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教学设计[共五篇]

时间:2020-04-27 15:4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动手做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动手做教学设计》。

第一篇:动手做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动手做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动手做教学设计1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内容。

《动手做(二)》主要是在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后,通过折、剪、拼的活动,让学生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以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学生分析

学生对平面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在前两节课《认识图形》和《动手做(一)》中,学生已经在操作观察中认识和了解了常见的平面图形,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动手做(二)》。就班级整体情况来看,这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节课。班里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在上课前会用纸折出好几种作品;也有的学生能折一种作品;还有一些学生什么也不会折,这样的学生能占到三分之一。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在教学设计中各有侧重。

设计思路

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为主,创设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初步形成自觉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想像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折、剪、比、拼、说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探索、观察的活动中学习知识,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自我想像力的空间。

在课中从学生的感知入手,设计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同时注重把操作与思考探究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以操作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目标

1.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2.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学会欣赏他人,树立与人合作的意识。

3.初步培养动手操作、观察、想像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折纸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

课前准备

教师、学生每人准备8张不同形状的彩色纸。

教师准备3幅简笔画,彩色纸若干张以及磁性黑板、视频展示台。

教学流程

一、展示作品,发挥想像,激发兴趣。

1.教师:同学们,老师自己画了几幅画,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

教师逐一展示三幅图画,请同学们充分说一说,每一幅图像什么?出示最后一幅图,让学生说说这幅图是由我们学过的那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在展示简笔画作品的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充分说“像什么”时,发展学生的想像力。通过简笔画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

2.教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同学们折好的精美的手工制品。请同学们来看一看,猜一猜他们像什么。

【展示学生的折纸作品,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3.教师:同学们的手可真巧啊。今天就来上一节《动手做》(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也来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看看哪些同学在这节课上能做到又动手、又动口、又动脑。

二、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

1.请学生拿出1号图形(等边三角形)。

教师:你会把这个三角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试折。)

教师:你是怎样折的呢?(请学生陈述。)

教师:这两部分一样大吗?请动手剪一剪、比一比。(请一些同学展示操作过程。)

2.接下来拿出2号图形。

教师:这是什么图形呢?(学生回答:圆形。)你能动手把这个圆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请你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学生展示、汇报。)

【把两个比较简单的、只有一种折法的图形放在教学之初,便于学生探索掌握折的方法,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3.教师:刚才,我们是分哪几步把1号、2号图形分成一样的两个部分的?(生答,师板:1折,2剪,3比。)

【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总结学法,以利于后面的内容用这种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4.教师:请拿出你的3号、4号图形,说出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正方形。)您能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把正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看谁的方法多?

(学生折,然后汇报结果:一种横折,一种竖折,还有一种把相对的两个角对折。)

5.教师:请同学们按上面的步骤把5号、6号图形(长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

(展示不同的折法,并请一名同学上来剪、比。)

【把正方形、长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有很多种折法。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探索出不同的折法,在小组中展示、交流、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三、拼一拼。

1.教师:你能用刚才剪出来的图形拼一拼吗?(学生拼图。)

2.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0页,给你的同桌说一说,这些图形

【在同桌说的过程中,让每一个人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接纳别人的观点,分享成功的体验。】

3.教师:请你动手拼出你最喜欢的两个图形来。

4.教师:这里有六幅图,分别请六位同学上来拼。

请上来拼的同学说一说,你用什么图形来拼的?它像什么。

5.教师:你还能拼成别的图形吗?拼好后,粘在大白纸上。

选择有创意的能构成一幅情境的图形粘在黑板上。请同学们说说像什么,再请作者介绍一下。

【让学生先模仿拼,再进行自由创意,既有助于学生想像力的发展,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四、折一件自己喜爱的物品。

1.教师:喜欢折纸的同学请举手,你们会折什么?

2.教师:请一位同学边折边说你是怎么折飞机(或青蛙或纸鹤)的?

【请一位同学折纸,起示范作用。】

3.教师:请同学们评价这位同学折得怎么样。

【目的在于让学生懂得评价要有一定的标准,学会评价自己,同时也能客观地评价他人。】

4.教师:请同学们组成四人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教其他三位同学折一件物品,折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评价一下。

五、自由创作。

1.教师:你会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成正方形吗?请学生折好后汇报一下自己的折法。

【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教师:你能把这一张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一样大的部分吗?你有几种方法?(四个三角形,四个正方形。)

3.教师:你用这四个一样大的图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

【发挥想像,自由创作,展示学生们的作品。】

课后总结

本节课,一开始就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们说出看到的图形像什么,当时学生们的想像使我感到万分惊讶。一位女生说:“半圆像个孩子的头,有一个孩子盖着被子在睡觉。”在让学生进行折、剪、比的过程中,要求把长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除了横折、竖折外,第三种方法难度是比较大的。我并没有统一要求,而是尊重了不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进行自由创作时,学生十分活跃,有的学生创作出了一种物体,还有的学生则能构思出有情境的画面,想像得非常好,让人惊叹,这也显示了学生们不同的思维水平。只可惜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自由创作环节没能设计展示完全,但我已经看到,学生们的思路被完全打开了:有设计汉字的,有设计楼梯的,还有风车、漏斗……

动手做教学设计2

《动手做做看》是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郎志万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一、复习导入

板书:哄 骗

你们还认识吗?(齐读)

指导书写:陈彦如欺骗老师说,他把一匹马压扁了,同学们一听,哄堂大笑。(送入田字格,带读词语:哄骗、哄堂大笑、欺骗)

回顾课文:

①课文中还有一位小朋友也被哄骗了,她的名字叫“伊琳娜’。(板书),是谁哄骗了她呢?朗志万(板书),他是法国著名科学家。

②谁能用黑板上的词概括一下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科学家朗志万哄骗了伊琳娜。)

二、学习课文

(1)围绕“哄骗”展开讨论:

①读课文,思考:朗志万是怎样哄骗伊琳娜等小朋友的?

