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地理(必修2)教案
课题
第三章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课时
第1(共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3)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人类对自然因素可以进行改造。
(4)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过程与
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示意图、地理图片、生活实例分析归纳结论的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人类可以改造自然以发展农业,但要遵循自然规律才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
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
教学方法
(1)运用阅读、举例等方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获取地理知识,如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2)通过练习、联系实际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判断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如运用所学进行正确的农业区位选择。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呈现我国农业生产的一系列图片: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小麦、水稻田、内蒙古三河牛、东北的大豆生产等图片,提问: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若四地区调换一下类型,可行与否?为什么?
2、讲授新课
(突出教学内容要点,阐述、分析、推导、采用的教学方法等。)
一.区位的含义
1、农业: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这样的农业生产活动
问题:农业是不是只有种植业?
农业包括农业、林业、副业、渔业、牧业
请同学们看P42的图3.1和图3.2,观察两地农业景观的差异,并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思考什么是“区位”
区位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指位置(即绝对区位),另一方面指分布(相对区位)。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指导学生读“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图及相关课文,分析:
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②除“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图列出的因素外,影响农业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③举例说明上述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1.气候;2.地形;3.土壤;4.市场;5.交通运输;6.政策;7.水源等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是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自然因素,市场、交通、政策是影响农业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
《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1.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水热配合同一种农业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发展,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材料:东南丘陵盛产茶叶,而山东丘陵盛产花生,原因是什么?
2.土壤:肥力高低、酸碱性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问题: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气候都比较寒冷,但却出现了不同的农业区位类型,这是为什么?
3.地形:海拔高度、坡度、坡向
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的作物。
举例:近几年顺德的花卉种植面积增加较多,请问这是为什么?
4.市场:乳畜业、园艺业、商品农业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5.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条件
6.政策:国家的政策也会对农业区位产生深远的影响。
7.水源: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流水
河西走廊~~~冰雪融水
澳大利亚的大自流盆地
~~~
地下水
讲解活动题P43
引导学生读图“梯田”和图“灌溉”,分析这两幅图分别表示人们对哪些因素进行了改造,由此说明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
1.人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对自然因素加以利用和改造?
2.对自然因素的改造是不是无限制的?为什么?试举例说明。
三.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1)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举例)
(2)改造自然要素
(温室、梯田、喷灌)
对自然因素的改造不是无限制的,要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如果产出低于投入就不适宜改造了。
四、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与变化
(1)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
(2)交通运输的改善
我国的南菜北运
(3)农产品保鲜及冷藏技术的发展
世界的区域专业化
粮食:美、加、澳、法
乳畜:荷、丹、新、阿
热经:拉美、非洲、东南亚、南亚
鲜花:荷兰
五、农业地域的形成1、农业地域的概念、特点、形成请同学们先看案例2后再讲解
三、板书设计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区位的含义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1.气候;2.地形;3.土壤;4.市场;5.交通运输和政策等。
三、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四、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1.市场区位及其需求的变化。
2.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变化。
3.农产品保鲜及冷藏技术的发展
五、农业地域的形成农业地域的概念、特点、形成3、小结
(主要是本堂课的要点归纳,应写出结论性的文字。)
本课主要学习了有关区位的基本知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通过学习,大家认识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我们应该看到,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是不断加强的,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并根据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随时调整农业区位。而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为获利最佳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农业不断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作业布置:
(含课内课外作业、思考题、讨论题等)
一、请说出影响下列地理事例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1)新疆的哈密瓜甜又香。
(2)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3)大城市的郊区一般都有农副产品基地。
(4)江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
(5)冬季,南方四川等省区的蔬菜供应到东北三省。
(6)我国大部分省区实行了农村税费改革。
二、下列农业生产活动是怎样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
(1)江南丘陵茶园的喷灌。
(2)塑料大棚栽种蔬菜。
(3)云贵高原修筑梯田。
(4)三江平原沼泽地排水发展种植业。
(5)南方水稻田施用石灰。
(6)西双版纳的多层人工经济林。
教学反思:
(因为教学反思是教案实施效果追记,只能课后写)
结合多个实例进行分析,并附上相应的图片,更加形象化
授课教师:
汪艳英
授课班级:
高一(13)班
授课时间:第八
周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