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教案?
『教师』[教育教学]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教案?
一、教学目标
要体现“三维教学目标”,即“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也就是要“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并重。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去设计课程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又要牢固树立“过程观”,也就是树立新的学习质量观、新的教学质量观,要精心准备能突出学生体验性特点的学习活动,如探究式学习。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要求教师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三维”之一,也就是在教育实践的层面上确立了“人”的理念,它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型:从知识传授到对人的重视,从技能、技巧的掌握到对人的精神、心理的关怀。这三个目标互成能动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备课的时侯,必须认真备课程资源,不仅要备知识点,还要备知识背后蕴藏着的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备“课程标准”
新的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有诸多的不同。从理论到结构都给我们耳目一新之感。它不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以及课时安排,只是指出原则性的教学和评价意见。它不仅为我们指出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素质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要求,还在学生学业评价、教师使用教材等方面提供了许多新颖、实用的建议。比如,高中语文新课标就提出了“关于必修课程的教学”“关于五个系列选修课的教学”的建议。
三、备学生
新课程强调了“教”服务于“学”,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想,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要研究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现有的水平和情感状态,准确把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引导学生成功步入“最近发展区”;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分层教学目标:基础目标力求面向全体,高层教学目标则照顾有余力的学生。所以,好的教案应体现针对性,其特点就是学习目标指定上体现层次性,在问题设计上要有梯度性,在练习设计上要有选择性。只有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教案,才能发挥每个学生之所长,从而使教学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发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四、备教学方法
从实质来说,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师生互教互学,积极互动的过程。所以,教师在研究教学方法时,应转变观念,多多关注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如何从教学的“独白”过渡到“对话”,如何倾听分享,实现叶圣陶早就提出的“六大解放”: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
1、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
2、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
3、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
4、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
5、解放他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社会里取得更丰富的学问;
6、解放他的时间,不要把他的功课表填满,要给他一些空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简言之,就是做到努力两还还时间给学生,还机会给学生。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一、备学法
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从而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学中,应以“教材”为例子,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该学科的学习方法。
二、备训练
在教学系统中,学生主体只有手脑并用,全部身心真正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才能使媒体所输送的信息、吸收、消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同时,这也是学生是否处于主动地位的根本标志。从信息论来看,训练也是实现“多元化信息渗透”的重要渠道之一;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的信息通道,从而把传授式的单向,变为多边信息交流。所以,一切教学设计和实施,都必须精心“备训练”。训练必须注意:
1、调控训练量,不要过于频繁,要适度,要注意掌握讲、练、学之间的节奏;
2、训练要有针对性,要有选择性,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
3、注意训练的难度、梯度;
4、注意训练后的信息反馈。
三、教学反思
课前备课,写教案固然重要,课后备课(回头秀)更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教案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思想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所以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近年来教师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全国特级教师袁蓉从自己的教学时间和成功经验中总结出: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有的学者提出,21世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自我反思能力。总之,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从“一般型”向“骨干型”教师转变,由“教书型”成长为“专家型”,由“学科型”成长为“学者型”的重要手段。
那么,教师怎样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呢?最易行的办法就是在课后在教案的相应空白处或结尾处写反思札记。一个好的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手段记忆犹新时,要静思回顾,及时、准确地记下课后的心得体会,进一步完善、修正原来的教案,以便改进以后的教学工作,使下一节课上得更好。如有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讨论热烈。课后教师便在教案中相应的空白处记上“巧设疑问,造成悬念,学生思维活跃,同在关键处外,如同及时雨。”这位教师在另一班的同一节课提出问题后,学生都困惑不解,课后,他就在这个问题的旁边记上“茫然不解的眼神,传出一个重要信息,问题难度太大,学生无法理解。”后来在这个班上课时,他就重新设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新老师如果觉得有难度,可以参考网上的教案,比如高考资源网上的教案,再结合自己教学和学生的特点,改编教案。适当反思。久而久之,定能做出比较好的教案。
