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二
你是合格的旅游服务人员吗——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
【学
时】11课时(每课时45分钟),安排1课时进行模块一、模块二复习与测验
【授课教材】《旅游心理学》(第四版)李灿佳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注意、感觉、知觉、观察、记忆和思维的概念,掌握培养良好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的方法
2.理解感觉与知觉的变化规律、良好观察的条件、记忆的过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
3.了解注意的特点、外部表现、种类、影响因素,了解感觉和知觉的种类以及两者联系,了解记忆的种类,了解思维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的现象了解和认识心理学知识
2.按照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的标准,发展提高自我的心理素质
3.通过任务型的教学活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材料并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聚合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学习《旅游心理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旅游服务职业的热爱情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良好注意力的培养
2.感觉与知觉的变化规律
3.良好观察的条件
4.良好记忆力的培养
5.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按每组6-8人,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各自自定组名,自选组长。
2.布置前置作业:
(1)旅游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哪些心理素质?这些素质你是否已经具备?
(2)为什么在课堂上有的同学总能“聚精会神”,有的同学却难以集中注意力呢?
(3)为什么有的事情刚刚发生我们就记不住了,而有的事情过去了很多年却仍能“记忆犹新”?
3.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分组讨论并记录有关的讨论内容,准备在课堂上发言。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
前置作业(1):作为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要掌握过硬的服务操作技能,但如何运用所掌握的服务技能,就要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了解客人的真正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
那么,旅游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哪些心理素质?这些素质你是否已经具备?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并归纳:根据旅游服务工作的特点,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等。
如何培养这些心理素质,是本模块学习的主要内容。
<讲授新课>
模块二
你是合格的旅游服务人员吗——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
项目一
良好注意力的培养
前置作业
请以“旅游从业人员应该具备哪些心理素质?”为题目进行一次调研,以小组为单位整理调研的资料,以电子幻灯片(PPT)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任务一
什么是注意
任务设置
本任务要求了解注意概念以及注意的特点、种类等。
任务驱动
我们可能曾经碰到过这样的情况:略(见教材第12页)。这两种情形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都与注意有关。
板书(PPT课件):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二、注意的特点
1.指向性
通过注意的指向性,心理活动就能移动到特定的事物上,使这些事物从环境中凸显出来,成为注意的对象。
你知道吗?
人在清醒状态时的每一瞬间总是在注意着一定的事物。
2.集中性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在注意时心理活动不仅指向于一定的对象,还会不断聚集深入,使其在大脑中产生清晰的反映。
提问:人在集中注意时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学生回答问题。
三、注意的外部表现
人在集中注意于某个对象时,常常伴随有特定的生理变化和表情动作。
1.适应性运动
2.无关运动的停止
3.呼吸运动的变化
你知道吗?
在紧张注意时,还会出现心脏跳动加速、牙关紧闭、握紧拳头等现象。
四、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拓展知识
有意注意的抗干扰能力
心理学家何威(H
.B.Hovey)曾做过一个实验。他首先通过智力测验把一个班的大学生分成智力水平相等的两组。在过了一段时间后,在不同的环境下再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在嘈杂环境中进行智力测试的一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与在安静环境下测试的另一组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没有明显的差别。这个实验表明有意注意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有意注意常常服从于活动的任务,任务决定了在进行活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因此,为了完成一项劳动任务,必须善于把自己的注意有意地集中和保持在这些活动上面。为了稳定地保持有意注意,就要对任务有深刻的理解,还要对完成任务有较强的愿望。
研讨问题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对旅游服务工作有什么样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第一课时结束>
<第二课时>
任务二
影响注意的因素
任务设置
本任务要求了解影响注意的各种因素。
任务驱动
板书(PPT课件):
一、影响注意的客观因素
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的新异程度
3.刺激物的对比程度
4.刺激物的活动变化状态
二、影响注意的主观因素
1.人们的需要、兴趣和态度
2.人的心境和情绪状态
3.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研讨问题
请用上面学习到有关注意的知识,谈谈在宴会设计中如何突出主桌和主位。
<第二课时结束>
<第三课时>
任务三
良好注意力的培养
任务设置
本任务要求掌握培养注意力的方法。
任务驱动
旅游服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注意力,及时发现客人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
