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师大小学语文五上《第1课看海》「邹红梅」「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6个生字,并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时它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感受海潮的柔美与壮观。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情分析 本课是孩子们进入五年级的第一篇课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处在内地的孩子见到大海的机会不多,所以他们对大海并不熟悉。因而,本课的教学老师要引导孩子们通过细致品读文章,了解大海的千姿百态和变幻无穷,更要指导他们抓住关键词句来感受海潮的柔美与壮观。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潮水的千姿百态和变幻无穷,体会本文用词准确、描写细致生动的特点。
难点: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6个生字,并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正确书写“湃”字。
2、理清文章结构,掌握本文的观察顺序,并能仿照课文写《看古街》框架。
4.1.2学时重点 理清文章结构,掌握本文的观察顺序,并能仿照课文写《看古街》框架。
4.1.3学时难点 理清文章结构,掌握本文的观察顺序,仿写《看古街》框架。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引导质疑 1、孩子们,刚才我们聊了聊旅行的话题,今天就有一位著名作家,徐蔚南,他去到了海边,并把他看到的美景写了下来,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散文《看海》。
2、齐读课题。孩子们,读了这一课题,你想从本课中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生:看到的海是什么样的?)根据学生回答点拨:你想关注课文写了什么。(生:作者是在哪里看海的。)师:你想关注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生:大海美不美?)师:你跟刚才的同学一样,也想关注课文写了什么。
活动2【讲授】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一、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孩子们,你们想要关注的内容这么多,下面就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吧。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遇到生字词语就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来多读两遍。
2、课件出示生字词 孩子们,这些就是文中的生字词,请大家自己拼读一下。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这些生字词,你都认识了吗?我要请三个同学来读一读,一人读一个横排,其他同学请认真倾听,他读准字音了吗? 抽生读,他读对了吗?预设:有学生“号”字读错了,师:孩子们,“号”它是一个多音字,多数情况下它读”hào”,但当它表示声音时应该读“háo”,比如本课中的“怒……”还有()。
(预设,都读对了,他读对没有?第二排,哪位同学来读?)预设,“澎湃”读错了,师:同学们,这个词是本课的生词,借助拼音再拼一拼。
3、孩子们,你发现了吗,在这些词语中,有一个是多音字,它就是“缝”,它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请看,当它表示“用针线将开了口的东西连上”时读féng当它表示“缝隙”时读“fèng”那你能给它的两个读音分别找一个朋友吗?抽生给多音字组词。齐读。
4、孩子们,刚才的生字词语我去掉他们的拼音,你还认识他们吗? 出示生词下面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 5、生字的问题解决了,现在我把他们送回到句子中你还会读吗?(出示句子)抽生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是否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他读得怎么样?评价。我们一起齐读一遍。
6、在这句话中有一个生词,它是“遐想”,你是怎样理解它的?用遐想造句。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孩子们,解决了生字词,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课文,(出示课件)自学提示(一)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一两句话把它概括出来。
2、学生反馈。
预设A:看海是一件愉快的事。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生:第一自然段)老师知道了,你是用抓关键句的方法概况的主要内容。我们来看第一句话,(出示第一自然段)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看海是一件愉快的事,尤其是看上潮时的海。”你从这一句话中读懂了些什么?生:看海是一件愉快的事。
师:“愉快”,这是写的作者的……生接:心情。
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生:课文写的是上潮时的海。师:这个自然段用了一句话概括性地写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总起了全文,是本文的总起句。(板书:总起)在本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概括地写出了作者看海时的感受,找一找,在哪里?谁找到了?请你读,其它同学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作者看海后有什么感受?(出示6自然段)生:看潮不会觉得单调无味。生:看海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遐想”,你是怎样理解它的?所以理解词语的意思我们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这个自然段在课文最后,总写了作者看海后的感受,是对全文的(生接:总结)板书:总结 预设B: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在山上,沙滩上,石块间看海(或作者在初上潮时和高潮时看到的海是什么样的)。师:你是从哪里知道作者是在这些地方(或这些时候)看海的?生:课文中。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生……师:孩子,你是用归并段意的方法概况的主要内容。
预设C:课文主要写看潮涨潮落,能带给我们许多遐想。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生:最后一段)也就是说这句话也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因为它在文章的结尾,所以我们叫它总结句?你也是用抓关键句的方法概况的主要内容。