四、备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教师教学的“助手”,它有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所以,教师不能忽视教学手段的准备,改变过去“一张嘴,一支粉笔”的现象。
综上所述:一个好的教案,起码主要应具备以下内容:
三维教学目标→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分层教学→备教学反思→备教学手段→备训练
第二篇:什么才是好歌词
什么才是好歌词?个人认为:歌词首先区别于古诗词和现代诗,诗是念出来的,古诗词讲究合辙押韵和结构对仗,现代诗比较随意,其意却深,有很强的可读性。歌词是唱出来的,对音乐旋律有很强的依附,讲究口语化,词语要通俗易懂。
流行歌词的特点: 1。要有自然成文行云流水的旋律性
2。要有抑扬顿挫金声玉振的节奏性
3。要有情景交融声形并貌的形象性
4。要有合情合理句清段明的逻辑性。
好歌词一定是言之有物,象一篇文章一样有故事性和情节性,能以人文启蒙和人性关怀的特性引起共鸣。
好歌词写作应该具备词曲兼顾的人写词是最好,但是这样的词人毕竟太少,有的人有很强的文字功底,然而缺少音乐写作的天赋。有的人有很强的音乐驾驭能力,却有缺乏必要的诗词修养。但是作为一个成功的歌词作者最基本的概念应该是:起码会唱歌。好歌词一定是改出来的。对词要求严格的作者,常常为了一句歌词要经过几年的时间才定稿。写好词的几大原则: 1。歌词与诗是两种艺术载体
一首好歌词首先是一首好诗,但一首好诗未必是一首好歌词.只有具备音乐性、节奏性的词,才可以使歌曲锦上添花
2。歌词的主题要突出集中
歌词选材很宽,但选题一定要集中。切忌在歌里出现太多事件、线索、人物、形象。。。3。歌名要有新意
歌名是歌词主要信息和情感的集结点,要准确易记。4。歌词要有流行句和记忆点
流行歌曲的特点就是听过几遍就可以记住一两句歌词,这就是词人设计的流行句。5。歌词语言要简洁、口语化和具有时尚性、通俗性 冗长罗嗦的歌词令人感到厌倦,要通俗易懂利于传唱。6。歌词结构要明晰
歌曲曲式最基本的结构分别是:主歌、副歌、插句、以及记忆点(流行句)。要有层次、有高潮、有对应和对比。
7。歌词要注重故事性和情节性
一首歌词容量虽说不大,但它是一个故事的横断面,有头有尾有大场景有特写,整体局部相互辉映。8。歌词内容要积极健康
歌词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直观公开表达。歌词语言应避免过分沮丧、绝望、灰暗、偏激、粗俗。如果按照这几大原则去检验你自己的歌词,相信你会有不同的收获!歌词风格定位︰
我们在写歌词之前一定先将歌词风格定位.有的词作者总是沿用一种词路,辛辛苦苦写了百来首词,也只有几首被曲作者采用,其余的就成了永远没有声音的“歌”词.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歌词形式: 1.乡村民谣 这类歌词的特点,语言中常常有赋、比、兴的手法,借景抒情。其结构句式上比较方整,曲调突出旋律性,带有浓厚的地方、民间、民族特点。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节奏鲜明,结构单纯而完整。2。流行歌曲 流行歌词与民谣写法有所不同,流行歌词更注重时尚性,更注重对人物心理和故事情节的描写,更注意对情感的倾诉。结构不能太呆板和过于方整。在语言上,比、兴手法的运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流行句的设置。3。摇滚歌曲 摇滚歌曲最大的魅力在于有一种其他歌曲所难以企及的精神,那就是追求真实的和现实的感受。节奏感强,歌词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4。爵士音乐 爵士音乐起源于美国黑人的民间音乐,是当今世界流行音乐中最有影响的潮流之一。歌词特点自由、即兴、诙谐机智。5。饶舌 说唱歌曲 独白式的说唱R&B(节奏蓝调),与演奏结合的Rap(饶舌歌)歌词特点,是演唱者将心里话全部连珠炮似地吐将出来,节奏感很强。歌词与音乐的关系︰
歌词与音乐的关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词、曲关系,是歌曲创作中最先遇到的课题。歌曲这门艺术,是诗歌与音乐的结合,顾名思义,“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这个“歌”,可以理解为能唱的诗歌。一首好的歌词无疑应是一首好的诗,它要有诗的意境,在艺术上应该有较记的品位。歌词还应有它自身的美,虽然很多歌词是专为谱曲而写的,但它绝不是音乐的附属品,在谱曲之前和离开音乐以后,都应有其独立的艺术价值,能给人们美的享受。因此,作曲者对于歌词切不可等闲视之,选好歌词,处理好词曲关系攸关重要。歌词本身还应具备歌唱性,如果歌词完全依赖于音乐的翅膀,那就把歌词的作用与品格降低了。歌词是歌曲创作的依托与基础,上面提到的那些对歌词作品美学要求,不仅是歌词作者所孜孜追求的,也是我们歌曲作者选择歌词时应该考虑的。歌词本身应具备的歌唱性,是曲作者选择歌词十分重要的条件。好的歌词节奏鲜明,音调感人,上口顺耳,讲究声韵。虽然,这种歌唱性在尚未谱曲时,只是一种无声的歌唱,但当我们朗读时,内心会产生一种歌唱的要求。反之,如果朗读一首歌词时内心没有歌唱的要求,这就很难引起作曲者的共鸣和创作欲望。当然,歌唱性不能只从节奏、声韵以及格律与句式等形式来考虑,更重要的是歌词内在的歌唱性,也就是富有诗意及音乐感的内涵。歌词的内涵越丰富,越能启发作曲者激发奔写的乐思。有人以为歌词必须是方整、押韵的。其实不然,在作曲的时候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歌词虽然外表很美,又有讲究的格律、声韵,但并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而有的歌词虽然格律、声韵都很自由,犹如一首散文诗,但其内在的音乐感及歌唱却能打动人心,激起强烈的创作欲望。因此,选择歌词时,必须注意其内在的音乐感和歌唱性。在这方面,有一批不同体裁、类型的歌曲佳作值得我们借鉴、参考。它们的歌词产生于不同年代,风格情调各异,却都拥有广大的听众。
尽管现代歌词的创作沿袭着古典诗词的创作的路子起步并发展起来的,然而,唐诗宋词与现代的流行歌词毕竟还是不同时代的产物,毕竟表现出不同时代的语言和内容特征,并接受不同时代标准的审视与评判。著名词曲作家付林老师是这样认为的:歌词与古诗虽有相同的共性,但歌词就是歌词,不是诗,两者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现代流行歌词尤其是这样。如果用唐诗、宋词、元曲格律来理论,一定会坠入迷宫。古诗词非常讲究严格的格律,韵律押韵,结构对仗。流行歌词是唱出来的,在语言上不太讲究规范性,而更多是服务于曲调。但是,从广泛意义上来讲,歌词创作同样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属于诗歌的范畴,而且作为同一种语言文化,那么,它的起源也必定于我国古代诗歌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许多音乐创作人,大胆地采用拿来主义,直接挑选经典的唐诗宋词,谱上曲,换一种角度来诠释千古佳句,如苏轼词《但愿人长久》。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也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文学创作素来讲究一个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从而提示其所表现主题的广泛性。如大陆的陈小奇,他是大陆歌坛岭南派创作人中的领头人物。他有一个颇有影响的“涛声依旧”就是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将其展开或以其为思路加以演绎,继面展现一段现代的故事情感。还有冯小泉的《中华民谣》。
唐诗宋词会是流行歌词创作中一个不可舍弃的主题,一种取用不尽的源泉,一个无法回避的诱惑,从遣词用句,主题营造,意境铺陈方面,都为现代的流行歌词创作者提供了很多好的思路
一首好的歌词就是一首好诗,这句不完全对。因为一首歌词如仅仅是一首好诗是不够的。歌词和诗是不尽相同的,其最重要的不同点在:诗是即可读又可听的,且以读为主。而歌词则重在听,所以歌词必须直白.意浅.口语化.而不可艰涩.费解.寓意深奥.(1)主题明确,内容集中。如《太委屈》,主题很明确,就是太委屈。内容呢?也是很集中。每句话都在说有关“委屈”的事。有去多歌词都是这样:从头到尾只说一件事,以避免写的太散或跑题。
(2)通俗易懂,易学易记。如〈心太软〉,就像朋友聊天一样,歌词写的随意.自然:“你总是心太软,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算了吧,就这样忘了吧,该放就放,再想也没有用......”