讨论:屏幕出示朗志万的话:请生读—理解—齐读

重点理解“漫”

讨论:对于朗志万的问题,小朋友是如何回答的?

同学们,人们一般会怀疑科学家的话吗?(不会怀疑)

那么,对于科学家朗志万的话,小朋友们有没有怀疑?(没有)

所以一位小朋友毫不怀疑地说: “因为金鱼身上有鳞。”(读出毫不怀疑)

所以另一个小朋友十分肯定地说: “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读出不假思索)

(2)围绕伊琳娜的实验揭示文意——“动手做做看”。

a 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对了没?(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

b体会妈妈的话,理解其中的含义

出示: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并用这句话随时提醒自己 ②读好妈妈的话。

C 读第五自然段,思考:

伊琳娜动手做了吗?

她是怎么做的?

结果怎样?

交流:①结果是:“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

②你们能用朗读把伊琳娜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吗?注意读出质问的样子。一起读读。(读第六自然段)

③体会她当时的心情。(伊琳娜看到这样的结果是怎么想的?)

(3)释题:不是真的哄骗,升华主题:敢于质疑。

①看到这样的结果,她是怎么做的?(生气、质问)

②朗志万听到伊琳娜生气的质问会有什么反应?

出示: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讨论:①朗志万是不是真的在哄骗小朋友呢?(板书:哄骗加上引号)

②伊琳娜听懂了科学家的话,你听懂了吗?

读了朗志万说的话,我知道了不要随便相信别人的话,要自己去试一下才知道

③你能把你的理解用这样的方式总结一下吗?〈课件显示:()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

④讨论:平时你怀疑过大人说的话吗?

三、总结:

老师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亲自试一下才知道。

爸爸妈妈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认真想一想。

电视里做的实验结果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⑤。那科学家的话是不是不要信?读课文结尾朗志万的话,说说应该如何正确理解这句话。教师提示下面几中理解引导学生讨论。

a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b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c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d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4)、分角色读课文,想想伊琳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分角色读全文

讨论小结:伊琳娜是位敢于质疑的孩子。

介绍伊琳娜:是居里夫人的女儿,也是一位科学家。

四、拓展

读《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做实验:杯子里装满水,在上面放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

五、板书设计:

动手做做看

科学家 敢于质疑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课件、一个玻璃杯、一张纸。

动手做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了解龙的来历发展与造型特点,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和积极参与文化传承的意识,并在欣赏中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激发爱国热情,七年级上美术教案。

在课堂教学中应更注重学生的制作过程,和分组活动之中的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强调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并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展现集体的智慧和才华,突出集体竞争的气氛。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学习构成知识,并把它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的重点:

调动同学情绪,使大家能热情、积极地参与到做龙的活动中来。

(二)教学的难点:

如何把构成知识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使龙的造型和结构有新的创意。

(三)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解决重点的要点:

1、要创建分组竞争的课堂气氛,鼓励每一个小组争先、争胜、争取班级第一。比那组最快,那组最好,那组最有新意。

2、好小组讨论,群策群力完成任务。

3、时注意人员搭配,使各组能力基本均衡,保证公平竞争和顺利完成作业。

解决难点的要点:

1、励创新,要求学生把课本的方法当成参考,尽可能地想出新的方法。

2、些简单明确的构成的例子,让学生们能从中产生一些联想以促进创新想法的产生。

三、课前准备

(一)学习材料

1、可利用的废旧材料:易拉罐、胶卷盒、牙膏盒、土豆片筒、装羽毛球的筒、药盒、药瓶、矿泉水瓶及其他饮料瓶。

2、可以替代的材料:去了粒的玉米芯、高粱、玉米的秸秆、木棍及树枝、竹子、可利用的蔬菜(黄瓜、茄子、萝卜等)。

3、自制材料:课前或课上用比较硬的纸作成纸筒,把它作为做龙的材料。

四、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激发兴趣、讲授制作方法。

学习制作方法,分组合作、锻炼协作能力。

展示、体验、交流。

学生活动:分组合作,与同学交流自己对龙文化的了解。

学生从教学中展示的各种龙的资料中汲取养分丰富自己制作的龙。

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分工合作完成插接、装饰龙体的任务,锻炼协作能力。

学生以各种方式展示自己做的龙,并发挥想象讲述小故事或民间传闻,强化对龙的感受。在共同创作和动手制作过程中,注意协作精神,培养集体主义

教师活动:把《龙的传人》的乐曲作为课的开始,用来烘托气氛,以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

教师通过讲授利用龙的来历、演变和发展,以及图片介绍龙的形象特点和与龙有关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鼓励同学集体创作分组完成龙的制作,体现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在集体创作和动手制作过程中,注意协作精神,同时,体现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1.把《龙的传人》的乐曲作为课的开始,用来烘托气氛,以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同时用音乐来导出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绪,引人《大家动手做条龙》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中,使学生的情绪一直处在兴奋的状态下,便于课程进展得更顺利、更流畅,也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以及制作的欲望。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一直播放着《龙的传人》的乐曲,以增强效果。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完成龙的制作。

2.利用龙的来历、演变和发展,以及图片介绍龙的形象特点和与龙有关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亲自动手制作一条龙的欲望。

3.学生的活动,鼓励同学集体创作分组完成一条龙的制作,体现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在集体创作和动手制作过程中,注意协作精神,同时体现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六、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设计应用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体验,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兴趣,情感的表达。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教案《七年级上美术教案》。

本课程在学习构成知识、设计和制作龙的过程中,同时要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协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

七、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方法:

通过各组介绍和评价自己小组的作品,师生共同考察教学效果。

2、教学评价点:

(1)对龙这一艺术形象是否喜爱? 是否了解其思想文化内涵?

