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5页
[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材简析]:例题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给学生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再用计算器解决小数加法的实际问题。“试一试”继续通过例4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购完物,营业员都能借助计算器准确、快速地算出应付的价钱,今天我们也来用计算器解决一些计算问题。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例4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谈话:怎样用计算器算出她一共用了多少元?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在全班交流中达成共识:只要把“金额”一栏的数据加起来。
(3)提问:那在计算器上,怎样才能按出买铅笔的钱呢?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按一按,再交流方法。学生的方法可能有:①按照“0”、“·”、“8”、“0”的`次序按键。②先按“·”再按“8”,显示“0·8”,就是买铅笔的钱数。
(4)尝试计算。
(5)集体校对。提问:怎样才能计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先记牢这个数,然后再按。②看到零点几的小数,可以直接按小数点和小数部分,这样能节省计算时间。③按好一个数,还要看看显示屏,核对一下。④算完还可以用计算器再算一遍。
2、完成“试一试”
(1)提问: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
(2)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3)小结:用计算器计算这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出示课题),确实非常快捷,正确率也高。
[设计意图: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为确保计算的快捷和正确,核对和验算很重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获得准确灵活的计算方法。
学生已经有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以尝试使用、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顺应了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需要,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练一练”
(1)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在书上记下每题的得数。
(2)交流计算的注意点。在讨论交流中使学生明确:先记牢一个数,然后再按,按好后注意核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完成练习九第6题
(1)提问:你是怎样列式的,结果是多少?
(2)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这四题。
(3)同桌互相出题并借助计算器解答。
3、练习九第8题
(1)理解题意。先让学生观察这张收支情况统计表,说说每栏表示什么含义。
(2)思考:怎样算“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先让学生独自思考,再指名回答。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用上月的余额1203·5元减去支出的100元,就能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
(3)明确各项余额的算法。让学生挑选一栏和同桌说说怎样算它的余额?重点解决“合计收入”“合计支出”的算法。
(4)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集体校对答案。
(5)拓展延伸。谈话:我们也能像小明一样,学记自己的经济小帐本。设想一下,如果要你来统计每月零花钱的收支情况,你准备怎样来设计这张统计表?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记好经济帐,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钱。
[设计意图:通过用计算器计算开支情况,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并且联系生活用数学,让学生学记经济帐,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练习九第9题
(1)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
(2)汇报结果。前三题的答案依次是1·89、2·889、3·8889。
(3)提问:观察一下,这三题的答案有什么规律?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个位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多1。每个数的末尾都是9。②小数中间“8”的个数和个位上的数一样。
(4)根据这些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一些计算中的规律,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结论的意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发现计算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是一门有规律的科学,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用计算器计算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五、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7题。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2.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案
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4.有关《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5.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6.简单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7.《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优秀教学设计
8.《稍复杂的方程》练习题总结
9.《稍复杂的方程》评课稿
第二篇: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5页
[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材简析]:
例题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给学生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再用计算器解决小数加法的实际问题。“试一试”继续通过例4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购完物,营业员都能借助计算器准确、快速地算出应付的价钱,今天我们也来用计算器解决一些计算问题。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例
4(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谈话:怎样用计算器算出她一共用了多少元?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在全班交流中达成共识:只要把“金额”一栏的数据加起来。
(3)提问:那在计算器上,怎样才能按出买铅笔的钱呢?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按一按,再交流方法。学生的方法可能有:①按照“0”、“·”、“8”、“0”的次序按键。②先按“·”再按“8”,显示“0·8”,就是买铅笔的钱数。
(4)尝试计算。
(5)集体校对。提问:怎样才能计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先记牢这个数,然后再按。②看到零点几的小数,可以直接按小数点和小数部分,这样能节省计算时间。③按好一个数,还要看看显示屏,核对一下。④算完还可以用计算器再算一遍。
2、完成“试一试”
(1)提问: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
(2)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3)小结:用计算器计算这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出示课题),确实非常快捷,正确率也高。
[设计意图: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为确保计算的快捷和正确,核对和验算很重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获得准确灵活的计算方法。
学生已经有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以尝试使用、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顺应了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需要,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练一练”
(1)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在书上记下每题的得数。
(2)交流计算的注意点。在讨论交流中使学生明确:先记牢一个数,然后再按,按好后注意核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完成练习九第6题
(1)提问:你是怎样列式的,结果是多少?
