲中最能表现生活情趣的手法是什么?用什么表现的?
③、乐曲所体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音乐情绪?
6、学生活动,回答问题,教师做适当的引导。
①、乐曲的音乐主题有一个,在乐曲中出现八次(学唱音乐主题)
②、乐曲中最能表现生活情趣的手法是口噙子数板,管子在其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
③、乐曲表现了一种欢快、活泼、诙谐的音乐情绪。
四、听赏乐曲《龙腾虎跃》
1、设问:
①、这首作品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形式?
②、有哪些乐器演奏?
③、乐曲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音乐情绪?
2、聆听乐曲片断
3、学生活动,回答教师提问,教师引导学生。
4、教师归纳:《龙腾虎跃》——以山西民间器乐曲牌《撩单子》的音调为主要素材进行改变创作的一首锣鼓乐作品。乐曲表现了在盛大节日中,人民群众那种欢腾、热烈、生气勃勃的情绪。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歌颂了炎黄子孙生生不息的龙虎精神,并有无限的创造力。
五、节奏练习:(结合47页拓展与探究4)
1、教节奏。
2、一起打击基本节奏。
3、分组合作,打击乐合奏。
4、根据《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打击出各种动物的形象。
(例如运动员:兔子和乌龟;起点裁判员;终点裁判员;发令员等动物。)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本课的内容,我们认识了解了民间器乐的风格特点,十分贴近人
们的生活,反映着人们的生活,从而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最后我们布置一个小作业:(结合47页拓展与探究5)根据刚才大家所打击出的各种形象的节奏,分组创编一段打击乐合奏,我们下节课来表演。
第三篇:非洲鼓乐教案
高中音乐课教案
音乐科组:陈尚民
课 题:非洲歌舞音乐
课 型: 欣赏课 教学理念: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考虑了以下几方面:
1、高中音乐新课程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音乐教学中有机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
2、音乐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参与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音乐学习的本身是创造。
3、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合理的设计学生律动及创作活动,让鉴赏课不再单一不枯燥,同时也给学生足够的音乐发展和表现的空间。
教学目标:
1、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地位。以 布隆迪《鼓舞》作为学习、探索的重点,并进行模仿非洲鼓的节奏练习。
2、通过自己动手做草裙,体验和理解非洲文化、音乐、舞蹈独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
教具准备:鼓、课件、音响设备、皱纹纸、透明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成龙电影《我是谁》非洲歌舞片段。
设计意图:以成龙电影为导线,走进非洲音乐。非洲音乐那丰富、多变的节奏;自然、古朴的旋律;清脆、重叠的鼓乐无不吸引着学生的欣赏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二、走进非洲音乐
(一)、非洲音乐---鼓
1、关于非洲音乐知识,非洲鼓文化的知识在前一节课已经布置一位同学收集和整理资料,由他为大家做“专题汇报”。
2、教师总结:鼓是非洲普遍流行的乐器,被称为非洲传统音乐之魂。鼓在非洲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和用途。除了用于音乐外,有时还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征,或者用来传递各种信息。在非洲,鼓既是音乐又是语言。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乐器无法比得上的。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并展示出来的教学环节设计,让学生了解非洲鼓的特点及简单的演奏手法。同时使学生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同时在非洲民族民间舞蹈中,学生还体验了非洲人民优美、古朴的舞姿;奇异的装扮和色彩,反复、呼应的吟唱方式。充分感受了非洲歌舞强烈的音乐震撼力。
(二)、非洲音乐----节奏
1、欣赏非洲音乐《鼓舞》。引导学生跟随音乐体验节奏特点。(1)、在聆听布隆迪的《鼓舞》时,可以让学生边听、边模仿。用手指轻轻地在凳子上做模拟练习。
(2)、教师总结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及典型的节奏型。并以课件展示节奏型。让大家一起练习一下这几小节的节奏。