(2)是否积极参与龙的制作活动?在造型上有无独创性?

(3)能不能与同学密切协作共同完成品?

动手做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投影仪、卡片、图片、古筝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趣

1、直接揭题。

2、设疑:

⑴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

他们之间的不同学生可能会说年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身份的不同。

⑵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科学家?

有学问的科学家跟伊琳娜会发生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画生字新词。

2、找出小朗志万说的话,做上记号。

三、学习生字

1、自学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生字和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⑴说说你帮同桌纠正了哪个音。

板书这些生字,学生齐读生字。

⑵识字游戏:

①师说生字偏旁,学生猜字;学生说偏旁学生猜字。

②小兔开门游戏。

⑶认读生字词语。

4、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朗、喝、骗”字。

5、初步感知课文:

⑴课文讲了朗志万和伊琳娜的一件什么事?

⑵出示朗志万的话:一个杯子装满……这是为什么?

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可做以下引导:别的东西指什么?但是放什么水不会漫出来?

用句式“除了装满水的杯子放进其他东西,水都会”。

⑶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疑问吗?

四、生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认读词语。

2、板画“杯子”和“金鱼”,板书:水漫出来了。

二、朗读感悟

1、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2、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学生读有关句子,从他们的话里你知道这几个小朋友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

板书:同意

3、你对他们的回答有什么看法?

4、伊琳娜是怎样想的?

读句子: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

“他们”指的是谁?带进去读一读。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伊琳娜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

板书:不同意

假如你就是伊琳娜你会有什么想法?

从伊琳娜不像其他小朋友人云亦云,可以看出她有什么样的品质?

(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轻信盲从)

5、遇到问题,你是怎么做的?伊琳娜是怎么做的?

如:查资料、请教等等都是学习的好方法。

读妈妈的话:不能光想,自己动手做做看!

理解“光”字。

6、伊琳娜在动手做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出示杯子和金鱼,让学生上台做实验。

读句子: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7、互动:

此时此刻的伊琳娜会怎么想、老师当记者来采访。

8、朗读伊琳娜说的话: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理解“哄骗”,多种形式读。

9、朗志万真的是哄骗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为什么他会笑?你从他的话里知道了什么道理?

10、伊琳娜为什么听了他的话高兴地笑了?她会对朗志万说些什么?

教学名言:实践出真理!

三、朗志万的话,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1、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方式。

2、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三、总结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伊琳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伊琳娜说些什么?

四、实践活动

收集名人名言。

【板书设计】

金鱼图其他小朋友(同意)

朗志万水杯图

水不会漫出来伊琳娜(不同意)水漫出来了

科学家的话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课后反思】

小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们老师上课提一些导向性的问题:“这张图美吗?”学生肯定会迎合你回答:“美──”!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选入这样的文章无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见,敢于质疑的好素材。如果我们教师只停留在“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让学生感悟这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啊!我们天天喊着“尊重学生”,我们可以潇洒地把课堂对学生拱手相让,可以允许学生自选作业……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们老师对教材没有深层的处理,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养的机会啊!

动手做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图片、古筝曲。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

1、同学们,你们遇到问题是怎么办的?

(生自由发言)板书:动手做做看

2、就课题提问。

伊琳娜(出示生字卡片,随即学生字)。

教师个案:

1、直接揭题。

2、设疑:

⑴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

他们之间的不同学生可能会说年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身份的不同。

⑵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科学家?

有学问的科学家跟伊琳娜会发生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画生字新词。

2、找出小朗志万说的话,做上记号。

三、学习生字。

1、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2、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3、识字游戏:

A、将生字卡片发到守纪律的学生的手,师问:谁是xx。生答:我是x,xxx。

B、开火车读。

4、生互相交换识字经验。

换偏旁识字:慢漫

篇骗

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

谜语:士兵的心(志)

5、认读新词:

伊琳娜 志气 问题 提问 提水 浪漫 朗读 哄骗 起哄 喝水 骗人 哄骗

6、写字指导。

喝、哄:口要写得高、小一点。

朗:左边不是良。

提、题:两个是的区别。

教师个案:

1、自学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生字和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⑴说说你帮同桌纠正了哪个音。

板书这些生字,学生齐读生字。

⑵识字游戏:①师说生字偏旁,学生猜字;学生说偏旁学生猜字。

②小兔开门游戏。

⑶认读生字词语。

4、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朗、喝、骗字。

5、初步感知课文。

⑴课文讲了

朗志万和伊琳娜的一件什么事?

⑵出示朗志万的话:一个杯子装满这是为什么?

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可做以下引导:别的东西指什么?但是放什么水不会漫出来?

用句式除了

装满水的杯子放进其他东西,水都会

⑶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疑问吗?

四、生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教师个案:

1、认读词语

2、板画杯子和金鱼,板书:水漫出来了

二、朗读感悟。

1、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

动手做做看。

2、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②反复读句子,用它随时提醒自己。

3、围绕哄骗引发争辩

①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

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的小朋友呢?

A、用恰当的语气读这句话。

B、结合上下文理解哄骗。

C、你能否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

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教师个案:

1、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2、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学生读有关句子,从他们的话里你知道这几个小朋友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

板书:同意

3、你对他们的回答有什么看法?

4、伊琳娜是怎样想的?

读句子: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

他们指的是谁?代进去读一读。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伊琳娜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板书:不同意

假如你就是伊琳娜你会有什么想法?