要提高注意力就要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品质包括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范围和注意的分配三个方面。
<新课引入>
前置作业(2):为什么在课堂上有的同学总能“聚精会神”,有的同学却难以集中注意力呢?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设计三个分别测试注意稳定性、范围和分配的小实验,在课堂对学生进行测试。
分组讨论,通过刚才的测试,请说说注意受什么因素影响?如何提高注意力?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归纳。
板书(PPT课件):
任务三
良好注意力的培养
一、努力提高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某一事物或某种活动上。
1.要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2.要培养对活动的兴趣
二、努力扩大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范围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能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1.注意范围的大小和个人的知识经验有很密切的联系
2.注意范围的大小也受任务要求的影响
拓展知识
注意范围
1871年,耶文斯(W.S.Jevons)做了一个有关注意范围的实验:他在一个黑色的背景中水平放一个白色的盘子,然后在一定的距离外向盘子撒一些黑豆,这样一部分黑豆会落在盘子上。耶文斯要求实验者在白盘上的黑豆刚一稳定下来时,马上报告所看到盘子中黑豆的数目。经过一千多次对不同人的重复实验后,耶文斯发现当落在盘子上的黑豆数目小于9个时,实验者估计的正确率在50%以上。但当黑豆数目超过9个时,正确率不足50%,数目越多,正确率就越低。这个实验说明,人的注意范围是很有限的。
三、学会合理的注意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
1.同时进行的活动中至少有一种已经达到相当的熟练程度
2.这些活动不能相互排斥
研讨问题
根据上面的学习,归纳出几点培养注意力的方法。
<第三课时结束>
<第四、五课时>
项目二
培养良好的观察力
前置作业
请先自习感觉与知觉变化规律的内容,举出一些你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分别来说明这些规律。
任务一
什么是感知觉
任务设置
本任务要求了解感觉和知觉的定义、种类以及变化规律。
任务驱动
观察客人要通过感觉和知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心理活动的形式是从认识事物开始的,我们认识事物最基本的形式是感知觉。
<讲授新课>
板书(PPT课件):
任务一
什么是感知觉
一、感觉与知觉的概述
以苹果为例:
看——颜色——视觉
苹果(整体)——知觉
摸——表面——肤觉
闻——气味——嗅觉
尝——味道——味觉
(一)感觉
1.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大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
2.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本体感觉
拓展知识
感觉的种类:略(见教材第20页内容)
(二)知觉
1.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大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直接反映。
2.知觉的分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拓展知识
知觉的种类:略(见教材第21-22页内容)
(三)感觉与知觉的联系
感觉的发生先于知觉,知觉的形成需要感觉提供有关材料。
1.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2.知觉是各种感觉的有机组合拓展知识
感觉与知觉密不可分:略(见教材第22-23页内容)
二、感觉与知觉的变化规律
(一)感觉变化的规律
1.感觉的适应作用
(1)概念
当某一事物以固定的强度持续地刺激感受器官时,人对这一事物的感觉能力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2)感觉适应作用的规律
(3)视觉、嗅觉、味觉的适应比较明显
2.感觉的相互作用
(1)概念
一种感觉的强度会受到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2)作用
①同一感觉通道的各种感觉之间有对比作用
a.同时对比
b.先后对比
②不同感觉通道之间的感觉也能相互影响
3.感觉的生活实践作用
(1)生活条件和工作实践的要求而出现不均衡的发展
(2)没有相应的条件就很难将感觉能力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拓展知识
法国闻香师:略(见教材第24-25页内容)
(二)知觉变化的规律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拓展知识
知觉的整体性的意义:略(见教材第26页内容)
3.知觉的理解性
案例分析
水果为什么是酸的(见教材第28页内容)
研讨问题
你知道水果变酸的原因是什么吗?为什么喝了茶后再吃水果就不酸了呢?
<第四、五课时结束>
<第六课时>
任务二
良好观察力的培养
任务设置
本任务要求掌握培养观察力的方法。
任务驱动
在旅游服务中,我们怎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旅游者的心理特点,使我们的各种服务工作都能够做到客人开口之前呢?
要了解旅游者的心理活动,首先要对他们的各种外部特征和表现进行观察,就需要具备良好的观察力。
<复习引入>
提问:感觉和知觉变化的规律分别是什么?
板书(PPT课件):
任务二
良好观察力的培养
一、观察的概念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
二、良好观察的条件
分组讨论:观察不是简单地看或听,而是需要做一定的准备,才能观察得更多有用的东西,那么良好的观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
学生归纳回答问题。
1.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2.要熟悉和积累有关的知识
3.要细心体察
4.要整理和总结观察的结果
游戏:观察力游戏,如找两幅图中的不同之处、在图中找出指定物品等。
教师归纳小结。
三、观察力的训练方法
1.比较异同
2.全面了解
3.观察入微
4.学习经验
研讨问题
观察力训练一:
在图2-11中隐藏了一些“人脸”,请你仔细观察,看看能找到多少张“脸”?
观察力训练二:
图2-12中的老人正在喂一只乌鸦,请你用敏锐的观察力帮他把这只乌鸦找出来,你能做到吗?
在实际生活中,你还有什么方法提高观察力呢?
<第六课时结束>
<第七、八课时>
项目三
培养良好的记忆力
前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一些记忆力训练的方法,选择三种较好的方法,以电子幻灯片(PPT)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任务一
什么是记忆
任务设置
本任务要求了解记忆的定义、种类以及记忆的过程。
任务驱动
即使一些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大脑仍可以出现他们的映像,这种现象就是记忆。
研讨问题
为什么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人们还能够想起来,甚至好像重临其境一样呢?
<新课引入>
前置作业(3):为什么有的事情刚刚发生我们就记不住了,而有的事情过去了很多年却仍能“记忆犹新”?