小结:咱班的孩子真能干,会用这么多的方法概况文章的主要内容。其实,除了这些,咱们还可以用抓题目,抓总起句和总结句相结合的方法来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同学们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根据不同文章选择各自适用的方法。
3、那作者分别又是从哪些地方来看海的呢?(出示课件)谁来读一读自学提示(二)快速浏览2─4自然段,找出作者分别在哪些地方看海的,用横线勾出表示地点的词语。板书:分写 学生反馈。生:从山上望下去,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哦,第二自然写的是作者从山上看海。
生:到沙滩上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我知道了,第三自然写的是作者到沙滩上看海。
生:看潮水涌在石块间。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你真会读书!4、作者分别从山上、沙滩上、石块间来看海,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5、师:现在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出示课件)作者在文章开头总写了,生读:“看海是一件愉快的事,尤其是看上潮时的海。”然后再按方位顺序分写了,生读:“从山上望下去,到沙滩上看,看潮水涌在石块间”,最后作者再总结,生读:看海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全文的结构是……。
活动3【活动】学以致用,仿写《看古街》框架 1、同学们,“看海是一件愉快的事”,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个地方很值得一看,那就是文峰古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文峰古街的图片,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注意,请你边看边猜一猜,摄影师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拍摄的这些照片的。
(出示课件)2、同学们,你们经常去古街吗?你去过古街后有什么感受?那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古街? 接下来就请你学着本文的写作方法也来试着写一写《看古街》的写作框架。
(出示课件)师:“学以致用”:回忆你印象中的古街什么时候最美,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文章结构,写出《看古街》的写作框架。
请看大屏幕,写作框架的题目我们已经拟好了,这个表格的第一排,请你开门见山地写出你看古街的总体感受,和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古街。第二、三、四排写出你平时观察古街的地点。最后一排再写一写看古街带给你什么感受。在书写时老师有一点“温馨提示”:我请一个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清楚了吗?那就开始动笔吧。时间5分钟。注意书写的姿势哟!3、学生完成作业单,老师巡视。
4、展示学生的作业单。抽一个学生上台,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请你自己联系“温馨提示”给自己评一评,你的写作框架可以得到几颗星?为什么?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他评得合理吗?。
展示第二份作业单,他可以得到几颗星?为什么?谁来评一评? 5、拓展:同学们,刚才的两位同学写了看?时的古街,和看?的古街,那你觉得我们的古街还要哪些时候也很值得一看呢? 4.2 第二学时 4.2.1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到的海潮的不同特点,感受海潮的轻柔与壮观。
2、总结全文,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4.2.2学时重点 通过品读,想象等途径了解潮水的千姿百态和变幻无穷,感受海潮的柔美与壮美。
4.2.3学时难点 通过品读,想象等途径了解潮水的千姿百态和变幻无穷,感受海潮的柔美与壮美。
4.2.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观看视频,引入新课 一、观看视频,引入新课。
1、播放大海潮水视频,感受大海的美与变化。
2、学生畅谈感受。
活动2【讲授】品读课文,感受潮水的柔美与壮观 一、品读课文,感受海潮的柔美与壮观。
1、抓动词,感受海潮的柔美。
2、勾画让你感受到海潮壮美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大海的美。
二、总结,感情朗读。
第二篇:西师大小学数学一上《0上学了 比一比》「杨琳」「市一等奖」优质课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2.能大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和方法。
3.让同学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4.培养同学们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培养同学们初步的观察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学情分析
1.让同学们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2.能大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和方法。
3.让同学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4.培养同学们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培养同学们初步的观察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重点难点
重点:1.让同学们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能大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和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4教学过程
4.1
一、教学活动
4.1.1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对口令游戏、长短、大小、多少、轻重引入。
二、探究新知
1.同桌两个同学各拿出一支铅笔,猜一猜哪支铅笔长。你如何证明你的猜想,并试着比一比,想一想在比较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教师板书:比长短,要使一端对齐,比较另一端的长短
说一说:我的铅笔比你的铅笔长,你的铅笔比我的铅笔短
2.比较大小
3.比较多少。用一棵树一个坑,形象比较。
4.比较轻重
小游戏
1.长短的比较:老师拿出不同长度的2
支笔。
教师:谁能比出这2
支笔的长短?