从伊琳娜不像其他小朋友人云亦云,可以看出她有什么样的品质?

(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轻信盲从)

5、遇到问题,你是怎么做的?伊琳娜是怎么做的?

如:查资料、请教等等都是学习的好方法。

读妈妈的话:不能光想,自己动手做做看!

理解光字。

6、伊琳娜在动手做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出示杯子和金鱼,让学生上台做实验。

读句子: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7、互动:

此时此刻的伊琳娜会怎么想、老师当记者来采访。

8、朗读伊琳娜说的话: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理解哄骗,多种形式读。

9、朗志万真的是哄骗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为什么他会笑?你从他的话里知道了什么道理?

10、伊琳娜为什么听了他的话高兴地笑了?她会对朗志万说些什么?

教学名言:实践出真理!

三、朗志万的话,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1、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方式。

2、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教师个案:

三、总结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伊琳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伊琳娜说些什么?

四、实践活动。

1、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把读后的感受告诉他人。

2、发现他人的过失,有礼貌的指出来。

教师个案:

收集名人名言。

板书设计:

动手做做看

变?!

教师个案:

金鱼图 其他小朋友(同意)

朗志万 水杯图

水不会漫出来 伊琳娜(不同意)水漫出来了

科学家的话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作业布置:

搜集科学家的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的生活与学习有何指导意义。

课后反思:

小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们老师上课提一些导向性的问题:这张图美吗?学生肯定会迎合你回答:美!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选入这样的文章无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见,敢于质疑的好素材。如果我们教师只停留在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让学生感悟这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啊!我们天天喊着尊重学生,我们可以潇洒地把课堂对学生拱手相让,可以允许学生自选作业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们老师对教材没有深层的处理,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养的机会啊!

动手做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通读全文,正确辨析字形、掌握生字词。

2.理解朗志万所说“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有是对的。”这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3.指导学生从伊琳娜的实验中来体会动手实验的好处并适时引导学生学习好善于动脑、动手、讲求实践真理的好品质。

重难点、关键

1.理解科学家朗志万话中的含义。

2.培养学生勤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课时划分:一课时。

预习作业

1.通读感知全文、自学生字词。

2.收集有关实践出真理的名人事例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启发:大家还记得《小马过河》的故事吗?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A:讲了小马开始不敢过河,其后经过自己实践终于过了河。

生B: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都要亲自试一试才知行不行。

过渡:说得真好,小马正是在妈妈启发下才明白了这个道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新课的主人公伊琳娜也正是一位爱动脑,求真知的孩子,我们就来看看好是怎么做的。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感知全文,疏通生字词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引导借助字典及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词。读准字音。

2.生质疑,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协作完成。

漫出:流出来,过多了。

鳞:鱼类身体上的一块块小鳞片。用于护身游动时使用的。

哄骗:欺骗,瞎起哄。

3.着重指导个别易错字形。

鳞:左右结构,右下角为“夕”与“ ”。

漫:换部首比较“慢、蔓”。

娜:换部首比较“哪”。

4.师范读全文。

5.分角色朗读全文(女生读伊琳娜语言,男生读朗志万语言)。

三、再读课文,讨论理解

过渡:大家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朗志万出难题考同学们。

启发:说得真好,朗志万出了一道什么样的怪题?

生:杯里放一条金鱼为什么水不会漫出?

过渡:朗志万为什么要提出这道怪题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2~7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1)朗志万提出这道题后同学们怎么做?伊琳娜又是怎么做的?

(2)结果一样吗?从伊琳娜的言行中你们明白了什么?

(3)朗志万的话是什么含义?

2.分小组讨论、交流。

师相机适时巡视、指导。

过渡:刚才大家都讲座得很认真,现在请你们自由作答,你读懂什么内容大胆讲。

3.生自由汇报。

生A:老师我想解答第一题,同学们都纷纷猜测是由于鱼鳞起作用或者是金鱼把水喝了才会让水不漫出。而伊琳娜却不赞成,她经过妈妈提示后亲自做了实验来证明。

启发:说得真棒,还有谁来说。

生B:老师,我从伊琳娜的行为中知道了如果遇到难解的问题。只要我们肯实践还是可以得到真理。

生C:老师,我知道了无论什么事都不能盲听盲信,有疑问时要勇于实践获取真知,就像小马妈妈说的“凡事都要试试才行”。

……

小结:大家都说得真好。的确,当你有疑问或遇到疑难问题时不可偏听偏信,而应该用实践来检验。

4.出示朗志万的话,齐读。

启发:朗志万最后对伊琳娜所说的话是什么含义?

生A:我从他话中明白了只有亲自实践后才能知道真相到底怎样。

生B:我从中明白了不能因为他是某个名人而认为他们的话都对而全信,应当凭着自己的头脑,用实践来检验才会得到真理。

小结:说出了老师的心声,真棒。这正是所谓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那你们还知道哪些名人也是这样爱实践,勤动脑的吗?

四、延伸教育

1.生自由讲述收集的小故事。

2.你们从这些小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今后遇到问题你们会怎么办?

生A:我也要像伊琳娜那样多动脑、动手。

生B:我会亲自去做做。

生C:如果不能亲自做,我也要找有关资料来证明。

……

五、总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同学们当我们遇到难题时,不要灰心,也不要偏听偏信或听信权威,而就多动脑,动手亲自去实验下,相信真相会在你们的手中。

动手做教学设计7

【教学目的】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吗?你动手做了吗?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几个小朋友对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就有不同的做法。那么,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什么问题?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鳞()哄()骗()

2、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下面的字?