(3)节律有序,和谐有韵。歌词不要写的太自由..太散.太没节奏。如下面这样的“歌词”: 天气真棒
我准备开着我那漂亮的小别克车 带上朋友去玩 朋友说很好
我们就这样高高兴兴的启程
在这一例中,段式为五句先不说,所有的句子字数都不相同,所有的句尾都不压韵。这样的歌词让作曲者无规律可循,无所适从。不是说它绝对无法谱曲,自豪市说为它谱曲的难度要增大上百倍。
(4)语言凝练,形象生动。一首好歌,总是有一两句让人过耳不忘.一次性记住的歌词,如:月亮代表我的心、路边的野花牛不要采、爱江山更爱美人、女孩的心思男孩你别猜、最近比较贩......类似这样生动、难忘的句子,是我们在歌词创作中应该追寻的。歌词创作〉第二讲:歌词的句式
歌词的句式结构是多样的,但最常用的是七字句和五字句的句式,这是歌词中的基本句式。七字句分三个部分:句头、句中、句尾。其结构形式共有三种:(1)二、二、三式:红军——不怕——远征难(2)二、三、二式:向着——大目标——前进(3)三、二、二式:同学们——大家——起来
五字句分为二个部分:句头、句尾。其结构形式有两种:(1)
二、三式:窗前——明月光(2)
三、二式:我爱你——故乡
在同一段歌词中,句式结构应该是一致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如改变了第一句的句式就成为: 远征难——红军——不怕 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样读起来就不顺了,谱曲也就很难。
除了以上常用的五字句、七字句外,其他如四、六、八、十句式也都有。但谱曲时一般都是按五或七字句的节奏来处理的,就是说经过语速的压缩或伸展,把它们就近“安置”在五或八字句的节奏范围内。大家可以找一个歌本来随手看一下,会看到很多歌曲,在同一个乐句下面的第一、二两段歌词的字数不相等,但都被“安置”在一个乐句中了,着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语速的压缩或伸展”。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做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不是办法的办法,这时歌词的“先天不足”造成的,如果歌词的句式、段落结构严谨、对称,就不会在谱曲时出现被“安置”的情况了。《歌词创作》第三讲:歌词的段式
歌词的段式是有句数确定的,其结构形式主要有三种:二句段、四句段和八句段。二句段如〈蓝花花〉: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采,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人。四句段如〈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崖,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八句段如〈白桦林〉: 有一天战火烧到了家乡,小伙子拿起枪奔赴边疆。心上人你不要为我担心,等着我回来在那片白桦林。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年轻的人们消失在白桦林里。
除了以上句数组成的段式外,还有五、六、七、九和十句段等,但在谱曲时,并不是每句歌词都是相应的谱上一句不同的乐句,而是按照二、四、八的段式把它们“就近”“安置”进去。具体的安置办法:五句段常常是做为四句段来处理的,即把第四个乐句重复一遍来“安置”第五句歌词。而 六句段也是作为四句段来处理的,一般是把第三、四两个乐句重复一次来“安置”第五、六句歌词,但也有像〈流星雨〉的A段:把第一、二两个乐句重复一次,然后用第三、四跃居来“安置”第五、六句歌词。七句段是做为八句段来处理的,既把第七句歌词重复一遍“安置”在第八个乐句中。九句段也是作为八句段来处理的,既把第八个乐句重复一遍来“安置”第九句歌词。十句段也是作为八句段来处理的,既把第七、八两个乐句重复一遍来“安置”第九、十句歌词。其他的多句段如: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句段的处理方法也是如此类推。
与句式中的“安置”问题一样,段式中的“安置”办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如果段式的结构合理,也就不会出现后期的“安置”问题了。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八句段也可以认为是两个四句段的组合,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必要像〈白桦林〉那样用八个不头脑感乐句为其谱曲了,而用四个乐句再加上重复一次的办法为其谱曲,像〈真心英雄〉的A段或B段那样。有一点要注意:既在重复这四个乐句时,第四句的尾部往往会有一点变化。《歌词创作》第四讲:歌词的对称 歌词的对称包括句式的对称和段式的对称:(1)句式的对称:
句式的对称主要是指四句段而言的,因为二句段很少见,也很简单,只要两句对称就可以了,而八句段往往是作为两个四句段来处理的,所以我们分析下四句段中的句式对称问题就可以了。
句与句的对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字数相等,二是句式结构相同(既我们前面讲的七字句的三种结构形式2+2+3,2+3+2,3+2+2和五字句的两种结构形式3+2或2+3)
在四句段中,第一.二句相同(包括字数,结构都相同,下略),算作对称,第三,四句相同也算作对称。第一,三句相同也算作对称,第二,四句相同也算作对称。但二,三或一四句相同就不算作对称了,因为在音乐的逻辑上,第二,三句或一,四句难以形成互应,或者说难以形成上下句(或称问,答句)关系,如: A:
我家有只小白狗 特别喜欢溜 没事我就带它走 它溜我也溜
在A中,第一三句是对称的,二四句也是对称的。B: 我家有只小白狗 特别喜欢出去溜 没事我就带它走 它溜我也溜
在B中,一二是对称的,一三也是对称的 C:
我家有只小白狗 特别喜欢溜 没事我就带它走 它溜我溜一起溜
在C中,一三也是对称,三四也是对称。D: 我家有只小白狗 特别喜欢溜 它溜我也溜 没事我就带它走