教师:大家觉得他比得好吗?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主要应说到:比较的时候,2
支笔的一端要对齐,不能一前一后。)
教师小结:在比较的时候,一端要对齐,不能一前一后。
2.大小的比较:同桌拿出橡皮擦。
教师:谁大谁小?有什么办法可以比出来?
教师小结:在桌面上一比,小橡皮擦没有大橡皮擦高,也没有大橡皮擦宽。
3.多少的比较:同桌比一比谁的铅笔多,谁的铅笔少?
三、课堂练习
大讨论
我到底是长短还是轻重。
动脑想一想
把花朵按从大到小排列
把多的圈出来
比多少,把√拖到多的里面
在最重的小动物后面画“○”,最轻的后面画“△”。
四、课堂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教师作全课总结:我们学习了长短、大小、多少和轻重的比较。知道了比较长短可以把他们一端对齐,另一端长的就长;反之就短。注意比较长短,要在同一个起点。比较大小可以把几个物体放在一起观察看看谁大谁小。多少的比较,我们可以通过数数进行判断,如果数量小就少,数量大就多。
第三篇:人教「三起」小学信息五上第5课精彩效果不一般「韩羿」「市一等奖」优质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3D
one软件界面
掌握拉伸工具的使用
掌握材质渲染命令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指导的方法在实践中,体会不同命令的作用,并能运用这些命令对实体进行三维调整操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合作等好习惯
4、行为与创新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更多个性作品
2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其年龄特点如下: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虽然是第一次接触3D打印,但对于认识3D
one界面应该比较轻松,通过介绍该软件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命令执行的方式,使学生朝着程序学习的方向和习惯上养成。
3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3D
one界面
2、难点:熟悉拉伸工具和材质渲染工具的使用方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3D
one软件界面
掌握拉伸工具的使用
掌握材质渲染命令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指导的方法在实践中,体会不同命令的作用,并能运用这些命令对实体进行三维调整操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合作等好习惯
4、行为与创新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更多个性作品
4.1.2学时重点
重点:认识3D
one界面
4.1.3学时难点
难点:熟悉拉伸工具和材质渲染工具的使用方法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教师展示四小学生视频
六一即将到来,老师在学校采集素材,正巧碰上了啦啦操表演的小队员们在排练,即将登上舞台的小伙伴们心情激动又紧张,有一位学生向韩老师说出了他们的想法:不仅有统一的队服,还希望别上一枚特殊有意义的徽章代表他们。
师:老师想了想,现如今创客盛行,不如就用咱们身边的技术:3D打印来帮助他们吧!
教师展示3D
one软件,可以用这个软件来帮助他们做一个小徽章。
(揭示主题)
活动2【讲授】新授
1、认识3D
one界面
3D
one是一款基于“搭建积木”方式,配以活泼的界面和简介的互动方式。
主要有菜单栏、命令工具栏、工作区、辅助工具栏等
教师大致讲解,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具体应用。
(1)辅助视图可以快速帮助我们定位
(2)按住鼠标右键不放进行拖动可以旋转视角
(3)鼠标滚轮可以放大缩小所定位的区域
(4)出错及时使用撤销命令
老师根据啦啦操小队员的积极向上、蓬勃有朝气的形象大致设计了一个笑脸徽章。
教师展示笑脸徽章
如果仅仅以这样的形式打印,最终出现的效果便只是一个小圆片。如何让这枚小徽章具有立体三维的效果,就要用到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拉伸工具。
2、拉伸
教师演示操作,学生尝试操作
(1)放大、旋转图形
(2)在所需要拉伸的区域单击两次,选择第一个拉伸命令
(3)输入值,回车,后确定
任务一:①讨论徽章哪些部分需要有三维立体效果;
②使用拉伸命令,完成徽章的三维设计。
3、材质渲染
师:经过拉伸操作之后,原本涂色的作品恢复成了原先的蓝色,要为徽章涂色,就要用到材质渲染命令
提示:(1)先选择实体再渲染
(2)单击“材质渲染”后再选择多个实体
任务二:美化实体,为徽章涂色
学生尝试操作
保存文件
提示学生保存文件的方法
提醒学生及时保存文件
活动3【活动】拓展总结
拓展任务:【小小创客】
自选学件中文件进行拉伸操作设计并渲染涂色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师:3D
one软件不仅可以用来制作徽章,还可以绘制出各种图形以进行打印,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展示3D
one设计出的不同图形
第四篇:西师大小学语文五上《第9课母鸡》word教案
《母鸡》教学设计
一.通过谈话,揭示课题:
1.师述:生活中,你们对母鸡的印象如何?