(2)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这四题。
(3)同桌互相出题并借助计算器解答。
3、练习九第8题
(1)理解题意。先让学生观察这张收支情况统计表,说说每栏表示什么含义。
(2)思考:怎样算“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先让学生独自思考,再指名回答。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用上月的余额1203·5元减去支出的100元,就能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
(3)明确各项余额的算法。让学生挑选一栏和同桌说说怎样算它的余额?重点解决“合计收入”“合计支出”的算法。
(4)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集体校对答案。
(5)拓展延伸。谈话:我们也能像小明一样,学记自己的经济小帐本。设想一下,如果要你来统计每月零花钱的收支情况,你准备怎样来设计这张统计表?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记好经济帐,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钱。
[设计意图:通过用计算器计算开支情况,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并且联系生活用数学,让学生学记经济帐,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练习九第9题
(1)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
(2)汇报结果。前三题的答案依次是1·89、2·889、3·8889。
(3)提问:观察一下,这三题的答案有什么规律?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个位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多1。每个数的末尾都是9。②小数中间“8”的个数和个位上的数一样。
(4)根据这些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一些计算中的规律,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结论的意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发现计算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是一门有规律的科学,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用计算器计算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五、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7题。
第三篇: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在计算器上按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会使用计算器正确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2、让学生在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加减法应用的广泛性,感受计算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会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在计算器上按小数时,容易漏掉小数点。教学方法:演示讲解、动手操作、小组交流。教具准备: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超市购物过吗?昨天晚上李芸同学也去超市购物了,想看看她采购了些什么吗?(出示购物单)
2、提问:
(1)从购物单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呢?
(2)你能算出李芸买这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吗?应该怎么算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要把这么多的小数加起来,如果笔算,你感觉怎么样?
3、揭题:在生活中,有时遇上比较多个数的计算或大数目的计算时,我们可以用计算器帮忙,这样就省事多了。今天我们就利用计算器来计算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二、运用计算器计算
1、获得简便按法。
(1)提问:你还记得怎么在计算器上按小数吗?想一想买铅笔的钱可以怎么在计算器上按出来?(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了解他们的按法)
(2)反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按出0.80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方法一:按照0.80的次序在计算器上一一按键。
方法二:0不按,直接按.和8。
(3)比较:你喜欢哪种操作方法?为什么?
(4)教师小结:在计算器上按数时,有不同的方法,虽然结果相同,但运用简便的按法可以提高我们计算的速度。
2、计算器计算
(1)谈话:现在你能运用计算器算出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吗?
(2)学生操作计算器进行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
3、交流操作感受
(1)谈话:刚才我们运用计算器计算出了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在计算器上操作时你有什么体会呢?你觉得在使用计算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说说操作的注意点。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操作时读数、按键的细心。
三、再次操作,熟练运用
1、完成“试一试”
(1)教师谈话:如果李芸付出100元,营业员应该找回多少元呢?(出示试一试)
(2)学生列式,用计算器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列式计算的,计算结果是多少?(学生可以直接利用例4的计算结果计算也可以用100减去每种商品的金额)
(4)检验。
提问: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呢?可以怎么样来检验呢?
学生回答后就让他们再利用计算器来进行检验。
2、完成练一练1。
(1)谈话:现在大家都能利用计算器来快而对地计算题目了吗?
(2)出示题目,学生各自独立计算,完成后同桌交换核对。
(3)反馈学生计算情况。
教师注重让学生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让学生养成仔细看题、操作的好习惯。
3、完成练一练2。
(1)谈话:刚才我们计算的都是两个小数相加减,如果三个小数相加减,你还能算得又对又快吗?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赛一赛。
(2)学生操作计算器
(3)反馈计算结果。
表扬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针对有错误,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
四、巩固应用
1、练习十九第6题。
(1)学生读题。
(2)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算式。
(3)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结果。
(4)教师提问:根据题目里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吗?
(5)学生提问,教师选择部分板书,再让学生列式解答。
2、练习十九第8题。
(1)出示小明家九月上旬的收支情况表
先让学生观察表,说说在表中看懂了些什么?再提问:上月结余是什么意思?收入与支出又各是什么意思?