在D中,一四是对称的,二三也是对称的。在以上四例中,只有D是不利于谱曲的。以上我们讲了句式对称的一些基本规律,有的同学也会问:字数不可以变化吗?变化是可以的,而且变化的形式很多,但对于刚开始写词的人来说,首先要掌握的是基本原则和规律,而不是忙于去打破这些规律。只有熟练的掌握了这些规律和要领才有可能去变化,创新。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如果要打破句式对称的规律,除了需要掌握基本规律外,还有一点是必须具备的,就是要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和节奏感,这样,在写那些打破句式规律的词的时候就可以模拟着哼唱这些词,主要是唱节奏,而不是唱旋律,看着这些词在节奏上通不通,顺不顺,能否行的通。这样就可以避免写出那些节奏上“理不顺的”歌词了。(2)段式的对称
段式的对称指的是段式之间的一种互相关系。
如果是一段歌曲,如果有两段(或两段以上)歌词的话,那么就要求各段歌词的句子都哎哟按顺序一一对称,既各段的第一句要互相对称,第二句也要对称,以此类推。下面是一段体的两段歌词:
(一)我的小花猫 总是爱睡觉 不活动,不快跑 发胖可是不得了
(二)叫声小花猫 不要睡懒觉 要活动,要快跑 身体才能呱呱叫
在上例中,两段歌词是彼此对称的。
如果是两段体的歌曲,那么A段与B段的歌词则不需要对称,因为A段与B段的旋律是不相同的。如果是三段体的话,则要求第一段(A)与第三段(A)的歌词要对称
因为这两个部分的旋律是一样的。第二段(B)则不要求与第一,三段对称,因为旋律不相同,请看《东方之珠》:
(一)小河弯弯向南流 流到湘江去看一看 东方之珠我的爱人 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月儿弯弯的海港 夜色深深灯火闪亮 东方之珠彻夜未眠 守卫沧海桑田不变的诺言
(二)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明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三)船儿弯弯入海港 回头望望沧海茫茫 东方之珠拥抱着我 让我温暖你那苍凉的胸膛
这是一首三段体的歌曲,第一段的两遍歌词,两遍的旋律是基本相同的,只有第四句的尾部有点不同,可以用“A”和“A1”来做标记。整个歌曲的曲式标记为“A+A1+B+A1”。在此例中,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歌词是对称的。
可能有同学又问了,同一个乐段中的两遍歌词不对称不行吗?有点变化不行吗?回答时刻仪的,但须知其难度很大。为什么呢?因为旋律是根据第一遍歌词的字数写的,有较强的针对性,特定性,如随意改变句式的字数,多数情况下回显得词个曲子貌合神离,很难像原配那样谐调,自然。俗话说:砍的没有旋的圆。歌曲是一种精致的艺术品,应该尽力去追求完美,而不是“将就”。谁也不希望自己的作品中有遗憾,我们这样说,不是要求大家在对称问题上不能变话,只是说慎重,要精致,没有十足的把握,就不必耗费精力去变化,如实在需要变化,就要做的巧妙,没有痕迹,那可能要化肥我们很多心思。
《歌词创作》第五讲:歌词的立意
歌词的立意跟文章的立意是一样的,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心思想。有了立意才能保证我们在写作时内容统一,目标集中,层层深入,首尾互应。有的人写的歌词总是很散,什么都想写,什么也没写透,其原因就是少了立意,或者说立意不理想。那么怎样才能选好立意呢?或者说选择什么样的立意呢?我们这里指的不是立意的题材,因为立意的题材及其广泛,写什么的都可以,写什么都有成功的或不成功的,我们指的是立意和特点。实践证明,我们选择的立意越小越单一,越集中,越具体,我们在写的时候越容易扣题,越容易发展。说的通俗点就是一首歌在最好只写一件事,而不是两件事。如果写《心太软》,那么每句话都要写与心软有关系,无关的一句都不要写。如果写《太委屈》那么每句话都要写与委屈有关的事,无关的就不要写。这样既可避免写着写着跑题,又可以把一件事,一个问题写的深入,透彻,全面,细致,而这一件事就是我们要选择的立意。
有了立意,接下来就是要把它落实成一句话或半句话或一个词,用行话就是打造歌词的中心句。这个中心句应该是整个歌词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又是它的主题和灵魂,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之笔。
画龙点睛有两种形式,一是把立意提炼,落实成一句“狠话”有了这句话,歌曲就会很快鹤立鸡群。为了吸引注意力,让人过目不忘,狠话往往是作为标题来展示的,如《你知道我在等你吗》《让我一次爱个够》《我可以抱你吗》《爱你一万年》《只要为你再活一天》《冷酷到底》《爱的就是你》。。以上的标题虽然狠的程度不同,但或多或少都有点狠劲。
第二种形式就是有些构思巧妙的立意不适宜落成狠话,那么就把它提炼,落实成一句“妙语”也行。有了这句妙语,歌曲会很容易成为“羊群里的骆驼”脱颖而出,同样为了吸引注意力,让人过目不忘,妙语往往也是作为标题来展示的。如:《跟着感觉走》《我想有个家》《只要你过的比我好》《同桌的你》《心太软》《太委屈》《最近比较烦》《看我七十二变》《无所谓》《开不了口》。。。从以上的情况看出,这些独具匠心的立意都与歌曲的成功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好的立意是一个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希望大家在创作的时候,一定要在立意上下功夫,要有一点“语不惊人誓惊人”的精神
第三篇:什么才是好标题
什么才是好标题——新闻标题集锦
1.《难以想“象”的痛苦》(华商报 2005/01/06 9版)
有人说,新闻标题是文学与新闻相结合的最高技巧。这个标题是个绝好的例子。在广场上看热闹的人们横七竖八地站满了一对大象母子雕塑的身上、鼻子上,只剩了面孔的大象在人们的踩塔下显的特别的委屈。《难以想“象”的痛苦》,巧妙地分开了“想象”这个词语,也委婉地对市民的这种行为提出了批评。
2.《奥巴马和希拉里联手是“梦幻组合”还是“一场噩梦”?》(新浪网)
新闻标题的技巧在于如果委婉的揭露一些人们所知的一些信息,在此则标题里,希拉里与奥巴马激烈竞争是大家都所知的,但新闻标题却低调的用引号来告诉了读者,而且标题以疑问的语气来引起读者的思考。
3.《我很丑,但不防碍做总统》
2004年的乌克兰大选,遭遇中毒毁容的尤先科占到上风。这句编辑“杜撰”出来的用第一人称说的话,因为用了赵传的“我很丑,但我很温柔”的比拟,所以多少带点调侃的意思。政治新闻的标题向来给读者一种谨慎不苟言笑的印象,如果是纯粹的政治报纸,这也是必须的,所以不可能这样拟发,但《美报》只是西安的一家社会生活类报纸,所以如此这般“调侃”也算是一种个性,这首先肯定了尤先科的政治才能,再者也贴近这个喜欢诗歌和善于煽情的总统候选人的风格形象。
