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级
三
学
科
语文
章(组)
学习内容
《我的发现》
学习内容
分
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我”通过脚步声判断出是哪位老师的故事。班主任徐老师脚步的特点是快,像蜻蜓点水;李校长的脚步声很轻,像猫儿走路;体育老师的脚步声很重,但他又瘦又矮;音乐老师的脚步声一响一闷;辅导员的脚步声变化最多。通过各位老师的脚步声,我们可以做课前准备,也可以多看会儿课外书,还可以多说几句话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具有了比较强的理解能力,对于本课的理解是比较轻松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熟读课文的方式,找到各位老师脚步声的特点。
学习目标
1.会认“据、伐”等12个生字;会写“判、断”等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了解每个老师脚步声的特点。体会“我”观察细致入微的习惯。
4.学习本课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重点: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新词,了解各位老师脚步的特点。
难点: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及我善于观察的习惯。
学习方式
方
法
小组探究法
学习准备
多媒体、图片、音乐
学习时数
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
据、伐、蜻、蜓、措、育、瘦、矮、辅、踱、撒、羔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答:这篇课文,主要讲我在课前经常手忙脚乱之后,对每个老师的脚步声都特别熟悉,我由此获得了很多好处
3.让同学们谈谈文章标题中“发现”和“看见”的不同。
答:大家都见到了并都注意到的就是看见;就是一个东西本来就有的,然后一个人把他找出来了。本文中,对于老师的脚步声大家都很熟悉,却都没去关注,只有我认真观察注意到,所以才能叫“我的发现”
板书课题《我的发现》
4.课文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作者发现了什么呢?
答:我发现每一位老师走路的声音是不同的,根据声音我们就能知道是哪一个老师来了。
二、整体感知
1.二、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2)思考
①“我”可以根据什么判断出上课的是哪一位老师呢?(脚步声)
②“长长的走廊”为“我”提供了什么?
(判断脚步声的时间长一点,做出的判断更准确一点)
2.学习第2~6自然段,读一段,学一段。
1)默读课文,思考:这几段主要写了哪些老师脚步声的特点?每位老师的脚步声有什么特点呢?
2)课件出示
第2自然段:
描写的谁?步伐的特点是什么?怎么描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班主任→很快 像蜻蜓点水 说话或做准备。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没落稳就提起;用比喻:像蜻蜓点水)
第3自然段:
李校长→很轻 像猫儿走路 措手不及
李校长的脚步声为何让大家措手不及?
(突出她脚步很轻,让大家很难察觉,等到察觉已经到眼前了)
第4自然段:
作者对体育老师的脚步声的描写很有趣,你有同样的感受吗?
写的很幽默,脚步声重,那么交一定是狠狠的剁在地面上,所以,作者用“和地面有仇”来写,既贴切,又生动有趣。而他人却又瘦又矮,两者对比让人忍俊不禁。
体育老师→很重 又矮又瘦
第5自然段:作者从哪个角度写高老师的脚步声?
从脚步声一响一闷形成的原因角度来写。
音乐老师→一响一闷 鞋掌一新一旧
第六自然段:
辅导员→变化最多
学生自主认识写陈老师脚步声的写作特点。
(用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的句式来写其变化)
3.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读。
4.模仿喜欢的脚步声
5.学习第7自然
(1)指名读课文。
(2)“我”的发现有什么作用呢?
(做好课前准备;多看一会儿课外书;多说几句话„„)
三、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我”能听音辨人。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具体描写5位老师脚步声不同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能听音辨人的原因。
四、我是小小朗诵家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要读出不同老师脚步声的特点。
2.找出文中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你有类似的发现吗?把你的发现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作
业
设
计
1.摘抄喜欢的句子
2.仿写句子。
3.字词抄写
板
书
设
计
我的发现
人物:
脚步特点
“我”的感觉
班主任→
很快 像蜻蜓点水 说话或做准备
李校长→
很轻 像猫儿走路 措手不及
体育老师→
很重 又矮又瘦
音乐老师→
一响一闷 鞋掌一新一旧
辅导员→
变化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