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时间:2019-10-16 10:3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致橡树》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致橡树》教学设计》。

第一篇:《致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3.掌握《致像树》的象征手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诗的主题

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

3.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

1个课时

教学方法:

点拨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课前播放钢琴曲《梁祝》,上课后停止)

同学们,刚才一曲《粱祝》奏响了爱的永恒,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多少热血的青年男女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为之而歌,为之而舞,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爱情诗,看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二、读一读,感知课文

1.欣赏《致橡树》Flash动画朗读,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

3.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朗读,并简要地说明自己喜欢这些段落或句子的原因。

4.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轮流朗读)

5.学生齐读课文

三、说一说,讨论分析诗的内容,主要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诗中的意象很多,请你从中找出作者反对、批评的意象有哪些?并说说作者为什么反对、批评它们呢?

提示: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只知“攀援、依附”不独立。

其次,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因为这种鸟儿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单相思。

第三,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诗人在这里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认同。因为泉源只知道“送去慰藉”,险峰只是做了“陪衬”,而“日光和春雨”却只知道爱抚。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好像忽略了“被对方爱”的权力。

2.作者不作凌霄花,不作痴情的鸟儿,不作泉源、险峰,也不作日光和春雨,却要作

一株木棉树,这是为什么呢?请从诗中找出原句,然后再作简单的阐述。

提示: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前边的那些意象给人的感觉是不平等的,而只有作为一棵和橡树一样的木棉树,同它一样的站立,才能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尊严。

3.喜欢、赞美的意象又是什么?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提示:

“根”紧握;“叶”相触——双方必须平等独立;每一阵风——互相致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成为知己;铜枝铁干——伟岸挺拔,刚强不屈,具有阳刚气概;红硕的花朵——坚韧不屈,具有柔韧气质;“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祸福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至死不渝。

四、评一评,分析诗的写法

1.诗中的“橡树”和“木棉”只是现实中普通的树木吗?请简要分析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提示:

不是。作者把橡树当作了男子的象征,把木棉当作了女子的象征;橡树具有男子那种阳刚之气,木棉具有女子的柔韧气质。

2.诗人为什么没有直接表达那爱的宣言,而要借树来说呢?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提示:

可以把那种无形的爱有形化、具体化、形象化;更便于表达内心的各种感觉,给人更大的想像空间;增加了一种含蓄的美,给人无尽的想像。

1.《两只蝴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提示:

诗歌通过一只蝴蝶对另一只蝴蝶的劝慰为主,叙述了他(她)对他(她)的关心和呵护;通过叙述他们缠缠绵绵的飞舞、“陪你一起枯萎也无悔”的誓言,表达了那种对爱情忠贞不渝、相知相随的情怀。这是一幅美丽的、充满浪漫色彩的爱情图画。

2.简要分析《两只蝴蝶》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

这首歌曲也采用了象征地手法,用蝴蝶的缠缠绵绵来象征两个人的爱情是互相厮守,常相依,影相随的坚贞。

六、作业

背诵《致橡树》这首诗歌。

第二篇:致橡树教学设计

致橡树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3.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 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意象所象征的传统爱情观。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 教学课时

一课时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情,一个亘古不变的人生话题,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留下了几多千古绝唱:“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爱情,让人烦恼并甜蜜着的主题,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爱情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舒婷的心灵深处,听听她的心灵独白。(板书课题、作者)

二、讨论:情为何物

师: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在感叹“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那么,到底情为何物呢?在学习诗歌之前,请同学们先讨论一下:“爱情是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老师出示前人爱情语录:

苏联·伊萨可夫斯基: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

苏联·尤·留里科夫:爱情不仅能给人带来光明,而且也带来黑暗,不仅使人们感到振奋,也使人们感到压抑;

英国·莎士比亚: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

法·安德烈•莫洛亚:伟大的爱情能使最平庸的人变得敏锐、勇于献身、充满信心;

法·莫里哀:爱情是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

苏联·留里科夫:幸福的爱情能使一天等于一年,而使一年等于长生不老。爱情能使人变成神,使人长生不老。

三、初读诗歌,体会诗歌否定的几种传统爱情观 1.朗读。

师: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听听舒婷是怎么说的。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音,感情基调理智、冷静。)