2、节奏模仿:学习几组典型的非洲音乐节奏。(见课本拓展与探究第一题的谱例),这六条节奏型,学生分组自选一条或几条进行练习。每条可以做反复练习。分条练习后,可做逐组连续的练习(一组演奏一条后,另一组不间断地接着演奏另一条),做节奏练习的道具在课前先布置让学生自己在家里完成,(用矿泉水瓶装点沙或米)。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模仿等体验活动,让学生能亲身体验非洲音乐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认识和理解非洲音乐独特的魅力,这是一种参与活动的尝试,由于时间有限,学生感到新奇,可能效果不甚理想,重在参与,不必要求过高。
(三)、非洲音乐、舞蹈、装饰、----情境模拟
1、活动安排:把学生分成四小组。每一组选出五个代表扮演部落成员,其他学生在10分钟左右把5个同学装饰起来,用五颜六色的皱纹纸做做草裙,和头饰,比比看看哪一组做的最好。
设计意图:改变高中音乐课单一的欣赏与分析,开展学生的音乐创作与律动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把认知行为内化为基础技能实践活动。学生的律动与创编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四、小结部分
教师语:非洲音乐是最朴实无华,最真纯的音乐,其丰富多彩和变化多端的节奏,是世界音乐的宝贵资源,人们常说,非洲是节奏的故乡,非洲音乐的节奏带给世界音乐许多灵感。让我们在非洲鼓精彩的表演中结束我们课堂中对非洲音乐的探索,我相信课后每一位同学都会对非洲音乐有更深的认识和探索。
第四篇:鼓乐铿锵教案
鼓乐铿锵
连云港市海滨中学 崔传青
教材分析:《鼓乐铿锵》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第三单元“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的内容。本课选取了“打溜子”与“鼓吹乐”两首清锣鼓为重点欣赏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民间器乐,由于小学初中阶段对打击乐有了初步了解,因此本课倾重于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等,进而在鉴赏更多的民间器乐方面能举一反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打击乐的代表形式及风格特征、初步掌握绛洲大鼓和打溜子的打法。
2、过程与方法:欣赏代表作品,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体验打击乐的感染力。学生通过律动的实践活动,体验节奏等音乐要素与情境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关系,奠定欣赏器乐作品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音乐的多元与大同,培养学生对民族打击乐的兴趣。教学重点:绛州鼓和打溜子钹的基本演奏技法 教学难点:关注对音乐兴趣的培养,改变学习方式。
组织教学
一、导入:视频导入(课件播放鼓乐视频)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音乐由红罂粟女子鼓乐团演奏的《中国龙》,乐曲通过变化丰富的灯光、振奋人心的鼓声为我们展现了蒸蒸日上的、闪闪发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龙的形象。这是一首中国现代鼓乐。说到中国鼓乐,它的历史非常悠久。鼓是最能表现激动热烈场面的打击乐器之一。在中国鼓乐当中,山西绛州大鼓是最具有表现力的。(出示绛州大鼓图片)
二、新授
1.绛州鼓乐《滚核桃》。
说到绛州鼓乐要追溯到1300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设立了绛州鼓,并下令创作乐曲《秦王破点兵》因此这个绛州鼓就成为山西当地的民间文化之一而名扬天下。绛州大鼓,鼓下有架,鼓后有夹板。夹板的作用是用来为鼓打基本拍的演奏者用各种演奏技法去表现乐曲。在绛州大鼓中有这样一首乐曲叫《滚核桃》。是最具代表性的,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听一下这首《滚核桃》,注意观察这段视频中鼓的演奏技法。等会我请同学们上来演示一下你所观察到的。(1)观看视频 这是由绛州当地老百姓自发组织的一个农民鼓乐团,她们演奏的非常棒。就演奏技法来说我觉得《滚核桃》要比《中国龙》精彩的多。刚才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很多同学都认真看了。我们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
出示幻灯片(绛州大鼓几种演奏技法)(2).体验、感受绛州大鼓的演奏技法。
老师总结了绛州大鼓的几种演奏技法 ① 双手敲击鼓面 ② 敲击鼓梆 ③ 双手交替敲击鼓梆 ④ 闷击 ⑤ 双手交替敲击鼓槌 ⑥ 刮击鼓梆(介绍核桃滚落在地面上的声音)⑦ 单手滚奏
学生依次敲击,教师加以指导。
(3)介绍《滚核桃》结构并通过体验节奏、速度、力度变化感受其特点。一种演奏技法就能表现一种乐思,可见演奏技法整个民族打击乐器中的地位是不能忽视的。《滚核桃》中除了演奏技法还有一个是非常有特点的,就是它的结构。
滚核桃的结构分为头身尾三部分。(出示幻灯片)《滚核桃》结构 头——身——尾
头:先听一边。问学生这段鼓乐有什么特点?速度、力度?
