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教材第61页例5及练习十一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能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并能利用正比例的意义正确解决问题。
2.在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
(2)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行数。
(3)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4)长方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2.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正、反比例的意义,还学习、了解了比例。这节课,我们就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例5。
1.读题,让学生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师:要解决水费问题,就要知道水的单价和用水量。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水的单价虽然不知道,但它是一定的。
2.组织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思路和结果。
根据张大妈家的水费和用水量,可以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即水的单价,再算10吨水的价钱。
3.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1)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
题中哪种量是一定的?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两家的水费与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水的单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
(2)指导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并解答。
(3)变式练习。
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56元,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4.小结:归纳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1)找到相关联的两种量。
(2)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3)设未知数x,根据关系列出方程。
(4)解方程。
(5)用自己熟悉的方法来检验。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1题。
2.用4辆同样的汽车一次可运面粉480袋,照这样计算,用7辆同样的汽车一次可运面粉多少袋?
五、拓展提升
一辆货车去距出发地480
km的灾区送救灾物资,3小时行驶了180
km,照这样的速度,几小时能到达灾区?
设x小时能到达灾区。
180∶3=480∶x
x=8
变式:还需几小时能到达灾区?
设还需要x小时能到达灾区。180∶3=(480-180)∶x
x=5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用正比例关系解决问题,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体会。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一第3、4、6、7题。
思考后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完成后汇报。
小组内讨论,得出答案。
解答问题。
用两种方法解答。
独立完成,并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用比例解决时,学生容易出错:设的未知数和方程不一致。
板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1)
例5方法一
28÷8×10=3.5×10=35(元)
方法二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28∶8=x∶10
8x=28×10
x=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设计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尽量让学生去说、想、做,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知识的学习促进数学意识的培养。
不足之处:课堂中,只致力于引导学生根据比例关系发现等量关系,没有及时帮助学生理清等量关系。在有些学生发现了等量关系之后,也没有及时在黑板上板书出来。
教学建议:教学中要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