齐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这首诗有极强的节奏感,长短句错落有致,许多诗句两两对应,朗读时有跳跃感。)

自由朗读。(教师板书重点字词)

师:请你随着音乐轻读,想想此诗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

明确:不,这些都还不够。

师:“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

明确:否定旧的、传统的爱情观,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东西,从这里引入崭新的爱情观。

2.解读第一层:体会作者在诗中否定了哪些世俗的爱情观。(1)男生或集体朗读第一层。

(2)师问: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相关知识:所谓“意象”即“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象”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象(包括景象、事象),“意”是指诗人的感知。“意”是“象”的触发,“象”是“意”的载体,二者水乳交融,互为依托。

(3)作者通过这些意象否定了哪些世俗的爱情观? 明确: 一方攀附:

A.先显示“凌霄花”图,问:“好看吗?”(好看)

B.于是它也很骄傲,炫耀自己。那么在作者看来,它有没有资格骄傲、炫耀?(没有,因为它的生存方式是“攀援”,它没有自己的主干,它是靠别人的力量上去的。)

C.这让你想起怎样的女性或婚姻关系?(“夫贵妻荣”、“攀龙附凤”的依附关系。今天,“傍大款”者还想通过依附“高贵”的丈夫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是可怜又可笑。现代女性绝不做“以丈夫为职业”的女人,不做靠男人发光的女人。女人不能再是月亮。

单方痴恋: A.放小鸟画。

B.这是一只可爱的灵巧的小鸟,但是它只知道在绿荫下跳来跳去,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却不知道在绿荫外面还有可以让它展翅高翔的自由天空。

C.这让你想起怎样的女性?(甘愿做男性的附庸、花瓶、家庭笼中的小鸟,在男性的阴影中麻木丧志,在男性的恩宠下迷失自我的女性,这是单方地痴恋。)

一味奉献:

A.放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画。

B.这是一泓清泉,它给人们送来清凉,在炎热的夏天,看到这样一泓清泉,是会让人心旷神怡的,但是为什么作者连这样的清泉也否定了?(因为它所采取的态度是“长年送来”)

C.提示:我想给大家念几句歌词,选自艾敬的《外婆这样的女人》:“女人,女人,这一生啊,为了谁而活着;女人,女人,这一生啊,为了他和他的孩子们。情窦初开时为爱牵引,瓜熟蒂落时为爱受困,人到中年时残花败叶,人老珠黄时为着儿孙„„”外婆这一生过得怎样?(把一生给了他和孩子们,为了别人而活,没有一刻是为了自己活的,这就无所谓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并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所以从人格价值的维护和保持看,这种一味的奉献不足取。虽然从道德情感方面说是高尚美好的,但从人格价值的维护和保持来看是不明智的,而且从爱情关系的维系发展方面看也未必是明智的,如《牵手》中男女主人公的故事所透露的:夏小雪和钟锐是大学同学,后夏为了支持钟的事业和照顾儿子,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成了很称职的“贤妻良母”,但这时,钟觉得与妻子缺少共同语言,于是感情不和,终至离婚。后小雪重新找回了自我,此时她又具有了吸引钟的魅力,使钟希望与她再次牵手。所以现代女性应摒弃“男性中心”的世俗偏见和“女人支撑男人,男人支撑世界”的成就替代观,不能一味地牺牲自己而“为他人作嫁衣裳”。

D.险峰甘愿作他人的陪衬,也是爱的给予者、奉献者形象。

E.对于日光、春雨作者是否否定?——从字面看似乎没有否定,其实是有否定的(从“不,这些都还不够”看出),把它补充一下:甚至(也不止像)日光(四季射来炽热的光焰),甚至(也不止像)春雨(遍洒你的枝叶,浇灌你的心田)。

3.教师小结:以上三种传统的“世俗的爱情”,都是以牺牲一方为前提的。传统的爱情观显示爱的双方的结合,并不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的结合,往往是权势和财势的结合;结合的双方也往往是主导和从属、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失去了爱的本质。作者是持否定、批驳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四、精读第二层,了解诗人追求的爱情观

师:那么,作者向往的爱情观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静听来自诗人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吧。

1.学生集体朗读第二层。2.理解意象“木棉”。

师:诗人在这一层里提出了“木棉”这一形象。象征女性阴柔之美的物象很多,如柳丝、蒲苇、水,比方有一首歌里这样唱道:“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从传统意象来看,好像水更能表现出女人的阴柔之美,作者为什么单单用木棉来象征女性?