4.《“徒儿” 休得无礼》(华商报 2004/08/11 5版)
西安名胜大雁塔南侧有尊高大的玄奘铜像,经常有孩童爬到“唐僧”身上玩耍,周围游客缤纷,这等行为甚是不雅。这个摄影报道的大照片就是这样一个随意的场景,但因为标题的传神,而让报道的分量得以提高,报道的意图也因为这“借体”教化,而更易实现。
5.《千里赴蓉 只为活出个熊样》(三秦都市报 2004/03/11/ A18版)
报道的是04年被解救的天津受虐黑熊艾玛,被送往成都治疗的事情。“千里赴蓉”,简要说明了黑熊是被展转送往成都寻求治疗的,而且这种拟人手法也合乎黑熊受到的关切;“只为活出个熊样”,继承前句语境,轻松幽默地吸引起了读者阅读新闻的欲望,看完新闻,又感觉这幽默是借对黑熊的调侃之名,而对虐熊者进行谴责,继而引发读者的怜悯之心。
6.(肩题)墓价4000元碑价1500,一亩地年租350元能建200座墓
(主标题)《墓园暴利 人“死不起”了》(华商报 2004/03/12 45版)
从肩题就可以看出整个新闻要说的问题了,墓园暴利一直为人们所敢怒不敢言,这条新闻不仅为人们代言说了这个问题,而且尖锐地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人“死不起”了,愤怒与谴责之意活然而出,让人百般玩味。
7.(肩题)老师随意缺课 学生回家自修 家长困惑-----
(主标题)《上课咋也“缺斤少两”》(西安晚报 200/03/16 8版)
这是一个典型的借用新闻当事人言论的标题。借用当事人的某句话做标题,在娱乐新闻上最为常见,有时候为可吸引读者,编辑不惜断章取义或者偷梁换柱,如果“断”得好、“偷”的妙倒也是一种敏锐,但相反,眼下因为“胡断”“乱偷”而和当事人引发纠纷的事情层出不穷。李毅的“我的胡球像亨利”就曾是一个报纸“胡断”的标题,让李毅成了诸多球迷的笑柄。《西安晚报》上的这个社会新闻标题,引用的原话抓住了事件的中心,也合适地传达了新闻与当事人的意图,“缺斤少两”则同样运用了反面幽默化的表达手法。8.《寻枪》(副标题)金龙护卫押钞员“不慎丢失一只手枪”,运钞车在西安街头散发启事悬赏寻枪》(华商报 2004/01/09 头版头条)
这个新闻标题的主标题言简意赅----“寻枪”,而且是用了大号黑字体,直接说明了事情的严肃性,同时它也借用了陆川导演的著名电影《寻枪》的影响力,来实现报纸对事情的质疑----“不慎丢失一只手枪”,怎么会“不慎丢失”呢,相关人员对此遮遮掩掩,而让事情变得扑朔迷离,正印合了电影《寻枪》中的的悬疑,也因为这“悬疑”而被大家期待关注。一句话,这个标题一边严肃地向市民发了“广告”,一边以媒体的态度对事件提出质疑。不过两个字,标题在新闻中的动态呈现特性充分体现。
9.《狼狗咬伤我左腿 主人打断我右脚》(阳光报 2004/05/17 A5版)
当事人张先生被狼狗咬伤,为了索取医药费,又被霸道狗主人打断右脚。标题上下两句,以对联的形式,恰当概括了这个事情之所以成为新闻的原因。新闻界有句俗语“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所以这前后两句,缺一点都不是新闻。而且这种对联形式的标题,对仗工整,拿来对应的新闻元素悄然地传达了媒体的感情立场(比如这个标题中的“狼狗”对“主人”)。
10.《如果傻根知道汇费没那么贵》(西安晚报 2005/01/14 37版)
新闻编辑永远不能被社会的潮流和热点落在后面。这个新闻标题的妙处就在于借用了眼下人们最关注和熟悉的“热点”来吸引读者,傻根是 《天下无贼》里的主人公,因为得知6万元一寄出去就成了59400元了,所以才决定带走,随后才遇上了“贼”。这个报道借用傻根的事例告诉回家过年的人们,还可以用邮局的其他节约汇费的方法把钱带走,以提防路途上的危险。带上“傻根”的标题成了上半句,许多人都想知道“如果”的下半句,那么,请看报道。
11.《1:0 累死老汉郝海东》《总是郝海东 又是郝海东》(华商报 2004/04/01 16版)2004年的世界杯预选赛,国足1:0艰难战胜香港队,《华商报》在主题报道和相关花絮中分别用了这两个精彩的标题。呼告和反复的制作手法保证了媒体在这场比赛上的鲜明态度,同时也把对郝海东老骥伏枥的赞扬,和对国足存在的实际问题一并融合在了“累死老汉郝海东”这样的大白话里,自然亲切而又感情强烈。
12.《恋爱是件费力讨好的事》(西安 当代女报 2006/03/15 D3版)
“费力不讨好”这个老俗语去下一个“不”字,然后定位一个对感情上的事情,让人耳目一新,有过恋爱的人都会会心一笑,对这样生动的劝勉乐于理解。很多的俗语、成语都是活生生的信息元素,有创意的运用将会使新闻标题活力焕发。
13.《豆芽为什么这么“肥” ?激素催的!》(华商报 2004/05/13/ 15版)
比较精彩的设问型新闻标题。一问一答,让标题的语势波澜起伏,直接吸引了读者对新闻内容的关注。这句问答,包含了最核心的新闻内容,并且给了读者最容易记住的一个生活信息:“肥”豆芽要慎重购买。
14.(肩题)不到200米的大荔县司令部街(主标题)《县委这头是水泥路 村子那头是泥水路》(华商报 2004/08/06 8版)
报纸在排版这个标题的时候,主标题相同字数的两句话被一上一下放臵,并且上句中的“水泥路”和下句中的“泥水路”都换了不同颜色的字体,对比的效果更加突出。这种对照式的拟题法,字面上看只是如实描述一种情况,没有直接的褒贬之词语,但所有读者都可以强烈感受到媒体所要表达的鲜明立场。对稿件信息的高度准确把握,让编辑才得以灵光闪现般地抓住了“水泥”和“泥水”这两个汉字因为排序不同,而造成的巨大反差,以此来做题这则新闻,自然恰当,气势夺人。
15.组标题:
(肩题)国足0:6不敌巴塞罗那 遭遇1979年以来最大败绩
主标题:《脸是这样丢的!》
(肩题)3:0轻松拿下韩国队 中国女足拒绝冷门
主标题:《球是这样踢的!》(华商报 2004/04/23 30、31版)同一日,中国男足和和女足在大赛中一惨败、一大胜,媒体有理性,但也得在感情上站到读者的角度上,所以这种言简意赅、宣泄般的呼告句式,直接把握住了读者的心情,且又不失分寸,读者会马上亲近过来,新闻信息的传播得以良好实现。
16.《听说 童话昨日回来过》(三秦都市报 2004/05/31/ 8版)
报道的内容是六一前夕报社主办的儿童剧上演。标题采用比拟,把早已经远离孩子的儿童剧当成“人”来说,如讲久违的童话故事:“从前,有一个青蛙王子……”,标题给读者开了一个梦幻般的头,而“故事”具体则是在新闻内容里。同时这个标题用一个“听说”和一个“回来过”,把新闻中对儿童剧的忧患意识强烈地抒发了出来,这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和具体的感受。
17.《借你的眼睛穿过黑暗》(摄影报道)(西安商报 2004/11/10 8版)