朗志漫鳞伊琳娜哎呀哄骗

3、认读词语:

朗志万漫出鱼鳞伊琳娜哎呀哄骗

4、理解词语:

哄骗:用假话或手段骗人。

漫:水过满,向外流。

5、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里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四、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研讨提出问题部分

1、自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说说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CAI出示: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2、你觉得朗志万的问题提得怎么样?表现在哪儿?

(问题提得很“奇怪”。表现在“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意思是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

3、分组思考讨论:小朋友的回答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回答?

4、指导朗读。

二、研讨动手实验部分

1、自读课文第四至五自然段。思考:伊琳娜为什么要动手做实验?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2、伊琳娜为什么觉得他们都没说对?

3、做实验,体会伊琳娜看到实验结果后会怎么想?

4、伊琳娜为什么越想越生气?

5、指导朗读伊琳娜生气说的话。

三、研讨悟出道理部分

1、默读课文第六至七自然段,画出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体会其中的意思。

2、体会伊琳娜话的意思。

⑴CAI 出示句子。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您作为一名科学家不应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您本来就知道放进一条金鱼后,水也会漫出来,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哄骗我们小朋友。)

⑵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

练读、对读、评读。

3、体会朗志万话的意思。

⑴CAI 出示句子,理解意思。

“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什么?

(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而且还要动手做一做。)

⑵指导读出语气。

4、伊琳娜为什么又笑了?

5、分角色朗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四、总结延伸

1、读后,你从伊琳娜动手做实验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想了吗?动手做了吗?

2、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3、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组内陈述观点和理论、集体汇报。)

4、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再把自己读后的感受说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动手做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在这些孩子中,伊琳娜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她不盲从,不懂就问。伊琳娜的妈妈也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朗志万和伊琳娜的妈妈都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这样的教育环境,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学生分析】

这篇课文中科学家以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同时这篇课文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尤其是文中的实验更是充满了神秘,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对于生字,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本课的生字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让学生懂得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凡事要动手做做看。

【设计理念】

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感悟,因此在学习本课的全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课文中的实验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会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注重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他们识字的方式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让学生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老师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这有两个铁球,想想如果我从高处让他们同时落下,你认为哪个先着地?(学生畅所欲言)到底谁说的对呢?我想学习了今天的这篇课文你会知道该怎么做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采用问题导入的形式给学生创设了一种情境,这样他们不仅对问题有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对所要学习的新课也兴趣大增,会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新课改中指出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欲望,这样我们才能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首先,老师想请小朋友分段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完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无论是让学生的读还是听,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同时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要自己能读懂课文,还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2、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读完之后划出你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无论在课堂中有什么样的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使学习对他们来说成为一种乐趣。同时关注学生的差异,让他们自己找不认识的字,这样的学习就有了一定的目的性。

3、老师把生字朋友请到了大屏幕上,你还认识吗?(采用各种方式识记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好的方法记住他们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检查学生的认字、识字情况,充分的肯定每个学生识字的方法,给他们鼓励和自信。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孩子们,在课文中找一找,奇怪的问题是什么?奇怪在哪里?“满”与“漫”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按他所说,放进一条金鱼,结果是什么?这个问题是谁提出来的?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科学家?(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的字词理解科学家的话,从整体上让学生知道这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奇怪”。

2、当科学家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小朋友们各有什么反映?(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接受知识主要是以直接的感受和经验为住,这一环节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当时小朋友的反映,这样更为生动形象一些。

3、他们都相信了吗?他们为什么相信?(崇拜)你认为他们说的对吗?你们的想法和伊琳娜是一样,她也认为不对,但是却想不出什么道理,有了疑惑。孩子们当你们对一个问题有了疑惑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做的?那课文中的伊琳娜呢?

设计意图: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知识的学习和对问题的理解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让他们从把课文中的事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当自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会是怎么来处理的?把自己的行为与课文中的主人公进行比较。

4、对,她去问了妈妈,那她的妈妈是怎么告诉她的?“光想”是什么意思?“光”能换成别的词吗?听了妈妈的话,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呢?

四、现场实验,验证说法

1、孩子们,你们相信他的实验吗?那你想怎么办?

设计意图:结合本文所学的内容让学生也亲自动手实验一下,检验文中的小姑娘做的实验是否是对的呢?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新课改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仅有想法,更要有行动。

2、(做实验)你看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科学家一开始在我们的心目中是那样的伟大,小朋友是那么的崇拜他,但是他却告诉小朋友们一个错误的答案,伊琳娜也是越想越生气。那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她生气了?你生气的时候会怎么说?试着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将课文中的实验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通过自己所看到的实验和自己的仔细观察看到的结果来用事实证明科学家的话是不对的,从而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五、总结课文,升华课文

1、科学家真的是在骗我们小朋友吗?(不是)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科学家当时为什么要“欺骗”小朋友,从而让他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不管什么事,只要是自己有怀疑就要亲自动手做做看。

2、孩子们,想想当伊琳娜去质问他的时候,科学家为什么哈哈大笑?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听了他的话,伊琳娜还会生气吗?为什么笑了?可能说什么?

设计意图:新课改中指出,让学生充分的体验,让他们有体验的过程。在这里就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角色转换,如果自己是科学家、是伊琳娜当时会说些什么呢?

4、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看看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设计意图:在学完了课文之后,再一次从整体上让学生来把握课文所要讲述的内容,有一个反馈的过程。

5、课前的问题你知道怎么做了吗?