学生讨论后归纳明确:水虽然能表现出女人的柔美,但是水绕山走,给人的感觉总有点依赖之感,缺乏独立性;而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橡树站在一起,平等独立,又不失女性的温柔之美。

师:诗人认为具有阳刚之气的橡树和具有阴柔之美的木棉应该保持着怎样一种特殊的关系呢?

明确:

(1)“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形象,他们二者应该是并驾齐驱,不分高低的,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既有独立的人格,又有精神上的默契,灵犀相通,相敬如宾。

(3)“我们分担寒潮、风雨、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中的“寒潮、风雨、霹雳”和“雾蔼、流岚、虹霓”各比喻什么?

—— “寒潮、风雨、霹雳”比喻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雾蔼、流岚、虹霓”则比喻生活中的快乐与成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没有他人,两人互通心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并分担、共享生活中的一切,才会有真正的爱情,真正的女性独立。

师:作为爱的双方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呢?

①男生齐读:“你有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师点拨:铜、铁、刀、剑、戟说明橡树坚毅、刚强、有力,作者在这里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做刀、剑、戟,枝干像铜、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应具有坚毅、刚强、矫健的阳刚之美。②师问:女性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女生齐读:“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师点拨:红硕的花朵,说明木棉的美丽、热情、真挚,体现了一种女性的阴柔之美。即:青春秀美、充满生机,既有美丽的外表,也要有丰富的内涵。

后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难以理解,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的遭遇加以体会。

师分析:中国漫漫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一部分人意识到自己不公平的待遇,试图反抗,却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另一部分人却没有意识到,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一样从属于男性。现代社会依然,男女地位还不能完全平等,女性要追求平等,就要付出代价。女诗人作为新时代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了沉重的叹息。而“英勇的火炬”突出了女性还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英勇、顽强、热情的品质,能给人带来力量、温暖。因此,作者认为女性除了外在美还要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涵。所有这些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③那么,真正的爱情包含哪些内容呢? 男女生分读: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男)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女)

仿佛永远分离(男)

却又终身相依(女)

这里的寒潮象征着挫折,雾霭象征着喜悦、幸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作为相爱的两人,应分担不幸和痛苦,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最终是共享幸福人生的。这是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心心相印、甘苦与共。这种爱情才是最坚实的。

④诗的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男女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在诗人看来,爱不仅只爱对方,还要爱他的事业,他生活的土地,简言之,爱他所爱。这是一种升华了的爱情,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五、联系实际,学生谈心中的爱情

1.学生谈通过学习本文,对爱情有什么新的认识。

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对爱情的认识。(深刻理解感情,深入挖掘内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表达情感的能力)。

师:我真的很佩服大家对诗歌敏锐的感受力,那么请大家继续敞开你们感受美的心灵,男女同学分别来谈谈你对以上几种爱情观的看法。

2.教师总结:

是啊!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也是幸福的,中学生不乏早恋现象,但同学们思想未定型,心理尚未成熟、经济未独立、事业未确定方向。那么,我们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首先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根基牢固的大树,只有这样才能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才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生活、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我相信,同学们沐浴在爱的阳光里,必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六、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听朗读《一棵开花的树》,想象一幅画面。

(找出表现抒情主人公心理的词语,然后明确地描绘说:“通过‘求’‘盼望’‘颤抖’‘等待’等关键词语,这个女子的形象似乎就在我们面前:纤弱、柔美的她羞怯地守候在路旁,祈祷着,激动着,渴望着,她所钟情的人会注意到她。席慕蓉表达了女性对爱情祈求的心情、被动的等待。)

2.比较分析李商隐《无题》、白居易《长恨歌》、《诗经 氓》和秦观《鹊桥仙》对爱情的评说。

明确: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忠贞不渝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比翼双飞、相依相存 《诗经 氓》(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性对男性的依附 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山盟海誓,心心相印