照片的内容是5位来自外地的目盲艺人在两个健全人带领下穿过马路。他们前后手搭肩膀,互相配合,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新闻用浪漫的诗句作为标题,首先传达了对这些残疾人互爱互助的尊重,再者他们虽身有残疾,地位卑微,但也是自立自强的艺人,所以这句浪漫饿又充满深情的句子,也显示了他们对生活的乐观和对生命的热爱。
18.《九牛二虎之力搬大象》(三秦都市报 2004/04/16 A3版)西安动物园搬迁,几只恋旧地的大象不愿意离开,工作人员开始想各种办法……费了老大的劲,终于把它们给装走了。这同样是一个巧用成语的标题。“九牛二虎之力”说明人们做这件事情很是费劲,而出这么大力气做的又是“搬大象”的事,这两个新闻元素合起来,就变成了趣味横生的“九牛二虎之力搬大象”,一句话,三个动物,牛和老虎都没有大象“厉害”-----而确实在搬迁动物园的时候,就这个大象最难搬,工作人员的各种方法在读者看来都十分有趣,这正和题目的有趣互相照应。
19.《国足赢了 全国人民笑了;国力走了 陕西球迷哭了》(华商报 2004/08/04 头版头条)
这个对照性的标题把两个新闻的感情元素平静地说出来了,但对于本地读者、尤其是球迷来说,这种感情却恰恰相反成了一种复杂,继而强烈迸发。这个标题对版面的美化作用在美编的安排下得以彰显-----同样是白色大号字体,但左边是大红底色、全国球迷狂欢照片,右边是纯黑底色、陕西球迷撒泪即景。一赢一走,一笑一哭,看似平淡的标题,实则饱含了编辑的别巨匠心。
20.《你胆大 我害怕》(摄影报道)(华商报 2004/11/17 19版)
照片上一个拆迁房屋的民工悠然地站在一个10米高的梁上挥动榔头,让过路人心境胆颤。站在群众角度上的第一人称的标题,用顺承的语气表达了对“大胆”民工的劝勉与批评。六个字一句话的题目言简意赅,准确鲜明,且与新闻内容配合完整。
21.《女播客 小喇叭开始广播啦》(西安 当代女报 2005/11/02 A8版)
“小喇叭开始广播啦”,相信这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这句被小时候的蔡国庆喊喊出来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学儿童节目“小喇叭”的“片头”,深受人们怀念。这个标题把这句“古老”的话,用在一个新生事物“播客”的身上,移栽巧妙,形象生动,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也把读者的兴趣吸引到了新闻里的“女播客”身上去了。
1、准确。标题要非常准确地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精神和实质,其中包括观点准确、文字精确。
例如:此舞只应天上有 人间难得几回闻(引题)
《丝路花雨》轰动津门(主题)
2、凝练。就是简洁明了地传达新闻的内涵。恩格斯说:“标题愈简单,愈不费解,便愈好。”标题是点睛之笔,用墨不需多,但需精,要剔浮词,去空词,以最少的字词传达尽可能丰富的信息。
例如:妻子--不判离婚就自杀
丈夫--判了离婚就杀人
法院怎么办?
3、鲜明。就是观点突出,明确地表达倾向,要有棱有角,有刀有刃,不吞吞吐吐,不模棱两可,不让人费解。
例如:火车站代售点违规,关!
4、生动。不要堆砌华丽的词藻,甚至生造除了自己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而是要尽可能贴近生活,要贴近口语。在制作标题时,要抓住“新闻点”,吸引受众的“眼球”,一条精彩的新闻标题如传神之目,魅力无穷,生动形象的标题往往让人爱不释手,令人拍案叫绝。
例如: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由钱塘活水来 近日西湖一天可得活水十万吨
5、变化标题句式。把陈述句变为假设句、疑问句或感叹句等,使其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例如:假如给华佗评职称
例如:“法霸”比“法盲”更可怕
例如:“及时雨”为何落不到田头去
6、活用成语、谚语、俗语。
化用法:对成语、古语、谚语、俗语等作细微改动后,变化使用,赋予其所内涵,以开阔思路,活跃思想,表达对客观事物的独特认识。
例如:车祸猛于虎
例如:岂有此“礼”
7、力求化入诗词。指遣词造句要吸收诗词的长处,像诗词那样清丽、含蓄,韵味无穷。它以想象新颖,出语奇隽,因而传诵不衰,流播久远。我们吸收其丰富营养,在制作标题时也能左右逢源,吟得佳句。
例如:往事成尘 逝者已矣 生者空余浩叹
流年弹指 芳华刹那 人间难见白头
影人影迷痛悼张国荣
8、比喻。做标题时可以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和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这就是比喻的方法。用好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比喻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借喻隐去本体,单述喻体,在标题中更为常用,而且富有文采,修辞效果好。
例如:食品库成了老鼠的天堂
霉变香肠竟然还削价出售
9、比拟。就是将人拟物(以物比人)和将物拟人(以人比物)。用得较多的是拟人。
例如:一窝“油老鼠”落网
刘泽云等盗卖购石油案即将起诉
10、对偶。说话中凡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两句,成双作对排列成功的,便是对偶。用于标题,看起来赏心悦目,读起来琅琅上口,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庙内出家作僧 庙外租房做贼
一和尚犯案被警方收审
11、排比。同范围、同性质的事物用组织相似的句法逐一表出的,名叫排比。排比和对偶,颇有类似处,但也有区别:对偶必须字数相等,排比不拘;对偶必须两两相对,排比也不拘;对偶限定在两句内,排比无此限,常常三句以上,更显示出修辞作用;对偶力避字同意同,排比却以字同意同为经常状况。在新闻标题中,力求题式美观,排比的两句或三句、四句常常力求字数相等,但未必两两相对,故此类排比句不能算作对偶。
例如: 青灯黄卷笔耕勤
旦复旦兮薪火传
12、夸张。新闻标题恰当运用夸张手法,可使标题增加生气,更加鲜明生动。
例如:后仓“老鼠”大如斗
前店豆浆淡如水
13、顶真。就是相接处词语一致的用法。
例如:田中深情赠樱花 樱花开时忆总理
两千株树苗将栽在周总理家乡
19、回环。是词序有回环往复之趣的一种措辞法,它把词语或句子在组合过程中颠倒重复,使其首尾呼应,形成回环,亦称“回文”或“连珠”。