2.揭题: 母鸡
(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出示)读文思考:作者对母鸡是怎样的态度?分别在文中的哪几小节进行了描写?
2.交流。
(板书)讨厌不讨厌
(1-----3)(4-----7)
三.学习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呢?请同学们默读1----3节,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2.(出示)理解词语:
颤颤巍巍,如泣如诉。
师述:能照着“如泣如诉”的样子再写两个词语吗?(如火如荼,如痴如醉)
3.那么想想一下母鸡想用声音告诉人们什么呢?
(出示)母鸡受了一点惊恐,它由前院咕咕到后院,由后院再咕咕到前院,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了呢?
1.四人小组学习,找出有关语句,认真读读,体会体会。
2.重点指导第五节。
(1)(出示)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
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2)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3)(出示)挺着身儿预备作战。()
看看前,看看后。()
(4)(出示)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自主积累词语若干个。理解“颤颤巍巍、如泣如诉”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全文,边读边思,了解作者从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的原因。
3.通过阅读,能发挥想象,知道母鸡叫声所表达的意思。
4.从课文中母鸡动作的描写,体会母鸡爱护小鸡雏的那种伟大的母爱。教学准备:
1.多媒体演示。
2.课前材料收集。教学过程:
3.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板书)爱
4.选一节你最喜欢的小节读读,再次体会伟大的母爱。
四.领悟中心,情感升华:
1.引读课文。
(出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3.在动物世界中,人类世界中,这样的母亲还为数不少呢!
(多媒体展示,情感共鸣)
4.小组内故事交流,体会母爱。
(音乐)
板书设计:
母鸡
爱
讨厌
不讨厌
第五篇: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七下《安塞腰鼓》教案(市优质课一等奖)
《安塞腰鼓》教案
三界中学 吴清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围绕“读”来进行的,让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和课文录音,通过“读”来体会安塞腰鼓的激昂的气势,雄壮的场面,感受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美。(重点)
过程与方法
看表演、听录音、读课文,积极的参与学习,主动的进行交流,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动和力量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难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天。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却产生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视频)
看了以上这段视频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待学生回答后)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
(多媒体投影:课题、作者)二.整体感知:
1.师:请快速阅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按照表演前、中、后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
2.注意以下生字词语。(多媒体出示下列生字词)(1)亢奋(kàng fèn):极度兴奋。(2)晦暗(huì′àn):昏暗。
(3)羁绊(jī bàn):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4)冗杂(rǒng zá):繁杂。
(5)蓦然(mò rán):突然,猛然。
(6)叹为观止(tàn wéi guān zhǐ):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7)戛然而止(jiá rán′ér zhǐ):声音突然中止。
3.学生演示结构划分后,教师显示结构示意图。
4,学生初谈感受。教师: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
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使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接下来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安塞腰鼓的震撼人心的力量。(放录音)
三.。评点式品读
1、师:;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好”体现在哪里?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要求用“
好,好在 ”这一句式进行评点。(提示: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2、师引导:从大家的朗读中,我们似乎听到了激荡的鼓声,感受到了那烈火般的舞蹈,文章为什么会这么有气势?你能否从文章的语言材料中找一点依据?(多媒体显示)(1)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
(2)运用排比,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很适当。(3)这篇文章中还有许多独句段,还有许多短句,如“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短促、激烈,有强烈的节奏感,正如急促的鼓点。(4):运用反复,使语言有了一种鼓的 韵律,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推动情节和感情达到高潮。
3、师: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大声地朗读出来,再一次体会安塞腰鼓的壮美,然后谈谈你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作者歌颂了什么?。
(教师摘要出示: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B、歌颂阳刚之美。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D、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歌颂黄土地上的阳刚之美。歌颂了承载生命的黄土地。歌颂了黄土地上生活的人。
四、质疑探究
1、师: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为什么对黄土高原情有独钟?课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这些思想感情?找出来,一起探究。
五、小结、布置作业。
这是一篇描写抒情性散文,通过对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描写,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这是生命和力量的渲泄,这是中华民族和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文明、一种文化。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文化。黄土高原所产生的壮阔、豪放的气概和精神,催人奋进,给人震撼与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