第三篇:致橡树教学设计

《致橡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致橡树》编排在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这个单元是诗歌单元,重在培养学生鉴赏现当代诗歌的语文能力。这首诗歌对引导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高一的学生,学生基础较差,课外阅读量少,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极为薄弱,学业负担轻。会计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十六七岁的中职生敏感、细腻、感受力强,引导学生思考爱情、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2)把握诗中的意象及形式结构所蕴含的感情和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分组的讨论体会诗歌的主题以及诗人的爱情观理解诗中意象的意义。知道朦胧诗的特点,尤其是意象运用、象征手法作用。

3、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四、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五、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

1小时 课前准备:布置预习:

任务

一、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并将个人所读上传到为你读诗APP。

任务

二、借助网络等资料,搜集作者信息、写作背景概况;查阅橡树和木棉的图片

课堂教学 1情景导入

创设情境美(创设情感情境:运用音乐、图画、语言渲染情境)

同学们一定听说过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吧,一场爱情被全世界人们争相传送。

那么究竟什么是爱情,我们期待的真正额爱情是什么 此刻,我们还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舒婷《致橡树》

(播放多媒体课件,以《梁祝》主题曲为前景音乐,投影图片)2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她的《祖国啊,我亲2 爱的祖国》获1979至1980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其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简单介绍“朦胧诗”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结合诗歌分析在具体来归纳)(播放多媒体课件,介绍作者)

3、品味作品:任务

一、诗歌朗诵

由课前在为你读诗APP上点赞最多的同学上台配乐视频朗诵,同学们在朗诵中体味作者的情感。然后男女同学分组朗读。

设计意图:使学生充分与文本接触,接受语感熏陶,引起情感 共鸣,初步感知诗歌的意象美、意境美、情感美、音乐美。任务

二、走进作家作品(通过网络分享学生课前自行搜集的作者、时代背景及

朦胧诗的相关知识,为赏析诗歌做铺垫。)

设计意图:诗是诗人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在文学中的交融和再现。因此,诗歌的写作背景、诗人相关经历,学生很有必要了解。任务三:抓意象,悟感情,挖主题

意象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意象就是凝聚着诗歌情感的具体物象。

1、列举诗中出现的意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明确:诗中出现了八个意象:凌霄花、痴情鸟、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橡树、木棉。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这些意象,看看它们分别代表了怎样的女性和爱情观。结合诗句,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然后各组派代表分析讲解,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质疑提问。)

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以上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明确诗人对这些爱情观所持态度(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明确:A、凌霄花虽然鲜艳美观,凌空盛放,但那不是凭借自己的力量,而是借攀缘他人的“高枝”来炫耀自己的。这样的荣耀是不值得羡慕的。这不仅使我们想到了传统的“丈贵妻荣”的婚姻观念,今天仍有不少人想通过依附“高贵”的丈夫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是可怜又可笑,诗人否定了这种一味攀附的爱情

B、痴情鸟儿的歌声虽美妙动听,但那只是为着自己所栖息的大树唱的赞歌。它只知在“绿荫”下低飞、栖息,却不知远处还有可以展翅高飞翔的自由天空。这不仅使我们想到了传统的女性总是陷在爱情的小天地里,夫唱妇随,没有独立的个性,没有远大的理想,麻木丧志。这样的爱情虽有温暖,有歌声,却缺少了内在的激情与活力。诗人否定了这种单方痴恋的爱情。现代女性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有更充实更4 丰富的生活内容。

C、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又比喻怎样的爱情观?抓住关键词,谈谈你的看法。----它们只是一味的奉献、牺牲自己,为他人“做嫁衣裳”。虽然富有牺牲精神,但如果这种给予是单方面的话,就会沦为爱情的奴婢,失去自我。诗人觉得这种仅仅无私奉献的爱情是不够的。

小结:至此,诗人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否定、批判了依赖别人、攀附富贵、失去自我的爱情观,深刻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观、爱情观,即: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过渡:有破就有立,诗人又借橡树和木棉寄托了自己的爱情理想。她笔下的这两个意象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

橡树:木质坚硬沉重,高大挺拔,堪称树中的伟丈夫,具有男性最宝贵的气质:阳刚之气。诗人认为他像刀、像剑、也像戟。

木棉:也是一种高大的树木。到了春天,它挺拔的枝上千万朵红花盛开,如火如霞,蔚为壮观。将它比喻成“女中豪杰”也是当之无愧的。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爱的基础:平等独立