设计意图:课文的前后照应,在课前提到的问题要让学生在学习完了之后想到解决的办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带着答案离开课堂。

附板书设计:

15、动手做做看

相信

科学家问题问妈妈

疑惑做

问科学家

动手做教学设计9

课情分析:

《动手做做看》主要写伊林娜在朗志万的启发和鼓励下,通过亲自动手做做看,终于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告诉我们,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不迷信,不盲从,勇于实践。文章情节简单,但却富于情趣;语言平实,却给人以启迪。故事紧紧围绕伊林娜的情绪变化顺势展开,我们要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读书探究的欲望,唤起学生的科学意识。

对于这一生活细节,孩子们有过想法但没有实践经历,强烈的好奇心会趋使他们兴趣盎然的走进文本,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反思,从而积淀成科学素养。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绪变化的确语句,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伊林娜情绪变化的语句,探究感受故事的情趣,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准备:

金鱼卡片、图片、实验器材(鱼缸、金鱼、石头)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动手实验、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疑导入,启智慧之门。

1、揭题: 同学们,你们遇到问题是怎么办的?

生:动脑筋想。

生:还要动手做做看。

对!不但要动脑,还要动手做做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

2、学生质疑:

(1)课文主要写了谁?

(2)有学问的科学家跟伊琳娜会发生故事呢?

3、解决问一:伊琳娜和朗志万(出示生字卡片,随即学生字)

随机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识字收获: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

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检查生字情况

(1)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2)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动手做教学设计10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复述。

难点:理解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

2、解释题意。

动手试一试里的试,意思是尝试、试验的意思;试一试是尝试一下;动手试一试是动手做一做,看结果是什么样的意思。动手做和动脑子想应当结合起来,但有时要强调动脑子想,而有时就要强调亲自动手做。这篇课文就是强调要亲自动手做。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标好节号。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本课的生字,能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实验觉得漫问题正确科学家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卡。

另丽夫试一试如果只有著名

(2)指名读生字词,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另:另外。问题:要解决的疑问。觉得:感觉到。正确:对。

科学家:作科学研究工作有成就的人。

(4)抽词卡让学生读。

3、个人练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教认新偏旁。

五、布置读课文,思考问题。

1、科学家做了什么实验?提了什么问题?两个同学怎么回答的?

2、玛利亚作了什么是实验?提了什么问题?科学家怎么回答的?

3、玛利亚后来成了什么样的人?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提问上节课留的思考题,依次指名回答。

二、精读训练。

1、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

2、依次进行讲读。

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问:第一段讲了什么?

(3)第二段有几句话?每一句分别说了什么?这是为什么会产生什么结果呢?

(4)第三四段说了什么?

(5)看图回答问题。

图上画有几个人?他们是哪些人?桌子上摆着什么?科学家的手势说明他在说什么?

(6)小结:这部分讲科学家做实验、提问题,两个同学分别作了回答。

第二部分:

(1)指名读

(2)第五段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玛利亚是画上哪个人?她是怎么动手做试验的?结果她看到了什么?哎呀是什么意思?

(3)第六段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从什么地方看出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科学家有什么反应?只有……才能……这句话强调什么?

(4)小结:这一部分讲的是玛利亚作了试验,向科学家提出问题,科学家作了回答。

(5)齐读第二部分。

三、布置再读课文。

1、思考: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体会、收获?

2、照课文习题三的要求抄写词语。

第三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继续精讲训练。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说了什么?

3、简介居里夫人。

4、为什么这篇课文最后要写这一句话?

三、总结。

这篇课文说的是居里夫人小时侯学习有疑问就亲自做试验,得到正确的答案。说明了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个道理。你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可以自由谈谈。

四、朗读指导。

五、复述指导。

1、揭示复述提纲以启示学生复述的顺序。

2、利用板书,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串连。

3、指名复述,师生评议。

4、同座二人交替复述,互提意见。

六、作业练习。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科()如()另()

种()和()只()

2、用如果……就……、只有……才能……各说一句话。

3、听写:有些问题……正确的答案。

4、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动手做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2.《动手做》的教学设计

3.《动手做(三)》教学设计

4.《动手做(二)》教学设计

5.动手做做看课堂教学设计

6.《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

7.小学数学《动手做》教学设计

8.《动手做做看》课文教学设计

9.《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二篇:动手做(二)教学设计

动 手 做

(二)宋 月

2015年5月11日

一、情境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师:视频中的这些美丽图案都是由我们学过的图形拼成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由他们组成的新朋友,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 生:七巧板

师:在学习七巧板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七巧板的历史:在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发明了一种桌子,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有意思吧!后来这种桌子演变成了一种玩具,它十分巧妙好玩,人们叫它“七巧板”。

二、讲授新知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副七巧板,我们一起数一数,七巧板中有几个图形? 生:1、2、3、4、5、6、7,7个。师:七巧板中有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 生:三角形和正方形。

师:你能找到正方形吗?它是几号? 生:能,5号。(学生拖拽)

师:我认为1号是三角形(把1号拖拽到相应的框里),谁还发现了其他的三角形,像老师这样,把它推拽到框里? 师:还有没有补充?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三角形? 生:有5个三角形。师:还剩下一个图形,我们不认识,这个图形 是我们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做“平行四边形”。跟老师读一遍“平行四边形”。师:观察一下,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生1:它有4条边,4个角。生2:它有两条边是斜的。生:„„

师:你们认识平行四边形了吗?我们来找一找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七巧板里一共有几种图形?其中正方形有 个,三角形有 个。他们是几号? 生:1,2,4,6,7 师:拿出七巧板中的这几个三角形,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生1:有2个大三角形1号和2号,2个小三角形4号和6号。生2:1号和2号三角形一样大,4号和6号三角形一样大。师:像这样把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我们会发现这两个三角形会完全重合,就说它们一样大。师:大家还发现了其他一样大的三角形吗?谁能到前面来演示一下? 师:打开课本40页,把说一说,填一填做完。(出示课件)

1、七巧板中有 种图形,其中正方形有 个,三角形有

个。2、1号图形和 号图形、4号和 号图形是完全一样的。

三、课间休息

师:了解了这么多,让我们来听一首好听的儿歌《神奇的七巧板》。(播放歌曲)

四、动手操作

1、师:七巧板神奇吗?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它就会不停地变,大家想不想试一试? 师:听好要求,再动手操作。

(1)用七巧板中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师:说说你是用几号图形拼成的,怎么拼的?