<讲授新课>
板书(PPT课件):
任务一
什么是记忆
一、记忆的概述
(一)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二)记忆的种类
问题:请你搜索一下你的大脑,看看里面装着什么样的记忆?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归纳。
1.按照记忆的内容分类
(1)形象记忆
(2)逻辑记忆
(3)情感记忆
(4)运动记忆
问题:我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其实动画片是由很多幅图片组成的,那么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能看到活动的画面呢?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归纳。
2.按照记忆保持的时间分类
(1)瞬时记忆
(2)短时记忆
(3)长时记忆
二、记忆的过程
研讨问题
根据计算机工作的原理,你认为人的记忆过程是怎样的?
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一)识记
1.概念:通过感知活动将信息输入大脑的过程。
2.分类
(1)无意识记(含义)
(2)有意识记(含义)
①机械识记(基本条件:重复)
②意义识记(基本条件:理解)
(二)保持
1.保持的概念:把识记到的信息在大脑中进行贮存的过程。
2.遗忘
(1)概念:保持在大脑中信息的质和量的变化。
(2)规律: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拓展知识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略(见教材第34-35页内容)
(三)再认和回忆
1.再认的概念:对过去识记过的事物再次感知时感到熟悉,可以识别和确认。
2.回忆
(1)概念:过去识记过的事物不出现,而能够在大脑中重现出这些事物的形象或有关信息。
(2)分类
①无意回忆(含义)
②有意回忆(含义)
研讨问题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第七、八课时结束>
<第九课时>
任务二
良好记忆力的培养
任务设置
本任务要求了解培养良好记忆力的方法。
任务驱动
旅游服务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记忆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良好的记忆力是一名优秀旅游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复习引入>
提问:根据记忆过程各环节的特点,如何提高记忆的效果从而提高记忆力呢?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板书(PPT课件):
任务二
良好记忆力的培养
1.明确识记的目的、任务和树立识记的信心
研讨问题
为什么“疯狂英语”能提高人们对英语的记忆呢,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
2.掌握正确的识记方法
拓展知识
十种助记法:略(见教材第37-38页内容)
3.合理地进行复习
(1)及时进行复习
(2)复习安排应先紧后松
(3)利用记忆的黄金时间复习
4.利用联想
当我们回忆起某人或某件事时,往往也能将与其相关的一些人和事回忆出来,这就是联想。
良好的联想力可以提高记忆的敏捷性和备用性。
案例分析
记住客人的名字(见教材第39-40页内容)
研讨问题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你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帮助自己提高记忆力?
<第九课时结束>
<第十课时>
项目四
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
前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完成本项目后的两道思维训练题,然后讨论一下解决这两道题对自己的思维有什么启发。
任务一
什么是思维
任务设置
本任务要求了解思维的定义、特点,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
任务驱动
我们平时说一个人很聪明,其实就是指他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的心理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讲授新课>
板书(PPT课件):
任务一
什么是思维
一、思维的概述
1.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人脑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反映。
研讨问题
为什么服务员不用走出室外就能知道外面的天气呢?
2.思维的特点
(1)思维的间接性
(2)思维的概括性
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
一般来说,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可以划分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案例分析
英国人为什么不喜欢到美国旅游(见教材第41-42页内容)
以二战后美国旅游业出现的问题为例,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
1.发现问题
(1)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对旅游服务工作有积极的态度
(2)要求从业人员努力学习和积累旅游服务和接待的有关知识和经验
2.分析问题
(1)要求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经验
(2)在分析问题时还应该认真地进行思考和调查,这样才容易在复杂的材料中找出问题的核心
3.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就是根据当前问题的特点,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中找出一定的解决方案。
4.检验假设
检验假设的形式
(1)实践形式(通过实际的活动来验证假设)
(2)思维活动形式(通过头脑中的思维活动来进行检验)
研讨问题
“英国人为什么不喜欢到美国旅游”这个案列对你有什么其实?
<第十课时结束>
<第十一课时>
任务二
良好思维能力的培养
任务设置
本任务要求了解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
任务驱动
设计若干个智力问题,在课堂中让学生解决。
问题:通过以上的问题,对你的思维有何启发?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板书(PPT课件):
任务二
良好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思维的品质
思维能力的水平是由思维方式和习惯即思维的品质决定的。
1.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3.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二、良好的思维能力的条件
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学习和积累有关的知识
3.提高语言文字能力
拓展知识
语言与思维(见教材第44页内容)
研讨问题
思维训练一:
找六根长度相同的小木棒(可用笔代替),以每根木棒为边拼出四个相同大小的等边三角形。
思维训练二:
图2-17是一道著名的题目,要求一笔连续不断地画出四条直线(不能重叠),将图中的九个黑点连接起来。你能做到吗?
<总结评价>
教师归纳本模块主要内容。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填写评价表。
<作业>
教材第45页课后习题。
<第十一课时结束>
<第十二课时>
模块一、模块二复习与测验
1课时
复习内容
模块一
走进“心”的世界——认识旅游心理
项目一
心理学的概述
项目二
为什么要学习旅游心理
模块二
你是合格的旅游服务人员吗——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
项目一
培养良好的注意力
项目二
培养良好的观察力
项目三
培养良好的记忆力
项目四
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