根,紧握在底下;叶,相触在云里;—— 爱的方式:外表虽有距离,实质是紧密结合,相互依存的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双方必须相互默契,相知相依。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 各自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男性充满阳刚之气,女性具有柔韧之美。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双方必须祸福与共,同甘共苦。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双方在独立平等的前提下,又相知相依,荣辱与共。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土地”可以理解为一切内在精神领域的东西。不仅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爱你今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你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最后教师明确:作者所向往真正的爱情:独立平等,互利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的存在,又珍视自身的价值

3、课堂延伸: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对上面几种爱情观的认识,并讨论中学生怎样的爱情才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深刻理解感情,深入挖掘内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表达情感的能力。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师寄语:请不要在春天采摘秋天的果实!

课后延伸 背诵全诗,搜集自己喜欢的爱情格言,写一写自己的爱情观。将自己的爱情观上传至微信,并由学生间进行互评,在微信群内进行讨论。

六、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采用课件、动画、微课、视频、学习的平台等多种信息化手段,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诗画合一的情境,课堂因之形象、客观、生动有趣。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技术,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第四篇:致橡树》教学设计

《致橡树》教学设计

黑龙江农垦工业学校基础学科 马 玉翠

一、指导思想

本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及最新教学理念的要求,在本次教学

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包括音乐、视频等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资源,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于音、诗、画中接受美的熏陶。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能力,于“做中学,做中教”中,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 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爱情观和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从而 拥有幸福美丽的人生。

二、教材分析

本次采用的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

模块)上册》(倪文锦、于黔勋主编),本书选文注重经典性、时代性;活动

注意情境性、实用性;符合中职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适应当前中等职业 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致橡树》是本教材第五单元阅读与欣赏的第一首诗 歌。这个单元的诗歌由于作者、时代、国别、题材、体裁不同,风格差异明 显,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把握诗歌共性基础上,学会欣赏不同类型 的诗歌作品。

《致橡树》则是一首当代朦胧诗,也是舒婷的一首爱情诗,反映了诗人

对一种富有时代气息的爱情观的追求。即使放眼今天,这首诗仍然熠熠生辉,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和艺术美感,与学生的时代比较贴近,更有助于引导学生 把握诗歌的共性,感受诗歌的魅力,这对身心日益成熟的中专生来说,是进 行爱情观教育的好题材。

三、学情分析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对诗歌的接触并不多,且接触的大部分是古代诗歌,对于现代诗歌特别是对于朦胧诗的特点体会不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 意引导学生抓住意象,深入品味诗歌的朦胧意境,从中体会诗歌主旨。

同时,中专生身心逐步成熟,且生理的成熟早于心理成熟,在他们的心

里,早已出现了许多爱的萌芽,中专生谈恋爱早已不再是新鲜的话题。教师、家长简单粗暴的干涉,只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借助本诗,委婉地暗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不失为一个有益的探索。

1另外,中专学生缺乏良好的朗读习惯,很不利于诗歌的鉴赏,因此,可

以通过创造情境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 美情趣。

四、教学策略

(一)教法

1、诵读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不仅可以培养学

生的语感,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还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审美 趣味。通过交替运用范读、散读、个读、齐读等多样化的诵读,让学生读出 诗味,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意蕴,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 力。

2、小组讨论法:全班同学分成六组,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合作探

究,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在关 键处作灵活而简明的点拨,启发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的精髓,在教学过程中 实现多维度的互动。通过学生相互讨论、教师点拨让学生产生顿悟,无形之 中让学生学习兴趣大增。

3、质疑法:对于诗中学生未能发现的难点问题,则需要教师通过设疑,逐步诱导、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通过教师深入讲解、师生对话和互动解决难 点。

(二)学法

本学期所教班级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有一

定的计算机基础,本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的指导思想,特制定 如下学法:

1、课前预习法: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达

到动手动脑,锻炼技能,基础与专业相辅相成,互相带动,共同发展的教学 目的。

2、自主探究学习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将贯彻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自