(2)示范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
教师提问:9月1日小明缴费后还有多少余额呢?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口答算式)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填入表格,汇报核对结果。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填写好表中9月2日到9月10号的金额。
(4)汇报反馈填写结果。
教师注重针对其中9月5日的余额、9月7日的余额进行提问,让学生明确是怎么算出来的。
(5)思考:最后合计这栏各要算哪些部分的合计?各应该怎么算?
(6)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汇报核对。
3、练习十九第9题。
(1)谈话:刚才我们利用计算器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我们还可以利用计算器来探索一些规律。
(2)出示题目,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
(3)汇报答案,教师板书结果。
(4)观察规律。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前面三个题目以及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规律。
(5)独立填写最后一题的得数。
学生根据前三题得数的规律填写最后一题的得数。
五、全课总结
让学生想一想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些什么新的收获?
六、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7题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像0.80、0.56、0.478……这样的小数在计算器上可以先按“.”,再按小数部分的数,整数部分的“0”和末尾的“0”可以不按。
第四篇: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学提问、探索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器面板上的按健名称和功能。
2、了解计算器的形状、款式、功能不同的基础上,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
四则计算。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渗透节约、环保等诸方面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介绍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计算器是如今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计算工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带的计算器,结合教学目标自学课本,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中认识计算器,学会基本操作方法,并在应用中感受到计算器带来的方便,体会到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带来的成功的快乐。
教具、学具准备:
1、每个学生自备一个计算器。
2、教师的计算器,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去超市吗?我昨天也去了超市,并选购了好多东西,可是,要到付款的时候,我有点犹豫,我就带了1000元钱,也不知道够不够,这时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算一算)
师:怎么才能又准确又快地算也来呢,你想到了什么计算工具?(计算器)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计算器?它们有什么作用?
师: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计算器。
板题:用计算器计算
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1)师:你了解计算器吗?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板书:面板、显示器、键盘)
键盘里有哪些键?(板书: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这个点是什么意思?(点出开机、关机、删除)
(2)请一生介绍自己的计算器(实物投影)② 小组内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计算器。
③展示文曲星、商务通
(3)师:文曲星、商务通的主要功能不是计算,但它们也有计算功能,可以作为计算器来使用。
2、过渡指出:各种不同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象开机按?关机按?(ON,off)
3、学习计算器的操作
(1)师:大家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它吗?试试!准备好了吗?(请你把计算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2)小黑板出示:
75+47= 24×7.6= 6.28-0.95=(3)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这三题的。(4)指名学生上演示(实物投影)
(5)问:6.28-0.95的操作有不一样的吗?
用新方法操作,学生齐操作。
(6)师:通过计算这三题,我们可以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
(7)小黑板出示:0.092÷1.15×25 问:计算这题, 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可以吗? 为什么?(因为这题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8)看谁算的最快,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演示
问:有没有不一样的?
三、辨证看待计算器的使用
1、比赛:那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1、2组用口算或笔算不能用计算器,3、4组必须用计算器来报计算器显示器上的结果。看看谁快?
演示课件:
第一组:15+22=? 82-62=? 1000×5?
第二组:78659+34978=? 835×21=? 1305÷45=? 师问:从这次比赛,你有什么感想?(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快而准)
师: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地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要把它用到实处。
四、实践练习
师问:你们想不想知道我昨天带1000元钱去超市买东西,到底够了没有?你们看,这就是我在超市里选的东西:(课件)
出示:大米(两袋):每袋36.9元
油: 69.6元
黑木耳: 46.7元
师:请你们先不要用计算器,帮我估算一下,1000元钱够不够呢?组内商量一下。
反馈:板书。
用计算器算算,买这些东西到底是多少钱?(978元)
五、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1、过渡:师:还是计算机算的快又准!是这么多钱。
2、师问:你有没有想过在计算器还发明前,我们的先辈们怎么计算的?请你将你课前调查的资料联系书本上的介绍来说一说。先在小组里交流后,总结一下,再在全班交流。
3、看幻灯介绍
4、师:记得有一段广告词这样说:哥伦布说:地球是圆的,人们都说他疯了;莱尔兄弟说他们要飞上天空,人们说是异想天开。可是这一切都实现,同学们希望你们打开自己的思路,勇敢地去探索,相信你也会创造奇迹!