生:我是用1号和2号拼成的,把两个三角形的长边拼在一起就可以拼出一个正方形。师:有没有和他拼的不一样的?

师:用4号和6号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吗?

(2)试一试,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师:说说你是用几号图形拼成的,怎么拼的? 生:我是用4号和6号拼成的,把两个三角形的短边拼在一起就可以拼出一个三角形。生:„„

师:有没有和他拼的不一样的?

(3)用4号、5号、6号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师:我们一起举起4号图形,5号,6号。动手拼一拼吧。

2、拼一拼,想一想,拼出的图形像什么?(出示图片)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图案像什么。

生:小鱼、蜡烛、船、小猫、台灯、大鹅、农夫、松树、兔子。师:你们可真聪明,发挥自己的想象,七巧板就非常美丽。我们先来一起动手拼一拼这条快乐玩耍的小鱼。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拼? 师:你拼的可真棒!

师:接下来挑出你喜欢的图案,动手拼一拼。

3、(出示“守株待兔”的七巧板图片)老师挑选了这三个图案,并且给它们编了一个小故事。大家想不想听?

师: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有一天,有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兔子从草丛中跑了出来。撞到一棵树上,死了。农夫捡到了一只又大又肥的兔子他觉得自己非常幸运。第二天,农夫来到田地里,坐在那棵树的旁边,专门等待兔子跑出来。可是他始终没有再等到兔子。而农田里的秧苗都枯萎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做事情不能不劳而获,不能抱着不经过努力就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师:大家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生:守株待兔

师:对,这是一个成语故事。

师:大家想不想像老师这样,给刚才自己拼的图案变出美丽的故事?

生:想!师:小组内合作,给大家()分钟的时间,动脑想一想,然后来和大家分享你的故事。

生:„„

师:经过很多年的发展,七巧板中有新的成员加入,大家来看一看“现代七巧板”。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动手做一教学设计

动手做

(一)主备人:张喜顺 复备人: 审核人:张之娜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3、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教学重难点:

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学具准备:

1.把课本附页1中的正方形和附页2中长方形、圆形及三角形剪取下来; 2.剪下附页3中两个彩色图形,并沿虚线将彩色图形剪开。教 学 过 程

活动一: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

1、把附页1中的正方形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可以怎么折?

2、学生说一说,自己动手试一试,并剪下来。

3、把附页2中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可以怎么折?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后自己动手剪一剪、比一比。活动二:利用分好的图形拼图

1、教师出示下面的图:

2、利用上面剪出的图形试着拼一拼这些图形,说一说这些图是由什么图形拼出来的。

3、你还能拼出别的图形吗?(以小组为单位)

4、教师出示:教科书上的“王冠”图,先说一说像什么,使用剪下的彩色图形,拼出更多的图形。活动三:折纸游戏

1、用正方形的纸折出纸飞机。

2、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

3、将一张正方形的纸折成四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剪下,进行拼图。

第四篇:《动手做一做》教学设计

《动手做一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伊琳娜的做法中受到启发,理解郎之万“动手做一做”的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理解科学家郎之万“动手做一做”的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识字卡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当中哪些同学养过鱼?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把一个杯子里装满水,再放入一些东西,水会怎么样?

预设:一定会流出来。

老师告诉你们,如果放一条鱼就不会溢出来。著名的科学家郎之万也是这么说的,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郎之万 说 不漫水

预设:(1)水被鱼喝了,不会流出来。(2)水藏到鱼鳃里了,不会流出来。(3)因为鱼有鳞,不会流出来。(4)水还会流出来。

伊琳娜也遇到了这个问题,想知道她是怎么做的吗?

2、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五》,去读一读《动手做一做》一课,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板书:动手做一做)

(通过谈话的形式,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 3

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合作读课文。

要求:同桌轮读,互相检查、互相评价自读情况,还要互相帮助。

3、指名读。

按自然段指名读,适当指导难读的字音和长句子的停顿。

4、再读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不同要求的4次读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为下一个环节感悟课文打下良好基础。)

三、抓住重点,感悟理解

1、教师引导学习。

谁能告诉老师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板书:水 漫)

伊琳娜是怎样得到正确答案的?(板书:伊琳娜 做)

出示挂图:这就是伊琳娜做实验的情景及结果。

妈妈为什么要让伊琳娜自己动手做,而不直接告诉她正确答案? 预设:(1)妈妈不知道问题的答案。(2)妈妈想让女儿自己找答案。

(3)妈妈想告诉女儿,遇到问题要自己动手找答案。

2、小组合作学习。

郎之万为什么告诉大家一个错误的结论,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3、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教师适当点拨。

预设:(1)不要轻易相信别人,要自己动手去实践。(2)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自己去验证。(3)要他们从小养成自己动手的好习惯。(板书:动手做 知对错)

不要轻易相信,也不能光想,还要大胆求证,这才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 3

(这一环节在设计上突出重点,把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更多地留给学生,使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你的收获这么大,我想伊琳娜的收获会更大。想象一下,当她再次遇到郎之万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为本课续编一个故事。先在小组中把你编的故事讲一讲,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看谁编的最合理,最吸引人。

(续编故事,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五、检查识字

1、指名读生字。

2、学生领读生字。

3、用“漫、质、骗、错”组词。

4、用“哄骗”一词造句。

(通过检测强化有意识记,为今后阅读打下基础。)