主朗读、赏析、讨论的过程中,去探究、感受诗中的美,初步学会鉴赏现代 诗歌的方法。

3、合作互动学习法: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以实现学生的合作、互动学习。

(三)评价

将学生分为 6个小组,发给 6支不同颜色的笔,6张白纸,每组根据笔 的颜色分别命名为蓝队、红队等。小组每回答对一个问题,就由小组一名同

2学负责在白纸上画一朵小花、一面小旗等,课后由课代表按照得到花(旗等)的数量在记分册上加上适量的分数,做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以此来激励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荣誉感,激发学习热情。

(四)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为内容板书,既包括这节课的重点:作者的爱情观和象征手法 的直观展示 ;也包括写作思路和结构特点。

(五)教学课时定为一课时

五、课前准备

用多媒体课件布置预习作业:

1.找有关爱情的诗句、故事等。查

2.找作者舒婷的相关资料,如生平、作品等。查

3.找橡树和木棉的形象特点。查

将以上三个问题通过抽签分给三组同学,要求做成制作中教师在筛选和提炼信息方面要给予指导。

3T PP,以备课上展示。

授课题目 致橡树

教师

马玉翠 授课日期 4月 22日

授课班级 动漫 12 学生人数 28 人 授课类型 级

组内教学

学 目 标

教 及 学

重 难 点 点

时间分配 程

4分钟

3分钟

分10 钟

知识目标:通过诵读和品味,能说出诗中意象的丰富内

涵,会作者的爱情观。体

能力目标:能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初步掌握抓住

意象特点鉴赏诗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培养独立自尊的人格和健康高尚的

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重点:品味意象,体会作 教 诵读、合作、探究、引

者的爱情观。法 导

难点:象征手法的理解。

教 多媒体 具

教 学 流 活动设计 设计理念 导入环节 1、渲染情

用多媒体 境,唤起 播放舒缓 学生美 动听的钢 感,为品 琴曲《梁 赏本诗孕 祝》作为背 育情感。景音乐 2、调动学

生学习的 主动性、积极性,配背景音 激发学习乐《雪的梦 热情,提 幻》 高动手能 师生对话 力。展示 PPT

在名家

诵读的旋

律中,深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学生展示爱情诗句、民间四大 爱情故事图片 PPT

2、讨论:什么是爱情? 3、导语设计

“关于爱情,古今中外有很多美好 的诗句、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朦胧派掌门人舒婷,走进她的《致 橡树》,来倾听她的爱情宣言。”

二、近作者,过渡衔接

1、作者简介 2、朦胧诗简介

三、验诵读,整体感知

1、名家范读

要求:注意重音和节奏,听后教 师正字正音、解义

授课题目 致橡树

教师

马玉翠 授课日期 4月 22日

授课班级 动漫 12 学生人数 28 人 授课类型 级

组内教学

学 目 标

教 及 学

重 难 点 点

时间分配 程

4分钟

3分钟

分10 钟

知识目标:通过诵读和品味,能说出诗中意象的丰富内

涵,会作者的爱情观。体

能力目标:能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初步掌握抓住

意象特点鉴赏诗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培养独立自尊的人格和健康高尚的

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重点:品味意象,体会作 教 诵读、合作、探究、引

者的爱情观。法 导

难点:象征手法的理解。

教 多媒体 具

教 学 流 活动设计 设计理念 导入环节 1、渲染情

用多媒体 境,唤起 播放舒缓 学生美 动听的钢 感,为品 琴曲《梁 赏本诗孕 祝》作为背 育情感。景音乐 2、调动学

生学习的 主动性、积极性,配背景音 激发学习乐《雪的梦 热情,提 幻》 高动手能 师生对话 力。展示 PPT

在名家

诵读的旋

律中,深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学生展示爱情诗句、民间四大 爱情故事图片 PPT

2、讨论:什么是爱情? 3、导语设计

“关于爱情,古今中外有很多美好 的诗句、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朦胧派掌门人舒婷,走进她的《致 橡树》,来倾听她的爱情宣言。”

二、近作者,过渡衔接

1、作者简介 2、朦胧诗简介

三、验诵读,整体感知

1、名家范读

要求:注意重音和节奏,听后教 师正字正音、解义

13 钟分

教师可适时抛出以下两种 作精神。

社会现象,请学生发表看法: 3、难点质

①“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

师讲解 疑发挥了,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 师生对话 教师的引

② 亿万富翁海选征婚 领作用,(在讨论争辩中,透析畸变 教师讲 弥补了学

社会现象,树立正确思想观念,解、引领 生未能发 明辨是非,从而形成正确人生 现问题的 观、爱情观。)不足。

师生共同小结:这一层是作 4、分角色

者以六个否定性比喻表达了对 朗读的目 旧的爱情观的否定,在作者看 的是唤醒 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 PPT 示展 学生的性 不是单方面的痴恋,即使是由 别意识,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让学生展