速度先慢再快,再由快到慢。力度上渐强再减弱。学生双手击掌打一遍 身:骨干节奏 ⅩⅩ
Ⅹ ⅩⅩ Ⅹ ︱ⅩⅩ ⅩⅩ ⅩⅩ Ⅹ ‖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与其再次的欣赏一边《滚核桃》不如我们自己来段袖珍版的《滚核桃》,“头”尾部用跺脚来变现核桃滚落的声音会比较像一些,“身”部用手击掌。骨干节奏打四遍,由慢到快。最后尾部再用跺脚来表示。学生练习。
2.音乐常识之一——民族器乐分类 刚才我们欣赏了民族器乐中的鼓乐,同学们还了解民族器乐中还有那些乐器呢?学生回答
出示幻灯片 民族器乐的分类 拉弦乐器
弹拨乐器 吹管乐器 打击乐器
3.湖南土家族打溜子《锦鸡出山》
① 介绍打溜子
今天我们除了学习鼓乐之外,老师还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少数民族湖南土家族。出示土家族幻灯片。土家族人民热情好客、淳朴善良。“湖南的土家族的居民更是把玩乐器打高手,他们仅用两个锣两个钹,采用了丰富多变的演奏技巧,就可以生动形象的描绘出许多劳动场面和动物形象。(出示幻灯片打溜子图片)打溜子是由四件乐器组成,马锣、大锣、头钹、二钹。打溜子通常在婚礼、农民丰收等喜庆的场面演奏。
② 听赏《锦鸡出山》 ③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打溜子的经典作品《锦鸡出山》。锦鸡出山说的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春意盎然的下午,一群锦鸡在首领的带领下出来觅食。走着走着它们都感到又些累了,这时突然发现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锦鸡们都争先恐后的去喝水。这是小溪边蹲着一只狐狸,正在用垂涎的目光看着锦鸡。接下来就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发生了什么呢?同学们听,然后给我讲。
放音乐众御顽敌一段 请同学来说一说
教师示范乐曲片段引导学生想象情景
同学们有谁注意到老师的打法了吗?请学生上来演示 ④总结打溜子演奏技法
闷打
亮打
侧打
刮边
揉打 在《锦鸡出山》中除了刚才我们欣赏的众御顽敌这一段中丰富的演奏技法之外,乐曲中还蕴含着一种音乐创作手法。比如这段《山间春色》节奏 ⅹⅹ ⅹⅹ |ⅹⅹ ⅹ | ⅹⅹ ⅹⅹ |ⅹⅹ ⅹ | ⅹⅹ ⅹ | ⅹⅹ ⅹ | ⅹ ⅹ
我们来打打看,看看有什么特点没有?教师打一遍学生跟打。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打手,一组打桌子。两组交替打节奏 问:这组节奏有什么特点?上下句节奏一样,节奏越来越简化直到最后只有一拍 ⑤.介绍螺蛳结顶创作手法。
所谓螺蛳结顶是指将原有的乐句逐步紧缩,直至最后形成简洁的顶端。刚才我们听了《锦鸡出山》两个段落,现在完整的听一遍,当听到熟悉的节奏时跟着音乐打。(出示结构图)听音乐。
4.介绍清锣鼓和鼓吹乐概念
我们今天听了两首乐曲,这两首乐曲都是属于清锣鼓。什么是清锣鼓呢?在民间把纯打击乐曲称之为清锣鼓。清锣鼓又是鼓吹乐的一种。鼓吹乐有哪些呢? 鼓吹乐指以打击乐器、吹奏乐器等合奏形式为主的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曾形成为重要的乐种。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同欣赏体验了清锣鼓的独特魅力,向这样优秀的民族器乐曲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平时都很喜欢带有流行因素的音乐,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我们的民族音乐才是我们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我们民族音乐和中华传统文化都在期待着你们能够把他们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第五篇:公开课教案==鼓乐铿锵
教案:《鼓乐铿锵》
授课人 陈
授课时间2015年5月28 授课地点:高一7班
教学内容:湖南民间乐曲《锦鸡出山》、山西民间乐曲《滚核桃》、北京民间乐曲《童谣》以及基础知识“打溜子”、“鼓吹乐”、“吹歌”。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童谣》、《锦鸡出山》、《滚核桃》三首民间乐曲。教学难点:对部分锣鼓经、节奏谱的准确把握。课时:一课时
教学辅助手段: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材分析:
1、《锦鸡出山》是一首根据湖南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打溜子”改编的乐曲。乐曲以锦鸡为描写对象,通过几种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及多变的演奏技法,生动地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并借此表现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2、《滚核桃》是一首山西绛县鼓乐。演奏时使用多面各种形制的鼓和一副拍板。由于演奏时既有音乐本身的情绪色彩,又有演员现场的表演艺术,因而不仅好听,而且好看