六、应用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媒体出示:一个水龙头滴水的动态画面。
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8千克的水,这些水就这样白白流掉了。(1)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水?(6570)
(2)把这些水分别装在饮水桶中(每桶约重15千克)算算大约能装多少桶?(438)(3)你家每月用几桶水?算算这些水够你家用几个月?大约合多少年? a.用计算器计算汇报结果。
b.说一说,通过算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发表意见)
b.小结:节约用水要从点点滴滴开始,同学们听过这样一句广告词吗?“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
七、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今天的学习对你有用吗,能不能说说?
八、课堂作业:P71-2 补充题: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师:计算器还有很多作用,我们来一起探索一下。用小黑板先出示:1122÷34=33 111222÷334=333 11112222÷3334=3333 再用小黑板出示:111111222222÷333334=333333 111„122„2÷333„34
=333„3 N个
N个
N-1个
N个
师:你遇到什么问题了?(计算器已经不能把这些数显示出来了。)问:那怎么办?你发现规律了吗?
通过这组练习你有什么体会?(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师:看来计算器的作用还真不小。
七、课堂作业:P71-2
第五篇:“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王静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计算器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计算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今天我们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出示课题,并板书。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计算器。
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过计算器?(根据同学回答,依次出示课件中的图片)表述:看来计算器已经深入我们生活中。瞧,老师手中就有一个计算器,你们观察过计算器吗?看老师手中的计算器,你们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数字键、符号键、功能键、键盘、显示器)
指出:有些功能键由于我们所学知识有限,现在还不需要用,今后我们可以再慢慢认识它们。
2、认识开机键、关机键。
用计算器前,先按什么键?(ON键,根据学生回答指出开机键)用完后呢?(OFF键,指出关机键)
3、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有多少同学会用计算器?真会?那我们来“试着瞧瞧”。(课件出示 38 + 27 = 30×18 =)指名说第一题计算过程。师:你是怎么输入的?(先输入3和8,再输入加号键,输入3和7和等号键,等于65。)追问:想知道得数,需要输入什么键?(等号键)指出:算完后,我们可以口算或者笔算验算计算结果。
4、用计算器计算“试一试”。
看来同学们都会使用计算器计算了,让我们再显身手,拿出计算器和学习工具。把得数写在练习纸上。
(课件出示书上第101页的“试一试”)交流得数
师:你有什么感受?(计算器计算的便捷,是我们的好帮手)重点讲解“816 ÷68× 27 ”是怎样输入的 ?
5、游戏:(课件出示书上第101页的“想想做做”第2题)
6、解决实际问题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
课件出示: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水12千克,按照一年365天计算,这个水龙头一年会 浪费()千克的水。
师:你知道一年要浪费多少水吗?(365×12 =4380 千克)读完这则信息,你有什么想法? 指名说
小结:我们从小就要培养节约用水的习惯。
三、探究规律,灵活运用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第3题。)师:想不想继续接受挑战?
问:观察式子有什么特点?(都有一个相同的乘数)
问:那么它们的积和乘数142857有什么关系呢,先计算,再交流。全班交流得:积都是由乘数142857里的数字组成。而且还有回文的特征。
2、教学“1111111×1111111=”
师:数字1也给大家带了一道难题,愿意继续接受挑战吗? 学生计算
师: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发现同学们遇到了困难,是吗? 指名说遇到的困难。
指出:显示器上显示了错误的标志,即使显示了一部分数字,也是不准确的。师:谁能想个好办法呢? 交流得出:找规律 课件出示: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指名说得数,观察这些算式得出规律。
师:现在同学们知道“1111111×1111111=”的积怎么填了吗? 指名说。
师:你有没有想说的 ?(计算器也有不足的地方,人脑更胜一筹)
3、课件出示 9×9=81 99×99=9801 999×999=998001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得出规律
师:再让你用9写几个这样的等式,你会吗? 展示两位学生的式子。
小结:同学真棒,已经会用规律来解决问题了。
四、了解计算工具的历史
师:同学想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吗? 课件出示图片和配音文字。师:了解了这些资料,你想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