开想象的

(二)生诵读第二层,小组合 小组代表 翅膀,充 女

作探究: 发言 分感受作

1、木棉和橡树的爱情是什 教师点拨 为男性或

么样的爱情? 引导 作为女性

2、在诗人肯定的木棉和橡树的 应具有怎

爱情中,你最认同哪一点?为什 样的形 么? 象,从而

3、对诗中“沉重的叹息”、“脚下

理解诗中 的土地”你怎样理解? 意象的象

师生共同小结诗人向往的爱 征意义。情。突破难点: PPT 示 展(1)难点质疑:作为爱的双方 象征手法 是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的呢? 对于大多 怎样理解? 数学生来(2)分角色朗读:男生有感情 配乐诵读 说都很陌 地朗读描写橡树形象(代表男 生,是个 性)的有关部分,并要求将其 难点,所 中的“你”换成“我”;女生接着 朗

以,这时

读木棉部分(代表女性),唤 醒学生的性别意识,让学生展 开想象的翅膀,充分感受作为 男性或作为女性应具有怎样的 形象,从而理解诗中意象的象

征意义。在充分理解后帮助学

PPT 示展 就需要教 师进行讲 解和引 领。

生得出橡树、木棉的象征意义:

橡树

男性的阳刚之气 木棉

女性的阴柔之美

(3)教师讲解象征手法的涵义

并举例分析。

课外扩展:

由舒婷的爱情观扩展到夏

洛蒂博朗特《简爱》中的爱情观:

投影展示《简爱》中对白,比较

这段对白的表现方式和课文有

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理解朦胧诗

特点。

简・爱:

“我的灵魂和你一 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

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 现在难以离开你。可上帝没有

这样做,但我的灵魂能够同您

的灵魂说话,仿佛我们都经过

了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用《简爱》电影中的一

幅截图)

(三)探究结构

2分钟

设疑:本诗结构有何特点?

五、激情诵读,高潮涌起

3分钟

全班同学起立,一起随着音乐

理清作者 思路,把 握结构特 点。

在诗情画

1分钟

激情诵读,配乐《致爱丽丝》。

六、课外延伸,拓展深化 1、朗诵并背诵全诗。

2、比较阅读:裴多菲《我愿意

是急流》。

意中加深 对诗情的 理解,在 意犹未尽 中感受美 的真谛,深化对诗 歌主题的 理解,将 课堂气氛 推向高 潮。

将对

美的欣赏 和感悟延 伸到课后 与课外,并通过比 较阅读,使正确人 生观和爱 情观的形 成得到进 一步的深 化。

教 学 反 思

回顾这节课,既有成功之处,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整

个教学过程中本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注重把握教学节奏,利用学生的好奇

心,充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由浅入深,环环

相扣地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致橡树》是朦

胧诗的代表作之一,作者舒婷通过象征手法,借助一系列独

特的意象,给我们展示了富有现代气息的理想爱情。因为全

诗意象叠加,只有通过反复诵读和品味,才能深入到文本的

精髓。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学生朗读为主,通过范读、散

读、个读、齐读,并配合层层深入的探究和引导,让学生在 朗读中慢慢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收到了较好的

教学效果。联系现实和课外扩展两个环节的设计,也是课堂 的两小亮点,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正确爱情观的

形成。小组随时考评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和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但也有不足之处,散读 时由于时间的关系,对学生的指导和训练也不够;联系现实

时,讨论分析都不到位,这样就使得这个环节显得有效性不

强;全体学生激情诵读时,音乐声过小,且诵读的节奏与音

乐的节奏有脱节,有个别学生没有跟上课堂节拍却未能及时

发现,这些不足正是我今后有待提升的空间。

板书设计:

致 橡 树

舒 婷

凌霄 花 第一层 鸟 儿 情(否定)(破)