例如:回头“浪子”又教“浪子”回头
例如:“傻吃”的孩子容易“吃傻”
20、拆词。就是把固定的成语,俗语等拆开来分别运用,以达到前后对应的效果。
例如:男团决战惊心 女团决战动魄
我队险夺亚乒乓赛双杯
21、复叠。把相同的词语反复陈述,突出内容,加强语气。
例如:童声乐声掌声声声悦耳
少年青年老年个个欢欣(双主题)
本市艺术幼苗昨晚演出精彩节目(副题)
22、引用。就是引用古代或现当代的名言名句,以达到表达的效果。
例如:山舞银蛇 原驰蜡像 江淮大地:好个雪
23、强调标题的口语化和亲和力。一是在时政、国际报道中,新闻标题从过去的严肃庄重变得轻松活泼,以口语化和生活味拉近了报纸与读者的距离。
例如:二审老萨 草草收场
24、二是在经济、科技报道中,大量运用大众话语以增加亲和力与可读性。
例如:财政贴息为经济舒筋活血
25、重视标题的抒情性和表现力。当今新闻的标题却越来越多地重视生动的表现,使主题更加形象、生动
第四篇:怎样才是美教案
怎样才是美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发现美,知道外在美与心灵美的统一对任何人都非常重要。懂得良好的行为举止要在生活的细微处养成。
能力目标:学会打造自己的心灵美;建立与青少年年龄相适合的健康审美观,用以指导未来的生活。情感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外表美与心灵美的统一对任何人都很重要。【教学重点】
建立正确的、客观的审美观。【教学难点】
从外在美升华到心灵美把两者融为一体的过程。【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
2、了解学生在追求美方面的各种表现。
3、拍摄本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美和不美的表现图片。
4、制作本课的教学课件。【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感受美
师:同学们,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面临不同的快乐和烦恼。老师在给同学们讲课前也遇到了一个困惑,那就是 老师以一个什么样的形象面对大家,也就是说老师穿什么样的服装更加得体,更能让大家容易接受我。为此,老师特意选了几件衣服,请同学们帮老师看一看,哪件衣服最适合老师。你们愿意帮我吗?(出示幻灯片)师:怎么样? 生:不行!师:为什么?
生:太新潮了,不太适合老师穿。师:说得很好,那再看看这一件呢?
生:不行,这是小孩穿的衣服,和 老师年龄不相配。师:那这一件呢?
生:这一件挺好,既适合老师的年龄,又 符合 老师的身份。
师:看来同学们 和 老师想的一样,今天老师就特意穿这样一件衣服。这件事告诉我们,选衣服不但要适合场合,还要符合我们的身份与年龄。二.课堂活动:发现美
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同学们也不例外。同学们每天上学之前,都要认真的装扮自己,希望自己是最美的。你 能告诉 老师,你喜欢打扮的理由是什么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师:每个人喜欢打扮的理由不一样,但很多人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更美丽。今天,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生活,发掘怎样才是美。板书课题:怎样才是美 现在,我们学校已经不再要求同学们每天都必须穿校服,有的同学就会选择很新潮的服装来上学,无论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越来越美了。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问题是,该怎样装扮才好呢?对于这一问题,请同学看一下这些同学的观点,(出示观点表)怎样打扮才是美?
同学们的看法
赞 同
不赞同
1.美丽从“头”开始,所以发型要与众不同。
2.我跟着流行走,总没错吧?
3.我们这个年龄就是最美的,不需要什么华丽的打扮。
4.我爱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5.名牌,价格高的就是好的,况且这也是有品味的表现呀!
6.干净整洁,色彩协调,有“学生味”就行了。
……
我赞同(不赞同)第_________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打扮就是美。师:先自己想一想,再选择其中的一条和同桌说一说你赞同或者不赞同的理由。
学生同桌交流讨论。
师:谁愿意先来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汇报,师总结:干净、整洁、简单、大方的衣着打扮就是一种美。
三、情境体验:探究美
师:人人都爱美,但相貌和衣着的美只是美的一部分。有这样两个同学,一个是小美,一个是小丽,她们每天都要打扮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可是她们真的美吗?出示课件 学生讨论汇报。
师:这种情况你见过吗?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你以前有过类似的行为吗?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原来,相貌和衣着所带来的外在美只是美的一部分,行为举止更是美丽的关键。老师想知道,如果在特定的情况下,你们又会怎么做呢?你们敢接受“美丽”的一次挑战吗? 生:敢。
师找两名同学表演情景剧。
师:嗨,同学们!好消息,好消息!今天所的的老师开会去了,这节课自习!老师真是的,今天布置的作业这么难,我一道题都不会。我得想个办法!咦,有了!哎,小文,听说你学习成绩最好了,赶快,作业借我抄一抄吧!生:不行!
师:老师说了要“乐于助人”,你就行行好,借我抄一下吧!不然我该被老师批评啦!
生:我这样做不是乐于助人,也不是在帮你,而是在害你!师:那我该怎么办呢? 生:我来为你讲解吧!
师:你愿意帮助我学习,这太好不过了!
师:嘿,我的笔就是好写!大家都看一下,漂亮吧!还是自动的呢!(手按好几下)(突然笔坏了)。怎么就坏了?我才刚买的呀!真倒霉。同学,你的笔看起来挺漂亮,能不能先借我一会儿? 生:好吧!
师:你真大方!有了你们的帮助,我也可以安心自习啦!谢谢你!