六、拓展阅读

历史上还有好多人对权威所得出的结论表示质疑并通过实验加以证实的事例,请同学们读一读《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文章,再次体会自己动手的重要性。

(把学生的视野从文本,从课堂引向生活,深化了主题,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结束语:同学们,我们要向伊琳娜学习。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要自己动手去实践。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才是我们成功的法宝。

/ 3

第五篇:动手做(一)教学设计

《动手做

(一)》教学设计

课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动手做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2、通过图形的拼组,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对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

对简单图形进行合理的分解和组合。学情分析:

在学生认识了四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后,通过折纸对简单的图形剪一剪、拼一拼,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某些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简单的拼图,加深了学生对图形本身特点的感受,渗透“对称”思想,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纸、剪刀、课件。课型:新授课。课前一分钟:

师: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字吗?如果能说说图形的样子就更好了。教学流程:

一、诱。

师:这节课老师首先画一幅图,同学们认真看,这幅图像什么?由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都答对了。

师拉幕,出示另外几幅图,问:图像什么?由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组成?

师:在我们生活中,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这些平面图形很常见,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动手做的活动来进一步学习。

师板书:动手做

(一)二、探。1折正方形。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看,这些平面图形拼成了什么?(小车)

师演示课件:淘气和笑笑上车了,邀请我们去哪儿呢?(图形城堡)想不想接受图形大挑战?第一个迎接我们的是正方形,他在说什么?指名读课件。

师:正方形发出了挑战,怎么折呢?请同学们从老师发给大家的学具中拿出一个正方形来动手折一折。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哪个同学汇报一下?(学生在视频展台上演示)

师边演示课件边总结:同学们想出这么多办法,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可以把正方形上下两边对齐沿着中间的折痕对折,也可以把正方形的左右两边对齐沿着竖中线来折,都是把正方形折成了两个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长方形,这算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是把正方形两个对角对齐,沿着斜线对折,把正方形折成了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还有其它办法吗?无论是横着,竖着,还是斜着,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都通过一个中心点)我们做一个假设,你们看,这条斜线是不是也通过中心点,要是这么斜着折,这两部分能完全一样吗?确定吗?喊两个字:剪,转。成没成功?我们的正方形真的分成了完全一样的两部分。

2折三角形,圆形,长方形。

师演示课件;我们一共想出了三种办法,真了不起,大家看,谁着急了,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统统跑出来说,你能把我们也折成完全一样的部分吗?听清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开始吧。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教师强调学生学会倾听:眼睛看着,耳朵听着,嘴巴闭着,小手放着。

师边总结边演示课件:

三角形我们是从中间这样一对折,对吧,这种三角形只有一种折法,是所有的三角形都只有一种折法吗?

圆形我们发现无论从什么角度折最后都能分成两个半圆,所以折出的效果是一样,算一种方法。

长方形可就多了,横着折,竖着折,斜着折,还有折成两个梯形的方法,你们太了不起了。

3拼一拼。

今天我们把四种图形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图形大挑战你们已经顺利完成,我们要进入下一个环节,创意大比拼。

师边演示课件边说:笑笑拼出了这样一个大三角形,她是把另一个图形对折,剪开,变成完全一样的两个小三角形,再把两个小三角形拼成这样一个大三角形。你知道是什么图形变成的吗?(正方形)

动手试试看,勇敢地下剪刀,没关系。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拼成的起立,举起来,你能把你手里的大三角形还原成正方形吗?快,和屏幕上一样吗?

师演示课件:能再变成这样的一个图形吗?(平行四边形

师:淘气和笑笑一起拼出了长方形,他们怎么拼的呢?用了几个三角形?两个人要是合作的话,会有更多惊喜,同桌合作,用四个三角形能拼出什么图形呢?除了正方形,还有别的吗?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汇报。师演示课件。

4同伴合作,拼美丽图案。

师边演示课件边说:淘气和笑笑又拼成了什么?(小蘑菇,小红旗)都是用你们手里的图形剪下来拼出的,对吗?如果图形够多,还能拼成小鱼,小花,好不好看,想不想拼?我们先听要求,开始吧。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展示学生作品。

三、点。

教师根据学生动手操作情况和汇报情况相机点拨,适当引导,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中心可以把图形分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

四、拓。

你们学会了什么?

(我学会了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折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我学会了用图形拼成美丽的图案。)

师:其实,我们可以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拼成美丽的图案,去美化我们的生活。祝贺同学们这节课收获了这么多知识。孩子们快速整理备品,迅速恢复坐姿。

下课!板书:

动手做

(一)学生作品展示 折

比 拼 想

下载动手做教学设计[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动手做教学设计[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动手做(二)》教学设计

    《动手做(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七巧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形四边形。 2.在操作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

    动手做(二)教学设计

    动手做(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册四单元动手做(二) 42页-----43页 教学目标: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动手做(一)教学设计(共五则范文)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动手做(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2.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学会欣赏他人,树立与人合作......

    《动手做二》教学设计1

    《动手做二》教学实例〖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第42—43页“动手做(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摆图形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

    《动手做二》教学设计2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内容。《动手做(二)》主要是在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后,通过折、剪、拼的活动,让学生对......

    动手做(二)教学设计(5篇)

    动手做(二)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组:王灵艳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摆图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

    (大家动手做条龙)教学设计

    人美版第十三册(七年级上) 第七课:大家动手做条龙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龙的认识,增加学生对龙以及历史由来的理解 2、通过制作龙的活动过程,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

    《大家动手做条龙》教学设计

    《大家动手做条龙》 一、学情分析: 刚刚入学不久的初一年级学生,对中学美术课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和憧憬,特别是对《大家动手做条龙》这一课,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生活在龙的故乡,他......