泉源险峰

日光

春雨 根(立)紧握,叶相触 第二层 分担共享,分离相依

一方攀附的爱情

单 方 痴 恋 的 爱 情 一 味 奉 献 的爱情

相互依存,紧 密结合

伟 大 同 甘 共 苦,独立相依 10

不平等 的爱 象

情(肯 定)的

第五篇:《致橡树》教学设计

《致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了解作者,了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2、通过分析意象,强化对作者爱情观的理解。

<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 自然界里不能没有花。没有花的地方是荒原,是沙漠。人间不能没有诗歌,诗歌是人的生命的花朵。——邵燕祥

二、走进诗人:

195年,生于福建厦门。70年代末,她的诗作便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久即作为朦胧诗潮的代表人物而闻名文坛。结集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的叛逆精神,又有执着而深切的热爱之情,发自内心而优美,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朦胧诗的代表人物还有:北岛和顾城。

三、听朗读,初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是一首爱情为主题的诗歌。

四、自由朗读

五、请学生朗诵,达到反复诵读的效果。

六、赏析诗歌:

1、诗歌讲究形象化,请从诗歌中找出诗人塑造了哪些具体的形象来表达主题的,这些形象有何意义?

2、作者理想的爱情观是怎样的?

七、试着比较以下几种爱情观,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你觉得理想的爱情应该是怎么样的。

1、播放动画《藤缠树》:

藤缠树,取自于九腔十八调的客家民谣。这首民谣以野藤缠树来暗喻男女间的深情,已到缠绵难分至死不渝的情境。联系汉乐府《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是首表白爱情忠贞的誓词。作者以五种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来比喻一种不可能的离散。

2、联系影视剧《甄嬛传》的人物,讲讲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爱情观。

3、学生的想法总结: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

八、学生跟读配乐朗读:

伟大的爱情是不能用华丽的语言来形容的,就让我们回到这首诗,随着音乐再次高声歌颂伟大爱情的赞歌(深化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九、小结:

学习诗歌要反复诵读,要通过思想内涵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去感受、品味、鉴赏诗歌的美。要走进诗人的心灵,触摸诗人的情感脉搏,与她对话。舒婷在《致橡树》提出了自己所向往的真正的爱情,铿锵有力的发出了中国女性独立的宣言。具有现代意识的思想和优美形象的语言相结合,使这首诗具有了极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十、作业:背诵诗歌,阅读舒婷的《双桅船》,并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文章。

十一、板书设计:

致橡树

舒婷 凌霄花 ——极力攀附

痴情鸟 ——一厢情愿 —— 世俗的爱情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 一味奉献 真正的爱情:

橡树 —— 铜枝铁干,刀、剑、戟(阳刚之气)—平等独立 木棉 —— 红硕的花朵,叹息、火炬(阴柔之美)— 同甘共苦

下载《致橡树》教学设计[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致橡树》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例-《致橡树》教学设计

    《致橡树》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刘良豪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朦胧诗特点。 2.过程与方法:感悟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

    信息化教学设计《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信息化教学设计 《致橡树》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教学设计课题是:舒婷的《致橡树》。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

    致橡树教学反思

    《致橡树》教学反思《致橡树》是朦胧诗的代表做之一,作者舒婷通过象征手法,借助一系列独特的意象,给我们展示了富有现代气息的理想爱情。因为全诗意象迭加,只有通过反复诵读和品......

    致橡树教学反思

    《致橡树》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初衷比较好,希望学生深刻理解诗歌内涵,然后反馈练习把握朦胧诗的基本特点,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达到这样的目的,在对内容理解上耽误了较......

    致橡树教学案例

    《致橡树》教学案例 陈 佳 一、案例背景 近些年一些爱情诗被大胆引入教材,给语文教材一直回避爱情题材的现状吹入了一股春风。人教版职高语文基础版第一册就选入了两首爱情......

    《致橡树》教学案例

    《致橡树》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致橡树》是人教版职高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诗歌阅读与欣赏,所选的三篇教读课文和一篇选学课文作者、时......

    《致橡树》

    《致橡树》教案 ——执教者:江慧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2.理解诗中运用的象征手法。 3.分析意象,感悟诗中作者的爱情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致橡树公开课教学反思

    《致橡树》教学反思 钟彩凤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涵咏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