师:通过刚才的考验,我突然有了这么一种感觉:美,其实就在我们的心中,它会不经意地流露出来;美还是一种力量,一种会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传递的力量。
四、感受生活:欣赏美
师:同学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确实如此,美在生活中是到处都有,到处都可以找到的,在你们的身边一定也有许多许多,你都发现了吗?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分享?学生汇报。老师也发现了生活中美,现在就一起和同学们共同分享。(出示课件)品德美:在公交车上,到处都挤满了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刚上车,马上有一位年轻的小伙子站起来说:“老奶奶,您坐我这个位置吧!”然后扶着老奶奶坐下来。“谢谢你,你真是个好心人啊!”老奶奶感激地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年轻人笑着说。美,原来在公交车上也可以找到它呀心灵美:雨中,我看见一位小男孩没带雨伞,他焦急地站在学校门口。天越来越晚,突然,我看见一个比他高大的大男孩把自己的雨伞借给了小男孩,小男孩不好意思地说:“谢谢哥哥,可外面下着这么大的雨,你把雨伞给我,你会被淋感冒的。”“没关系!”大男孩说,“我的身体很棒,不会生病,你赶快回家吧!”美,原来在雨中也可以找到它呀!平常的美: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各式各样,还播放着优美的音乐。听,那歌声多美啊!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一会儿欢快,一会儿忧伤,让你忍不住想跟着大声歌唱!还有那些色彩缤纷的崭新的商品,穿着漂亮衣服的芭比娃娃,会唱歌的陀螺等等,让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多美啊!公园里,五颜六色争奇斗艳的花儿,还有花丛中扑闪着翅膀的蝴蝶和蜜蜂,在花丛旁边欢声笑语的人们……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啊!
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老师送给大家一份美丽指南,希望对你的生活和学习有所帮助。
出示课件(美丽指南)
师:同学们,在美的世界里,外表美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心灵美却会在时间的长河里闪烁着最耀眼的光芒,久久不会磨灭。真诚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努力让自己成为这美丽天地中美的化身!
真善美的小世界
板书设计: 怎样才是美 外表美 心灵美
第五篇:理解词语教案(好)
中考记叙文阅读训练
-----人物描写类词句的含义
教学设想:
针对中考推敲词句类的题型,通过专题训练,教给学生答题技巧。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分析词句描述的对象、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理解词语含义。
2、学会准确表达,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通过分析词句描述的对象、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理解词语含义。提高学生对文章语言的感知理解能力。
2、学会准确表达。课时安排:一课时
示范材料:《心灾》《爱处无声》(第1题)迁移材料:《爱处无声》(第2题)《西皮流水》 教学环节:
一、课前准备
本节课前,已花一节课时间整体感知了《心灾》《爱处无声》两篇文章,针对中考做理清文章思路的题目,领会了文章主旨,为本节课局部探究词句含义作好了准备。
二、明确目标
通过阅读考试说明和投影历年相关中考题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重视,明确教学重点。
三、导读引路
1、回顾:《心灾》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设计意图:因为理解文章的词语的含义要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的基础之上。回顾文章的主旨,有利于本课的教学重点的突破。
2、文章《心灾》,联系上下文,说说“奶奶说到这里,已是气喘得厉害„„”一句中加线的词有什么 表达作用?引导学生审题:题目由原文一句话和作用两部分构成。设计意图:让学生一看到这一题目样式,就能明白这是语言理解类题。
3、学生讨论,把答案写在试卷上;教师出示答案,学生结合答案分析自己的错误;全班共同探讨。
出示答案:既写出了奶奶话语的多和讲话的快速,又写出了奶奶说话时的气愤之情。
①生甲回答: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奶奶回想起那段经历心中产生的一种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的情感。
分析评价:答案不全面。能结合文章主旨,联系表现人物的情感来回答,回答出了深层含义;但未能结合词义回答出写出奶奶当时说话时的状况。
②生乙回答: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奶奶喘息的样子,表现了奶奶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分析评价:答题思路正确。能结合文章主旨答出了深层含义;但把奶奶当时说话时的状况概括为“喘息的样子”,实际等于没有回答,未能关注第三段从而具体回答出奶奶说话时的状况是“说话又快又多的样子”。③生丙回答:神态描写,既写出了奶奶由于日本的侵略落下咳嗽的毛病而喘息,又写出了奶奶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分析评价:答案比较全面。结合文章主旨分析了奶奶的情感,但对“气喘得厉害”的表层含义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脱离了文本依据,仅凭主观臆断写答案。
设计意图:说选文原因:一般我们认为对于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是难点。但研究学生答案发现,这道题表层含义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这也是我选这篇文章的原因。
4、师生共同归纳解题方法:
谁(弄清词语/句子描述的对象是谁?)+表层含义(结合词义句意写出这个词句表现了所描述对象的什么状况?)+深层含义(结合主旨,写出这个词句反映了什么情感、态度、性格等。)
四、牛刀小试
1、再读文章《爱处无声》,回答: ① “顶多是轻拍一下我的肩,剥个可以安神静气的香蕉递过来,仅此而已。”理解加线词语的含义。
2、同学独立思考,在试卷上做答;教师巡视,找出展示有代表性的答案;学生对答案进行评析。A错误答案示例一:①当“我”有困难时,父亲就能尽他最大的力量来安慰“我”,但不能帮“我”解决问题。②父亲想跟“我”交流,但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他把想说的话都放在了行动上。错因分析:这一类型答案错误原因是判断错了“如此而已”所描述的对象所致。
B错误答案示例二:①表现出当时的“我”认为父亲爱“我”不够深。②表现出中学时的“我”认为那时的父亲不够关心自己。
错因分析:这一类型答案能结合“仅此而已”的意思回答出“认为父亲爱我不够多、不够深”的意思,但未能结合主旨作进一步的深层分析。
C错误答案示例三:写出了“我”对父亲当时态度的报怨与不满,也写出了“我”对父爱的渴望。
错因分析:这一答案比较全面,既写出了表层含义,又能结合这句话所在段落理解到中学时期的“我”对父爱的渴望。但未能联系全文的重点是写我对父爱的理解过程。
D错误答案示例四:他只能做到这些,也表达出“我”不理解父爱。
错因分析:这一答案能结合全文准确把握住了文章主旨作了深层分析,回答出“„我‟不理解父爱”的意思,但对加点词“仅此而已”所描述的是“我”对父亲行为的的感受这一对象把握错了。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学生答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回答问题的思路。
3、老师分析:加点词“仅此而已”所描述的是“我”对父亲行为的的感受;写出“我”对父亲的不满和抱怨(表层含义);反映“我”对父亲的爱还不理解(深层含义)。
明确答案:表现了“我”因无法理解父亲的温情和深爱,而产生的不满和抱怨。
4、学生总结做题收获:
①生甲:词语描述的对象首先要把握准确,否则答案会离题万里。
②生乙:对于词语的含义的理解,不仅要联系所在句子和段落,有时还要综观全文来考察。
5、教师小结强调:描述对象把握准,结合词义说状况,结合主旨说情感,具体语境细分析。
五、巩固练习:做《爱处无声》(第2题)、《西皮流水》相关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