3、《童谣》原为北京市城区内流传的一首儿歌——《打花巴掌》。这是儿童们在游戏过程中反复吟唱的歌曲。由这首歌采用先数板、后唱歌的演唱形式。
教学目标:
1、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技法。
2、初步掌握“打溜子”、“鼓吹乐”、“吹歌”的基础知识。
3、通过对《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对本国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教法、学法指导:
1、教师在视听的基础上,通过启发引导、对比总结以及让学生的实践、探究等方式方法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来提高认识,获得知识。
教学流程:
(一)导入:先让学生视听一段锣鼓音乐,然后谈话引入新课(从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音色、力度、速度切入)。
[创设情境、调动气氛、回顾旧知识]
(二)出示课题:鼓乐铿锵
1、从《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中选出部分锣鼓经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对锣鼓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2、视听《锦鸡出山》,引导学生理解这首乐曲通过对生活情景的描绘表现了什么内涵?(这个环节安排1、2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思考)
3、根据《锦鸡出山》的演奏乐器和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总结出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打溜子”。
4、视听《滚核桃》,然后让学生描述一下乐曲所表现的内容。(这个环节也用1、2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思考)
5、师生共同交流《滚核桃》的表演形式及演奏技法(包括乐曲的组成部分:头、身、尾三个部分);总结出一种在中国农村流传最广的,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乐种“鼓吹乐”,又称“鼓乐”。
6、视听乐曲《童谣》:
(1)练习口噙子数板的节奏和熟悉音乐主题。(2)带问题聆听乐曲《童谣》:
乐曲的音乐主题有几个?它们在乐曲中出现几次?
(3)把乐曲《童谣》和前面两首乐曲对比开来,总结出一种先数板、后唱歌,以吹管乐器为主,打击乐器为辅的一个类别“吹歌”。
7、老师引导学生对《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三首乐曲的音乐情绪进行归纳。[以上几个环节重在体现了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的能力。]
(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选择“拓展与探究”第四题的第1小题)
1、先让学生熟悉节奏谱。(先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老师引导。)
2、分组或自由组合进行打击乐合奏训练。
3、相互评价。(在评价中尽可能多一些鼓励)[此环节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四)课外作业的布置:搜集或记录有关当地鼓吹乐的曲谱或音响资料。[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五)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鼓乐声中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当中,紧密结合课改精神,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本人觉得较为满意的一是做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这个角色把握得较好;二是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合作性、有效性较好;三是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